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受难记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受难曲(港),受难记:最后的激情(台),受难,基督受难记

主演:吉姆·卡维泽,玛雅·摩根斯特恩,克里斯托·日夫科夫,弗朗西斯科·德·维托,莫妮卡·贝鲁奇,马帝亚·史巴吉亚,托尼·贝尔多瑞利,卢卡·莱奥内罗,克里斯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亚拉姆语,拉丁语,希伯来语年份:2004

《耶稣受难记》剧照

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2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3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4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5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6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3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4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5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6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7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8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19耶稣受难记 剧照 NO.20

《耶稣受难记》剧情介绍

耶稣受难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那是一个遥远而又让人永世难忘的时代,一位圣者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备受世人爱戴的上帝之子耶稣(詹姆斯·帕特里克·卡维泽 James Patrick Caviezel 饰)为生活在穷苦和磨难中的人们带去了希望和喜悦,与此同时他的存在也触犯了教廷和统 治者的利益。他拒绝着魔鬼的引诱,而门徒犹大(卢卡·莱奥内罗 Luca Lionello 饰)则抵抗不出金钱的魅力,他为此出卖了耶稣,其丑态永久留在了“最后的晚餐”之上。在此之后,耶稣被捕,当局者为他戴上荆棘做的王冠,命他背上沉重的十字架,更用带着铁刺的鞭子抽打圣人的肌肤。耶稣痛苦呻吟着,决绝地忍受当下的一切。“仁慈之父,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作为圣人,作为救世主,这是一条必须淌血走过的试炼之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的生存之道谎言游戏第二季魔力果乐岛之拯救行动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一季爱情散打迎春的故事火力少年王3战栗空间被盗的和平人间蒸发身在其中甜蜜地狱之家仪式紧急呼救第六季下游特工亚历山大和他最糟糕的旅程魔乳秘剑帖民雄鬼屋觅迹寻踪职场三国昭和歌谣大全集阿松SP赛马轶事迷情杀机:卷土重来探长雷布思第一季乔纳斯兄弟:家庭吐槽大会精灵女孩小卓玛花滑女王焦点悬疑异修罗

《耶稣受难记》长篇影评

 1 ) 我与宗教二三事

正好宗教课上要求写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姑且发表在这里。

我家住在中国西南部某个不知名的小城镇上,那里虽不繁华,远没有浦东高大的建筑群,但是关乎精神的宗教场所却是不在少数。

佛教的寺庙、天主教的教堂,每每能吸引许多虔诚的教徒聚集其中。

从很小我就知道,每逢礼拜日,外公和外婆都会到天主教堂里面去进行一种叫“礼拜”的仪式,牧师也会常常到我们家里来做客,但我总觉得他们特别神秘而且难于沟通。

可是因为我父母两人均不信天主教,于是我也一直没有任何的信仰。

伴随成长而来的是对这个世界更多的接触和思考,其中也包括宗教,我开始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为什么人们要去寺庙和教堂,在那里人们能得到什么,宗教和迷信有什么不同。

直到最近,选修了西方宗教思想史这门课以及接触了许多有宗教信仰的朋友之后我才对宗教有了个稍微深入一点的了解。

先以观《耶稣受难记》为例子谈谈我从这门课上感受到的宗教世界吧。

本片仿真地还原了耶稣受难而死之前十二个小时的痛苦经历,从耶稣被背叛到接受鞭刑,然后扛着十字架来到山上,被钉死而后重生的历程让我这样的凡人感到极大的震撼。

我相信这些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我相信耶稣是为了帮助世人才牺牲了自己,从而得到了永生。

博爱的耶稣告诉门徒:“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因着这句话,多少深仇大恨可付与一笑,人类何必自相残杀。

耶稣没有为自己有任何的辩驳,他本可以为自己开脱而免受刑罚,但他为了承担无知的人们的罪恶,甘愿惩罚自己。

在接受鞭刑时,耶稣仰天说到“我心已定,天父”(My heart is ready,Father),那一刻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能量,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应当义无反顾,纵使世人将我耻笑,纵使我被整个世界遗弃,我不后悔,因为我生来只为追求我的目标,其他的事情我不管,一切盖棺自有定论,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一时一地的境况是不能阻止我永恒的信念的。

在耶稣被订上十字架后,他还为那些暴徒祈祷,希望天父能够原谅这些无知的人们,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由此我们看到耶稣是多么的仁慈,就如中国古话说的,人不知而不愠。

我想,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达到耶稣的精神高度的,但是我们可以循着他的故事,循着他的足迹,以他为榜样,不断地约束自己,使自己更加有精神、有道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无论这个世界出现怎样的混乱状态,我们要保证这个世界沿着合乎道义的路径不断向前推进。

哈佛研究生院及医学院终身教授阿瑟•克莱曼曾写过一本书,叫做《道德的重量》,里面有提到宗教在现代医学上面的应用。

阿瑟本人是研究心理学的大师,多年来一直进行着心理治疗的研究和实践。

他在书中对宗教治疗心理疾病的观点持肯定态度,他介绍说,目前美国有不少心理医生都尝试使用宗教来协助传统的心理疗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而其实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常听说“某个人虽然检查出得了癌症,被医生宣判了两年之后的死刑,但是病人心态特别乐观,结果过了好多年还一直像正常人一样活着”,可以说我们很多人都在心里默认了心态和信念对于治疗疾病的积极作用。

而宗教正是能够提供这样一种乐观心态和坚定信念的源泉,所以宗教能够对治疗疾病起到不小的帮助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人是需要一点信仰的。

这句话在我与朋友的聊天中也得到了印证。

有一次我与财大一位穆斯林一起吃饭聊天,我们聊到了最近社会特别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谈到无奈,作为偌大国家里面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无奈,希望能做点事情去改变,但是又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穆斯林朋友立马感叹道,要是社会上多数人都有宗教信仰那么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我大惑不解,朋友便解释道,伊斯兰教义里面就有许多关于良知的内容,任何一个穆斯林都是有敬畏之心的,伤天害理的事情是不敢去做的,如果去做了,他们的真主是会惩罚他们的。

我虽然不能理解这种敬畏之心是怎样产生的,但是从他严肃的表情里面我能感受到他们有着极其严格的道德自律。

虽然让所有社会成员都信教是不现实的,但是倘若能够在大多数人心中树立起对某种秩序的敬畏之心,怜悯、善良和正直将会有更广袤肥沃的土壤,这个社会也将变得更美好。

拿美国社会来举例,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有宗教信仰的,而且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法律,尤其是宪法也有一种最虔诚的信仰,任何事情只要违宪了,那么就是错误的,这就是他们国家的最基本的社会规则,明确地界定了正确与错误,鼓励了善而压制了恶,以至于整个社会可以在减少内耗和扯皮的基础上高效率运转,可见,对某种秩序(可以是神灵,也可以是法律)的敬畏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

所以,人是需要一点信仰的。

认识到这一点的另外一个机缘巧合就是,一个月之前我的一位基督教朋友曾带领我去他们的家庭教会感受气氛,因为我之前向这位朋友表达过希望拥有信仰的心愿,于是我朋友很热心地告诉我:“既然你心中已有这样的愿望,那证明上帝已经拣选了你,赶快来到我们的兄弟姐妹中间吧。

”那是一个周日的早上,我们来到五角场某小区的居民房内,大家已经在祷告了,房间里面有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有的人在心里默默与神对话,有的人小声地将圣经中的文字念出来,有的人脸上露出特别感动的表情。

祷告完了之后是唱赞美诗,我第一次发现基督教歌曲是那么的美妙而有激情(当然,也会有少数歌曲比较低沉),而且我从大家的歌声中真切感受到了他们对主发自内心的赞美,唱得好听难听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大家一起表达出你对主的赞美。

还有一个环节就是牧师组织大家来讲这周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以及生活感悟,这个时候就能更加感受到这个“家庭”中的和谐气氛,一个人遇到困难,会有很多兄弟姐妹来一起帮她/他想办法,很快就能使这个人摆脱不良的情绪困扰。

所以,那是又一次我感受到宗教的作用。

宗教为人们提供一个排解心中郁闷的地方,生活总会有不如意,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挫折,在这种阴霾的时刻,人们总希望找到心灵的慰藉,所以宗教提供给人们一个安静的反省自己、治愈内伤的场所和寄托。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一走进教堂就觉得整个身心都安静了下来,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宗教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为我们提供信仰的力量,这个信仰将支撑人们应对逆境;二,约束我们的行为,使人们更加道德地生活;三,把人们团结起来,消除个体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四,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一个栖息地,让人们在宗教的世界里可以安静地反省和思考。

当然,宗教还有其他一些的作用,比如埃及的年轻人们利用宗教团结民众,最终推翻了穆巴拉克的政权;比如萨达姆宣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成功策划了恐怖袭击。

但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宗教的本意,因为宗教的本意与政治无关,与暴力无关。

以上总结的四点只是我本人在生活之中真切体会到的宗教的作用,没有学术著作上面总结的完整,但却是宗教与我产生的真实交集,我相信这样的文字比教科书上没有生命力的说教更能还原宗教的意义。

 2 ) 梅尔吉布森的保守派舞蹈

Jesus: You have heard it said you shall love your neighbor and hate your enemy. But I say to you, love your enemies and pray for those who persecute you. For if you love only those who love you, what reward is there in that?拉丁语充斥着所有的镜头,有几处都没有字幕。

效果确实如梅尔所言,这部电影根本不需要字幕,不需要对白,视觉的冲击和宗教切入点带来的压迫感已经足够。

影片拍摄于一个意大利郊外的小村庄。

制片组花费十个礼拜探索洞穴,研究犹太人罗马人的穿衣住行,力求最大限度还原真实。

梅尔称他为这个片子准备了十年。

视之如信仰。

当信仰具体化,并以供观赏,难免遭人亵渎。

观者的第一感受亦是如此。

这也许是人们刚得知受难记要被摄制成电影时顾虑的初衷。

各大院线并不愿意同梅尔一起冒险。

犹太人各自心照不宣。

种族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摩拳擦掌。

从手稿,剧本,到筹备资金,各种社会攻击和艰难。

如果只是勇气与冲动,我不相信能有如此巨制。

梅尔的信仰灌注在这127分钟里,至少是真挚的。

感情往往最单纯的部分最能引起共鸣。

故事描述了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作为人类在世间最痛苦的24个小时。

耶和华在耶路撒冷的城内,如何被犹大背叛,面对撒旦和人类对他左右夹击,他如何独担酷刑,而最终被罗马人,他的对立法利赛教派钉在十字架上的故事。

片中没有大篇幅恢弘的音乐衬托,或者说詹姆斯身上各种皮开肉绽的风景,和面部淡定掩盖了不少其他元素的光芒。

莫妮卡酱油打得几分俏皮但实在让人有点不过瘾,通篇只有在顺服于主的小版面上来了些婀娜娇媚,梅尔这噱头居心叵测。

受难记因为蒙恩宗教的光环打了一场胜利的心灵战。

这种先天优越性也实在成为了后天发育的枷锁。

好比生下来就一米二的婴儿,人家发育不发育你看着都觉得别扭。

从《无脸的男人》《勇敢的心》到《耶稣受难记》,梅尔算个保守派,永远在舆论主义的圆圈内撒泼,比如耶稣的各种血腥画面和温馨回忆的穿插,还有小罗马的变态主义,说到重点又不刺到痛处,一定不能淋漓尽致,这也成就了他的客观度。

但不疯狂不成魔,退一步不成功便成仁,梅尔深喑此道。

丢开大背景的话,用好莱坞三个字基本可以概括所有了。

叙事方法,点线式的穿插,以24小时受难为主,设置同样的场景让耶稣的记忆带领故事倒转。

血腥残忍的大环境把温馨搞得更温馨。

镜头其实比较简单,史诗传记,各种大角度拍摄,全景特写玩命切。

要的就是这种严肃坚忍看完大伙都很晃神不要说话的气氛。

对场景的设置有着十分敬业的态度。

抒情音乐和暴力的结合很打动人。

相比之下回忆录的部分观后印象更为深刻,也许是暴力视觉疲劳所致。

比如最后的晚餐时,光影效果里干净的耶和华,将自己所谓的身体分给他的朋友们食用。

侧面镜头里穿透的光线给人压抑的希望。

耶稣是道路,他的血水为朋友们洗刷罪孽。

还有耶稣几度昏迷状态下的主观空镜头,放肆的笑声淡出,低沉的大提琴或者空灵的音乐响起来,耶和华疲惫的呼吸有如节奏,片子暗淡的主色调,几组空镜头过去仿佛欲言又止的智者,然后全景切回来,暴民的杂乱还有罗马人的笑声回响,这样强烈的对比被反复使用。

拿回大背景的话,本片对历史的客观性让人舒服。

看多了穿越,野史之后再看片很有和导演编剧较劲的感觉。

历史片还是不带评判性的好,能用声画的方式还原一段时间,这最单纯的事件本身才更令人敬畏。

过分的渲染或者个人主义总要引起各种分歧。

受难记中,神化身成人类,而人类却杀了神。

犹大的背叛和畏罪,罗马人最后的定夺,法利赛教派因恐惧而生的愤怒,耶稣的祷告……那24个小时放到2004年的当下谁也无法切身再感受一次。

所以梅尔给我们的是一个作品,而不是一次带领。

受难记回顾了一个英雄故事,而不是塑造了一个英雄。

这让人高兴。

其他愚荐的只剩下各种血肉横飞的暴力镜头了,重口指数四颗星。

神圣阴影之下的暴力虽然不能和禁片相提并论,确实能带来欲舍还休的刺激。

最后的快感来源于三处穿帮镜头,比如血迹的瞬移还有演员的真手什么的,如跳梁小丑小调皮一下作罢。

关于宗教立意不必多言了,信仰于当下的自己必然是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你信奉的是什么。

好比有人说这是梅尔拍给自己的片子。

那又怎么样呢。

 3 ) 苦难的力量

长期以来,我一直自诩为文化基督徒,并以此沾沾自喜,在网上看了不少基督教方面的文章,“冷静”地思考我们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救世主,认同了基督教的教义,同时对“盲目信仰”又持保留态度,为了平衡自己的思维角度,保持公正客观,还有意看了不少反基文章。

其实我知道我害怕的是失去自我,直到看了这部影片,我似乎要把一辈子泪水都流出来,忍不住跪下来向主祷告,“主啊,主啊,我是那么的罪孽深重,你为何愿意为我承担这么大的苦难?

多么痛啊,你怎么能承受?

 4 ) 主啊,你真的存在么。

走过马泰拉,知道这里是耶稣受难记的拍摄地点,出于对这座小镇的喜爱,找电影来看,却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果真有这样一个主的存在,他是上帝之子,他掌握一切真理,他爱他所有的孩子,他原谅所有的罪。

我愿匍匐在他的身下,成为他的信徒。

因为是怎样的神圣,才能让他在敌人的伤口上敷上泥土;是怎样的宽容,才能让他为我们忍受血腥的鞭笞;是怎样的爱,才能让他在十字架上哭喊,父啊,原谅他们,他们不懂,他们不懂。

用人类之身承受了世间最极致的苦难,担起所有罪孽,原谅所有过失,只为让他的孩子们安好。

这样的父,让人怎能不爱。

主,愿你真的存在。

哪怕只在我心中。

 5 ) 以汝苦难,成吾荣光

因为POI无限热爱JC叔,于是下了这部片子,昨天晚上终于看了,结果是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

太过震撼人心。

无所谓宗教情结,片子本身就足够震撼人心。

我不信教,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

我相信神明的存在,但仅仅是相信而已,我的信仰不在他们身上。

却也毫不妨碍我感喟于耶稣那圣人的光辉。

其实照我本性来说,我是会讨厌这种人的,大概是因为我无法理解包容一切的大爱。

而当耶稣奄奄一息时依然用尽全力叫喊道“天父,宽恕他们。

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为了藏起哭泣的声音浑身发抖。

全片第一个戳我泪点的地方是耶稣受鞭刑那里,他本来已经快支撑不住跪在地上了,扭头看到母亲,又坚持着站了起来。

那一刻不知什么东西突然击中了心脏,胸腔一阵紧缩,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地流了出来。

我们已经习惯了圣人耶稣,习惯了他似乎高高在上的形象,而在那一刻,他不过是一个希望母亲为他骄傲的儿子。

众人的口水和唾骂。

皮鞭一次又一次撕碎割裂皮肉。

他没有妥协退缩。

到底要有多强大的信念,到底要有多少的包容和爱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不知道,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

从耶稣背着十字架朝向山顶那里开始的高潮部分,我几乎没有停止哭过。

他不止一次累到倒下,十字架重重地压在他身上,十足的讽刺意味。

他们以为是耶稣的信仰最终害了他,却不知道,他的信仰最终让全世界得到了升华。

他们以为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是一种极端的责罚,却不知道,这一幕将永世流传。

后世人们的记忆里的罗马教廷,是迫害,是腐朽,是挟制王权。

而耶稣,是永恒的圣人。

当尖锐的铁钉凿穿他的皮肉,淋漓的鲜血看得我心痛,已然哭到无法自持。

用暴力和血腥反衬出崇高和神圣,这不是普通大众所能轻易接受的概念,用在这里却意外地不能更合适,即使这是本片的争议点之一。

我没有看过其他任何宗教性的影片,我不知道其他描写耶稣的影片是怎样进行构建的,是否会花更大的比重去展现他被迫害前的讲学,是否会花更大的比重去展现他对全社会的爱。

其实又有什么比他在死亡迫近时依旧请求天父宽恕愚昧的人民更能展现大爱呢?

爱所有人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片子一开始就说了。

耶稣不惧怕。

只要能让所有人心里都留有大爱,他甘愿舍身。

将人类社会带向一个更文明的层面总是需要流血和牺牲。

全身上下布满血痕,我看不清耶稣的脸,而他琥珀黄的瞳孔,仍在熠熠发亮。

JC叔的表演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且不说全片的古代语言,他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让我在潜意识里认为,这就是耶稣。

我甚至完全没有出戏过(考虑到李四和耶稣是两个各方各面都搭不上边的人物)。

想起刚见到JC叔的时候差点以为是老爷,现在想来,这两人全都是那种可以把任何角色演活的演员,也难怪都能达到男神的高度了。

一不小心扯了点题外话。

当然了,既然是宗教性的电影,就避免不了争议。

梅尔·吉布森过多的血腥镜头上面已经提到过,还有对于犹太人过于赤裸的批判,将耶稣的死完全归结于他们身上。

包括不管怎么美化也改变不了基督教义服务于奴隶社会的本质(其实我不觉得这算什么大问题,毕竟儒教也是同样的功能,只批评基督不批评儒教总还是有失偏颇)。

可是刨去这些,我仍然觉得这是部好片。

非常喜欢影片的结尾,耶稣在另一个世界里获得了重生。

就像他生前在十字架上说的,他不是死,而是去向乐园,paradise。

他并不觉得自己受了难,他把这一切都当成是一种试炼,是必经之路。

他最后赤身裸体走向洞穴外的一片光明,镜头晃过手掌上受难的证据,在痛的同时,莫名地,有种积极的能量释放了出来。

耶稣虽受了难,但他被永久铭记。

以汝苦难,成吾荣光。

PS:JC叔的声音真是各种好听啊啊啊>//<

 6 ) 从此往后,这世界还有什么资格叫我忧伤?

看前有点犹豫,因为那是个演员,他不是耶稣。

甚至想:若以后祈祷都记着演员的样子怎么办?

现在看来,没有问题。

一路捏着手,有些地方实在看不下去,避开眼睛。

鲜血淋漓的人背上压着那么沉重的十字架,我替他望望目的地,真远,真远啊。

据说这片儿遭到美国各大教会抵制,可以理解。

起初我想,拍得那么肉感,岂不落入“字句”而远离了精义?

怎么能拍耶稣的脸,怎么能拍撒旦游走的样式,为什么耶稣说了四福音里的这句话,却不说那一句?

拍片儿的人又怎么知道耶稣的痛是怎样的痛,他的背上要落下多少道鞭痕?

若从一百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角度看,教会的抵制完全有理由。

正如人问我:你说信,你怎么知道你信得真?

问得好。

当时我想,这片儿一般,血腥得过分,简直像个噱头,连个联想余地都没了,不高级,好莱坞场面啊,看了就算了吧。

退碟时眼泪却流了下来。

祷告只能反反复复念一句:主啊,多痛啊。

多痛啊。

那一刻我算是真正明白了,为什么祂叫我们不要忧伤——不仅是不要,也是不该,不能。

有什么伤痛大得过那第一个背十字架的人呢?

难道那只是皮肉之痛吗?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对门徒说,你们就不能警醒片刻吗?

是怎样的忧伤和孤单啊。

祂知道他们要睡去,逃跑,背叛,祂知道因为深深了解他们的软弱。

祂向父祈祷:若可以,叫这杯离开我,是出于怎样的恐惧啊。

受难是祂唯一的路,是祂非完成不可的工。

于是祂立刻说:然而只要照你的旨意,不要照我的旨意。

客西马尼园之夜是前所未有的黑夜,耶稣一旦软弱屈服,世界即会随之沉沦。

Gibson拍撒旦在耶稣周围游走,我能体会他想拍出暗夜的苦心。

耶稣以人的肉身来经受这一切,是人痛苦的极限,忧伤的极限,孤单的极限,恐惧的极限。

而祂是个无辜者。

好比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其上有整个世界的血和土倾泻下来。

以前我不能切身体会,主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的恩典有多么大。

我知道祂是毫无罪愆,我知道所谓担罪是所有人类的罪,正如路德说,祂就是那小偷,盗贼,杀人的,奸淫的,但我不能感受这罪有多么浩大。

当祂被挂在十字架上缓缓竖起,那一刻惊心动魄。

在一颗并不比任何人更大更强壮的心脏里,汇聚了最深、最黑、最苦、最可怖的东西。

杀人者和被杀者的血和灵魂在那里;抢夺者和被抢夺者的失丧之痛在那里;死了儿子的母亲的泪在那里;因爱而碎的心在那里;被撕裂的处女的子宫在那里;甚至,一个不怀好意的眼神、一句恶言、一个脚印、一道最小的伤痕——都在那里。

我也在那里。

最后耶稣的心房破裂,是被自己的血冲破的吗——你知道是被什么冲破的吗?

主啊,请原谅我以前根本无法想象。

起初我掩眼不看祂被鞭打的段落,不仅因为太血腥,还因为觉得没有必要。

血腥不就是为了刺激人的感观吗?

写实能真正表达出主的痛楚吗?

可一鞭一鞭下去,一鞭,是一鞭。

一步一步朝受难的山上走去,一步,是一步。

十字架很沉,真的很沉,沉到我的背靠在墙上,都不能直起来。

马太福音写耶稣诞生,说祂是头生的儿子。

什么叫头生的儿子?

那就是,祂亲身经过了每一道鞭打,祂亲身经受了每一块肌肉的破裂,祂亲身背起那架子,从山底走到了山顶,被挂,被铁钉穿透手掌和脚掌,被虐待、耻笑、背叛、伤害、杀死。

每一个鞭打他的人都是祂的孩子,每一个朝祂吐唾沫的人都是祂亲手造的,每一个离弃祂的人都是祂的挚爱——而祂为他们祷告说:父啊求祢赦免,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

最后祂心脏迸裂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从阴间深处胜了撒旦和死亡的权柄,带着永生的灵魂回到父的身边。

——而祂是所有被生者中,头生的儿子,祂胜了,也就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叫其他的孩子被虐待、耻笑、背叛、伤害,没有什么能成为撒旦的谎言说——“你不能担当”;没有什么能叫人中途跌倒;没有什么能叫人被阴间吞噬与永生隔绝。

祂是头生的儿子,我是其后的,主啊,我跟随祢。

《耶稣受难记》描述的正是一名决心追随主路的信徒,他个人的受难记。

他那样实在地描画鞭打,因为这些鞭子也曾落在他身上;他毫不避讳地拍一场又一场皮开肉绽体无完肤的画面,因为他的心也曾像这样被撕裂;他从底下远远地拍各各他,每一步都艰难,因为那正是每一个信徒的信仰之路。

那么十字架是什么?

布道者常说:追随主的,各人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这确实是主所吩咐的。

然而何为十字架,许多信徒并不真正明白。

有人以为是要摒弃一切拥有的,有人以为是要在生活中苦行,有人以为是要在患难中不弃善道——这都不是根本。

十字架上挂着的,是我们自己,我的“自我”。

耶稣说:“若可以,叫这杯离开我。

”一旁的撒旦简直要眼前一亮。

而从“只要照父的旨意,不要照我的旨意”起,祂就将自己完全地交给了上帝。

每一道鞭子都是在抽打自我,体无完肤指的是——主要拆毁我们自筑的城墙,从新造一个完美的殿,这殿被生命充满。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血,为什么有那样直观的惨烈和痛楚,因为真正的信仰之路是——那充满了恶毒、嫉妒、纷争、淫荡、谎言、死亡和黑暗的“自我”,被一块一块地拆开,被挂、被钉、血流尽而死,我们得以从阴间脱离,带着永生的灵魂回到父的身边。

这条路是漫长的,艰难的,充满了血和泪。

人心的黑暗比一切的暗更大,人心的痛比一切的痛更大,人灵魂的活和死,比一切肉体的活和死更沉重。

影片的结尾非常简洁,没有一句废话。

基督脱去缠在旧体上的裹尸布,完好洁净一如初生。

有光像温柔的吻落在祂身上,又像无边的水。

祂安静、沉着、有力,就站了起来。

过往的一切磨难毫无痕迹,就像未曾发生,因为祂是全新的了。

祂从坟墓里走出去。

我的长兄,祂痛过最痛的,走过最艰难的,胜了最可怖的,从此往后祂与我同在了。

祂背十字架时,与祂同背的是一个战兢、无力、不知情并且随时要逃跑的人;然而我背上的十字架祂亲自托在手里。

那落在坟墓里的吻和光也同样落在我身上。

从此往后,这世界还有什么资格叫我忧伤?

 7 ) 还是简洁有力量

梅尔·吉布森另外还有一部有名的片子,叫做勇敢的心,初中的时候就听说过。

那个时候他们说,这部片子很黄,我是乖学生,所以就不看,再过了好几年,美国大片的黄对我而言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了,他们说,这部片子很血腥暴力,我很怕满屏幕血乱飚的,于是还是没看,于是一直到今天也没看过这部著名的奥斯卡片。

他们说,耶稣受难记也超级血腥,但看到好评那么多,有不少人说有很震慑的感觉,于是想还是看看。

看完以后给了四星,其实我的意思是给三星半的,但是没有半星的给法。

血腥是确实的,好在过了些年,我发现或许因为学医的缘故,对这些东西我有些抵抗力了。

我姑且猜想,虽然我没看过勇敢的心,但同一个导演所拍,这两部片可能有点相似之处,场面是大的,表现是很有张力的,把一切都竭尽所能地表现出来,唯恐有哪些影人想说的东西观众看不见。

画面的色彩,加上配乐,让这部片子显得很华丽,很宏大,像在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剧院里上演的歌剧。

无疑,真实的耶稣遭的难很大,甚至即使血腥如此的片子也不足以表达(百之一?

)。

但是这内里的种种元素:苦难,树林里小小的犹疑,信心,苦难背后必胜的信念,甚至在苦难极致时候的喜乐,难道可以被画面、语言、音乐准确表达吗?

难道苦难仅仅是肉体的疼痛吗?

(如同影片所着力表现的)在这方面,圣经文本是比电影要高明出许多:简洁,除去一切枝枝叶叶的简洁,不需要这些冲击眼球的血、汗、狰狞的面孔、满脸血污中的仁慈表情。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约 3:16)对于信基督的人来说,简单的语句足以表达真理。

而这些个,只是皮相。

圣经是天启的,电影是人拍的,镜头可以剪切,演员可以更换,如果剪掉了那些个血脉喷张的镜头,换上几个相貌平平的演员,还会不会有震慑灵魂的力量?

如果没有,那震慑的到底是神力还是人力呢?

 8 ) 我的收看簿:《耶稣受难记》

本身我对宗教题材的故事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因此如《耶稣受难记》这样的影片,它是否较好地诠释了圣经的真义,是否在塑造耶稣的人物形象时能够把握好其人性和神性的平衡,是否在评价当时的犹太人的行为时有所偏颇和煽动性——都与我无关。

我所关心的是故事好不好看,人物鲜不鲜明,情绪炽不炽烈,内涵深不深刻,只要这些方面能够满足我,我便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于是《耶稣受难记》在我眼里称得上是好片,尽管对于我这样的宗教外行来说片中的一些内容还是稍嫌晦涩难以理解,但是耶稣替世人受难的仁心已经很好地得到了传达。

当耶稣用自己作为人的肉身承受着常人万万难以忍受的苦痛和侮辱时,他口中的喃喃自语,仍是在不停地在向上帝为世人请求宽恕。

这样的传道者,即使他并非真的是犹太人的王,在凡人的肉体的包裹之下,其灵魂已经是圣人一样的了。

相比之下,那些煽动无知民众迫使罗马总督杀害耶稣的犹太祭司长和长老们、那些一路上以极端残忍的手法迫害耶稣的罗马士兵们,在主角的神性光辉下,显得是何等的肤浅、丑恶和渺小。

 9 ) 复仇(其二)—— 鲁迅

因为他自以为神之子,以色列的王,所以去钉十字架。

  兵丁们给他穿上紫袍,戴上荆冠,庆贺他;又拿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他,屈膝拜他;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紫袍,仍穿他自己的衣服。

  看哪,他们打他的头,吐他,拜他……   他不肯喝那用没药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付他们的神之子,而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前途,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

  四面都是敌意,可悲悯的,可咒诅的。

  丁丁地想,钉尖从掌心穿透,他们要钉杀他们的神之子了;可悯的人们呵,使他痛得柔和。

丁丁地想,钉尖从脚背穿透,钉碎了一块骨,痛楚也透到心髓中,然而他们钉杀着他们的神之子了,可咒诅的人们呵,这使他痛得舒服。

  十字架竖起来了;他悬在虚空中。

  他没有喝那用没药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付他们的神之子,而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前途,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

  路人都辱骂他,祭司长和文士也戏弄他,和他同钉的两个强盗也讥诮他。

  看哪,和他同钉的……   四面都是敌意,可悲悯的,可咒诅的。

  他在手足的痛楚中,玩味着可悯的人们的钉杀神之子的悲哀和可咒诅的人们要钉杀神之子,而神之子就要被钉杀了的欢喜。

突然间,碎骨的大痛楚透到心髓了,他即沉酣于大欢喜和大悲悯中。

  他腹部波动了,悲悯和咒诅的痛楚的波。

  遍地都黑暗了。

  “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

”〔翻出来,就是:我的上帝,你为甚么离弃我?!

〕   上帝离弃了他,他终于还是一个“人之子”;然而以色列人连“人之子”都钉杀了。

  钉杀了“人之子”的人们身上,比钉杀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

 10 ) 除了落泪,我无法面对~

记得在今年的复活节前,为了纪念耶稣受难,我们一起看了一个叫做福音的纪录片的第一集,影片感人至深,里面的配音让我此刻依旧记忆犹新,那么的圣洁温和;里面的画面很多借用了耶稣受难记里的,在我泪流满面的时候,我有强烈的冲动要认真看一遍。。。

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听闻这部影片,只是那时我还不是信徒,便每每失了认真欣赏的动力,总觉得要有一份独特的心境,不然便无法得其精髓。

就这样,便遥遥无期起来然后到了今天,看着可爱的外教老师晃着手中的碟,说:这是一部excellent movie...我就知道我终于可以如愿了。

看之前,我就知道,我会再度哭泣,所以我等待着,等待着每一幕给我的感动,因为等待着,所以开始时甚至有些紧张。。。

渐渐地,你的心就被抓住了,眼泪就真的滑落了面颊现在仍然萦绕在心头的一幕,是玛丽亚看着被缚的耶稣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摔倒在地上,她跑过去,想要像以前一样扶起她跌倒的深爱的小儿子。

她惊慌的眼神,张开的双臂,踉跄的脚步,刺痛了我。

是啊,母亲的爱是如此的深切,怎忍心看到孩子受一点伤害。

天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每当我们跌倒,我们哭泣,我们祈祷,阿爸难道会其我们不顾么?

祂岂不赶来给我们安慰,给我们扶持?

祂温暖的手拉起我们,拥抱我们,帮助我们能有力量踏稳每一个脚步。

每一次领圣餐,我们都要重复耶稣的话语: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的。。。

这是我的鲜血为你们流的。。。

你们吃这饼、喝这杯为的是纪念我我每次有声无声的重复,心中有所感动,但从未真切。

直到今日,看着耶稣血肉模糊的身躯,支离破碎的样子,犹如那掰碎了的饼。

那如注的鲜血犹如那杯中的葡萄酒。。。

我们咽下时,那沉重的份量那无与伦比的大爱岂不叫我们流泪,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义人,若非祂为我们舍命?

这救赎的道路何其艰辛?

那种痛苦别说让你感同身受,即使看着画面想象一下就叫人受不了,我捧着脸颊,捂着双眼,陪祂"走"过了这段背负十架的道路。

看着无情的鞭子不停的抽来,看着钉子在祂手脚残忍的扎下,我几近崩溃,眼神无助而有些涣散。

我好恨这些人,那些无知而又残暴肆虐成性的人,却又听见祂教导说,要爱你们的敌人,而祂也是这么做的,祂祷告说,阿爸,宽恕这些人,因为他们做的,他们不晓得。。。

这是何等的大爱,我无言,只能放任泪水决堤。

世人的罪孽有多深重,以致耶稣要受如此煎熬。

当祂上十架的时候,天地阴沉起来,太阳隐去了,耶稣呼喊,我的神啊,你为何离弃我?

其实祂知道天父并非离弃祂,而是此而的耶稣背负了世人所有的罪孽,成了最污秽最不蒙悦纳的。

所以经上说,耶稣说到,父啊,你为何掩面不看我。

单看到这话已然让我心痛,无罪的耶稣背负了被不该祂承担的罪孽遭受那么大的痛苦被钉上十架,而派遣祂的天父此刻也背过脸去不再爱祂,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让人心碎的事情么?

另外,还震到我的是,开始处的犹大,他看到耶稣被抓后百般受辱,于是悔恨,想要退回那得来的的银子。

他惊慌他害怕他悔恨,他无法逃脱自己的心魔的责难,最后终于上吊自尽。

我从未考虑过犹大这个罪人在出卖耶稣后的心境,看着他那么的痛苦,我不禁感觉到强烈的同情。

或许最后,他除了死亡的确无路可走了。

我为他也落下泪来。

影片中有大量的视角是从耶稣的母亲玛丽亚出发,所以我直觉这是一部有天主教背景的影片,果不其然,据说制片人就是一名天主教徒。

不过暂且不论新教与天主教上的不同,影片的确向我们展示了玛丽亚作为一名不寻常的母亲,她的心路历程。

很细腻也很感人。

影片结束时,我看到不少人在哭泣,不但是我这个教徒,还有许多非教徒。

我想它带给我们的感动时那么的真实,不论你信与不信,在这个感情越来越麻木的时代,它义无反顾的用那么直面的角度向世人宣扬一种大爱,这样一种震慑人心的伟大的终极之爱,它要将那颗从天上坠落的泪水滴进每个人的心里。

《耶稣受难记》短评

过于血腥,过于宗教宣传

7分钟前
  • 尾上✖威嚇
  • 较差

耶稣承受的是人类之罪,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基督教的东西,书籍电影纪录片,关于信仰,人不能没有信仰

12分钟前
  • 言午许
  • 力荐

这种题材的电影中比较好看的

14分钟前
  • 咿呀咿
  • 推荐

Gibson頭腦一向不太好,慢慢也就習慣了。無節制暴力,無思考流水線,在這種情況下還舉起宗教思辨的牌子有些招人笑柄了。

16分钟前
  • 熊類爆弾
  • 很差

看的很心痛

21分钟前
  • 星期天
  • 推荐

太暴力

23分钟前
  • Ursus arctos
  • 还行

看哭了的说

27分钟前
  • Effi
  • 力荐

以宗教为名的暴力血腥惊悚动作片 流水帐般的叙事 拍出了过程 没拍出宗教精神内核... PS: Monica Bellucci 很美...

29分钟前
  • AsPartame
  • 还行

太残暴了!

34分钟前
  • 谢之艾
  • 推荐

我对宗教认识寥寥无几,看完之后却有一种想了解一些细节的冲动

37分钟前
  • 稔之
  • 推荐

一般般

40分钟前
  • .
  • 很差

因为没有宗教信仰,电影又慢又长,而且说些鸟语~我想如果信基督教的人看了会被打动吧~莫妮卡美的~

45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较差

导演编剧是耶稣的高级黑……

49分钟前
  • 咪彩茯
  • 较差

看得人肉疼

50分钟前
  • 香蕉屎⊙
  • 力荐

第一次深刻感到宗教的力量

51分钟前
  • 魚仙
  • 推荐

很信宗教的话,估计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吧,不然实在是太血淋带点了。上帝还是很帅的啊,有猫一样漂亮的眼珠啊

53分钟前
  • SSEN
  • 还行

看不懂

58分钟前
  • 大圣娶亲
  • 还行

真没看懂。

1小时前
  • 格林沙漠
  • 很差

非基督徒无宗教文化背景表示看得昏昏欲睡

1小时前
  • 黑到隐形
  • 较差

不明白 没信仰我

1小时前
  • 青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