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卫

I Am David,送信到哥本哈根(台)

主演:本·蒂伯,吉姆·卡维泽,琼·普莱怀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我是大卫》剧照

我是大卫 剧照 NO.1我是大卫 剧照 NO.2我是大卫 剧照 NO.3我是大卫 剧照 NO.4我是大卫 剧照 NO.5我是大卫 剧照 NO.6我是大卫 剧照 NO.13我是大卫 剧照 NO.14我是大卫 剧照 NO.15我是大卫 剧照 NO.16我是大卫 剧照 NO.17我是大卫 剧照 NO.18我是大卫 剧照 NO.19我是大卫 剧照 NO.20

《我是大卫》剧情介绍

我是大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卫(本·蒂伯Ben Tibber饰)是从小生活在保加利亚集中营里面的12岁孩子,外面的世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谜。他的父母已经死去,大卫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在营中唯一给他慰藉的,是一名叫约翰的大人。但即使这样,大卫的脸上还是写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 直到有一天,大卫竟然被神秘安排逃狱,并接到了一个任务:他必须把信送到丹麦的哥本哈根,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叮嘱,被他默默记住。 于是,大卫开始了他的漫漫征程。希腊、意大利、瑞士、丹麦,他必须攀山越岭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哥本哈根。在外面的世界,他获得了从未品尝过的自由,遇上了善良温暖的人们。大卫在心中牢牢筑起的紧张戒备,在人情温泽下慢慢软化。人们帮助他消灾解困,度过厄险,手中信和路上美景,陪伴大卫通往哥本哈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企鹅联盟最后的空降兵土生子那些日子他和她第四季红色利剑美味情歌遥远时空中~紫阳花物语双城计中计卡彭丧家之女老娘还没死第一季时光正好帝锦拯救女兵司徒慧金钱通解悬崖夜幕猎人识骨寻踪第七季和爸爸在一起的3天亡情朱古力喷火龙芭东女孩老妈驾到终极征服水发胭脂海物语星笼之海忧郁

《我是大卫》长篇影评

 1 ) 善良的人被世界温柔以待的

刚开始看影片的时候,真的以为是集中营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文件需要被送到哥本哈根去,因为电影的气氛和音乐营造了一种紧张害怕的氛围。

集中营里面的戴眼镜的大人是唯一对大卫好的人,他是那群麻木冷漠残忍的人中唯一温暖的存在,先入为主的以为是他竭尽全力帮助大卫逃离魔掌般的集中营,所以我先入为主的以为一直是他在背后帮助大卫制定逃离训练营的计划那个人对大卫说:“我知道你不想就这样在训练营里度过余生,如果你想逃走,就必须按我说的做,你必须保护好这封信,任何时候都不能给任何人看,包括你自己。

外面的社会是个更可怕的世界,你不能相信任何人。

”就这样大卫带着这个人的嘱托惊险的逃出了训练营,他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大卫并不能自由的呼吸新鲜空气,他在训练营里长期长期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生活方式以及那句“你不能相信任何人”一直深深的刻在心底禁锢着他幼小的心灵,让他表现出一个12岁没有的忧郁和成熟。

他的梦里总是有两股很矛盾的力量在斗争,一边是训练营里的长官拿着枪指着他说来杀他,这让他害怕自己身边的警察,恐惧别人问他的身世和家庭,小心翼翼的在人群中活动;另一边是梦中妈妈温暖慈祥的微笑,他渴望得到关爱和照顾,渴望一个幸福正常的家庭,可是每次面对的是妈妈离开的背影以及醒来一切不复存在的现实。

我觉得导演用两种截然相反的梦来处理大卫这两种对立的感情是很有智慧的,不突兀又很自然向观影着传达着思想。

再来说说大卫一路上遇到的挫折。

可能是电影的缘故,大卫从集中营成功的逃离出来表面看起来是他敏锐的反应能力以及一点点运气的加持,其实现实中可能是很残酷的,很少能有人从防守严密的集中营里逃离出来。

再就是大卫从船上下来需要从大海游到岸上的那一幕,也被导演轻描淡写的带过了,所以我对这一路上大卫遇到的艰辛和磨难是没有太多印象的。

反倒是对大卫在进入到“这个更可怕社会”对人性的认识以及态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体会。

刚开始大卫对每一个人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总感觉被人想杀他,想害他,在现在人看来像是有被迫害妄想症。

不敢在面包店工作来换取食物填饱肚子;不敢接受小女孩对他的爱慕,只能偷偷的离开并祝愿她幸福快乐;不敢轻易搭陌生人的顺风车;不敢相信别人对他表达出来的善意慢慢的,他开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别人的行动慢慢的重新思考,并不是人人都像集中营里的人一样麻木不仁,这个外面的世界也不是“一个更可怕的世界”,真的有人是真心诚意想帮助他的,人间真的有温暖和温情存在的。

我记忆很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大卫被歌声吸引到一个教堂,他进去以后,来了一个警察,大卫和以前一样心惊了一下,但他回想自己这一路经历的一切,开始去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担忧,鼓起勇气向旁边的警察微笑着问候,当然这位警察也露出来温暖的微笑。

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爱和温暖,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了,不去用心感受,用心体会,用心生活了。

也许你曾经过人生中很多灰暗和恐惧的时刻,让你对世界失去了希望和信心,你开始选择冷漠,麻木,自私,不去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了。

可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你微信它就回报你微笑,你愤怒它也对你大发雷霆,你哭泣它就对你流下眼泪,你悲伤它也对你哀叹。

所以,选择权全在你自己,你的人生是你自己决定的,你要怎么过也是你自己说了算的,你随时准备好了微笑,时间也随时回报你善意。

我想这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电影中也有出乎我意料的地方。

就是帮助大卫逃跑的并不是开头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而是一直以来大卫梦中拿着枪指着他的那个可怕凶狠的长官,可以说导演隐藏的很好了。

而且电影中最温情的一幕——大卫终于到达哥本哈根完成了那封信的使命,与自己心心念念的母亲拥抱在了一起。

大卫的母亲也是那位长官帮助她逃离出集中营的。

我感觉最后的这个也是一个很触动的点,集中营里的一个长官完成了一个母子的先后逃离和重逢,这在二战残酷而血腥这个背景下,还是在集中营这个二战缩影的地方,这个伟大的壮举也是给二战中人们的一种慰藉,导演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的恰到好处。

最后,愿每个善良的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2 ) 一些粗浅认知

大卫的朋友自始至终保护着这个男孩,最后因拿了一块肥皂替男孩顶罪,大卫的想法是在集中营里结果是死,出去也是死,还不如一死了之,是他的这位朋友一直引导他,给他希望。

营长觉得已经不能保护大卫了,引导帮助逃出去,叮嘱他“不要相信任何人”。

大卫回家之路甚是艰辛,途中屡次三番遭遇不幸,也因记住了营长的话不相信任何人。

但经历了救火事件与苏菲给他画画事件后,他也慢慢放下了恐惧。

最后借助一本书,“这个作者还活着吗?”,苏菲带他去警察局,从而找到了妈妈。

这部剧最感人的一段是苏菲说自己也有一个孙子叫皮特,患肺炎去世了。

聊天中大卫慢慢放下防备,大卫说“不要把我送出去”,苏菲说“那你只要知道这里很安全就够了”,那一个拥抱让我相信了世间还是存在美好的。

好人占大多数。

通过这个故事,最大的启发应该是“活着还可以去改变”,坚强一点、努力一点、觉得生活很难的时候想想还有比你更难得人还在咬牙坚持,所以加油。

 3 ) 生命的美好

一段时间没有看到让我感动的电影了,也没有看到一部让我有想看第二次冲动的电影了。

直到前几天看了《送信到哥本哈根》。

只是当我想写些什么的时候,各种想法、感受像许多水泡匆匆浮出水面,不知从哪里说起。

那就像人生的旅程,一段长长的旅程,要经历很多东西。

一段关于追寻、经历和体现爱、自由、信任的旅程。

男主角David是一个十多岁的男孩,他的脸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正如电影中一个女画家说的,他的脸可以看出善良、聪明,也很清秀,可是很严肃,有着年龄不相称的失落和悲伤,很好地说明了童年的经历和生活,电影剧组挑选角色的人选了一个很好的演员,那是一张会说话的脸。

关于善良。

David从小在保加利亚的集中营中生活,看了太多关于人的残酷和恐怖,在逃出集中营之前,也被别人告诫: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人。

可是,他的心地还是善良的,没有完全被人性的黑暗所吞没。

当他去救被困在火中的玛利亚时,当他默默地请求圣伊丽莎白保佑玛利亚时,他的善良让人感动。

——在电影中,David说他是不值得接受那些美好的东西的。

我想说,你是完全配得上那些美好的东西的,无论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或是你喜欢的书。

关于祈祷。

David迷失在一座森林里,指南针也坏了,他要一段向北到丹麦去,现在却被困在意大利的森林里,他躺在地上无助地望着高大的树木,忽然想起那个面包师送他的一张圣伊丽莎白的画像,面包师告诉他圣伊丽莎白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David虔诚地向伊丽莎白祈祷,让他走出这森林,他要到丹麦去。

祈祷完后,他发现他看着的这棵树正好有许多枝杈,他爬到这树上,放眼看去,原来他已经在森林的边缘了!

真心一念,感天动地。

关于美好和命运。

是的,有另外一个新世界:自由,美好。

不同于那个人与人之间的残暴、压迫,不同于束缚、麻木的世界,人注定要解脱,要逃离那个世界,享受爱、自由和信任。

那个新世界对David来说,就是丹麦,就是妈妈,就是逃离集中营。

为了这个目标,能忍受风吹雨打,能忍受警察的追打,能挨饥受饿,能长途跋涉,只为心中那美好的世界。

实际上,当他想逃离集中营的时候,生命已经为了准备好了一切,结果早已呈现了,只等他去经历,去展现而已。

命运是多少地奇妙啊,一切的安排真是天衣无缝的,可以用四个字来说:有惊无险。

命运不是一帆风顺,却只要进入了那个世界,只要走下去,一切都很好,很平安。

David什么也没有,没有钱,没有经验和知识,甚至不知道刀叉怎么用,可是一路下来,虽然有人差点把他举报给警察,却也一直有人帮助,遇到各种人,各种事,有人正好叫他去加油,给他一些小费,他就有钱买面包,偷渡的时候正好遇到还算好的水手,而后又再次在意大利重逢,让他搭便车到米兰,后来又遇到一个善良的女画家奶奶,带他过了边境进入了瑞士,也终于让他明白怎样去信任别人,怎样真正地敞开自己。

正如电影的海报中写的:Believe in the power to change your destiny。

那个力量是强大的,超越的,只要充分地信任就好。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配乐很优美,舒缓而圣洁,与电影中的情境很好地溶合在一起。

电影中的自然风光非常漂亮,意大利海边壮阔蔚蓝的海湾,意大利的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一大片的金黄色的向日葵,路边金黄的麦田,瑞士的小村庄,寂静的山林,瑞士小镇的宁静和安详,尽管David是在逃离,在担惊受怕,当他看到这些壮丽的大自然的美丽时,他还是被吸引的,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人总不能对身边的美无动于衷。

没有什么事能永恒,何必让一时的困苦遮住了你的天空?

 4 ) 送信到哥本哈根

最初,是被那个在探照灯下不停躲藏的小男孩惊恐的样子吸引。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个仅仅12岁的孩子四处逃窜?影片的开头就有介绍,二战后的中东因为有很多人和他们的新政府发生抵触,被送往了保加利亚劳工集中营,许多家庭被迫分散,大卫也因此和母亲分开。

集中营的生活艰苦,甚至可以用残酷来形容。

鞭打,凶杀,各种残暴的事情发生在大卫眼中,人们变得麻木,这种阴影笼罩着他,因此对自由的渴望越发强烈,他的朋友也告诉他:“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但如果死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于是,大卫决定出逃。

我不知道,是一股什么样的信念和勇气让这个12岁的小男孩穿过严密的电网,和躲过戒备森严哨兵。

或许,是对自由的渴望吧!

影片中,始终会出现一位年轻男人的声音,帮助大卫进行逃跑计划,他说:“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去做,将信件送去丹麦,途中不要拆开信封来看,也不要相信任何人,一直向北走。

” 一直,一直向北走,一路向北。

有人说,这是关于信任的一次较量;也有人在影评中这样说道:成长就是一次逃亡。

大卫的这场经历就像我喜欢那本书《小王子》里面的主角,他们共同有一段长远的旅程,只不过,小王子总是带着智慧的眼睛看世界,而大卫的眼中闪烁的是,沉重。

逃亡路上,大卫脑海里总是回旋着朋友对他说的那件话:“不要相信任何人。

”恰恰相反的是,如若不是途中所遇之人的帮助,大卫几乎很难去哥本哈根的吧!

就像画家老太太的说的,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的。

在轮船的仓库里被发现的时候,他给了那个船员一个指甲剪,我想这并不算是多贵重的东西,总之在船员的帮助下他抵达了意大利。

那里是四十年意大利的乡间田野风光,好像一下子之前的阴暗消失殆尽,安静祥和的风土,令人无比很温暖惬意。

面包店的老板答应,只有他能帮忙工作,可以给他一些吃的,告诉他遇到苦难伊丽莎白可以帮助他,可是当他看到店外的和老板交谈警员时,他逃走了,这一刻,他似乎有些坚信,嗯,不要相信任何人了。

此时,他的指南针摔坏了。

从面包房出来到辗转流浪至农场的小屋旁就下了大火中的玛丽安,他一直用怀疑,不信任,警惕的眼神看周围的人。

当玛丽安告诉他,她身边的人都是有着完整的家庭,她也很喜欢自己的家庭时,大卫告诉他,他有讨厌的人。

我看得心有些微微的疼,这个孩子的眼里已经没有爱了吗?

和玛丽安的优雅的谈吐博览群书的气质相比,大卫似乎显得有些无知,有些和世界脱节了,这与他多年的引种生活有很大的关联吧!

他一直不知道如何去微笑,直至在米兰遇到了画家老太太。

她给他画像,带他去她家做客。

看着面前那张柔和的脸,摸着猫咪柔软的毛,他想起来和自己分离的母亲,那一刻,他的眼里氤氲着细小的水汽。

老太太给他讲自己死去的儿子,告诉他如何去信任,如何微笑。

在这个安宁的小镇,大卫抱这老太太哭了,他太累了。

那是他睡得最安稳的一个夜晚。

第二天,他踏步在碎石铺着的地步上,看在长凳上和休息的老人,在书店看到他记忆中很熟悉的书,听画家老太太讲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和儿子分离,军官帮助母亲逃离灾难。

他终于放下一切武装与包袱,在老太太的帮助下,他把信件中的证件交给警局,从而结束了一切困难。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也大大松了口气,结束了,他终于回到了哥本哈根,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影片最后,大卫下飞机场对母亲说:“我叫大卫。

”这也是影片的另一个名字,我叫大卫。

穿过淙淙溪水,茂密森林,大卫遇到了可爱的玛丽安,善良慈祥的老太太,还有给过途中遇见的那些人,他找到了哥本哈根,得到了成长,也学会了信任和微笑。

我反而觉得这不算是一次逃亡了,虽然途中有委屈,伤心,绝望。

但是也有温暖的人,大片热烈盛开的金色向日葵,风轻轻拂过脸庞的感动。

亲爱的朋友们,请相信,在这个所谓的光怪陆离,声色犬马的世界里,只要勇敢,你就会到达你的哥本哈根。

 5 ) 活着是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的,死了就不能了

在电影里小男孩大卫和他的的朋友约翰的一些对话,让我当时就暂停电影思考了好久。

大卫在面对整日恐惧的生活很自然地说了一句:我都不想活了。

他的朋友大卫告诫他:以后不准说这句话。

大卫问:为什么不可以说?

反正没有一件好事,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约翰回答:活着是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的,死了就不能了。

所以你无论如何都要努力活着。

(因为我曾经也有过活着没多大意思的想法。

)尽管被伤害过,也被伤痛可怕的记忆残绕着,所以他一直恐惧,一直不敢相信任何人。

而在他试着把心打开的时候,每一次打开心房相信人的时候,他都获得了很大的帮助。

在他救了的女孩那,他敢问她丹麦在哪儿。

在女孩那,他知道了自己的方向,和要经过哪些必经国家才能到达丹麦。

在苏菲那儿,他慢慢卸下防卫,学会信任自己是安全的,尽管在教堂碰见警察那一刻还是有感到恐惧,他还是勇敢地打招呼了,并确认自己是安全的了。

而且去书店也是他保持着开放的心去的,如果他还恐惧,他就不会去书店了。

最后在书店,他相信了苏菲,他把他的证件资料拿给苏菲。

最后才那么快联络到她母亲。

无论我们经历过多少伤痛,我们都还是要相信,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好人。

感动小孩的坚强,感动他的坚持!

 6 ) 关于信任――观《送信到哥本哈根》

山雨欲来风满楼,台风来临前,看了《送信到哥本哈根》(I AM DAVID), 拍的非常优美的一部电影,意大利和瑞士的乡间风光,四十年代的风土人情,安详宁静,如世外桃源般,很温暖,在这个台风把人心搞得惶惶不安的日子里,给了我一丝的安慰和暖意。

电影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故事,大卫是一个在集中营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和父母失散,也不懂自己父母的身份。

有一天,他在神秘人的帮助下,逃出集中营,要送一封很重要的信去哥本哈根。

神秘人告诉他,不要相信任何人,大卫牢记着这句话上路了。

他一路历经艰辛,途经意大利,瑞士,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陌生人,他一直深怀戒心,直到遇到一个瑞士的老太太,把他当孙子一样,告诉他,其实世界上好人居多,他们都有家庭和朋友,当然世界上也有坏人,他们一般都会被你辨认出来,也许你会辨认不出来,但是不能因为如此,你就不相信任何人。

你可以有防备之心,但是你不能阻止别人进入你的世界。

这段话该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关于信任的主题。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很认可那个瑞士老太太说的话,世界上好人还是多的。

我喜欢信任别人,相信别人是真心实意的对待你,相信别人对你的好意不是别有用心,相信世界其实还是美好的。

可是总是有人告诉我,你不能这样轻信别人,世上的坏人,其实很多。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帮助你,他们帮助你,都是别有目的。

我不懂是不是该听他们的话,时刻竖起自己的警惕心,怀疑一切好意的动机。

我很不愿意这样做,我愿意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也能相视一笑,然后路过,我愿意在商场里看到别人提着大包小包,我可以很自然的帮她一把,我也希望在我身处异地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陌生人不会用怀疑的眼光打量我。

曾经在南京机场,因为接机者的车况出了问题,迟到了一个小时,我的手机当时又出了状况,没法使用。

无可奈何,只要向机场里的陌生人借手机一用,我非常难以启齿,因为国人的相互信任度我是知道的,我找了一对情侣,向他们借手机,他们非常怀疑的看了我几眼,犹豫着还是借给我手机。

虽然,那样的眼神让我当时觉得很难为情,但是我还是很感谢他们,我知道他们没有恶意,只是一直以来的习惯,一直以来的思维让他们本能的不相信陌生人。

现在,国人对人的信任度是越来越低,不但对陌生人,就连身边的朋友,许多人也是十分有保留的,大家都害怕,害怕会被人骗,所以每个人都不自觉的心理自卫,不管听到什么,都在心里冷笑一声,暗自说一句,鬼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看到前一阵网络上流传的文章,说二十岁和三十岁的区别,二十岁的时候听到什么都相信是真的,但却要装作不相信,三十岁的时候听到什么都不相信是真的,但却要装作相信。

这种进步我一直认为是悲哀的,我也一直在拒绝这种进步,有很亲密的朋友说过我,你怎么老吃堑可老不长智。

可是我却始终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只是我们的环境,把人的信任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一种幼稚的表现。

很多人都会对别人的信任冷冷笑着,心里说,真幼稚,这年头还相信人,我却觉得,这些人也许保护了自己,当他们也失去了许多东西,许多比物质利益更重要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温暖而美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宁静,而不是猜忌和怀疑。

电影最后,大卫放开了自己的心胸,他终于可以主动的跟陌生人说话,他释放了自己,他得到了自己的幸福,电影最后,当damien rice的歌声想起,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相信,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要把它变的如此困难?

 7 ) 角色扮演

玩过RPG游戏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下游戏时间:上世纪50年代初期游戏开始地点:冷战时保加利亚的某劳改营你所扮演的游戏角色:DAVID(大卫),一个12岁的,从小在劳改营长大的,对外面的世界和自己的身世都未知的,孤儿。

对你来说,自由就像是一个遥远而又飘渺的梦,陌生而不可及。

游戏目标:逃出监狱,去丹麦,你将拥抱自由你的脸上写满了悲伤和无望,你才12岁。

你说:活着是无尽头的被奴役,你不想活。

你有个忘年的狱中挚友,他叫约翰。

他说:活着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他说,他遇到了太多的坏人,但也遇到一些好人。

世界没你见到的那么坏。

他说,为了自由,你要活着。

你在狱中向不同国别的犯人,学习了好几门外语。

你通过天天搬运石头,间接练习了负重徒步。

接着你只要等,有一个神秘的人物终会出现,他会教你逃狱。

终于,你等到了,但不是逃狱,而是……那天,你爬进监狱长的办公室,偷了一块肥皂。

约翰为了救你,承担了偷肥皂的责任,被枪杀。

你终于得到了神秘人物的指点,一天夜里,你成功逃出劳动营,但临行前却被交予了一封神秘的信件,并被郑重告知一定要送到丹麦的哥本哈根--一个你从未听说过的地方,更不用说该如何才能找到的地方。

带着一只指南针、一块面包和一封信,你上路了。

你得爬车逃票 你得躲过巡逻队你得翻山越岭你得刨坑钻过边境封锁线你已到了希腊不要停下脚步,一直向北走,把信带去哥本哈根,不要拆开信,不要相信任何人。

你的旅途并不枯糙,有壮美的风景,和迷人的游戏背景音乐一天早上,你被一只灰兔唤醒,你接着上路你得会攀绳,这样你才能爬到开往意大利的海轮上你躲进后舱,终于可以睡上一觉,一夜噩梦,梦见约翰被杀,母亲被人拖走。

被一个船员发现,用得到的珍珠小刀贿赂他。

他把你放到海里,借助海流,你游到了岸边。

你太累了,睡吧,孩子,你的历程才刚刚开始,前途新世界的危险与精彩,未解的身世,勇气、信任、欢笑与希望的意义等种种人生命题在等待着你,一一开解吧。

你在清晨温暖的阳光里醒来你看见了一个旖旎平和的意大利你用那块用约翰生命换来的肥皂洗澡,一架飞机呼啸而过。

你走在明亮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不要去相信任何人,你手足无措。

在面包店你停住了脚步,你饿了。

老板把你领进店里,他给你介绍他这是城里最好的面包店,但就是没人买他的面包。

他给你一张“面包圣母”的画像,他说这能庇佑你。

你的浅浅的奇怪的眼神,你好像不相信。

老板出门了,你也赶紧走吧,他去叫警察了。

你在森林迷路,指南针也坏了。

我给你的忠告是,爬树吧,爬最高的那棵树,在树顶你能看见一片辽阔的草域。

你会遇见一条狂狺的狗狗的女主人,会给你一篮子红酒和2里拉的小费你得送到一个party去你用这人生的第一笔钱,妄图想买一个店里的许多东东,被嘲笑。

你的人生经验少的惊人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钱?

你不会笑,笑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表情?

你努力的笑,笑不出来。

你必须从零开始,学会如何在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生存。

你继续上路一个汽车停在路边,你用英语跟他们交流你虽然对这个世界虽然陌生,但你没有拒绝施助你拿着油箱去加油回来的路上,你乘在摩托车的后座你张开双臂,你好像触摸到了哦,那是不是,…………,自由你继续上路你看见一个女孩,和另几个孩子嬉耍一个大孩子把你揍倒,他诬你偷东西房子着火了,女孩在火中你冲进救了她你醒来,你在一个洁白的床上女孩看着你笑你也笑了,你终于会笑了女孩调皮地说,你是不是爱上了她这是个贵族家庭家庭的温暖几乎让你把“送信到哥本哈根”的使命抛到了脑后必须继续往北方走!

心中无法消散的使命,让你决然继续起莫测未知的旅程。

你把“面包圣母”留给那个熟睡的女孩。

你又碰上了那个船员他干船员很不爽,所以改行当司机。

搭上他的车去米兰你的手又抬了起来随着连续跳跃的电线和电线杆起伏你好像触摸到了那是,……自由吗?

在米兰街头暴动无产阶级和警察打起来了你惊恐你想逃避但你还是被抓,塞进了囚车你得自救,你能逃出去在一个有湖,有山和云的地方有一个老奶奶在写生她看见了你,你那拧巴地无比严肃的脸脸上有太多的冷惊悸你不想对外人说她想画你你就坐下了她把你巧妙地带出了意大利的边境你站在了瑞士的国度上老奶奶把你的肖像画挂在了墙上你看见了你的脸你看见了什么呢?

你不会说。

你抚摸那只猫你的脸贴着猫你说 猫在颤抖老奶奶说 它只是在呼吸你有太多的心事要说那个神秘的声音依然响起:不要相信任何人你终于哭了在老奶奶的怀里在街上老奶奶说 你可以相信任何人在这里你去了教堂你的身边站着一个配枪的治安老警他向你微笑唱诗响起在劳改营的一幕幕,……到这里,我不想再续写后面的游戏情节了。

我要告诉你过关秘笈和谜底。

赶紧去商店找老奶奶吧,那里有一本书写书的人,是一个保加利亚的女作家,她在动乱时期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她被人引渡到了丹麦的哥本哈根而她书中的孩子,就是你而你要送的那封信,你也可以拆开看看,那是……嘻嘻,不说不说那个神秘的人啊,……嘻嘻,不说不说于是,你在老奶奶的帮助下,踏上了去哥本哈根的飞机。

最后说一句:那个演约翰的演员,在另一部片子里演了耶稣,其实,在这部片子里,他也是耶稣

 8 ) you are david

本应是悲伤到让人绝望的旅程,却为何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欣悦?

是因为沿途旖旎的风光、自私却善良的人们、意外降临的爱情、种种惊险的考验和安慰你、引导你走出瓶颈的老人?

David漫长又短暂的旅程浓缩了我们整个人生。

在无法选择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可能因你的选择而改变的是路程的长度和宽度。

面对你毫无经验的世界,在噩梦生活的阴影下,你依靠着别人告诉你的一点点“知识”和直觉作出反应。

也许在观众看来你做的未必正确,但是谁能肯定如果换一种选择你将得到怎样的结果?

 9 ) 地图上的旅行

“活着能改变事情,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于是, 为了活下去,大卫带着挚友约翰给予的信念开始了颠沛流离、浪漫写意的逃亡生活。

从克罗地亚到丹麦,东欧至北欧的跨界旅行。

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却在一个孩子深浅、蹒跚、迷惘、坚定的脚步中,仿佛通向世界尽头般肆无忌惮的蔓延开来。

本是为了生命的逃亡,却在一幅幅的诗情画意中,将一种名为浪漫的情愫烙印在了大卫的心里。

于是,我们同大卫一同忘却了深夜平原的黑暗孤寂;一同翻越了高高栅栏对自由的隔离;一同摒弃了苍茫大海的随波逐行;一同尘封了过往不堪回首的记忆。

再回首,童真的大卫在水池里嬉戏的怦然心动(私认为这是本片最唯美的一个镜头 呵呵);阳光下灿烂的一望无际的向日葵田;比天使还要美丽善良的少女玛莉亚;以及懂得用乐观填补疮痍的老者苏菲。

一切的一切,只要微笑,不再悲伤。

由地图的此端至彼端,大卫在流浪、在寻找、在旅行、在成长。

挚友约翰让他学会相信自己;水手罗伯特让他明白处世与沟通;老妇人和年轻夫妇使他懂得等价交换;少女玛莉亚让他初尝暧昧的心跳及家庭的美好;老者苏菲则是教会了他相互信任、保持微笑。

地图上的旅行,生命之途的旅行。

旅行的策划者,劳改营里的军官。

因为命令,拆散青梅竹马的一家。

因为救赎,绘出了一张地图,安排了一次旅行。

大卫目的地的到达,也是他对自身沾满罪恶的灵魂的一次涤洗。

总是在梦中见到,那张熟悉却又陌生,靠近却又远离的脸。

每次触碰,将梦惊醒得支离破碎。

一本《旅行的哀愁》,大卫赫然发现,自己同作者一样,同在这个惨败的世界踽踽独行。

作者的容颜,脑海中若隐若现。

闪电般的复苏,那已被压迫至枯萎的记忆。

于是,旅行的目的地:彼端的丹麦。

即是,早已淡忘却永恒隽永的温暖的港湾。

“船上偷来的那张印满番茄的意大利地图还皱巴巴的躺在口袋里;被解雇的罗伯特会不会用我交换给他的珍珠柄小刀重新开创一番事业呢;美丽的玛莉亚,你是否感受得到我留下的温暖???

那是我对圣玛莉亚的祈祷;安闲的苏菲奶奶,我和画像上的自己已经不太像了,欢迎么,我一定会回来看你。。。。。。

”影片的另一个译名加《送信到哥本哈根》。

信,即是生命的寄语;哥本哈根,则是地图尽头的幸福彼方;而大卫,就是那传递光明的天使。

传递着最后的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从克罗地亚到丹麦,从生命的低谷走向转折,一生一次,一次一生———永不停滞的地图上的旅行。

 10 ) 送信到哥本哈根——活着才能改变

他个字也不高,看起来不过十二三岁的样子,身上穿着一件失去原来面目的灰黄上衣,裤子明显偏长,裤脚与大地有太多的摩擦。

表情严肃而又很不讨喜,声音倒不难听,犹犹豫豫的靠近一家小店“你好,请问这是商店吗”“恭喜你,猜对了,你想买什么?

”这哪个旮旯里过来的穷小孩如果不是故意来找我茬,就肯定是没见过什么世面“我要慕斯蛋糕、香草冰淇淋、大面包,嗯,再给我来一份韩式炒饭吧!

”“你有那么多钱吗?

”我几乎看着不屑两个字从他的鼻腔里冒了出来,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递过去的是两分钱,毕竟那是我仅有的全部家当。

“要不要在老婆孩子附送给你,滚滚滚”哪来的臭小子,居然跑来消遣老子。

——选自电影中的一个小片段当我将电影的一部分写成文字的时候,想起了一句很烂俗的话:喜剧演员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演的很好笑,但是却总是让观众们哈哈大笑;不过比较公平的一点在于喜剧演员从来都不哭,想哭的时候,他们只是笑笑而已。

请不要被我前面的描述影响对电影的定位,电影并不伤感,相反它有着许多搞笑的片段,尽管有时候我后知后觉的发现导演是在搞笑。

如果有人提起集中营三个字,你会想起什么?

肯定会想起二战、希特勒、德国。

我第一次清楚的认识到,二战时期的德国他们犯下的罪恶,有一个成语能够表达的言简意赅而又精准至极——罄竹难书。

因此,电影、书籍等等,让我们错以为如果灾难有一个上限,那么上限就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疯狂大屠杀。

你看宣传的力量远胜于人们对事实的了解,大多数人并不会去认真、详实的探究事情背后的一切真相,毕竟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对于他们认识事情的态度并无裨益。

大家总希望用一个定义来归纳一系列问题,然而总是很混乱的在于,归纳法并不适合说明事实,它只是简单的适用于公众去接受各种观念。

战争会有结束的时候,犯罪却不会。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让人听不懂的话,难道还想着为二战德国辩白吗?

电影其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二战时发生的一切惨绝人寰,都是事实,但惨绝人寰并不等于二战。

它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依然存在于世界的某个角落,在那里互联网都不能触及。

电影之前,有多少心怀疑问,这是二战?

不,电影并不是二战,它起源于二战之后的劳改集中营。

约翰大卫:“我一点都不想活”约翰:“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了。

”大卫:”为什么,这里一件好事都没有,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约翰:“信仰不同的人容易互相憎恨。

活着能改变事情,死了就不能。

”心态积极的时候,会和自己所,活着就当做是一场游戏好了,玩游戏总是需要各种打怪升级,玩游戏就只是一场个人体验,入了场就得对得起门票钱,尽己所能的玩出点新花样。

有时候还觉得,无论辛苦还是顺畅,反正也就一次,一切终会成为过去式。

一个人年龄是不是按岁月来计算的,是按照个人经历来判断的。

有些人一辈子都不需要长大,而有的人是拔苗助长里的那颗小幼苗,努力的活成被要求做到的那种大人。

既然那么多路都被断掉,那就是上帝对你另有安排。

老生常谈里总是说:有时候话说的次数多了,自己也就信了。

我想一句话是否有力量,就入庙必拜一样,信则有不信则无。

大卫做错了一件事。

陀斯绥耶夫斯基说俄国底层的老百姓,手里留不住几个钱,这些人干着最累的活,一整天未歇片刻的做完苦力,挣到的钱在傍晚时分一大半都进了伏特加。

你总是能看到一群醉汉像丧尸一样晃悠在莫斯科的街道中。

即便是再苦再难的境遇里,人都能适应、生存下来,只要活着就会有期待,会有侥幸,会犯错。

小孩子都会犯错的,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们并不能预见性的知晓错误会有多严重。

我能看到屏幕前,许多人都会说“为什么要去偷东西呢?

”“这下好了,害死了唯一能够帮助自己的人”。

我也很生气的想,在那么艰难的环境里,不应该谨小慎微的想着如何能活下去吗?

不能轻易说“不想活了”,并不是因为需要活着,而是因为需要改变。

我们做一切事,如果说结局里有值得期待的事情,那么这么做是值得的。

大卫可以每天做苦力,然后让自己一直活在这个集中营里,最后因为体力不济而被打死,亦或者被那些比自己还要重好几倍的石头砸死。

他拿了一样东西,是因为在这暗无天日的时间里,这样东西带给了他“活着的改变”。

我们总以为,每一次经历了最难的事情,会觉得这辈子不会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事实却是,你永远都猜不到明天还会有什么重大变故降临在自己身上。

电影总会在最幸运的时候戛然而止。

我看《魔戒》一书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出现电影《指环王》的画面:米那斯提力斯白树再次开花、帝王后裔重新归来,而人皇阿拉贡带着大家向四个霍比特人下跪。

那一幕壮观得令人五体投地。

而后我一度的回想这些片段的细节,只有一句话,唯有那么壮观才能付给那么艰难的一路坎坷。

但是小说里,夏尔并没有如山姆他们所期待的那样,人们手捧着鲜花,站在那热烈的欢迎他们。

相反他们在历经劫难之后还得平定内部的战乱。

路总是很远,一切都需要慢慢来,就像每天的日子你需要慢慢的过。

电影《房间》中杰克,第一次进入到真正的世界时,过往一切都那么生疏而又新鲜。

我看着他坐在货车上,手触摸风,两侧的树不断后退,唯一想到的就是“杰克快点跳车呀!

”看电影的我总是好着急 ,而拍电影的导演总是像个老头一样慢条斯理的一点一点说完。

当大卫停下来的时候,我变得好焦虑,“为什么好不容易逃离集中营这个魔窟,不听话的停在那里了,难道就因为爱情?

”不得不说,这是本剧最尴尬的一处;小演员的演技平平无奇,拍摄的手法简约得像小孩子玩游戏。

这让我不得不再次赞叹《人工智能》中小孩那近乎于完美的演技。

因为苦难会让人成长,所以总是会遗忘掉,其实他也只是一个小孩,哪怕经历过太多的事情,始终有一部分是需要岁月沉淀、发酵后才能获得的。

久经风雨的时候,总是喜欢有一处安逸的收留之地。

什么时候,老喜欢责备别人不够坚强,不够有恒心,不能坚持到底。

成长中最难的一课是:我们需要不断的强迫自己去做许多事,而这些事并不会因为一件或者几件就此终止,它将随着终点到来才会消失。

善良的苏菲奶奶苏菲奶奶“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啊?

”大卫“我叫大卫”苏菲奶奶:“大卫这个名字真是太好了,米开朗琪罗有一部特别棒的作品,就叫大卫。

我也有一部作品叫大卫。

”跋山涉水、沐风栉雨后其实需要的并不是豪华别墅,一座可以遮蔽风雨的小房子就已经心满意足。

大卫离开的乡下庄园别墅,而停在苏菲的小屋里。

电影总是把话说在了故事的背后。

可爱的兔子那只在睡觉时打搅了大卫的兔子,他走过街道时店铺里挂着的兔肉。

前脚和自己说去给自己拿新出炉的面包,后脚就叫来了警察。

我不过是看着桌上放了一块白色的肥皂,为什么那么多东西,他却对一块肥皂记得那么清楚。

还真是很远的一段路若能见到上帝的时候,苦命的人肯定会有很多话想说,比如“为什么我的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了,不过是在马路边睡了一觉,就一命呜呼了”。

如果说我们怀疑上帝的存在和上帝不愿意解除人的不幸是有一个概率的,有时候会想这个概率值应该是一致的。

信仰是很重要,但是支持信仰存在的事物同样重要。

如果没有苏菲,那故事的结局便是另一番风景。

但我并不怀疑,当你有好的期待,愿意有好的期待时,一切还是会发生改变的,而这也会成就最初的那句话“活着才能改变,死了不能。

”PS:西西弗的笔记本 发现生活真的好累,原来周更这么艰难,那就努力当个快乐的人,去做快乐的事。

《我是大卫》短评

真的比小说差远了,整部电影显得很仓促

5分钟前
  • 淡淡男
  • 还行

集中营,12岁,哥本哈根

8分钟前
  • Jay
  • 较差

最深的印象是:瑞士是个自由的国度。

9分钟前
  • spring's fall
  • 还行

二战真是电影灵感宝藏…和大卫一起从保加利亚到意大利到瑞士到丹麦…故事线略单薄像童话故事…景色很美,结尾略彩蛋…

14分钟前
  • 豆叶古池
  • 还行

stupid

15分钟前
  • LipingTaBaBa
  • 很差

给美好的结尾加一星

18分钟前
  • aQuabLus
  • 推荐

叠加了很多元素,战争,儿童,追寻父母,但是不知为何拍出来很平淡。

20分钟前
  • 铲铲
  • 还行

不幸的男孩,幸运的逃生。天堂与地狱、轻盈与沉重“冰火两重天”般的交错反而让人更难承受,David说出那句“我不配任何美好”时心都碎了……还好遇见了老奶奶这样的天使“引路人”,太暖太治愈了!! ps. 配乐渲染很到位

24分钟前
  • 星尘
  • 推荐

比起"I am David",更喜欢《送信到哥本哈根》的译名,虽然作品有些地方有些刻意的引导,但琼普莱怀特的天使面孔搭配对白,以及剧作最后的解密,这封特殊的信还是让人泪目了,儿童节这一天因为这部二战儿童电影圆满了

25分钟前
  • 悠游
  • 推荐

不知是不是改编自小说的缘故,从文字意象到影像的转换并不流畅,这种情绪可能文字表达才更热烈深刻。

26分钟前
  • 尔尧
  • 推荐

相信,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要把它变的如此困难?

29分钟前
  • 怪人村
  • 推荐

男主一看就是个衣食无忧甚至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演的太做作了

31分钟前
  • 炸鸡牛排
  • 较差

12岁的少年从保加利亚集中营出逃 一路向北到达哥本哈根 没有钱 没有同伴 甚至没有生活的经验 约翰告诉他不能信任任何人 他的脸上有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忧郁 确切地说死寂 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坚持走完这一路的 除了心疼 只想祈祷 神啊请保佑这个不幸的孩子 最后与母亲重逢既意外又惊喜 泪目

35分钟前
  • Raya
  • 力荐

看完以为会爬出片尾字幕: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结果没有。那就太过于传奇了。

38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还行

(JC的口音和圆眼镜\\\\\\\\\\

40分钟前
  • 大箱子
  • 推荐

John??? Seriously!!!??? 不得不想起Finch说That’s the name you prefer, isn’t it? I know you have several. 难道这是小乔的恶趣味吗? BTW 海报是骗人的 又名少年大卫的奇幻之旅

43分钟前
  • 盔酱兮
  • 还行

行走是成长的过程。

47分钟前
  • 哗啦啦
  • 推荐

知道damien rice就是因为这部电影- -

49分钟前
  • 这个JC太CJ
  • 还行

谁都不相信,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了。谁都相信,就可能失去生命。怎么选?

54分钟前
  • 且慢
  • 还行

jc从影最感动的一部,虽然背景残酷,但小男孩的经历却像一场寓言那么美

55分钟前
  • 鲛🌧️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