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歌剧魅影之皇家阿尔伯特大厅现场演出版

主演:莱明·卡莱姆罗,席爱拉·博格斯,哈德利·弗雷泽,Sergei Polunin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剧照

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1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2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3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4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5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6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13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14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15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16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17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18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19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 剧照 NO.20

《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剧情介绍

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场为庆祝音乐剧《剧院魅影》成功上演25周年的特别演出,地点在英国伦敦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活动于2011年10月1日晚、次日下午和晚上,一共进行了3场声势浩大的演出,为到场的音乐剧迷们奉献了一次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演出同时,其 实况录像也在英美的大银幕上映。 阵容方面,伊朗裔加拿大音乐剧男演员Ramin Karimloo领衔主演男主角幽灵(The Phantom),美国音乐剧女演员Sierra Boggess饰演女主角克里斯蒂(Christine Daaé)。两人在韦伯2010年的一部作为《剧院魅影》续集的新剧《魅影:爱无止尽》(Love Never Dies)中,曾联袂合作,是《Love Never Dies》伦敦首演版的男女主角。而在此之前,Ramin Karimloo曾在07至09年《剧院魅影》伦敦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怒海劫运残秽,不可以住的房间秘境里斯本人鱼秘境第一季白烂贱客2漕运码头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三季恰同学少年黑夜没有破晓以下事件基于一堆谎言荒野的寿飞行队唤醒非常战场区域完美生物黑战暗里着迷呀:暗黑骑士铠传我们这种叛徒青葱时代誓不遗忘王者之剑摩斯探长前传第一季我是女人对峙麻雀溪预谋毒枭:墨西哥第一季自动机器人·铁臂阿童木我心换你心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我们若只如初见

《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长篇影评

 1 ) 看“脸”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与自我救赎

全程被震撼,全程无尿点,情绪随着演员的一皱眉一挥手而波动,已经记不起来上一次这样持久的震撼是什么时候了一、音乐剧1.魅影-克里斯汀-拉乌尔子爵的爱情魅影对于克里斯汀的意义,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亦师亦父,既是天使也是挚友”。

其实有理由相信,如果魅影没有过度偏执并且深陷在自卑的情绪中,将自己与全世界封闭起来的话,克里斯汀是有可能爱上他的,甚至于发展到最后,我愿意相信她已经有些爱上了他。

而拉乌尔子爵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与魅影恰好相反,一个光明一个黑暗,一个生活优渥快乐成长,对未来也有着美好的憧憬,一个自小为世所弃,甚至连他自己的母亲都会厌恶他的容貌,虽然才华横溢却被因样貌而被当做玩物一样囚禁在马戏团中,逃出之后也只能生活在冰冷的湖边迷宫里,离群索居。

克里斯汀一度抛弃魅影,选择拉乌尔子爵,在我看来并不仅是因为样貌的原因(当然在普世价值的观念下,样貌一定会有影响,但如果只是样貌普通的话也都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毕竟魅影的样貌丑陋到连自己母亲都厌恶的程度,所以还是需要勇气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其实或许只能说克里斯汀只是一个普通姑娘。

她向往的只是一份很简单的爱,只要能与爱人一直陪伴、追随就够了。

在没有真的完全爱上的时候,她没有那么大的勇气要去“与全世界为敌”,要去与所有人做决裂,而魅影因为生活遭遇却形成了非常扭曲的人格,他对自己的样貌极度自卑,并且也已经把自己与全世界分割开来,他要求对克里斯汀的绝对占有。

这就形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而在这时,自小青梅竹马的拉乌尔子爵再度出现,阳光、快乐,又满是深情,跟他在一起,克里斯汀可以想象得到未来安定而幸福的小日子,那么换作是我的话,可能也会选择拉乌尔子爵吧,说到底,谁都没有“牺牲”自己去拯救另外一个人的义务,除非出于深厚的情感而让你不再感到这是一种牺牲,甚至于甘之如饴。

而之后魅影也从本来只想占有克里斯汀,到这份爱可以深厚到愿意放手让她走,哪怕明知道自己会失去生命中唯一的那一束光,哪怕牺牲自己,也愿意放手让自己心爱的人去获得幸福。

魅影的悲剧在于他的脸,更在于这样一个“看脸的社会”对他的不包容和对他的灵魂的扭曲与拷问。

如果他真的有一个普通人的样貌,或者是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他的脸就完全否定他,那么他如此才华横溢,定然早就有所成就,那么在刚刚见到喜欢的姑娘的时候,他就会勇敢的去袒露心迹,而不是只能隐藏在面具背后偷偷去爱。

也就不再有之后的种种悲剧。

所以更深入的来看,其实是这个社会造成了对人性的扭曲。

2.为什么外表如此重要?

在音乐剧的最后,克里斯汀对魅影表白心迹,虽然她已经不再害怕他的脸,但是“扭曲的不是你的外表,是你的灵魂”,造成魅影与克里斯汀之间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也根源于这样一个“看脸的社会”,因为一个人外表的美丑而完全忽视其内在,哪怕魅影是一个卓越的音乐家、建筑师,哪怕他是一个天才,但是仍然被人圈禁在马戏团的笼子里,当作玩物一样供人消遣,就只是因为他相貌丑陋。

有社会调查数据显示相貌对人的就业、对人的社交的确产生了种种确切的影响,人们普遍性地愿意以貌取人,对于相貌端正、秀丽的人往往跟容易产生较多的好感和更容易形成信任关系,更愿意主动去亲近更加好看的人。

天性无可否认,但是后天决定不应完全出于本能,而应该是通过脑子做出的智慧抉择。

这部歌剧之所以能流传甚广除了凄美的爱情故事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它启发了人们去思考外表与内在之间的关系,在爱情乃至于更加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交中究竟是外表更重要还是内在。

另外,在我看来这部歌剧要讨论的绝对不只是外表和相貌,而是可以拓展到以此为代表的一切外在的条件,甚至更广泛地来看可以包括家庭、工作、社会地位、财富等等,或许这些外在条件的相配可以更容易的实现沟通的融洽,或者说相比于其他范围和类型的人群而言,同质化人群相互之间吸纳、融合的概率更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异质化人群之间就完全没有融合的可能,不同的阶层乃至阶级之间同样有融合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来源于其本来已经接近于固化的外在条件,而来源于内在条件的超出,而这恰恰是引起外在条件变化的根本原因。

不同阶层或阶级的根本区分点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外在上对于生产资料、对于财富的占有绝对量,而是内在心灵的富足和作为人本身的灵性与智慧。

我不认为外在条件可以从根本上影响到内在,而相反地,内在条件却可以从根本上引起外在的变化,内在富足则会通向外在的升华,内在的贫瘠也会造成外在的进一步贬值。

说回《歌剧魅影》,魅影为人厌弃,背景在于只关注外在的盲目的社会,导火索在于其相貌,而直接原因在于他与世界相隔绝,他没有给这个世界被他内在所打动的机会,当然这个话说的可能对魅影很不公平,因为这实在是很艰难,尤其在那样一个盲目的年代里。

魅影的悲剧主要在于客观的社会环境,在这样一个冷冽的环境下,他只能用冰冷的面具来掩盖自己内心对阳光对爱的渴望,而且甚至是只敢“隐秘地”渴望,也才会在心爱的人看向他的时候下意识的隐藏,而在一束阳光终于洒向他的时候,他才会如此珍视而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想要攫取这束光。

所以当他轻声吟唱,满怀欣喜又无比悲痛,只有在黑暗中,只有在音乐中,只有当爱人臣服于暗淡的夜之乐章时,only then can you belong to me,而他将永远在黑暗中沉沦。

所以在其他人因为化装舞会而欢乐的时候,人们觉得“当我戴上面具其他人就不知道我是谁”,这对于他而言,是多么大的心伤,只有与面具相伴,他才能在人前出现,而且带给别人的只有恐怖。

他永远不为人世所容。

在看这部歌剧的过程中,几次都差点流下泪来。

克里斯汀与子爵互诉衷肠,唱起love me is all i ask of you,可这却被魅影看在眼里,当他声音凄切 i give you my music, made your song take wing, and now how you repaid me, denied me and betrayed me. He was bound to love you when he heard you sing……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心碎,所以当他求而不得,甚至转而生恨的时候,我也并不怨他,而只是满满的同情。

最后一场戏里面。

魅影决定放克里斯汀和子爵走,并大喊着告诉他们走,可是他喊着leave me,我却总觉得他心底里的声音是don't leave me。

他跪在地上,在小猴子模样的八音盒边上哽咽着独自唱起“化装舞会”,颤抖着模仿小猴子擦镲的可笑模样,那一瞬间,眼泪完全止不住。

二、题外话因为是25周年纪念版,所以当音乐剧本身结束之后还有主创们的登台1.对音乐的爱和艺术的传承当一位位演员登场谢幕,当原创者登台,当幕后工作人员登台,当他们一起向创作者唱起“臣服于他的音乐”这一句的时候,无比感动。

当五位魅影的扮演者用不同的声音但却同样深情的演唱同一个选段时,心情激荡。

不知道有多么感谢他们的付出,才能给我们这些普通观众带来如此美好的体验。

音乐、艺术是美的2.真正的技艺与现下的网红小鲜肉演员演技全程在线,唱出的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脸上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在生动地刻画着人物的心理,语气的停顿与衔接、细微的颤音、哽咽、叹息,都如此的吸引人瞩目、侧耳聆听,魅影的脸几乎都被面具挡住,但是仅靠一双眼睛就能看出他的所有心理变化。

好几次都差点流下泪来。

蓦然间想起了最近越来越多的老艺术家对现在小花儿、小鲜肉的批评,只有脾气只有架子但没有真正的技艺没有对艺术的尊重,把艺术当做是捞快钱的工具,甘于舍本逐末去做所谓的“流量小生”。

北京人艺挂着的“戏比天大”,这或许才是对艺术的态度。

作为艺术的传播者更应该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要给自己加担子,艺术是传播,是教化,是熏陶,是构建美的环境,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艺术从业者更应当有入行的责任感嗯,等待胡歌沉淀、学成归来,等待有无数能冷静内观自身的人出现在这个躁动、膨胀的娱乐圈里,等待我自己能够也成长为不急不躁、懂得扎根的人

 2 ) 影评 Vol.08 《歌剧魅影》音乐剧

当初在NYC的时候就去了百老汇看了歌剧版的歌剧魅影,剧情其实非常平庸,就是一百多年前的男作家写出来的哥特式爱情故事,但是呢可能由于那个年代对于女性的思想限制吧,从我这个现代女性的视角来看,我觉得剧情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处理实在不敢苟同。

说实话,大家不要在美妙的歌声中一味地去惋惜和意难平魅影跟Christine的爱情故事。

在我看来,这个才华横溢却丑陋残缺的年长男性表面教育着实际上心理操控着一个单纯脆弱的美少女。

剧本毫无疑问地写出了这位美少女需要另一个男性的勇敢和爱的力量将她拯救于囹圄,而这也将魅影和Christine的故事推向高潮。

转而又塑造了圣母般美好化身的女主角,用强大的爱感化了杀人犯男主角。

每次看到这里都让我感觉到很不适和惋惜,似乎在视听上如此丰富的美丽歌声却只能搭配如此戏剧深层的空洞了,人们总爱把爱情写得如此魔性和毁灭。

并且音乐剧版本明显更加偏爱于魅影,不仅把它塑造得魁梧魅力,还让Christine在他离去前流露真情,用余生来怀念他。

这其实就是一段不太对等的强加于人的爱情,而且在Christine意识到魅影的丑陋与残暴后就更加蓬勃发展和显现张力了。

这段纠结的love hate relationship,就是强势方利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造诣对弱势方的操控,却口口声声地把对方称为缪斯和天使,以卑微的姿态祈求对方的爱同时又暴力地夺取,更可怕的是,这种关系依然对弱势方极具诱惑力,并且还被世人歌颂为伟大的真爱。

在现实社会中,强势方不一定是男性,只是目前的社会结构导致男性通常扮演强势方。

如果是我,我或许会为魅影的才华所折服,会爱慕他的音乐世界,但实在无法喜欢上这个人本身,特别是到了后期,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在天堂还是地狱。

所以一开始我觉得Christine就不该有所期盼,就应该永远保持墙壁的距离。

对于爱情,我一直都有一种坚定的认知,那就是真正的爱情应该让人感受到精神的、智性的爱,而不应该天然地暴露在强弱关系的腐蚀中。

 3 ) 为什么《歌剧魅影》好看?

剧中Angle of Music、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两首曲子的旋律以不同的方式重复了很多次。

每次是以不同的剧情重复,每次重复也带着不同的音调。

就像和同一个人去做不同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喜新厌旧”,不以同样的旋律重复同样的剧情,最终给观众留下了持久的回味。

#新手村之王# 既然人们大多喜新厌旧,为什么还要追求白头到老?

https://afdian.com/p/cb590742bfef11ef8ad25254001e7c00 愉悦情绪的高潮点:Christine初次演出获得成功后,唱起了轻盈明快的Angle of Music,表达了想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渴望。

phantom也陷入了被崇拜的虚荣,自封为angle。

两人初次面基时,有种one combined的融为一体的摆脱了孤独的愉悦,应该也是关系最为融洽的高潮部分。

这里也隐含了一个危险的因素,phantom接受了自己作为Christine的偶像。

但偶像这种有毒的东西也为后面phantom对Christine展现畸形的爱恋而埋下伏笔。

#第一毒# 偶像这种毒https://afdian.com/p/cc3709eee83311ebbad452540025c377滤镜破灭后:Christine 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而去强行揭开phantom的秘密面具,然后因双方都无法承受而让两人起初构建的美好关系破灭。

就像恋爱中的部分情侣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而去查对方的手机,没有边界感,不尊重对方的隐私。

#何如不问# 相爱的人会相互隐瞒过去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0039/answer/2124277929#不堪回首# 一个有着不堪回首之过去的人要如何追求亲密关系?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5881523/answer/2907953417争夺 Christine

 4 ) 伟大的作品

先看了中文版,不理解,觉得小c太贪心了,“夜”教会她唱歌,她却非要追求“光”。

以及最后那个救赎的吻,真的说不通。

于是就回来补了25周年纪念版,看完全理解了!

25周年演员真的好棒!

phantom的《夜之乐章》,嗓音和处理那么细腻平和,让夜的形象更立体,即 夜不止有黑暗魅惑的一面,也蕴含着宁静深刻,就让后面愿意放手小c的设置,更加make sens;而小c 真是把那种心腹深处的恐惧 和面对子爵之“光”时 本能般的欢欣雀跃 通过表演和歌唱全表现出来了,让最后追随“光”的选择也make sens;以及最后一幕,回来给phantom送戒指痛哭告别的那幕,情感流动太真挚了,简直杀我。

我觉得中文版最大的问题,就是演员表演不到位,毕竟是浪漫主义作品,不用情绪 感受不到真情实感,就说不通。

演员的肢体 嗓音 表演,都没有很好得实现情绪语言。

以及再次感慨韦伯真厉害。

尤其phantom的主形象旋律,管风琴,既有宗教圣洁,又通过各种半音,制造出不和谐感,特别符合phantom地狱天使的身份。

最后一幕那个救赎的吻啊,真的是看的我心碎,哎,没办法,我忍不住要扛起浪漫主义之大旗了,爱是伟大,爱能穿越一切。

phantom撕心裂肺,然后小C回来了,强忍泪水还给他戒指,我相信,小c真的如父如伙伴般得真诚爱过phantom,phantom放手 轻轻唱出一句i love you,真的没想到一个浪漫主义作品能到这个高度。

爱是放手,而我做的远不如phantom漂亮。

 5 ) 魔鬼亦是天使

音乐剧其实看得并不多因为汉密尔顿入的坑零零散散下来也有了五六部从前看音乐剧更多是因为被舞美、演员、音乐所震撼的直到看了这版的歌剧魅影当初代的莎拉布莱曼和五个O.G.同台时我好像明白了音乐剧的意义 传承于是我去搜索了各个O.G.的现场初代MC像是一位绅士 娓娓道来joj的soar让人忘记呼吸拉面更显霸道而寇叔 也是最让我感受到魅影魅力的他的声音中 既有绅士风度 又有着近乎疯狂的占有欲望 既有为自己才华的肯定 对C近乎变态又狂热的爱 还有他心中那份早已扭曲的自卑之情我本以为这是一部卡西莫多式的悲剧但剧中所展示的善恶远比这复杂亦或者说天使亦是魔鬼 魔鬼亦是天使而C最后的那个吻 或许是剧作家想告诉我们人的心中是潜藏着一抹善无论多深 都能被唤醒的吧没有一丝准备就入冬了的11月夜 记

 6 ) 伦敦首刷,二刷25周年版

真的是太棒了!

先在伦敦女王陛下剧院看的现场,当晚又刷了这个25周年纪念版。

有了字幕对剧情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帮助,而且近距离看到演员的表情新发现很多笑点,比如卡洛丽塔夫妻和那对剧场经理都是活宝hh。

Phantom的毁容妆做的也很好,难怪会吓到16岁天真不谙世事的Christine。

第一幕中的地下迷宫太梦幻了,现场效果一级棒,全场最佳!

缓缓上升的哥特风的蜡烛架,晃荡于氤氲着迷雾的水面的灯光,游荡于水面缱绻前行的一叶扁舟,以及船上Phantom和Christine的深情对唱,真是将浪漫主义发挥到极致了。

一开始的Think of Me 和 主旋律Phantom of the Opera真的是好听哭了,每每响起都浑身颤栗。

Phantom of the Opera的每次响起都意味着Phantom 的身姿或是声音的出现,我情不自禁巴着椅子死死盯着舞台看hhh。

可以说歌剧魅影经久不衰,在伦敦上演的每场几乎都座无虚席是由三大法宝的:浪漫主义、神秘色彩、内涵歌词。

浪漫主义显见于女主与男一男二中的徘徊于纠结。

在看歌剧魅影前,我本以为这是个相爱却因为世俗原因相处如泰坦尼克号一样短暂的一段爱情,可是看完之后却发现Christine的爱情线一直都挺稳定明显的。

Christine对Phantom 从一开始的对把Phantom当作是angel of music的憧憬和仰慕,到把Phantom当作是父亲的替代来寄托思念和情感,到之后Phantom 杀人之后的厌恶以及联系到P丑恶的外貌后的恐惧,再到最后聆听了P痛苦的身世和内心自白而产生的同情但仍是拒绝了P的爱慕。

这条情感线恐怕最接近爱情的就是P对C来说还是angel的时候,只可惜P自身扭曲的性格所带来的对人命的残忍和对Christine的控制欲让C和P成为只能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一个光明,一个黑夜。

R应该是真爱C的,这点从49后R坚持拍下那个猴子也是可以窥见的。

至于C的情感,至少在这剧里我是说不清的,对于一个未涉世事,沉迷于歌唱与舞蹈的16岁少女来说,对R究竟是青梅竹马的感情再到爱情,还是因为恐惧P而适逢R的表白而逃进R的庇护,也许以后我更懂爱情再来回答吧哈哈。

所以可以说歌剧魅影某种程度上是Phantom的爱情独角戏,爱却求而不得,控制爱人却无奈忍痛放手,Phantom在这之间心思的百般转折可能才是这剧浪漫主义的核心所在:一个强大如神祇的男人痛苦而不得的爱,是不是很吸引人?

接着是神秘主义。

Phantom无论从身份,在剧场可以做到如入无人之境般的自由出入,不现身而为了Christine威胁剧场其他人员,以及那经典的银白色半脸面具都深深的加强着这个男人身上的神秘气息。

其实直到剧结束,观众们仍然对Phantom知之甚少,唯了解Phantom 天生丑恶外貌后的多年痛苦,在建筑、歌剧等领域如天才般的创作,以及对Christine深沉的爱。

除了对Christine时常产生得近乎于卑微的祈求的自白,Phantom在他人面前都是意气风发的自信和掌控,让观众很容易为Phantom沉迷。

最后是内涵歌词。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的每一段戏中戏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符合着这一幕的主题,并将具体的含义隐藏在歌词里,隐晦的表达着主演的内心,值得反复刷。

而且据说剧中有多处性暗示,虽然我还真没发现多少lol。。

看来我是太嫩了hhh这个25周年版结尾还有个巨大的彩蛋,P扮演者五代同堂,太精彩了!

 7 ) 极度自负又自卑的魅影

这版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尾声,Phantom看到C为救L宁愿违心说爱自己,终于带着绝望的无奈成全他们,这里真是禁不住哽咽了。

Phantom极度自负又自卑,两种人格极端拉扯导致他扭曲地表现和倾泻自己的情感,与其说爱C,其实Phantom是在欣赏自己,倾尽才华打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品。

他在幽暗的地下,C在明亮的舞台上,仿佛做了他的眼睛。

而C爱那个带着面具的才华的Phantom,却厌恶那个扭曲又自卑的Phantom。

Phantom用自己病态的理解,表达对K的庇护和偏爱,却令C感到恐惧。

每一次被C揭下面具后的歇斯底里,都把内心的病态刻画到了极致。

对这样一种悲剧的爱情,能共情那种无奈,太爱又不被爱的无奈,忍不住付出又知道注定没有回应的无奈。

 8 ) 悲剧更加震撼人心

这世界从来都是悲剧更加震撼人心,喜剧终会在欢喜过后成为烟云。

从克里斯汀第一次跟随魅影进入黑暗的世界,沉醉在歌声中,我便知道,她其实是爱他的。

她不知道,是因为她甚至不能分辨这歌声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在最初她其实是极享受这直击心灵的音乐交流的,并不在乎音乐天使是否真实存在,也并不关心这男人是美是丑。

即使在好奇心驱使下,她揭开他的面具,看到那骇人的面孔,惊吓她的其实是他暴怒的诅咒。

在最后一幕,克里斯汀说我盲目地把心交给了你。

让我觉得恐惧的不是你的脸,而是你随时准备杀死无辜的人。

屋顶上克里斯汀和罗尔唱着爱的誓言,宣誓相爱相守,而躲在暗处的魅影痛苦不堪,即使他捂住耳朵,爱人和别的男人的歌声依旧响在脑海中。

这是我第一次哭了,大概是歌剧中的魅影虽然也做了丑陋的面容,但另一半完好的脸依旧英俊,所以难免怜悯的心情超越了恐惧。

每一次克里斯汀被魅影的歌声吸引,罗尔不合时宜地出现,感觉是一段灵魂伴侣为世俗所阻拦,不能相守的虐恋故事。

在化妆舞会之后,剧院里关于克里斯汀出演唐璜有一场争论,他们关心剧院的收益,关心自己歌后的地位,罗尔甚至想要以克里斯汀作为诱饵,抓住魅影,却没有人关心克里斯汀内心的挣扎与疼苦。

一方面她对魅影感到恐惧,她害怕他会抓走她。

另一方面她也不愿意用演出诱捕魅影,他教导她唱歌,带给她天使的歌声。

在这一幕里罗尔的表现完全暴露了他自私的本性,即使不是诱捕这样卑鄙的手段,至少他要在乎克里斯汀可能面临的危险,至少他要抚慰她未婚妻的恐惧。

他想要的只是彻底摆脱魅影的纠缠,好和美女永远相守。

也许在他心中,他其实是明白的,魅影和克里斯汀因歌声结缘,灵魂相惜,这样的精神依恋是比他的花言巧语更加可靠的。

最后一幕魅影用罗尔的生命威胁克里斯汀,不,这不是威胁,就如同在黑暗的梦中魅影呐喊着唱吧!

唱吧!

这是鼓励,鼓励克里斯汀冲破心理的桎梏,那最后的一吻,不是妥协,是遵从,遵从内心最直白的渴望。

她亲吻了他,不是勉强不是敷衍,这一刻,她是真的决心放手爱他的。

从改编的情节来看,编剧应该是更看好克里斯汀和魅影的。

罗尔的感情太过突兀,只能肤浅地理解为贵族公子为歌剧演员的美丽和天籁之声所吸引,并没有更多心灵的交流。

最后谢幕的时候发糖,魅影被众人从后台推了出来,而克里斯汀跑出来从背后抱住了他,两人公主抱退场。

因为歌剧太震撼所以去看了小说。

小说是以侦探笔记的形式撰写的,更倾向于营造成惊悚悬疑的气氛。

整片的细节对白都挺枯燥的,但是对克里斯汀和罗尔的感情基础描写完整了,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经历了童年共同的回忆,后来也见过面情窦初开。

在歌剧院再次相逢时,罗尔关心克里斯汀的心理精神和身体状况,克里斯汀关心罗尔的安全和体面,这才是两个相爱的人应有的状态。

魅影的面庞变得更加丑陋,历史也更加黑暗。

克里斯汀对他的恐惧更加真实,同时带着怜悯。

她是个善良的姑娘,所以他为了爱人的安全可以假装完全冷落他。

她恐惧又同情魅影,所以她对他有妥协。

最后的结局是通过魅影到波斯人的家里自述揭示的,他讲述在关押夏尼子爵之后,克里斯汀接受了他亲吻她的额头,没有寻死,没有逃避,就像一个真正的未婚妻,这个其实什么也没有做的举动让魅影感动地痛哭流涕,他匍匐在克里斯汀脚下,亲吻她的脚。

而克里斯汀的怜悯之心让她放弃挣扎,她扑在他身上哭泣,这悲悯的泪水让魅影最终成全了相爱的男女,带着克里斯汀曾经爱过他的幻象走完他的生命。

即使是在书里,这段情节依旧让我动容,但却并不觉得这是悲剧。

克里斯汀离开他,不是因为魅影恐怖丑陋的面容,而是她真正爱的是夏尼子爵,夏尼子爵也为了她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歌剧院的地下,落入魅影的刑室。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魅影也终于得到了这世上终有一人愿意接受他的爱慕的结果,心满意足地离开。

回到开头关于喜剧与悲剧的论调,改编成歌剧的剧院魅影明显更加的成功,因为他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故事改编成了爱情不能被成全的悲剧。

 9 ) 从Phantom到埃利克:音乐剧上演的,与小说讲述的

2019年9月23日,我终于看了上一学期在“文学创作基础”课上白老师播放片段的《歌剧魅影》25周年纪念版。

我已经忘了他为什么播放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一段,只记得这短短几分钟让我激动不已,女主角简直像美漫里走出来的人物。

后来7月12日我在维塔斯《20》演唱会上听到DIVA乐队solo时演奏了一支曲子,好听到入迷,在微博上一问才知道是《歌剧魅影》。

总之我认为自己与这部音乐剧有缘哈哈一经观看更是相见恨晚,搜罗B站、循环歌单、收藏图片……能阅读法国侦探小说家加斯通·勒鲁的原著,观看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改编,在莎拉布莱曼、迈克尔·克劳福德等大师的演绎和打磨下,能尽情欣赏Ramin和Sierra饱满的歌喉和表演,特别是在无法亲临现场的情况下,能在B站和各路网友一次次观摩赞叹……矫情地说,我觉得出生在这个时代太幸福了!

既然这么喜欢《歌剧魅影》,又读了小说,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发现和感受。

让我惊讶的是,令人沉醉的音乐剧或电影《歌剧魅影》,竟脱胎于19世纪风靡法国市场的侦探小说。

惊讶的原因是,在我的感受中音乐剧美妙、浪漫、魔幻,应该源于爱情小说。

我没读过太多侦探小说,但它应该是冷静、理性、恐怖的。

小说《剧院魅影》的作者加斯通·勒鲁(1868-1927)是个高产作家,有据可查的作品就达三四十部之多。

《剧院魅影》发表于1911年,是“一部体裁介于侦探小说和荒诞小说之间、讲述’人鬼情’的精彩小说”。

小说以身为记者的作者的第一人称写作,是多年以后对整个“案件”的梳理和回顾,包含了大量所谓的调查资料——剧院魅影是一桩“案件”,与阴谋、人命、欺骗、犯罪有关,而不是“故事”,讲述传闻、爱情、幻想、魔法。

这种区别决定了有一些是音乐剧里独有的,而另一些是小说中才会讲述的。

1️⃣ 音乐剧中的奇闻旧事,小说中的真实事件音乐剧开始于1905年巴黎歌剧院的一场拍卖会,此时拉乌尔伯爵已步入老年,克里斯汀去世。

联系后来墓园那一幕,克里斯汀父亲墓碑上的生卒年(1821-1872),以及她对父亲多年的思念,可以猜测故事主干大约在1880年代。

拍卖的物品是二十年前主人公命运中的重要物件,尤其是小猴子音乐盒。

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的拉乌尔,好像在缓慢讲述他的爱人与音乐天使的故事。

而小说开篇的章节名字是“这本奇书的作者讲述的是,他如何经过追踪调查,最后确信剧院幽灵确有其人”,第一句话便是“歌剧院幽灵确实存在”。

为了强调幽灵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说明事件是客观真实的,作者使叙述者成为二十世纪初的旁观者、调查者,引用一系列证据,比如继任经理蒙沙尔曼的《一位剧院经理的回忆》,档案资料,报纸,当事人信件,米弗瓦警长询问拉乌尔·德·夏尼子爵的有编号的调查笔录,波斯人的记述……总之,这部像刑侦报告一样的小说,目的是追查真相。

音乐剧所要营造的,正是小说力图廓清的。

音乐剧主要讲述的是一段哀婉的回忆,有音乐和爱情的激情,也有恋慕、傲慢、嫉妒、自卑、欺骗、威胁等痛苦的感受。

虽然这段往事牵涉的人物众多,但核心永远是克里斯汀、魅影和拉乌尔的三人关系,这也是音乐剧改编的着力点。

它使人沉浸,感受剧中人的处境。

但小说一次次用多种旁观者视点和外部资料来打断故事本身的迷离幻梦。

从标题到人物介绍,力求清晰详尽。

在客观和条理下,疑团被一层层剥开,故事高潮即是案件揭秘。

音乐剧是魔幻浪漫的,似乎提供了跨越世俗偏见的爱情可能,有一定思考现实的作用,同时用音乐这种本身能影响人心理和身体的艺术形式,使观众切身体会魅影的魔力。

这样,我们能对克里斯汀和魅影抱有更多同情、理解甚至尊敬。

而在侦探小说中,案件的缘由却是魅影的天才狡诈,女演员的天真(她成长在神话和迷信氛围中,这种道德基础给人可乘之机),拉乌尔的善良勇敢。

沉醉音乐的邪魅恋情变成天才疯子的绑架诈骗案。

魅影带来的是恐怖,丑恶,和死亡。

而克里斯汀就像经典的“受难的少女”(damsel-in-distress)一样,引发读者的焦急、同情、惋惜等情绪。

但音乐剧的幻想和侦探小说的真实都给人很多乐趣。

小说毕竟比音乐剧容量充实,细节丰富。

小说中宛如空中森林的高空布景架、深不见底的巨大的歌剧院地下迷宫、有平衡锤的转轴镜子、墙内隐藏的巴黎公社时期的暗道,波斯人和拉乌尔几乎丧命的由六面会发热的镜子(以及它们形成的幻象)组成的酷刑室,以及最后叙事者提醒读者应仔细观察巴黎歌剧院的墙壁和柱子……它们使音乐剧的幻想更加生动,使小说更具真实性,甚至把这种真实性的幻想带进现实。

2️⃣ 音乐剧中神秘的Phantom,小说中的埃利克魅影的美和丑是音乐剧与小说最直接的不同。

在音乐剧中,我们熟知的是高大迷人的饭桶,半边脸和常人无异(甚至还有点帅),另一半藏在白色面具之下。

他有一定年纪,因为面具下是稀疏的白发。

他的歌喉在狂怒时声如洪钟,在面对克里斯汀时温柔低沉,尤其The Music of the Night。

在吉利夫人那里,我们仅知道他来自一个马戏团,是个音乐天才,魔术师,建筑师……但是面目丑陋,善于使用致命的旁遮普绳索。

据他自己倾诉,他出生时就带着这张脸,母亲都不愿亲吻,只是给他一张冰冷的面具。

舞台上的饭桶必须高大帅气。

莱辛在《拉奥孔》中说过,视觉艺术的第一原则是美,只有诗才能写丑陋,写嚎哭,而且要以运动的方式写出个性。

小说中魅影的形象的确极其丑陋可怖。

根据小说开头置景工约瑟夫·布盖的描述:“他瘦得不成样子,罩在骨头架子上的那身黑衣服飘飘荡荡的。

双眼深陷,让人难以看见一动不动的眼球。

总之,只能看到像死人骷髅头上那样的两个大黑洞。

包着骨头的脸皮犹如绷紧的鼓皮,颜色不是惨白的,而是那种难看吓人的蜡黄;鼻子微不足道,连轮廓都看不出来,而少了鼻子的脸看上去是怪吓人的。

前额和耳后垂着三四绺棕色的长发。

”(3-4)魅影在音乐剧中降下枝形大吊灯,造成大量伤亡,绞杀了布盖和皮安吉。

在小说中也是这样,不过没有皮安吉这个人物,吊灯杀死的是领座员吉利夫人的代替者。

小说中的魅影性格更为立体,比如会给“带领”他至5号包厢的吉利夫人小费,吉利归还了魅影女伴遗落的扇子,他会回赠吉利夫人一盒她爱吃的英国糖(不过女伴是谁依然是个谜)。

再加上他好听的声音,因此吉利夫人认为魅影温和可爱,讨人喜欢。

他有强烈的占有欲,善于洞悉和利用人的心理,将克里斯汀掳到地底的湖滨寓所,让她看到自己的真实生活,激起善良姑娘的同情,意欲使她下次主动前来。

但在逼迫克里斯汀结婚时,魅影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和反社会人格,他准备了足以炸毁四分之一个巴黎的火药,克里斯汀同意结婚,地底的湖水就会淹没炸药,否则所有人都要为魅影陪葬。

这可不是缘于爱的嫉妒和自卑,而牺牲一个拉乌尔的问题了。

魅影形象和性格的不同,当然有艺术形式和改编等的要求,也有之前所说的强调幻想还是真实的原因。

在音乐剧中,魅影没有名字,身世简略,而在小说中,通过最后波斯人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可怜而不幸的埃利克的一生,同样也有两种艺术形式诉诸情感和体验,与诉诸文字与理性的原因。

在小说中我们才知道,埃利克被称作“喜欢摆弄活板暗门的人”,以超人的天资和非凡的想象力,极力盘剥人类,做事大胆毫无顾忌。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马戏团经历使他学会唱歌和魔术。

随后是在波斯的“马赞达兰的美好时光”,他为国王建造魔宫,但统治者往往会杀死这种能工巧匠。

波斯人救了他,随后埃利克来到苏丹,并因为相似的原因离开。

最后他参与建造了巴黎歌剧院,便有了现在的故事。

他会腹语,所以幽灵的声音才会听上去无处不在。

埃利克和克里斯汀非同寻常的亲密而信任的关系,则是她在歌剧院屋顶与拉乌尔互诉衷肠时告诉他的。

埃利克这个名字,以及克里斯汀感叹的“可怜的不幸的埃利克”,都使魅影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他的动机、痛苦和邪恶除了激起我们的艺术感情,还有道德感情。

我们有多恐惧、不安和厌恶,对于埃利克最后所说他放走了克里斯汀和拉乌尔,对于他与克里斯汀的吻和哭泣,就会多么感动和悲伤。

音乐剧里的魅影尽管也有悲惨的身世,但他的无名无姓、飘逸的形象、最终的消失,以及最后克里斯汀的同情与救赎,使神秘事件变为神话,成就了真正审美中的音乐天使。

同情等人性话题在小说中已经屡见不鲜,小说讨论的是另外的社会性话题。

3️⃣ 音乐剧中的简省,小说里父亲、拉乌尔、克里斯汀、波斯人的身世音乐剧需要根据小说做出大量删节。

如果细心一点,我们才能知道克里斯汀的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界小有名气。

拉乌尔打小认识克里斯汀,他们曾在夜晚一起聆听神秘的童话故事。

音乐剧中干脆没有波斯人,透露魅影身世、引导拉乌尔进入湖滨寓所的人是吉利夫人。

她在音乐剧中有点像斯内普和麦格教授的合体,威严端庄优雅,也神神秘秘。

但在小说中她仅仅是领座员,除了熟悉5号包厢、巧妙地交给魅影两万法郎月薪外,没有承担太多其他情节任务。

但音乐剧中没有省略的是克里斯汀和父亲的关系。

她敬爱怀念着父亲,那首在墓园一幕唱的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就能够说明。

父亲死后她把父亲故事中的音乐天使当做精神寄托和依恋对象。

小说中这是骗局展开的契机,而音乐剧让人感受到魅影对她的守护,一个女孩的成长,和他们之间复杂扭曲的关系。

艺术中的爱情和现实社会中的爱情,看来是不能简单放在一起比较的,人“鬼”恋、师生恋、霸道总裁爱上我都是如此。

供想象驰骋的浪漫,绝不能原样放在生活中。

小说中,关于老达埃的叙述放在第六章叙事者的跟踪介绍中。

老达埃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杰出的乡村小提琴手,父女俩的演唱被瓦勒里乌斯教授夫妇赏识,克里斯汀因此得到了正规的音乐教育和训练。

老达埃思乡成疾,父女俩返回家乡演唱时,遇上了名叫拉乌尔的小男孩和他的女管家。

三年后克里斯汀和拉乌尔再次相遇,但他们都知道因为身份的差距不可能结婚。

随后老达埃去世,克里斯汀美妙的歌喉不再,直到她在魅影的帮助下一鸣惊人。

音乐剧中我们仅知道拉乌尔是子爵。

而在小说中他的母亲因生他难产而死,拉乌尔由哥哥菲利普伯爵抚养长大,受到两个姐姐和老姑妈疼爱,接受的完全是女子的教育,因此性格非常天真善良,而且长得像少女一样漂亮。

然而,他却是一个航海家,毕业于海员学校,已经完成了一次全球航行,六个月后即将受命前往极地冰海寻找失踪船只。

剧中的拉乌尔颇有男子气概,运筹帷幄,世故聪明,揭开阴谋。

但小说中他有最奇妙的性格搭配,面对爱人和高空布景、地下酷刑室,他似乎很软弱,轻易感受到痛苦。

而遇到追寻爱人、解决疑团、跟着波斯人地下探险的行动,他又非常勇敢,不顾一切,甚至鲁莽冲动。

波斯人达洛加对歌剧院幽灵的叙述和提供的证据,是最终让叙事者相信一切故事的关键。

魅影不为人知的经历,案件或故事的高潮,歌剧院暗道、暗门、湖滨寓所、“冥河”、镜子、酷刑室、旁遮普绳索的秘密,都是波斯人揭晓的。

他戴着灰色圆帽,是波斯官员,因为曾暗中营救埃利克也不得不离开波斯,来到巴黎。

他是小说的隐形叙事者。

这些人物的背景都被当做故事中的故事、证据中的证据补充进来的。

从时间到空间,他们拓展了剧院魅影的情境——人物生平混合着政治时期与地理环境的改换,使案件给人的想象空间更为悠远。

🎵《歌剧魅影》使人醉心痴迷、流连忘返,得益于艺术这种无国界的语言,和爱情和偏见这种经久不衰的人性主题。

原著侦探小说更是添加了足够的真实细节,险象迭出的悬念,和很刺激的“大标题”性质的内容:无须赘述,此案曾在巴黎轰动一时。

女歌唱家被劫持,菲利普伯爵意外死亡,歌剧院的三名灯光师无故昏迷!

……可怕的事接连不断!

太多的悬念萦绕在首都居民的心中!

围绕着拉乌尔和温柔迷人的克里斯汀之间的爱情故事,骇人听闻的罪恶勾当接踵而至!

……红极一时的神秘女歌星销声匿迹后,她的命运究竟如何?

……(319)如果只能选出一条理由,来解释这个故事的魔力,我想应该是“同情”。

加斯通·勒鲁结合了极致的才华和极端的邪恶,最华美的亮相和最悲惨的命运,将古老的同情与恐惧、怜悯、美感、爱情,甚至虐待、依恋、斯德哥尔摩效应等隐秘的心理结合,形成了这位复杂的造物,可怜的不幸的埃利克,永生的Phantom!

最后还想摘抄一段对埃利克歌声的描写:“它每每把最高音和最低音结合得天衣无缝:音域宽广,音色雄壮,高亢而委婉,激昂中见细腻,细腻中寓激昂,令人无法抗拒,赞叹不已。

这歌声博采众家之长;凡喜欢音乐、对音乐有悟性和表现能力的普通人,只要一听到这歌声就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这高雅的音符。

这是平静纯洁的音乐源泉,信徒们可以大胆畅饮,其中有些人从中汲取了音乐的真谛。

他们的歌唱艺术一经神的点化,便立刻发生了巨变。

”(116)👉[法]加斯通·勒鲁:《剧院魅影》,符锦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剧院魅影7.4[法] 加斯通·勒鲁 / 2012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0 ) 金光灿烂

若干年前,有朋友精心计划纽约行程,其中一件必做的事,便是到百老汇看场Musical(有别于歌剧,正式的歌剧是从头到尾都是唱,Musical则中间有对白),而剧目则指明就是这个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至于Royal Albert Hall,想要跟个Tour进去参观,什么表演都没有,只有导游1个人伺候你,都要超过10英镑一个人。

而能够进里面表演,即使一分钱收不到,也绝对是一个表演艺术家一辈子的荣耀。

我进去唯一的一次,是若干年前看The Swan Lake天鹅湖。

体验毕生难忘。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25周年纪念,没能到场看,只看了DVD,有点可惜,但也不遗憾。

上一次的经验告诉我,如果在里面坐不到好位子,如同坐山顶,只可以感受到现场气氛,想看表演,即使拿望远镜,都看得不真切,还不如看碟。

另一个原因是几年前已经在现场Her Majesty's Theatre看过,因此看碟看得心安理得。

中场休息前还看到拍起手来,我看的剧场版,吊灯可是货真价实掉下来的,吓足一大跳。

这个版,因了场地道具所限,闪了几下,搞些灯光烟花了事。

连演1/4个世纪,到现在伦敦West End,纽约的百老汇长演不衰(最近到了上海作巡回演出),Phantom在我看来,地位一如芭蕾舞中的天鹅湖,无与伦比,无出其右。

25周年,压轴请了第一任女主角,作曲家的前妻Sarah Brightman,另外4任男主角,倾力演出Fanale。

难怪有人说看后面的谢幕加演比前面更精彩。

我的意见是当今的这位男主角是最型神俱似(可能是同是加拿大人,偏心),Phantom本身是个音乐天才,但因为天生相貌扭曲,所以既要有才子的气质,又要有动物般的野性;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声音要非常浑厚。

因此综合起来,还是觉得Ramin最让人信服(我看的就是他的版本,看完没几个月后他就去了演续集Love Never Dies,可惜续集后劲不继,演一年不到就夭折了,这是题外话了。

另一个后话是Ramin在Les Miserables也有一个角色)。

Andrew Lloyd Webber,如今要加上Sir了,可称得上是Musical之父,另一个名本Cats也是他的作品。

当晚当然到场,寒暄一番。

场上男士都是晚礼服,他就一件闪亮蓝衬衫亮相,足现艺术家不拘一格。

还有那么一刹那,歌手们拼尽了力唱,他翘着两手,冷眼旁观。

最后和各路英雄握手拥抱,都那么僵硬不自然。

同是25周年,另一个长寿剧Les Miserables也有特别纪念版。

首先场地已经差了,在O2,也不是正式的Muscial,是in Concert。

在O2看过一个芭蕾舞剧Romeo and Juliet,完全无法与Royal Albert Hall的天鹅湖相提并论。

想起去年美国电影版,还像模像样拿个奥斯卡,感觉就是美国人在自娱自乐。

《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短评

看音乐剧一般除了听歌也很看重剧本,所以我时常get不到韦伯。除了对舞台布置,经典歌曲还有拉面肉排此类演员的欣赏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触了,拉面把魅影演得我都要爱上他了...小可怜

4分钟前
  • Pica啾
  • 还行

魔幻歌剧

9分钟前
  • 婉转清扬
  • 较差

补记

14分钟前
  • Sunyl
  • 还行

歌好听,但是有点震耳多

16分钟前
  • 林中篝火
  • 还行

实在没耐心全看完,就看了开头和结尾莎拉布莱曼那段,这种演出大抵还是要看现场的才有感受吧。

17分钟前
  • leemajia
  • 较差

231107梅溪湖中版看完后的补课。背景太拉垮了,这不和ppt一样吗?现代科技是好,但我不就为了来看布景来看真是演唱?假唱韩雪之流真的别来污染殿堂了,镶金去找别的途径吧。这搞得用LED转换成什么样子。中间下楼梯没用备角那一段辛苦了,确实不好走。

22分钟前
  • 二七小表贝儿。
  • 还行

在死去的很多年里,他终日与尘埃为伍。可能也曾叹息过自己少年时的牢笼和令人神往的天赋技艺。那所有失落在剧院里的歌声都足以令他想起岁月的怅惘和悲哀。他的人生连同英俊的容颜都在那场大火里被烧毁,直到某一日他看见了克莉丝汀。她是魅影孤独的幽暗岁月里小小的艳阳天,她是他的学生,朋友,爱人,梦里的缪斯女神。他为她写下《唐璜的胜利》,寄寓心事,可尚未唱完就被她扯下了自己的面具。多情的浪荡子最终失败了。他喊着离开我,忘了我,他跪坐在地上捧着一生挚爱遗留下的头纱,克莉丝汀回来时他向她致以最深情的告白,教堂的白鸽已经亲吻过乌鸦了,此生了无遗憾。我想,哪怕重来一万次,魅影还是会愿意放克莉丝汀走的。他自知自己是配不上她的吧…他终是化成一缕孤魂了吧… 这是个令人神伤的故事,如果克莉丝汀爱的人是魅影该多好啊😭

27分钟前
  • 該用戶無法顯示
  • 力荐

我要哭死了 任何优质的作品绝对是能够超越语言 国界和文化的 有机会好想看现场 ><

29分钟前
  • 米花町哈莉奎茵
  • 力荐

又迷上音乐剧了 舞台好美歌声诱人 不过感觉女主角唱得更好呢

31分钟前
  • 凉凉冰淇淋
  • 推荐

载的版本分上下部,后半部无字幕,唱的部分基本没听懂.但是这个25周年,从服装到布景简直相当华丽,顺带一提,已入拉面肉排坑.....

32分钟前
  • fre_issey
  • 推荐

看过

37分钟前
  • 🍏
  • 力荐

比较无脑的剧情,音乐剧表现情节确实有硬伤,对比下歌舞电影芝加哥就知道了,但是确实也更加真实一些,音乐有些还是不难听,但一定只能看剧听下了,不会有再听第二次的欲望,套路感太强,浪漫就是要有爵士味道,鬼魅必有管风琴锯齿波

42分钟前
  • 东方卍太极
  • 还行

非常精美的人物造型和舞台设计,剧情单薄。不是很能欣赏这种唱法,感觉有点刺耳。

45分钟前
  • 申公豹豹豹
  • 还行

经典!2023年7月24日,于SW1Y 4QL。

47分钟前
  • 李子园少女
  • 较差

大概是哥特黑色的,美则美已~

50分钟前
  • Fe.
  • 还行

音乐,舞美,演员,舞台效果都太好了。剧情有点太烂,没有办法喜欢这部。

53分钟前
  • 夜航西飞
  • 还行

还是不太喜欢这种,吵闹,杂乱,故事干瘪

58分钟前
  • 荆楚
  • 还行

炫技的音乐与歌唱,精彩的特效,华丽的着装,真情地演出,各种好,就是剧情完全无感,太渣了。不论主角三人怎么个想要表现出被爱情虐得死去活来的样子,我就只能纹丝不动静静地看他们装,共鸣度0。

60分钟前
  • Muxi
  • 较差

有些唱段好听,但无聊的部分太多了。

1小时前
  • 雅瑟蓝
  • 还行

欣赏不来。女主不错。服装道具也不错。真舞台剧。 比较喜欢悲惨世界的故事。舞台剧也是。没有太多华丽的服装只有站着唱歌讲述故事。用歌声表情演绎。 歌剧魅影的舞台和服装很精致。大制作。第一次知道歌剧魅影是什么故事。歌舞都有 但是欣赏不来。 类似 卡西莫多 钟楼怪人 怪物史瑞克 的剧情。

1小时前
  • 呵💩🐥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