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发现导演是马伟豪,也许对以前的作品都抱着宽容的态度,可以不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样一部偶像喜剧电影,演员选得恰到好处,作为偶像喜剧,当年帅气温柔充满魅力的吴彦祖和笑容单纯可爱,自带蠢萌舒适气质的杨千嬅绝对是最高配置,好多演员的面部大些镜头,年轻的时候就是好看啊,还有配角也都好搞笑,很多梗真是安排得恰到好处。
虽然警局里这么不靠谱,很多情节和人物经不起推敲,但开头已说明对以前作品的宽容态度,毕竟以前资金技术都有限制,且那个时候人们对影视作品并不会向现在的一些人一样吹毛求疵,所以这样的作品在我看来很完美了。
也希望现在的影视团队,演员,投资方们也能诚意满满地去拍作品,编剧们要紧跟时代节奏,不然同样的梗虽然好玩,看很多遍就会产生疲劳了!
初中的时候看了《新扎师妹》,那时候阿祖的颜让我惊为天人,到现在都忘不了他在街头抽烟的样子。
最近重温了一遍,依然又哭又笑。
电影里的女主角,设定大多都是美得冒泡,单纯得犯“蠢”,总是闯祸,却永远在最无助的时候遇到王子,有人来救,有人来疼。
而新扎的方丽娟却不是,她普通,钟SIR在指派她做卧底的时候说,“我们看过你的档案。
底细到挺干净,没出过什么差,也没人认识你,家里没有人供养,也没人养你,你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亲戚,没有朋友,也没谈过恋爱,连只狗都没有,香港这块地方,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加上样子还算是老老实实,有那么点憨,虽然如此,到也平凡中有那么点凄美的柔情”。
小时候看到这的时候我笑了,现在回看,却觉得心酸。
一个没有父母的小孩,自己长大,没有任何陪伴,只觉得自己的爸爸是英勇的警察,那自己也要做一名好警察。
努力,但是能力低,不可能晋升,在失物招领处混日子。
这就是现实,方丽娟的生活不是童话,直到她遇见她的王子。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美的童话。
美女与野兽里,贝儿可是性格独特的大美女;灰姑娘也是出身高贵,是个会跳舞的姑娘;白雪公主就更不用说了,她光是睡觉,就漂亮得让王子停下了脚步……童话总是属于公主和王子的。
可是方丽娟的爱情,却是无关美貌,无关修养,无关才华的童话故事。
阿文第一次见面就对丽娟有好感了吧,因为她不要他的肮脏钱,更因为看到她耳朵不好,就瞬间充满了同情。
你看,童话就是这样,丽娟情急之下假装自己耳朵不好,却错有错着的引起阿文的同情。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一个菜鸟卧底和她的宠妻老公的日常。
阿文跟她一起做了多少新鲜事,一起买菜做饭,一起洗碗,他还用极其浮夸的海上交易方式给她买了个老式电饭煲。
阿文给丽娟的不是最好的,最昂贵的,却是丽娟最想要的。
他对她永远都是诚实的,她问,他就答。
哪怕她问的是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家庭。
她说什么他都信,包括她编造出来的“家人”,她的住址,甚至她的身份。
另一个让我吃惊的,是阿文的爸爸,一个昔日的黑帮老大居然萌成这样,连钟SIR编出来的SIR字的写法,他都相信了,还笑眯眯的说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原来在童话里,一切都那么简单美好。
现实呢,一个霸道总裁不会为我这样的普通人停下脚步,一个男人也不会这样对我坦诚到底,他的父母不可能这样不问理由的喜欢我。
我没有童话加持,所以我只能羡慕丽娟的爱情。
经典就是十年之后来看,只有剧里的老式手机能提醒你,“原来这是一部老片子了”。
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回看剧里的台词,场景,还是会跟着又哭又笑。
每一个配角都是鲜活的,看完以后满脑子都是钟SiR的“go go go "。
不得不说以前的影视作品真的是充满诚意的。
现在我已经很少看到能引起共鸣的国产电影了。
不管现实如何,希望方丽娟能永远和她的阿文在一起。
一直觉得吴彦祖长的有点怪怪的 可是同学一直跟我说 你看了新扎师妹就会觉得他很帅了所以我就去看了....果然 吴彦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大大提高了虽然...还是觉得他的上嘴唇怪怪的但是那种feel啊...身材一级棒但是穿的斯斯文文 亦正亦邪的气质...嘿嘿还是比较值得看的
“底细挺干净,没出过什么错,没人认识你,家里没人供养,也没人养你,你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亲戚,没有朋友,也没谈过恋爱,连只狗都没有,香港这块地方,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说的是方丽娟,人如其名,普普通通,平胸,个矮,随手抓一大把。
偏偏我们就有草根情结,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当“新丁”的时候,没有后台没有人脉,一个人横冲直撞,尝透了苦头还得捏住心里微弱的一点点信念不放。
所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在屏幕前左晃右晃,有时真觉得看到了自己,那种所谓的存在感就顿时膨胀起来。
尤其当这个草根一不小心走了狗屎运,子弹打不死,反而捡了个有钱男友——不仅有钱,还有颜;不光有颜,还有心。
可是,跟方丽娟相比,我们正常得多啊。
你看她,一遇到危险就在地上打滚,穿高跟鞋一定会大叫一声摔倒在地,跳社交舞一定会踩到别人或是被人踩,她粗鲁,莽撞,没礼貌,“无大无细”。
上级安排任务,她会问“9点前可以收工吗?
我约了朋友打牌,台湾牌。
”但偏偏这样的方丽娟,是让人觉得想捏着脸蛋去疼的,演员至少占了六成以上的功劳。
我很难想象别人演会是怎样的效果,复制了性格也复制不了笑容,复制了笑容也复制不了笑声。
这让我想起戏中某个情节:“B计划”实施时,方丽娟几乎重复了自己灰姑娘童话的开场,用番茄酱的瓶子敲破那个女生的头,再泼妇般多踹几脚,但即使如此,那个女生依然是路人甲,她成不了方丽娟。
所以,导演还没蠢得彻底,新扎师妹3换下了杨千桦之后,连方丽娟这个名字也一并消失。
那个大叫“如果我连自己的爱情都捍卫不了,还怎么捍卫香港治安”的方丽娟,只有一个。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在《勇》那段背景音乐出来时有一段欧海文的独白。
欧海文的心情日记:阿娟,我很想你,你到底去了哪里?
到哪里都找不到你,你教我叼木塞读报纸,我一直都有在练,希望你快点回来,哪有人分手还送分手礼物的 阿娟,我相信我会找到你的,我有很多话要对你说,你突然在我面前消失,我想你一定不知道……从来都只有我向女孩子提出分手,不会有女孩子向我提出分手,我从来没听过两个人分手还会送礼物,你就是一个那么难以捉摸的人。
你有一次叫我说笑话给你听,我说我不懂。
现在我倒是有一个,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病得很重,快要死了,于是他叫了所有的王子来,他说:“你们听着……”然后那个国王就死了。
所以方丽娟才感动的哭了,不然总觉得很牵强,找了好多都找不到有独白的那个版本。
距离第一次看《新扎师妹》已有十年,十年里重温也不下十次。
像是记得戏中每一个镜头,一个细节,熟悉到查小欣一脸正经的时候就跟她宣布一起这次任务就叫“士巴拿行动”,知道方钟sir的”sir“字要怎么写,跟着方丽娟每踩一次岳父的脚就要叫一声’对唔住啊 god father',自己和朋友出去玩high起来也会说‘go go go go go',甚至在餐厅看到ketch up都有要’爆樽‘的冲动。
马伟豪写活了方丽娟和她一帮同样傻气的朋友,影响了我们一帮同龄人。
要是这戏重点是无厘头的方丽娟和她无厘头的灰姑娘生活,开场五分钟我就要离席了吧,还好马伟豪给她写了个欧海文,他顶着吴彦祖让人每秒都能花痴的外形,包容这个傻姑娘一切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又能跟她偶尔一起疯一回,不会僵硬得像芭比身边的Ken。
此片之后所有拍傻姑娘遇上王子的后浪都不入我眼,不单是女主素人不及杨千嬅,男主高富帅不如吴彦祖,更是没人能取代那个温柔的欧海文。
傻傻的草根姑娘遇上高富帅,哪个年代的电影都爱拍,十几岁女孩,初识恋爱滋味,不知如何在一段关系中攻守,只懂得跟荧幕上的女主一样装装痴扮扮傻,也认为是一种可爱。
在千禧年初,我的榜样就是方丽娟,只可惜男孩子们成长太慢,冲动大于包容,那个爱上傻姑娘的欧海文只会在梦里出现。
如今荧幕上的杨千嬅已经从坐失物招领处的babyfat清纯小师妹,长成了一头紫发,叼着烟和小弟弟调情的sephora柜姐,爱情观也从轻易的悸动憧憬变成了轻易的不信任。
我们也在变,只是感谢马伟豪,在我十几岁的年纪拍出了新扎师妹,从我心中划出一小块角落,留给了永远不会出现的欧海文。
现在的我懂得,为什么电影里面所有的情节都这么不可思议,不能更疯的女主,不能更完美的男主,不能更傻的重案组,不能更扯的情节,都像最后一幕,子弹能正好击中那块勋章一样,所有的所有,写的就是一场不能实现的,玫瑰色的梦。
你知道它无法成真,才能安然的在某个时刻,想象自己就是那个素人一般的PC11661, 遇上一个不能再好的欧海文。
要知道梦醒来,现实中没有吴彦祖能带随时带你去欧洲旅行,不介意你的过去,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你。
若是遇到一个肯为你咬瓶塞练广东话的他,许你心口凿着个’勇‘字,关上房门跳一曲芭蕾,然后偷笑着从了吧。
-残酷现实的分割线---其实梦醒来,只有人对你说:唔好发姣,继续做嘢!!!
你也只能擦擦口水回答一句:YES MADAM!
我私自将《新扎师妹》定为每一个失意单身姑娘的治愈良药。
其实这是一个很扯的无厘头港式喜剧,也是一个不能再俗套的灰姑娘与王子的题材。
可就是那个傻气的阿娟、完美的阿文、一直喊着“go go go”的钟sir以及警队蠢萌的同事们让你开怀一笑又心头一暖。
杨千嬅和吴彦祖一直是我心目中最般配的“荧幕情侣”,此后他们各自和不同演员合作的电影我都没有去看。
这种执着也体现在我始终认为《新扎师妹》是他们最经典的作品,不管是后来的续集还是《千杯不醉》都已经无从找到那种心动的感觉,就像电影里阿文和阿娟初识,阿文轻轻擦着阿娟沾满番茄酱的头发说:“最漂亮是你。
”电影里阿娟的人设就是“傻白小女警”,总感觉没有人比杨千嬅更适合这个角色。
彼时的她还没有流露出《春娇与志明》里一头紫发、手指夹烟的御姐气质。
白皙的皮肤、略带婴儿肥的脸颊和那副耿直的眼神,倒也让人相信这个姑娘值得拥有被这么好的阿文给爱上的运气。
我想很多女孩在看电影的时候,多少会将自己代入“阿娟”,应该不止是为了吴彦祖那张迷倒众生的脸,更多是因为这个初来乍到,没有任何背景和经验,凭着一腔热情莽莽撞撞的阿娟就是现在或者当年的你。
吴彦祖的美貌不必多说,有时候上天就是偏爱一些人,早在张艾嘉监制的电影《美少年之恋》里,青涩的吴彦祖穿着警察制服,街头的一个回眸便让人心神荡漾。
而《新扎师妹》里的阿文,英俊多金、温柔体贴、全心全意爱着阿娟,这样理想至极的男人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就像电影之外的吴彦祖也只存在于大多数姑娘的幻想中。
如果只是单纯的灰姑娘爱情戏码并不足以支撑我对这部电影的热爱,更多还是因为它的喜剧效果,那些漏洞百出的桥段配上演员们浮夸的演技恰好制造出了让人捧腹的笑料。
一群人在黑道老大的家庭宴上唱《警队之歌》;一本正经解释“sir”字怎么写的钟sir;屡遭殴打、被遣送回哈尔滨的剑雄……这些梗只要是看过电影的人一定马上心领神会。
王子不常有,灰姑娘幻想总残留。
其实只停留于电影而已,关掉屏幕,继续赶表格、写PPT,然后去找那个愿意帮你冲泡面的男孩。
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了。
被里面那种爱情感动了。
很爱很爱的。
男主角似的王子应该会出现在每个女生的爱情幻想中吧。
2002年上映的爱情喜剧《新扎师妹》,时光荏苒20年,重温依然被这部爱情喜剧甜到,为吴彦祖的颜值倾倒。
众所周知,吴彦祖是一种形容词。
男主:帅且不油腻,温柔专一。
女主:萌却不做作,善良大方。
其他配角,皆为助攻。
糖分超标,集浪漫、搞笑、轻松、无厘头的一部爱情喜剧电影。
世人难求区海文区海文:男主,黑帮老大的养子,高大英俊,温柔专一。
简直就是小说人物照进现实。
耿直呆萌小师妹方丽娟:表现平平,但是运气极好的新任师妹。
因为身份简单,被指派执行卧底任务,接近男主。
不知不觉中与男主有了感情。
笑点密集,配角出彩一部剧的成功,红花绿叶互相衬托。
除了男女主角,还有一群不靠谱却很团结的同事们,表现也极为出彩。
1、上司扮作父亲,与黑帮亲家介绍自己时谎称自己姓sir的梗,真的超级爆笑!
2、同事保护黑帮亲家时,一路掩护,可怜那老头沿路跌跌撞撞,一身重伤,被解释为骨质疏松。
3、无辜的同事剑雄,假扮方丽娟的负心男友,被阿泉屡次殴打。
“我连自己的爱情都捍卫不了,怎么捍卫市民?
”从前期方丽娟不情愿接受任务-与区海文渐渐接触-自己的性格感染到对方-自己也被对方的真诚痴心打动-个人立场纠结中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面对这么一个人间尤物,平凡小女子方丽娟当然也难过情关。
关键时刻,她舍弃了自己的私人感情。
好在,虚惊一场,人物结局是好的。
“渴望爱的人,全部变得很英勇”剧中杨千嬅演唱的bgm《勇》,也为本片增添不少魅力。
不论是看似坚强实则缺爱的区海文,还是从小失去家人出身一般的方丽娟。
因为爱情,她会一腔孤勇变成有盔甲的勇士,他也会卸下盔甲在她面前变成少年。
好的爱情,从来需要双方互相奔赴。
完全成功的童话,吴彦祖的脸帅到我可以原谅一切,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受到吴彦祖的帅,那么cute那么sweet那么可怜好像你可以随意玩弄他。
果然男人不光要好看还要脆弱一点有点女性特质。
这样才完美。
btw刘耀文确实是有点像吴彦祖,给我代到前夫哥了,刘耀文颜值巅峰的时候要是有这点演技这种本子我一定会对他死心塌地。
可惜没有。
太吸引人了我反复拉进度条观赏吴彦祖的脸,太过分了,我如果有这种level的脸蛋一定会浪得飞起的。
当然也还是有一点很老套,男主给自己的定位依然是救赎者,他爱上女主,是出于白骑士综合征,他想把灰姑娘变成公主,他要救风尘。
但他在救风尘的过程中因为她自愿为“男友”堕入风尘而爱上她,当然这也是谎言,他爱上被一串串谎言包裹住的她。
这种爱真的稳固吗。
而且虽然看似是女主一次次抛弃男主,但是在这段关系里,文哥的地位是远高于阿娟的,物质决定他有随时抽身离去的自由,如果换在现实,这会让我不安。
但是这是在偶像剧里,而且电影并没有给人太多因二者社会地位不同带来的不适感受,所以还好啦。
而且爱本来就是很飘忽不定的东西,多的是没来由的爱呢。
麗娟這名字好耳熟啊。。。還是想不起來。。。吳彥祖怎麼好捲髮的。。。雖然阿銀說自然卷都是好人。。。但是。。。我還是不喜歡捲髮的人。。。額。。。
为毛我基本上笑不出来- -
同学推荐我看的,她是广东人,觉得非常搞笑~我觉得我的笑点貌似跟广东人真的有点不太一样,呃···
2.5,神经爱情喜剧,本质上灰姑娘都市童话,但剧情太无厘头导致全片风格怪诞,爱情来得太像龙卷风,缺乏铺垫,吴彦祖太过完美,又有钱又帅又纯情还一身正气,让两人爱情除了搞笑外只有突然,让人怀疑进度拉倍速,最惨的是剑雄,警方过于无能像小丑,搞笑部分做的不错,总体来说是没什么营养但又商业化的爱情片
没有想象中好看,但是足够娱乐足够消遣,何况还有一首“勇”贯穿始终,那首歌一出现我就开始百感交集了orz- -更何况还有Y的客串,戏里戏并不够感人却够逗人,动人的都是戏外故事。又及,02年的吴彦祖真是帅到无可挑剔,杨千嬅那样少女。
吴彦祖和剑雄的每次相遇我居然觉得挺好嗑
只能当做消遣的无厘头剧,香港当年拍了那么多没什么成本的无厘头剧,从现在的角度看是不是很多都被高估了?从某种角度上说,喜剧都算不上
垃圾6
只有一点点的好笑而已.....
p.s. 因为这片。有过许多幻想。。
依靠反应完成剪辑。港片的特点在于镜头之短,即使长镜头也会在高速度与巨大台词量之中被压缩,每部作品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语境。比如王晶的电影,关于反应的短都出现在动作的迅速,周润发在完成出牌动作后立即切入下一个动作的衔接。这种迅速的反应和香港电影的制作模式有关,关于制作迅速、团队工作的配合程度高杨千嬅的出现几乎是反应的化身,因为她多情、她干净。这样的反应是最单纯的,因为它无关凸显调度(它甚至在减少复杂调度的出现),无关完成空间、体态的衔接,所关乎的仅仅是关于面对当前事件的反应。并且所有角色都是普通人(他们都没有身份的特殊性),所以这还是最贴近地面的反应。这便也是最传统的港片制作方式,即面对世界的具体反应。香港所有类型电影的基础几乎都来自于这种反应。用真实的反应相信被颠覆的现实,独属于港片的戏剧性
哈哈哈哈哈哈哈他们随意得又很好笑,仿佛只有阿祖在认真演戏。
特别喜欢杨千嬅身上的钝感,这种钝感刚好在这部片中贴合阿娟的身世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这种钝是孤苦无依下隔绝孤独和痛苦的麻木,是越笨拙越努力越努力越笨拙的坚韧,是单纯乐观自己受伤也只会傻笑的天真,钝感越是明显越是惹人心疼。香港电影总有一种活力,再恶搞的风格都渗透出很生活化的柔情。
确实像有些评论所说,杨千嬅的长相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钝感,而这份钝感让她对此种角色有了天然的亲和力。这时候的吴彦祖真的干净帅气,区海文这个角色的温柔优秀也直接塑造出了银幕理想男友的模板,男女主角间这份纯粹的感情让人羡慕和舒心,分手时的戏也演得非常揪心。同样的,那时候的黄浩然也非常帅,只是这个角色牺牲太多(:-D)。许绍雄真是天生喜剧好料子,全片飞舞的外卖一次没露面,和满嘴嘟囔的GOGO,贡献太多好笑桥段,这部电影模模糊糊又很清晰地让我记了快二十年,他的功劳最大。电影很戏剧化,一些情节看得让人尴尬中有笑声,笑声中有感动,波波折折,起起伏伏,最后是难得轻松、温暖、圆满的结局。的确是一部喜剧佳作。
好好笑啊~ 吴彦祖实在太帅了!这部电影虽然现在才看但是早就知道,而且我记得我小时候对杨千嬅的良好印象应该就是方丽娟这个形象的。没想到黄浩然那么喜感~~~ 那段讲国语的超好笑!!还有gogogo~
本质上还是个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意淫片,优秀的地方就是笑点设置很用心,演员表演加分。
几乎从头笑到尾,有一些很蠢又可爱的麦兜式笑点。好看的喜剧是伟大的
第一次租碟来看觉得蛮无聊的,但是看杂志感觉评价颇高,后来内地上映就掏钱买票又看了一次,受影院气氛影响觉得还可以……
今年笑的最大声的一部电影!香港小妞电影有种别样的滋味啊!
以前的香港电影真了得,一个乌七八糟的故事拍得妙趣横生。感觉里面所有人都在玩儿,只有阿祖在认真拍片。好怀念20年前的香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