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等

4등,快乐第四名(台),4th Place,Fourth Place

主演:朴解浚,刘宰尚,李杭娜,郑家蓝,李姃垠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4等》剧照

《4等》长篇影评

 1 ) 触摸现实与虚幻的光波

周末带小伙伴们看了4等,我是二刷,突然感觉这片儿没有那么不堪,实际上还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佳作,更不乏几处神来之笔,可惜的是也有几处地方在我看来还是有点多余、拖沓,正好和小伙伴们讨论了一下,虽然值得理解但还是感到惋惜,这也许就是有所成就的导演还未通往大师之路的距离吧。

认真看此片儿就会发现其中要表现的问题相当之多,很多细节都反应了现代价值,我想也是为什么会入围韩国百想电影的原因,比较明朗的主题还是放在了主角金俊浩自我的意志逐步呈现的过程上,中间伴随着家庭关系与教练关系的两个主要冲突。

当然也夹杂着上一代游泳教育观与新一代游泳观念的思考。

从片名出发的话,4等,首先是强烈的功利感,其次让人深省的是现代社会的层次感,简单的说好比古时候将人分为三等,而这里隐射着当下的韩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问题(这是背景前提)。

其实如今的韩国相较中国社会问题更为严重,自韩国60年代经济改革之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形大企业大资本资产阶级迅速崛起,资源占有比重加剧,其核心资源牢固掌控在国家级企业三星、LG、SK、现代等手中,社会资源流动闭塞,造成阶级固化,根据经济水平划分为五个阶层上、中上、中、中下、下层。

根据韩国收入分配差距排名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也比较,随着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财富集中度也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上游1%阶层的收入为中等阶层的17.5倍。

亚洲开发银行(ADB)对28个亚洲国家基尼系数走势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韩国基尼系数升幅位居第5。

其这种经济严重失衡、阶层固化导致的最严重的另一个社会问题就是,阶层上升渠道变得极为单一 再加上韩国有个社会热词“2030代汤匙阶级论”,是由家庭状况,把新生代年轻人分为了四个阶层:金汤匙、银汤匙、铜汤匙和土汤匙,这也很明显了代表了现代韩国新生代的起跑线与竞争力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自然 不具备资本及社会资源的普通家庭新生代能够实现社会地位的稳健途径便是升学了。

因此片中关于金俊浩母亲的形象颇有中国家长的影子,由于成人自身的阶层定格及发展受阻(开的车、金爸工作从体育部到社会部),造成了对于未来的希望转向了对于孩子成就的堆砌,这种孤注一掷的堆砌如同视下一代为理想实现的“救命稻草”,带着这种强烈的执念催生了对于儿童成长中的普遍强迫性,即体现为强行灌输成人欲望的成功学反之也是强行压制儿童意愿。

片中金母说学游泳拿第一为了是可以有助上大学,这其实等同于实现社会地位、实现阶层上升的愿望;而拿到名次之后放弃游泳便是等同于闭塞了将有的阶层上升途径,从这里看金俊浩母亲爆发式的歇斯底里也变得情理之中了。

上面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主角家庭关系的冲突,这种冲突体现在金妈疯了似的想让主角拿名次,而主角却总是漏出迷萌的眼神(特别是问过小哥拿第一名什么感觉时),因为处在儿童的角度,是感受不到名利带来的价值到底有何意义,反正还不如赛前买个冰激凌来的兴奋,更不如在水中自由快活;然后是教练与金俊浩的冲突体现在魔鬼训练及体罚方面,最初金俊浩是忍耐的,因为自己走神挨打似乎也是教练爱的一种方式,但随着夺取名次、与父亲出面警告教练之后,一切都让他无法理解,教练依然魔鬼依然打他,为什么拿了名次还要这样,为什么决定不再开小差也得不到认同(当然这主要还是教练与金爸之间的过节),还有当母亲听到不再游泳后的歇斯底里,让懵逼的主角陷入了沉思,此时全篇进入一个矛盾的高潮,导演借着弟弟的口读了普希金的名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出了主角等一干人的心声。

这两方面的压力虽然让游泳变得不那么快乐,却没有打消他喜欢游泳的初心,甚至使其更坚定了,也使他继承了教练所说那种急迫渴望,并将这一切的磨炼与渴望注入了单纯的想要游泳的心。

所以我相信一个内心坚定且叛逆的英才是不会知难而退的,只会随着磨炼越挫越勇,就像阿加莎周末和我聊天提起的一个表弟,与生俱来的理解能力和任性造就了一个渴求知识的本能,这注定在将来会成为一个天赋异禀的人才,并在求知了路上驰心自如的成为令人不可捉摸的第一。

这就是为什么金俊浩在最后自己参加比赛时在奔放自由中便夺取了第一的原因。

(金俊浩自己去其实就没想过要拿第一,从始至终也都是如此,当他离开房间的时候故意没有拿走金光洙教练的破纪录泳镜的寓意即是如此,暗喻“不拿第一”)这种发自内心的剥离功利的人格最终也预示着一种全新的运动精神,既不是被动的,也不是勋欲勃勃的,而是一种坦然真切的犹如天赋一般执着的几近完美的去刷新记录,去影响改变整个时代。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导演在最后一个镜头停留在了扫把上面点明了一切,也可能是导演通过剧情推动想阐明的主旨,关于上一代教育人才的方式与如今更有自主意识的一代之间的思变。

导演之所以在片头用长达20多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去描写金光洙教练的过去,除了想表现他是天才型选手和强烈的个人性格外,更重要的是想以此展现过去粗糙的成长环境及棍棒施教造成的后果,虽然有了新成绩但很可能只是新的训练方法及国民身体素质的进步有关, 实际上并没有在个人主观上造就一种能够全身心投入运动的精神,若能全身心投入其结果也许不可估量,可惜金光洙教练作为历经的当事人是自暴自弃的受害者;而金俊浩爸爸作为过来人局外人实际上是记在心里的,所以一直主张孩子练习体育只为兴趣的出发点也是在于从金光洙教练身上看到的悲剧;他们两方之间就此构成的矛盾冲突演变成了当今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导演没有给出答案却假输出金俊浩这种可能性)下面说说此片卓显功力的部分和感觉多余不足的部分(个人看法,有待导演采访的记录应正)

神来之笔的现实感片中最让我感到牛逼的地方是金俊浩第一次在池低触摸光波的镜头,表面上是在一连串看不到尽头伴随着紧张低沉的小提琴声中毫无预兆的的短暂逃避,但实际上是将那种人类潜意识中向往内心自由,本能的渴望内在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如同任何黑暗都阻挡不住内心渴求的阳光。

(绝对是神来之笔)还有就是片尾的处理,用主观视角显示主观意志,用梦幻般的水中遨游替代激烈的比赛,让人体会到主角自由奔放游泳的同时即刻抵达终点轻松夺取冠军的震撼。

上浮下潜都扎入水中的镜头连接完全体现了如鱼得水般的新奇体验。

另外一个值得提及的就是放弃游泳后百无聊赖的金俊浩学着教练抽打弟弟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如同教练附体,感觉表现了主角体内完全灌注了教练的某些内在精神,相当的传神 哈哈感觉多余不足的部分后来金俊浩爸爸的同事给主角就为什么触摸光波说出了解释,其实感觉这个解释非常的低俗,仿佛是一种导演为了照顾看不懂的观众强加的说教信息,其实两次池低触摸光波已然可以造成构思,这里无论是半路杀出的同事还是什么宇宙的能量都极其的画蛇添足,不仅打断了观影的体验,还拉低了整个影片的逼格;还有一处就是 金俊浩晚上偷跑去游泳馆的时候卧室墙壁上有闪光球的光芒,再加上游泳馆前的背影和水中的部分营造出了一种似梦非梦的强烈梦幻感,这无疑也是非常出彩的情感倾诉,可导演却加上了金母找来的情节,如果说是为了交代母亲对孩子行为不解的对话剧情完全可以再找时机,可中间为什么还要加上几秒给游泳馆管理员塞东西的镜头呢?

唐突之余强行摧毁了观众对于电影内情感叙事合理性的判断,让人感到跳脱影片。

仅此两处比较强烈不适的看法。

最后想 说的是 主角在问及小哥拿第一是种什么感觉好在哪儿的时候,小哥却带上了耳机随着动感节奏左右一晃,用毫无优越感的自信展示了那种巅峰的虚幻。

现实赋予了导演这种本领,那么请尽情的挥洒自信吧。

 2 ) 比起挨打更害怕得第4名

《4等》釜山影展作品,上影节受邀点映。

没有大牌演员,内容却是出乎意料,有点惊喜!

导演之前比较有名的作品是《银娇》,除了光影的质感,其它基本找不到共通点。

郑导之前一直很青睐朴海日,只是这次反选朴海俊也很成功,韩国那些男配偶尔逆袭男主基本都不会失望,这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强]。

影片直戳教育痛点…印象最深的词是“迫切感”,这是教育上的不可攻克的难题,孩子本身对学习并没有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迫切感,鞭打速成的拔苗助长只能催化抗拒和逆反,当家长和老师声嘶力竭地挥舞教鞭指向终点时,孩子却是向着光影悠闲游荡。

水中的那束光影…是自由,是本性,是挣脱束缚的向往,是欲求不满的无奈。

总有些人,肆意挥霍着青春与天赋,而这些可能恰恰是别人穷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到头来就是把这种悔恨强行移植到下一代身上,可能是自己的子女,也可能是自己的学生。

何时开始成功就与奖牌和名次划上等号,“比起挨打更害怕得第4名”。

做不到给别人鼓掌,也无法做到让别人给自己鼓掌,这可能就是教育里最大的悖论。

🏊

 3 ) 电影《四等》——不是一无所有,只是谢谢参与

比赛,总有人做第四名。

不做,一是想不想,二是能不能;好开心本片的小主角从第四名冲刺到了第一名。

你会说《四等》是家庭or励志or体育,但它更像是一部成长片。

有望子成龙的妈妈,有不苛求儿子的记者老爸,有失意的教练光洙,更有喜欢游泳却未曾得到第一的俊浩。

光洙教练:故事的起端天才的他十分傲娇,200米游泳训练成绩动不动就破个记录,于是乎觉得天神附体,不训练也无所谓,碰巧遇上了牌局,结果玩起来没完,就缺席了亚运大赛前的集训十几天,怒火中烧的教练一言不合就抄家伙,要抽他100下,还是年轻气盛,一气之下决定放弃游泳了,但吃亏的是他自己,错过了亚运会大赛,一切都已来不及,一晃眼16年过去了,他也变成了中年大叔。

俊浩妈妈:充满斗志的女人一切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大娃俊浩就是她的重点训练对象,让俊浩去学游泳,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希望拿到金牌,靠游泳成绩进入好大学,可俊浩一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排名:第四名,大赛也拿不到奖牌,就需要找教练了,就这么鬼斧神差找到了光洙。

俊浩:寄托了一切的男人阳光帅气的男孩,在妈妈的训导下,开始了游泳的学习与比赛,他开始慢慢喜欢上了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感觉,喜欢上了游泳,虽然渴望奖牌但没有拿下的第一的强烈欲望,但在妈妈的期许下,他开始跟着光秀学游泳,混了几天日子的他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比赛场上的冠军,一个自信、炫耀、强势的表情激发了他的上进心,游泳池里,光洙被俊浩的身姿和对水的热爱所吸引,开始了认真的训练。

接下来就是本片的最大冲突点-暴力成功学暴力成功学,取得成绩,获得第一名也就成功了,没有获得成绩就失败了,至于对不对呢,看你想要什么了,我的一点看法是:人还是要对自己狠一点的,不然就是别人会对你狠一些了。

光洙——不忍体罚,跑出奥运村,结果错过了获得大赛冠军的机会,他也深深记得教练体罚他的用意,并记住了这一训练方法。

俊浩妈妈——明知道俊浩被教练打,却为了俊浩得第一名,仍送俊浩去训练,但也偷偷的看俊浩的伤势。

俊浩爸爸——不想让俊浩受伤,告诉俊浩:“不打,也不挨打,拿到奖牌才真的是做得好,过程很重要“俊浩——从喜爱游泳,到渴望享受第一名的感觉,在光洙的暴力成功学引导下,忍受体罚也去训练,在收到爸爸思想的左右后,开始彻底抵触体罚,教练对他爸爸的侮辱,成了他放弃游泳的致命稻草,放弃之后,他慢慢发现自己真的喜欢游泳,而且有游泳的天赋,只有拿到第一名,他才能继续游泳,妈妈才能继续支持他去游泳,最终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向妈妈屈服,向教练屈服,十分暖心的是他最后在大赛中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其实仔细想想,无论是妈妈/光洙/爸爸都是从他们角度为俊浩着想的,妈妈看清了社会的现实,希望俊浩能有一技之长,可以靠游泳考上好大学,光洙看到了俊浩有游泳的天赋,却没有求胜的欲望和坚强的意志力,想通过体罚让他快速提高,爸爸不想让孩子受苦挨打,希望他又不挨打,又能享受过程来拿到奖牌,但什么才是对俊浩好的呢?

俊浩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至此,对本片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句话神一样的被三个人说过“你做了该打的事情,就该打“-俊浩他爸对光洙说的,光洙对俊浩说的,俊浩又对他弟弟说的。

最后,让我们读着普希金的话感受下俊浩的水中世界吧。

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愤怒也不要伤心忍过了绝望的日子快乐的日子就一定会到来心住在未来,而现实往往是可悲的所有的一切都会瞬间消失但是过去的还是会留恋的来源-微信公共账号:彼此的学者

 4 ) 我他妈就要得第四名

讲讲我自己。

我现在大一,马上大二,会在闲暇时刻回想起高中的日子。

卷子,吹牛逼,暗恋,不抽烟不喝酒不叛逆。

班级是普通班级。

换句话讲,我们班里除了前几名都基本与稍微好一点的大学无缘。

而我总是七八名,好一点能上到三四名。

老师自然对我很关注,父母自然对我很关注,班级前几名自然对我很关注,我自然而然对自己很关注。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能一直是班级的七八名是真他妈幸运啊,我只要努力做自己就好。

不用和别人比分,不用勾心斗角的偷偷学习,不用假装很早睡觉然后熬夜学习。

我就是我,你们看到的我就是我。

老师不止一次找我谈话,让我上点儿心。

没用。

老子就他妈一直想做第四名。

 5 ) 教育悖论

很意外点开了《4等》,没想到会是一部戳中我内心的电影。

原来中韩两国的教育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追求名次,寄希望于孩子身上的疯狂家长和追求温暖阳光想自由翱翔的孩子,都是这般的熟悉,有共鸣感。

故事的主人公是初中生承浩和沉沦教练金光洙,我觉得他们的故事可以结合一起看,可分为过去、现在和憧憬中的未来。

影片一开始的黑白画面,讲述的是金光洙的少年时期。

作为一名聪明、有天分到极致的国家游泳选手,金光洙沉醉于暂时取得的游泳成绩光环之中,走向赌博、打游戏的偏路,从而不能理解恨铁不成钢打人的娃娃鱼他爸刘在明教练真心为他好的良苦用心,最终与比赛走的越来越远一事无成。

之后电影转为彩色画面,来到现在。

崔泽他爸崔京武记者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承浩很有天分,从小学游泳,但是大小比赛一直得第四名。

母亲对儿子游泳的未来充满渴望,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原则,找到人们眼中的另类教练金光洙。

从此,承浩走向了和金光洙儿时一样的挨打道路。

承浩母亲发现后,在儿子挨打反击还是要成绩的选择中默许了后者。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承浩果真有了进步,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全家都为之高兴,但是挨打的事还是没有隐瞒住,被父亲知道。

事情发生转机,一边是宁肯不学游泳也不能让孩子挨打的父亲,一边是想继续让孩子坚持但是做不了主情绪崩溃的母亲,中间是徘徊犹豫的承浩。

在承浩看来,他不喜欢挨打,在所有兴趣爱好中他最爱游泳,他喜欢像鱼儿一样在泳池漫无目的地游,喜欢感受水波粼粼下的阳光,而不是一条条笔直的赛道。

在金光洙看来,一对各玩各的、教育目的不统一的有问题父母,还有一个不追求上进,不想争第一的孩子,想摆脱第四名基本不可能。

除非让承浩母亲远离,不插手训练,然后再用他曾经教练的方法,即棍棒之下才能出成绩。

因为要想成功,必须要有想拿第一的心和渴求的目光。

承浩恰恰没有这些。

影片在最后十分钟内仓促结尾,承浩终于摆脱了不集中精力的不足,最终以微弱的优势拿了第一名。

这是一部非励志非鸡汤,很现实的电影,戳中当今教育现状,值得反思,观看过程中没有一点儿中韩差异,代入感超强。

身为当事人,不理解严师的苦心,吃亏失败后才悔悟,一切已迟矣。

一个心里只有两个孩子的未来和老公身体健康的母亲,把孩子们成才当成自己的唯一的希望,而她迫切孩子成龙的渴望,又是家里巨大的压力。

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小儿子说,真想让哥哥继续游泳,这样妈妈就可以不折磨他了。

金光洙对承浩说,你妈妈要是游泳,她比你游的好,她能拿第一,因为她有得第一的心,而你没有!

天下所有恨铁不成钢的父母真是可怜又可悲,可怜的是失去了才懂得去珍惜,可悲的是时光不能倒流,所以她的希望就是倾尽所有让她的孩子们不再走她的路……然而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

是培养兴趣发展素质教育,还是以兴趣谋出路,成为改变命运的垫脚石?

一边是先甜后苦,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可能前途黯淡,比如金光洙;一边是先苦后甜,经受住残酷的竞争压力早早走向成熟,有一个人人羡慕的未来。

二者该如何做取舍呢?

 6 ) 被嫌弃的第四名的时光

第四名,永远拿不了第一名。

四等,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永远拿不了前三,只能是第四名的喜欢游泳的孩子,孩子并不以为意,这样的成绩却愁坏了母亲,于是送去给魔鬼教练培训,最终获得了成绩,可是仿佛又丢掉了乐趣的故事。

影片开头,以黑白影像讲述了魔鬼游泳教练年轻时桀骜不驯的一面,可是却被上一任魔鬼教练狠狠地打。

从打电话的年轻模样一下子转场到十几年后的衰老模样,黑白影像也变成了彩色。

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妈妈和孩子的关系看完电影的第一感想就是,也许只有韩国人和中国人能够理解的了的妈妈,如果让外国人去理解的话,恐怕要是感觉一阵子了。

孩子的乐趣,孩子喜欢游泳。

妈妈却把自己的命运和孩子的前途寄托在游泳成绩上。

等到孩子是在忍受不了要放弃的时候,又转借到小儿子的学英语身上。

孩子的前途命运有多重要,妈妈就有多恨铁不成钢。

记得一句话讲,长辈总是把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寄托于孩子的身上。

这是一种批判的语气,也是特别让人心疼的话,如果你看完影片的时候,觉得孩子的乐趣,到了最后,又为了自己的乐趣和妈妈的希望,又重新在游泳上鏖战。

另一方面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

苦难并不仅仅在孩子身上,妈妈的身心也受着巨大的摧残,这是自己寄托命运的代价,却又是对孩子前途命运的爱。

所以说,孩子和妈妈的羁绊仿佛如影随形,说不上谁对谁错,却始终拧巴着,也许将来有一天某个人放弃,或者某个人释怀,可是谁又说不准呢。

徒弟和师父的关系魔鬼教练反思究竟哪里出了错,却从来不反思自己,而是反思上一届教练的鞭打教育,只是自己没有忍受得了,后悔自己应该忍受的,到现在,自己好好的苗子落得如此下场。

于是,他把鞭打教育用在了徒弟身上,尽管让徒弟摆脱了总是第四名的厄运,但是,同样也是在弥补曾经懊悔过的事情,然而,他也变成了他曾经憎恨过的那个人。

有意思的是,徒弟后来放弃游泳之后,在弟弟学不好英语的时候,徒弟也开始对弟弟鞭打教育,究竟是什么在作怪,潜移默化。

有时候,真得是不自觉,就变成了自己曾经惧怕或者憎恨过的人的模样。

乐趣和成绩的关系孩子喜欢游泳。

却总是出不了成绩。

总是向往泳池,却又不想被魔鬼训练。

在最后的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成绩,当弟弟问,得第一名的感觉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他会在想什么。

也许在向成绩低头的时候,才能寻找泳池的灯光。

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很妥协。

这部电影是体育类型,但是又不那么励志体育。

每个人都不是完人,比如教练和记者爸爸曾经的恩怨。

每一个点恰如其分,简单的生活嘛,也会有很多解读。

我很喜欢中间拍的孩子在泳池寻找光的画面,为了成绩而游泳,不是,是为了能够游泳而去拿金牌,那道光才能够热烈地释放。

最后一段突然转为第一视角,面对着弟弟问第一名的感觉,他说不出来什么,到了最后,突然转成第三人的视角,主角看着我们,我们看着主角,未来的开放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不清楚,他同样也不清楚。

但,至少他还在游泳。

而我们在这么慢这么美的电影里又能看到些什么呢?

 7 ) What to think——《Fourth place》观影记

在百想最佳影片提名的名单里,Fourth place出现在第一个,然而搜索一下相关讯息,几乎能找到的就只有寥寥数笔:导演:郑址宇  编剧:郑址宇  主演:朴海俊/유재상/이항나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上映日期:2015-10-04(韩国釜 山电影节)  片长:116分钟中间还有看不懂的韩语!

英文版的影评写的中规中矩,"Fourth place is more nuanced than a simple issue film !

It inspires you to think ,but it does not tell you what to think"——这句话解释了我观影过程中一直存在的感受,好比用了两个小时想把水烧开,可就是无法沸腾……<图片1>又是黑白片!

足足20几分钟都是黑白片,我以为本次百想角逐最佳影片的候选竟然有两部黑白片!

好在这部分只是交代男主金光洙的辉煌和落寞,一个少年天才游泳队员,屡破纪录之后,开始一连好几天打牌赌钱不去训练,教练气急之下,打了他,而这次,他夺下棍子,没有回头的走了,自此放逐了自己的未来……16年后,黑白色的往昔进入了彩色的之于金光洙来说的未来,之于少年金俊浩的现在——一个对于取得第一名没有欲望的,每次比赛都只能屈居第四的小小少年俊浩是喜欢游泳的,他说他最喜欢的就是游泳,所以在投到光洙门下,经历颓废派"粗暴"手段修理之后,成绩真的提了几秒拿了银牌,曲曲折折中,俊浩说,他不想挨打,在光洙又一次打他的时候逃跑了,黑白色和彩色重叠在一起,这一次是俊浩选择了放弃自己之后的夜晚,俊浩听着家人因为他宣布不再游泳而引发的争吵,听着弟弟念的一首诗:"心住在未来,可现实往往是可悲的——普希金"而辗转反侧,终于,他问了妈妈一个对他来说有点艰难的问题:你是不是宁愿我挨打也不想我拿第四?

看到的回答是复杂纠结的泪光,因为说不出口的答案是"是的"俊浩又主动去训练了,影片的结尾运用的拍摄视角是从俊浩出发的观众的对面,像是自拍的实录:总统杯大赛上,从少年喘着粗气的进场,到入水,像鱼一样流畅的游动,冲刺,成绩board显示新的记录产生!

不再是fourth place!!

出字幕…………有人说影片结尾让人摸不着头脑,我觉得这样的结尾正是另一个开头,金光洙的职业生涯,刷新记录,放逐堕落——金俊浩开始了真正的冲刺,等着他的未来又是什么呢?

影片从黑白片过渡到彩色,不仅仅是对过往怀旧到现在的时光交代,还有从落寞到缤纷希望的跋涉"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It inspires you to think ,but it does not tell you what to think……

 8 ) 母亲,暴力,现实

我不太赞同把这部影片定义为励志片,因为结局实在是过于虚假了。

所以就简单的谈一谈这部影片里面比较现实的部分。

母亲,是一个很典型的亚洲的母亲的形象。

即便她表现比一般的母亲要更加的直接一点,但是,在选择第一和选择让孩子接受教练的暴力的时候,他还是会选择后者。

这样的选择可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大部分的母亲还是会选择后者。

她去庙里祈福,这也是很多教育层次比较低的母亲在生活中寄托自己欲望的一种方式。

所以说,这个母亲在电影里面的角色是非常真实,而且很引人深思的。

暴力,这是一个贯穿了整部电影的词,其实现实中身在其中的人应该最有机会。

曾经在市体校业余学习乒乓球(就是放学去打两个小时而已),就经常看见教练对专业的同学有很多的暴力行为。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行当都会有暴力,比如说舞蹈,戏曲还有体育竞技里面的体操等等,这似乎是一个行业的潜规则,或者是一种行业的普遍现象,甚至就像影片里说的那样,老师重视你才会采取暴力,所以,电影还算比较现实吧!

 9 ) 续《Fourth place》观影记

昨天发了一篇《Fourth place》的影评,看了 ,觉得还有一些没能写进去的内容,就再续写一点吧对于导演在影片结尾的处理,看过的人会说,不过瘾,摸不着头脑,没有更清楚的交代,没有高潮,没有主题提升……等等,可我觉得,导演是有他的视角的,而且是很开放式的结尾,不是说少年通过努力,终于取得了胜利,就要可歌可泣大书一笔,那样就俗套了,就摸不着百想的门口了导演之所以,用像自拍一样的手法,实录比赛的过程,是用少年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看他自己选择的道路和方向,在忍受了小小年纪其他人不能忍受的辛苦"每天早上4点钟就响起的闹铃",其他人不愿意忍受的"虐待",自己决定要的世界,是要他自己去审视的,比起总是屈居第四的他,也终于拿了第一,这个过程是有值得讨论和思考的,所以,破了记录这样的片段,仅仅是给了几行字,给观众一个数据而已,俊浩的前方是些什么,给了所有人最大想象空间,光洙,曾经在压力下辜负了自己和所有人,另一个光洙的俊浩会怎样?

影片中还嵌了一条暗线,那就是传承,对于自己反抗过的,甚至是痛恨的"不当行为"的自愿传承:当年光洙是被粗暴的打跑了,其实主要是被压力逼走了,现在光洙没有丝毫怀疑的痛打俊浩,说,这是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最微妙的是,弟弟也被俊浩打,那动作,姿态和他的教练一模一样!

what to think?导演其实很有想法……

 10 ) 《4等》:戳中的是韩国社会的哪个痛点?

<图片2>从哪个角度去看,《4等》都不是一部具有票房卖相的电影。

事实上也是,2万多的观影人次,部分还得冲着郑址宇的名声来的。

但它还是入围了今年百想的最佳影片。

我当时说,夹在《局内人》《老手》《暗杀》《东柱》中,它就是陪跑者。

从众多电影里,能成为这1/5已经不易。

陪高手打擂,本身功夫也是过硬。

那么,《4等》高在哪里?

高在,它戳了韩国社会的一个少有导演去碰的痛点。

从题材上看,《4等》很容易让人迷惑:体育?

励志?

家庭?

官宣定的是:剧情。

的确,相对于众多体育题材类韩影,它呈现的体育很不纯粹,也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励志片。

以上所有,都不过是一层层裹布,把布撕去,藏着的,是一把剑。

妈妈为什么让孩子去学游泳?

并且在孩子放弃游泳后歇斯底里?

她先后亲口说出了两个原因:一个是:你想永远这样生活吗?

二个是:想让孩子通过游泳进入大学。

没有以上这两句深植妈妈思维里的话,这部电影就不存在了。

成绩的4等(第4名),则刺痛着妈妈的安排。

原来有句话说,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是谁。

真实的赛场上,第4名也是尴尬的存在。

名次的重要性,一如韩国社会阶层的坚固性。

绚丽的韩剧、多彩的韩影笼罩下,很容易让我们忽视对韩国这一问题要的延伸关注。

<图片3>以下是影片之外,有必要了解的韩国社会背景。

▼1961年朴正熙掌权韩国,他的最大贡献可以凝练成一个词:「汉江奇迹」——这个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大词,起点缔造者正是他。

几十年的极速发展,韩国社会已经洗牌就绪。

2016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官方报告显示,2013年,韩国前10%上流阶层的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为45%——这是亚洲国家中的最高值。

2015年1月,韩国舆论振兴财团针对本国社会的不公平问题,抽去1000份问卷调查,44%的人认为「非常同意」,51%的人认为「比较同意」。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将社会分为下、中下、中间、中上、上五个阶层。

与此对应的是,如今在韩国还有一个社会热词叫「2030代汤匙阶级论」,它根据父母的经济状况,将年轻人分成了金汤匙、银汤匙、铜汤匙、土汤匙4个阶层。

前段时间,本博还发了一篇《中国青年远比韩国青年乐观》的调查报道。

在针对「您是否相信未来在工作中通过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阶层或社会地位」时,48.9%的中国青年选择了「完全可以」,韩国青年只有16.6%的人选择了这项。

以上种种,在「汉江奇迹」50年后,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阶层固化严重」。

回到电影中——孩子的家庭属于哪种?

中下(开的汽车等种种细节),4等阶层。

孩子属于哪种?

土汤匙,4等汤匙。

父母无力改变的,都想通过孩子去改变,或者希冀孩子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让孩子像自己这样生活着。

游泳,是妈妈抓住的稻草,和等待黎明的精神支柱。

孩子放弃游泳后呢?

就能明白妈妈为什么说「相对于孩子得第4名,放弃让她更伤心」了吧。

因为,第4名尚且有希望往前走。

哥哥放弃后,妈妈又抓住弟弟,稻草换成了学英语。

好在,短暂的任性后,孩子又重新进入了泳池。

因为,他迟早要进入社会的泳池。

<图片4>和此对应的是,爸爸对此倒显得漠不关心,甚至教练也说「是妈妈的贪心」。

因为,他们分别作为记者、作为运动员,都是败身而退,人到中年,早已失去了斗志。

韩国这样的大叔真的好多。

唯有辛苦的妈妈,还在针尖式的盯着孩子的未来。

一个例子:妈妈去寺庙祈祷,给大儿子许下的愿望是拿到奖牌,给小儿子许下的愿望是考上大学,给爸爸许下的愿望是身体健康——对他事业上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身体好好的,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就行了。

「哥哥,当第一名是什么感觉?

」如同土汤匙的人问一等的人:含着金汤匙是什么感觉?

纵然社会就是个固若金汤的大泳池,但也得拼命往前游,才能取得成绩和地位。

难,也要改变不是吗?

这就是《4等》。

如同拍摄《快乐到死》、《银娇》,这就是郑址宇,镜像总是平缓隐忍,但又总不安于表达的是一个隐忍的态度。

所以有了《4等》这把懂者觉疼的剑。

如果你还没看影片,带着上面这些背景去看吧,想必会觉得它是如此让人动容。

…………我是一条分割线,下面慎看…………如果你已经看完,不妨回味下这几场戏:——为了孩子,妈妈先后去了教堂和寺庙两个截然不同的祈祷地。

——孩子说要放弃游泳时,妈妈的再三确认和随后的发飙,演技心疼。

——妈妈随后去找教练时,态度的纠结和无助。

——孩子重新选择了游泳,妈妈为什么说孩子是小偷,以及面对孩子说「只要我拿到第一名妈妈才高兴吗?

只要我拿到第一名什么都无所谓吗」,妈妈的复杂表情。

✎原创撰文:@韩影书 ©著作权所有个人之见,理性讨论。

多谢。

《4等》短评

父母与孩子,教练与学生,记者与教练,彼此纠缠又彼此对立。如果不是因为妈妈的胜负欲,小男主会更好的享受游泳这个天赋。棍棒下真能出才子吗?只是鞭策从前那颗自己随遇而安的心吧……

8分钟前
  • Raphael*2
  • 还行

还不错。可是,电影的意义和4等有什么关系呢。

10分钟前
  • 无姓之人
  • 还行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教育电影

13分钟前
  • 力荐

还行吧

16分钟前
  • F...S
  • 还行

家长逼迫孩子满足自己的野心,还要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

19分钟前
  • 推荐

病态h

22分钟前
  • Davidstern
  • 还行

期望真是可怕的东西,国家,教练对选手的期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扭曲的期望下的鞭挞,逃避后,年轻的教练,小男孩做的选择截然不同。前部部分的冲突比较饱满,结尾有点唐突,男孩的泳镜视角有意思,划水的声音真好听。

23分钟前
  • -煊野-
  • 还行

少年时叛逆也罢了,都大叔了还叛逆装逼。

27分钟前
  • 还行

无聊。

30分钟前
  • 1w.
  • 较差

你今天快乐吗?

33分钟前
  • 独行丨翁妞妞。
  • 推荐

其实我是挺爱看的 开始就被这个设定吸引了.不学无术的天才型老师 就像飞鹰艾迪里的金刚狼一样..曾经自己年幼葬送了自己的未来...颓废的他的命运和一个记者交织在一起....有人能关注第四还是挺好的..能参与就很好了

38分钟前
  • 愁容骑士7
  • 推荐

处理细腻 但整体很老套

41分钟前
  • 孤独的海怪
  • 还行

在讨论东方式的家教暴力编剧展现了无比强大的功力,它如何成就一个人毁灭一个人,作为第4名的这个小孩成为少数的逃离者,最后他落寞的站在游泳馆反而是自由的,与曾经的教练年轻时向记者爆料却呈现成长的脸形成了鲜明对比,摄影也很棒,几次主观视角恰到好处的挖掘情感,水底摄影也悠然有梦。台词上佳

43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什么鬼

48分钟前
  • 苏有朋老婆
  • 很差

1悲剧的根源来自于历史的轮回(教练)和自以为是的全身心的付出(母亲). 这种打你一巴掌再给你一块糖吃的教育方式就是垃圾.2体育竞技的目的很美好 但结果在这个现实的无法再现实的社会里是悲催的 因为只有第一名和其他参赛者.

50分钟前
  • 留半清醒留半醉
  • 推荐

竞技体育,成王败寇,可怕的是,社会也是

54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三星半 男孩水底追光之时,便是他发现游泳魅力的时刻。“我愿意放弃所有的快乐,也要追求孤独求败的使命。”

58分钟前
  • 业余好孩子
  • 还行

披着运动励志题材外衣的家庭教育片,问题是无论教练还是母亲,人设都夸张到离谱,已经不具备代表性了

1小时前
  • 银丝华鸡扎
  • 较差

这就是为啥现在的老师都不负责任的原因吧~我辛辛苦苦想把你培养成最优秀的那个,结果你却说我体罚你?那一瞬间想到了爆裂鼓手,我还是喜欢那样的关系!能理解母亲望子成龙的愿望,这不是广大母亲共同的想法吗?片中母亲也没有无能狂怒,而是找了专业的人来培养儿子,何错之有?

1小时前
  • 细嗅蔷薇
  • 还行

韩国阶级固化是真的严重啊,因此父母承载着巨大的压力,父母也因此对孩子抱有极大的希望,进而就是给孩子以巨大的压力。第四名没有奖牌,正如好像听说韩国人在本土要进入首尔高丽延世这三所大学才能在韩国社会有所作为一样。偏激的社会形态鼓励偏激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偏激的人,促进社会偏激发展。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只发生在韩国,但是好像只有韩国人愿意拍出来。

1小时前
  • Aullik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