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羽蒙以前在贷款公司上班时,有个快递员送快递到公司。
我们的团队经理正好认识这个快递员,但是并没有跟他打招呼。
事后团队经理是这样说的:“以前他是一个老板,好像是公司倒闭了,现在干起来了送快递,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凭本事吃饭嘛,但是可能人家还是怕被认出来,毕竟以前是一个老板,现在只不过是个送快递的。
”当时的我,很是佩服我们的团队经理,觉得他很懂得察言观色,也深谙人的本性。
现在的我再回顾这段对话,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其实送快递的、送外卖的都是凭本事吃饭,虽然干的是辛苦活,不要求学历,基本上健全的人都能干这行,但是他们很多人的工资可能比很多坐办公室的白领工资高。
在这里又想到一件事,以前在平安上班时,当时的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因为没什么业绩,就选择兼职送外卖,而他送外卖时正好被我组的主任看到了,他非常关切的问了一下男朋友送外卖的事,眼里都是一副瞧不起的样子。
当时我就看不下去了,因为很多人表面光鲜,可能一个月的收入都不够自己吃饭、付房租了。
如果你这个时候还要瞧不起那些凭自己的劳动吃饭的人,你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话题扯得有点远,我想表达的只是外卖小哥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虽然表面上要求不高,但是你要想在里面出类拔萃,获得高收入,也是需要自己的努力的:如熟悉每条街道,善于合理规划送餐路线,一个微笑,用自己的汗水把单量做上去。
这些都是需要付出的,想做好这些其实并不简单。
基于外卖这个群体,羽蒙今天也特意推荐一部电影给大家——《中国飞侠》:表现外卖小哥的生存现状,深度剖析外卖行业的苦与乐,其实外卖小哥并没有大家看起来的那么不起眼。
《中国飞侠》是由陈静执导,许君聪领衔主演,赵培琳、陈羽汐、黄鑫主演,李琦特别出演,徐春妮友情客串的现实题材电影。
李安全是一位外卖员,他期望用自己的努力让妻子和女儿在北京过上体面生活。
但却接连遭遇打击:女儿重病,需要一笔高额手术费;夫妻不睦,妻子断然离开;偷着去干代驾,又撞了豪车。
一个外乡人,如何在北京站稳脚跟;一个中年人,如何用信念征服现实;一个好人,如何在世俗和偏见中坚守善良本真;李安全用行动向观众呈现了生命的硬度。
电影基于现实题材的创作,并没有过度煽情,因为这些都是现实当中能看到的。
俗话说:“压垮一个家庭,一场大病就够了。
”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资产的中年人,每天靠体力去赚钱,付出得越多,赚得也越多,但是这些跟那些用头脑赚钱是比不了的,因为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正如许君聪饰演的李安全,在女儿需要一笔二十万的手术费的情况下,他选择白天送外卖,晚上干代驾,一个月收入不到两万,不知道的肯定会羡慕,这接近2万的收入可是比很多人的工资都高呢,但是李安全说:“反正就是觉得不够睡。
”对于送外卖和干代驾,疲劳问题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小问题可能是把外卖洒了:被扣分,被投诉,被扣钱。
大问题可能是:出车祸。
这些都是过度用体力换钱的弊端,他不是不知道,但是对于没有学历、又没有什么口才的他来说,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凑手术费。
非常现实的一部电影。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是瞧不起送外卖的,觉得他们没文化,干着体力活,甚至认为这些活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个人就能干。
光是我的身边,以上提到了,还是有这么多带着偏见的人,何况是我们看不到的周遭。
而《中国飞侠》这部电影却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外卖世界。
都是送外卖的,为什么你就那么不同?
李安全成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外卖员。
他在送外卖时,遇到同行,发现他的箱子没绑好,会善意的提醒对方。
遇到同事被车撞,会上前路见不平。
在干代驾时,遇到一个男人打女人,会上前解救这个女人。
看到有小孩卡在高空的窗户上,会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救这个小孩。
这些在外人看来,会给他竖起大拇指,给他一个顶呱呱,但是他身边的老婆、领导都看不惯。
他因为路见不平,进了一趟公安局,还赔了一万,因为急于解救被打的女人而撞上了路虎车,赔了3万,因为救小孩,耽误了送餐,顾客集体拒收,可能会面临失业。
这些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奈,如今做件好事,太不容易了。
即使不会伤害到自己的个人利益,很多人都会选择视而不见,而像李安全这样不顾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他人的人越来越少了。
不是这个社会变冷漠了,而是因为做好事的成本越来越高。
因此,电影发挥了主流价值观,给了李安全一个好的结局。
他做的好人好事被社会广泛传播了,因为他乐于助人的精神,大家也愿意帮助他了。
《中国飞侠》反映时代精神,传递出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受到鼓舞和感染。
影片以外卖员为主角,一下子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
这些普通人身上发生的故事让观众感到真实亲切,引发情感共鸣。
《中国飞侠》有感而发,塑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形象,讲述生机盎然的“新北京”故事,充满浓浓“北京味“。
外卖员李安全穿梭在充满烟火气的老城胡同,也忙碌于鸟巢、水立方等新型建筑周边,勾勒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画卷,塑造新北京、新行业、新劳动者形象,彰显包容的城市精神,是京派影视剧又一次成功尝试。
这个世界,谁也不比谁高贵。
都是凭本事赚钱,行业不同而已。
如果一个凭本事赚钱的人附带了一个高尚的人格,那他就比其他人高出一头,而并不是工资比别人高,长得比别人好看,开的好车等这些外在因素。
写评论前看了一些评论,有些人说这个电影是翻拍的幸福来敲门,那个电影我也看过,我可以说,两个电影并不是一种,也不是翻拍,首先这个电影中的小女孩是本身就又先天性的心脏病,急需钱治疗,而幸福的那个小孩子并没有这类的急需钱的疾病,也就决定了两个故事男主角对金钱的急需程度不一样,幸福之所以可以很励志,是因为男主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面对困难的环境没有绝望失望,他有一种斗志,但因为没有特别急需钱这种需求,所以他还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改变命运,而这个中国飞侠的男主角,故事的设定就是他特别急需钱治疗孩子的病,所以他没有办法去慢慢的学习,稳定的提升自己,再去赚钱,而且中国环境也不允许,毕竟是大学生多如狗的年代,如果只是短期的稳定学习就能让自己在现在的环境下大幅提升自己的价值,那么是不是有点看不起那么多大学生了?
这部电影中的现实味道很浓重,可以说很真实的电影,我们现实中很多这样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普通,工作很普通,但他们就是有一颗心,一颗正能量的心,即使自己有时候面临着困难,也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你我都是这样的人,这是善良,那个幸福体现的是奋斗,这个电影体现的就是普通人的善良。
不一样。
虽然电影的最后是因为事情被报道出来了,才有了完美的结局,但也是大众的善良给了电影一个完美的结局。
故事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这一点,就算是配角都不算的那个打赏了50元的女客户,体现的都是善良,最后的救人,虽然送的餐被投诉被退,但那些人只是不知道事情的原因,如果知道,他们一样会表现出我们国人的善良。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那个镜头,就是救完孩子离开时,吼了记者,谁配合我,我要丢工作了。
我当时就哭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善良让我们根本来不及考虑很多事情的后果,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自然的就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当有人落水了,当有孩子马上要被车撞倒了,当男主角救那个要掉下来的小孩子的时候,谁还会想其他的,我们善良的本性就会驱使我们去做,去帮忙,去尽力。
很多没有学历,年纪大,做服务业的人应该都经历着同样的辛酸,只是大部分人遇不到那么好的负责人还可以帮助自己,没有那么热心的大爷可以鼓励自己。
也不会因为见义勇为而被报道,上电视。
他的故事发生在生活中,结局可能是,老婆离婚,女儿没钱看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他精神恍惚,频频遭受失败,见惯了人情冷暖,人心险恶,最后可能因为过劳,出车祸,或者得了癌症。
生活中处处是悲剧,这就是现实和人生。
不从电影的角度看,我给四星,的确强过很多院线电影。
我看到了我初中的时候我爸在郑州跑三轮的影子。
寒假暑假我跟我妈就会去郑州找我爸,他在郑州跑三轮,那时候没有外卖没有滴滴,三轮可以拉人可以拉货,但警察不让拉人,看到会罚款甚至收车。
我爸就是早上六点多起,晚上十点十一点还没回去的工作,住在战马屯租的小屋子里,说来也巧,现在我在战马屯上学。
那时候我跟我爸,他没拉货的时候就在路上拉人,让我叫三轮三轮,还在车上收钱,有一次有一个阿姨,我给她收钱,她很和蔼的笑着说我这么小就跟着爸爸当售票员,然后把钱给我,我只知道那时候我很腼腆,脸甚至都红了。
还有一次是拉的人比较多,应该是高中生吧,我问他们要钱他们还不给我,也是不知道我为什么收钱,后来我爸在那个小窗口里喊把钱给我就行,他们才给了。
还有很多不太愉快的事,说了多少钱到地方了有没给的,还有直接不搭理的,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
那时候我上初中,还在车棚里写数学公式,想着营造一个智慧车厢的。
拉货的时候货都堆满了小车厢,我爸就会给我留一点位置趴上面或者站角落里,对了还有坐他前面,但冬天冷,坐前面的时候很少。
晚上也会改善一下生活,吃啤酒鸭大盘鸡什么的,我写到这的时候泪水也止不住了,那时候跟家人在一起现在回想好难过,还有跟妈妈一起在出租房下的辣条店包辣条也能挣一点,现在自己这么拼可能也有这些方面的原因吧,穷怕了。
也感谢这个电影能让我回想起曾经在郑州的日子,现在我爸在工地了,我也能挣钱了,我想拼命多挣点,但这一行我也真的累了,或许公务员也是个选择吧。
晚上闲着无聊,刚充了会员,看到这部片子,便点了进来。
本就是无意识点入,不曾想带来了挺多感想。
李安全和妻子刘萍带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来北京看病。
夫妻两为了凑给女儿治病二十万的手术费,住在又破又小的房子里,后来被绝情赶出。
刘萍去洗脚城给人摁脚赚钱,李安全白天送外卖,夜里做代驾。
但即使生活再苦,他还是很热心帮助任何人,最终也因为帮助他人筹集到了女儿治病的钱。
从我自己看来,影片想传达的是不论何时永不放弃,不论何地乐于助人的精神。
李安全对想离开北京的妻子说,记住了,你女儿不仅要在北京看病,还要在北京上学!
他住过小破屋,住过报刊亭,甚至差点没地住。
但这些似乎都打不到他,他依然坚强地活着。
他帮受欺负的同行出气,他救助差点坠楼的孩子,他拉起实行家暴的丈夫……即使可能丢了工作他也不在乎!
影片里有很多打动人的场景。
外卖店的老板总是刀子嘴豆腐心,他骂李安全,却又默默地替他看孩子,他帮李安全推荐站长资格。
北京老大爷最终没收下一千块钱,怕着急心切的李安全责怪乱跑的女儿,提前稳住他的情绪,还帮他申请贫困证明。
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听说了李安全的困境,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筹集了三十多万,让他的女儿成功做了手术。
居住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生活成本的确很高,每天似乎都有被开除,卷铺盖走人的危险。
其实我觉得,如果女儿不得这个病,李安全未必选择一定要在北京如此狼狈地生活着,待在故乡未必不可。
但他为了给女儿治病,忍受得了顾客的恶言恶语,忍受得了报刊亭外醉汉的呕吐声,忍受得了同行为两千块做的不合道德的事。
他可能也曾失望透顶过,也曾想过放弃,但是为了女儿的病,他选择继续留在北京打拼。
女儿为父亲擦汗的那一幕,令我鼻头一酸,爱,是有回应的。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每个人,不管为了什么,都在用力地活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难与痛,但好像又都在尽力地克服着,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吧……
我觉得这部剧最大的败笔就是把英雄和外卖员捆绑在一起,不可否认,李安全是个送外卖的英雄,但整部剧确是在歌颂外卖员的不容易。
平凡的生活谁都不容易,所以李安全的好人品质才难能可贵。
这才是最值得升华的地方,而不是外卖员有多辛苦。
当然我个人觉得李安全的角色刻画的很到位,英雄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也是个人,他也会大男子主义,他也会没文化,他也会有各种缺点,但他仍可以是个英雄。
人类的世界从不缺伟人,反而是平凡的英雄才愈加珍贵。
#中国飞侠 这个名字很容易误导人,就像我的理解它是一部超级英雄片,可结果呢?
它却是一部关于宣扬外卖小哥的正能量片子。
“中国飞侠”也只是在片中充当了不痛不痒的高潮部分,在大家都快忘了主题的时候才提到,用一个比较生硬的转折带主人公脱离苦海,就像前面各种的激励事件一样没有力量感和说服能力。
观众是不会买账的,首先就是不合理。
主角李安全因第一次激励事件——治疗女儿心脏病急需用钱而展开的行动是什么?
按理说这是一次无效的行动,所以安排他去寻找兼职做了代驾,结果没有赚到钱,是不是他应该开展二次行动?
可剧情走向呢?
又一次打击主角,这还不算完,之后再次再次打击主角,仿佛世上的坏事都让他一人摊上,这种做法就是太刻意,容易让观众失去共情。
《中国飞侠》的故事很单一。
概括说李安全是一名外卖员,他这个人啊就是喜欢助人为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伏笔,是为之后的高潮铺垫。
然而时运不济,他的女儿查出心脏病,必须尽快做手术,手术费20万,这让一个普通家庭怎么拿的出来?
到此我们可以看出急需钱就是该片的激励事件,进而引发出整部故事。
妻子为了挣钱离开李安全去给人捏脚,而李安全为了那份能在北京扎根的执念,选择留下。
他白天送外卖,晚上代驾,一个月收入不到2万。
可想在短短时间内凑齐20万是不可能的,况且他还因多管闲事倒贴了4万,一次次的厄运降临在主角头上。
换你编写的话,你会安排他怎么赚到这20万?
去抢?
去偷?
这不现实,但是可以调动大家的帮助呀!
也就有了故事所谓的高潮——李安全豁出命救了一个小孩,而编剧为了显得些许合理,还安排了一场面试的剧情,向观众透露出李安全曾经做过消防员的信息。
没错,这同样是伏笔,为高潮铺垫,很多事情等到高潮时刻就全部显现出来了,但是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尬。
结尾呢?
纯属赠送,换句话就是迎合观众。
李安全获得了年度好人,也得到了新工作,女儿也健康了。
这不就是我们想看到的吗?
我不是说该片没有一点感动的地方哈!
还是有的,比如女儿吧!
她陪爸爸一起送外卖,守护爸爸,简直就是想骗人养女儿啊!
其实,这个片子不会有多少人去看的,因为你看海报和名字就会觉得烂。
而我是为啥呢?
原本以为是搞笑类的片子想着图个开心,可结果,居然是个情感片。
它给我的感觉不只是想感人,还有为外卖员正名的意思,就是提倡大家更多的去关注外卖员这个群体,再加上之前爆出过一篇关于Ta们的文章,把Ta们推上了顶尖,引起很多关注,说是要改革改善,可到最后这事好像是不了了之。
我个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容易的,都是求生存,能在大城市占据一席之地。
可现在的社会外表是经济高速发展,内部却是各种问题的遗留,如蛋壳租房和低欲社会下的青年们,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就算想努力却看不到努力的方向与价值很无力
只能给5分吧。
题材其实选得挺不错,外卖小哥神通广大做好人好事的报道屡见不鲜,这自然增加了故事的说服力。
加之外卖小哥作为数以亿计打工人的缩影和代表,讲述他们的遭遇、困境挺容易引起观众共情。
我想很多给好评的观众也是因为剧中李安全一家人的境况和他所面临的那种在城市讨生活的努力、挣扎与无奈刻画地贴近现实吧,这确实可以算本剧的一大亮点。
先列几个我觉得比较触动人心的桥段:好几个人选择离开北京; 李安全救完小孩慌忙赶着送外卖,记者试图拦住他,他急不过吼了句再不送我就要失业了;同事把一沓钱(看厚度大概3-5000)递给李安全,同时终于鼓起勇气承认那份外卖是自己偷的,李安全原谅了他,打趣地说“你小子结婚我就不随份子了”;手术前女儿对李安全说“我爱你”,李安全的反应和情绪较为动人;接下来说说我对这个片感到遗憾的地方吧。
1、剧本问题比较大。
谁要是拉这个片,想分个三幕出来都不知道从哪划。
甚至也没个明确点的动机事件。
假使动机事件是为了给女儿治病,后面应该表现出人物为此而付出的努力,而后再谈其他情节变奏。
但是这部剧只交代了李安全兼职了一个代驾,别的就没什么了,故事发展没有明确的紧凑的推动力。
而且正常来说电影的节奏都是抑和扬交替,逐渐推向幕的高潮和最终的高潮。
这部片子除了最后的反转之外,竟然生生放了80分钟主角的凄惨遭遇,说真的这种只抑不扬的剧情让人看得浑身难受。
哪怕是打悲情牌,你好歹也得给主角一点小成功小甜头,就像《当幸福来敲门》里的克里斯,最难的时候你得安排他卖出一台机器,把濒死之人最后的那口气给续上是吧。
2、片名和演员不妥当。
我看片名和主演以为这是个喜剧,没想到看了80分钟的憋屈卖惨。
观众看到某些演员和片名,以为能看到自己期望的内容,如果和期望南辕北辙的话自然会感到失望。
而且让许君聪动不动用小品里的语言风格演这个角色,常常令我出戏。
什么“你这么的……”、“我吧……”等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北方的习惯口头语,但是作为一个南方观众,他这么一开口我就找到了看他那些小品和喜剧的味道了,但是和剧中情节的氛围又完全对不上,总之味道不对劲。
3、李安全这个人物并不讨喜自己家日子没法过了,女儿的命都快没了,还硬要做所谓的好事,外面的啥事都非做不可,你老婆的幸福和女儿的命直接不顾了,这种家人谁摊上谁倒霉啊!
做好事起码也得量力而为,你这就跟D瘾犯了一点分寸都没有了。
退一步说你做就做吧,你也得看是什么样的好事,人小男孩挂楼上命在旦夕你冲上去没毛病,人出了点交通小事故你也冲上去,随便打个交警来不就解决了。
而且你做这些事也得讲究点方法注意点安全吧,你一个天天和各种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人,同事出了交通小事故,对方装几句你就直接上手了,这和你的人物设定对不上啊。
你看到路边男女打架,啥也不顾直接开车压黄线过马路?
这是把自己也把别的司机的命不当回事啊!
还有你嘴上说钱的事别担心你想办法,你除了多了一份2小时的兼职也没别的办法啊,也没别的改变啊,挣的钱还不够你做好事赔出去的呢。
像你老婆这么好的女人真的是少有了,结果你在她面前讲话倍儿硬气,动不动胳膊一抬手一指,指着别人的脸说话让你这个明明没啥本事却浑身大男子主义的人物很惹人嫌啊。
当你在演喜剧的时候,人物一本正经地“大男子主义”会有笑果,可是你演这种严肃小人物时能不能让他可爱点。
主角一旦不讨喜整个剧的观感自然好不到哪去。
4、价值导向有问题。
“好人有好报”——影片传递的价值导向比较明显。
可是一个让无数人感同身受的底层角色,最后的反转竟然是通过媒体报道然后给他捐款,你这让包括我在内的广大打工仔怎么想啊?
努力是没用的,做好事只能吃亏,想逆袭只能靠上电视成名,可是咱能有那个盼头和运气吗?
甚至好些没结婚没孩子的人看了会不会畏而却步,咱这种没什么本事的人还敢结婚吗,还敢生孩子让妻儿都跟着没个人样地受苦吗??
把一个半小时只有一次的反转逆袭寄托于偶然事件,实在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
你哪怕安排被帮助的那些人站出来给他证明他送餐迟到都是因为做了好事,然后得到了顾客的谅解把投诉改为好评(在这种时候给个50块打赏就合理多了,莫名其妙看你带个孩子送外卖而给打赏和同情叫花子有啥子区别啊…………),从而帮助他得到站长这个位置,是不是“好人有好报”就自然多了,让他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班更有价值,也更符合做好事的人的心理期待呢?
从头到尾哪怕是李安全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也没见到当事人感谢他,这难道不让人寒心吗?
而且投诉和给差评的人无形中被推向了反派一点的形象,如果他们知道真相没几个会再投诉他了吧?
你不给这些点外卖的人一个包容他人的机会吗?
说到底这一点还是剧本的问题吧,没能好好的把甩出去的线串起来,使得最后的结局完全不能令人信服。
以上。
整个电影的主旨就是:努力是没用的。
努力干活赚钱的人治不了病,只有上新闻有热搜众筹才能治病20世纪了还有这种三观不正的电影,送餐车可以走在马路中间不管交通规则,热心救家暴妇女肯定被反咬一口,偷偷住别人的拆迁危房还可以骂拆迁队伍不合理拆他家,里面穿拆各种恶心硬广?!
这种电影名字请不要用中国两个字,简直是侮辱
我觉得有资格评论的只有外卖员,那些说假大空,生活没有那么多苟且的人可以看看电影评论,有很多外卖员都说是自身的写照,反而那些生活无忧的影评人却是说情节太假,怎么可能倒霉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我特意浏览了爱奇艺的评语,有一个美团外卖小哥就说许君聪的角色就是他现实的写照,同样孩子是先天心脏病,但可惜的是没有得到社会的帮助,都是一家人在努力赚钱凑医药费,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评价!
挺扎实的,起码没有辱没开头两个广字头指导单位。情节上的刻意和做作对我而言没什么大谓,毕竟类型片里祸从不单行,何况片子对生活窘迫的展现可以看出是下过功夫的。李琦仗义出演可圈可点,期待吉林老乡大葱哥可以走出网大向更高的平台进步。
后面看哭了。看完只想感谢平时给我们送快递、送外卖、开滴滴的师傅们。真的,每一份工作都值得人尊敬!我们也应该更加理解他们的工作,那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我们的舒适与便捷。谢谢。
关注歌颂外卖小哥挺正能量挺好的,模仿当幸福来敲门也没啥不好,但是大家都不容易,别瞧不起服务老人的保姆和洗脚妹,也不应该垛着指头怼自己老婆,这些点真的很减分,故事也太春晚化
本来想看喜剧片的,谁知道还看哭了,当了父母之后真的看不了这样的电影。剧情可能太假,但是普普通通的剧情拍了有什么意思呢。许君聪演技太赞了。
宣扬的精神很好,但是主题有点散,细节处理可以改进。
爷们,就得局气。
远比好多大片强太多,中国版的当幸福来敲门……第11道门终于开了
很不错的网大,比很多院线电影更值得院线上映。其实人的每一份善良都是给自己提升福报的机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原本挺好的题材…唉
基本功还可以,但叙述节奏和内容一般。作为网大还可以啦
这题材用小品式的煽情和常规套路就是晚会呈现了,如果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拍出来搞不好可以是《药神》骑手版。过度集中于渲染角色的底层的艰难,在立意上可以理解,但效果显得臃肿且失真。6.1
其实还是不错的,只是里面有一些情节觉得有点多余,大可不必,总体很感人,也很真实!
北京再好它也不属于我们每天七点起床七点四十之前要把女儿送到学校下午四点之前要来接她为了把接送女儿的时间抢回来我必须要比所有人都快每天至少送完六十单每单不能超过十分钟熟悉辖区内的每一个客户每一栋楼我知道在哪里上厕所不用排队我知道哪个商户需要等餐连每个红绿灯是多少秒我都能记下来所有的时间必须精确到秒才能不拖后腿晚上八点以后还有两个小时的代驾时间这是我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候坐进驾驶室不用奔跑可以看看这个城市的夜景致敬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用双手创造幸福的人致敬每一位奋斗在平凡岗位的“中国飞侠”
6.5/10;还不错。
这既软广又带毒鸡汤啊
真就挺尴尬的,本意是想传播正能量,但好像拍的都是各种负面,包括许君聪演的男主,就挺脸谱化的,以一种自以为是的莽劲在拼搏,却是遇到矛盾就打架,遇到事情就无能狂怒,最后的转折是靠救人完成的,这个就真的太生硬了。至于派出所那段和稀泥,也是挺真实的,斗殴居然判了一方赔偿另一方,笑。从本质上来讲,这部电影不是在表达一个父女情深,又或者是普通人的奋斗改变生活,而是活生生在展示一个很多人不情愿承认的现实:北京并不能容得下一个劳动人民,除非他变成一个“英雄”。
剧本这么烂,也是重点扶持项目,,难受
刺超出预期得网剧。
小成本网络电影拍成这样还可以了 但说是小人物的故事还是理想化了现实 意义有限吧
有点情景剧的样子,电影差的太远,台词调度剧本一塌糊涂,演员刻意煽情 本来一星,为了外卖小哥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