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根据遵义草王坝村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开渠脱贫致富的历程而展开,村里的贫穷与缺水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在后面通过彬彩的死可以反映出来,因为贫穷没有钱去看病。
在经过多次修渠失败后,黄大发仍坚持要修,同时也遭到村民的反对,一是村里没有劳动力,二是对修渠不抱不希望,黄大发通过去找乡里,政府也从各个乡镇凑到了6万块钱,但是还差1万块,要村里自己拿出来,黄大发就去村凑钱,每户200块钱。
起初大家是反对的,因为确实也没有钱,就连黄大发自家都拿不出来,只能通过卖棺材才有钱,最后还是他女儿彬彩把自已的嫁妆钱200块给拿出来,支持开渠。
大家把钱凑齐了就开工,村里面的年轻人也得知后回来了,这里包括黄支书的儿子黄彬权,渠快开好的时候,女儿黄彬彩就走了,从老黄回去的路上背景太阳下山就比喻着他女儿生命的终点,也更加坚信地了让老黄开渠的心,只有开渠才可能脱贫,才能活下去。
黄大发老支书,贵州省遵义市八百万人民的骄傲。
一生只为一道渠,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不忘初心,他公而忘私。
他的一生,光明磊落。
他的一生,无怨无悔。
他用脚步丈量土地,他用初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时代楷模,用初心铸就。
中国好人,用真心践行。
喊一声老黄,我为你骄傲。
喊一声老黄,我为你自豪。
一个愚公移山式的故事,和那些在西北种树改造沙漠的人一样值得尊敬。
但剧情真没什么意思,没什么矛盾冲突可言,当然对抗自然也是戏剧冲突之一种。
还是太流水账,说教。
想起那个“天梯”的故事,为了爱情修一条路更让人感动。
电影跟所有主旋律人物传记一样,再次把主人公忙于“工作”(大公)而疏忽了亲人(无私)作为一条线来讲述。
显得我们的英模都很无情,自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罔顾家人),不过事实上有些模范是真的只有外人而没有家人,像广州曾经的好人赵广军,也曾经有过挪用母亲的钱来做公益的事情,难道做模范就要牺牲自己亲人、牺牲自己的一切?
就不能更人性化更普通人一点?
拿着相机到处拍的女角显得很傻。
结尾的梯田很美。
最后的采访就没必要了,这等于是罗列功绩,大哥,光修渠这一功绩就够电影表现了。
愚公黄大发,一人一生一渠,以别样形式抒写着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愚公黄大发,是我们党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现路上的一个很小缩影!
愚公黄大发,代表着遵义人的精神,承载着人民的信仰,这就是民族的希望!
愚公黄大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愚公黄大发,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不畏险阻、攻坚克难。
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真抓实干,争担脱贪攻坚的排头兵,用实际行动抒写着共产党员的新时代精神,不断将中国梦向前推进。
看了《天渠》这部电影,我共流泪三次。
一次是感动书记的坚持;二次是感动家人的支持;三次是女儿没有被病魔打垮。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把家人放在心里的父亲!
最后的一碗水道出了伟大的事业是好甜的,那怕付出的代价和心酸!
当代共产党员要学习的精神在书记身上充分体现,不需要多高的位置,不需要丰富的资源,不需要强大的背景,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职业!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
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黄大发,男,汉族,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现任团结村名誉村支书。
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天渠》以原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讲述了他在面对草王坝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因严重缺水导致的贫困状况下,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迎难而上,以36年的不懈努力,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地凿出了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跨三个村10余个村民组的“生命渠”讲述了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克服艰难困苦,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渠”,实现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深入刻画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决心干事创业的崇高品质。
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一部电影,当代愚公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这部以黄大发为原型的电影,再现了共产党员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的“新时代愚公”精神。
讲述了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没有畏惧过,一直不懈努力,最终水到渠成。
这就是执着。
水渠可以说就是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天路”,最终,他靠坚定不移的信仰完成使命,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是信仰。
他执着并坚持信仰,最终修成了“天渠”,电影满满的正能量,值得一看。
历经36载,双手挖出一条7200米的引水天渠 。
像优秀党员,民族英雄、时代楷模、 尊敬的黄大发爷爷致敬 !
记得在那次有趣的党日活动,我们参观了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大发水渠 ,一个人,一条渠,一辈子。
听着黄大发爷爷上党课,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人要大气,不能气大。
黄大发爷爷的故事,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共产党员应该学习和致敬的。
这是一部大型黔剧,是以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创作。
讲述黄大发带领村民,摆脱自然贫困和思想贫困,历经千难万阻,开出一条“生命水渠”,把村民带出贫穷生死线的感人故事,这个时代最缺乏,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不是吸人眼球的大片,没有光鲜亮丽的明星,却是发生在身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真人真事,值得一看!?
只能说艺术虽来源于生活,但未必高于生活。真实故事真的感人呢,影片感觉只是生搬硬套故事情节,没体现艰难险阻的感觉。最后向伟大的黄大发致敬!
单位逼着看 我也很绝望
这大概是我看的第二部关于干部的故事,不得不说,挺好的,它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上不全是贪官,也有那么些为百姓而奉献自己的干部,温暖着我们的心。这样的电影不用太多,几部就好。
正能量,老支书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当代愚公精神造就的“天渠”,令人敬佩!
要凑一万,每户200,我认真的算了一下,一共50户,修了30年的水渠。愚公精神没什么不好,最少说明我们不认命,但是……搬出去不好吗?暂时出去,能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再回来。现在不就好了,别说修渠,就是来条高速公路问题也不大……向那些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的人致敬,为那些一心一意为百姓的人致敬。
我不认可这个遵义人
云贵高原山势险峻 嵯峨最后开渠通水的时候我还是哭了T﹏T可以是他也可以不是他
扶贫修渠,却还要老百姓出钱,这是真扶贫还是假扶贫?
王艺甜
呵呵,不愧是吹贵州的,看到这边影院场次都他妈每天排6场以上……
这部片子描述了老党员黄大发的那种愚公精神,36年终于修成了大渠,解决了当地的用水难的问题。故事里善良美丽的彬彩也很让人感动,为了支持父亲修水渠把自己的彩礼钱拿出了,自己却因为没钱看病一拖再拖而病故。
五星给黄大发同志,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像我这样的落后分子,需要净化心灵,感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No.1879 事迹是好,可惜这个拍摄手法和演员演技有点和年代脱节啊
红旗渠精神。虽然电影拍出来是那么的戏剧,但是发生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很让人震撼。
95年的我居然在CCTV6看这么主旋律的电影。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沙包饭,过年才有米汤喝。这一段真的眼睛湿了,老爸也看的眼红了。为数不多老爸愿意跟我一起看的电影,3分给电影,2分给老爸
人物塑造不够饱满
电影题材和立意都是很好的 可惜演员台词功底和演技都不行 生硬又做作
很好的故事……
真的很感人,值得一看,推荐。
讲的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