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暴徒,一部失控的大制作电影为便于叙述:就把英军二个指挥官二合一,不再区分东印度公司与英军,统称英军,其实他们的作用是不同的。
主要演员部分使用简称:老巴强-A,阿米尔汗-F,Fatima-Z, 卡特莉娜·卡芙 -KK首先把故事线理一理,时间标注上是基于我能找到的视频版本,150分钟【印度版完整164分钟】,你懂的。
【我之前看过了正版的《印度暴徒》,不是国内特供版的。
正版电影不能回放,而且没有进度条和时间提示,将近3小时的电影我记不下来才使用枪版来标注时间,以便于理顺剧情和书写内容,省得有人借题发挥嘲讽我看枪版的】背景:在Raunakpur王国.开头:老国王不想与英国人合作,英国人就制伏王子要挟老国王。
老国王屈服后,全家被杀,公主幸存。
12:48 - 15:29,A登场救下公主Z,回忆杀完毕。
11年后, 英国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甚至征收过路税。
17:00处F登场,与设卡收税的人开始口角, 他其实是英国人的卧底线人。
20:00发信号抢钱22:32处劫匪被英军制伏,F向英国人讨赏。
居然出现了中国传统电影中那种“家有80岁老母亲”的类似桥段24:30处,F登场结束。
30:55 A领导的反抗军伪装成雕像成功夺取船只。
33:15 KK登场,F藏在衣柜里。
看上去F与KK很熟。
37:00 跳舞中【预告片中的】,KK揭穿了F那英军军官伪装,场面失控。
41:20处 F被英军官方抓获,军官引诱他去抓A。
F同意但需要一个懂当地语言的帮手。
中间有个小插曲,介绍了A的盟友并且简单交代了军官对盟友的不信任。
43:51 F的发小登场,擅长占星术。
原来之前F出卖了发小。
这一段F恬不知耻得说珍视友谊。。。
不足,等47:13处,酒瓶翻过来居然印刷了1800,网上背景资料中显示故事设定是1795年前后. 然后他们上船48:45处,发小说能在南方找到A49:23处 F和发小在船上看到印度难民?
,为孩子要水,他们被船上的英军发现,被要求跳海,千钧一发之际,A的船出现并开炮。
双方混战53:17处回过味的F主动参战55:50 混战中,F本来想躲开,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替Z挡了子弹。
56:27混战结束, F没有死亡,和发小成功潜入了A的大本营。
伤势恢复的F却遇到了处决间谍的情形。
1:00:00处决完间谍后,A感谢了F,F表达入会意愿,也成了会员。
1:00:00 -1:06:10 有一段Z的回忆杀,交代完Z和老爸强之间的关系。
1:06:10 - 1:08 F找逃离路线时误入陷阱,与Z的第一次交谈,Z怀疑他在寻找逃离的路径1:08:15-1:12:10.A在犁地,并与F进行了一次谈心,谈信念,谈人生,谈理想,谈怀疑等。
F以行动表态。
1:12:10-1:16:40 反抗军狂欢和F舞蹈,舞蹈冗长,而且歌词部分与之前Z和A对F的怀疑重复1:16:41-1:18:05 A带队去见盟友1:18:05 -1:19:19 F登陆之后喝水却遇到乔装打扮的英军指挥官,因为皮鞋而暴露了,指挥官催促A的事儿,F约定要保证自己能全身而退并告诉A一行的位置。
1:19:20A与盟友正在接头,F冲入假意通知A暴露了。
英军尾随,双方混战,盟友中弹,A被包围他意识到被F出卖,两人决斗,嘴炮。
1:23:38-1:26:10【我看到的视频不全,明显跳脱了】A下落不明,Z回归,开始回忆杀,F也回归大本营。
Z来了几句嘴炮并宣称继承意志继续革命。
1:26:10-1:31:26 F离开营地到英军军营讨赏,大吃大喝后说了大本营的情况。
并威胁英军更危险了,因为李天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队伍。
讨价还价后指挥官同意F的条件来换取反抗军的情报和地图。
发小问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F回答,他们是活人。
1:31:26 -1:37:0 英军部署进攻,看到了山头正在发信号的F,进攻,他们跳入包围圈,双方开始混战1:37:00- 1:39:00 混战结束,英军指挥官指责F的背叛,而该指挥官逃回。
胜利后反抗军弹冠相庆,发小表示感谢F帮助其重获自信。
1:39:03 -1:40:14 英军残军回归后,指挥官一边感慨A找好了继任者,一边商量着抓F.他们放出了之前没有死亡的盟友。
1:40:14 - 1:42:40 Z正式接受F的入伙,并把A的剑交给了他。
1:42:43 - 1:47:50 F想偷偷溜走离开大本营,结果无意发现A犁的地居然有植物发芽。
同时,也发现英军卷土重来,F叫醒沉睡中的人们,大家仓皇撤离。
1:47:52 - 1:53:28. F带着残余人员找到KK,希望KK带领他们混入英军的庆典。
KK同意。
庆典上,军官把还活着的A拉出来炫耀胜利,原来,他撞击英军船只后被救下了。
1:53:28 -1:59:07 Z唱起儿歌给A传递了信号。
KK开始第二段舞蹈.庆典上准备举事。
1:59:07 - 2:02:12 Z跃下想用枪杀了指挥官,枪却没有子弹。
F趁机制伏Z。
并宣称Z是老王爷的还活着的独生女。
原来F拿掉了子弹。
2:02:12 -2:12:17 带走反抗军后,英军决定绞死Z。
F往监牢里送水果,英军服用后纷纷掉地.F救下众人。
2:12:17 - 离开监狱后,众人反击。
Z手刃仇人。
胜利,众人山呼Z万岁。
结尾处KK,F发小登船。
第二,讨论一下人物设定以及故事线的问题。
A是Z的守护人。
Z是幸存的公主。
F是猾狭的卧底。
KK是舞娘。
指挥官是个单纯的设定,前后没有改变,抓反抗军,殖民印度。
Z是单纯的设定,为父报仇。
A是个单纯的设定:保卫Z。
F是个推动剧情不断发转的角色。
有几个问题出现了:1.A vs F,到底谁是首领?
若A算首领,F因血统而算旗帜,那么两者戏份的拿捏上就难以平衡。
从剧情上看,Z的特色主要在武打动作上,对于反抗军的思想领导上很弱。
但若是连这点工作都做不到,Z有必要存在么?
而硬汉式的A戏份却很高,仅次于F。
2.KK的作用是什么?
KK有2段舞蹈和结尾上船的情节,除此之外没有意义。
第二段舞蹈为了把众人引入庆典现场,因此才有了第一段舞蹈把KK引入,那么问题来了,电影剧情中庆典上的民众很多而且场地不大,没有KK他们就不能入场么?
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KK对剧情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3.发小登场在于占星术+本地语言翻译,可是他的作用有是什么?
当F的镜子么?
若是镜子那么他的戏份就太少,若不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后来看来象是个无关痛痒的助理,不管占星术还是翻译都没有用到。
4.由于深度抄袭杰克船长,F是个嬉皮式的卧底,不断翻转,而剧情翻转的节骨眼上的交代不足,当然也可能是我看到的视频不完整导致。
这一点的处理上 ,与《全民目击》感觉相似,一次次推翻前面的设定,而且是自己毫无预警地推翻。
交代处理上有些不足。
转折好了,电影剧情会很出彩,若弄糟了,反倒弄巧成拙。
5.Z是否有必要存在?
Z作为一面旗帜,在最终手刃指挥官之前曾经被F在庆典上当众指出她是幸存的公主,可是电影在反应民众的反应后却着墨不多,没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场面。
换言之,她不过是一面没有号召力的旗帜。
结尾处,胜利后众人却山呼Z万岁。
百姓对她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电影中没有对她领导力的展示,A被捕后立即跳转到了F引印军入包围圈的桥段。
没有了Z而以反抗英军的角度看,以及全部抓捕反抗军的故事设定来看,Z真的没有必要存在。
反正也是反抗殖民者,杀殖民者不需要硬扯一段私仇,或者把私仇集合到A身上也可以。
6.盟友的作用是什么?
盟友的第一次登场是与英国人交易,英国人要求他协助抓A,而他要求武器。
英国人说不相信他。
之后盟友与A见面,英军闯入,混战,中弹。
最后一次出场是他被放出来。
其实,第二段是必须的,因为那是抓获A的场合,而之前的和最后的登场似乎没有意义。
或许我二刷看到的版本不完整。
7.指挥官在开始展示的是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设定,之后,指挥官变成了被F耍的团团转。
最后就是拉出俘虏A来展示胜利。
第一部分和最后部分倒是符合历史上的英国佬的做派,中间部分指挥官智商不在线,这一部分就变得莫名其妙难以自圆其说。
看完电影,我的感觉是导演在剧情上想把东西尽量塞,只是它们之间的比例没有把控好,节奏拖沓。
比方说,一开场,导演似乎想把F的猾狭个性说清楚,却花费了近15分钟来展示他是怎么当卧底的。
这个剧情就显得拖沓了。
这一点在片头Z出逃中的情节也犯了类似的错误。
其实Z的公主身世在中间部分的那个回忆杀就足够了。
补充一点小知识:印度电影有中场休息,一般在90分钟处,大家放松一下。
3小时的电影印度观众也就能撑得住,中国观众就未必了。
第三,讨论一下电影的展现方式。
故事本身是基于小说《Confessions of a Thug》,考虑到英属印度时期的特征,以加勒比海盗的方式来展现该影片就显得不合适了。
毕竟印度是个陆权国家,而非加勒比海盗中的英国海权国家以及海洋这个故事背景设定。
而故事选景方面抄袭加勒比海盗抄得太重。
2005的《抗暴英雄》也是反应抗英题材的印度电影,至少服饰道具+故事情节方面比这部戏来的更严谨,看上去也更顺眼。
放弃更合适的展开方法而采用这种不伦不类的方法,这么搞的动机或许就是像一位澳洲小哥的影评所说的,印度暴徒不是给印度人看的,而是为中国人定制的海盗片,因为海盗片在中国海没有退潮。
与此同时,印度网友也评价,故事不是在印度,因为海洋对印度的传统文化影响不大。
就最后的结尾处看,一个小说设定在陆地,一个在陆地上骑驴登场的F最终为何会上船呢?
除了抄袭加勒比海盗之外真的难以解释。
让我感到愤怒的地方在于,抄袭就抄袭吧,还抄偏了,就服饰而言,加勒比海盗上的望远镜,海盗的服饰明显比印度暴徒走心。
天下文章一大抄,《羞羞的铁拳》《嗝嗝老师》之类的故事框架要么翻拍要么高度相似,只要能用新东西把抄来的故事框架填充起来也行,可惜这部《印度暴徒》没做到。
第四,讨论一下演员的表演。
KK除了跳舞几乎没有戏份,她跳完舞蹈就下场休息了,舞蹈方面我不懂,略过。
作为首领,A和Z都是火力输出的关键。
一个高龄的老演员耍了一套东方好剑【注:印度传统武器是弯刀,剑不是印度的】,难能可贵。
而Z在动作戏中抄袭了《巴霍巴利王》中射箭的桥段。
F的表演真的是对杰克船长的抄袭,剧情上他很少有火力输出,在表现猾狭的方面,我认为有点做作,找阿米尔汗来演这种猾狭的人物似乎有不妥。
就像找要个本身显得忠厚老实的演员来演奸诈的角色一样,冲突而扭曲!
除此之外,阿米尔汗的肢体动作表演抄袭杰克船长抄得很重,而且很硬。
第五,讨论一下火力输出时的动作戏。
第一段A救下F这一段动作还行,画面进展速度不太乱,可是之后A与F在盟友处两人拉吊绳的决斗以及结尾处乱战中的动作戏和拍摄暴露了印度电影长期以来动作戏的不足之处,最典型的特征是快帧跳进,晃眼不说,动作看不清楚。
印度电影中的动作戏有3大特征:违反力学常识,大量无预警慢镜头人物特写和快帧跳进【1秒能到3帧以上】。
很遗憾在这部印度暴徒里也没有得到纠正。
第六,讨论一下背景音乐。
印度暴徒在不少地方出现那首类似鼓点特征的音乐。
这段音乐很有节奏感,让人热血喷张,可是剧情上却与这种激情的音调不相干。
另外,A的背景音乐似乎有早年动画片《狮子王》的那种非洲音乐的感觉。
个人认为这些音乐不合适。
总体上感觉音乐不搭调而且音量波动过大。
第七,讨论一下特效和电影质感。
我就不说印度观众挑的那些穿帮了。
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电影制作成本在30Y卢比以上。
国内观众可能不清楚这个概念,它是印度电影史上成本排名第五,找点对照组看看:《嗝嗝老师》成本1.2Y卢比,《摔跤吧爸爸》成本7Y,《起跑线》成本2.3Y, 《 幻影车神3 》成本17Y。
印度电影有一点比国内好:演员片酬占比不是很高,后期制作占比例不低。
但是这部电影看看其特效制作方面,我只能说一般,营造的场面抄袭《加勒比海盗》太过明显,而且也不及《巴霍巴利王》,虽然不是抠图+5毛特效,但也远远达不到30Y卢比的期待。
个人评价电影质感甚至低于摔跤吧爸爸的电影质感。
最后,说点电影之外的一些事实:1.IMDB评价扑街。
当然,有人会说IMDB能黑,但别忘了,IMDB也能洗。
看完IMDB上面的影评,我会说黑的水平比洗的高,至少人家挑毛病的说到点子上了,而非洗地的那种“很好”,“值得看”,“推荐”的一类。
好,都说不出来好在哪里就坏了。
2.印度票房扑街。
票房这种事儿,难讲,我之前估计《老爸102岁》能到5000W以上1Y以下,结果刚刚上映就被《海王》打到地下,我记得后者公映首日的拍片比例在70%以上。
没有了排片也就没有了票房。
从印度国内的市场反应来看,印度暴徒的低票房也不仅仅是水军的错,印度媒体和院线的反应也很有趣,后者已经要求退钱了。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和片方签的合同。
3.默罕默德阿米尔侯赛因汗在这部电影中的片酬问题。
印度媒体的报道是他占70%利润。
现在扑街了,利润=0, 0X70%=0.我不希望有国内的一众洗地的把这说成0片酬, 搞得人家好拍电影的像在做慈善一样。
他真的不是0片酬,至少他的初衷不是0片酬。
4.印度版电影164分钟,差一点3小时了。
根据外媒,中国特供版减少到2小时21分钟,当然公映的可能会更短一些。
我只能说有几段舞蹈的确太长了,且不论一部复仇类的电影中舞蹈的作用,舞蹈中的歌词与电影对白重复。
5.印度暴徒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基本上结束公映了,已经扑街,我找到的资料是30Y成本票房22Y多,单单靠中国之外的市场,成本收不回来是板上钉钉的。
中国这根救命稻草能否救命,就看他的卖力推销能否让中国观众心甘情愿的掏钱吧。
6.有死忠粉说默罕默德阿米尔侯赛因汗道歉了。
其实,他没必要道歉,一来,这才是正宗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等那种现实主义题材的精品电影在印度电影凤毛麟角,否则几年下来中国观众不会只记住那几部印度电影;二来,他只是个演员,一部电影好与坏,更多在于导演编剧等起决定性的人物;三来,我个人很反感这种沽名钓誉的做法,错了就是错了,错了改就行,拍了烂片却拿都中国来骗钱,来中国谈情怀,打麻将,套近乎,就算了。
就好比,大家饿了去买吃的,店家把做坏的饭菜端上来,道个歉,然后,你就得掏钱买这份由瑕疵的吃食?
你能要求一个印度人真心实意地说爱中国么?
太肉麻了。
结束语:我个人的一点估计。
以默罕默德阿米尔侯赛因汗在中国的号召力,《印度暴徒》过1Y票房应该是板上钉钉的。
但是,像这种低配版的加勒比海盗估计不会达到《神秘巨星》那样高的票房,更遑论《摔跤吧爸爸》,国内观众应该不会对这个题材的印度电影太感冒。
它的中国票房最后能否更高得看是否有类似《海王》那样的一边倒的影片出现。
电影语录·世上还有什么比自由更痛快,可您单枪匹马怎么改变世界,我义无反顾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要这么容易改变就好了,每个人生命当中...都至少会有一次机会能让他... 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克服它们,与软弱的天性相抗争,人生来就是要超越自我,这样才能成就更好的自我,这就是我的信念。
看预告,某些场景和神形杰克船长既视感。
正片开始,就忘了这种感觉。
阿米尔汗饰演的主角,是个为生存无原则、奸滑绝顶的“真”小人。
伪善、出卖、欺骗…是他在乱世的生存之道。
他可以为了钱出卖任何人,直到家国大义化为一个个因他而死的生命,才唤醒他被埋藏很久的善性。
于是,他投奔光明,利用聪明绝顶的头脑,重挫英军。
就在观众以为他要洗心革面,安心成为一名民族战士,他却又怯懦地准备逃跑。
虽然行动已经上升到民族大义高度,但心理仍停留在以前市井混混苟活即可的程度。
接下来,男主开启了敌我间反复反水模式,完全无法用惯常套路预测,出乎意料的反转惊喜贯穿全片。
小遗憾,作为主角,缺少之所以形成他这样钻营狡猾胆小,善性未泯,却明显缺乏引导的性格,是什么原因的交代。
缺了这个,在说服观众,唤起其同理心这块,难免少了很多说服力。
如果能把铺垫主角小奸小滑过长的铺垫片段,减少些,代之以此,会更好。
还有个小瑕疵,除了主角外,其他角色较为扁平化,比如阿扎德首领,只因初见,男主眼里有对自由的渴望,就全盘交付信任,将至亲和战友托付给男主…导致差点全军覆没…而首领的信条就是:我习惯信任。
对一个肩负众多战友及民族希望的首领而言,这样的人设是不是有点傻白?
当印度影片一窝蜂地跟着阿米尔汗关注社会问题时,阿米尔汗又一转身扎进了民族史,并选择用老本行搞笑来诠释。
这部影片是带着浓厚的阿米尔汗风格的:复杂问题简单说,用灌满热情和热血的普世价值观念,跨越种族、国界点燃观众。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爱他的原因吧…
没错,是冲着阿米尔汗去看的,就算他的表演并没有让人失望,但可惜电影很难让人满意!
首先必须称赞一下阿米尔汗的演技,这次挑战饰演一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江湖骗子”,把那种外表油滑、心机深沉演绎的很不错,那种亦正亦邪、耍宝卖萌的感觉有点像杰克船长,或者也有些韦小宝的影子!
此外值得称赞的是整体的动作设计的不错,有一种中国武侠感,镜头语言也有些创意,音乐氛围营造的都很好!
当然其中表现出的追求自由的阿扎德精神和阿米尔•汗作为这部电影主角在信任与欺骗、忠诚与背叛、自由与奴役之间做出的改变和成长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可惜的是整体故事游走在俗套和尴尬之间,首先就是故事的推进不流畅,故事的转折还是有些生硬,最值得提出的就是主角的改邪归正甚至义无反顾还是有些勉强!
另外糟糕的是莫名的为了反转制造戏剧感居然让老天普又复活,这样的话所谓的反转基本就没得可讲,都能猜到的事情,否则主角从良的人设不就坍塌了?!
而且阿扎德赴死和复活的情节都显得有些糟糕,更让得主角的反转和转变变得尴尬!
还有一个点就是那个英国人莫名其妙就发善心放了主角,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本片的歌舞环节也是大为失色和有碍故事观感,我觉得要不是知道是印度片的一种特色,我都觉得这真是神经,好好的一部故事片子跳起舞来算怎么回事,而且部分还跟故事根本不搭调,所以如果处理不好歌舞的融合,还是不要生搬硬套,实在很掉胃口和品质!
所以总体上看,这肯定不是一部烂片,但也就及格吧,整体节奏和故事应该再精炼和紧凑一些,那么这样一部反映印度抗争史的电影恐怕只会对印度人民有些意义,最多让喜欢阿米尔汗的人更加喜欢他而已,所以票房口碑失利也不是个坏事,毕竟确实需要反省总结,再接再厉了!
愚昧的领袖 巨婴印度人 被一个叛徒玩的团团转 最终叛徒帮助印度人打赢了仗看完《印度暴徒》,觉得这不是讲印度人民如何反抗英国殖民者最终取得民族胜利的故事,而是讲一个印度“汉奸”如何把自己的同胞以及英国人玩的团团转的故事,可笑之极,十分荒唐。
总的来说,主角非兰吉就是个为了生存而不择一切、两面三刀、油嘴滑舌、不惜背叛同胞的“叛徒”,它不仅背叛了同胞,也会背叛英国人。
看上去非兰吉是这故事里面最可恨的人,那你就错了。
最可恨的人应该是阿扎德人和印度人民,其次是英国人,其实他们都有啦,又可恨又可怜,整个故事就是被非兰吉这个人玩的团团转的,请注意,可恨的人是阿扎德和印度人,在背叛了那么多次后依然像个小宝宝一样的相信非兰吉,“怒其不幸,哀其不争”,非兰吉都明确表明了他是个喜欢欺骗的人,他们在经历过他的欺骗后依然相信他,这后来遭罪可真的是可怜可怜。
在电影里面,非兰吉一口编造了许多自己的价值观、道理,并将给阿扎德首领听,阿扎德首领在听了这些后没有半句话来回应,人生都过了一半多的人似乎在防人这方面没有一点领会,他就只会相信,这不就是小孩吗,只有纯正无邪的小孩才会这样,由此可推理印度人心智发展真的低(可以到网上验证,著名心理学专家武志红也承认印度人在心理发展水平还未出生,中国人是1到6个月)故事开头是主角菲兰吉在路上与资本家相遇后来背叛资本家通知匪徒抢劫获得钱财,又背叛匪徒告知英国人抓捕匪徒,在这个主角一出场就上演了双重间谍的好戏,还好抓的是匪徒,虽然是叫英国人抓,但这也算的上为社会做好事。
后来接到英国人的任务,叫他进印度当时最大的反抗组织阿扎德当间谍,抓捕阿扎德的领袖。
阿扎德是为自由而奋战的一个印度民族组织,不过这个组织不在于团结印度人民,而是只为自己组织争取自由,也并没有民族爱国之心。
阿扎德在一次海战中进入了阿扎德,虽然在话语上阿扎德领袖不相信他,但是领袖还是让阿扎德加入了他们一次取武器的行动。
阿扎德顺势而为,通知英国人,英国人知道了这次的行动,就马上行动抓捕阿扎德人,首领现在知道非兰吉背叛了他们,与他进行打斗,在打斗中阿扎德在首领快要从高处跌落时救了首领,首领再次相信非兰吉,最后首领为了摧毁一艘英国船只而牺牲。
回到阿扎德的躲避处,非兰吉再次“背叛”阿扎德,把阿扎德的位置交给了英国人,但是英国人来到非兰吉给的地方却遭到非兰吉和阿扎德的袭击,英国人船只被抢,阿扎德获得了一次大胜,英国人被“背叛”,最让我惊讶的是阿扎德人居然放过了英国人的首领,放他走了。
非兰吉当晚又再次获得了阿扎德首领女儿的信任。
第二天早晨,非兰吉再次想离开阿扎德,但在走时发现英国人正驾船赶来,他马上通知了正在熟睡中阿扎德人,阿扎德人马上撤退,保住了性命,非兰吉把阿扎德人带到了他认识的一位为英国人跳舞的舞女家里,阿扎德人对非兰吉的信任更深了。
非兰吉为了帮首领女儿给父亲报仇,他们与舞女串通在即将举行的“灭恶魔节”里面埋伏在节目里面,乘机杀死英国首领与英国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好的计划怎么对抗英国军队,但主要目标是杀死英国首领)。
在节目中,发现阿扎德首领并没有死,而是被锁了起来。
首领女儿拿着非兰吉给的手枪来到了英国首领面前,用枪指着英国首领脑袋,这一刻英国人发现被“背叛”了,但就在开枪那一刻发现并没有子弹,这次阿扎德发现也又被“背叛”了,非兰吉下令抓捕了阿扎德所有人(是不是很可恨,非兰吉背叛了双方两次多,在电影中他也告诉阿扎德和英国人他是个小人,但是他们还是会信任他)现在阿扎德的所有人都被关在牢笼里,阿扎德再次“背叛”,他给受监狱的士兵吃了有毒的食物,阿扎德人得救(如果现在我是阿扎德人,我真的想一刀捅死非兰吉,鬼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背叛)。
最后,阿扎德人反抗成功,歼灭了当地的英国人(我想这样的反抗胜利是暂时性的,在大体上来说英国人只是丢掉了一个地方,而且胜利是碰巧的,英国人还会卷土重来)。
而非兰吉拿着他在为英国人当“间谍”中获得的财宝,偷了首领女儿的一艘船离开了。
在最后首领女儿杀英国首领的画面最让我觉得好笑,英国首领已经手无寸铁了,在他背后是象征恶魔的大纸人,女儿把带火的箭射过去,是故意没有射到英国首领,射倒的是纸人,纸人被烧而倒下,英国首领被纸人给压死。
(这是首领女儿故意的,这一幕我觉得不是象征印度人民打倒殖民者获得自由的一箭,而是在印度人心中对恶魔的消灭而获得了自由。
对于印度人,他们需要打倒的不是殖民统治者,而是在他们心中宗教里的恶魔)
故事讲了一个靠说谎生存的印度人,被英国军官聘任去捉拿印度暴徒阿扎德,而后靠着自己说谎的小伎俩,布下一个个局,帮助阿扎德打败英国人,使人民重新获得自由不再被奴役的故事。
这部片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模仿加勒比海盗系列风格的一部电影,只是杰克更是洒脱自由,而这部男主则是给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流浪感,当然故事背景也不一样。
拍得挺好玩的一部电影,虽然有槽点,但是整体挺顺畅的,剧情也是各种大反转,男主角反派正派来回切换,真是自由,就像这个角色所塑造的性格:欺骗是我的天性。
而阿扎德,信任是我的本能,却在用另一种方式获得自由。
他们是有冲突的,但是又是和谐的,这两股力量,当像绳子一样娇柔在一起的时候,对抗敌人只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还挺喜欢中间那段舞蹈表演的戏,整段舞蹈节奏感很好,舞者柔中带强,流畅地舞出了女性的魅力,那种淋漓精致,像是对自由自在所奔发出的渴望,我很是喜欢。
还是值得一看的电影。
喜欢阿米尔汗,因为德艺双馨,是个拼命尽力有才华的艺术家。
这部电影和他以往的电影不同,是个反面角色。
扮演了一个社会底层游手好闲,胆小,势力,唯利是图毫无友情爱情亲情的小人,他游走于各个势力之间,做着出卖同伴的生意。
最后被暴徒将领、公主的感化下,反派变英雄了。
这次三哥没有开挂,这次米叔浪子回头。
多少让我想起了 韦小宝。
从社会底层到左右逢缘,到做了一些重要的大事,评价他为英雄?
不太合适。
评价他为功臣,又像是双面间谍。
但是这样的人,大家喜欢。
虽然也很皮。
不幸抽中的角色是个平民。
这次阿米尔汗的造型超级像疯帽子,人物有杰克船长的影子,故事虽然发生在印度,但同样是一群“恶人”为了自由跟英政府过不去。
疯帽子的外表,里面藏了一颗杰克的心firangi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这一点也和杰克船长雷同了),他接近印度的暴徒们,然后再把这些暴徒”卖“给东印度公司,生意越做越大,直到英国人要求他去接近印度暴徒内最大的boss。
接下来的这些镜头,和《加勒比海盗》系列无限接近,都是不知道就从哪下来根绳子,刚好掉进主角的手里,主角们就像人猿泰山一样荡过来,捅一刀,荡到那踹一脚。
最后firangi很自然的为公主殿下当了一刀,成功混进敌人队伍。
公主想看傻子一样看着firangi结局当然就是很老套的friangi经过一系列的事件,成功洗白自己,从一个混混,混成了拯救了整个国家,帮助公主把政权从东印度公司的手里抢了过来。
对于印度的翻身经过,就算用脚趾头想也不会就这么简单,但因为不了解,所以也没法评价。
只能说,电影把这个故事进的太简单了,或者说广电把这部戏删的太狠了,删到剧情接不上。
整部剧的BUG太多,firangi的很容易就被说服,放弃了自己奉行了半辈子的行为指南。
firangi给英国人吐露假情报,为的是打英国人船队的伏击,打了就打了,居然把战队的指挥官放回去送信,明摆着告诉英国人自己不打算再给他们干了。
但是大家决定破釜沉舟的时候,又再次变脸,重新站到了英国的身后,把暴徒们又一起卖给了英国人,英国人就这么相信了。
英国人前程都像是真正的傻子,情报全部来自于这个完全没有一点信誉的小人,被耍的自己一整个战队都搭进去了,还在傻乎乎的相信他。
这样的槽点简直就是数不胜数,造型方面也是不太用心,场景也完全没有阿米尔汗以前电影里精致。
这套舞服特别像神奇女侠虽然槽点多多,但是这部戏还是值得一看的,打斗场面激烈的不行,拳拳进肉,拽绳子荡来荡去的场面大部分还是很帅的。
很具有印度的民族特色,firangi的女朋友简直太漂亮了,也很勇敢,说革命就革命,说不干了就敢追着firangi跑……
你的羊毛卷
人家的羊毛卷总而言之,还是及格的。
『印度暴徒』阿米尔汗颠覆近些年形象之作,也是挑战了印度观众传统观影心理底线的影片,相当于成龙大哥拍了部《铁道飞虎》,可看作是印度抗英神片,所以就不难理解作为IMDB上用户人数前三之一的印度人民为何生生刷成超低分了。
影片整体质量绝对是及格线之上的,阿米尔汗亦正亦邪不断反转的演绎看的很爽快,乱世之中恰是这样这样韦小宝式的平民活的最滋润,也是满满的讽刺感,而一段“欺骗是我的天性,可信任是我的本性”的对话更是震耳发聩。
【8分】
想给3.5的,不知道怎么弄……刚刚看完这部电影,让我理理…
印度暴徒 (2018)5.92018 / 印度 / 喜剧 动作 冒险 / 维贾伊·克利须那·阿查里雅 / 阿米尔·汗 卡特莉娜·卡芙严重剧透警告——————————首先,从整体来看,电影的画面制作,配乐节奏,以及演员剧情来看,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吐槽的地方,米叔的电影也算是个牌子了,这次的制作也算是中规中矩。
此片秉承了印度电影一贯的风格:独特的服装配饰,独具风格的风俗礼节,欢快的舞蹈,以及米叔带来的轻松幽默都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关注,确实是一部比较好的电影电影本身以轻松幽默的叙事方式展开整个故事,中间也穿插了很多幽默的情节,但是,既然是米叔的电影,他就一定有它深刻地涵义,这部电影值得引起人们的思考,信任还是欺骗,自由还是奴役,忠诚还是背叛,本性是否改变,要不要为了不可能的事情努力……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电影中人物的台词简直就是一本精彩的语录,一度让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有想找个本记台词的冲动(手动滑稽)1.信任还是欺骗电影中人物反复讲到:信任是我的本能。
欺骗是我的天性。
所以,当面对一个陌生人时,你会首先选择信任呢,还是带上你的面具?
米叔饰演的人物在影片的开头是一个欺骗成性的人,然而,阿扎德的头领还是选择一次又一次的信任。
2.本性是否可以改变米叔饰演的人物一开始是觉得他欺骗别人已经成性,这种天生的本性根本不可能改变,所以,他在开始看到阿扎德头领在一片被人们认为根本不可能长出植物的田地里耕种时,他也觉得那是老头的执念,田里种不出作物,就犹如他不可能被改变的天性,土地本身贫瘠的状况不可能因为一个老头整天毫无意义的拉块大木头拖来拖去的而发生改变。
但是呢,这部电影的剧情好就好在你根本想不到导演会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来扭转局面,导演用了那头鹰,在菲兰吉害怕自己欺骗成性而辜负扎菲雅的信任时,鹰引导菲兰吉(具体的名字我真的忘记了,因为全程眼睛追不上字幕)看到地里竟然长出了嫩芽,这证明了天性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你菲兰吉别自己骗自己了,什么本性难移都是骗人的。
3.自由还是奴役这部影片应该是根据历史上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侵占印度改编的,片中集中体现了侵略者与原住民之间尖锐的矛盾,阿扎德是自由的代表,他们反对侵占,向往自由与解放,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勇敢的去追求自由,有的人选择接受帝国主义的奴役,逆来顺受,而最终,阿扎德还是激起了人们内心向往自由的勇敢的种子。
4.忠诚还是背叛菲兰吉,一个小人物,完全掌控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冲突,剧情也因为他跌宕起伏(米叔在这里面玩嗨了🌚)所以他对祖国忠诚还是背叛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那肯定还是忠于祖国了,所以说,无论你身处社会的什么位置,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你多想明哲保身,对家国的忠诚是不能改变的。
剧情上,我觉得紧凑有致,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最后菲兰吉的远走高飞让人回味无穷,或许还是那个无忧无虑放荡不羁的灵魂吧,一个令人欣羡的做法,一个让人惊奇的结尾。
最后说说缺点啊,咳咳→_→部分打斗场景略显枯燥,打斗场景过多而类似,略显多余,并没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起到更多的作用。
还有就是一个剧情的设定,虽然从前面的剧情已经能看出那名英国军官内心有一些和那位最终惨死的军官头领(内心存在的侵略、残杀、冷酷)不一样的想法,但是他最后突然的倒戈还是有点让人猝不及防,应该需要更多的解释。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没有预期那么可怕,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阿米尔·汗亲自操刀剪了一个121分钟的新版本,靠一场又一场动作场面堆砌来尽量保证影片不会显得很空洞乏味,而它整体上仍然是一部非常平庸的片子,故事非常粗糙,细节不可深究,阿米尔·汗的角色主要也是比较讨巧所以显得凑合。可以想象164分钟原版更加让人不适。
一开始那个画风感觉是印度战狼,除了女主很性感外,这部电影没有一点看处
你以为你会看到史诗,其实你看到的是屎。不要以为只有天朝才有抗战神剧,印度的国家良心拍起抗英神片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
烂片
老巴强也太酷了,但我最怨念的点还是cp问题…小吹很好看啦但是感情线很迷啊?想看Fatima和米叔(逐渐小声…加勒比系列即视感()
说实话,真的是烂片,而且是极其主旋律的烂片。正如很多人指出的那样,这部片子真的只适合在印度上映,文化节日的缺失真的是硬伤。前半截好多地方更像戏剧,而不是电影的镜头语言,可喜的是,我竟然看出了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影子(什么鬼???)...
期待已久的长篇巨制终于上映了..电影有些略长的时长用在了渲染片中的宏大场面(海战)和重复的Firangi的反复无常的故事上,从娱乐和冒险角度也算及格了;片中虽然Firangi装扮和性格反复上像极了JackSparrow,但因为剧情需要他又没有那种虚张声势的色厉内荏,且最后一段反转对英国人的卑躬屈膝奴气十足,不忍直视。另,不知是不是排灯节的原因(昨天),今天看片很多人竟然穿着正装的传统服饰....
印度抗英神剧 … 阿米尔汗一个劲儿的反转,反的让人讨厌 …场面不错,但是少了以往看的印度电影里的走心。还有这是近几部看的印度电影里,配乐做的唯一不好听的一部。啊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是抗战神戏,挺好的
抗英神剧感,不过蛮符合印度人喜闻乐见吧
印度口碑都烂了
为什么全片有一种强烈的《加勒比海盗》的既视感?尤其是“普兰吉”的造型和表演方法。然鹅,剧情的梗却像东一笔西一划的胡乱抄。
“欺骗是我的本性”,“信任是我的本能”
第一次看到动作片中的米叔,又痞又帅,又一次形象上的颠覆,可以说还是非常迷人的。确实如他所说,这次的电影没有什么社会意义,纯粹为了在过年前博大家一笑,轻松幽默又震撼刺激的宝莱坞大片,剧情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非常好玩。去看吧,绝对值回票价。
米叔Cos加勒比海盗的德普,Katrina尬了两次舞,摔跤的爸爸的大女儿最擅长努嘴和瞪眼…但巴强七十多岁了耍的一手好剑!然后别抱希望了,票房在印度要扑街,没大可能引进了[捂脸][捂脸][捂脸]
印度人把动作戏拍成这样不容易。
跟许多还外国人拍的中国电影类似,把最核心的那个东西没了
3,5星,终于明白为啥印度人讨厌这片了,相当于抗日神剧里的“汉奸”,最后变成大英雄,挺严肃的事情却搞得嬉皮笑脸,其中有着自身民族性的诉求。加勒比海盗的视觉,但角色更像韦小宝,难怪米叔说最爱鹿鼎记。同为商业片,不像巴霍巴利王那样开挂,多次反转,剧情风格像好莱坞,加上这个人设,反倒有些不适应,好在歌舞还是印度风,慢镜头过多。米叔的片子,最起码不差,但预期不要太高,巴强真V5,卡芙肚皮舞超赞
这是一部很印度的电影,印度的历史,印度的歌舞,印度的美女,还有印度的片长……国内观众对这部片子无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是印度的贺岁片
阿扎德,电影频道放这个很有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