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
Le grand chariot,大篷车,破碎的月亮,The Plough
导演:菲利普·加瑞尔
主演:路易·加瑞尔,艾斯特·加瑞尔,弗朗辛·贝尔热,奥雷利安·雷克因,阿斯玛·梅萨乌丁,达米安·蒙金,莉娜·加瑞尔,玛蒂尔德·韦尔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在巴黎经营传统木偶剧院的一家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立场,但父亲与祖母的相继过世,让年轻一代开始思考自己应何去何从。这部家庭小品的灵感源自法国电影大师菲利普·加瑞尔父亲的真人真事,导演的三个子女在片中同台贡献了精彩表演。影片叙事沉稳却不失温馨幽默,消解了死亡主题带来的压抑,三代人的情感羁绊也从微观上反映出法国社会文..详细 >
有我喜欢的部分,那些旧世界的崩坏,那些新世界的迷茫,作品里有一些过时的激进。
@EFM 喜欢这个片名。le grand chariot双关的很有趣,既是演木偶戏的大篷车,也有北斗七星的意思。父亲就是整个家族的坐标系,子女一辈在这种保护之内,同时也是束缚之中,充满责任与自我之间的张力。真兄弟姐妹演起来可真是自然啊,特别是名字都没变,不愧是老爸量身定制的剧本!同时也感觉像老爸封山之作,现实生活中演艺事业的接力棒传下去了,比木偶戏要好的多,拍这部戏的时候老Garrel应该很开心吧。
戏剧表演途中父亲去世,故事进展到后半段时主角又看到了已故的父亲,家庭中的一些成员发展开放式关系。。。恍惚间我感觉我在看《芬妮与亚历山大》。不过片中几个角色的塑造、角色间关系的呈现、视觉空间的搭建、戏里戏外互相对应的文本设计等都做得很一般,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3.5;加瑞尔几乎每年一片的节奏,也快成为上影节每年必到的常客了;小而美,叙事风格稳健而老派,旁白引导的章节结构,依旧是高度凝练而简洁。一个艺术之家的必然溃散,如同暴风雨必然到来,仿佛是欧洲的命运预言,传统终究要被抛在身后去迎接自己的命运,左翼摒弃十字架的最终绑定,塞纳河畔的疯子终究要接受电击,爱情的多角戏注定散场——真是一个只有法国人才能拍出韵味的故事。
#BJIFF2023# 太缓慢了,剧情也很一般,不过整个气质还挺老派的
几个八点档串戏到一起既视感
用非常稳健和松弛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以小见大的家庭故事,是我非常羡慕的创作状态,也是到了一定年纪才会有的状态。可能只有人到老时,才能从容的回望过去的好与不好吧
很难看到欧洲这么传统的重视亲情与传承的影片,拍得挺好。6.9分略低。这类问题在中外都一样。不过说真的,和中国“非遗”木偶一比,这技艺都不算啥。俩妹妹玛达和丽娜都真好看,比哥哥路易有责任心多了!片中父亲祖母相继离世,那种对兄妹的打击能感受到,但还好他们还有彼此。“画家”的前妻伊莲也好看!以及,千万别找那种什么成就都没有满嘴跑舌头自诩“艺术家”的。最后结尾,探望疯了的彼得的洛尔是谁??这片儿好几年前就想看资源都下了,这次终于补上。好像2023北影节和2024法盟都放过。散场后和等在外面、去东坝看美队4后来的小F. 去资料库喂了流浪猫,还是之前的小黑和一只似怀孕的狸花。内嵌中字。片头尾和观版权。十几个人。今日百子湾资料馆二连之一。导演儿女一家上阵,今天百子湾难道是导演加瑞尔家的专题放映?
BJIFF 13th @小西天 静不下心来看的话,没办法体会传统迟缓的叙事美感。或许想表达传统文化随时代而消散?(这也不是什么新议题)我看到的是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与谁一见钟情/大发雷霆。
BJIFF丨一个木偶剧团的离散与衰落。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木偶是戏中戏也是戏外戏。狗血又温情的法式家庭生活片段令人十分舒适。最私人却也最真诚,不过过于私人化也难免会与观众始终隔着一层情绪的薄膜。
补标。 松散的连结,脆弱的坚持,剧场的落幕。
啊这,观后感是:没头没尾的流水账都能当电影放了吗。是短时间内不想再看法国片程度的较差的体验。
真的很无聊。
上影节第六场
很法式,传统艺术的消亡与艺术家的窘迫
【8.3/10】第一部加瑞尔,神奇的情感力量,剧本上粗糙的地方反而无限反衬出导演的从容与风度
很喜欢的隐喻
贵在对旧秩序老传统逐渐消散的坦然接受,希冀于后代在热情消退后家庭离散后重新找寻道路的新生。
片子里的细节:一双替她解开腕上锁扣的手,紧紧挽住孩子的奶奶,电话里凝视着前方的母亲的一张脸,从戏台上木偶里脱力而落下去的老人的手。目光和情感的接触是我们和他人建立情感的基础,对它们的注意揭示了生命中一些重要的时刻,这是优先于道德判断甚至理性认识的。这是影片内在连场的逻辑,它因此放弃了另一些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导演自己的视角了
那种简洁的精微与早期今村昌平有异曲同工之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