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偏爱欧洲特别是法国的动画片,都有一种冷冰冰的浪漫在,很迷人。
最爱的导演是西维亚乔迈,作品比较冷酷尖锐。
但《西葫芦》这个片子,是另一种风格的法国,更纯真更美好。
小孩子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不幸福家庭被丢在了孤儿院,虽然孤儿院的老师朋友都友好可爱,但是对家庭的渴望还是显而易见,显而易见于看到别的孩子妈妈的时候那直勾勾的眼神。
西葫芦刚开始总被学校的痞孩子Simon戏耍,最后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
孤儿院来了一个新伙伴Camille,西葫芦爱上了她。
最后西葫芦和Camille都被可爱的警察收为自己的儿女。
这是一个不需要去考究故事细节的童话故事。
纠结于“那个警察自己都生活拮据怎么养得起两个孩子?
”或者“警察收养了两个孩子,那么以后孤儿院的其他孩子岂不是会很伤心?
”等等问题的我们,都是太大了的人。
如果都像西葫芦他们只有十岁,世界就有太多可以去被探索的东西,比如自己做各种各样的风筝,比如和一个痞孩子交朋友,比如陷入一场爱情。
影片除了故事之外,可爱的细节更迷人。
西葫芦的鼻子被做成像软可乐糖,很想捏一捏。
片子中我最喜欢的Simon属于痞帅痞帅的角色,有类似花轮的发型,穿着红色骷髅卫衣和卷裤脚牛仔裤,以及类似天木兰的黄色工装靴。
法语的“Simon”发音像“c梦”,大概是西葫芦的“嗦唏c梦”。
Simon很聪明很成熟,帮助Camille逃离阿姨的魔爪,最后也让西葫芦放心被警察叔叔收养。
这种关键性的角色,连起故事的情节,帮助主角的成长,通常靠的都是自己的牺牲,这容易让观众有种隐隐的心疼。
还有大概是叫Jujube的女孩那长长的左边刘海是心情的彰显。
大概是叫Alice的女孩那大大的红框眼镜。
还有大概是Ahmed那最爱的玩偶。
那都像是我们自己的童真岁月啊。
但我们容易被可爱的动画治愈一次,一转身,又是对糟烂生活紧锁的眉头。
一打开电影,我就想起了之前看的《何以为家》:母亲的训斥,孤独的小孩,情节都那么像。
只是这里面不快乐的小孩是一群。
母亲死后,西葫芦进入了一个因为各种问题父母进来生活的小孩群体。
在这里,他有了几个和他有类似不幸经历的同伴,有学习的机会,有和朋友一起玩耍的快乐。
一群小伙伴在一起可以互相取暖。
其中一幕,一行人本来在滑雪场玩的还挺开心的,结果又看到了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的场景,几个小朋友就这么呆呆地望着,怪难受的。
滑雪场哪个小孩子不渴望一个温暖的家庭呢?
即使要与小伙伴分开,红发男孩还是坚持送走了西葫芦和小女孩,因为毕竟没有多少人愿意收养他们这种小孩。
他很清楚自己的小伙伴将去往更好的地方吧。
最后福利院的阿姨生完小孩,几个孩子不停问阿姨问题的时候感觉很酸。
即使他学习不好,是个废物,xx不好,你也不会抛弃他吗?
被父母抛弃过的小孩子总觉得自己会被抛弃吧,内心充满不安全感。
这部动画哪是给孩子看的,分明是给父母看的。
点击下列链接跳转,有剧透,慎点。
有时候你哭,是因为你高兴
动画开始是西葫芦在放风筝,然后去妈妈的房间捡酒罐子,房间阴暗,杂乱,灰尘一堆的样子让我以为西葫芦是一个人生活呢。
,走过客厅门口是妈妈在看电视,一边看一边说骗子,一边喝酒。
西葫芦的风筝上画了他的爸爸,还有爸爸喜欢的“鸡”(妈妈说爸爸喜欢鸡)对的,有一个酗酒的母亲,一个没见过的父亲。
爸爸应该是喜欢上其他的女人,抛弃了妈妈和伊卡,才会让妈妈酗酒,也让西葫芦缺失了父爱。
这是一个家庭悲剧的源头吧。
“真的不会抛弃他吗”“即使他乱涂乱画”“即使他脚臭”“即使他成绩不好”“即使他半夜尿床”……他们在问老师也是在问被抛弃的自己simon说,我们都一样是被父母抛弃的孩子。
但是面对母亲的来信,他不敢拆,当真正听到信里只有mp3的时候,他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反问,真的没有信吗?
遗憾的是,真的没有。
这部动画真的很治愈,当我看见他们开心的去滑雪,看见他们趴在后座偷看老师和男朋友接吻,看见他们在小屋子里打雪仗,看见他们偷偷把卡蜜儿送上车保护她,看见卡蜜儿掀开那个小女孩挡住眼睛的刘海,这些都有温暖到我。
但是当看见这群被抛弃的孩子羡慕地看着别人的母亲亲吻孩子时,当simon虽然很舍不得但是还是告诉西葫芦“你必须要走,因为像我们这种孩子能被这么好的人收养很难得”,当西葫芦和卡蜜儿走后simon闹着其他小孩跑走自己默默地关上大门,simon一次又一次地戳中了我的心,也戳中了我的泪点。
所幸这终究是动漫,所以他们有善良和蔼的老师,有严厉慈爱的院长,有可以当做家人的伙伴,也被完全可以依赖的警察收养,这是动漫,希望不止是动漫。
这个世界有很多证书和考核,但是为人父母不需要任何考核,但是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之前,请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不只是接受一个新生命的准备,而是确保自己是否可以真的做到爱他。
最遗憾的是,那些最好动画片导演已经不拍电影了。
玛丽和马克思,以及这部西葫芦的生活。
两位导演这几年来都不拍电影了。
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这么好的动画电影了。
这几乎是最好的定格动画,在我心里好过好过一切迪斯尼。
西葫芦和玛丽马克思这么相像。
西葫芦是克制些的玛丽马克思,玛丽马克思是精准些的西葫芦。
都是苦难和孤独。
每一帧都想截图下来,可是又觉得没必要。
他们永远在你电脑里,你最无助的时候就想看一遍。
人都说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可是哪里都会有灾难。
总有人学不会做成年人,更学不会做妈妈。
可是剩下的这些我们,一定要努力。
保护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2018年6月15日。
我肚子里的宝宝快12周,我想我感受到了胎动。
我能永远爱你吗,即使你不完美。
也许我做不到,不过我会努力。
那些阳光之下童年的失落、青春期的发轫以及成长所伴随的取舍,可以打通记忆,焕发温润的感染力。
在去年的奥斯卡评选季,瑞士选送了《西葫芦的生活》分别申报最佳外语片(入围九佳)和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五强),作为一部定格动画以如此分量进入影迷视野,自然吸引了好奇和关注。
虽然最终在奥斯卡上不敌《疯狂动物城》,但凭借画面、技术和故事的契合以及朴素纯真的童心和富于同情的幽默,《西葫芦的生活》还是在欧洲的各大电影节上载誉而归,尤其是摘得了代表动画界顶尖水平的安锡电影节最高大奖。
法国著名导演克劳德·勒鲁什曾在《男人女人:恋爱手册》中借人物之口讲述美法电影之差别——“为什么美国电影风靡全世界,法国电影却默默无闻?
”“因为美国电影是大成本讲小故事,法国电影是小成本讲大故事。
”法国和瑞士合拍的《西葫芦的生活》即从小切口入手传达普世情感,以一个失去父母的小男孩视角,观察着儿童收容所和成人世界的生活。
孩子们背负来自家庭的创伤,得不到亲情却能自我疗愈、互相温暖。
影片有着儿童版《皱纹》的人际关系、《总有骄阳》的社群概念、《再见,孩子们》的少年情谊和《两小无猜》的懵懂爱情。
那些阳光之下童年的失落、青春期的发轫以及成长所伴随的取舍,可以打通记忆,焕发温润的感染力。
片名中的“西葫芦”实际上是九岁男孩伊卡的绰号,他的家中爸爸缺席,一次在躲避妈妈的责骂时,还意外失手致母死亡。
无人照料的西葫芦被好心的警察雷蒙送到了喷泉儿童收容所,这里的孩子不是孤儿,就是父母吸毒或被收监,还有人受到生父的侵犯。
他们背负着大人的错误和罪孽,艰难地生长着,但西葫芦却在这里第一次触摸到了友谊和温暖。
他还遇到了目睹父母死亡、心思深重爱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卡蜜尔,两人的公车之吻和月夜表白都昭示着初恋的萌动。
而后丑恶姑妈要来带走卡蜜尔,大家协力出招帮她摆脱了监护。
最终警察雷蒙领养了西葫芦和卡蜜尔,他们离开收容所又进入到新的家庭,而其他孩子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虽然与父母共处可能悲伤多于快乐,但作为他们生命的延续存在于世,孩子还是会以独特的方式铭记亲情,比如伊卡坚持让别人叫自己“西葫芦”,虽然奇怪但那终究是妈妈给起的绰号;另外,他还保留着象征父亲的超人风筝和代表母亲的啤酒罐。
只不过随着身心成长,这些使家长有着“缺席在场”的物件承载了新生的情感,就像片尾风筝后别着的小朋友大合照,而啤酒罐则被折成铝皮船送给他喜欢的女孩。
另外正如收容所里的孩子与父母分隔,也有些孩子远离了父母,被儿子疏远的警察雷蒙就选择了收养小孩作为亲情代偿,代际之间的抚养和反哺之匮乏一样沉重。
“社群”(community)在影片中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呈现为收容所并非完美之地,不过一旦融入其中建立情感,离开它就成为一种苦涩的幸福。
比如一听到车声就奔出来喊妈妈的黑人女孩,在其移民母亲真的到来要接她走时,还是下意识地抱住院长拒绝离开;告别的晚餐上,西蒙得知西葫芦和卡蜜尔被警察收养的消息后气愤离席,西葫芦找到他表示想继续留在收容所,两个男孩的交心谈话混杂着怨念、羡慕和祝福,体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成长固然美好,但是被家庭接收才是更理想的选择。
《西葫芦的生活》取材于法国作家基尔·帕里斯的小说《笋瓜自传》,是瑞士导演克劳德·巴拉斯的首部动画长片,剧本由执导过《假小子》的瑟琳·席安玛与克劳德共同执笔。
小说作者曾在孤儿院工作,导演也为了尽量让影片贴近现实而在孤儿院生活了一个月。
小说以西葫芦“我想杀死天空,天空死了就不会有不幸的乌云飘过”的自述开头,结尾则是“我终于感到太阳晒着我的皮肤暖洋洋的,我抬头望着天,蓝蓝的,几乎没有云。
现在我才无所谓呢。
我不再想杀掉这片天。
我在地上感觉长大了。
”小说虽然在尽力模仿孩子的腔调,但有时却仍会露出成人底色;而动画却完全采取了儿童视角,把文学中的心理描写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表达。
定格动画,这种充满怀旧气氛和材质触感的形式,比起给欢乐锦上添花,更适合用来为悲伤和孤单雪中送炭。
内容和形式完美契合的《西葫芦的生活》的人物和布景分别用木偶和橡皮泥制作,只有极少数场景用到了电脑技术的渲染,导演在风格上尽力做减法,想保持一种简笔画式的质朴童趣。
在角色造型设计伊始,就敲定了大头大眼的形象,这可以让观众更直接地观察和融入情绪;同时对于动画设计师来说,绘制夸张的形象更为有趣,而且不用对付微观模型。
影片中的孩子除开本土后代,还涉及到阿拉伯裔和非洲裔的多样化族群,导演在肤色和发色上大多采用黑白黄褐等常见颜色,而在最具看点的西葫芦和西蒙的头发上则用了非现实的亮色:西葫芦的蓝色表现其忧郁敏感,而西蒙的红色则展示其热情开朗。
为了避免画风过于脱离现实,自陈“深受达内兄弟和肯·洛奇影响”的导演着力加入了严肃沉重的话题;而对于儿童的可爱和顽皮都表示理解,例如处理孩子们讨论性事的对话场景,就怀抱着“过来人”的幽默和积极态度。
导演在谈到自己作品的受众群体时曾说:“想让孩子们看懂并接受,生活本身很沉重,但还是要有希望地活。
而在当下极度分裂的世界中,大人们总是给小孩灌输价值观,而其自身却行为相悖,希望借由影片让大人们反思其中的矛盾。
”
在转场空镜头中多次出现树枝上的鸟,从独自啁啾到结伴筑巢再到孵蛋育雏,表示时间的推移,也与收容所里那对男女老师的关系发展暗合。
两人相恋结婚生子,在结尾孩子们围绕着推车里的新生儿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还会继续爱你的孩子吗?
如果他丑陋、难闻、哭个不停、尿床、成绩糟糕、很蠢、吃起来像猪、忘了名字、臭脚、让人受不了、大喊大叫、放屁、在墙上乱涂乱画、想当警察、有一个长颈鹿脖子、废物……”这些被父母伤害过的孩子用稚气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不安和困惑,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大家欢呼雀跃,影片也在风筝背后集体合照的定格镜头中结束。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珍视疼爱,即使现在小无所依,但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下,总归可以期待骄阳。
【本文原载于《电影世界》杂志2017年4月刊,请勿转载_(:зゝ∠)_】
影片亦带给我另一种思考。
是否被“抛弃”就意味着不被爱?我想说也许你可能只是不被所抛弃你的人爱,另一种可能是抛弃你的人不配爱你,换句话来说,抛弃使你解脱。
就像西葫芦和“小女友”被警官收养了一样,解脱发生在抛弃之后,巨痛之后才能所以感,走投无路之后才有路可走。
普希金说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生活欺骗了你,但生活之光仍然照亮你我前行之路。
即使所以的即使都发生了,我仍然爱着你。
这个影片有孩子的纯真,善良和纯洁。
却也有着成人世界里的是非善恶、和肮脏。
他们觉得男女之间的事很恶心,有着这个年纪孩子最简单的认识。
老师的孩子出生,他们还会问老师她会不会抛弃他。
假如他很臭,假如他大喊大叫,假如他有病,假如他……等等。
他们害怕老师会因为任何问题抛弃了孩子。
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自己是被抛弃的孩子。
没人疼没人爱。
他们都爱自己的父母,可是却受到了父母的伤害。
该片以黏土动画的淳朴、原始、立体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一个悲伤但是充满温暖的故事。
西葫芦失手令母亲发生意外,被送到了收养院。
就像他那蓝色的头发一样,在这里他忧郁自闭。
直到卡蜜尔的到来,生活终于透来一丝光亮。
雪场的嬉戏打闹让孩子们暂时忘了烦恼,直到一个母亲的出现。
在大家帮助卡蜜尔躲过阿姨后,幸运的西葫芦和卡蜜尔被警察收养。
西蒙把剩下的孩子哄骗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不想让这种分离之后的悲伤和羡慕之余的失望多一秒停留。
也许世界上所有的顽强都配得上应有的幸运。
但愿遭遇各种意外的孩子们能被善待,就像卡蜜尔房间那盆靠窗的仙人掌,在阳光的沐浴之下也能开出炫丽的花。
3.5。奥斯卡要颁给动物城已成板上钉钉的事儿,但我还是力挺西葫芦。
确定能给儿童看吗?尼玛!
父亲的照片被撕下画在风筝上摇曳,母亲的酒瓶被垒成小塔藏进了阁楼。这么淡淡的忧伤寂寞,散佚在收养院的每一寸角落。偷偷在校车上亲吻她,偷偷给警察画很多的画。我的心情晴雨表总是阴晴不定,因为它只与你有关。嘘,这个秘密只有你知道。我们都是这世上不完满的因子,在长成大人之前,请让我们拥抱。
有点无聊
无聊
不是很喜欢,总觉得孩子是不是太早熟了,有些别扭😂可能是因为他们太早感知了人生的疾苦
不禁想起在安親班工作的那段日子,被無一不是亮色系艷麗的兒童傢俱團團包圍,心情差時看顯得噁心,好時看卻又顯得童趣,很妙。
拍成20分钟的短片会好一点。
愿每一对父母真的考虑好片尾小盆友说的那些“即使”
备受歧视的童年,那么搓心,谁不是天空下无助的风筝,但狂风终结散去,爱会化解孤独,真诚的心会给你指引,即使再沉重的故事,在风筝的季节,也终结随风而去,无论美丑贵贱,你是值得被爱的,你从不是孤身一人。
叫Simon的人好像都是小天使
还可以。说实话这片也完全可以演真人电影,所以感觉在动画方面的优势,呃,想象力或真人无法表现的东西上面,有点平凡。
任何情况下,你都在很好地成长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一个儿童视角的温暖故事。学校里的几个孩子虽然都失去了父母的爱护,出生在纷繁复杂黑暗的成人世界的他们,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与痛苦的经历形成鲜明反差。他们并非幼稚到遗忘痛苦,而是选择拥抱当下的幸福与友爱。定格动画的魅力非常大,可惜有点短,有些线索没展开
⭐️⭐️⭐️⭐️⭐️真棒啊⭐️⭐️⭐️⭐️⭐️真棒啊⭐️⭐️⭐️⭐️⭐️真棒啊⭐️⭐️⭐️⭐️⭐️
抱歉,我对任何跟木偶戏有些相近的动画片,都无法适应。
孩子们的小心思,可爱温暖。定格黏土动画很适于表现孤独感。
相对成人化和沉重的主题,成人处理时一般会选择隐瞒和忽略,但从最纯洁的儿童角度来看,有了更多微妙的直接和诚实。做动画的人是世界上最善良最纯净的一批人。希望可以再长一点。
很无聊的故事。。。两颗星给黏土动画的不容易。
片中的没爹妈的小孩比电影院里有爹妈的小孩可爱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