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点17分,启程巴黎
The 15:17 to Paris,15:17 巴黎列车(台),15时17分,启程巴黎,15:17开往巴黎,15点17分到巴黎,列车危情,巴黎列车剿恐记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斯宾塞·斯通,安东尼·萨德勒,亚历克·斯卡拉托斯,朱迪·格雷尔,珍娜·费舍,贾里尔·怀特,托马斯·列农,托尼·海尔,P·J·伯恩,布莱斯·吉扎尔,斯蒂芬·考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德语,荷兰语年份:2018
简介:影片源自真实事件,讲述2015年8月一列从阿姆斯特丹开往巴黎的高速列车上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三位美国士兵挺身而出将歹徒制服的故事,电影将根据三位当事人的回忆录改编。详细 >
[视][17.12.14想看]老东木指导,真人真事,本人饰演,回忆录改编,实际事件很短,网上新闻不多。蚁人前妻,三男主设定,ADD注意力缺失症,深度知觉,教学假人伤势逼真,剧情大部分讲述三小伙之前的故事,生活片,并非爆米花电影
真人出演
最大亮点是真人出境,而且几乎看不出来
You are preparing for the unexpectency
有点拖,整体还不错
如果当初没有关注过这个事件可能会觉得电影冗长散漫,想看惊悚动作大片的预期落空。但是对于我来说,由于本来就生活在巴黎,对这件事一直记忆犹新,反而真的很想看几位英雄的成长轨迹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再加上真人出演,简直是对这个事件最理想的表现方式。东木老爷子真是从未让我失望。
三个问题儿童长大后反而成为了英雄,成为了当地人,包括老师们眼中的骄傲,很讽刺是不是。伊斯特伍德处理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没有过分渲染英雄行为和心理活动,所有的平凡和突如其来的危险,就在那一瞬间爆发然后归于平静,制服、救人、安抚、等待,一切都极其普通,时长5分钟之短甚至不及片尾字幕,还没有音乐烘托。#返璞归真,大道至简
铺垫了70分钟
哪里有伤害,哪里就有赦免
这个片子的时长应该是8个小时。现在的剪辑太短了,20多个故事线呢,根本说不清楚。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变着法气人。去东京飞机上看的,一愣一愣的看的我。克林特有病吧,信教了吧。浪费时间。不爱了!
我对这部片子根本就没抱希望,但看完居然觉得还不错。当然演技什么的就别谈了,可是这么个突发事件让真人来演能编90分钟居然没让我快进,还是挺让我意外的。
虽说本色出演,但前奏从小学调皮讲起是不是长了点?
了不起的东木老爷爷!不带任何预设,从第一分钟开始,我这个伊斯特伍德迷,就浸入喜悦观片模式里。仔细回味,反恐只是英雄个体习以为常的勇气瞬间爆发。。。。另,字幕上来后,别撤,还有彩蛋画面。
虽然明白这部片想要真实反映人生,但确实不大电影化,估计是老牛仔近年来最乏味的一部片了
20分钟反恐,其余各种凑,中段直接变成旅游综艺
对于老爷子来说恐怕是灾难级的失误了,大篇幅流水账式的记录,尽管只有90分钟却像看了10集美剧那么长,前半部分过于连篇累牍,仿佛看了一篇枯燥无味的纪实新闻报道。从《美国狙击手》、《萨利机长》到这部,连续三部基于真实事件的社会题材,差不多能看出东木的疲态,老爷子真该换一下其他题材来拍啊。
东木高估了原型人物参演的影响力,因为这毕竟是事件还原,而不像《第四公民》的事件记录。考虑到当事人演技的固有缺陷,可以把影片拍成类似《生死时速》类型的影片;另一个方案是使用专业演员,然后在主角人物的个性和成长上做一下深度挖掘来取代本片的浅尝辄止的学校时光和欧洲旅游观光的流水账呈现。
这事件本身就没必要拍成电影,因为太短了。东木力图追求真实英雄生活中的平常瞬间,却忽视了这些日常可能和他们的英雄行为并不具体直接联系,造成的是多方面的剥离与割裂,本人出演自己的设想看似美好,但是戏剧化和真实的界限也并没有因此撇清,终究是一次野心不大但依旧未竟的实验。
片子不难看,但拍的太割裂,大段的童年记忆、欧洲游记,不仅带来节奏的冗长,时间线的混乱,并且对于角色的塑造并没有任何帮助,大约十几分钟的高潮戏份也撑不起这个片子
本来看到预告片觉得肯定很好看,没想到居然拍的这么屎,简直不能用语言形容,演技差剧本差,本来以为是对抗恐怖分子,结果拍了一大堆神经病不知道在讲什么的剧情。小时候,参军,在欧洲游玩全部都是鸡肋,根本就不知道对于剧情推动有什么作用。整部片子就像小学生写的流水账一样,看过最差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