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视频上对本片的简介是“升级版绝望主妇”,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点进去了,没想到更惊喜,居然是悬疑片。
-我是有剧透的分割线--总是对heroine更有代入感,四个好朋友努力向前亦觉温馨。
在战时曾经有过默契的合作,也为自己对胜利作出贡献而自豪,战后回归平淡生活的四位女子,在遇上Scotland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为了不让更多的女子沦为牺牲品,再度携手,成功干掉凶手。
这个桥段很熟悉,但是英剧拍出来,总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美剧中人物个性的张扬、恣意都看不到了,内敛、含蓄、背叛、痛苦则充斥其中。
主角Susan精于解密,是个数学高手,删除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并作出预测。
她对自己的分析有信心,但并不擅长与上司沟通,在片头,她发现了德军的信息有问题,也是在Milly的鼓励下才告诉了Jean.在谋杀案中,她成功地follow了凶手的思维,但是与局长的交流总不那么顺利。
相比而言,在和自己的朋友们打交道,说服她们时,她显得游刃有余。
一方面她有聪明机智耐心,另一方面,她的光彩却只有在与女性交往时才能体现。
他的丈夫乐于平淡的生活,在工作中获得提升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希望妻子能支持自己,做一个平常的好妻子好妈妈,对于妻子的才能,他的理解是用一本最难的字谜来满足。
Susan获得了其他三人都没有的安定和富足的生活,但又不甘于此,她甚至记不住丈夫的工作部门的名字。
她希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却无法获得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可同时,她能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作为筹码吗?
她非常清楚她不能。
她的坚持,只能在自己小小的circle中。
她是四人中对这个案子最坚定的一个,但她也不得不时时准备放弃,为了家人放弃。
Jean是战时她们小组的老大,一个严厉的不苟言笑的老处女。
战后她在图书馆工作,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管理员。
作为领导,她比其他三人有更广的人脉资源,也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她有些刻板,但是善良。
她是第一个提出“谋杀案不属于女人”并否决了Susan提议的人,但当有一个女子失踪时,她毫不犹豫地回到了Susan身边,并尽所能获得了所需的信息。
为了这个案子,她背弃了自己的诺言,破坏了保密协议,伤害了朋友的感情。
Molly是最像美剧女主的人,她的人生像她红褐色的头发,热情的女光棍。
战时她告诉Susan不会做一个平凡的女人,但战后她们也逐渐失去了联系。
Mollie用光继续到处旅游,最后在一个小餐馆打工。
为了参与案子,她不得不忍受老板的调戏和威胁。
Lucy过目不忘,摄影机式的记忆。
不知为啥,最年轻最漂亮的她嫁了一个脾气暴躁的小男人。
她做诱饵去引出凶手时,装扮的漂亮极了。
可惜不但没有找到凶手,自己还被一个男人纠缠了半天,还引起了凶手的警惕,回到家还挨了丈夫一顿暴打。
另,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她像Emma Waston吗?
Ordinary是大多数人的宿命,想要成为Heroine,总是有代价。
PS1:看了不少评论在抱怨女主角的容颜,那建议去看看《火炬木torchwood》或者是《梅林传奇Merlin》,再回头来看,就是发现这个看似普通的脸是多么的耐看了。
PS2.英美剧的区别,美剧的整体基调是轻松和谐的,英剧摆脱不了灰暗,是否是伦敦上空阴暗的天空,已经入侵到编剧的骨血?
即使是胜利,那也是惨胜。
PS3:Bletchley Park已经小小的激动了一下,Cavendish说"so you work under Alan",忍不住哇,如果Alan Turing被像样地搬上屏幕,那应该也是一场暴风骤雨吧。
PS4:有人说案件简单,不过是一个心理变态的家伙杀了一些姑娘。
但是从毫无规章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个过程,不是侦探的灵机一动,不是细致入微地CSI分析,却是纸上谈兵的大数据分析,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看完,发现是2012年的剧,惊呆了。
还以为是这几年的剧集。
一群聪明有胆识、曾有神秘身份的女性,因为强有力的共情能力,为了女性的安危用第六感加寻找规律和模式,找到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
从细节里面看出女性视角的社会:1、家暴男,一个那个聪明、优秀,甚至是在秘密单位工作的女性,依然没有能避免遇见家暴男。
2、战争受过伤的丈夫,一个在战争中受了伤害的丈夫。
这个角色有的时候让我很迷,他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会愿意让女性抛头露面,到她去见局长,但又是一个很想要管住妻子的人,看到妻子出现在车站时候的眼神,然后质疑妻子不着家的时候。
我总感觉他是因为瘸腿了,或多或少少了点安全感和自卑,才没敢特别大男子主义。
然后企图告诉她她是母亲,别冒险。
(我觉得他只是想过普通家庭生活的日子)3、四人组里面单身女生(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女主找她的时候告诉她自己结婚生子了,她的眼神里透露出了哀伤和失望,其实她对女主是有爱的,或者说是情投意合甚至是崇拜的,毕竟一起破译了那么关键的密码,她单身,对朋友体贴。
其实我更相信她的设定是那个年代的lesbian,最后果断的杀死凶手,在关键时刻就不会掉链子4、女主,一个靠极敏锐第六感生活的女性,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为了家人豁出去?
当然不全是因为家人,我觉得她更多是为了自己,每一个破解对她来说都是兴奋点。
也有号召力。
说她确实厉害,但是不顾家人的安危,抛头露面,那反观现在有一些男性在外面呼风唤雨,对家里不管不问,也说是为了家里好,才不着家的。
这两个观点我都觉得挺蠢的,都是一些第三视角的强盗逻辑很碎片,就没有过多的推理,而是在用这个故事来勾勒了那个年代的聪明高知女性的生活吧。
挺好的
四个各怀绝技的女人,绝心去除恶扬善的故事。
觉得老套?
英剧的特点之一,节奏虽不快,但是环环相套,剧情的导向于细节中慢慢渗透。
偶尔走神一下,后面就跟不上了。
感动我的是姑娘们的执着。
对于绝对机密,连身边最亲密的人也不能透露;有的离开龌龊的老板;有的离开家暴的丈夫。
为的是那句never be ordinary!
英剧的服装道具风景滤镜……总之画面,总是美的。
然而作为推理破案剧,布莱切利的推理破案……实在是平庸得很。
确定罪犯的身份靠的是同属于二战时期秘密机构的对别的机构的了解、直觉和向罪犯昔日上司直接打听,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正经手段。
凭借报纸的信息就能断定那七个案子都是栽赃陷害?
一个特务机构头子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透露战时机密的信息?
如果他打死不说四人组是不是就歇菜了?
女主为什么知道连环杀人犯盯上了她家还毫不警觉?
为什么在孤身去找罪犯前不告知同伴,罪犯又没有千里眼看不到你干了什么………总之对一部本该以逻辑见长的推理剧来说,这情节的槽点实在太多了。
另外女主也不讨人喜欢……还远不如她丈夫讨人喜欢,也不如她会使枪的闺蜜和超忆症小姑娘。
3.9 在微博上掀起了“淑女的品格”的浪潮时,我看到了安利: “首页搞的女子天团人设,其实就有现成英剧可以吸哇。
布莱切利四人组,有中产家庭主妇,有逃离家暴的工薪女士,有游走黑白的成功女性,还有不婚工作日常的老太太,四位女士战时搞情报的,战后回归平常生活又因为一桩谋杀案重聚一起破案的事。
特别好吃,安利!” 它讲了一个类似退役的特工宣操旧业的故事,四位女士合力破了一起连环杀人案。
女士们不仅破了案,也实现成就了自我。
本就是最优秀的精英,沉浸在家庭琐事中虚妄度日难免有些可惜。
讲到这,我想表述一下我所理解的 “女权主义”。
我只支持“平权主义”,男女平等,人人平等。
朋友曾经问我这个单手狗,如果有一天我有男朋友了,一起出去吃饭怎么付钱?我当时的回答是一定会AA制,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在餐桌前将消费金额对半分各付各的,还有种理解 是这次你请了我吃饭, 下次我会请回来,形式不一定还是吃饭,可能看电影、赠送礼物等等,但一定会付出。
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个人认为“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是最合适的,双方共同的背景、相似的爱好、相近的三观,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两人的相处交流更简单有效。
贴上我2017年写的一段话:门当户对真的是有一定道理啊,换种说法叫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平等才是最能维持持久状态的法宝,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家境上的。
当彼此的思想和三观都能达到某种契合的状态,趋于平等稳定,彼此才会更加和谐亲近。
What kind of "feminist" drama is this? It really pissed me off. I couldn't bear watching Susan being such a chicken all this time! And Lucy, the beautiful, young genius with the photographic memory, just obeys to her abusive husband?? Every single time, when Suan has the chance to confront those men and kick their asses, including the police officer and the criminal, she gives in, putting on a fake smile, holding back everything she should spit out, and apologizing?! (Her husband is comparatively less condescending, so I give him a pass for now.) In the end, she even gives up her autonomy and lets herself to be manipulated and controlled?!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drama? I only see a show in which women are designed to be extra-ordinary but have no question to be submissive to men! When Sherlock solves a case, he becomes a superstar. When those four women eventually captured the killer without any external support, after even putting their lives in danger, guess what, they got an apology! When everything goes back to normal, the woman detective returns back to her family. What a happy ending it is!
相较于《犯罪心理》来说,这个电视剧的情节更慢一些,一个案件用了三集,但是,情节并不拖沓,相反,我认为,《布莱切利四人组》让人更加有欲望看下去。
《犯罪心理》一集一个故事,就像一部部压缩版的电影,当案件到了他们手里,他们到犯罪现场转一圈,然后把关键点反馈给万能的电脑黑客,马上就能得到嫌疑人的性格特征、行为模式,看完一集以后就可以关机睡觉。
国产剧《他来了请闭眼》更扯,薄教授足不出户只靠推论就把那个杀害青少年的凶手找了出来。
布莱切利四人组不同,她们的遇到的嫌疑人是个高智商的心理变态,她们一点一点分析案情,通过了解细节不断纠正、推翻她们的推论,无论嫌疑人怎么掩盖罪行,总有蛛丝马迹,套用柯南的一句话:真相只有一个,到最终锁定嫌疑人,中间情节让人纠心、紧张、不安。
而这些,正是吸引人看下去的因素。
作为女人看剧,自然少不了关注她们的发型衣服包包,发型跟现在我们拍的民国时期的差不多,精致难以模仿。
她们的包包不是现在的淘宝暴款么,还有她的服装,有那个年代特有的优雅。
马克吐温的一篇小说里写:人类中出现过的最伟大的军事家上了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对他顶礼致敬。
跟他比起来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啥的也就是个排头兵的水平。
此人在地球上默默无名,一生做鞋匠,一辈子没打过仗。
说起来战争确实可以极大的改变任何人的生活,对大部分人来说是灾难,对极少数人而言是一展所长的绝佳机会。
对布莱切利(豆瓣里电视剧的名字打错了,难怪搜不到)四人组的几位主人公而言就是这样。
如果没有战争,她们相夫教子,闲暇时玩玩儿填字游戏也就罢了。
而战争给了她们发现并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自己能干预甚至改变战争的进程,多NB。
说起来女权运动也与此有关,女人们因战争得到了工作训练,并发现自己干的不比男人差,由此开始争取自己的权利。
(阿加莎的两便士系列也有点这个意思,当然两便士是夫妻双双把案破)所以整个剧有带有温和但是鲜明的女权风格就不足为怪了,瞧那些笨蛋警察们被罪犯牵着鼻子走的蠢样儿,还是得靠我们几位女士出马同时-英剧可爱的地方就在这里-整个剧情比较扎实,步步为营,经得起推敲。
很多地方也是点到而止,不打鸡血不喊口号。
不至于让男同胞们看了觉得刺眼。
女主角那个对老婆在干啥一头雾水有点抓狂但还是展示了极大的支持与宽容的老公很可爱。
想一想如果是我自己的老公突然这么神神秘秘起来,姐打死也不干非得让他老实交代不可啊。
所以,2边各得1分。
本来嘛,男女之间就应该是携手共进的关系。
每个人干自己所擅长的,不以性别区分才好。
PS:看见几位女生贴了一墙的纸片,顺便赞叹一下计算机的伟大。
电视剧《布莱切利四人组》观后感,剧透严重。
第一集很好看,但是后面有点开挂了。
原来8.0,现在涨到了8.5,这两年欧美+女性主义题材都容易虚高。
我觉得最多7.5。
亮点:1.女主一开始认为罪犯是按照一个模式的,错误建模,导致笑话,后来发现受害者的行动也是有模式的。
于是发现受害者都坐了火车。
2.发现罪犯手法很熟练,认为不是初次作案,原来相似案件是错审。
3.立意好,四人组为二战立下大功,战后因为性别却回归平庸。
Lucy大胆做诱饵却因为回去太迟回被丈夫痛打,哪怕是Jean,丈夫尊重她,也劝她不要管闲事,多玩玩填字游戏。
还有一位为了查案请假,拒绝老板性骚扰直接被开除了。
4.主角不是万能,也会犯错,一开始也误入了圈套,害了无辜的人。
缺点:从发现伪造配给券开始就很无聊了套路了。
找到了个老官员,一问就问出了凶手。
为什么一下子就推翻了原来的假设,认为不是被乘务员骗下车的,是为了小玩意被骗下车的?为什么四人组会让Jean一个人去做晚上探访医院这么危险的事情?
总共十二个点,那个海螺形的图形怎么画出来的?
故事从1943年的英国布莱切利开始,(故事背景)
Susan/Mrs Grey聪明而胆小,
九年后,Susan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每天过着规律而乏味的持家生活,照顾家人的起居饮食,与孩子玩乐。
Susan织毛衣时空洞的眼神
每天10点需要出门买食材
但是Susan的聪明终归让她不能安分生活。
从广播中听到伦敦市发生的离奇命案,Susan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及模式演算,把房间里的梳妆镜翻过来后,是密密麻麻的图纸便签。
她从未放弃自己的天赋甘于平凡。
梳妆镜后面贴满便条纸和英国地图当时英国女人的地位很奇妙Susan与丈夫的谈话
4.5。情报技能应用于犯罪推理,四位女主一边推演犯罪模式一边讨论案情时,觉得很棒……这就像一场冒险,反派也说中了女主对罪恶的渴求,就像卷福渴望案件发生一样。总有人不敢安于现状,希望自己“useful again”。
燃!
不好看,而且完全没有一个罪案剧(特别是意向NB的英剧)的严谨
10.29 设定有趣
看不动
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说美国人对数学的热爱,不是说有多难,而是生活中处处运用简单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此片中也是这么体现的,只是这之中更难一些吧。建模,运算,推理解决需要用先进手段才能破解的案子。结局其实在第二集末尾就猜出来了,“你还是最好先进来再说吧”但仍觉得还是觉得比不上夏洛克。
简直不能更棒!
女一说话的样子很邓紫棋,最小那个的颜很暮光女…BTW,聪明又认真的女性简直应该统治世界。
放在性别叙事上的精力应该多用来打磨故事本身。有太多牵强的情节,幼稚的情节,还有一眼就看出来创作者准备怎么编的情节。
英式英语好难听懂,女权主义啊
看得好难受。第一次遇到侦探故事绝大多数篇幅是用于跟非恶势力斗争的。相比于侦探主题,它更多的价值在于讨论性别议题。四个人作为女性的四种典型代表,遇到相同或不同的阻力——不论你追求自由还是选择家庭,你要面对的都是不理解、不支持。跟其他等女性侦探相比——刘玉玲演的华生除了有点恋爱迹象外,没有讨论任何性别带来的不同。马普尔小姐经受了大家的质疑,一介女流为什么要掺和这么多。但她本人对侦探权力没有更大的渴望,小说中提到的阻力也不及《四人组》——她更直白更具体更详尽。也因为直白,未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这一股脑的抱怨可能会不太容易被接受。与之相比,推理故事逊色些。整个故事的反转是精彩的。但毕竟留下的篇幅没有多少,女性角色的设定限制她们能进行的推理活动很少,对于推理过程的描述平淡,节奏缓慢。
a bit plain
三星半。是我最喜欢的类型片之一。钟爱元素包括二战后大背景、英式、悬疑侦破。。。一开始差点以为是"马普尔小姐"的四人版。可惜三集不是独立,而是一个故事。三集看下来毫无冗长感。惊悚推理再强些就好了。
很老实的一部片子
好看,女性互助,悬疑推理,短小精悍,都是我喜欢的方向。虽然结尾有点匆匆,还算是圆上的,不是太苛责的话足够享受其中。
故事一般般= =
设定好,推理太模糊了
boring
英国的小短剧都很棒~不过就只破了一个案子,也太短了。。推理太快,思路有点跟不上。。。
相当一般,案件逐步深入力度不够,最后一集简直了。。。相当平淡无力。整部剧看完就是一拳打倒棉花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