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很多人对这部影片的影片,觉得都不到位,甚至有很多误解,所以自己想来写写看法,因为看这部影片不能完全用看电影的思维来评价,里面的parkour运动精神需要领会,需要亲自去学习才能更好的理解!
剧情: 巴黎,2013年,一堵墙把落后地区与其他地区隔离开来,那里没有法律,没有制度,没有学校、连警察局也拆了……那里属于黑社会,他们胆大包天,无恶不作。
影片的开始就充满了暴力、肮脏、吸毒、犯罪感,脑袋上印有K2,代号也为K2的家伙带领一群人寻找一个叫Leito的人,另一个画面就切换到有个人正在拼命销毁一包包的东西,大家可以领会到,那应该是白粉,接下来会面的精彩镜头可谓经典,一群人追逐主人公,但Leito敏捷的身姿在楼群中穿梭,最后成功逃脱…… Damien是警察局的一个精英,同时也是一名中尉,做过卧底,非常善于打入敌人内部。
他完成任务以 迅速、敏捷、准确著称。
这一次,政府交给了他一个在他职业生涯中最棘手的任务,一个定时炸弹被十三区最凶猛的黑帮偷走了。
Damien的任务是要去用密码解锁,防止定时炸弹引爆。
为此他必须与Leito合作,因为Leito是唯一熟悉B13区地形的人,而且Leito也要营救他落入黑帮手中的妹妹。
(网上新浪竟然都介绍是姐姐,晕倒) 亮点: 精彩的Parkour运动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而且并非特技,都是主人公用身体技巧完成的(还记得Leito从小窗户里穿梭的镜头吗?
日版的结尾有花絮,可以看到主人公能穿过更小的地方!
)本人也是parkour运动的练习者,这项运动是新兴运动,由影片的主人公Leito,现实名字叫大卫的法国人创立,奔跑、逃脱、讲究技巧、柔韧性、灵活性、创意都是这项运动所需要的,国内翻译为跑酷运动,最近也兴起了很多跑酷论坛和团体,一起发扬这项运动。
网上很多人看了这部影片说这是攀岩运动,所以这个我想要澄清,这是跑酷运动,不属于攀岩。
当大家看成龙的影片时,会不由得想起parkour运动,的确,成龙应该算是国内parkour运动的第一人,但是我不喜欢将成龙、李连杰与大卫去做比较,因为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网上很多人批评大卫的武打动作僵硬,但人家是parkour运动者,不是学武之人,更不是一名专业的演员,他想做的,只是将parkour运动发扬光大,让更多了解这一伟大的运动!
这虽然是一部parkour运动精神的影片,但是它的剧情仍十分吸引人,里面的政治阴谋非常棒,峰回路转,加上主人公精彩的跑酷动作,这部小成本的影片绝对值得一看!
用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用官腔来说就是“民主方式”——《暴力街区B13》,标题的这句话大家在影片的结尾就能深刻理解!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年轻,我们渴望自由,我们拥有无限的创意,为什么不积极运动起来,学习跑酷运动,感受运动带来的快感!
太惨了,周六!
看的没一部好电影,首先看了Lucky 13,接下来的遭遇就完全是我自找的了,不信邪,非得找个还有13的看,把“祸不单行”的古训全忘了。
那就是Luc Besson 掺一脚的Banlieue 13(13街区),烂啊烂,烂到我觉得他们为了动作都懒得去写情节了。
Luc Besson现在也挺变态的,狂喜欢极限运动,觉得这就足够撑起一部电影了。
Banlieue 13在我看来,基本上只是“企业战士”的加强版,了无新意。
剧情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痞子拯救世界。
其实Luc Besson热衷极限运动从他的成名作Big Blue里就能看得出来,主角从事的就是极限潜水。
但是轮滑,滑板,攀岩,跳伞,赛车这样一部部拍过来,让人很怀疑他是不是想放弃电影,要到CCTV5来找份工作了。
吕克·贝松本人一直是个极限运动迷,2001年他编剧的跑酷电影《企业战士》便赢得一片喝彩。
之后他就致力于将跑酷运动与动作电影结合,《暴力街区13:终极》依然由他本人编剧并担任制片。
前一集的两位主演大卫·贝利、塞瑞尔·拉菲利再度回归。
扮演雷伊托的大卫·贝利是跑酷运动的开创者,与角色有着绝佳的契合。
扮演达米安的特技明星塞瑞尔·拉菲利则更为人熟知,在《的士速逮2》和《暗流2:末日天使》中都曾出现过他的矫捷身影。
这两位货真价实的极限运动好手,所有高难度动作全部亲身完成,完全超越“蜘蛛侠”。
《暴力街区13:终极》将故事设置在上一部的两年后的2015年,政府在难于管理的巴黎近郊竖起的水泥隔墙更高更厚了,将整个贫民窟和黑帮都包围在其中,这里便是“暴力街区13”,没有法律,没有制度。
现在的街区已经分别由5个黑帮老大各自把持,冲突和暴力事件更加频繁。
特殊行动小组高级督察达米安与身手矫健的雷伊托再度联手,一同打入黑帮,要把这座暴力之城从混乱中拯救出来。
《暴力街区13:终极》比起前作,在动作特技上更为复杂高超,影片依然秉承减少技术参与、杜绝特效的制作理念,追求原汁原味的速度美感和视觉效果。
预告片传达出的速度感令人惊讶,在150帧/秒的高速摄影机拍摄下,看着特技演员穿梭在水泥森林间,人体的优美身姿和律动速度的和谐统一,尽显跑酷运动的极限魅力。
如果看過第一部被我深深吸引的是開場那段跑酷的開場戲真是驚心動魄的領略了一下跑酷運動的精華,同時誕生了一個偉大的跑酷專家大衛-比利David belle,之後的我經常去搜索他的花絮視頻技術技術那純的,跑酷的起源這個無從講起他也算是個有頭有臉的角色了,影片裏大量的翻閱和跳躍給影片增添了許多客觀性和欣賞性的價值,如果是一個打星靠打的成分取勝他可定會輸給另一位的演員那個武術冠軍CYRIL raffaelli 這兩個聯合在一起就好比看到了成龍和李連傑聯手的身影一個靠技巧和觀賞一個純靠拳頭來凸顯暴力的成分。
片中的文化背景是我喜歡的另一方面,13區這個由法國軍火組織的團夥的黑幫交易,整片的廢棄工廠和塗鴉的呈現畫面讓我置身在這個和主題連在一起的念念,如果說暴力美學的權力是武和打那麼這部片子在氣勢是就是讓我心動的導火索,我從不認為凸顯個人英雄的片子都是好的暴力品,那麼變態的更變態,不能真正的讓人沉浸的大的戰鬥範圍裏,我想呂克貝松從不說我拍別人拍過的暴力美學,無非是打打殺殺那麼我把那麼一點的小想法用到了對背景力量的妥協的話。
我想大導演就是能和這個社會想連接的人 他拍的不光你要 影迷也要 商業也要 社會也需要
“跑酷”作为一种流行的街头运动,充满了危险和刺激。
这部电影抛开烂俗的情节和有些蹩脚的表演,单纯的从动作片最吸引人的“动作”上来看,是非常不错的。
电影一开场就是追逐戏,演员们在城市间飞檐走壁。
两个硬汉的组合让电影的爽利更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顶峰,面对蒙古大汉的那一场戏,一个是硬打硬撞,一个则是利用绳子捆绑。
在现代的都市中,“跑酷”作为一种宣泄方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只是这项运动实在是极限运动,稍有闪失非残即伤。
所以和电影里的情节一样,如果没有点基础,还是不要随便进入13街区哦。
end
美国的这部《暴力街区》翻拍自法国的《B13区》。
都是由吕克·贝松监制。
对于这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吕氏监制,必属佳品!(顺提一句,吕的前妻正是《生化危机》中的女主角,犀利无匹、性感绝伦的米拉乔沃维奇)美版的男主角跟法版是同一个人:大名鼎鼎的“跑酷”创始人大卫·贝利,唯一变化的是贝利的搭档换成了迷人的保罗·沃克。
(这也是保罗的遗作)这种安排明显是为了分工合作:贝利负责“跑酷”、沃克负责“飙车”。
美版的情节设置、人物关系几乎同法版一致,(我一开始看的时候也以为自己眼睛出了问题)动作场面、特效运用稍有胜出。
但是,法版已是一个宛如里程碑的存在,莫能出其右者!因为正是法版第一次将“跑酷”这种运动植入电影,开创了“移动的艺术”。
倘若说法版《B13区》是“跑酷”开山之作,那么还有一部仍是吕氏监制更早期出现的《企业战士》就可算做“跑酷”的萌芽作品。
恰好,我的收藏中就有这部《企业战士》的DVD,那可是我沧海拾遗般辛苦淘来的。
昨天晚上刚把该片看完。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所谓的2010年。
法国政府把犯罪率居高的地区用高墙和别的区域隔离起来,这里称作13区。
影片一开始就用镜头穿插13区里某栋大楼内的各色人等活动着的场景。
随后就有了在高楼之间追逐跳跃的镜头,非常精彩,尤其抓住绳子荡来荡去的情景,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功夫片比如成龙主演的。
这个13区简直就是黑帮的天堂,连里面的警察都岁他们无可奈何。
但是两个小伙子一起,巧妙地让黑老大被自己的手下给终结,原因竟是他跟警察要挟需要1000万的钱转进自己帐户来换取那个警察遗弃的炸弹,却没有想到帐户被警察掏空。
当他手下那帮家伙对着他质问该怎么发工资的时候,确实有一种黑色的幽默。
我发现在那群黑帮的屋子里俨然贴着李小龙的海报,也从中足以可见李小龙等中国功夫对这部电影的深刻影响。
去取炸弹时遇到巨人打斗的场面确实让我们不觉得有新意,在香港的功夫片里都已不是一次两次出现。
这部影片追逐、跳跃、打斗、枪战等场面无所不有,情节紧凑,让人对法国电影选材的新角度钦佩不已。
这部Luc Besson编剧的动作片有力地嘲讽了好莱坞近四年来95%的动作片 跑酷的元素加入使得动作戏让我这个外行也看到腾空飘移的魅力 话说我现在在法国留学 看到玩儿跑酷的也不少 但是影片里这么流畅的我是没看见过 估计这俩是顶级的吧令我震撼的是这部动作片让我看到13区人那种看惯了丑陋却依旧对生活和强权竖起中指反抗的精神 那小女孩很辣 很野 估计是13区的特产那个黑人经济学硕士给力呢 法国的高失业率算是被黑色幽默演绎地淋漓尽致Ta的下场和那句:我就知道条子他妈提了裤子不认人 不能跟他们做交易 真傲娇.....我先声明:我非腐女但是.....两个男主角的激情四溢已经亮瞎了我的眼!
注意1默契的腾空 落地 之前两人从未合作2那个老大死后小罗罗门追他们 兵分两路 最后车门一开 两人深深的对视一笑3输密码前缠绵的肢体运动 跟之前的飘逸风大相迳庭 还有爱恨交织的痛苦眼神 啊啊啊 太有爱了 我也去过13区 没这么糟糕 夸张了点 不过街道是很脏 墙上的涂鸦有不少还挺新浪潮 我经常还看看涂鸦充实灵感赶设计......说到设计 那个囚服设计的真有型 我觉得可以上T台溜一圈 倒回去好多次看那俩只穿着囚服第一次邂逅.....我决定不睡觉了继续看第二部!
一直觉得吕克贝松的电影风格让人抓不到头绪。
当年的《Leon》或者《Big Blue》都是文艺的让人心碎,但也拍出《Taxi》这样囧的笑料电影。
看了《B-13》之后,认为他老人家对动作片情有独钟,剧情是不用思考变天下大白的套路,重点就在于那令人叫绝的parkour功夫上,简而言之,就是个B级片。
电影到是不难看,最然对功夫片不感冒,但节奏紧凑,加上两位男主角面向端正,同进退共杀敌,最后还有段纠结的厮打,于是正中了腐女们yy的萌点。
在吕克大叔的眼里,真正的反派都是道貌岸然的国家机器,虽然有些偏执,但也是大多数人内心潜在的观点。
这电影还要出2,继续观望。
几年前看过不完整的暴力街区,就是因为这个不完整使我没能真正理解这部影片,好在有机会再次品尝吕克.贝松为我们烹制这道不算大餐的美味,现在就将个中滋味娓娓道来,以备诸位看官点评一二.作为动作片,该片投资规模据说也就几百万,拍摄场景比较简单,但是众多的动作影片也简单的告诉我们动作片要想抓住尔等的眼球就得奉献出如烟花般绚烂的动作来,有幸的是导演和演员真的让我眼花缭乱了.当成龙和李连杰身手不再迅捷如昨时,两个法国年轻人让人领略了极限运动的魅力,其中的许多场景我们似曾相识,当看到雷托和达绵在狭小空间内腾挪闪转时我依稀想起成龙在警察故事里矫健的身姿,真应了那句老话,江山代有才人出.当然作为法系动作片,尤其是吕克.贝松系动作片绝对不会只有养眼的肢体语言,颇显离奇的情节才能让品尝美味的过程更加有趣.雷托和达绵相继掉进骗局,这种让观众一起被涮的情节编排是多么值得咱们的大片导演们学习啊.但是我们的吕克.贝松不会只将影片就此停留于这些技术层面上,他还要赋予它法国电影应有人文关怀.影片于2004年公映,而在当年法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移民骚乱,吕克.贝松将他对移民问题的看法放置影片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将那些外来移民隔离,对他们置之不理,乃至清洗掉呢?这样的观点在法国这样的国家并非只有少数人认同,相当一部分人乃至政府官员都同片中的国防秘书一样如此认为,对这种看法,吕克.贝松通过从第二代移民雷托的视角表述另一种观点,"我四年级辍学不是因为我卖白粉,而是因为他们把学校给撤了,我生在这个街区就是个错误"于是当内心存善的雷托同伪善的警察作对时,我们都从心里站到了移民一方.面对这样截然不同的观点同时也是法国社会的一大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吕克.贝松让达绵这个高卢血统的年轻人作了回答,他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权宣言的精髓,当然也是法国宪法的精义所在,达绵补充说这是个民主法制的国家,我要维护国家的民主法制,民主决议必须得到执行,影片的结尾,雷托和达绵的友谊或许也是吕克.贝松对移民问题解决的美好憧憬吧.和十多年前的吕克.贝松系影片"尼基塔"只是表现冷漠政治制度下那一丝人性温情相比,在这部影片中吕克.贝松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希望,少了一些冷漠和阴郁,还多了一点嘲讽(片中黑帮老大要趁大规模失业之机招收几个硕士以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所以暴力街区这杯法国葡萄酒真是比那些个好莱坞快餐更值得品味
终于看了传说中的B13当初看完麦姐的演唱会就该看的片。
晚上十二点跟兔子打完温温吞吞的电话,顾不上第二天的面试,深夜两点实在睡不着起来看动作片,那个节奏啊,让我有种想变身青蛙的冲动。
彻底男性片,不过我还是喜欢的不得了,如此简单,如此流畅,节奏让人忘记节奏的流畅。
动作设计的干脆,甚至优美
PARKOUR
太过火了
L逃命那段太炫了 大部分打戏都不错 但为此……几乎所有警察都不佩枪 最多带根电棒 这也太扯JB蛋嘞
各种跑酷和不服
撇开剧情不谈,绝对是动作片爱好者值得一看的影片。不同于成龙吴宇森,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手法和场景设置。简而言之,两点惊讶:第一:发现原来法国人民也拍动作片的。第二:片中如此牛的纵跃逃逸打斗居然不是特技!是一项确确实实存在的极限运动。难怪如此真实。
老版的不错
跑酷不错,情节就算了
真想好好学习一下逃生啊,^_^
米埃竟然刮腋毛~~
跑酷
侮辱人的智商
超级有节奏感的动作片
打着白头胖子的旗号骗人 法国片编剧的智商基本跟斑点狗在一个起跑线
帅死了!两个男人惺惺相惜啊,最后就要在一起了啊,我现在看什么都能看出爱啊。没有爱情这个泛滥的东西,全片主体清晰无比,毫无拖泥带水。跑酷的镜头无比帅气!
不喜欢电影的跑酷风格
快进着看动作就行了
跑酷
来看跑酷的
枪就是要举而不射,射而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