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课的老师在课堂上放了这个电影,说是公关心理学的代表作,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富有创新的趣味故事而已。
听到一个人在想什么,就能读懂这个人吗?
人的心理、人的潜意识是无比复杂的,不要说利用特异功能读懂女人这个群体,就算把全部力量都用来读懂一个人,也会力不从心吧。
何况,男主明明知道咖啡妹害怕被人抛弃,还是睡过后就不联系,转而像没事人一样跟女主调情;利用特殊能力剽窃女主作品,最后还轻易被原谅了……得到能力后便在女人堆里如鱼得水……总觉得有种另类杰克苏的气息……
一看到梅尔吉普森总会让我想到《勇敢的心》,再看他演的这部简直毁三观。
森哥玩起柔情还可以这样疯的。
这部电影是2000年的,题材,以及演员的演技都非常到位。
在2011年港片刘德华与巩俐也有一部类似的作品,可是在整体故事情节,以及主线上几乎照搬了这个作品,在人物的刻画,以及故事的升华上还是要逊色不少。
像这类电影在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光环下,确实要演绎得更有人性化一些。
内心的独白值得学习,借鉴。
只有理解别人的思想并尊重别人的思想才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好感。
不管是男女家庭还是工作职场。
感受别人的感情,可能是成长最需要去学习的内容。
人们都是自以为是的,如果无法学会倾听和沟通,就会像男主一样,人到中年,还在做让人反感和尴尬的事情。
有的人也许一辈子也无法明白别人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想的总比说的多,没有谁会把说的都告诉你。
另一方面是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不明白对方的立场和处境,无法进行换位思考。
原来百分百的男人就是知道女人在想什么,那么有没有女人百分百呢?
期待...
好久没看这种带点美式歌舞的轻喜剧了这种man's man,表面上运筹帷幄,但当真的能知道 what women want的时候,才知道很多原有的坚持是完全在女人真正关心之外的固执。
总结来说,就是你那点盲目的自信是从哪儿来的?
当真正down to earth了解女人,或者说关心他人,才发现了不同的别人,发现了不同的自己。
很适合lazy night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看到关于“哈弗商学院要求学生必看的20部电影”,其中就有《what women want》。
坦白讲,我是被这部电影的推荐语说吸引: “用最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
天生上帝都羡慕的帅哥自以为是,从事的又是广告行业,居然没有机会升迁,居然老板还是女性。
一个意外,就一个小小的车祸,让他具备了能够阅读女性头脑的能力,他居然真的发现了女性竟然是这么想的。
商业心理学,女性行为学,广告学等都是这个影片中最需要学习的亮点。
” 电影阅毕,首先要吐槽的就是这个推荐语,不知道写推荐的人有没有认真的看完此片,车祸在哪?
这部影片的亮点也绝非商业价值,我的感悟就是,比偷听更重要的是倾听。
在没有特异功能以前,尼克就是个阅妞无数、自以为是的大老爷们儿。
对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来讲,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有一天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良好,自己亲手建立的乌托邦轰然倒地。
尼克的婚姻失败,与孩子关系恶劣,孩子甚至不觉得他的存在是”父亲“的存在。
根源在哪儿?
这一切来自于他的自以为是,不懂倾听。
在拥有特异功能之后,尼克经历了:意外拥有——苦恼——适应——享受——再苦恼——意外消失。
其实整个过程就讲了一件事儿,尼克从自己的大男子主义世界中走了出来。
起先,他利用外界的“能量”去了解女人,而这种‘能量“最终变为一种自发的”想要了解的欲望“。
在特异功能消失以后,虽然他不知道女人们在想什么了,但是他愿意去倾听去体会女人们的心思。
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艾琳的故事。
在公司里面默默无闻的传送文件的人,她的内心独白刻画了她的自卑,她的孤独。
但是她实在太平凡了,平凡到没有人会注意到她,甚至有些同事不知道公司里面还有一个叫“艾琳”的人。
假如尼克没有这种特异功能,他是否还会了解这个女孩的内心独白?
回到现实,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艾琳”这样的渴望被关注而得不到关注的人?
回想上初中高中那会,成绩不好的人为什么不喜欢老师,为什么会想和老师对着干?
大多数因为成绩不好,老师不会关注他,所以他选择了这种方式去得到关注。
还有一类同学,学习不好不坏,平凡的不起眼,也许永远得不到老师的关注。
说到这,我们的人民老师是不是可以更多的去关注这些人呢?
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呢?
比拥有特异功能更重要的是懂得倾听。
没有人不渴望得到关注,收获温暖。
关心身边的人,也许只是不经意的一个微笑,就能改变些什么。
Reading mind, what a wonderful gift! Mel Gilberson is lucky to own it suddenly so that he can get inside women's head and reach them on the very real level. And he knows what women really want and how they want. To women, he is full of surprise, he is an miracle, he is exactly coming from the same planet as women -- Venus. I guess this is women's nature: if you know what i exactly want, you can easily get you under my skin!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I encounter with this idiom, you know what does this mean? "To get under someone's skin" means "to affect someone very strongly in a way that is difficult to forget". I don't know where it is coming from, but I like this expression.
“男人百分百”的英文名字叫“what women want”,可惜两个都不是我喜欢的,总觉得和整部电影不是十分的搭调,中文隔靴搔痒,英文名不副实。
除去名字不言,看罢整部影片,想到的便是两个东西,一首歌还有一本书。
歌叫Mars & Venus,书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歌,书,还有电影三种艺术形式表现的都是同一个时下很热的主题――男人和女人,其实确切的说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异以及融合理解。
电影中Nick因一场意外戏剧化的有了能听懂女人心声的特异功能,从此成了“妇女之友”,成就了事业,成就了亲情与爱情。
于是,当Nick和女儿和解,和女主角相拥时我们看到了最完满的男女关系。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此种“荣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电影最多是在表现一种期许男女彼此理解宽容的美好愿望,或者是在男女关系上给予温和的引导和委婉的说教。
然而,这样的低温的“警示”与童话场景的营造却并不能够带给浮躁的世间男女多持久的力量去了解和理解对方。
正如大多数人会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捧为畅销书,甚至夸张的将其奉为经典,但却不会真的按图索骥,真的将其作为男女相处的行为指南。
按理来说,从其畅销程度和盗版程度可见人们是多么的渴望了解对方,了解另一半天空的风景,但人们大都只是会接受些零星的思想灌输,或者copy些琐碎的方法为之。
恐怕很多人大概会像是同事一样,将书放在办公桌上直到辞职离开也没有翻开。
其实还是很难接受男人和女人之间毫无误差的彼此理解,那也许会少了很多的误会,避免了很多的摩擦,精简了很多的时间,然而,也会少了更多精彩华美的故事吧?
很难想象你的男友变成自己肚子里的蛔虫的情景。
会不会像是全身裸体的站在他面前,也许更甚至是透明的呢?
那估计任谁也要像是卖咖啡的女孩般歇斯底里的逼迫Nick承认“yes,I’m a gay”了。
很悬的故事中,女巫告诉亚瑟说,女人最想要的就是掌握自己的命运。
加温“阴险”说随便,于是女巫选择了白天黑夜都是个大美人。
其实,有时女人想要的不见得是理解,也许仅仅是因爱而生的纵容。
如果不甚了解,便会有无限的可能,暧昧的猜疑,狂热的相恋,才会有歌中这样美丽的情景:“When we are about to break upI look at you, you smile at me and thenWe fall in love again”多好……如果可以,其实“Your day time is night-time to me”没关系,“Feels like a million miles between us”没关系“Just like Mars & Venus”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们相视一笑时隐约却笃定的感觉到“I'm made for you, you're made for me”足以。
其实真的不必要你真正的走进我的心中或者住进我的脑袋里……
十几年前在高中英语课上英语老师曾经带我们欣赏过这部影片,对于正处于爱情懵懂期的我来说,男主的超能力实在是让那时的我羡慕不已。
十几年后再观影片,带着老板布置的任务,当然要好好思忖一番,三维法提升--认识篇,那就要好好分析一下认知了。
下面就讲讲最重要的3个认知。
1.男主隶属于一家逐渐衰微的广告公司,本以为能顺利当上创意总监,却因老板觉得他胜任力不足而外聘了女主。
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把所有的主管集合起来,然后给他们了一盒子的女性用品,让他们找灵感。
男主本身在创意方面就不是强项,但是他为了证明给新来的女主看,他就回到家把所有的女性用品基本都试了一遍。
可想而知,有多么疯狂的行为,为了一次灵感,不惜自己试验女性用品。
男主这种能为了目标而做出为其疯狂的事情,还是很让我们学习的。
他的这种超强的执行力放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扪心自问,我做不到。
2.当男主获得读心术之后,他开始很不习惯这一切,甚至要找心理医生。
但是被人一点拨,发现有这项技能对于了解女人心不是更加轻而易举。
从中我们可以学习男主这种接受变化甚至拥抱变化的心态。
之后,他成为了广大女性朋友的知音,从中我们能了解到,把女性比作客户,如果当我们能知道客户的内心需求时,是不是能更好的掌控局面,更好的达成销售。
3.女主想出来的NIKI广告创意no games,just sports,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必须有一个超强执行力的人(男主)与一个极具有创意的人(女主)组成。
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其实做好任何一件大事何尝不是这样的,是由一个一个小小的目标连接而成的。
而我们将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一味的空想创意,却没有落到实地,最终还是向电影一样,被男主这样超强的执行力提前作了,而后你却表现的一事无成。
总而言之,最大的观后感可归结为三个关键词:执行力,拥抱变化,创新求变。
看这部剧其实是因为想看这部的性转版,我就想还是先看看原版。
男主开头确实很直男了,从小生活环境就是被女人宠,还是渣的,处处留情(咖啡店的小姐姐真的好好看)。
第一次见到女主时的敌意真的不是一点点明显,过于看不起女人了,我开始还想,哇这部片子不是这么不尊重女生吧,不过后来还是挺好的,很有深意。
男主尝试所有女生生活中的一些东西的时候,体会到了女生的累还挺好玩的,好玩又真实,触电后获得技能的时候我还觉得他接受自己技能有点慢,后来他去找心理医生,那个医生说的话真的很对,很多女生在一段感情中需要的理解很多,但是这些狗男人就是不知道,金星和火星怎么交谈呢?
男主接受特异功能以后我觉得他用的其实真的不太好,读心的技能和他与别的妹子交谈过于明显了,他本应该再不着痕迹一点的,甚至觉得直愣愣的,如果把男主的对话放在现在,一下就能想到读心了吧。
得到读心术后的他开始体谅女儿(带闺女去买舞会裙子,对闺女进行性教育?
让她自己照顾好自己、告诉闺女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舞会后告诉闺女女人真的很不容易,我觉得你拒绝了大猪蹄子上床的建议很棒,是爸爸的乖女儿!
)、注意到公司里卑微的文件小妹(多次轻生、感觉自己不重要,后来去唐人街找到她只是怕她真的做傻事)、约到自己喜欢的咖啡店员(说这不会伤害人家结果跟人家上床后六天不理人家,只是因为这六天里因为工作去勾搭自己的女上司,为了不伤妹子的心被迫说自己是gay,哈哈哈哈这里笑死)、把女主对广告的见解毫不加工的告诉上司仿佛是自己的见解,虽然失去读心术后跟领导说了都是女主的想法(哈哈哈这里男主听到领导解雇女主的时候把风衣裹住头太可爱了),又去找女主告诉她是自己剽窃了她的好想法,两个人最终在一起了。
哈哈哈最后的感觉就是哈哈哈tmd果然是个爱情剧!
这成功的原作让我对于翻拍的国产片敬而远之。
They thought they made a movie that speaks of women's mind, but it's just another movie that comes from a man's perspective.
猝不及防地让我看了一场广告,而且梅尔吉布森演得太浮夸了。
轻松愉快的喜剧片,打发时间的利器,想要深度,抱歉,欠奉。
stupid stupid ever
没啥意思
典型的冰淇淋电影,看时品尝甜味,看过就忘记
小时候的电影频道,蛮搞的
南希·迈耶斯导演作品个人喜好:《天生一对》>《爱很复杂》>《爱是妥协》>《偷听女人心》>《恋爱假期》,真是一生只钟爱一种题材的导演啊!
其实我们也能听到,只不过我们自己都不去相信
20130209@中卫姑姑家,时髦轻松的爱情片最适合杀时间,白种人比黄种人更幽默更有乐感更浪漫吗?配乐很赞
本来想给四星的,可是想想音乐,画面,演员,剧情,好像没有理由不给五星的。很轻松的爱情故事,如果每个人都能放下自我真正的“听”别人在说什么,而不是凭主观臆断决定他们要什么,理解万岁,误会一定会少很多,生活也会在不经意的聆听中快乐很多。说吧,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听吧,这不是浪费时间。
觉得这个原版的还没华仔和巩俐的山寨版好看啊……
10分钟就够了,根本不用127分钟
两个主演都挺不错的 音乐也挺好听的 我喜欢的兔牙女居然是打酱油的?
人物性格转换有点无理由的快,故事很完整,导演三观很正。小职员那条支线最为惊喜。
梅尔吉布森腰插电吹风被雷劈的那段很搞笑,里面那个看门的女人是不是格蕾里面主任夫人啊...
太-长-了
1.与时代脱轨太多,看了几分钟就明白要表达懂得倾听的主题,没什么期待感。2.现在看,人物做的还是很刻板,后半段没什么意思
2009.05.20记得最早是在央六“佳片有约”看的这部电影,今天重温,发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最难忘的还是片中给Nike拍的那则广告,令人动容……唉,我什么时候变得那么感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