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时·过节

過時·過節,阳,Hong Kong Family

主演:谢君豪,毛舜筠,吕爵安,谈善言,袁澧林,梁祖尧,冯素波,黄梓乐,黄宝漳,张达伦,陆诗韵,卢瀚霆,周志辉,梁健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2

《过时·过节》剧照

过时·过节 剧照 NO.1过时·过节 剧照 NO.2过时·过节 剧照 NO.3过时·过节 剧照 NO.4过时·过节 剧照 NO.5过时·过节 剧照 NO.6过时·过节 剧照 NO.13过时·过节 剧照 NO.14过时·过节 剧照 NO.15过时·过节 剧照 NO.16过时·过节 剧照 NO.17过时·过节 剧照 NO.18过时·过节 剧照 NO.19过时·过节 剧照 NO.20

《过时·过节》剧情介绍

过时·过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十年前的冬至饭局是一场混乱的开端,舅父因误会与外婆关系破裂,就此拂袖而去。早已躁动不安的爸爸情绪大爆发,举刀恐吓提出离婚的妈妈,结果误伤了女儿,儿子无法原谅父亲,继而离家出走。十年过去,一家人的关系仍然结冰。表妹忽然从英国回港,带来了舅父的死讯,并希望促成一场冬至饭局,以圆死者遗愿。久违的饭局邀请,令众人检视自身与家人关系,有人决定出走,亦有人选择回来。面临瓦解的危局,正好也是这个家庭修补关系的契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亮·分手灵妖鉴之盘丝小仙斗爱二号赛道上的奇迹血腥圣诞节睡魔第一季死前欲望清单坏妈妈嗜血派对完美关系野孩子醉后一拳音乐教师新·咕噜咕噜魔法阵男人上路重振雄风眼里余光都是你一善心光艾米丽在巴黎第三季西辛2散焦爱要有你才完美臆想成病情书L血色星期一我为鞋狂九尾狐与仙鹤追捕圣诞老人奇迹·笨小孩

《过时·过节》长篇影评

 1 ) 这些道路都有吴栋剑

这其实是个断篇,正讲到,崔姬和那府公子一次短暂出离,好像是片竹林,这么多年,又出不少事,不论笔是生活,都在添瓦,坏的以及更坏,凑齐有点时间,她又写别的,这个短微剧本,和那个长的,写云端敬老院剧本,都很老实,就在她U盘中。

在今早,她忽又想起从前,就是对照片,告别就是删除,是长久。

她发现,这里边有联系。

那天收藏时,她就再想不起更早,用杜丽娘回眸做头图事,是不想。

那个白衣杜娘,正在回忆,到处是伤,看片发黄草她悲凄,是杜,也是她,但这是今年。

今年收了大约9张以后,给一个好友普遍发去以后,在另一个月的过午,她统统删除,也正确,以前写过,还是断章,她决不重回,写小说也不犯上——再踫以往生活重合?

画面,味觉,触痛,她是想忘,还是怵,就成为今早的一个记忆。

但是记忆是恒久的。

崔姬本不叫姬,他长太好,又隔绝,静底子,净是头顶花罩,四面壁橱,古琴悰,最正常不过开始觅友,那府里小爷,下人伺候,出门有桥,过桥柳莺,有个妹妹,什么都会,眼界也宽,崔姬别无好友,空闲了就是俩人,天长地久,情浓我怀,小妹叫萌,萌娘吃醋。

她为此公子设计搬演牡丹亭。

白衣绿蕉,崖深情淀。

这崖俩人知道。

她的公司仅是再小不过,经费有限,到哪找阳春三月,花桥樱美?

但这还有时间,最迟5月开拍,编导催过剧本,好好好,她在加紧进度。

她想有一幕就是个花荫凉,这不难,找个石头桌,磨成旧,水磨石不好踫,大石头不有的是?

不能摆中央,在水之央,她这一想就是那晚上,她突然看墙发恨,早就生恨,星期天时写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这么多年,摸起毛笔,就写出恨,左牵右扯,结果是,越看心乱,就在这一天的晚上,覆盖白纸,写出来篇清丽赋,不是在说那个石头?

荫凉就是片树叶子,随便哪种,从半空一吊,上吊的人,她这周洗出56张日本男星遗照。

她再用个周六,满手攥这些照片,张张讲。

草地上顶风,她就不铺,就得按上拍摄杆,等这杆子架好,可能就又有风,看来是,就是他死了,也不让平整,满地草,上边有大太阳,活着人想替他,也不成,只好满手把。

她原剧本有位女性,她也不想是崔姬,是其人,就在无意中,闪到这段背墙,让看回花荫凉,马上谢掉。

她想让她回到一些时间。

他或她在之前,和那府公子有意,又落俗套,她让他或她回来,挖些魂,见偶然的树、桌、一洼子墙、一洼子墙地缝水,她想让他们知道什么。

不能,是普世的,许不许更是普世,关系到生存,形而上不在此列。

没公子他也能活,不论清代现代,但是走哪都有情,人活就为一情,但是她显然在这来了最不该来的批判。

半路添字,她有一点肯定,支持下去,她欣赏同性间的情,最真。

所以会有将来的卡壳。

这人在这半段偶然挤出来的时间,没有机会说话,看也不让饱看,就这么三两眼,记住来的一棵树,来的张桌子,来的段湿墙,有段树叶子,那边就开始丫鬟叫了,这么说这是位女性。

四、三年的混乱记忆,理到现在,半清不清出了三角债,谁说男人也没钟情的,最后还是让女人受罪。

这一张有人说梦幻,就是她给过的那个友人,但是她听完就笑,笑的自己啊,转了这么多年,致别人一样图,她并不一样想,她只认为不过是偶然重合,她是想写东西,浪不浪漫她总是这样给别人留印象。

然后那景就得去实地。

她总得找段高屋,钉上四壁木雕,总得托块厚碑,深到墙底,总是一大段别枝子,抹崔姬半张脸,这时“他”恰好钉在枝子后,“他”恰好就在高屋,幸而看见,于是再回忆,无穷动,会再伤心,支持不住,念人不留,就再转个弯,到段拱桥,人一托,更作伤,往哪看都是那府小爷,紫藤架下,唱白弹墨,豆棚子底谈天,紫薇霞下看天,再支持不住,就再往前走,那就是另一个藏屋,“猴”人地儿,崔姬窝得住,拿起把扇儿,5000年前太阳,仍然犀利,擦过边梢,5000年前大桐树,一道作伤,扇儿显灵,都是小爷,小爷此时在那府,弹古琴,吹丝,再不正看崔姬校完小样,这边姬伤神渡世,钗头不飞蝶,鼻头滑香,窗前一水洼子,崔姬出神。

她到现实中找一块碑。

原来也难,走上段仿古桥,向下便是记忆,其年仨人,夏八月,风和气温,有手摸过这碑,嵌到墙尽头,灰质足可膜拜,游龙画凤都是行书。

崔姬便小了,“他”世界只有小爷,不在故去亲情中挣扎,摸碑显灵,闻碑显灵,可是离开的就是离开,她想听见那段桥上,一位老人,另一位半老人儿,“他”想象他的生活,慈碑显灵,慈爱显灵,灵这世界根本没有。

她不想写了。

还缺几处,无外乎茶瓮、画栋、西壁画、东阁床上有吊苏,东南擎屏风。

她发现一直很假。

不断发现的还有,这都是在毁情。

一旦落实表面,这是她在偷懒。

崔姬爱小爷,你表现牡丹亭,崔姬想爷,你表现小爷放河灯,崔姬隔绝萌娘念爷们,你表现琴上面的土厚,垂手而得,生搬硬造。

她更知道词,那些属到自己凋屋里数花,这人的情会牵会绕。

可是她得知而且避。

现实中,她也在看视频。

那天,她又看见那个帅哥了,他和他竟然到了泰国。

这种热带地景,她曾有次留言到某视频,说她已经有段时间,并不喜欢甚至是厌恶看上流社会,欧洲、北美,她说那里的人冷漠,比之她现在以及将来都爱看——恰巧那则也在泰国。

在真泰国中,吴栋剑依然顶级酷,但是瘦,不是一点,极瘦,于是她就不能不再看看他伴侣,小枫,他还是红福福,懵懂,但是吴栋喜欢,大爱。

于是她不断发现,这则视频所带来的绝大部分浪漫感,几天后她再寻思,都是从小吴那边。

她曾想写个东西,从哪下笔呢?

先描描他长相,长脸,剑锋眉毛,细眼勾魂,他每次回头都在笑,身高183,然后她感觉她再次失去天赋,以前那种顶级描写找不到北,由是她便不写,那还能写什么,吴带来的异样,她要知道自己心底怎么个事。

再后来几天她有空时想,他啊,就是一字帅,和这种顶级帅人,从些小道走,从些巷子,从俩边展开各种各样的裤子,俩边吆喝的菠萝汁,俩边夹着的树,再不从头顶上散来的光,红伞、绿伞、牛油果色伞、灰伞、青伞,连合起来,小灯泡缀满,像星星闪光,打吴栋剑那种朝天细发射,射下去,射击冷酷——他不爱女人,射击将来要萎遁——他可能要磨折死,射击他以前经历的美好,亲情啊、坐后位暗恋他的、坐前位请求他的、爱他的不理解性取向,托他的希望他能爱。

然后吴栋剑身边仍有女人,她猜想是枫姐,女人甜美,喝着甜水,一路灯红中仰着脖注视小吴,这时小吴都还在笑,十分随意,并不拘紧,也不难为,他在每回笑后都不忘看镜头,实际那是小枫,并不是我们。

也许是她没开声道?

她正在听WHAT A WONDERFUL WORLD。

不是烟嗓版,是长着一头乱发的,叫什么名忘了,牛仔类型,他唱的深情,特别是在某些段落,该凋就凋,不升那他就不升了。

也许正是这个,隔绝开这边世界规则,同性之爱显得那么高档,这情最真,真在吴栋剑一人身上,他高高的身子,体面的脸,一直向前的步伐,并且总有,总是有一阵,或就是一股风,还是风流什么,萦绕其身周围,不在那些发暧昧黄光的灯,那些灯中发出的雾,那些总也走不完但极其美好,极其留恋的弯弯道。

这些道路都有吴栋剑。

 2 ) 《过时.过节》:探讨东亚家庭疏离的亲人关系

没想到这是导演的处女作,看来真实的力量很动人。

电影《过时·过节》由导演曾庆宏本人真实人生经历改编而成,探讨疏离的亲情关系的一次尝试,折射出由20世纪三代人组成的东亚家庭普遍在沟通与相处模式上的失败,很深刻地表达了东亚家庭亲人相处的那种别扭与窒息感。

电影名把「过时」「过节」分开,很有意思。

电影中的家庭相处方式已经过时,完成了亲人间的过节,通过过时过节这个节点来呈现故事。

搭档和我一起观看这部电影,他说很不喜欢,觉得很吵闹,难以身同感受,因为他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

而我越看越激动,到后半部分忍不住流眼泪。

实在想不到不幸的家庭也有某种相似。

同样是爱抱怨咄咄逼人以爱之名裹挟家人的妈妈,大男子主义不爱说话又内心懦弱的爸爸,一个反叛多愁善感的孩子,一个不出声长期负责传话的兄弟姐妹。

很多观众不明白为什么男主角不回家,我很理解,那件事情只是爆发点,是这个家庭长期带来的窒息感让人无力面对只想逃避。

我也是一个不回家的人。

身边很多人用各种大条道理逢年过节就对我劝说教育一番。

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我的人生经历无法理解我的感受,他们以世俗的眼光要求我,在他们立场没有错。

导演在映后分享的那番话有让我释怀一点点。

他说很多时候选择不回家的是他们还没准备好去面对以及解决问题,等到有天他们内心觉得可以了就会回家。

真的,很多事情在当下无法放下以及解决,或许时间能帮上忙,不必过分苛责,随其自然或许更好。

正如电影最后一家人并没有在一起吃冬至饭,也没有happyending,但起码大家把话都说清楚了,可以鼓起勇气去面对。

 3 ) 失語的男性角色和家庭冷暴力

#過時過節--許久不見的家庭題材,劇本將東亞文化家庭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總是抱怨的媽媽,失語的爸爸,默默忍受的女兒,逃離的兒子。

這組關係再往上推一代依舊成立(抱怨的外婆和收拾行李再也沒有回家的舅舅)。

--結尾是點睛之筆,有驚喜但也有遺憾。

冬至飯圍坐一桌的是家中的女人們,就如撐起這個家的其實一直是女人;而很不幸,男性角色在這個故事中不僅失語,並且最終用自我放逐的方式在家庭責任中失蹤。

驚喜在於沒有落入大團圓的俗套劇情之中,遺憾在於最後的和解令整個故事失去了支撐。

--其實很喜歡談善言那個角色的成長線。

試圖用婚姻逃離窒息的家庭環境,婚姻失敗後被迫回家,後來又不停地想通過依靠男性來擺脫現狀。

但結局她靠自己的力量登山看到的日出,預示她終於從依靠他人的死循環中走出,開始真正獨立。

--但看完電影最大的感想其實是,原來大人說一聲「對不起」真的那麼難,難到過了八年才勉強憋出一句道歉。

而家庭的影響又是那麼潛移默化,從父親到兒子身體力行地面對問題只會使用「逃避」這個解決方法。

--父母之間的冷暴力詮釋得非常准確,我差點以為導演在我家裡裝了監控,估計這是世界上許多家庭都有的普遍故事吧。

沒有愛,不如趁早離婚,不必勉強自己互相為難。

--演員都發揮得很不錯,袁澧林真的又美又靈,更加期待之後的《窄路微塵》了。

 4 ) 原生家庭问题的无解循环

据说是导演改编自己原生家庭的亲身经历,也是大部分家庭的生活写照。

上一代人大部分夫妻是把家庭当作是一个项目去经营,共同目标是买车买房生孩子然后等到孩子长大成家又继续循环父母的模式,但过程中出现无数问题所产生伤害与矛盾如果没有有效地解决也不断堆叠到下一代,悲观地说这是个无解的循环。

电影开始的“半个钟头”车程场景里,就有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

在人物位置安排上挺恰当:手握方向盘(要操控全车人物命运)是强势的母亲阿玲;副驾驶座的儿子阿阳是父母理性沟通的调停者;后排一直看向窗外佩戴耳机将自己隔绝的女儿阿琪仿似是透明人;性格懦弱且中年失业被老婆指责也不敢出声的父亲阿真。

这里可以看出带有凌驾且自毁性格的阿玲替代了懦弱的丈夫阿真成为一家之主,也造成儿子有俄狄浦斯情结取代了父亲的角色并把父亲当作后辈,女儿则一味服从命令没有自己主见。

而且夫妻也似乎习惯在子女面前争执,这也是对子女在婚姻的认知上产生了巨大的阴影。

到达目的地外婆家后,原本被父亲抱着后来被母亲又执意要放后备箱的一盆汤圆(代表团圆)结果散落四处。

但无人敢指责母亲,只有父亲在默默收拾。

及后发现母亲的自以为是、心急、烦躁、说话刻薄、控制欲强、疑心重都是源自外婆的“真传”。

一家四口碰见舅舅阿明时,也显得很生疏。

(此处按照传统冬至应该是回男方家庭聚餐,阿真是否赘婿并没有交待清楚。

在重男轻女的中式传统家庭,都是女成员在为晚餐忙活,而男成员却在打游戏和玩耍(阿真在慢悠悠查看笔记拼盆菜)。

外婆看见后也只指责孙女阿琪不擅长做家务,而不是让大家一起帮忙。

外婆在厨房跟阿玲的对话也透露了一些家庭背景信息:二十岁左右刚出来工作的阿琪正在跟男友交往,已经开始被长辈催婚;当年阿玲也是被母亲找媒人四处相亲才找到阿真,并且母亲认为阿真没有不良嗜好及有房就是好老公,没有考虑双方性格是否匹配。

接着吐槽阿明被老婆带坏并且生意失败可能是回来借钱时,阿玲的第一反应是自责要不是自己在供房子以及丈夫失业的话应该给钱弟弟周转。

就在此刻误切伤手指而点燃了整部剧情的导火线。

外婆第一反应是怪责阿玲粗心,并且让孙子阿阳去喊舅舅阿明到自己房间拿创可贴。

率先跑来关心阿玲的是阿阳,外婆没直接让孙子阿阳去拿而是故意在考验自己儿子阿明会不会借机偷钱。

并亲自去房间查看儿子有没有偷钱,阿明感到受辱分别与母亲和姐姐争执后收拾行李出走(此前为了不被母亲看不起曾私下问姐姐阿玲借钱)。

在面对两轮争执场面以及老婆阿玲弄伤手指,阿真依旧是选择沉默不作声活在自己世界。

他也许是觉得日常的“女强人”对于这些事情能自行处理而选择了继续做个“无用”的人。

此刻阿玲不理智地提出“离婚”(阿玲目前是无收入的家庭主妇,阿真刚失业在找工作,女儿刚出来工作也需要帮忙还房子的贷款,儿子还在读中学。

)所以阿玲提出“离婚”其实是在利用自毁去想获得阿真的正面关注。

结果触碰到了阿真的逆鳞,彻底崩溃地冲进厨房拿起菜刀砍向柜子和凳子希望能让老婆阿玲停止再喊离婚。

在父母争执过程中,阿琪不知道如何面对只能躲在厨房里颤抖着打电话喊在去邻居家借创可贴的阿阳回来调停。

阿阳冲进门时恰好看到父亲把刀挥向母亲,便像长辈呵斥孩子般让父亲冷静坐下,结果换来父亲的两巴掌(这里是因为长期父子角色对调导致),阿阳自此离家出走八年未归。

这里才开始出现电影名字《过时·过节》。

电影是去年接近冬至时在香港公映,在我们广东人的传统里冬至比农历新年更重要,也是一家人吃晚饭聚会的重要时刻。

而片名中的停顿刚好一语双关,过时过节(庆祝节日的时刻)和过时/过节(过去很久的争执)。

矛盾争执的起源是金钱以及原生家庭问题,到电影结尾也似乎无法完全解决。

之后剧情交待这八年里阿真以开计程车维生,担起支付房贷的责任。

他在长年的沉默之中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最后主导回自己的人生:偿清房贷后,提出跟阿玲离婚,独自搬上佛山生活(在与前同事聚会时能看出当年是因为不舍得家人而放弃了外闯的机会)。

阿阳离家出走期间曾借住朋友家、露宿等最后凭借努力获得美国读书的奖学金毕业后回港从事游戏开发并担任创作总监,但依旧居无定所。

(此处有点不合理是中学生能离家出走并不用通过家人签名同意就能提交资料出国上大学?

)最后通过跟网友“情哥”(老爷爷)的沟通交流后,释怀了跟父亲的矛盾。

阿琪当年为了逃避面对原生家庭问题而选择跟男友结婚,结果经历短暂的婚姻后又回家与父母居住并担心被母亲责骂而隐瞒失业,每天假装出门工作。

与上一代女性是围绕家庭而活的不一样,她为了自己的未来去思考。

通过认识到周游世界的朋友诺文而受到启发最终找回自我。

而从头到尾改变不大的是阿玲,从发型和衣着打扮上比以前更硬朗。

她在别人家做钟点工(继续扮演主理家务的女性角色),企图以此觅得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状态(男主人有经济实力,儿子聪明且可爱善良)。

在得知主人家准备移民时才梦醒发现自己一直是局外人,顿时情绪低落。

而再次通过自毁的方式希望获得阿真正面关注,结果这次阿真自行提出正式离婚时,她是显得无能为力并只能够接受。

电影最后结局这家人并没能齐人吃饭,但能做到的是大家都做回自己,也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思考。

小彩蛋:剧中饰演阿阳好友“雀仔”的Anson Lo卢瀚霆与饰演外婆的冯素波撞脸,如果剧中安排雀仔是阿阳的表哥/弟是否更合适?

 5 ) 接受当下,热爱生活,方能改造生活

过时,在粤语体系,是不是有其他意思,大概跟过节的意思差不多?

他,天资聪明,长相帅气,能够理智的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调和,一次次的避免父母、姐姐在争执中遭受伤害。

当我看到他手指靠向嘴边,给姐姐一个自信的眼神,就知道他不止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的避免了很多家里的麻烦。

但这一次,他自己都没有逃脱歇斯底里发作的争吵对自己的伤害。

即便两个人分别都对他说过,你要珍惜亲人还活着的时光,至少你的亲人还在世上,他依然难以走出受到伤害时所封闭起来的自己。

直到他的父亲,再一次默默忍受了所有,主动走向了他,还好,这个世上总是有人要多付出一些,习惯沉默的人,总会更加强大吧,大概。

他,温文尔雅,从不生气着急,能够温柔的对待妻子和孩子,这一次,经济的压力,妻子的岁岁念,岳母的叨叨咕咕一点一点的累积,直到那句离婚,从本不应该先崩溃的妻子嘴里说出来,他崩溃了,拒绝了再一次受到伤害,然而,歇斯底里的妻子,像发了疯一样的激烈的情绪,点燃了他心底的怒火,这个时候,他彻底爆发了,拿着菜刀砍向了椅子,不得不通过宣泄来排解心中的愤懑。

她,温柔恬静,不愿意多说话引起父母的注意,总是默默的做一些事情帮助需要的人。

母亲强势的性格压抑了她的表达,在沉默和游荡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间,这不能帮助她融入社会,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在遇到鲜明性格的,有强烈吸引力的异性的时候,她可能会像一只飞蛾一样,不顾一切的扑过去,正是这种勇敢,让她走出了心里的分离,在一场痛哭之后,她找到了新的自己。

这没有改变她内在的什么,只不过在这种本来就美好的性格中增加了一些坚强,一些勇于尝试,这使得她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毛老师演的真好,一个绝望的主妇,一边是原生家庭给她造成的难以逆转的缺陷,一边是她被压抑的那些东西,又像魔咒一样,转加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这种矛盾,都被毛老师演绎出来了。

阳仔的母亲,不愿接受自己的丈夫,对单身的客户怀有相思,这种复杂的情绪就好比,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吃着碗里的 看着锅里的,种种不接受现实的行为,是所有人痛苦的最大根源,也就是业力所在。

在外人看来,能够养大这一双儿女,性格都不差,体贴父母,多半都是因为有一个出色的父亲,父亲性格里闪亮的东西,让这两个孩子没有受母亲的负面影响。

人们的痛苦,多半来源于执念。

被辜负,错误的选择,心有不甘的过去,这些种种造成的心里的创伤,累积的压抑,驱使着他们总要找些理将他们转嫁出去,或是残忍的指向自己的家人,或是恶语相向,发泄在无辜的路人和弱小的群体身上,他们总要,传递,不甘心让这种不好的东西烂在心里。

这何尝不是一种恶呢?

那请问,写在我们中华民族基因里的自强不息精神,什么消失的?

如果可以,每个人都应该更强大一点,用悲悯之心,化解所有苦楚。

 6 ) 过不去的节,回不去的时

中规中矩,情感刻画不错,毛舜筠谢君豪好久没看到了,全剧全是遗憾,八年前舅舅因为和奶奶吵架,最后两月前倒地不醒,阳仔也因为八年前父母吵离婚闹得凶也没回去,奶奶最终等不到阿明(舅舅)回来过节,谢君豪以为自己离婚离开阳仔就会回来,结果和阳仔都没有回去吃饺子,琪琪爬山感情寄托路人结果被人放鸽子,唯一没遗憾的时候最后爸爸和儿子最终说出来自己的“以为”,算是“和解”了,但结果也没变,谢君豪还是会去佛山,婚还是得离,儿子会回家,八年之久,这隔阂如此漫长,长到感情零零散散。

 7 ) 过时·过节|时令版《饭戏攻心》(获取方法请查看文末)

故事其实和《饭戏攻心》没什么关系,但不管怎样,都是围绕着“饭桌”发生的故事,不同于《饭戏攻心》的嬉笑怒骂,故事是香港式的小品,不煽情,不刻意,但却能品味到余韵悠长。

国人,对待“吃饭”的问题,是相当讲究的,所以,“吃饭”的意义也非常重大,遇到时令,那就更需要一家团圆,比如,轰轰烈烈的除夕。

一家人一起吃个饭,是老人心中莫大的慰藉。

故事开始,毛舜筠和谢君豪就万般的不对付,夫妻之间,已经很少交流。

毛舜筠怎么看谢君豪怎么不顺眼,谢君豪鼻子一捏受着。

中年夫妻,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吧。

妻子唠叨个没完,丈夫一言不发。

妻子没得到回应,越发的唠叨。

丈夫累积了一肚子的怨气,越发不敢开口,一开口就是大战。

话说,这开场的吃饭,一家人基本到齐了。

不长进的舅舅,喜欢和外甥看蚂蚁(注意,这个是重点,后头要用),于是,被老妈一阵子的唠叨。

看来,是有其女必有其母,娘俩这碎嘴子,感觉是家庭危机的最大源头。

这场饭局,唯一的遗憾,是舅舅的家人没来。

于是,老妈唠叨,这个媳妇儿不行,唠叨来唠叨去,老妈还怀疑自己的儿子这次吃饭,就是为了偷她的钱。

舅舅也是炸了,直接拖行李箱走人。

好好的一顿饭,还没开吃,就搞得鸡飞狗跳。

毛舜筠切菜切了手,小舅子拔屁股走人,这么乱糟糟的情况,谢君豪还安步当车的收拾菜。

毛舜筠是气不打一处来,我手都切破了,就没一句关心。

谢君豪哦了一声,没事吧,然后继续摆弄他的菜。

毛舜筠也是炸了,离婚,忍你很久了,你个窝囊废。

至于毛舜筠的炸,是不是和老妈的唠叨有关,这个不得而知。

不赌不嫖,不烟不酒,这样的男人,大概从来得不到女人的欢心,因为这么个无趣的男人,大概和“无能”基本划了等号。

毛舜筠炸了。

谢君豪也炸了。

这个平时窝囊的男人,竟然拿起了菜刀,叫嚣着你敢离婚试试。

儿子上来劝架,可惜的是,他错过了前头的部分,只看到老爸拿刀。

父子俩一顿争吵,谢君豪难得的给了儿子俩巴掌。

一转眼,八年过去。

这八年间,一家人再也没好好吃个饭。

老妈,已经住进医院,整天盼望着自己的儿子能回来,但始终没等到。

毛舜筠夫妻俩没离婚,但已经形同陌路,你睡你的床,我睡我的沙发,一年到头,没有一句话。

儿子,自从当年的那俩巴掌后,再也没回家,和他舅舅一个样。

女儿,已经失业,但每天还装着上班的模样,为的就是免得老妈唠叨。

她邂逅了一个背包客,貌似也擦出了一些火花,然而,俩人也是各走各路,一个人看日出,看了个寂寞。

不过,俩人见面的场景,也是佩服女儿的胆大了。

这种“扶不扶”的局面,女儿还真的敢,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这么奇怪的一家人,打侄女儿来了之后,才稍微有一些活力。

侄女儿是来“过节”的,大家能聚在一起吃个饭,是最大的愿望。

可是,这一家子,一盘散沙似的,要撮合到一块儿,可是难上加难。

这一天,房贷还完了。

谢君豪第一次主动和毛舜筠说话,房贷还完了,我们离婚吧,我在家一天,儿子都不愿意回家,我走了,儿子才能回来。

第二天,毛舜筠难得温柔的给谢君豪准备了早餐,说,如果儿子愿意回来,你就别走了吧。

一家人吃饭。

老妈念念不忘的儿子,已经回不来了。

珍惜眼前人。

气氛都渲染到这里了,一家人也应该彼此放下成见好好在一起了吧。

谢君豪向儿子道歉,当初,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动手,然而,对自己为什么拿菜刀一直讳莫如深,这个男人,把所有的误解都承受下来,然后选择离开。

一家人,还是没能一起吃饭,不过,欣慰的是,儿子说,今天陪你吃饭。

港式小品,不再“追求”大团圆的结局,越来越生活。

本来,生活就是百般滋味,刻意追求完美,或许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故事里头,毛舜筠作为一个唠叨的师奶,其实也是哲人。

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

实在没看懂的,请移步《本公众号获取资源方法》。

最近发现微信后台有时会删除设定的自动回复,如有后台消息后未自动回复的,烦请告知,谢谢!

 8 ) 为什么家人间会相爱相杀

最难以启齿的是心底话,最容易误解的是家人。

——《过时·过节》

常听到有人抱怨,和自己的另一半,或者是父母,或者是子女难以相处,甚至感到心力交瘁。

明明很爱自己的家人,一见面却总常常吵架。

明明深爱着对方,却变成了互相伤害。

同事或者老板关系处不好,可以离职。

可是家人之间的关系处不好,却无法割舍。

还有的朋友,同学说,家里人没什么矛盾,就是无话可说。

同一屋檐下生活,心却离得很远。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下面,我们从电影《过时·过节》中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

外婆剧中的女主角(也就是妈妈)继承了外婆的唠叨和控制型性格。

在女主小的时候,外婆就对女主说,东西要放在这里,不可以怎样。

女主面对自己的母亲,其实是比较顺从的。

但是她自己却不自觉地继承了母亲的强势与控制,这点在自己的先生和儿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外婆性格中的强势与唠叨,很可能源于她自己的母亲。

不知觉中,她已经习以为常,所以也将这些问题传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我们性格中的很多问题,很可能源于上一辈。

时刻保存觉察,阻断问题下传。

外婆误会自己的儿子会拿她养老的钱,将儿子赶出家门。

却没想到这一次竟是与儿子的最后一次见面。

晚年在养老院里,外婆无时无刻不想念着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她终身的遗憾。

强势的人很容易冲动,而冲动常常会让人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所以,强势的人更要时刻保持觉知。

女儿女主的控制与唠叨,让自己变得格外的挑剔。

她认为自己的挑剔和强势,都是为了家人好,是对家人爱的表现。

而实际上,一个人如果对别人挑剔,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

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无法理解与包容别人。

剧中的女主和外婆常常抱怨自己,对自己其实是不满意的,所以也非常挑剔别人。

在女主的强势与唠叨下,女儿很反感。

女儿每天戴着耳机,逃避听妈妈的唠叨。

强势的父母,最容易培养迷茫和没有主见的子女。

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很多父母,以爱之名要求子女做这个做那个。

他们既要孩子听他们的话,又想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却没有发现自己的想法,本来就是个矛盾体。

有一次参加一个线下的大课,现场统计有80%的同学都感到很茫然,包括那些事业有成的同学。

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会有一个强势的父亲或者母亲。

因为从小父母就喜欢给他们做选择,所以成人后的他们,在没有人帮他们做选择时,会感到迷茫或者有选择困难症。

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妈宝,谈恋爱还要征求父母的想法。

强势的父母带来的最大问题,还不仅仅只是迷茫的孩子,最可怕的是培养没有想法,没有主见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成人后也很难和人沟通,没有主见的人带到亲密关系以后,会变得难以相处。

剧中的女儿在妈妈的强势,爸爸的隐藏下,变得不想长大,思想很不成熟。

所以无论是在婚姻上,工作上都一塌糊涂。

妈妈的强势与唠叨,让女儿想逃,所以女儿才会匆忙结婚,结了又离,不得已要回家,让自己回到原点。

妈妈女主是剧中的妈妈。

她并不是一个爱财如命的女人,想要的不过是丈夫多一点的关心。

而丈夫偏偏在她眼中是一个木纳的人。

女主在别人家当阿姨时,很羡慕主人家的那份关爱之情。

但她生病时,男主人会把自己的医生介绍给她。

她不舒服时,主人家的小孩会帮她按摩肩膀。

而她要的这些关心,却在家里无法感受到。

她的丈夫不会说甜言蜜语和关心她的话,她的孩子也不会主动来给她做按摩。

她希望自己成为主人家的一份子。

当听说主人全家要移民时,她不经意的说了一句,怎么没告诉她?

很快她就发现自己失礼了,因为她不是这个家的一员。

为何在自己家里,却得到她想要的那份简单的关爱呢?

其实这个世界就是一面镜子。

在主人家,她对每个人都很关心的,和颜悦色,所以主人家的人也会给她同样的回馈。

和很多人一样,她把微笑留给了外人,把脾气留给了家人。

家里的强势和唠叨,造成子女的麻木,不知道如何关心她。

她的先生并不是不关心她,她先生有一个小本本上记着要浇花,做什么事情等等。

她先生以自己特有的爱的方式关心着她,却无法活成她想要的样子。

记得有个朋友曾经对我说,不要太强势,孩子想要做什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要让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可是面对先生,她却百般挑剔。

说自己的先生工作回家,没有像邻居家的先生那样做家务。

她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先生是这样子的人?

他能够对孩子不强势,却无法对先生不强势。

爸爸女主的先生,为这个家里做很多事情,却不爱讲话,不懂得沟通与表达。

当发现不知道如何与对方沟通时就会选择离开,以为牺牲自己,能换来家庭的和平。

因为有一个强势的老婆,自己一讲话就会被攻击。

久而久之,爸爸变得很沉默,话越来越少。

话越来越少,就更加难得沟通,夫妻间的矛盾也就越加深刻。

剧中的妈妈过于强势,所以老公和女儿都不爱讲话,儿子离家出走后全家都不讲话,也不沟通。

妈妈的话越多,爸爸的话越少,爸爸的话越少,最后变成了半个哑巴,也就越来越不会沟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女儿在家里得不到理解,也没人可以沟通,所以总是想逃,所以才会随便嫁人,随便找工作,最后没有办法又回到了原处。

儿子在父母的一次吵架中误会了父亲,将心中积压很久的压抑之情,全部投向了爸爸,所以未成年就离家出走。

因为无法和父亲面对面,掏心窝的沟通,所以做了个AI虚拟人来模仿父亲对话。

儿子阳发明在元宇宙里戴上VR眼睛,和自己思念又无法面对的人对话。

这是儿子的硕士论文,初衷是为了解决自己与父亲的关系。

但很快他就发现,VR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只是成为自己逃避现实的安抚奶嘴。

为了让儿子回家,爸爸决定牺牲自己,离开这个家里。

但牺牲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以为牺牲了自己,可以成全家庭的幸福。

但实际上家庭是因为有你才幸福。

爸爸完全可以不离开家,儿子和解后,带着儿子一起在家里吃团圆饭。

控制型人格控制型人格通常很强势,而一个强势的人就会弱化另一半。

一方的强势,唠叨与挑剔,常常在言语中会打击另一半,久而久之,就会让对方变得软弱无能。

强势的一方,不能理解对方的软弱,更不知道对方的软弱源于自己。

这种控制型人格还会一代代传下去,带来各种家庭矛盾。

控制型人格常常会非要想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

会问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对方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不知道如何去回复他的问题,强势的一方就会不能理解,从而引发战争。

身处强势的一方,总希望能够从对方口里得到自己想知道的一切,而身处弱势的一方,却因为反应慢,或是表达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回复,因此两者之间产生矛盾。

如果有一个强势的父亲或者母亲,他们的子女在遇到强势的人面前就会变得不爱讲话,遇到弱势的人面前就会变得很强势。

最后人类是群居动物,即便相爱相杀也要在一起,不分离。

人们总是喜欢向对方去索取,即便有矛盾也不愿意离开对方。

而人之所以会向对方索取,是因为你内在的空缺。

当一个人内在丰满以后,就不会向别人去索取了。

 9 ) 《过时·过节》:爱你在心口难开

这部电影是香港新导演曾庆宏的首部长片,讲述一个大家庭的悲伤故事,电影灵感来自导演自身经历,言之有物,但也可能过于“自我”,让故事推进的有些一厢情愿,没有完全跳脱出来审视人物和故事,略有遗憾。

一家之主婆婆,母亲玲,父亲真,舅父明;女儿悦,儿子阳,舅父女儿琪。

三世同堂,非富非贵,一个普通香港家庭,一个典型的东方家庭。

可以说电影最精彩的戏份就是前十五分钟,家庭的矛盾和困境,成员的性格和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吃冬至团圆饭,玲一家慌张地收拾上路,父亲和母亲一路上争执不断,都是些平时积攒的鸡毛蒜皮,女儿不知所措,儿子试图缓和冲突。

一家人磕磕绊绊到了婆婆家,舅父早已独自赶到。

他们都在努力扮演传统的家庭角色,婆婆母亲,始终在厨房忙活,张罗全家人的餐食,父亲舅父儿女在客厅在院子闲坐游荡,当社会给定了规则,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轨道上,起步停车,左转右行,每一步都被安排好。

相安无事,安于现状。

期待中的其乐融融转瞬即逝,玲切菜伤了手,舅父帮忙找创可贴,婆婆却怀疑他在偷自己的钱,争吵中婆婆对舅父的不争气、对舅父婚姻的不满倾泻而出,舅父愤而离去。

玲埋怨真不过问自己受伤,威胁要离婚,真愤怒中拿起菜刀,儿子刚好进门,拦下父亲又被父亲教训,也愤而离开。

团圆饭变成散伙饭。

这段紧凑的情节十分精准地描摹出家庭群像。

小家庭里,一个强势刚硬的母亲,一个木讷懦弱的父亲,一个敏感冲动的儿子,一个沉默娇弱的女儿。

婆婆和舅父的关系又是一面镜子,映衬出包围着大家庭的人伦牵绊会通过血缘润物细无声般地传承和蔓延。

八年后,又是一顿冬至团圆饭。

舅父突然去世,女儿琪为完成父亲的心愿,回来团聚。

此时,婆婆住在福利院,终日悔恨逼走了儿子;玲和真的婚姻名存实亡,真沉默寡言,玲只有在每天做家政服务的他人家庭里体会到一点家人的温暖;阳已经八年未回家,靠自己打工养活自己,甚至出国留学,现在一边开发虚拟游戏,一边开优步;悦已离异,工作也丢了,一边面试,一边假装在上班。

本是一家人,却活成五个孤独的人。

没有人有恶意,甚至他们都带着好意,用自己的付出成全家人。

东方式的心结,就是为了你好,我把心思默默打成结,把时间层层围成墙。

婆婆和玲性格强势,但换个角度看,公公早逝,真性格软糯,她们都在独自打理着里里外外,撑起整个家,势必养成或加重凌厉爽脆的性格,同时积累的压力和委屈也会伺机宣泄。

真的不善言谈让他疲于应对生活,不说不代表不难过,八年里用沉默消磨着情感,等到房贷还完,重担卸下,他觉得可以分开了,同意离婚不是泄愤,是抱歉,是成全。

悦的情感和工作都很失意,但面对这样的家庭,想必她也难以启齿,不让父母担心,不给家人添堵,可能是她最好的选择。

阳一直记着父亲举刀的场面,离家出走就是他对父亲的惩罚,他害怕一旦回家过去的场景还会重现,只要他不在,这个家就还在。

其实他们也看到过别的可能性。

婆婆已经后悔,而且随着舅父的去世,这个遗憾无法再弥补,但会触动家人的心弦。

悦偶遇一个马来背包客,整日游玩,无拘无束,他们甚至产生懵懂的感情,让悦误以为这是另一次开始。

但背包客还是消无声息地消失了。

就像他自己说的,“其实我也是自私的人”。

多情又薄情,这是自由的收获,或代价。

阳认识了一个高龄游戏玩家,而他玩游戏的初衷却是为了搞明白自己的孙子为何沉迷游戏,远离家庭,最后自杀身亡。

失去亲人的伤痛,追悔莫及的遗憾,同样刺痛了阳。

“能不能沟通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障碍。

”阳一次又一次尝试在虚拟游戏里,与父亲沟通,但总是失败,也必然失败。

就像电影里所有人物,几乎都没有成功的沟通,甚至不曾真正努力过。

所有人都在隐忍,以为时间可以解决一切,以为自责可以弥补缺憾,以为离开可以成全。

电影后半段的主要线索逐渐聚焦在夫妻和父子,父亲的决定无意中左右着家庭的未来。

他放下心结了吗?

好像没有。

他坚持了八年,就是为了完成丈夫和父亲的基本责任,把孩子养大,把房子供完,这些完成了,可以解脱了。

他把自己的离开,当做妻子解放,儿子回归的代价。

这不会是最好的方法,却是他以为的仅有的机会。

但这至少给了他们理由,让父子恢复对话,一旦眼神连接,东方式家庭的隐秘而坚韧的纽带便会再次强大,包裹住他们。

也许是重新出发,也许是涛声依旧。

这次的冬至团圆饭终于成功了,夜色温柔,人也变得温柔。

一家人笼罩在老房子的灯光里,卸下防备,忘掉心结。

过罢时节,再话家常。

 10 ) 过节·不过时。

近些年香港屡屡拍出《麦路人》《浊水漂流》这类的苦情生活佳片,或许是香港电影的哄闹时代过去了,影人们在没有被资金疯狂追捧的情况下反而开始沉下心来,关注生活关注人情,这对当年拍惯了商业片的明星们是一个挑战。

影片在故事结构上没有瑕疵,人物设定也都合理,这就好过很多早已刻板化的港人形象和固定对白;只是八零后看惯了嘻嘻哈哈的毛舜筠,突然要接受她成了家政钟点工,气质上还是有点难以接受,不过亦不影响全片的铺排。

作为有港片情怀的八零后观众而言,其实拍的再烂,只要有那些个老演员带带戏,都是愿意捧场的,因此近些年也真是看了不少情怀烂片:《三国无双》《边缘行者》《廉政风云》…一百部里面偶尔蹦出个《追龙》,然后紧接着就拍个烂出铜锣湾的《追龙2》,搞不懂不明白,意欲何为啊?

再回到这个故事上,平平无奇的家庭琐事,八年前后的冬至团圆,没有打打杀杀没有江湖义气,就是普通人,就是把眼睛伸到父子、夫妻、母子等等华人最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始终欠子女一句对不起,子女永远欠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人物关系简单明了却情真意切,那种东方文化里最传统最古老的角色分工却在这么一个国际都市里毫不过时,原来我们几千年来从未变过,不管多少高楼大厦,无论多少科技革新,家,始终是代际传承血脉相连的利益共同体。

每逢此时,不论对错,只需感慨中华文化的根深蒂固与源远流长。

过节·不过时。

《过时·过节》短评

八年时间真的在这个故事里除了反复被提及没有任何作用……一开始还是蛮吸引我的,结果到了那场争吵戏时观众都笑了,原因很简单,表演方式真的很不恰当……后面好多细节都蛮好,只可惜高高举起之后又不上不下,我很遗憾。

7分钟前
  • 凌涓
  • 较差

虽然影片有很大的问题,但这是香港电影的出路。

12分钟前
  • 说说而已
  • 推荐

不是很理解这个动机哈

17分钟前
  • 疯狂电动车
  • 较差

啊呀抱歉但是真的好一般。。(6th PYIFF)

21分钟前
  • 阿月浑子好吃
  • 还行

在诸多bug中,最致命的就是,为何儿子会认为“只要他不回家,父母就会和好。”而整出戏没有哪怕一秒钟哪怕暗示过父母的矛盾与儿子有关。基于此之上的坚持和出走,以及由此产生的剑拔弩张和委屈求全,只显得无谓和荒唐…

22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还行

故事逻辑不行 几个人物动机完全不足 导致后面的冲突和纠结就像在开玩笑

25分钟前
  • Magicon
  • 较差

无法沟通导致的困局,放不下身段终成残局,破局也许不难,格局才能求和。最后一幕祖屋的同框不照面,是我见过最值得玩味的“娃娃屋构图”,并非门窗阻人心,而是人心隔人心,“过节”也就变成了过节。

2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大概能知道导演想表达的情感 但很多情感的动机更看个人生活 并不是普视的家庭伦理 对家庭成员进行了很多侧面描写心理变化的戏 很细腻但称不上精彩 这种家庭大型冲突之后的自我疗愈和家庭链接影片实在不适合这么多人物 拖长了节奏失去了阐述核心的篇幅

30分钟前
  • 快乐时代
  • 还行

@屯门新都商场英皇戏院【3/10】“一家人最重要齐齐整整”的主题虽说老土俗气,但也确实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只是此作并没有把家庭与家人的重要性与意义体现出来。而且影片以冬至饭贯穿前后剧情,也没有说明为何冬至饭对每一个家庭那么重要,更遑论为何是冬至饭而非团年饭、中秋饭。导演对于剧情推进与处理冲突场面的手法也显得相当稚嫩,工具人的角色实在太多,以至于Joy与雀仔这两个角色显得可有可无,甚至是琪这个家庭成员之一。总而言之,观影体验全程在如坐针毡、摇头叹气与努力憋笑之间切换,也就结局没有强行大团圆与最后一个镜头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34分钟前
  • 小钻风
  • 较差

无处安放的取景器

36分钟前
  • 衫弃
  • 较差

搞乜?

37分钟前
  • 吃蠢
  • 较差

香港的挤逼,与温情

38分钟前
  • 追逐日光
  • 力荐

#6th PYIFF 母亲在男性视角里永远都是情绪失控,并且所有人都要背叛和离开这么刻板吗?

39分钟前
  • 用户1401020402
  • 很差

[2022.11.20 @PE]

44分钟前
  • Hanson Tang
  • 还行

去哪里都能看到mirror……

48分钟前
  • 阿哈哈哈哈哈
  • 较差

在家庭中受过的创伤在别处总会有意无意地袒露出来或企图弥补 演员表演和台词都还蛮生硬的 开头太过惊人真实 把一些可能是最私人的东西撕扯着呈现出来还是让人高看一眼

51分钟前
  • 波兰首都是上海
  • 还行

袁澧林谈善言再合作一次吧!

52分钟前
  • 外苏
  • 还行

放不下面子有种就一辈子别放,就讨厌这种装杯仔

54分钟前
  • 不是胖纸丶
  • 较差

一切源自于老婆的强势,老公这么多年的忍让最终只能表现得默不吭声。香港人活得好压抑,还是佛山好

57分钟前
  • jundy
  • 较差

记416 百丽宫影展 演员都演的好好

59分钟前
  • 轩的咖啡走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