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许多问题和爱情的多样,抛出了一定的观点,浅尝辄止。
但是也足够值得了。
其实本来只想说比较喜欢前10集的多元化拍摄,但是看完小红书的一些评论后发现大家的重点可能更偏向于结局怎样,然后我觉得关于这部作品的讨论有些离谱。
我发现小红书上很多女性对本剧的重点特别性缘脑(就像其他性别话题一样),把关注聚焦在了最后阿哲和张佳晨到底怎样了甚至还觉得特别恶心。
我很不理解这些人对爱情的幻想和理解怎会如此单薄。
首先前面这俩人根本没有丝毫暧昧,幻想和实际的剧情都表现出了阿哲对青语绝对的爱。
但真的有人对爱的理解就是连多人一起吃饭递纸巾都算暧昧和越界。
其次就算离婚be之后他俩有关系又怎样呢,请问是道德沦丧还是违反法律了?
这男的到底有多好,变前夫哥了还要绑架他守寡朋友?
又不是人品问题分手的。
你们之间的事情已经和平结束了,之后无论怎样都是别人的事情,既没有损害你的利益也没有对不起你的情感。
人性是复杂立体的,爱情更是,没有人是非黑即白的,爱情也是,我不知道这恶心和媚俗在哪。
这样想的人我觉得恰恰是应该进行情感治疗的。
还有很多人看完后执着于中国人习惯的一定要锁住的关系。
那和很多父母的怨偶关系现状有什么区别?
这些评论反倒让我深刻的察觉到中国对于爱情的教育的比性教育还少,无数人尤其是女性的想法就是要简单纯粹没有任何一丝一毫杂质连打电话都要全盘托出的没任何隐私的爱(男性基本自知做不到),实际上有一丁点可能吗?
但很显然,仅凭这部电视剧不能让无数这样想的人们有此认知上的提高。
但豆瓣的评论显然比小红书上的讨论多元、正常许多。
霓虹三大特色黑帮、风俗业和孤独死,台式题材今年就包含黑帮《周处除三害》性产业《今夜一起为爱鼓掌》、孤独死的《人生清理员》 ,我们宝岛台湾还有特色邪教。
《今夜一起为爱鼓掌》以为是个开心的剧,没想到哭了个大的。
“性明明是让大家都感到愉悦的事情,却为什么都谈之色变。
”开头治疗师抛出这个疑问,羞于谈论是共识,性与治疗是空白区。
当今大家笑侃“不想谈恋爱是不想挨操”,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知晓纳入式性爱并不是女性必需的。
追求性是为了满足爱,以往总把性爱分开或结合成都要/占一样,没考虑过两者之间的关系,爱产生性,但性也能产生爱,维护这段爱意。
与其说这部剧在谈性治疗,却是为了引申到爱情——现实爱情的细腻解读。
四个主角的两段爱情都有了最好的归宿一段里是年轻时那段深刻又无疾而终的感情,总是时不时的在牵扯着心脏,无法进入下一段,当重得的时候,发现早已成为记忆里的存在,已经不再使心脏跳动了,它只是变成了一种习惯和执念,而没有好好告别。
另一段里,互补相爱的婚姻,却在寻找更好的过程中伤害了对方太深,破坏了原来的感情,成为了无法愈合的感情,因为爱而害怕先说出分开的话语。
感情里空有想象、不沟通、拒绝沟通、无效沟通,是对双方的损害,尤其是需要俩人共同解决的性(拜托,是你俩一起做又不是和别人做)“吵架是双方沟通的方式”,前提是双方会反思、听的进去、不翻旧账,但吵架更多只是情绪化产物,是不可理喻无法沟通的结果。
摘录一些剧里比较有意思的话:“爱是需要练习的”“有时候能力强和逞强只在一线之隔”“婚姻如何保持稳定关系:忍耐和配合的决心”“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做决定,有时候蛮伤人的”“有时候勇敢的人勇气,只是背负了更多的伤”“再怎么好的人在别人的故事里都有可能是坏人”“难过会在你不经意的地方冒出来,提醒你要觉得心痛”
如果你喜欢《性爱自修室》这类既大胆又深入探讨性与亲密关系的剧集,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台剧《今夜一起为爱鼓掌》。
作为亚洲首部性治疗题材的电视剧,它不仅在话题尺度上突破了传统华语剧的禁区,还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故事,勾勒出性与爱的复杂关系。
不同于欧美剧集的幽默风格,《今夜一起为爱鼓掌》更多地聚焦于亚洲社会中的性困惑与婚姻问题,透过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主角,带领观众探讨婚姻中的性障碍、情感创伤和自我救赎。
《今夜一起为爱鼓掌》今夜一起為愛鼓掌
剧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许多人在亲密关系中不敢言说的内心挣扎。
张佳晨(杨谨华 饰)是一名性治疗师,职业的特殊性让她比普通人更加了解和享受性。
她每天都遇到各种与性相关的“奇葩”咨询,比如教比自己年长的男性如何科学地使用“工具”,或者面对一些尴尬的性问题。
然而,张佳晨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她的职业背景,身边的女性对她充满嫉妒,男性则往往只想着追求她。
她的工作逐渐陷入瓶颈,甚至面临失业的困境。
于是,为了维持生计,她决定开创一档网络节目,专门解答性方面的问题,意外地成了很多上班族的“下饭视频”。
与张佳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女主角宋青语(陈嘉桦 饰)。
她是一名图书管理员,性格保守内敛,看起来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中年女人。
宋青语的婚姻生活却遭遇了巨大的危机。
她和丈夫结婚三年,夫妻生活一直不顺,每次丈夫充满激情,却无法顺利进行。
更糟糕的是,她最近发现丈夫的衬衫上有口红印迹,并收到了一条神秘女人的短信,询问口红印是否擦干净。
她怀疑丈夫出轨了,但心中郁闷却无处诉说。
正是在这个情感低谷中,宋青语偶然间看到了张佳晨的网络节目,决定去找她咨询。
然而,当她走进诊所后发现,张佳晨竟然是她的高中同学!
高中时两人的关系并不太好,这种尴尬的重逢让宋青语恨不得立刻逃离。
两人的故事就此开始。
在剧中,张佳晨提出了一句具有深刻意义的话:“在婚姻生活中,性和爱是很难分开的。
性有问题,感情一定也会有问题。
”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深深击中了宋青语的内心。
某天晚上,宋青语回家后,发现丈夫精心准备了晚餐,还主动做起家务。
她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委屈,质问丈夫是否真的出轨了。
丈夫则诚恳地向她解释,在工作中确实遇到了一个爱调戏他的女客户,但他并没有背叛婚姻,还主动把工作交给了其他同事,并明确拒绝了对方的示好。
听到丈夫的解释,宋青语心里感到一阵温暖。
然而,问题依然存在。
宋青语下定决心回到张佳晨的诊所,准备认真面对两人之间的婚姻问题。
她告诉张佳晨,自己曾去过医院,医生诊断她患有一种心理性痉挛症,这种病让她在进行夫妻生活时无法放松,进而导致性生活的不和谐。
虽然她的病不是生理问题,但她依然感到自己“不正常”。
在随后的治疗中,张佳晨试图引导宋青语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但她始终不愿提及那些让她痛苦的往事。
宋青语心中有一个巨大的心理阴影,正是这个伤疤,阻碍了她在婚姻中的幸福。
随着剧情的推进,宋青语在努力挽救婚姻的过程中,慢慢敞开心扉,逐渐揭开了那段不为人知的过去。
虽然整部剧在尺度上不乏争议,但它并非单纯为了博眼球而设置这些情节。
相反,它通过这些极端案例,试图引发观众对性、爱、婚姻的深刻思考。
总之,作为一部大胆的先锋剧集,绝对值得一看。
集集打码,这部华语新作有尺度,更有深度公众号【天天美剧吧】,40w美剧迷已集结,带你get追剧新技能
我的立场是偏向宋青语的,所以可能会对林书哲有失偏颇。
我不是很理解有些人说“林书哲是个好丈夫”明明在家庭中所有的家务事都是宋青语在做,林书哲也知道,但是他就是没改变过,只有偶尔心情好的时候才会做,所以宋青语当时就在他整理的时候说他转性了。
还有性治疗,他在知道宋青语的情况时不是体谅而是埋怨宋青语的隐瞒。
而且他们发生吵架的时候好像都是宋青语在道歉,林书哲在嘴上说着自己不好,实则埋怨青语。
林书哲这些行为在我看来他不是宋青语的丈夫,而是宋青语的一个孩子,一个有时候淘气但还算懂事的孩子。
可是林书哲好像只是因为中途性生活出现问题,没有出轨就被大家称为一个好丈夫。
关于夫妻相处,我的理解是当两个夫妻的性格是互补的时候,如果不能为对方做出一些改变,反而相处了几年后,不敏感的人还是察觉不出来,敏感的人还是憋在心里,那么其实他们不是很合适
打完分之后又点了开来 有些话想写下来第一次从一部剧里面听到有人跟我的想法一模一样——关于孩子我无数次在日记里写我恐惧生育 可能是自私 可能是胆小 我不确定我能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 我也不确定自己生下来以后会不会后悔和青语一样 我有过一个孩子 第八周时因为宫角妊娠“被迫”终止 我把“被迫”二字加上了引号 因为在得知我不得不放弃他/她时 我心里是畅快的舒了一口气从被医生告知着床位置不好 有可能保不住的那一刻起 一切有关保胎的事项我统统没有做可是从手术室里出来后我哭了 很大声 歇斯底里 痛彻心扉当下的情绪如今再回看 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哭 也许是内疚 也许是不安 对这个不曾来到世界的小生命 也对陪在我身边的妈妈和老公林书哲是个好人 某种程度上讲 他也算一个好老公 男女性别的差异让对立两方的人注定不可能做到完全理解 例如关于生育 这件血淋淋的事情身边朋友对我说 即使她的老公在有了孩子后做到了十分 可是她的怨气并不会因为这十分而消散 因为痛和伤落在了身为女性的我们身上像巨大的深谷 角色不同 哪儿来的感同身受看过一个视频 女生用照片记录下了怀孕的整个过程 繁多的照片以一句话结尾:“从产房走出来的是妈妈 我自己永远死在了那张产床上” 我曾经深夜为了这句话哭泣很久 乃至后来提到都忍不住战栗青语说:“我不能原谅那个舒了一口气的我”我又何尝不是呢这样的我 怎么有办法坦然履行怀孕这件事我无数次问过自己 为什么不行呢?
我在怕什么?
身材走样?
生产疼痛?
婆家压力?
养育之苦?
都不是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不为什么 就是不想我爱自己胜过爱其他任何人我永远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做自己真正喜欢并快乐的事情这其中 不包括孩子我的价值也并不需要一个新的生命才能证明整个剧里我最喜欢的还得是王女士 贴几张图记录一下:
王女士说:有一天你会再遇到好事的真好 她说的是“遇到好事” 而不是“再遇到好人”以上 一堆乱七八糟
最后一集电梯里放的是五月天的《让你一个人》😭很努力在一起的两个人,相互陪伴 又相互折磨,同时又竭尽全力相互治愈。
超能理解宋青语对生育、养育孩子的恐惧,也能理解男生想要生小孩。
两个相爱的人 努力去爱护对方,甚至做很多自己不敢做的事。
好多悲剧是无法相互奔赴,在这里,相互奔赴却无能为力。
看到有些评价在说男的更好或者女的更好,但是我感觉这部剧最棒的点就是,两个人都是鲜活的,即使列举一个个“证据”,那也不能说出来明确的好坏。
可是 这样的两个人也不能“白首偕老”所以爱情 恋爱 婚姻会是什么样的呢 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国产剧能不能多一点同系列呀 就是另一个故事 只是题材类似。
尺度大并不是这部剧最大的优点,反而是最后两集赤裸裸的两句揭示“有时候两个好人并不能在一起”“勇敢的人看起来勇敢,背地里却有更多的伤痕”和结局(不是HE)才是。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部剧实际上探讨的不仅是两性关系,而是人性,最后两集上升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共鸣。
不过要在揭示宋青语心理问题缘由和造就两人最终分道扬镳这两处情节,扣一点分,略有些生硬导致很多人意难平(本人队友破口大骂编剧)。
但在我看来,如果我是宋青语,说不定就会选择妥协,光这一点,就是其他剧集所无法比拟的。
甚至他们两人从关系到性事,一切都是如此开心快乐,感情真挚,怎么在“要孩子”这件事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妥协,表面上看,是宋青语主动沟通太少,不愿意直接表明观点,深层次想,是不是林书哲从未主动去走进她敏感内敛的心里去听听她在想什么呢?
就像尝试捆绑那个情节,明明两个人在意的完全不是同一件事,但只有最后翻来漫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随手“摧毁”的,是一个女孩子的梦想啊!
另外一条主线隐藏在张佳晨的治疗工作里,“人人称羡的神仙眷侣内心却遥不可及”,我一直觉得半路逃跑的王纪华,就是另一个隐瞒怀孕的宋青语,表面上看是身体出现问题,但实际上是心理问题,浅层原因是缺乏沟通,深层次讲,男人是因为被母亲的控制,女人是因为丈夫的幼稚。
其实这个对照组选取的非常好,就像林书哲说的“我只是想有人站在我这边”,确实对伴侣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最后只有女人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女孩子果真是上天最美好的安排啊”这样再对照一下被治疗的个案们,不管是开放式关系,还是男男,女女以及sm主播,像他们这样坦诚到极致的类型,反而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性的拷问呢?!
最后,还是要学习一下宋青语母亲王女士,她看的清楚,想的透彻,不轻易进入婚姻,也不轻易交付真心(ง •̀_•́)ง
初次看到这部剧的剧名,我便先入为主认为内容会很露骨(有些地方尺度确实不小),但看完全剧后,发现除了围绕全剧的性以外,还传达了导演对于爱的探索。
我会认为导演在刻画不同角色发生的不同矛盾的同时也留了白,给予观众思考的空间。
很多地方导演并没有给出答案(我认为),这一点比较有意思,会引导我去代入不同角色之间去决策。
假设类似的事情我会如何处理。
我相信情节中的故事也许会成为你我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
细细体会下来,这是一部值得二刷的剧,也许某一天我可以从中获取一些答案。
还不错,看了四集,有时候真的为台湾这种大尺度的剧情所惊讶,且令人称赞。
本剧没有一些过于暴露的大尺度,只是在话题方面比较敏感,讲的是各种性有关的问题及治疗方案, 比如放下性羞耻,比如未成年人对于性充满的好奇等等。
什么时候奈飞也能来中国大陆投资拍电影就好了,我们只是受限于尺度,论编剧,论演员,大有人在。
可爱片头篇幅很短的剧集,没想到隐藏在不能do背后的是对成为“妈妈”身份的恐惧,立意瞬间拔高。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你会在某个时刻鼓起勇气与自己和解,为了继续之后的旅程。
就像在NUS校园看到的标语,Your Action Matters.
NUS Care CenterAnyway,好多细腻动人之处。
印象深刻的有两幕,一幕是Ella饰演的女主和杨锦华饰演的咨商师去泡温泉,在后者的帮助下直视自己的身体感受,回家后拥抱自己说,“你已经很好了。
”另一处妈妈和年轻男友分手后,和女主在傍水街头散步。
平时看不惯妈妈的生活习惯反复呛嘴,但听着妈妈豁达着说自己没事,女主却学会了“看见”妈妈心中的情绪,上前给予一个默默的拥抱,温柔地抚摸着背,反复又慢慢地说“没事的”,终于被理解的妈妈忍不住嚎啕大哭… 母女二人在本剧第一次达成心意共通,情绪处理和推进得相当细腻。
时代的推进让人对宏大命题逐渐祛魅,肉体之躯的烦恼却是真实存在、每日上演。
大家被科技式冷漠裹挟着往前走,有时真该停下脚步好好看看,是不是错过了很多动人的瞬间?
也放任了自己的情绪巨浪卷起静默的呼啸,不曾来过已然消逝。
Our Feelings Matter.感谢宝仪的藏宝图,让我在2024走进了台剧新世界。
我知道影视剧呈现的是理想世界,但就以这部所体现的柔软叙事且不避讳任何社会矛盾而言,没理由不相信台湾的人文关怀遥遥领先。
08 三星半 题材又赢了 但最后的落点有点俗套了
片头好看过正片,杨谨华一人撑起一部剧
作为华语性咨询职业题材剧的开篇之作,有里程碑的意义。
最后两集好平庸。把我骗进来狠狠恶心了一下…
这样尺度的剧现在在台湾也是一种政治正确吧。有被Ella演技惊到,一点也联想不到不久前她还在演唱会上摸阿信腹肌的样子。离婚的走向有些突兀吧,但很难受,演的人想哭,那些为了生育问题而不得不分开的恋人,想要的生活究竟是跟那个人在一起,还是一个家庭模式?
也是比较一般的性喜剧,莫名其妙的oe
高开低走
为什么张佳晨和阿哲总是这么暧昧不清呢?青语正常怀孕意外流产的事为何这么难以启齿?人设立不住啊,还有突然就离婚了???我接受无能…
24年台湾出了两部大胆探讨性与爱的剧作,一部是这个,另一部是《爱爱内含光》,而且非常凑巧的是两部剧最终的分数都是7.7,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都是同一批观众。相比起《爱爱》,这部剧探讨的话题与内容更加深刻,是值得不同年龄段反复观影的好作品。剧中陈嘉桦和杨祐宁夫妇因爱成婚,又因爱分开的设计,实在叫人难忘。
我的评价依然是不如《LTNS》,但要比《爱爱内含光》观感舒适,整个调调很轻松是非常标准的快餐剧,也因此人物塑造和故事走向都能一眼望到头,每集结尾的彩蛋比正片好看
这几年的台剧,一直有那么大胆勇敢先锋的题材,本可以七八集就结束,却水了最后几集真是大打折扣…
我看睡着了 说实在我真不喜欢ella的表演 演的痕迹太重了 整个片子所有人都太出戏 讲议题也没有讲得很好 全是大道理又演得白目 故事又不精彩 这样的赚流量的剧本和班底我不推荐…
最后两集哭成泪人。故事平淡但是有思考的点吧,湾湾确实快人一步。
一般般,这么精准聚焦的主题,内容居然没什么惊喜
杨佑宁梦女必看,每集都脱衣服,谢谢你杨佑宁,活菩萨
「再好的人,在別人的故事裡也有可能變成壞人。」辛辣的宣傳也包不住東亞文化的傳統觀念——家庭。整個故事讓人有些難以信服,雖然是一眾專業的演員,但很多橋段看起來還是會稍顯尷尬,但可以接受。畢竟這是第一部如此直白的面對性和性問題的華劇,這只是一個起點。整部劇裡我最喜歡的是那對中老年女同志的故事。在這樣「辛辣」的議題裡,沒有忘記中老年性少數群體是非常溫柔、非常窩心的筆觸。不想去對比兩邊的差異了,只會讓自己難過。
或许因为可借助的元素太多,命题的表达其实并没有厘清,结局多少有些和稀泥。主创在驾驭这一题材时,理性的表达有时被市场想要的噱头凌驾。整部剧有着明显的主题先行。
你以为在讲性,其实还是在讲爱。结局我蛮喜欢的,没有特别俗套,但也可以预想到。故事里的女孩子们,终于得到了家庭的认可,真好。身体永远会是你最诚实的潜意识的投射,当你无法和一个人进行性行为的时候,不如可以考虑是不是感情有问题了。
前面觉得还可以,越看越烦,ella演技糟糕,人设也糟糕。治疗师一点也不专业啊。。。莫名其妙
深度没挖多少,大情节上,有点失望。小情节很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