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部电影大概是在看完《爸爸去哪儿》以后吧,原来刘烨和胡军竟然还有这么一段关系,不过好在导演有先见之明吧,最终两个人没有擦出火花,每个人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很好,好到有一种任何电影都无法到达的高度。
那个时候两个人也真是嫩到出血,那种纯真的眼神,毫不做作的动作,很容易就把人带到了剧情。
其实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关于同志间的感情故事。
爱情是什么呢?
爱情不过是喜欢你走路的样子喜欢你坐着的样子,喜欢太阳下你的样子喜欢雨中你的样子,喜欢你唱歌的样子喜欢你睡觉的样子。
发生了便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哪管是同性之间还是所谓的正常的异性之间。
所以啊,爱情只要两个人对了就好。
虽然蓝宇比断背山拍得要早,但我其实是前几年才看到的这部片子,这部影片算是国内同性恋题材电影的先驱了,现实中的两位主角也是经历了岁月的冲刷现在才得以一起出现在同一个节目,他叫他师哥,他叫他师弟。
其实我刚开始看蓝宇是排斥的,除去画风的缘故,整部电影的色彩一直属于压抑状态,我当时刚看完影片,觉得情感的处理过于粗糙,但是后来一想,本来就是两个男人的爱情,要什么细腻,就是爱上了。
蓝宇的不急不躁,对于陈捍东是否给他回应好像他都没在意,他只要爱他,纯粹的爱他就好了。
影片的选角我觉得是很到位的,那时候的胡军貌似就是比刘烨大十多岁,胡军的他身上那种北方人的流气和痞气,还有高干子弟的傲气演的很真实 ,刘烨那时候年纪虽然不大 但是感情把握得真的很好,自然而真实,让人觉得他就是蓝宇。
这部电影看完,一直想去看原著但一直没看成,一是我是拖延症晚期,二是我怕看完原著会觉得他们演的不到位破坏了我对他们的感觉。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每次听到还是会想起他和他。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刘烨的眼睛,水灵灵的,望着望着就能陷进去。
而胡军,攻气爆表,充斥着明晃晃的独属于渣男的荷尔蒙。
说实话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先是被这赤裸的肉体,震惊到了,原来以前的电影,尺度如此大?
整片看完,哭了,怅然了,但是也被这在耽美文里看过无数次的熟悉的人物设定,感到普通。
但是等我再细细回味一遍的时候,才觉出这里面的味道,两人之间的情感,挣扎,爱恨,那种张力,那种在那个特定年代的同性之爱。
后来不知道回看了多少遍。
又单曲循环了多少遍《我怎么舍得你难过》。
关锦鹏什么时候再拍一部真正的同性电影啊!
原著《北京故事》的粉丝,聊下来都不喜欢这部电影,直白点说吧,简直TM极度失望。
那些谈起电影就好评有加的诸位,读过八万多字的原著小说的有几个?
《蓝宇》和小说的关系,就像长得极像的两个人,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泰国人,他们连语言都不通,OK?
关锦鹏对原著的处理几乎是丢在一边,另起炉灶,侧重点都貌合神离,再毒舌一下,刘烨赤裸的下体和无辜的眼神对电影的口碑功不可没,让还没上过战场的女文青方寸大乱,似乎不上赶着撒点花就对不起中国男演员在大银幕上的放胆一裸。
可事实是,就电影而言,它勉勉强强算合格,称不上烂片,但它对原著,对蓝宇,这样没心没肺随心所欲的改编,完全是一种犯罪。
先说内核,小说开篇与结尾都点了,中国人其实是不擅忏悔的,老子永远天下第一,捍东之所以记录下生命中惊心动魄的真爱,开始全心全意地忏悔,只因为他出国后信了教——文中很多次,把蓝宇比做了天使,而小说中蓝宇的为人处世与对爱的守望执着,一点点印证了这种极为隆重的赞美,这是全书的核中之核,电影里全丢了——只有一个呆萌无害又个性模糊的善良男同志,而已。
小说之所以打动人心,很多读者都不太清楚为什么,其实就是树立了一个“人”,一个因家贫求学而无奈卖身的男妓,精神世界竟是如此纯净,对爱情竟是如此忠贞,在很多年前就物欲横流的北京。
他的所作所为,一步步感化了玩世不恭、纵情声色的官二代捍东。
早前看《北京故事》,觉得性描写太多了,太黄了,至今仍让很多读者诟病。
但现在才觉得,性爱描写这部小说最不可或缺的内容。
并非刺激感官,所有的性爱描写,都左右着两人的爱情走向与自我认知:初逢的试探、熟练后的酣畅、瓶颈期的狎玩报复,重逢时的浓烈哀伤…性学上说,男人由于身体构造,外向性需索更为强烈,难听点是下半身动物。
性是他们表达爱的重要方式。
我终于读懂,性爱描写不是本书噱头与败笔,而是耀眼的华彩,无一处是闲笔或秽笔。
显然,阿关完全没有读懂这一点。
电影里甚至没有一场合格的性爱戏!
再说对关键情节的瞎改,捍东第一任妻子林静平是一个关键人物,她几乎是完美女性的化身,但捍东婚后就是对她越来越丧失兴趣。
从之前强烈的结婚意愿(想证明自己不是纯同性恋,对真实情感的恐惧),到最后义无反顾撕破脸离婚(林静平匿发传真让蓝宇被辞退看似诱因,实则是捍东想摆脱婚姻的借口),点明了捍东对蓝宇,对同性爱连自己都没料到的执迷。
但在电影里,林静平是因为不想生孩子并打胎和刘离婚的,离婚前两人关系十分和美,甚至像美剧桥段一样拍了言笑晏晏的离婚婚纱照,这TM是怎么回事?
阿关我怀疑你读过小说吗???
还有蓝宇至死没有告诉捍东,他能出狱的活动经费,包括他那笔别墅款。
电影里在蓝宇活着时早早揭了底,这叫什么事?
曾读过的《北京故事》一篇解读《谁识凌波缥缈身》,作者心思极其细腻,认为故事肯定有来处,最大可能是小说原型“悍东”的日记改写,证据是很多事件发生,都有当天天气的风雨晴雪的描写。
写小说的都知道,这种细节除非有老式日记本每日天气自填的记述,否则毫无落笔及落实的必要。
算了,细节太多了,都懒得讲了,我打字手也酸了,就这样吧,事隔多年下载看了第二遍,看完还是马上删,这部电影没有因为时光的打磨而变得温情脉脉,反而让我比看第一次时更生气,电影已死,小说永生。
还有,李安,你真不打算再拍吗?
蓝宇的爱太卑微、太隐忍、太让人心疼,我真没看出来振东多爱蓝宇,自私、霸道、顽劣真心配不上蓝宇,爱而不得就是对振东最好的惩罚了,丝毫不心疼振东。
有钱有势就能把别人的真心踩在脚下了吗?
还说什么要是两个人太熟了就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也就是该散了!
我去你。。。
不知道蓝宇对振东是不是一见钟情,反正每次看振东的时候眼睛里都是满满的爱,所以不会觉得蓝宇这种卑微的爱有任何突兀!
刘烨的演技真的好,那种情窦初开、小心翼翼表演的太到位,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眨着,让人怎能不爱啊!
振东的扮演者胡军那时候也是颜值高峰期了,之前看他拍的乔峰其实挺无感的,没想到在这部剧里面演的这么好,振东这个角色确实让我很生气,纨绔公子的感觉特别有,这部剧演活了蓝宇和振东也成就了刘烨和胡军,所以我觉得是部值得推荐的剧,给五星好评!
最感人的就是多年后他们重逢陈瀚东抱着蓝宇跟他说那个时候我怎么会放你走的,经常有时候脑海里想起这个场景我就会去看一看,最后好不容易陈瀚东决定了和蓝宇度过一生的时候蓝宇出事了,看着那么一个大老爷们在那里哭的泣不成声,真的感到惋惜和遗憾,明明相爱明明过了那么多大风大浪为什么最终还是不能相守,甚至我一度看的时候不看最后这样就可以欺骗自己他们永远在一起了是个幸福的结局了,不过人生往往就是有这么多无可奈何。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临,所以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去爱吧,去好好生活吧
我是不是有病啊,我怎么可能那么喜欢你的。
蓝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理所当然的幸福。
听起来无能为力,暗地里却是铺天盖地的喜悦。
怀着这样的心情然后在刹那间英年早逝,恐怕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吧。
所以后来捍东驾着车穿过北京新生或衰败的街道时,那些浮云流转的城市的碎片,那些转头成空的是非恩怨,都显得不那么重要的。
结尾的话也许很俗,他说,我总觉得,你一直都没有离开过。
关锦鹏是真正优秀的导演,他跟杨繁不在同一个层次,后者刻意追求的东西太多,难免做作。
因为有张叔平,黯淡的光影又显得那样繁华而隽永。
(电影系改编网络小说《北京故事》,结构与细节都带着浓重的北京味道,还有北京的程式化。
)
周六晚上取消了游泳计划,窝在家里在土豆上看了《蓝宇》,一部很老我却一直没看过的片子。
关锦鹏导演,张叔平剪辑,除了胡军、刘烨主演外,竟然还意外地发现苏瑾出镜,就是永不瞑目里飒爽的女警察。
在香港跟Ching借过《春光乍泄》,当时看了也没太多感觉,事实上,王家卫所有的电影,对我来说都是“名声在外”,从2046到东邪西毒,都不如传说中那样好。
我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可能是人物和情节都是为电影而诞生,setting又总是很exotic,让我不觉电影和自己的生活有半点联系,于是很难看进去。
哦,对了,Gay片我还看过<情色地图>,在南丫岛拍的。
到头来我竟然已经忘记男男主人公的情感脉络,倒是对柚子做的灯笼,以及三人澳门之行看望男主住在老人院的老父亲记忆犹新。
前不久终于看了李安的〈喜宴〉,感动于郎雄说:I listened, I watched, I learned。
那象征着父权终于有松动的一点可能,至少,他在learn了,learn是一个多么主动的词啊。
借着同志题材的壳,李安讨论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家长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中国人2000年的性压抑”。
李安没有成功前,最大的怨念,是他做知识分子的父亲不接受他从事取乐别人的娱乐业。
对于每个和李安一样——父亲在他成长中地位及其重要的人来说,得不到父亲接纳和满意的人生,真的是够压抑。
哦,当然还有断臂山,那个也是讲压抑的问题,不过在我看来更纯粹一些。
说回蓝宇吧还是。
我觉得它拍的足够真实。
节奏足够快。
片子里有两次恸哭的场景。
一次是开枪后的夜里,活着回来的刘烨在胡军怀里嚎啕大哭,那是个体在面对强权肆虐时候的绝望哭喊。
一次是胡军在太平间,那是个人在面对命运残酷的绝望哭喊。
最后,胡军开着车,穿过永远是一片工地的北京。
工地的铁围栏和挡板遮住一切可见的风景,只在缝隙里给人大概的方位感。
捍东在蓝宇出事的地方停下车,凝望,好像他一直都在。
在双重的绝望里,北京以建筑工地的形式,疯狂地扩张、滋长。
这是经历过某种幻灭的一代人,心理防御机制的投射么?
在这个故事里,蓝宇和捍东的相遇,源于一场纯粹的性交易。
蓝宇是一穷二白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捍东是八十年代末靠价格双轨制富起来的高干子弟。
捍东找蓝宇,一开始只是图个新鲜有趣。
之后,在蓝宇与捍东的关系里,捍东一直是掌控的那一方,他和蓝宇的距离,保持在他需要的程度。
“两个人要是太熟了,倒不好意思再玩儿,也就是该散的时候了。
”这句话真是真实的让人脊背发凉,不管是异性关系还是同性关系,能够控制而又不想负责的那一方,不免总是用这样的话要求另一方保持距离,怕的是被粘上。
只有纯粹如蓝宇,才会特别特别紧张地追问:“那,我们现在还不算太熟吧?
”“你爱我么?
”“你好土哦,竟然还问这样的问题。
”“你爱我么?
”“什么是爱呢?
爱使人痛苦,而喜欢不会。
所以我只是喜欢你,多好。
”似曾相识的句子,生活里还有很多很多。
亲密关系里,就是这样的不平等。
谁的砝码重,谁就掌握更多。
蓝宇和捍东就在这样的关系里保持着微妙的不稳态平衡。
直到有一天捍东很自然地宣布自己要结婚。
是的,结婚生子,他从来没怀疑过自己要过这样的生活。
于是断了联系。
两人再一次相遇,权力关系的天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个是独立起来的蓝宇,一个是落魄的捍东。
旧的平衡不复存在了,新的平衡似乎就要建起。
但是一回到床上,蓝宇还是当年那个温柔地依偎着捍东的小男孩儿。
就像捍东无意流露的,蓝宇的小屋子,怎么可能真的容得下捍东。
这样的格局,蓝宇的死是必须。
因为他回不去旧的平衡,却也难找到新的平衡。
性格的成熟有时候会让一个人对爱的索取更加困难重重。
我觉得蓝宇真实,是因为它说得很清楚,爱情的开端未必有多么纯洁高尚美好。
另外,它也暗示了爱情的结局往往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point。
说是暗示,因为它毕竟戏剧性地让蓝宇死掉了。
给了他一个干脆的结尾,成全了蓝宇形象的完美。
因为我们都很清楚,真实的生活只能是让蓝宇和捍东渐渐成为陌路,或者彼此背叛,让蓝宇这样的人渐渐变得面目全非,被踩在生活的脚下,吭都不吭一声。
今晚和某NGO负责MSM项目的干事吃饭。
他说北京的MB的服务对象都是高官和银行行长级别的。
在那个层别里,性取向并不是MSM行为的唯一影响因子。
说白了就是,人有钱了,就需要找更刺激的玩儿法,就像捍东当初那样想。
与征服女人相比,征服男人,恐怕可以带给一个男人更多的权力满足感。
这就是当下我所耳闻目睹的社会,和〈蓝宇〉这部2001年拍的电影相似。
这也恐怕是蓝宇为何感动了无数人的原因。
与许多人类的肮脏龌龊或者说不自律相比,他真的是一个忠贞而纯粹的人。
而这样的人,在完整自洽的故事结构里,不免死路一条
大学二年级那年,互联网开始进入校园,整个学校只有2条128k的网线,每条网线有10部电脑接入。
那年看了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本是抱着看H文的心态去看的,看完之后却在学校的公共网吧哭得不能自己,因在公共场合,又不敢哭出声音,只好小声啜泣,哭得很惨,还得拼命捂着嘴把难过生生咽下肚。
那年我20岁,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性取向,蓝宇与悍东的爱情震撼了我!
小说描述的两人之间的几段经历让人对那份真挚的爱情笃定不已。
两人相识于一场性交易,但之后单纯的蓝宇对于气宇轩昂、玩世不恭的悍东产生了感情,第一次之后便飞蛾扑火般地地向悍东付出了全部感情。
哪怕是悍东数月之后街头偶遇给蓝宇围条围巾,给蓝宇置办些时髦的衣服,给蓝宇嫖资,带蓝宇去家里过春节,送高烧不退的蓝宇去医院,这些,在这个情窦初开的东北土包子心里那都是关心,他在之前从没爱过,悍东的关心让他第一次体会到爱情的滋味,他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花花公子。
后来发现悍东另寻新欢,最后跟女人步入婚姻,蓝宇除了滴着眼泪离开,没有说过一句咒骂的污言秽语。
他的阅历不够,他太单纯!
除了100%的付出,他别无所求。
几年后离婚的悍东偶遇蓝宇,二人心里的澎湃不亚于重获至宝,相约相聚,二人多是寒暄,尴尬的场面好似两个普通同学相聚,二人没法聊得很动情。
之后悍东喝多了,躺在沙发睡下,蓝宇洗完澡轻拍悍东请他离开,悍东起身,看着那个闪着无邪眼神望着自己的蓝宇,闻到蓝宇头上熟悉的洗发水味道,之前一直抑制的感情终究决堤,嘴边滑出一句话“我想抱抱你”,同样溃败防守的蓝宇不由自主地抱了悍东,说他胖了,这时的悍东再也抑制不住紧紧地抱着蓝宇道歉说道“我当初怎么会让你走的……”,悍东自己终于意识到,之前的关心都是出于真心,他一直以来是真的爱这个睫毛长长,眼神无邪的男孩子——蓝宇。
后来悍东出事,蓝宇倾囊相助,从大狱捞出悍东,卫红、大宁、刘征、蓝宇、悍东5人相聚打边炉,卫红待蓝宇如同家人,悍东别无所求,幸福当如是!
北京公园的约会,悍东嘴角挂着微微笑意呆呆地看着眼前的蓝宇,意识到自己的幸福、美满,都是因为有眼前蓝宇,其它的任何东西都敌不过蓝宇的音容笑貌,但偏偏在悍东醒悟开始珍惜的时刻,天让一场意外夺走了蓝宇的生命,对于悍东是无法言语的残酷……看完电影,翻翻关锦鹏的介绍,原来是许鞍华的学生,二人均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关锦鹏的片子,很少累赘的桥段,很少无关的镜头,干脆利落,如本片、《阮玲玉》、《胭脂扣》,许鞍华的片子,幽默、细腻,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桃姐》。
风格有略有不同,但两位导演真诚的叙事、厚重的铺垫总是每次都能打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蓝宇》完全不讨论同性恋伦理,只是简单地讲了个爱情故事,抽离了很多旁枝末节,很多背景场景都是虚化的,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很像个纪录片,但足够合理的剧情铺垫让我无法不为二人爱情的真实而落泪。
关锦鹏导演用他背景虚化的镜头使得原著故事完美地影象化,常听人吐槽电影不如原著什么的,但至少我觉得《蓝宇》为原著《北京故事》实在是增色不少,在我心里《蓝宇》对于爱情的诠释远超《断背山》,感谢关锦鹏导演!
看了《蓝宇》,被虐哭了。
意料之中。
我一直知道自己很怕看虐文,高考完之后更是如此,所以我一直看的都是Happy ending,三年多,我一直没有看过虐文,因为我很怕,怕会勾出过往的回忆,怕自己苦心经营的快乐瞬间被击垮。
最近看BL,最先也都看的YY文,很欢乐,很甜蜜,但却不知不觉中被这种同性之间的恋情所吸引。
同性,这种禁忌的恋情在现实中很难有好结果,就如《蓝宇》。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98年已经年近五旬的中年人——陈捍东的真实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同性之间的恋情根本不像如今一样——那么浮夸,这让我想到我未看完的《晨曦》,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让人唏嘘不已。
怎么会那么爱呢,蓝宇。
影片中的蓝宇在开始的时候是那么干净——不得不说这部片中的刘烨演技真心很不错,他说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病,怎么会那么爱你呢,陈捍东。
两人在经过一系列的事件,陈捍东终于发现蓝宇是真爱的时候,却晚了。
《蓝宇》中有两个镜头我很难忘。
一个是陈捍东帮蓝宇洗头冲水的画片,刘烨笑的实在是太干净了,让我甚至觉得唯美,原来还有那么纯粹幸福的笑容。
另外一个是最后他们在公园唱歌,刘烨靠在胡军肩膀上,让我以为他们可以一直一直那么幸福下去,虽然我早在看之前就已经知道蓝宇最后死了。
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是在最后一个场景中被虐哭的。
陈捍东开车经过蓝宇出事的工地,歌声响起,北京的风光快速的掠过,让我觉得沧海桑田只是在这飞速划过的风景中,原来人心可以在一瞬间老去,那些年华再也回不来了。
最爱你的人是我,亲爱的,你怎么会舍得我难过呢。
社长年轻的时候真美如画~那个小鹿一样的眼睛啊那忽闪忽闪的睫毛啊!!!收拾东西走人那里看哭了!!!!真好演的~
HKIFF,昨晚在香港文化中心大银幕上再看《蓝宇》,刘烨的长睫毛,眼神楚楚动人,任谁不会心动?全裸的画面、挑逗的台词,惹来全场众多年轻姑娘的笑声,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多年后再相逢,吃完饭胡军趁着酒意赖着没走,被唤醒来对刘烨说「好想抱抱你」,那一抱多少潜藏深处的感情压抑而出。这一幕竟让我联想起自己的生活,也是这样的重逢,也是这样的拥抱。很多时候,感情说不清道不明,在这样的肢体接触中,在熟悉的味道里,洗发水的味道,衣服的味道,身体的味道,反而才能真正被唤醒,被体会。「我怎么会这么喜欢你」,喜欢就是喜欢啊,真好。小屋里爱人、家人、朋友一起涮火锅,这一刻,真是夫复何求的幸福了。
“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玛丽苏情节,社长化身娇妹、嫩得出水。完整版的剪辑依然不好,连贯性太差。
由夏转冬、由冬入夏,每次重逢都在季节更迭之时,对于不见春秋的北京而言,竟像从未间断一样。但分明是一段段限时恋爱,对白总在初见的寒暄、床上的撩拨、诀别的遗言之间周而复始,如寄居蟹般轮转于餐厅、轿车、炮房,和未装修好的别墅。直到走入蓝宇狭窄的出租房,才终于感受到时间流淌的痕迹,不再以季节为单位,而是日连着日,夜接替晨。时代和命运的动荡竟见证了爱情,他们本非同林鸟,大难临头才换得拥抱。这些年,北京一直是老样子,到处都在拆呀建呀的,感情不也这样吗?不是在废墟前发呆,就是在建成后流泪。
《蓝宇》最动人的一点是,全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强调过两个男人的性别,就当作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在拍。
完全没铺垫出爱得如何死去活来,传说中的150分钟版应该不这样吧
北京故事的原著粉,真实的还原了原著,整部电影给人压抑的感觉也为结局奠定了基础,悲剧就是把故事撕碎了给观众看
原著有历史背景,有社会和家庭压迫,有自我认同斗争,有激烈炙热的爱,有80年代中国同志生存状态。这么好的故事活活被拍成不入流苦情剧。关导无才,这片就是沾了演员的光,之后关导拍出了什么作品?长恨歌?一样改的一塌糊涂恶评如潮。愈快乐愈堕落大概是关导巅峰,但是,是神剪接救活了愈快乐堕落这部电影,不是导演水平。
国内还算不错的G片
没有看过原作小说,就只针对电影而言,很不满意。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明明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却要在结尾的最后几分钟来个自认为悲怆的峰回路转,刻意的悲剧,除了让我感到这个故事格外蹩脚外再没有其它想法,而且中间陈蓝的感情刻画也不扎实,很虚。不过最后的歌还是很催泪的。
原来GAY也可以爱得这么琼瑶。
故事没有说服力……而且情节编排太什么了……
关于同性恋题材,心里已经有了太多经典,所以这部只能说还行。
4+ 第一次觉得,不分男女,重点是爱.好的却又无以为继爱情都有催泪功用.
其实我有点相信宿命,所以蓝宇在最幸福的时候猝然逝去,我会想这是因为他帮捍东扛过了死劫,这也许也是他们命中注定的一部分吧。非常写实的一部电影,没有那些黏腻,只是平铺直叙地以日常描述心中的惦念,不狗血,遵循成人世界的规则,也是真实世界里的感动。选角也非常合适,看着他们熟稔之后流露出的亲昵,真自然啊。
蓝光重刷。86分钟版。开场的处理很有意思,胡军初遇刘烨静静打量,镜头全给他而未给蓝宇,俩人第二次约会,宾馆里的一场对话戏则只给刘烨镜头。两个镜头看似颠倒,但刘烨始终处于被凝视的位置,但通过这个变化,反而渐渐抹去他的客体性,观察与被观察,可不仅仅以谁在镜头里为标准。两人演技很好,关锦鹏也感谢胡军带刘烨入戏,开场先拍俩人全裸,有让演员松弛的意图。胡军身上90年代官二代的感觉,和刘烨青涩纯情都是对味的(看他俩亲热戏让人姨母笑,之后多少年的综艺炒他俩CP依旧有效)。电影用几个侧面镜头,让故事有倾城之恋的意思,后来刘烨砸钱帮胡军脱罪,多少被这个家庭接纳了,角色观念比较开放,另外这一段也涉及了跑关系之类暗箱手段。全片节奏比较跳,营造了追忆往事的碎裂感、唏嘘感。风格承接90年代后半期的阴郁、冷调
太脑残了我操
「“蓝”,舌尖轻轻上挑抵住硬颚,而后缓缓沉落,“宇”,直至静深。」
我只是不明白,他俩究竟是怎么爱上的呢?就这么睡了一觉,就爱得这么深了???匪夷所思啊!!!
硬派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