这是春天里看到的最好看的一张电影海报吧我的渺渺我的瑷,两个人的笑脸印在一起这个世界缺了我们任何一个都不会再有这样的纯白浅蓝你笑了,我笑了,看故事的人也跟着笑了台湾电影总是爱讲这样的故事两个小男生、两个小女生、小男生又和小女生,若有似无的爱恋,任凭谁也说不清那爱恋是蓝色大门关了又开,是不停写着我是女生我爱男生,是你喜欢他,我帮你追,可我还是舍不得你是孟克柔和林月珍那爱恋是浪声翻越经年,穿透时光,是皮夹里的影像,是草棚壁上被心圈起来的两个名字是沈宜君和陆曼丽那爱恋是十六岁到二十八岁的路上我陪着你,在你奔跑的時候,在你游泳的時候,你难过的時候,你开心的時候是钟沅和童素心那爱恋是你为我而做的甜蜜蛋糕,我只喜欢牵你温暖的手,你失恋我陪你唱歌陪你流泪是渺渺和小瑷我们小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吧不是开朗活泼的小瑷,就是恬淡安静的渺渺又或者,小瑷就是你,渺渺就是我我们一起上课,一起逛街,一起吃路边摊,一起暗恋男生我们没有缘由的放声大笑,一时兴起就会在路上牵手奔跑在那样的时光里,是我们相依为命我们睡在同一个房间,可不可以做些在家里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你睡着了,我在你的脸上贴上小胡子,从身后轻轻抱住你不说一句话却早已胜过千言万语,而我这一生便也无憾了我陪你去看他,去约他,去追他可我怎样就掉下眼泪来了你在干嘛?
在想谁?
为什么不给我回电话,我找遍全世界都没有你你不是我的么?
怎会有一天开始为另一个人快乐或悲伤这样欲说还休的故事只是败笔啊,所有的意境都被破坏了在小瑷最后喊出的我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傻瓜嘛,怎么会不知道,只是不敢相信罢了看过的人都被两个女孩子赏心悦目得不得了其实,我想说的不是这些我想说的是一开始真的被陈飞闷到不行直到小贝出场,就一下子看到了故事的华彩一般想必监制关锦鹏,他是最明了的吧,所以才会这样的入骨《小王子》这本书读过许多次,一直没能领略真谛穿插在他们的电影台词里,才算有一点点的明白,爱里的忧伤和不舍在他们为数不多的段落里,怎么看得这么心疼直到小贝呜呜的趴在陈飞的肩膀上哭了起来,才跟着边哭边痛快陈飞说:我们天天在一起不好吗?
是的,这样有什么不好。
可不知道你爱不爱我,真遗憾在那些不断闪回的他们的画面里,嘴角眉梢泄露了所有的秘密和心意身旁的朋友都在说,看起来怎么和小情人一样你看,傻傻两个人,笑得多甜故事就到这里吧如果这一生我从来没有说过不爱你,那么就是一直在爱着你只是长长的路上我们是朋友,如果有期待我想最好不说“我在那里,明白为什么有些事情你永远忘不掉味道,声音,文字,风景,都是会过去的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记忆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掉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 和 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 渺渺
太超过时代的电影总是轻轻的,淡淡的,每个故事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在里面,所以看着特别贴切。
说海角7号领衔太超过不能很赞同,海角无论从讲故事的方法还是导演叙述的角度特点都不能包括在这个范畴,太超过是九降风,渺渺,花吃了那女孩,囧男孩,甚至还有中年版太超过的停车,当然渺渺已经算佼佼者了。
又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导演们不厌其烦的游走在这个话题,却又总能引起共鸣,原因就在于太多的人已经不知道青春是什么,或者迷失在自己的青春里。
渺渺的青春是一个寻找的旅程,带着奶奶的思绪寻找真爱;小暧的青春是探寻的过程,但是又有坚定的信念;陈飞的青春是一场逃避,一个不敢直视的自己;小贝的青春充满诱惑,但和小暧一样坚定与执着。
四个人,三段感情,无论正常还是所谓的异样,当时光慢慢流失,没有一段感情修成正果,失望也好,失落也罢,他们却坚信了自己想要的,还好青春未满,爱在延续。
渺渺自己说没有失落,因为一次旅行让她知道什么是爱,也同时知道了什么是被爱的感觉;陈飞也童谣终于找到自我,当最终找到小丹的demo时完成了一次心灵上的救赎;小暧勇敢的放手,她只能对着渺渺的飞机说出心里的爱,但是那时她却长大了;小贝呢,虽然逝者无法挽回,但是他让这三个明白了青春的含义,还是写九降风时候的一句话,青春真正的意义在于一切信念崩塌之后,重新建立自己,寻找自己的过程,只有经历这些才能真正的成长。
影片有一大硬伤是叙事上的不足,进行到三分之四的时候几近失控,原因在于导演想平衡的处理这三段感情,于是导致一段线索刚刚铺陈开来,镜头却马上调转别处,陈飞和小贝的情节过于牵强,如果在剧情中对这段感情只做少量铺陈,惊鸿一瞥,最后来个大揭秘,效果会更好些。
还有一点是影片非主流现象严重中..虽说非主流已经成了主流..Jack kerouac,on the road,各种非主流唱片,还有许多镜头的应用,虽然我也一直想看on the road呢...好吧,只是略显做作.旅行的意义再为片尾区甚至主题曲真的很贴切,就像九降风的我期待一样.
恋爱时怎么一回事?
你以为呢?
Side A: 人生只如初相见电影还没有正式开始,就听到一个声音---喂,我到台湾了••••••很干净、清爽的声音。
我第一感觉是桂纶镁,空气中有她的味道。
在看过的无数电影里,也只有她有那样纯粹质地的声音以及从容感觉,神态间总是淡淡的。
透过公用电话玻璃窗模糊的光线,可以看到半张模糊的脸,她嘴角上扬露出洁白的牙齿,巧笑吟吟。
溪水般温婉的快乐以音线为介质涓涓流淌入空气里••••••忍不住遐想:那薄薄光线下的灰尘也会快乐微笑吗?
接下来的场面开始热闹起来。
伴随着叮当作响的音乐声,紧促的上课铃声,一个手忙脚乱的女生出现---明显睡懒觉又匆匆赶去上学的女生!
令人目瞪口呆。
半晌,才忍不住笑。
白衬衣格子裙的年轻女孩狂骑车,途径那些绿意盎然的田野美丽的房子蓝天白云。
景色美的一塌糊涂,可这些她都无心观看。
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她就是活泼的热情的爱做蛋糕的女孩小瑷(卡哇伊~~)。
终于坐到教室里,听说有日本来的交换生。
她忍不住偷偷去看,透过小镜子看到的是一个纤细的女生。
女孩子安静的坐在窗前,看着运动场微笑。
那一副画面仿佛打下来祥和的光束。
她是安静的细腻的蛋糕达人女孩渺渺。
(给我的感觉很像桂纶镁,神态、声音都很像。
恩,脸型又有点像‘林妹妹’陈晓旭~美女~)渺渺开始拿着地图去寻找奶奶初恋的糕饼店。
经年之后,人非物也不再。
她偶然到了一家CD店,听到童年时期那首奶奶吟唱的歌曲。
那里有一个帅气的‘忧郁男’老板,整天戴着一副大大的耳机。
老板很酷!对客人不理不睬。
埋头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开始对他好奇。
下来我们知道他在近乎疯狂的寻找一张从来没有发片的CD —《 Get together 》。
不惜一切代价。
随着渺渺和小瑷的接触,友情日升。
面对冷清的忧郁男,相较于渺渺的退避三舍,小瑷则是勇敢的去‘挑战’他—一再问问题,甚至主动摘下他的耳机。
在起初的三人戏份里,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瑷在说话。
渺渺在静静的听,他则有一搭没一搭的回话。
随着渺渺和小瑷的接触,她们开始走进彼此的世界。
小瑷自小被妈妈抛弃。
又因事与深爱她的父亲关系别扭,是寂寞长大的倔强小孩;渺渺有一个痴呆的奶奶生活在十七岁的初恋记忆里,一次次讲述那个芬芳的潮湿的花季雨季。
她的描述如此美丽,让人憧憬不已。
(因此,渺渺开始就带着寻找美好的目的而来的吧?
遇到有型的CD店老板,在奶奶初恋的老地址上。
一切都是那么契合。
她开始关注陈飞—忧郁男老板。
)也因为共同的一些秘密交换,她们感情渐进,度过了一段平和静美的日子—阳光、蛋糕、欢笑、音乐,仿佛聚拢了所有明快的主题。
爱情给人无畏的勇气。
渺渺开始主动和忧郁老板搭讪。
打扮自己。
一个人跑去店里。
偷偷取走他阅读的书籍,关注他以往的人生,鼓起勇气要求体验他大大的耳机--寂静。
他说他戴着耳机并不是一直在听什么,而是因为他不想听到音乐。
他一直表情淡淡。
她一直在微笑。
Side B :你不懂。
我要我们在一起。
在我们几乎以为这样一个单纯美好的童话式爱情故事即将修成正果的时候,生活以猝不及防的姿态来了一个大转折。
(或许,人生本来就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那么就可以说意料之内。
)渺渺让小瑷帮她去约会他,他拒绝。
敏感的渺渺感觉仿佛近在咫尺的他却原来远在天涯?
或许,或许,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个人的距离?
可是,这距离能否跨越?
如何跨越?
她没有恋爱过,她不懂。
她很伤心很难过。
KTV里,她喝了很多酒。
喝醉之后开始(用日语)说:“他好像很不开心•••是不是忘不了女朋友呢?
是我误会了,我以为他对我有感觉••••••心贴着心的感觉,原来,只有我发现••••••”接下来,插叙中我们看到了小贝,他说:“小王子还是深爱着他的玫瑰吧?
•••飞机师还是一样深爱着小王子•••可是我只知道一种爱•••我爱上了一个人,一个男生•••你会愿意接受我的爱吗?
•••是现在不会还是永远都不会?•••我等你啊,我会一直等你。
”小贝是勇敢的男生!
好像恋爱中的人总是以超乎寻常的热情积极寻找爱人的足迹---他读的书他听的音乐他看得电影他走过的路他看过的风景他生活过的城市,所有一切似乎都因有他的烙痕而金光璀璨,如此与众不同。
陈飞对于小贝亦是如此。
所以他去看《小王子》。
渺渺喝醉了,来找陈飞:---你看,星星很漂亮耶—-闪烁的星星,只有地球人才看得到。
---为什么?
---如果没有大气层的搅动,星星只是平凡的光点。
---所以,保持远远的距离看它,会比较美喽?
他在如此温柔的拒绝她。
她很难过。
小贝和陈飞:---然后,小王子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可是他留给飞机师十分宝贵的礼物啊。
---是他的声音。
---从此以后,每当飞机师望向天空,就可以听见小王子银铃般的笑声。
这样他就不会再感到寂寞了。
小贝哭了。
他说:“你愿意把我的demo当成我留给你的声音吗?
”天空下起了雨。
渺渺撑着伞站在雨中。
奶奶打来电话甜蜜的说,我们牵手了••••••爱情如此甜蜜!
只是如果,两厢情愿。
店里有女生来找他:“老板,我要的明明是《你不懂》,为什么里面是《我要我们在一起》?
”他看到了一个小纸条••••••镜头回到那个昏黄的午后,渺渺躲在角落里偷偷换CD:《你不懂》--《我要我们在一起》。
过去。
他不懂。
他要他们在一起。
现在。
他不懂。
她要他们在一起。
我也似乎听到:其实。
你不懂。
我要我们在一起。
Side C :不是最后的最后--小瑷,为什么你这么喜欢做蛋糕?
--你不觉得蛋糕吃起来会给人一种很甜蜜的感觉吗?
不管是酸酸的苦苦的还是甜甜的,可是它外观上就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
--可是你不觉得这样的幸福很不真实吗?
--但是不真实也总比没有好吧?
小瑷说渺渺有一双太阳的手,握着暖暖的。
就不疼了•••太阳的手可以做出来好吃的蛋糕,是否也有阳光的味道?
小瑷真的好喜欢好喜欢渺渺。
爱的深,爱而不得,伤的重。
KTV里,小瑷泪流满面。
切洋葱的时候渺渺泪流满面。
因为他要走了,她那么伤心;小瑷也哭了。
她也那么伤心。
她转眼就去找陈飞,质问他为什么不可以留下,为渺渺。
却不想知道了陈飞和小贝的故事••••••---你要是不介意,就让我多呆两天在走。
---怎么会介意呢,你要多呆几天都行。
我们是哥们嘛~••••••---我们的事,以后就别再提了。
省得尴尬。
---你到底在尴尬什么?
是你尴尬还是我尴尬?
---我不是那个意思。
---什么意思?
---对不起。
---陈飞,你到底爱不爱我?
一句话。
我他妈的不要这个纪念。
你有种就说,陈飞。
---你为什么要问我?
你为什么要逼我?
---阿飞,你没有种。
小贝出车祸之后。
陈飞毁掉了所有他的CD。
他们的音乐。
他戴上大大的耳机,从此他的世界里没有了声音。
(Music : 就要忘记了/你给的快乐/却又舍不得/你爱做的梦/你爱唱的歌/我全都记得•••)是不是只有永远失去一样东西我们才能明了它对我们是否重要?
程度如何?
用心痛来证明是否深爱?
在失去之后他终于学会勇敢承担。
他终于承认:我是他(贝贝)的男朋友,兼唱片制作人•••••最后的时候,当彼此的心事透明。
KTV里她们在唱歌(陈绮贞《旅行的意义》。
陈老师的声音好好听啊,啦啦~~):“•••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飞机起飞的时刻,小瑷追着飞机奔跑:“渺渺,我会想念你做的面包,我会想念你暖暖的手。
渺渺,我好喜欢你。
我真的好喜欢你。
可是,你都不知道。
”她痛哭失声。
渺渺:“--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知道恋爱时怎么一回事了。
我终于找到奶奶初恋的那个地方,那家糕饼店已经变成一家小小的二手CD店。
我在那里,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事你永远忘不掉。
味道、声音、文字、风景,都是会过去的。
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记忆。
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不会忘记,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恋爱时怎么一回事?
你知道了吗?
去年年底下下来的,一直到今天看到JIA的推荐,然后看完了。
又是一部小文艺的台湾青春电影。
从《蓝色大门》《不能说的秘密》《夏天的尾巴》《最遥远的地方》(此处*N) 看到《渺渺》,会忽然明白,可能主角不同,也许剧情有异,而关于青春的样子,却是大同小异的。
1,白衬衣,短发,眼神清澈大概这是青涩学生时代的特有logo。
也是我们后来无数次怀念的自己或别人的样子。
2,蓝天,白云,且多是夏天。
最好还有一辆自行车,然后男主角会戴着耳塞背着大挎包飞驰而过。
或者和女主角相遇,然后故意抢在她前面,以便引起关注。
3,错过or失去。
我喜欢你,但是你不知道;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但是到最后也没有表白;我喜欢你,但是你喜欢的是男生(女生);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但还是分开。
为什么后来会怀念且一直怀念,而且也不介意重复且一直重复的剧情。
大概是因为,青春最初的样子,大多相近。
干净透明,蓝天白云。
无论当时是否伤了心,回忆起来仍然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美好。
太阳在二十多天的阴雨连绵之后,终于重新露面,映衬着闪闪发亮的桃花,很有些春天的气息。
《渺渺》的海报,挤在众多无聊的电影中,简直朴素得要命,却立马抓住我快速浏览的视线。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所以,我的视角并不代表大家。
对我来说,《渺渺》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
它让我不断想起《情书》。
暗恋,大约是最不带任何功利的感情,如果爱情是粉红色,那么暗恋就是透明的。
看着身穿学生制服的女孩们手牵手,或哭或笑,生活里最伤心的不过是你爱我而我不爱你,又或者是我爱你却不敢告诉你。
失恋了就哭,碰到喜欢的人就大胆上去说:留个电话给我吧!
孤单的时候,紧紧拥抱在一起。
为了朋友奋不顾身。
这些感情,离开我已经不知道多久,好像在某个生日之后,突然集体消失,我学会了瞻前顾后,学会了计较付出的多少,更加学会了人情冷暖。
一直以为自己会坚持到底,可是,成年之后,却不由分说的改变了起来,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一个如此轻易放弃的人。
“小瑷,为什么你这么喜欢做蛋糕啊” “你不觉得蛋糕吃起来,会给人一种很甜蜜的感觉吗?
不管是酸酸的苦苦的还是甜甜的,外观上就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
” “可是你不觉得这样的幸福很不真实吗?
” “但是不真实也比没有好吧!
” 每次路过面包房,我都会下意识深深的狠狠的吸一口气,那股始终弥漫在面包房中的甜腻香气,瞬间充满全身,好像带来了幸福的力量。
幸福是不适合过多的,所以我坚定的认为,若是终日流连在面包房的香气中,身体迟早会变得同面包一样发胀。
小瑷说的对极了。
如同欢乐,真实与虚假又有什么区别?
总好过终日愁眉苦脸。
幸福亦与此同。
小瑷暗恋学校新来的日本交换生渺渺,渺渺暗恋沉默寡言的唱片行老板陈飞,陈飞始终沉浸在爱人的死亡中不可自拔。
看,其实说白了,这部电影也是很烂俗的老套情节。
老套不断重复上演,是有其一定意义的。
范植伟非常适合蓝色,但是发胖和老同时出现在帅哥身上,着实令人悲伤。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看一部叫做《渺渺》的电影,还是其实在看自己心里的《情书》。
渺渺四处奔波的给陈飞寻找死去爱人留下的声音,满头大汗,无比投入。
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如此认真的去做一件事,只为了换得另一个人展露笑颜。
不求回报的爱,坚强且勇敢。
哪个成年人有这样的勇气?
对于类似的行为,我们是该称赞,还是感叹?
感动我的,不是这部电影的内容,而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热血青春,灿烂的笑脸,紧紧握住的双手,和不求回报的爱。
其实,若不是《情书》里有全日本最好看的少年,估计我也不会去看。
果然,我没有资格批评那些只在乎外表的人!
提到《情书》,我脑海里,会自动一遍遍的回放,被风吹动的白色窗帘后,有一位最好看的少年。
经常看见有人问,若是藤井树长的不那么好看,有谁会深刻记住他吗?
我们总是这样,对美好的事物念念不忘,并且轻易原谅。
要说公平,哪来的绝对呢?
《情书》同《渺渺》有一个共同点,发生在学校,并且不是大学校园,是非常纯情的十七八岁,情窦初开时。
在我们经历了不分性别的幼儿园时期,画三八线互相仇视的小学时期和懵懂无知的初中时期之后,在我们即将经历人情世故如微型社会般的大学时期之前,只剩下拥有最好年华的高中。
这是我们在成人前最后的一段纯净时期。
至今,我还能回想起那些年月,为了某个暗恋的人脸红心跳,患得患失。
即使明知没有结果,仍然愿意为他做一些日后想起来觉得荒谬的事情。
开心是真的开心,笑起来整张脸上都焕发光彩。
书上说,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爱人和被爱,恐怕只有年少时的爱人,才是真正身心投入的爱。
只可惜,谁也没有发现,那份爱情其实也很认真。
渺渺在回日本的路上说:“那年夏天,我碰到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她带着我们回忆了少年时期,那永不能重来的意气风发。
也许到八十岁,老的忘记了时间流动,我们只能依靠着最好时光中的回忆,来度此余生。
那个年纪里,小瑷遇见了渺渺,渺渺遇见了陈飞,藤井树遇见了藤井树。
无论结局如何,他们都拥有了一段值得回忆的美好岁月。
你遇见了谁?
谁遇见了你?
『渺渺』是两个十八岁女孩的夏日情怀,像一首清新恬淡的小诗,将最深处的感情隐逸在诗句之间。
渺渺(柯佳嬿饰)是从日本来台湾一学期的交换学生,和班上另一个女同学小瑷(张榕容)很快成为好朋友。
小瑷活泼大方,是个很容易开心的女孩,她认为吃甜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她却老是做出失败的蛋糕。
渺渺沉静秀气,有一身好手艺,能做出好吃又美观的蛋糕,带给小瑷很大的惊喜。
于是,她从一开始对渺渺感到好奇,到渐渐喜欢上渺渺细腻的特质,这个夏天有了与众不同的滋味:有蛋糕的甜蜜,也有她从来不曾尝过的苦与涩,这一切都从渺渺开始。
然而,渺渺却在无意之中暗恋起二手CD店的忧郁老板(范植伟饰),原来,忧郁老板曾有过一段伤心往事,他婉拒过一个男孩的爱,导致男孩出车祸意外身亡,男孩的逝去,像一个魔咒,阻隔了忧郁老板与世界的连结。
那年夏天,渺渺遇见了一个爱过她的人,以及一个没有爱上她的人,而青春的诗篇已悄悄翻过第一页,一切待续……………【暖暖的手:心的温度】故事很简单,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我依然很喜欢电影细节中散发出的淡淡余味,青春却不张狂,诗意却不晦涩。
一直以来,两个女孩为主的故事总是特别吸引我,她们总让我想起曾有过的类似情怀,一样的年纪,曾经和最要好的女孩在教室外的长廊吹风,天马行空的闲聊着未来的预想图,也曾经手牵手一起穿梭在拥挤的夜市,走到哪都喜欢手牵手,手心透出的暖意像是心的指标,瞬间赶走了冬天的寒意。
心暖了,身体自然不冷。
电影中,小瑷最喜欢渺渺的手,她说渺渺的手温度很高,是太阳之手,因此能做出好吃的糕点,只要握着渺渺的手,她就觉得好温暖,像是她从未感受过的母亲的手,温柔暖和,且充满情意。
所以,最后当小瑷看见渺渺离去前送她的礼物时,才会当场飙泪,而我也跟着红了眼眶,渺渺的手印虽然不能代替渺渺的手,但它代表了心的温度,不会因为分离而消散。
【有些感情只能是「不能说的秘密」】这世界上不是所有感情都能坦白说出,有许多感情不能说,也不会说,又或者,不说出的感情反而特别深,深怕说出来了就会失去一切。
忧郁老板害怕失去与世界的平衡,于是选择拒绝男孩的表白;小瑷害怕失去与渺渺的关联,于是只能把『我真的好喜欢妳』放在心里。
然而,感情的微妙之处也在此,藏在心底越深,越难以忘怀,人也总在失去之际,才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曾经热爱音乐的忧郁老板在失去爱人之后,戴上大耳机,不再听音乐,将自己留在静默的世界里。
他开CD店,却以粗暴的方式对待CD,随手扔,随地摆,像是对待他自己一样。
我想,最难的始终是面对「遗憾」这件事,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不留任何后悔的余地,错了就是错了,离去的人用最决绝的方式惩罚不勇敢的心。
如果没有说出来,结局会不会比较好?
渺渺和小瑷是许多女孩年轻时共有的回忆,彼此是最好的朋友,交换所有的心事与秘密,天天都要讲电话,还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可是有一天,其中一个女孩遇见了喜欢的男孩,另一个女孩却开始感到莫名愁怅,强烈的嫉妒心让她明白了自己对女孩的友情比想象中还深,不知道怎么办?
只好渐行渐远,或者若无其事地继续当好朋友。
等到有一天,焦灼的情绪渐渐被风吹散,生活的重心不再只是女孩,心中的情愫也终于慢慢散去。
把曾经热烈绽放的青春,当成一段「不能说的秘密」,保持花的原貌,记住花的姿态,这样就好。
【青春记念:旅行的意义】 当初会想看『渺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两个女孩的故事,第二是电影用了「旅行的意义」当主题曲,第三则是饰演「渺渺」的柯佳嬿有『小桂纶镁』之称,仔细看并不完全相像,但渺渺低头的神态真的好像桂纶镁,还有最后渺渺离开之前,剪了短发,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真是惊人的相像,很有意思。
我一向喜欢带有「渺渺」气质的女孩,一开始是因为喜欢绮贞,后来是桂纶镁,还有张钧宁,总觉得这类女孩特别有想法,细腻的心思像是一本翻不尽的好书,值得细细品味。
另外一位饰演「小瑷」的女主角张榕容也是新人,长相十分甜美,演技也非常自然,还因此入围了本届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
两个女孩外型完全不同,放在一起的感觉却非常和谐,两人手牵手在阳光下快乐奔跑的身影,就是青春无敌的最佳证明。
电影的运镜很美,颇有沿井俊二的诗意风格,拍摄的场景也很有味道:陈旧的二手CD店,透着晕黄的光影,散发出怀旧颓废之感;日式平房外,撑伞走在雨中的渺渺,眼中的泪全化成了雨水。
我很喜欢透着诗意的电影氛围,浓浓的情感淡淡的处理,渺渺的告白藏在散落的CD中:『寂寞,不寂寞,我要我们在一起,青春的秘密,就是旅行的意义。
』那些说不出的情感,在离别前夕,全化成了旅行的意义:『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陈绮贞歌词)说不出的感情承载了一生的秘密,留下了记忆与想念,让小瑷的甜点有了酸与苦的滋味,也让渺渺的夏天有了爱与被爱的起点。
对我而言,『渺渺』是一首美丽的夏日情诗,记忆着过往情怀,没有深刻的痛楚,也没有太过巨烈的感伤,只有淡淡的哀愁,适度的温暖,在温度骤降的夜晚,轻轻拥抱了我。
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小瑷」,想起她曾经微笑着对我说:『妳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人!
』不是誓言也不是承诺,却比任何一句动人的情话更令我难忘。
而那段逝去的岁月,也因为她的陪伴,至今,仍在我记忆里闪闪发亮。
始终相信,爱是一种感觉微乎其微的有的时候,人们需要爱因为寂寞很冷我们贪恋上别人体表的温度贪恋美好食物美好事物所带来的温度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伤心事爱上不该爱的人,得不到想得到的爱固执地保留着记忆或者固执地暧昧着只为陪伴着,撒不开手想要拥抱,却不敢拥抱就那么不拒绝,不主动,也不负责所有的爱都在一瞬间年少时你爱过谁现在还能回忆起他的容颜吗?
或者你曾为他撕心裂肺地哭过但生活不是还要继续吗?
看一部纯到发腻的青春片只是觉得,嘿,女主角的胳膊和腿真细当年我也如此然后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容颜觉得,恩,我就这么长大了爱是停驻,也是离开旅行的意义是不错的注脚我们曾经都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只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离开的意义
飞奔到油麻地电影中心,完全是为了看严浩的《天国逆子》。
看到《渺渺》海报,“关锦鹏”这个名字很跳眼。
凭感觉,关锦鹏做兼制的电影应该会好看。
很庆幸没有错过这部美好得如同绿色森林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和清澈见底时而欢快时而忧郁的小溪一样的故事。
《渺渺》讲的是一个关于纯粹的爱的故事。
18岁的台北女孩小璦喜欢做蛋糕,虽然手艺不怎么样,但是她热爱蛋糕看上去那种甜蜜的感受。
“你不觉得这种甜蜜很不真实么?
”来自日本的交换学生渺渺问她,“那也比没有好!
”在影片开始的十分钟,小璦的回答就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个故事。
渺渺的奶奶得了老年痴呆症,她觉得她现在只有17岁,并且正在恋爱,她每天都给远在台北的渺渺打电话,她把渺渺当作自己的年轻时的一个好朋友,每天对她讲述恋爱带给她的美好感受。
渺渺决定要到奶奶当年感受美妙爱情的那家蛋糕店去看看,究竟有什么让奶奶甜蜜了一生。
她发现当年的蛋糕店已经变成了一个CD店,店主是一个忧郁的大男孩。
店主的忧郁气质以及缥缈的目光让渺渺由好奇产生了更奇妙的感觉,她多么想知道那双忧郁眼睛背后的故事。
与此同时,性格开朗的小璦也渐渐地喜欢上了安静但是有一双“太阳手”的渺渺。
忧郁店主在寻找一张CD,故事以回忆碎片的形式在观众面前展开,忧郁店主曾经是一个乐队的吉他手,乐队主唱贝贝爱上了他,面对贝贝热烈的表白,吉他手对这种来自同性的爱情手足无措,后来贝贝意外死于车祸,吉他手痛苦不堪,离开乐队开了一家CD店,每天戴一个大耳机,只为了不听到任何音乐。
他苦苦寻找的CD就是他们以前录制的第一张demo。
渺渺终于为忧郁店主找到了那张CD,同时,假期已满,她也要回到日本。
台北之行对渺渺来说,终于体验到了让奶奶甜蜜终生的爱情的滋味,当她找到那家小店的时候,她就被那里的气息、光影和声音打动了,她也在那里感受到了神奇的魔力,足以让她珍藏一生。
小璦到机场送行,渺渺送给她一个盒子。
在回家的大巴上,小璦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个蛋糕,上面有两只叠在一起的手。
小璦下了大巴,飞快地向着机场跑去,当渺渺乘坐的飞机离开地面的时刻,小璦大声说“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什么也不知道”。
整个故事以细腻的光影刻画青春里第一次甜蜜与失落,爱上一个人,就足够了,爱情本身是那么美妙,那么令人心跳,那么令人期待,又何必在乎对方是同性还是异性。
渺渺和忧郁店主都被同性所爱,片中这两个角色都没有表明自己的性取向,但是他们显然都被来自他人的爱情点点温暖。
同志题材,但是没有丝毫的让人尴尬和不可思议,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亲近你我,那些属于年轻心灵的热情和执著,就是让我们在十几年前心跳和心痛的感受,并且在十几年之后,依然能够带我们回去那些美好得令人无比惊讶的青葱岁月。
主题曲《旅行的意义》配得不错,或者我们都有过在KTV真情流露用歌声表白的经历。
当他发现放在衣袋里的苦寻不到的CD,歌声响起,有一些人在台下的黑暗中泪流满面。
“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什么也不知道”。
真的是这样么?
我好喜欢你,你怎么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一个朋友曾经和我讲述过他的初恋,他爱上大学里同班同学,本来他们还是好朋友,可是当他不经意中渐渐流露出对对方的特殊情感,那个同学就感到不安,也就渐渐疏远了他。
这个看似简单的描述背后,包含了多少痛苦和眼泪。
离开学校已经8年,当年的初恋对象已经远在美国娶妻生子,和其他同学谈起这段往事,态度和影片中的男主角有很大的相似,他感受到了爱,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不想伤害他,但他也知道伤害无法避免。
在那样的年纪,谁会对爱无动于衷?
青涩的回忆,有多少是甜蜜的?
恐怕要等到我们老了,老到可以永远的活在17岁,老到什么都不曾忘记的时候,才能够说得出吧。
“你不觉得这种甜蜜很不真实么?
”“那也比没有强!
”导演程孝泽说,“拍攝的時候,朋友推薦給我石田衣良的短篇小說集《14歲》,裡頭在講國中生們的故事,其中有篇在講對性向的迷惘,寫到:「喜歡一個人的感覺真的很棒,跟對象是男是女沒有關係。
」我被這句話給打到了,覺得這就是《渺渺》所要說的簡單事情。
”记不得是到什么年纪,回想起所有经历过的痛苦和令人激动、心跳成瘾的爱情,才幡然悟到,原来我是爱上爱上一个人的感觉!
这感觉太牛了!
鸵鸵30/11/2008
我昨晚做了一个梦。
梦里面。
豆瓣消失了。
所有豆瓣的小人都流离失所了。
我们都寻找不到彼此。
一个可以呆着的地方没有了。
梦里面。
我回到了最让我害怕的班里。
同学的面孔那么冷漠。
我大声说话。
没有人理我。
桌子上铺满了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
别人的习题册上面密密麻麻的涂满了。
只有我的。
一片空白。
我最亲密的女同学拿着我给她的。
我最喜欢吃的山楂糖。
给了另一个女孩。
表情那么亲密。
他们都看不到我,梦里面。
食堂里。
我一个人坐在靠窗户的地方吃着白米饭。
有同学把我领了出来。
在另一条通道那里。
指给我看。
我的小王子在和另一个女同学开心的吃饭聊天。
他说。
那是他的女朋友。
好漂亮。
可以打五颗星。
我问他。
那我可以打几颗星。
记得他的表情。
撇撇眉毛说。
两颗吧。
我故作开心的说。
那个女孩真的很漂亮啊。
回到座位上。
我的白米饭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一碗牵缠万绕的面条。
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故意边哭边狠狠吸面条。
动作有夸大的成分。
想让同学看出我的伤心。
我只想要一个安慰。
一个轻轻拍肩的动作。
可是同学根本没有看到我。
他们仍在嬉笑着。
吃晚饭。
甚至没有转头。
只有背影。
梦里面。
我取笑自己。
是多么的孤单。
多么的寂寞。
原来梦真的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内心。
那些我不曾在白日里面对自己的心情都在梦里被戏剧化。
残忍化的出现了。
我逃都逃不掉。
渺渺。
我也真的好喜欢你。
有温暖的太阳之手。
这也是我多么多么想要触摸到的温暖啊。
一直以来。
闷闷的。
容易自闭的我。
多么想要一个这么的太阳之手。
小时候的我。
一直渴望爱情。
对那些男孩子着迷着。
奋不顾身的飞蛾扑火着。
他们太特别。
总是那么容易的就把我吸引住了。
我的女朋友总是会嘲笑我。
相互比。
比成绩。
比样貌。
甚至连一篇作文的分数也要拿来看看。
还有新年时候收到的贺卡数目。
还有谁的字写的漂亮一点。
都一样都一样。
我好烦。
好讨厌这样。
虽然都不是说破的。
但是却处处这样力行着。
我好害怕。
不是害怕被比下去。
而且痛恨这种感觉。
很不能理解我们是朋友。
怎么可以这么相比呢。
没有意义啊。
当我发现我掏心掏肺的对着我的小闺蜜时。
她也在掏心掏肺的对着别人。
而那个人显然不是我。
那种巨大的失落和伤心。
回想起来。
比一份爱情的丢失。
还要让我难过的紧。
后来渐渐的。
不再乐意去交往女朋友了。
心里的阴影挥之不去。
对女朋友的爱和信任好像丢在了那里。
再也找不回来了。
都是淡淡的笑着。
从不主动去与她们联系。
骨子里有的自闭基因。
一直发芽发芽。
男孩子的友情。
男孩子的爱情。
我自以为是的不在乎。
其实都不能抹杀我心里对女朋友的想念和爱。
那种爱。
是任何一种替代不了的。
想象中的她那么暖。
那么形影不离。
看着渺渺。
我的眼泪就一直流啊流的。
本来什么都不想写的。
可是还是忍不住。
恨不得大声告诉全世界。
我多想有一个暖暖的女朋友。
这一份暖暖的爱。
太阳之手。
我一直不能逃离对青春文艺片的迷恋。
刚刚看完《渺渺》,本想不再呻吟什么自己所谓的恰巧的悸动,但脑海里太多的画面和感情涌动着。
故事故事还是那样的简单明了。
两个女高中生的生活,在某一个时刻因为某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有了交集。
18岁的小瑷是个活泼开心的高中女生,她的学业一般,每天只专心地烤出又丑又硬的蛋糕。
新来的朋友叫渺渺,她是一个日本来的害羞交换同学。
渺渺教小瑷糕饼的艺术,小瑷则是介绍渺渺台北最恶心的小吃-鸡脚,两个少女憧憬过一个非常精彩的一年:他们要一起去做那些在家里不能做的事情。
对小瑷来说,精彩的人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刺青或穿肚环,或过着没有爸爸的生活;对渺渺来说,则是寻找她的初恋,寻找像她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忘不了的那种恋爱。
渺渺与小瑷准备了许久的蛋糕比赛快到了,但渺渺却不待在厨房,整天跑去一家二手CD店打发时间 (原来这是渺渺奶奶少女时期的初恋蛋糕店),老板陈飞每天带着大耳机,当作耳塞,把自己封闭起来,渺渺决定揭开忧郁老板悲伤的秘密,寻找他讨厌音乐的原因,只是当小瑷发现渺渺喜欢上陈飞之后,她发现自己对渺渺的友情比她想像的更深。
青涩的青春一个女孩爱着一个女孩,一个女孩爱着一个男人,一个男人爱着另一个男人。
看上去这样的情节可以拼凑成一个更加混乱和嘈杂的情节。
然而,这一部电影却没有从这样一个角度煽情的描述下去。
花季里开出的爱情本就是青涩的。
这种夹杂着单纯幽香的感情,是不能被任何物质和欲望沾染的。
小瑷和渺渺一起趴在玻璃柜台上谈论着蛋糕的甜蜜和美好,追逐在霓虹闪烁的街道,坐在天台拉着手,躺在一起规划幼稚却真实的二十岁。
在我们这些已经走过花季甚至开始扼腕自己似要年华老去的人的眼中,她们那样花季中的美好,变成了梦幻的回忆或者憧憬。
回忆起曾经我们的那些岁月,友情也是这般甜腻和温暖吧。
而如今,大概我们已经远离了这般可以任由矫情和撒娇的友情表达。
原来爱情是这样小瑷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渺渺,却没有说出口。
渺渺把与陈飞的遇见当做了是奶奶送给她的礼物。
小瑷最后在渺渺搭乘飞机飞走的那片天空下,喊出了自己的心意。
她学会了爱有时候是不需要真的表达出来。
渺渺试图做一个勇敢的追求爱的女孩,无果而终,却明白了奶奶要告诉她的不是一份爱情,而是一份成长。
交错的爱情,不是成全,不是勉强,不是占有,也不是拱手相让。
而是一个最看透事情的人懂得沉默和隐藏,来换取最小程度的纠结和伤害。
小瑷选择不说出来,是她懂得保护和守护渺渺。
当发现爱情的信笺收信人并不是自己时,就不要再强制去打开她。
渺渺学会了感谢,学会了欣赏一份即使不圆满的单恋。
就像临近片尾时她在出租车上说的一段话:“味道 声音 文字 风景 都是会过去的,最后留下的,只有回忆。
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不会忘记,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呼吸画面传来的空气我深深喜欢文艺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喜欢那种从画面里传来的清新味道。
暖暖的阳光,绿色的树叶,笔直的板油路,红色的道板。
干净的校服,小小的单车,细碎的头发和清脆的笑声。
也许这是种矫情的怀念或憧憬,只是这让我安静得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岁月,忘记了短暂的烦恼。
影片中或慵懒玩味或清新可人的配乐,温顺了观众的听觉和神经,荡漾起的心情始终是浅浅的涟漪。
仿佛从画面里吹出了和缓带着阳光气息的风。
继续等待着并爱着小瑷和渺渺的生活,被剪影在了这部影片中。
她们各自仍在爱着并等待着。
而我也是这样等待着下一部能让我如此沉静的电影。
经常出现的一部插曲是陈老师的《旅行的意义》,恰到好处的诠释了这部电影中所描述的心动、单恋、无奈和释怀和淡淡的洒脱。
自上次看过《花吃了那女孩》之后,一个多月之后我又看见了《渺渺》,我正爱着这样的文艺小电影,也在等待着下一阵清新的风。
别犹豫了,还是同性恋好。
她喜歡她 她喜歡他 他想著他 喔 我又想到了那個十七歲
磨磨唧唧的仿冒台剧青春
女的太装纯 男的太装逼
5/10 友情以上,愛情未滿。
1.极美的台湾青春片,很多细节就像渺渺的手一样温暖。2.渺渺的奶奶有老年痴呆症,每天都活在十七岁的记忆里,她把渺渺当成她的同学,老是打电话给她,聊她的初恋。3.小嫒的爸爸听说鱼住在方形鱼缸里容易得自闭症,赶紧把鱼都移到圆形鱼缸里去。4.陈飞每天戴着耳机,什么都没听,却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
双基神片。小夏还是很乖的静静的在客厅看完。导演是尼玛有多爱旅行的意义。。。
装B大作
青春的重复主题:爱我的人我不爱与我爱的人不爱我。
故事流畅,画面漂亮,少了些台湾电影常有的那种太刻意雕琢的文艺感。对了,演小瑷的那个女生演得很舒服……
拼凑了太多东西 表现仓促
男戏太烂...
张rǒng róng
觉得小嫒好漂亮~
如今想看点纯粹的友情电影有那么难吗?
“我们好像见过哦?”“我们是见过的啊”“哦?在哪?”“在梦里哦”
记得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片子是大学时候看的《盛夏光年》,桂纶镁那么阳光那么纯,深深地打动了我,后来这类片子看了不少,真心觉得腻歪了!实在是受不了那些少男少女们的矫情了!受不了他们的那种小文艺小情怀小感触和小哀伤了!受不了那些白衬衣方格裙马尾辫和脚踏车了!我已经长大了吗?真好!
男女恋女女恋男男恋,这个世界真的好小。没看出来跟旅行的意义有什么关系,想要搞得文艺却环环入俗套。像是中学生写的小说,演员也很青涩,还有女主奔起来的样子不是很优雅。。。最后惊奇的发现渺渺年龄比我大啊。
BL、GL、BG于一身的片,囧
其实这是一部我所不愿想起的电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