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捧着《络新妇之理》过完09年的,但读过京极堂的人都知道上来百来页的枯燥一般需要两三遍才能跨越。
昨天读到70来页终究抵不住,在平日里豆瓣页面里勾出的想看电影里反复找寻,最后定在了叶念琛的“爱情三部曲”。
这个说法不知道准不准确,只是看到网上都这么称它,想想又都有方力申和邓丽欣主演便也随大流了。
明显的是这样一年一部的小制作电影之所以能拍下去除了导演的执念也必须建立在较好的口碑上。
我之前一直怀疑这样的题材还能在香港导演的传统理念里拍出什么新意,因为实在是被拍烂得不止两三遍了。
先看的是《十分爱》,之所以跳过首部《独家试爱》原因在于宣传说《十分爱》里告诉你爱是必须存在相信,最终极的相信,是尽管所爱非人也仍然要信下去,那是一个人对自己最后的支持和执着。
说得多好啊!
就像里面女主阿宝一样,你能说她相信爱情么,又能说她不相信爱情么?
吊诡的就是这里,本就不缺乏追求者的她既能一次次玩转于多角关系中又一遍遍听着她老同学出轨的告白。
同室的好友可以隐瞒着自己,多年的最好朋友可以误会自己一耳光了结关系,既然都这样了,何必对每个人都那么在乎呢?
追求的人也不见得那么纯情,一个可以在酒店里手挽妙龄女子,去找另一个时却被他房里的可爱女生看个良久,既然都这样了,何必对谁谁谁都爱不离口呢?
所以我亲爱的阿宝,自认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你也不见得多么睿智,你也不是会被晴晴的几句常人都能说得出的大道理而感动得一塌糊涂么?
你也不是没有看出小医生挽着的是别人朋友妻么?
你终究还不是没分清嘴上口口声声不怨你只爱你的大力有几个好妹妹么?
如果只是那些碎碎念就能讲清楚逻辑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就能让你稀里哗啦哭一阵然后使你放下本来冷酷的心和冷眼旁观的姿态的话,也就怪不得笑到最后的不是你了。
因为还有个真理你没有参透——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障眼法。
看见的,未必是真的。
真的你未必能幸运的看见。
《十分爱》里的阿宝是个可以谈谈情跳跳舞,逢场做戏的高手,但她也有弱点,待撕下她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面具后她一样是个弱女子,可以被感动可以被假到死的甜言蜜语捂得喘不过气来。
浓抹的装扮虽然不适合真实世界里的邓丽欣,却可悲得成为了这部电影里阿宝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如果说《十分爱》的结尾之处逆转到位的话,《我的最爱》的结尾多少显得有点突兀并且可以追求那种导演一直执着想表达的爱情观了。
这里面的阿宝摇身一变成为了对什么都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的可爱女生,但她却比《十分爱》里的阿宝敢于感情的投入,敢爱敢恨。
她可以在多年一起打拼的男友因其好友背叛而心生报复之念,也可以在男友终获报应时挺身而出。
阿宝的于心不忍和善良的天性无一不让我感到悲怆,我为她又和那个烂到底的男友重修于好嗤之以鼻,也为她的天真烂漫唏嘘不已。
看到大半时,我有所幻想如果阿宝的个性里稍稍掺杂些阿蚊的硬朗作风该是多么地好。
但渐渐便可发现,阿宝和阿蚊并不是对立的存在,尽管乍看之下阿宝只是一味地顺从,阿蚊却总是对男友发小姐脾气,但阿蚊的性格形成也是通过悲哀的渐变而来。
她们俩口口声声开玩笑说我们一定不会喜欢上同一个男人,但结尾的那幕却深深打碎了阿蚊的硬朗形象与阿宝的痴痴守候。
我的最爱到底在哪?
无论你是什么个性作风,只要男人稍稍一变就能游刃有余穿梭其中。
也许我们都在说对方是自己的最爱,可是于她而言是真爱,于他而言却是谎言。
就拿阿蚊那个小男友来说,他一心维持的后备恋爱到头来换来的还是一句爱一个人是要讲时机的,我和你在错误的时机在一起。
尽管听起来做作不已,可这就是现实,整个游戏到最后玩的只不过是简单的比大小,比谁投入得少。
整场游戏的胜者还是那个老千阿强,他在他的有生之年守护住了阿宝,不管阿宝懂不懂,他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阿宝什么是爱情游戏;不管阿宝知不知,他还是设下了大套使得让阿宝陷入难堪的琪琪万劫不复。
可是阿强的胜利却只是名义上的,他没有赢来实际的报酬。
阿宝到了最后还是不知那位从国中就守护她的人是谁,阿强也同样不能给阿宝真正想要的那份爱。
就像《十分爱》里阿宝选了大力没选小医生那样,这里的阿宝选了烂人一个的前男友而没对阿强道明白究竟爱他几分。
也许两男的竞争中本身在开始就分出了胜负,那个被女人先爱上的人总是能一次次地笑傲江湖。
昨晚接近跨年之际看完的是三部里的首部《独家试爱》,比起后两部,这部表达多少有点含蓄并且看得出是有意地有所克制。
不过这种克制却没有遮掩住导演在首年所能迸发出的积聚能量。
让我影响最深的是里面阿宝好友的一句感叹——现在人就是这样,拍拖啊,分手啊,泡帅哥,追美女,你甩我我甩你的,这些都是经常在卡拉OK店里发生的。
所以呢,各个都以为有一首主题曲放在这里,拍拖来唱,分手也来唱,复合了再来唱,其实唱来唱去不就是那几首?
所以说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我是说我想开的不是唱K,我是想开了拍拖。
我在打上这句时还能记得说的人眼光闪烁,一脸无奈的表情。
也许是第一部可创造性太多了,导演并没有像后两作那样故意融入多人复杂的关系,而是以很通俗的城市小夫妻都会可能发生的婚外暧昧来诠释主题。
要说偏爱,其实我个人很喜欢邓丽欣在这里面的扮相和角色定位,她也着实演得很自我很放得开。
故事的寓意很容易解读,正如很多人评论的那样,有过裂缝的感情就很难再作修补。
尽管令阿宝丈夫出轨的Josephine最后道明丈夫爱得始终是阿宝本人而非她,可阿宝丈夫最后能有多少浪子回头也很难说清楚。
也许他再怎么爱阿宝却仍不忘与他人暧昧。
不过阿宝通过这段感情波折也学来了怎么“较好地”面对婚后生活。
彼此在一定范围之外的也许并不是可以背叛对方的诸多理由,也可能是多多少少需要自己守候住的最后底线。
不自负地说,在看之前由于知晓了些影片最后的逆转再加上看得颇多的悬疑推理,所以在看的时候很多情节都在预期之内。
影片的英文名实质上更能接近影片想表达的诸多观点,不过细看中文名也能多少发现导演的用途所在。
从最初的试爱到中间的十分爱最后达到最爱。
但叶导这样岂不是自我反驳么?
您要宣扬的本就是爱就是谎言,爱就是被伤害,爱就是在爱与被爱之间痛苦挣扎,那么何必试爱,何要十分爱,何来最爱?
您在每部结尾处的处理没有给我们一个大团圆的终成正果的感召,却处处让看片的我们感到体无完肤。
难道您想告诉我们的是电影没有结尾么?
三部里的阿宝各自的生活还要继续,试爱的阿宝可能和丈夫之间还会因隔阂各自出轨;十分爱的阿宝终可能数清男友的妹妹有几个;最爱的阿宝在看清烂男友之后情归何处?
是的,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结局,我亲爱的阿宝姑娘,既然叶导没有让故事说完,他又怎会准你一哭了事。
爱永远是自私的人也是自私的最可怕的是 人是孤独的 恐惧没有爱 没有依靠 没有温度 的生活怕失去 怕没有 怕 无名的慌乱 人类的脆弱展现无疑 惊恐中掷出的骰子 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点数 破碎便成为了必然但凡碎物 极难极难还原 于是 就此恢复 两条平行的线 但有回炉重烧 之天力 破碎依然 只是看不见
今天出奇的看了两部电影。
这是第二部,同时也是枼念琛导演的“残酷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
片名出来之前,那两个缠绵的新人,那盏开关不定的灯便昭示着这个电影就是个不定的因素。
其实爱情本来也是如此,往大了说人生也是如此。
什么都是不定的。
两个新人,一个儿时有过倾慕之情的邻家姐姐。
这本身就是个很不定的因素。
所以,矛盾促成了。
本来稳定的婚姻因争吵而出现裂痕,而裂痕又因出轨而变成了裂谷。
分开久了,又形成了一个短暂的小定局。
但是,这还是不定的。
姐姐是成熟的,是独立的,她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她知道什么都是有期限的这一个定理,又会背诵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词。
所以,小男孩是留不住她的。
而在另一边,尽管那个专研厕纸的无聊家伙,因为阿宝看到了生活中有趣而多姿的色彩。
但是,阿宝的心始终不在那里,所以他也是留不住她的。
当两个人都知道自己心里都还有对方的时候,这两个彼此“相爱”的家伙,就这样又走到了一起。
看着阿华急得哭了去找出租车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他们真的好可爱,也真的真心祝福她们。
但是,看着那急忙删除的简讯,那急忙掩住的门,我嗤笑了,这情,依旧如开关一般——开关不定。
《独家试爱》,不算新的电影。
试,是尝试的试,还是广东话中,试验(是否忠贞)的试?
这部电影,是老死薯仔的介绍,评语简单:部电影唔错,几写实。
情节也简单:一对年轻人相爱,早早结婚,幸福美满。
丈夫遇上学生时代帮自己补习的邻家姐姐,成熟大方,妻子开始担忧。
姐姐的大人世界自然有情感坎坷,丈夫义不容辞多次深夜相伴。
当然,从男生的角度,虽然两人之间表面上没有瓜葛,为了避免麻烦,还是把此事瞒于妻子。
然而闪烁的眼神还是没有瞒过妻子,敏感的女生自然认为丈夫出轨,两人大吵,分居。
丈夫低潮之下投向姐姐,妻子后来也认识了一个不错的男生。
当然,最终两人都认识到自己还是离不开对方,复合了。
在生活上夫妻双方总会对对方有所隐瞒,不一定就是出轨,只是有些事情不方便摊开来讲,免去解释的麻烦。
当然,有些情况可能就是暧昧的情节,拿捏不定,如片中一样。
往往引起争吵的,不是所要隐瞒的事情,而是“隐瞒”这一态度。
男女主角讲得很清楚: “我唔系有野阿,只系唔想甘烦咋!
” “无野?
无野你又要瞒住我!
” 经典台词。
之所以经典,因为写实,方可经历时间考验,经久不衰,正如《中国式离婚》一样。
一点隐瞒,再加一点猜疑,足可以把双方越拉越远。
片中有角色发表言论:“爱情?
有个期限嘎。
但系结婚就一世嘎喇。
” 这是否就是一些不婚族的理由?
不需要用一纸婚书证明爱情,这固然言之有理。
可既然已经在一起那么久,再拿张婚书,又有何麻烦?
恐怕关键的,还是担心这张婚书的有效期不能得到保证吧?
婚书是婚姻的证明,婚姻是爱情的证明,若没有婚书,恐怕就是因为没有爱情了。
如果当初不领婚书,就没有后来的烦恼,不需要担心会不会没效。
担心失去,因此一开始就拒绝尝试。
这种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世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同就在于,表现在哪些方面而已。
既然这样,爱情还需要试吗?
或者说,爱情经得起试吗?
试完以后的,还是爱情吗?
Max曾向我提出疑问:“第三者会不会对两人的爱情有促进作用?
”两人朝夕相对,总有厌倦的时候,换换口味,一来可以找个新鲜感,二来说不定还可以在第三者身上体会到自己是多么珍惜原来那个,如片中这样,这岂不是有益无损?
一个人住家饭吃多了,也会想到外面吃吃,可是并不代表他就会放弃住家饭,因为住家饭毕竟健康,而且适合自己口味。
一个人,多个心,算不算多?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的确有科学家作出如下结论:一个物种的忠贞度,可以从雌雄两性的生理差异体现出来。
一个物种的雌雄两性在外表上差异越大,忠贞度越小。
如雌鸟和雄鸟外表几乎无异,他们就是奉行一夫一妻;而很多兽类,如狮子,老虎,猩猩,雌雄两性间的差异明显,他们之间也就没有一夫一妻的限制;以此类推,人类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也大,故而人类从天性来讲就不是忠贞的。
很可笑,人类几百年来强调的美德,竟然是与天性相违背?
这是否我们一直在一厢情愿,强己所难?
可是无论怎么说,有个相伴的人,总是好的,无论是心理上,生理上,还是经济上。
多年付出的情感,时间,积攒的回忆,毕竟不能说抽离就可以抽离。
片中方力申说:“我同你有好多过去,我唔想就甘样无左,咩都无晒。
”而且一个家庭,就真的是一个无形的港湾,无论出轨与否,只要不分开,家里还是有个人在。
只要想到有个人在,就不会孤独。
有,总比没有的好。
这种心态,是害怕孤独的软弱?
还是直面人性不忠这一现实的坚强?
《中国式离婚》里,女儿在怀疑丈夫出轨后,伤心地向母亲哭诉,并且羡慕父母几十年来一直相濡以沫,几乎为模范夫妻。
谁知母亲也只是淡淡地说: 其实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没有人在结婚的那一刻是在认真思考离婚的,最后走到离婚那样的田地,都是两人共同一步步走出来的,一个人的脚印行不到那里。
阿华有错吗?
不,他没错。
也许一开始自己都不知道喜欢他的Josephine姐姐,那只是学生时代美好的暗恋而已。
若不是和阿宝吵架了,他伤心跑出去喝酒宿醉,若不是Josephine姐姐又说“我中意你”又主动献吻,他最终不会那样冷静地回去对阿宝说“我尊重你的意思”。
然而阿华一点儿错都没吗?
不,他有错。
他作为人家老公,他下午还嘴里喊着“阿宝,你不要吓我”,晚上却任由阿宝一个人光脚在街上胡乱地走,他怎会不知阿宝只会去她表姐或者其他两位姐妹的家?
他怎会不知阿宝还是回到她上班的地方去?
若然有心怎会找不到?!
即使找不到也应该在家乖乖等老婆回家,怎应该到他的Josephine姐姐那儿去过夜?
在他的Josephine姐姐跟着别的男人去了伦敦,他才幡然醒悟要去把老婆追回来,早食屎去了?!
算什么东西。
阿宝就没错吗?
不,她有错。
她老公其实时她自己逼走的,那时候她老公还没有对不起她,甚至连一点儿对不起她的想法都没有,面对老妖精提出除衫的诱惑,他都应付过来了。
阿宝她该对比那老妖精年轻好几岁的自己有信心,她该对老公的爱有信心,她该有更巧妙的方法避免老公出轨的,即使吵翻也不应说提箱走,即使吵翻也不应搞得要离婚的样子。
但错在阿宝吗?
不,她没错。
即使她一早就发现了老公的Josephine姐姐不对劲,她还是忍气吞声通宵煲汤等老公回家,在和老公大吵特吵时还热情招待家公家婆突然带来的亲戚,怎么看都是个识大体的乖儿媳。
一起为生活努力打拼的两人,不知从何时开始在亲手葬送着他们的婚姻…电影中的爱情能够挽回,虽然到头来貌合神离,但终有一方跨出一方让步,而现实中的爱情有几对情侣做到勇敢认错、宽容原谅,有几人说得出“我很好,别不要我”的告白,有几对最终能够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没有一个人一生完全专心只爱一个人,多多少少会有不为人知的心动、被诱惑变得急促的呼吸、同某人交换暧昧的眼神。
不要怀疑男人在那一刻说“我爱你”时的真心,那是他彼时的肺腑之言;也不要让自己活在描绘的理想世界中,此时他的敷衍亦真实,这大概就是叶念琛想话给我们知的小残忍爱情观。
PS:我想电影里唐宁的这段台词就是叶导所想表达的,“现代人就是这样了,拍拖阿,生日阿,泡帅哥,泡妞,你甩我,我甩你,全都是卡拉ok里经常发生的,所以个个以为有首主题曲摆在这里,拍拖来唱,分手也来唱,复合再来唱,其实唱来唱去不就是那几首歌,所以你说在这儿工作久了,有什么想不开的。
我不是说想开了唱k,是说想开了拍拖。
”
“我很好,你不要离开我。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电影播到这里,高潮部分已经了然。
许多美好的过往一幕一幕地被会议起。
只有走到了最后,人们才会想起当初。
害怕失去,所以拼命去留住。
静很认真地问,世上真的没有一个男生,可以奋不顾身,可以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爱情争取,努力下去吗?
我和娟笑着看着她,回答:“孩子,你想太多了。
”突然而来的勇气让我们去做的某件事,某个决定,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只是我们习惯了将真实的自己保护起来,这样才不会被伤害。
人生总要成长。
然后成熟了,方明白自己要的为何。
“一次不忠,百次不容。
”这是她的回答。
我们知道,背叛过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N的平方次。
可是却因为舍不得过去,不愿意放弃那些美好过的曾经,所以对现在的遗憾念念不忘。
总以为等想回去了,就可以回去。
可是,钉痕在那里,就算拔掉了钉子,空洞却永远也无法弥补。
有了第一次的背叛,于是害怕再被丢弃一次,再去承受一次那样的伤害。
只是伤害再来一次的话,也不会再有第一次那么重的杀伤力了。
不是因为心变强大了,不是因为宽容的限度变宽了,而是麻木了。
被一个人伤害太多次,太多同样的事情发生太多次就跟吃了太多次他同一种感冒药一样,产生了抗药性。
伤口会流血,会痛,也会结痂,会痊愈。
只不过是习惯了这个人而已。
需要时间,来教会我们,一个人也是可以天长地久。
最后他们各自心里留了一个位置给别人。
这才是现实。
白玫瑰与红玫瑰,让人变得不敢再去深爱。
不如分开。
愿意做那个得不到的人,还是相守的那个呢?
或许,不爱比较好。
一直想看,趁着中秋假期第二天。
我犹记得,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部电影,大约是在十年前,印象很深的画面就是,女主角光着脚在路上哭,其他的剧情忘得一干二净,却独独记得电影的名字。
十年之后,我重温了这部电影。
吵架那段真是妙,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在短短几句对话里描述的十分精彩。
阿华:老婆,我同她真的没关系啊阿宝:没关系的话,干嘛上她家?
你昨晚做过什么?
你为什么要骗我?
阿华:我没骗你,我不说,就是不想你胡思乱想阿宝:你们清白的话,我会胡思乱想吗?
最近你是否常跟她在一起?
上次你不接电话就是因为她?
阿华:冷静一点,我跟她只是朋友阿宝:你有没有跟她上床?
阿华:你说什么啊。
阿宝:你有没有跟她上床,回答我!
阿华:没有啊,干嘛你会这样想?
你当她是什么人?阿宝:她是贱人,明知你有老婆还搞你。
如果没关系,干嘛传肉麻短讯给你?
阿华:你偷看我电话?
阿宝:怎么?
身上有屎?
见不得光吗?
阿华:你太过分了,你懂不懂尊重人家的隐私?
阿宝:我也不想看,我宁愿自己没看过!
阿华:说到底,你是不相信我。
阿宝:你叫我怎样相信你?
你在外面有另一个女人呀!
阿华:我没有,你要我说多少次才信?
阿宝:我不信...我不信呀!
女人喜欢问疑问句,她想要对问题肯定的回答,男人嘛,却偏偏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讲话,拼命想澄清自己,而无视问题本身。
男人越是不正面回答问题,女人就越不相信男人,因此,男人就会把问题变成了女人竟然不相信自己,女人自然就会回到“你都没回我的问题,接触我的疑惑,我怎么相信你”阿宝光着脚在街头孤独的走着,一边是哭泣,一边是害怕。
人来人往的街头,阿华却没能追来,她光着脚,能走多快,她身无分文,除了表姐和小姐妹的家,还有何处容身。
阿华不知道吗?
我知道阿宝一个人在路上是多么孤独,这和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是一样的,她期待的人,并没有驾着五彩祥云来找她,她任性也好,耍脾气也好,离家出走也好,只是想让那个男人拉住她,只想被挽留。
可男人,始终不懂。
男人只会粗暴的说,别哭了/哭什么啊/哭一下就行了/别哭啦乖/你烦不烦啊他以为,哄一哄,女人就要乖乖止住泪水,乖巧的靠在他怀里,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凭什么呢?
凭什么《他不准我哭》我便不可哭:他不准我哭怎么可再哭不想他抱歉和别人抱心知肚明他想我好坚忍卓绝可锻炼到如日后被别个抛弃亦不痛如果哀伤都也可伴随眼泪点点滴去我抱着头示意失声痛哭难道有罪真的想哭真的想哭分手怎会一脸笑容泪水忍得到即使进步也似石头粗糙真不想哭真不想哭他怎可以和别人抱心知肚明他想我好坚忍卓绝可锻炼到如日后被别个抛弃亦不痛男人就是,他在说出我爱你,我中意你的时候,深情又真诚,我也愿意相信,此时此刻,他是真心实意的。
可以后的人生,千万别把这句话当作圣旨,日后他对你的烦扰、敷衍、怨气也是真的。
所以,爱情只是刹那的,磨平激情的,不是生活,而是爱情这种东西,本就有保质期。
我想,最后阿华肯回头,不过是因为Jossephine选择离开他,他才陡然想起阿宝的好,他说起他们的过去,他们的回忆,他扁着嘴委屈的对阿宝说:我很好,你别不要我...阿宝就心软了。
阿华哭,是因为觉得Jossephine不要他了,他才觉得要追回阿宝,急切的想寻求温暖,就好像之前阿宝要和他离婚,他找到Jossephine,忧伤的说,我老婆不要我了。
他不是更喜欢哪一个,只是被动的被事情推动着,去寻求温暖,去寻求依靠。
你看,男人平常一副吊儿郎当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一旦流露出脆弱或是撒娇的情绪,就足以令女人母爱泛滥想要保护他,这就是女人可爱又可悲的地方。
对于Jossephine而言,阿华是什么呢,是年少时一同读诗词的情谊,是她父亲尚在人世她还是备受宠爱的公主的那段时光的印记。
她喜欢阿华吗,喜欢的,爱吗?
恐怕不见得。
Jossephine是一个寂寞的女人,一夜倾颓,如她所说,她父亲生意出了问题,她却从来不知道父亲有那么多事瞒着她;男朋友同她三年,日日相见,男友变心了,Jossephine却没有感受到。
她从阿华身上寻求的,是他对阿宝那份很自信的爱情。
Jossephine:你为什么这么年轻就结婚?
阿华:因为我中意我太太阿Jossephine:中意?
中意有多久?
爱情....是有期限的而她发现,这份喜欢,如她所言,也有期限,她也就失望了。
即使她也喜欢阿华,阿华也喜欢她,但她却无法继续,不仅仅是她说的,阿华已经不再喜欢她,她知道阿华看着喜欢的人的眼神是怎样。
她离开的时候,响起那首《为何他会离开你》:为了他做过东做过西若似奴隶与卖艺如此的悲壮已经失势情人要被轻放自然相处洽当为何不听我讲为何他会离开你谁叫你自己不会飞你不智地对他生气问他等于问你当我问候你双眼像凿满伤悲谁又敢深爱你但未怪你男朋友因为她和太太离婚,离开了太太;男朋友因为出轨她的秘书,离开Jossephine;Jossephine介入阿华阿宝,阿华离开阿宝。
Jossephine明白的,为何他会离开她。
所以,她做了这样的选择,终于不是他离开,而是她离开。
而阿华呢,他喜欢阿宝,也喜欢Jossephine的。
当阿宝和他吵架时,他不自觉的想起Jossephine的善解人意,Jossephine冷漠的离开他时,他又想起阿宝的娇俏可人。
这就是张爱玲说的,男人心里永远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无论得到那一朵玫瑰,他都会 ,惦记着另一朵得不到的玫瑰。
也就是林夕在红玫瑰里写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亦是李焯雄在白玫瑰里写道:得不到的从来矜贵,身处劣势,如何不攻心计,流露敬畏试探你的法规。
假如Jossephine不离开,阿华会如何做,我不得而知,而我以为阿华阿宝是大团圆结局时,结局又给了真实的一锤。
两人和好,阿华已经学会删除Jossephine发来的短讯,阿宝也学会躲在另一房间在Philip送的信纸上写下亲爱的。
这就是婚姻。
多残酷,多真实。
如若坦白只能换来猜忌和争吵,不若谎言带来相敬如宾的假象。
可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
结婚有什么意思,离婚又有什么意思?
还不算为找下一个人结婚,继续这样的生活。
这是周而复始的生活的真相。
这部片子如果没有那个安排,那么这只是一部很普通的片子了。
夫妻经历了背叛、分居、冷静又复合之后,生活又好像回答原来的样子,可是,导演聪明地安排了最后一幕,方力申在收到曾经吴佩慈的短信之后,学聪明了,知道要把可能会引起不必要麻烦的暧昧短信删掉,而邓丽欣也继续和另一个男子保持暧昧关系,个人认为,最后这一幕是整部片最出彩的一段,没有这一幕,这部片就会愈发俗套得不能再俗套了。
背叛是什么呢?
心灵的出轨还是身体的出轨?
短暂的暧昧还是完全背弃?
善意的隐瞒还是恶意的欺骗?
我们讨厌背叛却常常背叛别人吧?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选择背叛。
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谁属于谁。
而在感情世界里,背叛是无处不在的,就算不是这个人,也会有另一个人让你出轨。
不相信这个规则的人,迷信爱情里有永远的专一的人,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累一些。
什么是背叛,本来就不是一件可以衡量的事。
背叛不能避免,只能选择将伤害降到最低程度或者掩盖。
当然,前者会更好,因为所谓掩盖了的伤害,还是有一天会腐烂发炎的。
生活那么索然无味,对于感情又是那么不可知而且难以把握,所以有时出轨未尝就是那么糟糕的事。
只是看你怎么去把握了。
以前我不会懂,现在我懂了。
因为人到最后还是最爱自己的,既然这样也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喜欢完美结局的我被结尾的峰回路转大跌眼镜。
华发着短信,宝给那个厕纸先生写信~我还半愣了,这这这是怎么了?!
不是好了吗,不是一起去日本玩了吗?
为什么还要如此收尾?
一直被童话故事灌输的我,想着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他们在经历爱情与婚姻的考验后,小夫妻的日子回归平静,幸福满满)可是可是,神圣的婚姻还是被亵渎了!
没错,导演的用意是让我们能清晰的解读爱情,婚姻里的真实。
可我不喜欢这样的真,不是不愿意去面对,只是一旦迎上了,我眼里美好的世界就不在了。
每个电影里一定会有它经典,精彩的台词。
独家试爱里我喜欢唐定那段:现代人就是这样了,拍拖阿,生日阿,泡帅哥,泡妞,你甩我,我甩你,全都是卡拉ok里经常发生的,所以个个以为有首主题曲摆在这里,拍拖来唱,分手也来唱,复合再来唱,其实唱来唱去不就是那几首歌,所以你说在这儿工作久了,有什么想不开的。
很精辟,很赞~
很久没有这样的片子,让我这么多次的流泪无论是阿宝与阿华最初纯美的牵手,还是中间歇斯底里的争拗,亦或是最后若无其事的生活,普通的让我们每个人都如同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爱是什么?
什么时候来?
什么时候去?
就像那个旅游公司的员工说的一样:它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什么走就不是爱情了。
那么,没有爱了,我们怎么办?
是像Josephine 一样潇洒的转身?
还是像阿宝阿华一样心照不宣地演戏?
无论如何,爱到最后,我们都会学乖;我们都知道了没有什么是永远,能抓住的只有现在;我们不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我们也不爱任何人,只爱自己;我们嘴里说着过去的事不一定要带到将来,心却带着伤疤一世去演戏,一切都只因为,我们曾经爱过
背叛无处不在!
亮点在结尾
经典三部曲
爱一个人 喜欢一个人 忘不了一个人 暧昧一个人 却都不是同一个人
叶念琛的爱情三部曲都看完了。排序的话,我最喜欢十分爱,第二是我的最爱,最后是独家试爱。只有十分爱还算圆满,试爱搞得太谦卑,最爱太伤情。爱情到底要不要看得通透?什么事情非要搞清楚一定会弄得两败俱伤,到最后还是窝着算计,把欺骗又向下埋了一层。挺现实的三部曲,敢于说爱情瑕疵的实话
叶念琛的片儿果然都是一个风格路线的,反正不用走脑子 ,看来打发时间了~
去你妈香港人的爱情吧!豆瓣真是够了 一个个故作很有共鸣 貌似你们也被带过绿帽子?
如此这般,在一起还有什么意思
有些片段确实很令人动容。
爱情三部曲
什么烂片子。。。
结尾还可以,其他时候就瞎鸡巴弄,主要还是长得帅,真幸福啊。
永远是,单纯的角色,很腻歪,真的。
额,三部曲我居然是倒着看的……
曾几何时还是很爱看这种港产爱情片的,很久没看这类型的片了,突然翻出来发现有点看不下去,剧情太老套,演技也欠,还是继续看欧美的吧
三星半。三部曲第一部,叶氏风格和理念初现,闪回用的不妥当,尤其关于狗毛一段解释,大可不必这么刻意,结尾是要表达婚姻生活中潜伏的不安定,反而与整个故事脱节
“一次不忠,百次不容”
睡在一起的人兒,各懷心事。
看得太早了,记不清内容了
星星都是给小配角。。。王祖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