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

主演:贾小军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剧照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2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4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5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6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4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5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6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7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8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9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20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剧情介绍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如果跨越时空在中国山川河流之间遨游一次, 我们能看到什么? 跟随《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脚步, 她逆流时间而上到达35亿年前的中国区域,看植物从海洋细胞开始爬上陆地,从匍匐在地到站立起来,进化出种子,绽放开花朵,打造一个郁郁葱葱的植物天堂; 她去到森林之中,看一棵茶苗经历百年长成参天茶树,看一棵竹子在地下攻城略地长出一片竹林,看林中野果被人摘下成为盘中之餐,看秘境野草被涂在伤口之上被人珍惜; 她去到广阔平原间,看一株大豆被人发掘出她的种子,看一种杂草演化扩张到处处稻田,看遍地花朵被人捧起装点成家; 她去到城市之中,看一片叶子被蚕咀嚼织出华丽篇章,看园林之中植物带人重返自然; 她去到高山之巅,荒漠深处,沉入水底…… 看到人类一直被植物环绕, 植物的身影无所不在。 中国以三万多种植物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三,《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选取其中21科28种植物,汇聚2...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寻找牛腿琴我的A级秘密恶魔律师·御子柴礼司黑帮卧底第一季侠影仙踪鬼舞村的阴谋心慌方圣女魔咒第五季暗花流浪猫鲍勃2:鲍勃的礼物致命洪灾代课老师博尼法斯修女探案集第一季圣彼得堡,我爱你愿此刻永恒NextSeason催化剂美女的诞生家有儿女恐龙饭店光荣与梦想指名!袁天罡之异域妖踪天兆小镇性狂欢派对指南在名建筑里吃午餐大阪篇水中女妖希瓦永恒生活十年后我依然爱你校对女孩河野悦子2017特别篇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长篇影评

 1 ) 笔记&心得(多图,更新中)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20210703🌿ep01笔记&心得:高寒区和荒漠区的植物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要活下去确实很不容易。

相比较而言,热带雨林的生长条件很优越,但是这里的植物自然分布也最密集,每个活在这里的植物都需要有一技之长,竞争压力堪比战场。

生物界的竞争真是无处不在!

我感觉我再也不羡慕那些看上去“静静地美好着”的小花小草了。

一些截图:

叶甲和海芋叶的战争,真是太逗了

充满竞争的热带雨林

在荒漠区顽强生长的梭梭

高寒区的植物

孑遗植物

植物的演化历程

疯狂截图🌿20210704🌿ep02笔记&疑问:稗草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可以让自己的外形变得和水稻几乎一模一样(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叫“拟态”);而被人驯化过的栽培水稻也会有突变的变种(杂草稻),其习性更像是野生稻(种子前端有芒刺,种子会随风脱落隐藏在稻田中)。

所以,植物到底是靠什么来感知的呢?

没有眼口耳鼻没有大脑的稗草,是靠什么来发现自己变成水稻的样子就能更好地存活下去?

被人驯化了的栽培水稻是不是也发现了自己的种子没有回到土地进行繁衍,所以出现叛逆行为呢?

植物会不会也有思想呢?

拟态

水稻受精过程

栽培水稻变种(杂草稻)

🌿20210705🌿ep03 心得:感觉这一集干货不多。

柑橘家族的乱伦戏码已经听过很多遍了,苹果品种单一的情况也早已知晓。

唯一让我比较受触动的大概就是本集结尾的植物“诺亚方舟”——国家作物种质库。

“对所有物种来说,单一往往意味着风险。

”就人类来说,也是如此。

这个世界应该有不同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做不同的选择,兼容并包真的很重要!

柑橘家族的乱伦戏码

脐橙靠嫁接繁殖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物

桃的祖先——光核桃

 2 ) 植物,来自中国,影响世界…

植物,来自中国,影响世界…十集的篇幅,逻辑安排上有一点总分的结结构的影子,第一集从生命起源开始,到植物演变,再到各种植物的前世今生;第二集选择了水稻和谷子这两种供养了南北大地的植物;第三集说了橘子家族,说了猕猴桃的改良,说了苹果的选择,说了桃子的变化,水果因为人类而变化;第四集茶树的变迁,因为人类有意识的改变,让茶树成了如今的样子;第五集,竹子这种有特质的植物的用处它们的习性诸如此类;第六集,桑树与春蚕之间的关系,还有丝绸的出现;第七集讲述大豆科植物被人类从野生培育到粮食类生力军;第八集,本草植物漫谈,黄花蒿等;第九集园林植物,兰花,荷花,梅树,菊花,各种为中国园林提供了灵感或者美感的植物;第十集对于各种花香异常的观赏植物…总的来说,旁白介绍居多,采访专家或者育种工作者或者种植者不多,画面的呈现很美,结构上逻辑清楚,不过大多数还是泛泛而谈,有些流于表面,每一集的风格也不统一,"影响世界""中国的"这两个特质并没有凸显的很清楚,不过还是值得看一看魅力十足的植物的,个人评分8.9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3 ) 2019.10.29有感:

第一集我给满分,后边就差点意思。

如果第一集可以拿到九分,剩下的每一集最多拿六分。

纪录片的立意选的很好,视角也很庞大,在观看过程中无数次截屏,千言万语汇成“太美了”和“我骄傲”。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确实应该有这种讲述多样化的纪录片出现。

只是从纪录片内容和叙事角度来讲,每一集导演不一样造就风格也不同,但这不是缺点,很多纪录片都是这么拍的,比如《人生一串》。

问题在于虽然每集是一个主题但是讲的很散,部分升华有恶意煽情,有的还跑题了,部分镜头会多次重复运用(其实只要内容讲好这点可以接受),音乐单听还是不错的但是配在一起就……很乱!

甚至感觉不像专业人士拍出来的东西。

有些遗憾,这个主题很好,为了拍好分了这么多章节,结果就拍出来这么一个浮于表面,讲着讲着就跑题,有些失望,你本可以拍的更好。

但是通过这个纪录片,也了解了很多:尊重植物,不要乱摘花,乱撒种子等等,传粉对它们真的很重要。

也从植物的生命力获得激励联想到成长的挑战,人生的困难。

对于素食主义者:看看植物这旺盛的生命力吧,怎么能说食用植物不是在摧残生命。

也有危机感:也许是我们的好东西太多了以至于大家不够重视,也许是条件不充实还没有着手,但不宣传就会被“偷走”,到时候谁还会记得这曾是中国的东西呢?

 4 ) 中国植物有何神奇之处?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皆有其源头。

就像宇宙起源于一次爆炸,地球生命起源于一个细胞。

仿佛一个奇迹,海洋中的蓝藻,学会了捕获阳光。

她用光合作用,将阳光中的能量留在地球上,变成有机质,也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的出现,让经过地球的阳光有了意义。

这些阳光,通过植物,变成了地球上所有有机质的来源。

包括我们正在思考的大脑,包括我们正在跳动的心脏。

植物的故事,不仅仅是绿水青山的故事,更是与你我血肉相连的生命奇迹。

在2019年的中秋节,《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带着植物的故事走来,希望观众能够在举头望明月时,低头思考我们真正的生命故乡,植物。

植物与人类,有很多共同的生命欲望。

比如生存,繁衍,扩张。

人类用文明和语言去阐释欲望,植物,则选择在漫长的时光中,用行动缓缓讲述自己。

植物的行动,我们通常看不到过程,只看得到结果。

当植物想要从海洋走上陆地,她们一点点将岩石变成了土壤,就有了我们认识的土地。

当植物想要长高,她们支撑起自己的身体,就有了我们熟悉的森林。

当植物想要更好地传宗接代,她们有了种子。

在众多植物的种子中,人们找到了赖以生存的粮食。

当植物想让后代走的更远,她们学会了用花朵吸引昆虫的合作,人们也就有了对色彩和美的认知。

以地球作日记本,植物一直在书写自己的故事,只是我们没有学会阅读。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选择从植物的视角,讲述植物与人共同留在地球上的生命传说。

地球上的生命何其美丽,又何其脆弱。

一次小行星撞地球,就能使主宰地球的恐龙灭绝。

在三十几亿年的时光中,植物见过了地球数次的沧海桑田,板块运动,也见证了地球数次的气候突变,生命消亡。

她们,为何能从数次生命的死劫中存活至今?

植物生存的幸运,一部分要感谢地球上的一次板块碰撞。

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6500万年前剧烈碰撞,在交界处,隆起了一个高原,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青藏高原。

第四纪冰期,从两百到三百万年前,一直持续到距今一到两万年之间。

长时间的风雪和冰冻造成植物大面积灭亡。

但是在青藏高原东面的地势低洼地带,肆虐的风雪被高高隆起的高原挡住,很多植物得以存活。

这其中,有水杉,有我们熟悉的银杏,有西方园林常见的珙桐。

她们,如今被称为孑遗植物。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讲述植物故事,从中国开始。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更是因为中国这片土地,孕育和保护了很多历尽沧桑的植物。

世界上一共有三十多万种植物,将近十分之一在中国土地上诞生。

这一片土地,西起珠穆朗玛峰,东低至海平面,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而有着三级高差。

西部高原的大量冰川和由西向东的巨大落差,使得中国有了两条奔腾的大河。

在东部的长江中下游,一种植物与人类相遇,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粮食,有了定居的物质基础,这种植物就是水稻。

中国这片土地,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

在人类学会定居之后,更多的植物走进了人类的生活。

大豆和水果为人类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竹子变成建筑和家具,桑树叶片中的蛋白质通过蚕变成了人的衣服,茶树的叶片变成人的饮料,本草植物守护人的健康。

当人类文明走得更远,产生更高的精神追求时,植物走进了园林。

植物的一举一动,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也就成为了人们精神思想的外化。

当我们与植物走得越来越近,发现植物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制作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制作《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野外的8个摄制组,捕捉植物自然的状态。

摄影棚内,17种植物在高速摄影机和延时摄影镜头前,留下了惊鸿一瞥。

他们走过了国内的27个省的93个地区,国外7个国家的30多个地区。

感谢制作团队的辛苦付出,让我们了解到植物之美。

更感谢植物,让我们的家园这么美丽。

 5 ) 每集结尾语整理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三十万种Around 300,000 species of plants live on the earth 近十分之一生长在中国nearly one tenth of which can be found in China01 植物天堂 人间天堂该有的模样 P1 - 48:05 人类,因植物而定居;植物,随人类脚步而迁徙。

在这片大地上,他们再也没有分开过。

从那以后,一批批植物,逐渐向我们的祖先走来。

8000年前,大豆用一粒种子,饱满了无数生命;7000年前,桑树走来,成就了未来的丝绸之路;4000年前,桃树、柑橘用果实丰富着人的味蕾;2000年前,茶树走出森林,用一片树叶滋养万千生灵。

从衣食到住行,从药用到审美,一个丰富的植物天堂,孕育并陪伴了一个文明的诞生。

这个植物的天堂,不仅塑造着中国,也在影响着世界。

曾经是,未来还是。

02 水稻 “稻”底是谁驯化了谁?

P2 - 48:44 人与水稻的故事,从草开始,又回到草的生命中探索未来。

一粒稻种进入土壤中,几个月内就能够长出数个稻穗,成百上千粒稻米。

她的每一次轮回,都给了人类千倍的回报。

每一碗米饭背后,都是探索不透的生命奇迹。

03 水果 柑橘家族千年伦理大戏 P3 - 48:45 在大自然的万千植物中,人类已经发现和驯化了约700多个果树树种。

这些果树树种有近一半在中国,她们滋养了人类,也拓展了人类的味觉体验。

伴随着人类对植物的无尽探索,对美味的无限追求,越来越多的植物宝藏,将被挖掘和发现。

人类和植物,正是在这种相处方式中,互相影响,互相塑造。

04 茶树 “茶”点没能征服世界 P4 - 47:60 茶树以叶扬名,在其盛名之下,茶树似乎隐去了自己的身份。

茶叶被世人传颂,演绎出延绵的文化,带来经济的发展,也挑起风起云涌的战争,直至成为人类精神的一部分。

似乎人们心中的茶,约等同于茶叶。

而实际上,茶叶只是茶树,带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在其辉煌的背后,是茶树植物繁衍策略的极大成功。

这种从中国西南森林走出的树木,植物学家林奈,在1753年将其命名为“Thea sinensis”意为“中国茶树”。

05 竹子 别闹!

你怎么会是草?

P5 - 49:05 人类诞生以前,竹子就已静立天地之间。

她为生存所做的努力,成就了自己,也成全着无数物种。

她是竹子,禾本科,竹亚科。

06 桑树 一只虫的“桑”心往事 P6 - 48:30 如果人类评选最受尊敬的树,桑树应该是入选者。

她的入选理由是:她诞生在青藏高原。

她的出现,为一个文明的文字、诗歌、审美、服饰、时尚等做出诸多贡献。

她在自然状态下寿命可达千年,人类干预下,她的寿命是几十年。

她在林奈创立的植物分类学中,是桑树,桑科,桑属。

07 大豆”豆“是蛋白质闹的 P7 - 44:07 如果人类评选来自大地的英雄,大豆应该是入选者。

她的入选理由是:她们从自然的角落走来。

为了人类,她们用几千年时间,学会勇敢站立。

她们有红白蓝等多种颜色的花朵。

她们的根有强大的固氮作用,为土壤提供了营养。

她们的果实,就是种子,拥有丰富的蛋白质。

牛、羊等动物受她滋养,人更是离不开她。

这些种子变换着多种姿态哺育人类文明。

她们在西方,成了人们心中的金豆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更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料理。

回到故乡中国,她们又交到了新朋友,与人类和蜜蜂共舞。

她外表朴素,却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她在林奈创立的植物分类学中,是大豆,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

08 本草 她用“秘技”治愈全球 P8 - 48:30 人类与本草相识已久,她们属于植物。

她们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生长在地球上。

因为药用价值,她们的生存一直受到人类的干预,她们的命运也随之起起落落。

而与植物共生,将成为人类最后的道路。

浩瀚的植物王国,人类的认知才刚刚打开这个世界的一角。

中国三万多种植物中间,已知的本草有一万多种。

她们为中国百分之六十的药物,贡献了超过30万种天然化合物,这些数字远没有停止。

09 园林 千年古莲子的前世今生 P9 - 48:22 今天,当人们漫步西湖,或者任何一座中国的园林,看到的一棵树、一朵花,也许,都承载着一种使命。

她们会培育人的性格,抚慰人的心灵,提升民族的审美,塑造文明的形态。

园林,是植物的天堂,是艺术的摇篮,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结晶与坐标。

过去的几千年里,有数千种的园林植物,从中国三万五千种已知的植物中脱颖而出,来到人的家园。

未来,或许还将有新的植物进入园林,再一次丰富人类的第二自然。

10 花卉 就是要你眼“花”缭乱 P10 - 48:31 花,是开花植物生命中一个短暂的环节,却是后面所发生一切的关键一步。

先有花,才会有包含种子的果实。

而种子,也代表了下一代。

植物扩张生存版图的脚步,从未停止。

在中国大地上,栖息着超过三万五千种的植物。

她们成就了中华文明,也丰富了世界文明的色彩。

学会与她们相处,是对未来最好的期许。

 6 ) 竹子(禾本科 竹亚科)

一共一千五百多种,最主要的是毛竹

攀爬在别的树上

毛竹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的山地地区(不会低温太久,斜坡防止雨水积存)竹林地下世界:根茎将竹子联系在一起,根茎相连,进行营养传输,使竹子繁殖扩张变得便利,地表上每根竹子是它的分支,储存光合作用的能量与大地的养分,秋天用根茎的储备培育竹笋,冬季休眠,春天竹笋萌动,在地底已有竹节,雨水来临,挣脱土地,每一节都向上生长,笋壳防寒保暖,但还是受降温影响

根茎

正在长高的竹笋只有一半左右的竹笋能长成竹子,长高期间,最快一天长高两米,50天后,就能长到20米高,长成竹子后,身高不再改变。

换叶

澜沧江畔除了身高,竹子还有维管束,富含纤维使竹子富有韧性,维管束周围的组织部分使竹子强壮,维管束由内到外逐渐变密,使外侧更具韧性,即将抽枝展叶的竹子富含纤维,柔韧适中。

随年龄增长,竹子不断优化维管束强度,中空力学结构、竹节、横梁赋予抗弯能力与强度。

维管束

维管束周围组织长出叶片,冬天的雪是竹子不能承受之重

度过寒冬,叶片在风雪侵蚀下逐渐老化,在第二年春季进行换叶,叶片中蝗科昆虫20多种,最常见是竹蝗(羽化-交配-雄竹蝗死去-雌竹蝗产卵)

竹蝗

竹蝗羽化

竹蝗交配死亡:竹子开花,开花时间复杂,等待多年后,开花前,同一根根茎相连所有竹子变黄,将叶芽转化成花芽,大约9小时内,柱头授粉(风 昆虫),若在这段时间内,花粉不能与柱头相遇,则无法繁衍后代,秋季种子脱落,共生菌(竹荪)将竹子分解,毛竹种子半个月内长成小苗,小苗有萌发成竹笋的能力,中国开花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竹子的花

竹子的种子

竹荪分解竹子秦岭 熊猫花16小时吃40公斤竹子,演化出第六根伪拇指更方便抓竹子,有发达的咀嚼肌与厚重的头骨,所以脸变圆。

乐器尺八—普化尺八

尺八秦汉开始成为审美对象,唐宋出现在诗歌中,被人种植在家门前,(终年常绿:清廉,竹竿有韧性:刚正不阿,空心:虚怀若谷,竹节:坚贞有节)苏州博物馆的竹子真好看竹子广泛分布

 7 ) 植物进化论

1.看了第一集,本来特别焦虑,一下子就被安抚了。

植物的共生状态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部进化史。

植物需要光,水和土壤以及需要繁衍。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植物特性。

在寒冷干旱的地带,植物主要和自然竞争,锻炼自己的耐力,并为繁衍者打造更舒适的环境。

热带地区,因为这些很充足,所以更多的是和同处在相同环境的选手竞争。

讲究的是克敌制胜。

人类感觉好像更狡猾一些,他们以繁衍来利诱麦子,帮助繁衍,同时自己获得固定的粮食。

通过不断的麻痹安抚各种对手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世界为了生存真的是什么都干的出来。

印象最深的是锥叶榕,水母雪兔子,花的诞生,海芋的介绍。

以及每种植物在生存面前都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目前看来人类最佳。

以及观察进化史可能真的有助于发展。

2.看了第二集,水稻。

觉得水稻也很厉害,他们的策略是共生,找到可以依靠的对象,当然这个对象足够强大(其实他们有广撒网来着),然后以驯化自己为代价。

驯化自己就是褪去原来自己赖以生存的东西,完全为服务于赖以生存的事物。

人负责帮助他们繁衍。

中间觉得可怕的点有,生存仍然面临挑战,被模仿,天然的缺点,没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因为依附的对象足够强大所以都帮忙解决了。

(中间有一个点很感动讲高山水稻的生存,人搬来很克制自己,与天地共生,与万物同长,真好。

)最后抛出了杂草稻,依然有部分不愿意被驯化,愿意自己努力生长。

当然也就不会取悦被驯化的对象自己面对一切。

开辟新的道路。

根深叶茂依附。

 8 ) 惊喜之后还有一些小遗憾

难得看到一部制作如此精良的纪录片,它有磅礴壮美的航拍,也有细致入微的探秘;从一颗花粉到一个花序,从一粒种子到整片森林,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到青藏高原的流石滩,它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让更多人看到了植物世界的绚丽斑斓,同时也提醒着人类和植物紧紧相依的命运。

美中不足的一点大概是它更侧重于挖掘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植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而对植物本身有所忽略,这对于我这个植物爱好者来说有点点失望。

片中出现了很多名词术语,对没接触过植物学的大众来说可能不大友好,比如维管束、颖片,虽然单独一个都可以说一大堆,但还是希望可以稍作解释,不要一带而过。

裸子植物讲得有些少,其实水杉也是从中国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树种,发现和命名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可以讲述。

其实最遗憾的是看绿绒蒿和高山杜鹃那里的时候。

记得花卉学的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一段故事:在她上学的年代,她的学姐得到了可以出国留学的机会,但有个条件是要他们带绿绒蒿的种质资源到国外去,因此老师的学姐就放弃了留学的机会。

虽然说学术交流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还是没有人愿意自己国家的种质资源被外国人拿走吧。

现在西方园艺界已经初步实现了让绿绒蒿走下高原,安家在花盆里的驯化栽培目标,从花展走向千家万户大概也不远了。

反观国内,目前我们依然没有这样的能力驯化这种生长在高原的圣洁之花,让它装点我们的花园。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杜鹃上。

西方对杜鹃的热情一直没有减退过,而我国的杜鹃花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品种选育都还刚刚起步,而在野外还有人大肆采伐野生兴安杜鹃的枝条兜售。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每次听到这句话先是骄傲,然后是心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让中国的植物再次影响世界。

乱入一张杜鹃的图hhhhh

 9 ) 给喜爱的片子提点意见

难得看到的好片子,内容翔实,摄影极佳。

长知识的同时也欣赏到自然之美,尤其是好几种植物源自常人难以抵达的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峡谷,观看此片随植物到那些地方旅行真是莫大的享受。

拍摄者艰苦跋涉在高山密林、湿地荒漠,经历险困让人心生敬佩和感激,不过当他们在荒野与绿绒蒿、塔黄、雪兔子绽放如天国的景象相遇时,身心疲惫痛胀的同时也一定会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

先要感谢制作者把我们带到那样绝美丰富的植物世界。

不喜欢的地方:脚本频繁使用拟人化的口吻讲述植物的枯荣演变,虽然可以理解作者对植物的深厚情感,但这种不甚正式的表述方式与解说员饱含深情、故意拖长的声音结合在一起,听上去太过通俗甜腻,毕竟观众主体不是烂漫幼龄的小朋友(转念想,若专给小朋友科普,这种不真实的抒情腔更要不得)。

也许这是国内自然类纪录片的共通腔调,一脉相承于三四十年前《动物世界》旁白的沉醉忘情。

以至于当科学家、探险者出现在片子里,听到他们正常说话时会觉得如饮清泉。

另一个感觉是后面几集编排不够精当,如园林花卉篇,内容零乱和重复而且占比太大。

心里有疑问,如果大树杜鹃这样的冷门植物被选录,为什么没提到漆树?

产出生漆的漆树在艺术与技术史上的地位被完全忽略,也许是个缺憾。

还有,对于介绍传统花卉培植技艺中的“劈梅”一节,很难认同。

人工截取老梅梅桩,在上面嫁接幼枝,以取得老梅新芳的观感,对这种人工制造的畸零之美不能接受。

不觉得这类传统技艺会给世界园艺带去健康美好的影响。

 10 ) 简单的记录

看完第一集打算继续往下看。

第一集大致介绍了中国植物资源以及分布的概况,认识了青藏高原的水母雪兔子—厚厚的苞片能够保护花器官,同时也为昆虫提供了栖息地,西双版纳的海芋—昆虫为了防御植物毒素在海芋上咬了一个又一个大洞,绞杀榕—一种寄生性植物,生长气生根,能从寄主植物上获得营养和水分,一旦根落到地上能够独立生长,一般只寄生在健康状况不太好的植物上,能够推动雨林的新陈代谢,望天树-雨林中最高的树种,阳光的宠儿,沙漠中的梭梭树—从出生起就不长叶子,根系发达,看着一部分的时候真的为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珙桐—第四季冰川的孑遗植物,由于长着白色的苞片,又被叫做鸽子树。

纪录片中提到,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北纬30度是荒漠地区,在中国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北纬30度是植物天堂。

这集的最后讲到植物和人类的相互影响,人类驯化了植物,同时植物也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由此引出第二集的内容。

第2集 水稻野生稻有长长的芒刺以及落粒的特征,人工驯化后的水稻不再具有这些特征,方便人工收获。

人类对稗草的驱逐,导致稗草与水稻具有相似的外形,难以在苗期清除稗草。

水稻自花授粉的性状不利于物种的多样化,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为杂交水稻的栽培提供了条件。

目前,水稻田中出现杂草稻,对于水稻来说,这是拓展多样性的尝试,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难解的谜题。

第3集 水果这一集完全就是果树栽培学课程配套视频教材啊,很多内容老师讲过,之前全凭想象没见过画面,脑子里只有PPT,看了视频以后加深了印象,真的太美了。

为啥就没有专门讲蔬菜的一集呢?

这一集讲了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苹果和光核桃的故事。

柑橘类水果起源于三大祖先:橘子、柚子和香橼,许多柑橘类水果是这三者相互杂交的后代,比如橘子和柚子杂交得到橙子,柚子和香橼杂交得到雷檬,橙子再和香橼杂交得到柠檬等等。

从细胞融合实验也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柑橘水果之间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脐橙是一种没有种子的水果,依靠嫁接得到繁殖。

猕猴桃起源于中国,100多年前引种到新西兰开始人工栽培,早起的猕猴桃比较软,海沃德猕猴桃硬度适宜,耐储存,得到广泛销售。

我国目前广泛栽种的苹果是日本品种红富士,但品种的单一对物种是不利的,在我国新疆地区有大片的野苹果林,能够提供丰富的苹果种质资源。

其中最大的苹果树被叫做“苹果王”。

由于检疫措施不到位,野苹果林在与内地枝条的嫁接过程中感染了小吉丁虫,这是一种噬咬树心的害虫,为了保护苹果种质资源,苹果专家陈学森等人每年都会去新疆的野苹果林调研。

现代桃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光核桃,这种桃的果核表面光滑,因此得名。

我国有种质资源库保存专门植物资源,防止物种的损失。

第四集茶叶 首先介绍了茶树的起源与生物学特性,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野生茶树是高大的乔木,茶树根系繁茂,生长在斜坡上,完全花,异花授粉,果实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成熟,因此出现花朵和果实同时在树上的现象。

最著名的茶树昆虫是茶小绿叶蝉,体表呈现隐匿的绿色,体长3-5mm,茶树被茶小绿叶蝉侵害以后会在空中释放信息素,引诱天敌猎蛛捕食茶小绿叶蝉。

此外,茶叶分泌茶氨酸、茶多酚和咖啡因等生物活性物质以抵御真菌和细菌的侵害。

茶叶的全基因组已经被测定,在进化过程中发生过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

然后介绍了茶叶驯化与制作。

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被称为吃茶的民族,沿袭着一种吃茶的习惯。

云南凤庆县的香竹箐生长着一棵被称为锦绣茶祖的大茶树,是人为矮化茶树的代表。

从热带到温带的传播过程中,茶树逐渐由乔木变为灌木,灌木型的茶树更适合人工栽培和采摘。

茶叶的制作需要经过“杀青”这一步骤,杀青能够灭火茶叶中的酶,去除酶以后,茶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得以保留,进一步减少茶叶中的水分能够延长茶叶的储藏期。

最后介绍了茶叶对世界的影响。

茶叶初到英国是贵族阶层的宠儿,在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工人阶级开始增加对茶叶的需求。

英国人罗伯特·福琼将中国的茶种引入到印度的大吉岭,该地区适合茶树的栽培,后来成为世界三大红茶产地之一。

日本茶道是最高的待客之道,茶超越了饮品的概念,草庵,露地,一期一会,强调精神世界的追求。

1753年被植物学家林奈命名为 Thea sinensis 意为中国茶树。

第五集 竹子竹林不是许多竹子构成的,是一棵竹子长成的。

竹子不耐冻,只能分布在南方地区。

竹子的维管束由内向外逐渐增加以加强抗风能力。

大熊猫曾经是肉食动物,肠胃无法很好地吸收竹子中的营养物质,只能以量取胜,一天要吃相当于成年人20天的饭量。

竹子制作成的乐器——尺八,唐代从我国传到日本。

竹子滋养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可作为记载、许愿的载体等。

竹子开花也就意味着死亡,竹林的死亡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但是竹子开花的规律还没有被人类发现,目前仍在研究。

第6集 桑树桑树具有高超的蛋白质合成能力,自然条件下的野桑树树形高大,寿命可达千年,人工驯化下的桑树逐渐矮化,便于栽培和采摘桑叶。

野生蚕呈现暗褐色的外表,而家蚕外表纯白。

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经营纺织厂积攒财富。

桑果雄花具有强大的弹射能力,可将花粉弹射到尽可能远的地方。

第七集 大豆野生大豆匍匐生长,豆荚成熟时会爆裂以弹射种子,这些性状不适宜人工栽培,在人类的驯化下,大豆逐渐形成直立生长,豆荚不爆裂的特性。

豆腐由鉴真和尚传到日本。

美国的一个小镇每年有大豆节,美国的牲畜主要靠大豆喂养,美国机械化生产大豆。

大豆的根瘤菌具有固氮的作用,能够起到肥田的作用,大豆与玉米轮作。

大豆自花授粉不利于新品种的培育,人工异花授粉成功率很低,借助蜜蜂授粉,寻找大豆雄性不育的品种。

第八集 本草介绍了银杏,塔黄,铁皮石斛和黄花蒿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

银杏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扇形叶片的植物,雌雄异株的特点导致其授粉比较困难。

塔黄是一种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植物,与蕈蚊共生,厚厚的苞片为昆虫提供了栖息的场所,目前还无法人工栽培。

铁皮石斛在中国古代被誉为仙草,生长丹霞地貌的峭壁上,它的根高度特化没有根毛,生长在地表的根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根还与真菌共生,它的种子很小能够在高空飞散。

在逆境下,石斛的茎上积累了多糖类物质,帮助它保持水分。

黄花蒿是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的来源,马达加斯加的人民通过种植黄花蒿获得了高于水稻的经济收入。

第九集介绍了四种园林植物:荷花/兰花/梅花/菊花。

荷花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开花植物之一,历史悠久。

荷花有着特殊的生理构造,不容易沾染灰尘,因此被人们视作高洁的象征。

荷花同时也是佛教的重要象征物,意味着洁净的世界。

世界上兰花的品种很丰富,中国的兰花因其低调内敛,香味淡雅而独具特色,宋人将兰花引入室内,作为君子的象征。

兰花根系发达,小小的花盆难以容纳,因此需要采用分株和去除枯根的方式扩大兰花根系的生长范围,使兰花能够在室内花盆中生长。

梅子作为调味品,能够满足人类的温饱需求。

梅花的普及与我国历史上的“靖康之变”有关,南宋文人借凌冬开放的梅花表达一种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另外,梅花坚强的生命力,使得“劈梅”这样一种独特的嫁接工艺成为可能。

现代园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工创造的“枯荣相对”的艺术之美,即衰老的枯桩上抽出茁壮的枝条,开出灿烂的花朵。

世界上菊花的品种有2-3万种之多,菊花品种之巨得益于它易于杂交的性质,养菊人每年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杂交的方法创造出新的品种。

菊花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成为日本园林艺术中一种重要的植物。

原产于中国的许多植物都成了园林植物,进入世界各地的花园,因此中国也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公园是对自然的模仿,是植物的第二故乡,也为人类提供了寻求美感和栖居自然的极佳处所。

第十集的主题是花卉:绿绒蒿/大树杜鹃/大花黄牡丹/月季/蜀葵。

绿绒蒿是一种生长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草本植物,品种丰富,色彩绚烂,给无数的登山者带去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有科学家专门研究绿绒蒿的人工栽培方法,这一集的绿绒蒿是在太美以至于我迫不及待换了头像。

杜鹃在我的认识中是一种矮小的灌木,没想到杜鹃也可以开放在高大的树上。

蜀葵在中国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在古代就由中国传播到欧洲,比月季等植物还早两三个世纪。

片中模拟了蜜蜂视角下花朵的样子,核心部分的颜色比较深,用以吸引蜜蜂。

人工栽培的花卉拥有更大的花冠,更丰富靓丽的色彩,人类帮助花卉免于自然界的生存压力,同时将花卉改造成符合人类审美的样貌。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短评

补标

4分钟前
  • 贫贱忙卒
  • 还行

风光旅游片!

8分钟前
  • Mekena Shek
  • 推荐

拍的很好,拍的也很多。只是文案和结构是真的。。其实我们不缺摄影导演不缺技术,不缺科学家,缺的是可以贯通古今和植物学的文人。

11分钟前
  • awang
  • 还行

e1:植物的历史,蕨类种子花朵,高原荒漠草原森林的植物类型,海芋和甲虫之争,榕树的寄生,梭梭,孑遗植物e2:自花授粉植物,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山上水流的来源,杂交水稻,再生稻,杂草稻的演化e3:柑橘苹果奇异果桃子的历史,嫁接,外来物种,雌雄异株,驯化e4茶,植物融入人类文化经济生活,从而传播世界e5各类竹子的不同特性,生态位;竹子的功能工具化和人类生活的关联;竹子开花和种子e6桑树和野蚕的博弈,植物的防御机制,毒素和盟友;人类驯化蚕,集中化生产

15分钟前
  • 叶科良
  • 还行

……不喜欢

18分钟前
  • 早睡长命
  • 还行

画面很美,文案真是败笔

20分钟前
  • cacahala
  • 还行

真的是特别爱流石滩植物

22分钟前
  • hedgehog
  • 推荐

我经常幻想我参加一个探险节目,让我选择探险地貌,我最不敢选的就是热带雨林,不知道哪里就会冒出一条蛇来吓死!

26分钟前
  • .Xenon.
  • 还行

从现在开始关心身边的植物,二万五千种,每天认识一种也需要68年。

30分钟前
  • 三水
  • 力荐

如果把生物的历史比作24小时,人类在最后四分钟才登场!

31分钟前
  • 静女其姝
  • 推荐

很美!最喜欢甲虫和海芋战斗那里!生命好神奇啊我只看了第一集

33分钟前
  • one p
  • 还行

没学到什么。。而且看起来很难受,不喜欢这种态度

36分钟前
  • 金天月
  • 较差

生命的美妙

39分钟前
  • 川崎衝
  • 还行

画面拍的实在太美丽中国的自然纪录片进步了

44分钟前
  • 尘世土著
  • 推荐

选题好,内容做得浅

48分钟前
  • HAL
  • 推荐

第一集呈现的中国植物版图真是太美了。换个思路看中国地图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中国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好丰富啊。

50分钟前
  • Tripreal
  • 推荐

看看中国人对植物有多喜爱!能吃则吃,不能吃则入药,不能入药就变着花样种着欣赏。中国人不爱吃猕猴桃?为啥不自己培育更多的品种?原来竹子是草!在开花的时候,也结束自己的一生。真是绚丽又凄美!承载一个民族的文明和服饰桑树,独属一科,功德无量。植物们充满智慧的进化,千奇百怪独辟蹊径的生存方式,延续了它们种族的生命。镜头极美,不过强加于植物们各种拟人化的人格品质,恍如中学生的鸡汤作文,略煞风景。殊不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51分钟前
  • 阿孝咕
  • 推荐

借助新摄影手段,没有树的中国也变得如此郁郁葱葱。希望借此唤起国人对植物的关注和惜爱,或者也可以说说农耕文明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54分钟前
  • 2014书虫
  • 还行

堆砌素材而已。完全不值得,浪费时间。

56分钟前
  • 八圈
  • 较差

可以入选年度国产纪录片榜单了。

6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