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影评。
我看电影的习惯就是不看导演不看原作者不看演员,评价好就打开来看看,开头能吸引人的就接着看下去,否则就放弃。
斗牛士开场,有点运动题材风,俊男靓女还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就接着看了下去。
故事前期的发展其实也是一路顺畅,但恰恰说了一点,最能吸引人的恰是自己未曾经历的。
沉浸于象牙塔内和艺术海洋里的女主,对未来也是充满美好的设想,去纽约大都会,见识世间繁华,当遇到帅气热血浑身散发着荷尔蒙的男人时,不免为之心动,这也是世间最美好的爱情的开始,这也是美式爱情里相对简单的地方,不似现今社会家世与财富等众多物质才是衡量爱情的基础。
简单的约会,激情的碰撞,一切来的很自然。
直到老人的出现才故事的起伏转折的开始,这种故事中夹着故事的手法,运用的也算比较娴熟。
老人的故事似乎更加的美好,彼此走过了一生,回想起来的时候,虽然有些遗憾,但是终究是美的。
一张穿插过程中的照片也是美式电影的手法,从小物件小细节中引出故事,链接故事。
几封书信,几个矛盾,就把老人一生的爱情作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整部电影讲的并不是具体的事,而是不同观念和思想在爱情里的碰撞,也讲到了美国的家庭观和爱情观。
拍卖会上,作为主收藏人的自画像没有人去拍,倒是显得不合逻辑。
整部电影故事舒畅,画面优美,虽然没有泰坦尼克号等伟大爱情电影的经典,但也算得上一部美式工业化水平的中上等之作。
作为普通商业电影的话,大陆电影可以有比较多的可借鉴之处。
最长的旅程这个中文译名,对比与英文the longest ride的确无法诠释电影的内容,之所以让我借用了不二情书这个名字,老人写给妻子的一封封信就是情书,佛家的不二,本是不二过,也可以理解为唯一。
所以不二情书也是对此部影片诠释的爱情的解释。
初次写评,胡乱之语,一家之言,与君共享。
我并不是一个泪点低的人,《泰坦尼克号》杰克沉入海底时夜只是让我鼻子有点酸。
但本片让我流泪的地方却有2处。
第一处是ruth离开老人的时候,他说:“I just want you to be happy,even the happiness no longer includes me”,真正的爱就是让她离开第二处是丹尼尔的妻子将ruth的画像和照片送回来的时候,导演以这种方式使丹尼尔再次出现,甚至比直接现身感谢更能够打动人心可能有人会觉得结局太美好了,男女主又在一起了又有钱了,但是爱情电影不就是给观众一个幻想吗?
太沉重了反而失去了电影真正的意义
卢克是一名职业牛仔,他年轻气盛,身强体壮,充满了阳刚之朝气,周身散发着迷人的男性荷尔蒙气味。
某日,卢克在一场牛仔竞技比赛中邂逅了名为苏菲亚的女孩,俊男美女之间,霎时间便燃起了熊熊的爱情的火焰。
老夫妇的爱情从始至终影响年轻一对的发展。
非常纯爱的爱情故事。
”收藏艺术品的快乐并不在艺术本身,而在于和我一起收藏的人。
真正的艺术是我们共同走过的最长的旅程,那就是生活。
“还有点明主题的 ”Love requires sacrifices.“ 如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看懂这些就够了。
超级超级暖心的故事。
爱需要牺牲,牵起你的手的同时,意味着“我们”生活的开始,不单单是你的,或是我的。
经历了快乐、忍耐、争吵、甜蜜,最重要的,我们相爱了,我愿倾尽所有,只为再次听见你的声音。
美国爱情片,很喜欢讲“抉择”和“放弃”,这背后关联着另一个词——牺牲。
失眠的早晨,打开这部《最长的旅程》,从片名和简介,已经大概知道内容,一对年轻情侣面对爱情选择,与一位老人对自己爱情故事的回忆交织,目的地是:一个故事给另一个故事启发。
虽然有预知,前半部分依旧俗套到差点看不下去,没有任何惊喜,节奏拖沓,我又不吃男主的颜,只剩斗牛场支撑看了下去。
早上看一半,未完待续,对老人的故事有一定好奇,晚上又打开,没想到完全有了不同的感受。
影片下半部分从节奏感到探讨层都有所提升,我都不知道自己从哪一刻开始莫名其妙看进去了。
女主为爱情放弃大城市的理想工作,而男主却不愿意为她放弃性命朝不保夕的“牛仔生活”,同时,老夫妻故事,正进行到妻子当年知道丈夫不能生育还以身相许,却在中年时因为对孩子过于渴望,拎着行李离开了家。
这让人思考,女人到底是不是可以为爱情“无谓牺牲”,这种牺牲如果没有得到“承诺”,是否能实现它最初期待的崇高价值。
就像《恋恋笔记本》里,女主最终为爱情回到男主身边,她们的牺牲只有在男主绝对痴情、专一、情商高的情况下,才可能抵住漫长岁月的侵蚀,得到好的结果。
那么这种风险很高的“义无反顾”究竟是不是可以被推崇。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浓烈的爱情要求巨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但这种奉献意识我还无法感同身受。
开始感动,是从那对老夫妻在经历争取孩子不能成功的痛苦后,突然决定放下一切遗憾,完全拥抱两人从未褪却的爱情(这种爱情是否存在暂不讨论,似乎感情的主导权主要在男士一方,女人只要嫁给爱情,便拥有爱情了),他们携手面对未来每一天的时候,就像是他们的婚姻突然破除了唯一执念,剩下全是美好,直至死亡把他们分开。
这是一个爱情神话,死亡也没有把他们分开,男人深深怀念他的妻子。
而现代生活里,当男主骑在公牛“兰戈”身上进行最终对决时,他要面对的是自己的执念。
他嘴上说自己“斗牛为了母亲和农场”,实际上,他为了自己心里的最高荣誉。
当他终于征服了这头怪兽,获得金腰带时,也是他破除这一执念的时刻。
他在欢呼声四起的场地中央环顾四周,却找不到女主,在这个期待已久的激动时刻,男主却黯然神伤,他已经意识到了这短短8秒执念,比不上女主想给予的一生陪伴。
最终,男主是人生赢家,他因勇气获得自我,又因觉悟获得爱情。
别人认为巧妙的大结局,因为套用一个画家的故事,反而让我觉得落于俗套,还不如直接遗产相赠,不要故弄玄虚。
这部电影像之前所有爱情片一样,仍会让我对爱情产生许多好奇心,爱情片总是把爱情描绘得如此美好,是一种如此特别有趣而专注、心无旁骛甚至改变人生的互动,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存在。
这种感觉就好像面对一颗香甜多汁的果子,却永远无法咀嚼在唇齿,面对一杯久酿醇香的美酒,却永远不能滑落喉间。
爱情的童话,真的有人拥有吗?
电影的人物、剧情穿插、表现的主题还是很鲜明的,给我们想看下去的冲动。
对于我们看电影的人来说,故事本身就是故事,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要针对电影突出表现的内容或者电影的思想做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是电影所表现出来生活中的一些亮点。
还是我们整个社会中所缺失的那一部分。
我觉得这部电影对于单身的人来说。
看着是比较让人憧憬的。
但是现实中往往又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
但是电影所表达的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然后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
简单清新,自然,然后有点感动。
这点就很佩服国外拍摄这种剧情片的一种手段。
很简单的一个思想,然后通过两对主人公或者剧情的穿插,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国产片这种拍摄的效果或者说表达的思想往往没有国外表达的那么突出。
就我本人而言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内心还是感动的。
总觉得在这种生活中逐渐少了心里的感动。
也许是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活的整个社会太浮躁。
然后让我们每个人对于这种情感对于这种理想的人追求都在跑偏,很少存在那种比较真挚,还是个发自内心的那种喜欢。
很久没有看电影了,也很久没有看过这种两个多小时的国外的剧情片。
我相信看过这种电影对一个人来说的心里也是一种洗涤。
让生活多一点,简单多一点真诚。
多一点按照内心所想象的那种路去走。
最后你想给自己和给大家说一句话。
就是生活虽然很残酷但是我们依然保留我们追求自己所想往的那种生活的一种权利。
虽然机会很少,但是不能放弃。
未来谁说的准呢,对不对。
冲着恋恋笔记本给我带来过的巨大感动看了这部片子。
没有想象中的触动,但它还是一部很治愈的爱情片。
Ira和Ruth这条线给了我很多的感触。
今年我28岁,和初恋恋爱的第八年。
在这最青春的八年里我们有很多的自我和梦想。
我们经历着长期的异地和异国,这期间有犹豫迟疑,也有过那些时刻想要放弃。
和片子所传递的love requires sacrifice 一样,现在我所理解的爱情,牺牲是必要的。
没有两个人可以在各自永远做自己永远追逐自己的梦想的路上完美的携手并进。
这一切是需要牺牲的,需要两个人都做出必要的改变和让步,并把着眼点放在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上才可以真的拥有快乐并维持下去。
因为我们想把love变成life。
变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生。
或许想要和一个人白首偕老,这是真谛吧。
love is sacrifice。
因为《恋恋笔记本》而对本作给予了较高的期待,结果却并未达到理想的高度。
纯纯的爱情片,通过书信和回忆串联起两代人的爱情,试图诠释爱情真谛,不过终究流于平庸。
结局烂尾,无法接受这种毫无征兆的一夜暴富,也无法接受所谓的牺牲和迁就到头来变成了没有任何割舍的大圆满,只能说主创太会YY。
男女猪脚颜值够高,是唯一支撑着看完全片的理由。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觉得似曾相识,画风和情节的熟悉感和亲切度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The Notebook》。
然后去网上搜索后发现这部就是前者的作者Nicholas Sparks的作品改编的。
跨越了两代人交织的纯爱故事,看似飞鸟和鱼的相爱,最终携手共度了人生。
具有怀旧情怀的小铁盒里装满了老爷爷给老奶奶写的情书,在那个古老的年代情书表达炙热的感情,直过了多年后依然被老爷爷当成命根子般地爱护着,连发生车祸命系一旦时都不忘嘱咐说要记得拿。
老爷爷年轻时对热爱绘画艺术的文艺女青年露丝一见钟情,两个人经过了互相了解后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
结婚前露丝坦言说自己以后希望有一个大家庭,然后老爷爷出征打仗却因为受伤失去生育能力。
就在他心灰意冷提出分手时,露丝决定不计前嫌,秉持着与相爱的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事的原则还是依旧幸福快乐。
直到岁月流逝,经历了本想领养却未成的某个插曲后露丝收拾行李出走。
这里的感觉就和任何一个结婚七年彼此到了瓶颈需要重新审视的点一样,总之就是短暂分居了。
但是最终露丝回归,他们就一直买买买个不停各种艺术绘画作品,我想说为了讨好自己的心上人,老爷爷也是不惜重金下了血本。
镜头切换到现在,职业牛仔卢克和大学生苏菲亚在牛仔竞技中相遇了。
类似于其他各种注定相遇的场景,卢克的帽子一定是会飞到苏菲亚的脚下的,然后她一定会捡起想要还给他,然后这个牛仔就一定是出于真心想要和她一起安排了自然风景极佳的海边烛光晚餐。
但是苏菲亚说一个月后就会去纽约实习,两个人似乎看起来没有未来。
可是他们之间的故事没有完成啊。
因为他们拯救了之前说的老爷爷,没错,卢克是个热心的活雷锋,在夜色重重的雨天还能发现某个隐蔽处的快燃烧起来的小轿车。
于是,因为这个在医院里的老爷爷,他们再次相遇了。
这次彼此没有逃开,在一起愉快约会后确立了关系。
苏菲亚也是个文艺女青年,而卢克是个在农场里想着如何在竞技中胜出完成父亲未完成的梦想。
于是现实的矛盾和老爷爷年轻时的矛盾不谋而合。
这种矛盾点在《The Notebook》里也有完全地体现,也是城市女和农村男的爱情,感觉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了作者的标配,两个人一定是天壤之别的,你说的我不明白,你喜欢的我也不懂欣赏,但是我爱你,所以你爱的就是我所要竭力保护的。
《The Notebook》最后,男主为女主特地建立了一个画室,就是为了让女主可以在里面随心所欲地做画,而男主一定是最后留下来的那个人,所有故事里的男主都是这个世界上暖男的最佳代表,对女主一见钟情后就爱了一辈子,而且不管女主当初是狠心离开,还是迫不得已逃脱,男主一定会在原地等候的痴情模式,是最吸引广大观众的关键因素。
最后在拍卖会上,律师读了老人写的信,信上说”The true work of art which we shared, this thing called life.”也完美地和这部电影的名字点题。
你会发现剧情有些扯有些硬伤有些想笑想吐槽的点,但你依然会被其所打动,因为打动你的是真情,是所有人在内心期待的那种唯一,正是因为它的稀少才更为世人所动容,也是我们明知它的夸大与虚幻却依旧为其称赞的道理。
有信仰总是好的。
而老人说的那句“Love requires sacrifices.”也仿佛点出了感情的真谛。
可能是我很少看爱情片,因此虽然回想一下之后感觉情节有些理想化,但依然觉得很好看。
当然其实我认为看电影不必过分纠结情节是否太巧或者不现实,电影本就高于现实嘛~ 来说这部电影,两个故事穿插在一起,开始我以为卢克他们俩的是更主要的,但最后反而觉得埃拉他们才更突出更打动我。
这两对给人一种传承的感觉,两个女孩子有一些共同点,有种在上一对即将离开时传递火炬给年轻一对的感觉。
埃拉的做法真的很打动人,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感情比如露西对那个孩子的爱,我第一次哭就是在看到那个孩子画的露西画像写着“三年级老师,告诉我长大后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其实卢克的妈妈说的也很戳人心,骑牛只是八秒,但那个女孩子是余生。
我个人来讲,觉得最打动我的是埃拉去世的时候以及最后埃拉的遗嘱穿插的回忆,特别特别感人。
可能现实中爱情故事不会让我们在最终惊喜地拥有想拥有的意外收获,可是我们能做到的是—— 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自己最想要和最爱的。
正如电影里所说“真正的艺术品,是我们共同的经历,这就是生活”。
希望我们都能碰见带给自己不一样感觉的人,即使是在权衡和犹豫之后,依然更坚定地奔向对方,抓住余生。
男主取得了成功,却发现最需要分享喜悦的那个人不在,那么成功仿佛也没什么意义了——最言情小说的逻辑。
看到这儿我真要笑出来。
现实生活中的男士应该是:草,老子红了,大把的妞儿等我泡啊!
所以我说老男人真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爱情。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几个小伙子会做出这样的傻事来。
但满脑子功成名就的老男人?
算了。
但青春是多么的美好啊。
不管结尾多不真实,我们依然爱看青春爱情片的原因是,只有青春才有不顾一切的勇气,无视一切的热情,和,那无可救药的天真。
p.s.现在已经进入男色时代了吗?
几乎片片都在卖小鲜肉嘛,完全可以省略的脱上衣场景真是越来越多——这是时代的进步!!
居然还真的有Black Mountain College这么魔幻的地方 选角是个加分项
就是英语简单,牛仔做了懦夫,怕死了。然后又反转发财了。。。
很一般的爱情故事,老套狗血,粗粝作死。为给这个无趣的故事增添厚度,编剧采用现实和回忆的两条线并行发展,从而导致全片太过冗长,虽说有相互呼应催生,情感借鉴之招用,但整部生涩幼齿的情感递进,角色之间的寥寥依存感,肉麻兮兮的大段台词,让整个疲乏的观影过程更充斥着无形的抵触,太累疼的剧本
【2015.04.14】哎我去男主角长得好像吉鲁……明显老夫妇把戏抢完了(。最后的拍卖会怎么这么读者风……
“我如此爱你,只是希望你幸福,即使那份幸福中没有我”更喜欢信中描绘的年老的这一对,一见钟情到相濡以沫,简单的两个人的幸福真好
看哭QAQ
爱情的热烈想拥有彼此的心以为可以忽略的存在的问题,管它呢,先爱了再说。朝夕相处磕磕碰碰年岁的积累彼此迁就包容,最后我这样安静无忧的在你身边离去,真好!因为她,他们都得到了爱情,圆满!
花瓶x2的魅力(还不如幸运符╯□╰),是因为banks的音乐预告进去看的
吉鲁什么时候拍电影了?
节奏吭哧瘪肚的。
A nice love story
爱一个人简单,只需一颗傻傻的心。开始人生最长的旅程不旁移,难。用心培育,所得盛大无形,绝不仅止于一个博物大厅。
可以可以
美国琼瑶片,调调蛮喜欢,两代人不同的爱情相同的内核
女主看着不舒服
本来还挺感动的,看评论说美国琼瑶片,瞬间出戏hhh,玛丽苏爱情,美好的生活,甜甜的味道
看完 撒娇女人最好命 之后,真心觉得美国小言情都太烂
为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儿子看这么个片儿,我一定是老爷子的脑残粉……结果竟然还看到了卓别林的外孙女和约翰休斯顿的孙子……
因为恋恋笔记本而给予本作高期待,结果并未达到理想高度。纯纯的爱情片,通过书信和回忆串联起两代人的爱情,试图诠释爱情真谛,不过终究流于平庸。结局烂尾,无法接受这种毫无征兆的一夜暴富,也无法接受所谓的牺牲和迁就到头来变成了没有任何割舍的大圆满,只能说主创太会YY。
老人去世时我以为他把遗产给了女孩,因为她陪他很久,听他们的故事,可实际是用很多善良和爱编制了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