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看了眼豆瓣和IMDB评分,居然出奇的一致,我就不多说啥了。
只能说本导太任性,之前的资本攒得厚,这次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了。
这片子我看完,捡好的说吧,真的拍得太美了,我一直都很爱本导的滤镜,超级有格调,特别的好看,他演戏的事儿我们先放一边,但是他真的是太漂亮了,简直是艳压群芳(。
之前他好像不太想演这个角色我记得?
因为一开始男主只有20岁,他觉得自己演不了,不过后来好像是造型师说服了他?
反正我觉得他整片的造型都还蛮成功的,我没想到老爷的眼线还能有年轻加成的功能(不),总之整部影片都非常非常的漂亮相当的精致,摄影师真是立了大功,对镜头的运用也值得推敲,色彩不用说了,求本导给个滤镜列表呗。
还有音乐很好听。
但是不知道对于黑帮电影来说,这部影片似乎是有点太精致了。
另外本导讲故事的腔调我一直是很喜欢的,就像有篇采访里面说的,【影片里的人物最后也不会获得救赎,他们自己做自己的决定,”他说“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讲故事的方式,你不会被一些其他的东西束缚,比如‘你不能这么做,你不能那样说,按照传统观念来说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我一直觉得,这是很聪明的一种方式,给观众参与感,然后让他们做决定,是对观众智商的一种尊重。
不过这次本导任性了点,仿佛是拍了部只有自己当观众的电影。
我知道他很喜欢六七十年代的黑帮电影,那本身原著作者呢又非常擅长讲禁酒令时代的故事,再加上是大本改编剧本,所以真的是期望很高,但是我不知道本导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删减了很多原著中我自己觉得非常精彩的戏,而且他居然选择了非常单一的线性叙事,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主要是觉得如果不是他故意这么做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拿过奥斯卡最佳剧本的人,这个故事改的有点不在水准,好像是故意避开了所有有趣的地方一样。
我肯定是本导的粉,毫无疑问的,我给他带多少层滤镜都可以,我甚至可以说这部片子非常非常棒一点都不心虚,确实有值得夸奖的地方,音乐赞摄影出色还有本导很美,但是作为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导演和一部出色的原著,夜色人生表现出来的东西无疑是失望的,或者说,我对大本作为导演的期望不止如此。
不过就像前面说的,本导有足够的资本去拍自己想拍的东西,他早就证明了他作为导演的才华和能力,而且即使有稍许失望,可我依然享受夜色人生这部电影,因为我无法否认在这部电影中蕴含着求知的生命力,你可以感觉到,他有在严肃的尝试着一些新的东西,有在思考着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电影的内容,对于这样的创作者,我无法不抱以期待和尊重。
前面都是废话,千言万语其实只想说一句——大本太他妈好看了。
作为本.艾弗莱克自导自演的第四部长片,《夜色人生》绝对是手握一副王炸加四个二的起手好牌。
但,最后两个小时的成片出来,胖哥最大的感觉还是遗憾,深深的遗憾。
黑帮类型片如今已经成为了影坛的流浪儿,迷失在失去自我的影像空间之中。
已经太久没有令人精神为之一震的黑帮类型片了。
黑帮片的运气显然差了一些。
虽然作为一种类型片,其兴起与衰落的轨迹和其他类型片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时间给予黑帮片的实在太少,它还需要再多一点时间和运气,去完成电影史里需要再黑暗中才能完成的修行。
很多人都以为,这一次,《夜色人生》会是黑帮片展现黑暗中那些复杂东西的一次机会,结果,我们只看见了黑暗,实在没有看到黑暗里,那些值得玩味的东西。
影片《夜色人生》改编自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作品《夜色人生》。
小说其实是丹尼斯·勒翰2008年小说《命运之日》的续篇,这部长达几百页的作品共分三部,第一部“波士顿”讲述作为警长儿子的主人公乔初入社会,爱上黑帮老大亚伯·怀特的情妇,结果遭到背叛,因此入狱,但意外成为狱中意大利籍黑老大马索的心腹;第二部“伊波”讲述乔出狱后,与马索一起扳倒亚伯,在美国南方的坦帕市自立门户,靠着私酒生意逐渐崛起;第三部“所有暴力的孩子”讲述马索与乔翻脸,双方在坦帕市一决雌雄。
小说为影片打下了坚实的人物和故事基础,但同时也给改编提出了难度。
电影的时间容量太过有限,必须选取小说的精华部分,提炼人物和故事,制造戏剧冲突。
结果,大本真的和他自称的那样“完全忠于小说”,影片出来后,过于克制,加上长达十年的时间线,让影片落入平淡,甚至有点乏味的地步。
很多场景和人物感情纷纷只能点到为止,有了开始,却难有结束,或者无法深入,留于表面。
和小说的章节一样,影片也几乎分为了三个大的段落。
故事剧本其实非常工整,但没有亮点,可要说其是流水账一本,也太过偏驳。
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人物情感的变化较为突兀,没有给人物情感的转变更多表达的场景。
第一章中,乔爱上黑帮老大的情妇,两人打的火热,一副在天愿做比翼鸟的姿态,结果乔被自私的情妇背叛,差点丢了性命,最后在警长父亲的帮助下,免去了死刑,被判三年。
期间,本来有乔的兄弟和父亲来探监的关键感情戏,但最后被大本删掉。
这导致,乔和父亲的关系线不够饱满,乔出狱后,父亲已经死去,而父亲为了乔能够活下来,几乎完全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并且之前就提醒过乔注意这个蛇蝎心肠的女人。
“就算他是个小偷,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但他始终是我的儿子”。
这种父爱之前,遗憾的点到为止。
还有,乔和哥哥的关系线,影片中,我们多次听到乔提起哥哥,哥哥在好莱坞打拼,一开始只是替身演员、小编剧。
但在影片结尾,乔在最新的西部电影中看到了哥哥已经当上了第一编剧。
而电影讲述的是正义的警长带领小镇人民抗击暴徒的故事。
联系父亲的职业,这种互文性质暗合了影片的主控思想,本来应该是令人落泪和感叹的一幕,却因为前期提供的感情线索太少而降低了感染力。
对于情妇关系的处理就更为可惜,乔和情妇的关系象征着乔对爱情的向往,同时象征着自我青年时代的精神状态。
以为情妇已经惨死,最后突然发现她的终极,背着妻子去找她,结果情妇不敢面对乔 ,只能用挑逗掩盖真情和愧疚,乔转身离开,彻底告别了自己的青春过往。
这一幕同样是值得深挖的场景,但还是没有达到情感的高点就戛然而止.....按照小说的人物安排,乔的死党迪恩,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也完全流于表面。
失去了过往经历的介绍,还有两人在坦帕市的相依为命,真情流露,最后同仇敌忾,乔让出老大的位置。
所有的人物转折和认同,都在情感的单薄之下显得力不从心,说服力不足。
围绕乔的三个女人,影片都给了很大的篇幅去展现,第一章的情妇,第二章的古巴妻子,警长的女儿艾玛,其实每一位女性都有异常出彩的地方,都能很好的丰富乔的人物形象,精神转变。
特别是艾玛和其妻子西耶拉的关系。
影片有一个非常偏重的主题,救赎!
整个故事是乔逐渐深陷黑帮世界,在暗杀、欲望、活命的泥潭中挣扎,失去自我,再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
所有的人物都在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等待,寻找着自我救赎的时刻。
有意识的寻找着的自然是乔,另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警长的女儿艾玛。
艾玛出现时单纯可人,一副家教良好的乖乖女形象,有着好莱坞梦,结果流落洛杉矶,还在毒品的麻醉下,堕落成了妓女。
这让警长伤透了心。
乔也因此要挟警长,以此达成自己的目的,让警长出卖自己的妻弟。
事后,艾玛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她摇身一变成当地的宗教领袖,煽动人民和政府抵抗乔在当地开赌场的生意。
老大马索非常看重赌场建设,一直逼迫乔动手杀掉艾玛,但是乔对艾玛的感情非常复杂,不忍动手。
赌场生意的失败,导致了最后乔和马索的彻底决裂。
艾玛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可在毒品中陷落,完全背离了宗教意旨。
虽然一度成为宗教领袖,但在良心的折磨下,在亲情的变味下,她以自杀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要知道,在天主教中,自杀是会下地狱的,自杀是永远得不到天父原谅的。
离经叛道的行为。
艾玛其实象征着乔的良心,乔同情艾玛,知道她是善良的人,他对艾玛的感情异常微妙。
艾玛的死亡,加上马索的步步紧逼,让他成为了另一个冷血的马索。
在结尾的火并高潮,他毫不留情的杀死了马索,一枪爆头不过瘾,还补上了几枪。
妻子西耶拉在后半段多次感叹,感觉乔已经变了一个人,一开始她认为乔不会成功,认为他不够残忍,但现在,乔已经变成了令人陌生的冷血动物。
而艾玛的死,导致了其警长父亲在救赎中迷失了方向。
作为正义的警长,声称永远不会被金钱收买的警长,居然拿着枪扫射有着妻儿的乔的家。
救赎变成了一场复仇。
妻子西耶拉惨死。
乔最终落得形单影只。
可以发现,《夜色人生》的人物关系其实搭建的相当饱满,每个人物单独拿出来都相当精彩,足够制造剧情张力,烘托情感。
就连马索在临死之前,不关心自己,始终再问自己的儿子怎么样了?
在听到乔的冷酷回答后,他第一次流泪,不是为自己的生命终结而害怕,而是丧子之痛让这个精于事故的老大也忍不住流泪。
基于丹尼斯·勒翰的小说改编,《夜色人生》场面恢弘,制作华丽,复古腔调十足,人物表演可圈可点,剧情跌宕起伏。
但用力平均,希望表述的东西太多,让影片缺乏张力,不足以引起爆点。
作为一部黑帮片,其故事剧情处理得过于谨慎,乔在遭受多次人生打击之下,所呈现的转变不够打动人心。
总之,《夜色人生》一方面充满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乐趣,但另一方面也因刻意设计而缺乏现实感。
我们只能看到影片所呈现的人性的黑暗,但无法看到黑暗中,更加深沉的东西。
《夜色人生》除了由大本主持,另外还有其好基友马特达蒙的公司和小李子的公司加持,可三位好莱坞的青年俊才,都没能改变这部影片以遗憾告终。
回想经典黑帮片《教父》系列,或者《美国往事》,其剧情的每一章节都有明显的冲突,家庭,友情,爱情.....凡是落脚一点,不断挤压人物,就能制造不俗的剧情高潮其实所谓的经典,都不过是把我们熟悉的东西,以电影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清清楚楚地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平常就存在的黑暗,更重要的是,通过导演的艺术化提纯,让我们看到了黑暗里面复杂的那些东西。
这是电影高于生活的表现,是它魅力的高度体现。
没看过原著,看过的影片也很少。
喜欢大本的旁白穿插剧情的叙述方式,仿佛观众是主角背后的一双眼睛,转场和处理方式我觉得很有意思,比如主角父亲去世的情节,当时惊讶了一下,尽管没有任何展开,倒也不让人感觉突兀。
一方面主角正在服刑,父亲去世的细节或许他知道的并不比我们(观众)多,另一方面他的人生很快进入了下一阶段,现实并没有给他感伤的时间,这让我觉得很真实。
喜欢这个故事,人物的命运能勾起我的好奇心,想尽快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所以观影时并不会觉得流水账。
每一次打斗戏都让我觉得精彩(可能我见识比较少),尤其是高潮部分的枪战。
电影小白从头看到尾觉得故事紧凑、精彩、震撼,人物命运令人唏嘘又在情理之中,部分细节不够细腻但个人认为并不影响观影感受。
喜欢电影最后的 “天上的天堂在哪里?
”“这里就是天堂,就在这里,我们正置身其中。
” 这个说法第一次出现时并不触动我,似懂非懂,当看完男主这一路走来,方才有所感悟,同时回归现实,引发思考。
叙事极平。
整个片子看下来心情都是平平的,情绪没有波动。
构图点赞,大部分镜头看着很舒服。
电影最后一段,警长对着窗户念叨repent时,略有惨白的光撒在他脸上,显得诡异,让人知道:会有转折。
果不其然,最后,在光线充足、看起来本那么美好的那一幕家庭生活中,悲剧发生,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复古风点赞,还原度高。
男主人公是典型的美国式叛逆少年,破碎的家庭让他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从军队退伍后做起了小混混,去寻找所谓的自由。
故事背景发生在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禁酒令背景下,男主人喜欢上了一个区老大的女人,直到他们偷腥被发现,在危急时刻,男主人公的父亲及时出面救了他,利用自己在警司的关系,男主人公没有得到很重的牢狱之灾。
出狱后,为了报前女友的血海深仇,加入了另一黑帮,在新的地方做起了私酒生意。
因为赌场生意的失败招来了杀身之祸,男主早有预料因此早就有所准备,最后退出黑帮,享受家庭的幸福。
最后片中融合了多种感情,男女之爱,父女之爱,还有最后的兄弟之情。
结局老婆的死亡也是印证了开头男主人公父亲所说的话,你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可谓是首位呼应,片中可以看到禁酒令的背景下美国人民是多么的压抑,还有阶级之间的差异,男主人公因为是官二代所以他可以做很多事,片中最后和前女友的对话可以感受到前女友还是爱他的,只不过因为没有男友那样的家庭背景,她必须得保全自身,甚至通过卑鄙的手段。
总之,片中涉及的多元化,是我喜欢的地方,经济大萧条,禁酒令,黑帮,宗教,爱情,亲情,友情等等。
很久之前这电影拍了一半的时候我们几个朋友就讨论来着:阿本拍了三部都是佳作,大概得扑一部,现在看票房和口碑貌似是扑了。
我的观点这是部尚可的旧时代作品。
本子是没问题的,给人散的感觉我想是因为原作人物设计就比较散,alber和maso几个对头基本和joe不在一块儿,感情线也是Emma出场一会儿就失踪了,对比《教父》,中心人物碰头的场景非常多,就不会给人流水账的感觉。
夜色其实更适合用剧集拍,因为中心人物散,而且joe和michael在影片里面的任务又不一样,joe是整个人胜浏览下来,michael一部教父一个矛盾点。
这也许也是阿本和科波拉的差距所在。
伟大的剧本是一部伟大作品的基础,剧本这个样子基本作品上限只能算一般佳作也就是8点多分。
然后再看看别的扣分点。
恕我直言,勒翰一开始没瞧上阿本肯定不是因为脸,脸还是帅的,阿本真的还是比较难体现人物的张力,近年演技没过去那么木讷浮夸了,多了很多微表情,然而没有张力总是云淡风轻的,joe和《gone girl》里的Nick简直一个人。
西耶娜和其他几位还行吧。
总的来说演技都是平均水平。
肯定减点分了。
然后最大的问题呢还是主旨——忏悔,太弱了。
配合阿本的人物塑造,感觉和内心挣扎忏悔无关,根本就是joe是个软弱的娘炮。。。。。。
片子里面Dion也吐槽了这一点。
服装总体非常出色,阿本的西装的领口总是套不住衬衫即使是宽大剪裁定制而言还是有失水准,镜头感很出色,配乐其实不够出彩。
7.2-7.5左右的电影这样的演员阵容其实不错了,也不是时下追捧的题材。
挺好看的,四颗星,最后结局果然皆大欢喜,黑人女演员很漂亮啊!!!
身材可是真的好,演出了古巴风情。
通过这个片,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美国黑帮中意大利和爱尔兰的厮杀,即使有合作,最后也一定是分道扬镳。
爱尔兰人出身的男主在意大利黑帮混成二把手和地方大员不容易,要不是意大利黑帮必须传给儿子的传统,估计最后意大利大佬也不会死。
禁酒令真是让很多人发了横财,太多的电影都涉及到这段时期啊,而且黑帮在禁酒令解除后,统一想到的都是赌场生意。。。
好莱坞梦那么早就有了,想到了美国往事,女主也是非要去演戏。。。
也是禁酒令等等。
这个情节不多说了,爱尔兰人警察出身的官二代因为睡了爱尔兰帮大佬的女人,改投意大利,混成了意大利帮派的二把手和敌方大佬,结果在俄罗里达混的风生水起,酒水生意挣得嗨了,但是因为赌场争执,反杀boss的事。
大本需要减肥了,虽然颜值高。
艾玛是个什么意思,完全没有少女感啊,和小说相差太远了,就是个女招待。
黑人女演员是唯一符合我心中小说形象的 好多地方改编的有点牵强,开头就将乔设定为军人,完全不需要。
因为乔就是单纯的喜欢夜色人生啊 迪昂也没有长胖。
可惜了好剧情,要不然不逊于了不起的盖茨比了
电影有多烂就不讲了只是想发这两张图,这句话我想了很久
不写满140不能发呀!
小说里精彩的部分都没演啊,这尼玛就是个同人吧!
小说就有点烂尾的毛病了,电影把精彩的头也掐掉了,监狱和偷军舰的情节被吃了么?
小说最重要的几段情感都没了,对艾玛的迷恋、和爸爸间矛盾又深沉的爱、对哥哥和迪恩的兄弟情,都没了,只剩个对黑人圣母的夫妻情了虽然开始的也是不明不白。
而且重要伏笔全都删了,比如给厄尔看女儿照片那段竟然被删,这导致后面女儿变圣女,厄尔最后报仇的戏完全没有逻辑,没看过小说的人根本看不懂。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最后对艾玛的处理我都不满意!
爱到后来怎么就变成年轻时的错误了,“疯狂不是爱”,真的么?
爱就是疯狂的迷恋!
最后见面让艾玛讲自己当时是虚情假意让我太难受,想合理化夫妻感情也可以,就不能把艾玛单纯的处理成爱过么?
朱砂痣变成蚊子血,有必要么?
总之,电影两星!
多的一星给蝙蝠侠
(书评+影评)整个过程很漫长,看到最后,乔从夜晚生活脱离出来,回到古巴,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期间有一段描写的很细致,就是种烟草的时候为什么需要医用胶带那段,种烟草的人说全世界都不喜欢饥饿,所以孩子也要辛勤劳作,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这是白天的生活,这是普通人的生活。
这跟之前所以的夜间生活形成强烈反差,平静而安逸,是乔在经历了所有事情之后慢慢理解的白天人生。
他再也不会想着去炸掉一艘大型军用船,也不用担心坦帕提心吊胆的夜间生活了。
但是假如乔没有经历过夜色人生,他会愿意安逸的过完一生吗?
绝对不会,就像王家卫在《东邪西毒》中说的那句话,你告诉一个人山的那边还是山,但他偏偏不信,非要自己去走一遍。
人生也就是这样。
在夜晚可以游离在法则之外,可以自己创造法则,但就行乔的父亲和他妻子说的那样,该还回去的最终还是要还回去(类似这类话)。
最后乔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我想他肯定会后悔妻子的死去,但是,从他选择走这条路开始,他应该也清楚一切可能的后果(哪个黑帮分子想过自己能活到老?
)。
是的,黑帮分子,不是法外之徒。
乔在书中第一次杀人是在坦帕救格雷西拉的时候(山虎那一段),既全书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这时乔还相信自己只是个法外之徒。
不过越到后来,我们就轻易的发现,乔杀人的次数和频率都在缩短。
第一次杀过人,再杀第二次第三次就没那么难了。
乔一直认为自己可以既生活在夜晚,又游离在夜晚的规则之外,但他错了,最终他承认自己是黑帮分子。
本书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整个时代背景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古巴,就像金庸喜欢把主角放到真实的历史背景下。
对读者来说,这种类似教父背景的设定很有趣。
看完书之后直接看的电影,电影版的《夜色人生》拍的太浅了,整个故事有部分改动,但很多台词遵循原著。
我感觉电影就像是整本书的流水账(这个比喻不太好)。
故事基本讲到了书中百分之70的事情,但都是一带而过,没有着重刻画人物。
看过书的朋友,再去看电影的话应该会好一点,因为电影提到大部分事情,所以能够作为看完书之后复习回忆的工具吧……生活在白天还是夜晚,这都是自己的选择,夜晚不是堕落,不是说你去抢劫,去酒吧闹事,去磕药,去嫖娼,就是生活在夜晚。
你看乔做了那么多事情,但是为什么他跟黑帮分子不一样,为什么他到哪里都能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规则,为什么他在那么多地方都能得到重用?
答案被作者一语带过,看过书的朋友也许都不记得这个细节了——乔在监狱里读了两年的书啊!
是的,读书使我快乐,读书让我充实!
我热爱读书。
俗话说的好,你迷恋夜间的生活,你可以在夜晚放纵自己,你可以为所欲为,你可以堕落,但这样的你,也只能是配角,就像书里面那些不起眼的角色——想当法外之徒最后却混成了别人家的黑帮小弟,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在夜色人生里,堕落是件轻松的是,人人都能堕落,但活在夜晚的规则之中,却又有耐心能坚持养成看书习惯的人,才是以后潜在的大boss嘛!
虽然故事有点冗长,时间线就长,差不多讲了Joe大半辈子,梗概就是黑帮之间的斗争和黑帮老大的爱恨情仇😂但是我觉得挺好看的,评分有点低啊。不过Ben长得太绅士,不是很适合演这类角色,“斯文败类”?差了那么点意思。
一颗星给我的范宁妹子!
两星都给摄影吧。和影院观众一起睡了一觉又一觉。叙事简直灾难,小本不会演戏,period
披着黑帮片外衣的政治正确说教,硬是把罪恶的黑帮老大演成圣人了。
剧情走向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5.8
挺老派的黑帮片,很有怀旧风格,5星。
看到大本的面瘫脸就想打五星… 小姑娘翩若惊鸿的出场结果却又堕落的让人惋惜 后来变成圣子的禁欲系 大本是想开发她的吧…
我头一次觉得艾丽·范宁演得好,事实上,所有配角都贡献了出人意料的演技,果然全靠导演的丧脸衬托啊……
好喜欢,突然觉得本阿弗莱克这么帅!虽然结局实在有点惨。。准备去找书来看
感觉没有高潮,有点沉闷,看睡着了
觉得选角很好,气质、氛围都到位。读原著小说时就强烈联想到游戏《Mafia 2》,主角也和游戏里的 Vito 对得上号。小说电影化之后,这男主的长相乃至声线都让我想起 Vito……所以真的没有参考游戏吗😂 虽然氛围有了,但觉得的确如许多短评所说,有些流水账,不少关键元素在电影里缺少呈现。但对电影还是喜欢的。对了,有一些特定场景/画面拍得挺养眼的。
画面还是不错的,故事再饱满一些就好了
👴为了本老师看了多少不好看的电影啊
总体来说觉得格局有点小,本那近似面瘫的演技将一个黑帮老大演得跟软绵绵一样,或许他想学教父里的白兰度可真的差很多。之所以打四颗星是觉得故事还好不至于枯燥,本还是比较适合导演
几次差点睡着,没了达蒙剧本也写不好了
?????????#飞机电影
对不起犯罪片这个类别
无意中读完了原著,当初对电影还有点期待,然而实在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多好的剧本啊拍成这样的流水账。。。
美工很多细节做得很棒啊,可论叙事节奏感完全在业余水准。导演过分看重旁白的叙事功能,忽略了画面导致其表现力非常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