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未来》故事不是很惊艳,说实话感觉也有点扯,而且感觉有些剧情不现实,我也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
不过,“就像这样,无数细小的事情叠加在一起才造就现在的我们。
对这句话感触挺深的。
是啊,生活不就是由一连串的小事连接起来的吗?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我和你有牵绊,你和他有牵绊,之后,我和他也有了牵绊,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张人际关系的大网,你遇到的这些人里,有好人:有坏人,有你喜欢的,有你不喜欢的,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都应深知: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见的人,我们要经历的事都是注定好了的,心怀感恩接受就好。
不管咋样,好好生活就好啦!
2021.5.30
久违的会心一笑和感动,我们都是结婚了有了孩子后才真正成为大人,导演早就说了是拍给自己的后代看,谁不希望彼此敞开心扉细说过往?
了解了彼此都曾有过的经历、才能打破年龄的隔膜,成为历史会开飞机的先辈也能给予你勇气去学会了踩单车。
这明明就是童话版的人类补完计划吧……导演傻的可爱[難受]久违的会心一笑和感动,我们都是结婚了有了孩子后才真正成为大人,导演早就说了是拍给自己的后代看,谁不希望彼此敞开心扉细说过往?
了解了彼此都曾有过的经历、才能打破年龄的隔膜,成为历史会开飞机的先辈也能给予你勇气去学会了踩单车。
这明明就是童话版的人类补完计划吧……导演傻的可爱[難受]
小君不断的与过去时间未来时间的家人相遇,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这部动画无论是以大人角度还是小孩角度都能让我能理解他们,只是个小孩的小君有在"现在"好好爱着家人们哦,好喜欢这个故事,有装载一家人记忆的树,有特别的房子,有可爱的狗狗,有平凡普通的一家人,对我来说,是温暖的故事,还有就是我真的好喜欢太爷爷哈哈,太爷爷年轻的时候太帅啦,和太奶奶的故事好青涩哦,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小孩,不完美的大人,理解彼此,支持彼此,关爱彼此就是最好的爱。
细田守的画风,确实很治愈我未来的未来,未来的我也回不去了小孩有时候确实很讨打的,很熊,很让人讨厌。
但谁都是小孩过来的,谁都有过那些单纯,但又可能带点邪恶的想法。
养孩子真不容易,又想到,晚上孩子哭闹,爸爸妈妈明天还要上班,那谁去哄孩子呢,工作更轻松点的那位吗( ´・ᴗ・` )
《未来的未来》这个动画电影真是太棒了。
他有两条线,一条是小男孩的成长,一条是爸爸妈妈的成长。
超细节,超真实,但又超具想象力。
先说老大这条线。
二胎未来出生后,爸爸妈妈全力照顾老二,老大的呼唤被忽略,老大的需求被压缩,老大没有办法处理这个不满足,情绪变得仇视妹妹未来。
这个也是最最常见的有了二胎之后老大的心里状态以及家里普遍出现的情况。
大人总会以小的更小更需要照顾更要小心为由要求和限制了之前老大的状态,因为小的更需要照顾更占用爸爸和妈妈多一点,老大也不是很大,自然需求会不被满足。
但是,神奇的就是老大的成长,每一次离经叛道的发泄都有新的感悟。
从超现实的情节中他获得了成长,分别遇见了未来的未来,曾经的曾祖父,小时候的妈妈。
经过这些,再回到显示,他长大了很多。
而这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有相对应的结构对应。
现实中,想成长就难的很多了。
如果爸爸妈妈不成长,又没有超现实的情节帮助孩子,那孩子的心理失衡将一生存在。
再说爸爸妈妈成长这件事。
爸爸是建筑设计师,从老二出生后就是自由职业,担负起照顾未来的责任。
这个男人不是从刚开始就是这样的。
电影开头,妈妈不留情面的吐槽:我知道你和周边大妈说你在家带孩子,表现的好像很称职很伟大,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只是未来出生以后才做了一点点。
也就是说老大小君出生后并不是这样。
妈妈继续说:希望你不要再像以前一样什么都依赖我。
这是多少新手妈妈的现状呀,丧偶式育儿的家庭模式我们也很常见。
好在剧中的爸爸不再那样,尽管依然打翻了饭碗、喂奶孩子哭闹、家里收拾不停,但,他在成长。
结尾,一家人准备出游的时候,妈妈说:你现在温柔了很多,以前,工作的时候总是生气。
而爸爸也说妈妈也不像以前那样了但离好妈妈还是有点距离。
而妈妈很满意的说只要不是最差就好了。
婚姻仿佛就是这样,慢慢的,大家再长大一点,就变得更好一点。
能够给很多正在纠缠,又爱又恨的年轻夫妻一点能量:大家都会成长,也许未来是会和谐的。
如此这般,真好。
看到中间的时候还是太困了睡着了。
一是对于小君(小男孩)的穿越,感觉还是太突然,似乎影片最后也没有对“穿越”做出解释。
中间很多次穿越,看到第二三次的时候已经熟悉这部电影接下来的情节了,但还是会期待有什么变化。
不过影片的最后依然也是在预料之中。
二是对于片名《未来的未来》,是指妹妹(未来)的未来呢,还是我们未来的生活的未来呢?
但基于影片内容本身,这两种解释都似乎还是很难对应上。
或许是我还有些没发现的点吗?
但是也在之后看了大家的评论,依然没有找到太多答案,而且也遇到跟我有相同疑惑的伙伴。
不过尽管如此,我依然在影片中找到可以探讨和展开对话的点。
(对我来说,电影有时候除了可以放松大脑,也可以找到共鸣,又或者找到反思和批评的点。
)
影片从一开始就交代的很清楚的是,它讲述了一个家庭有了二胎之后发生的变化,尤其是从小君(大孩)的角度。
因为有了妹妹,爸爸妈妈的重心都放在了二胎身上,而小君还很需要得到父母的关注。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小君在不断的大喊“妈妈”“爸爸”,可是爸爸妈妈却没有理会小君的表达,没有关注到小君的情感需求,甚至有时候得到的是否定。
影片中看到更多的是小君的自我成长(通过在“穿越”的经历中来表现他的成长),但是对于父母可以做些什么,这部影片说的还是比较少的。
而反观现实生活中,这么小的孩子真的能够完成这样的自我成长吗?
更多还是不会的,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孩子充满了不安全感,孩子在内心受伤之后,一开始会通过外显的行为去表现,比如叛逆反抗,还有一些攻击行为等等。
又或者是孩子真的会慢慢去长大,只不过内心的不安全感、害怕失去父母的爱等这样的情感需求会被压抑封存起来。
影片中通过“穿越”,小君遇见了长大之后的妹妹,小时候的爸爸妈妈,曾祖父,以及未来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小君完成了对整个家庭之树上的每个人的生命的理解与接纳,由此也更认同了自己的身份。
尤其是在最后一站迷失在东京的时候,小君认可了妹妹的存在,将妹妹纳入到自己的家人名单之中,新的家庭故事才正式展开。
以我们现在大人的身份去看这部影片,现在我们常常会提到“原生家庭”,其实也是同样也需要像小君一样,对于家庭之树上每个生命的理解与接纳,才能更好的展开新的家庭生活。
也就是所说的“和解”。
但这都是基于小君自我成长的角度去说这件事情。
如果是站在为人父母、教育的角度呢?
我们其实可以让孩子减少这样的伤害。
我更希望大人自己本身能够做出一些改变,少让孩子去承担一些本不该承担的生命之重,毕竟在长大的过程中,他们有的是坎坷和挫折要去面对。
但是在影片中其实也描绘了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包括作为第一次作为全职爸爸带孩子的不容易,要去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不容易,以及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不容易。
期间也描述了爸爸妈妈的自我成长,包括妈妈对于自己和自己妈妈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些对话和思考,也不断去反思自己常常忍不住会发脾气但也已经在努力改变,爸爸也开始更能在照顾孩子生活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并且也有一个镜头描述到爸爸妈妈之间相互鼓励看到彼此的成长。
影片中对于父母的角度都是比较少的镜头,但也可以被发现。
不过我更期待的是在父母的自我成长与孩子的自我成长之间,可以更加具体的去描述父母为孩子做了些什么的行动。
毕竟内心成长之余要付诸的行动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
“将焦点聚集于人的意识与情感关系、从庞大坚实的生活事件所组成的大块时光中,将它不需要的部分切除、抛弃,只留下成品的组成元素,从而完成时间的塑形。
”影像的本质便是穿越时光的一种现象的观察,在细致的生活片段中截取柔软而诗意的部分,在看似无意义的片段的组合中带来关乎情绪的、流动性的感知,从而所发掘出新的意义。
《未来的未来》是细田守的雕刻时光,在保留既定作者风格的同时,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叙事所带来的流畅观感,用一种很细碎的日记体的模式错乱时间和空间,让观者的情绪随着影像有机演变,产生出日常生活的美好诗意间隙。
“直接将点滴散落在箱庭各方,在各式各样的‘冥冥之中’组成叶脉、枝干,脱离时间的叙事,乘着小小新干线观察稀释的记忆,演着小小箱庭里的公路片,期待小小的一举一动将你我的历史牵绊相交。
”《未来的未来》无疑是私人化的,富有十足电影感的创造呈现,普世价值的温情漫延,老酒酿新,十分惊喜。
在作画的风格上,《未来的未来》保持着细田守一如既往的“无阴影”的造型风格,人物勾线线条简略,五官点到为止,利用配色的频繁变化和光影的把握构建出立体感。
“观者在面对眼前飞的物象时,毫不费力就可以做出判断”,这种简洁性的造型勾勒,能够使观者能够更好的将注意力放置在人物的运动状态、场面调度和分镜处理中去。
细田守曾多次称自己为“fix主义”导演,偏爱固定镜头,遵循平衡主义的构图和长镜头呈现。
但是这种平衡主义的贯彻形式却极为丰富,极为有电影感。
在《未来的未来》中,现实场景的部分里,细田守继续贯彻着对固定镜头的喜爱,而在充满假定性的奇幻场景中,则集中展现出运动镜头的魅力。
比如小男孩初到庭院时,在一种梦幻的超现实的假定性场景里,呈现出的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调度风格,这种丝毫不屑于隐藏摄影机、突出镜头在场、不拘泥于拟态运动的风格无疑是一种自由影像的突破。
而在长镜头的表现上,则大量利用人物的自身运动改变景别和拍摄角度,将长镜头视为一个调度体系,完成动作的流畅搬演,丰富多彩。
细田守对空间拓展的想法其实也是饶有趣味的,“让孩童的成长不断跃迁于不同的历史场景中,呈现出一种有机影像的互动。
”比如错开线性时间,利用摄像机的自在运动拓展房间的空间,在平行转换中呈现出照顾孩童的繁琐和苦闷。
这种平移的式长镜头在《夏日大作战》中也有所呈现,只不过在《未来的未来》里体现的更加新意一些。
影像一直都是可以脱离叙事的存在,早在新现实主义时期安东尼奥尼就有对“无情节电影”的提出,褪去传统蒙太奇剪辑和戏剧化故事后的惊喜构建,也预示着两极分化的严重。
观影是一种细腻情绪的观看,这种情绪既可以用叙事的精彩缜密所传递,同时也可以用影像本身来塑造。
《未来的未来》中大量的家庭琐碎片段的铺垫,尽管繁琐平淡,但是也充满着美好的可爱气息,主角的塑造比较丰满,不至于呱噪单一,在跨越时空间隙、参与家庭成员的历史的过程中实现人物弧光,完成自我价值的认同。
很细腻、温暖的作品,呈现的情绪也十分饱满,不愧是细田守的雕刻时光啊。
把当时电影院看完发在B站的影评在这边发一份轻度剧透(涉及情节梗概和部分人物塑造)评分:题材:亲情,家庭。
音画效果:8情感表达:7剧情:6总评:7个人对于剧情和情感是分开看的,因为确实有剧情平淡如水但是情感表达很好的例子(反之亦然) 今天看了《未来的未来》个人评分7分,只能说一般吧。
未来要素很少,宣传图上的那个JK“未来”出场次数也屈指可数。
整部影片看下来也缺乏那种让人确实眼前一亮的感觉。
优点不细说了,细田守的想象力和演出还是值得称道的,音画表现上的有点还是要亲自看了才能体会到,我的语言表达还是太贫乏了orz。
包括每段小故事的演出效果对于情绪的表达还是有稳定的水准的。
外曾祖父真帅,这就是昭和男儿吗。
每个小单元的穿越演出效果不错,在我这里有特殊加分,如果去掉个人加分可能就6.5左右吧。
我觉得想象力和演出效果都好,但是我认为有个很致命的地方是:影片的主题是核心家庭拥有二胎之后产生的父母之间、孩子之间、亲子之间的矛盾,那情节走向自然应该是表现矛盾,以及如何化解。
来说说不满意的地方吧。
影片对于矛盾的刻画相对真实:小君对于初来乍到的妹妹“横刀夺爱”的嫉妒,新手奶爸手忙脚乱,妈妈也是疲于应付多方面的麻烦(但是我觉得父母总是忽视小君这点上着实很怪)。
但是对于化解的方法却用了一个非常幻想化的手段——穿越。
让我觉得很割裂的地方就是在如此“真实”的故事背景下,小君的幻想确确实实地影响了现实,确确实实发生了“穿越”,例证就是爸爸确实没有把娃娃放回去的印象,而小君作为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应该也没能力读懂那个说明书自己把娃娃收回去,后面的剧情爸爸也说没做什么小君就懂事了;包括小君在先知道外曾祖父之前就先体验了一遍外曾祖父的故事。
我觉得改成每次发生矛盾之后,长辈讲述以前的故事,而这个小故事的表现形式为穿越可能会好不少,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想法,我不比细田守懂动画(每段小单元可以概括梳理为这么一条线:出现矛盾(甚至这些矛盾都可以总结为对于小君的忽视)——小君闹脾气(都可以总结为心意未遂)——在穿越中和家族成员互动顿悟——回到现实和父母达成和解。
在这5段(大概)单元剧中,其实情感线还是相对流畅的,但是每每转到下一个事件的时候,小君又变成了有点不顺就哭哭,父母还是妹妹一哭就完全忽视小君,整部电影感受不到小君的成长,父母也只是在对话中互吹了一波“你会哄孩子啦”“你变温柔啦”,但是剧情表现上并没有明显体现。
最后的怨念:整部电影!
JK未来,也只出现了两次对吧!
只出现了两次对吧!
你这是标题欺诈啊!
我是来看JK的不是来看四岁熊孩子的啊!
退钱啊!
你的宣传图也是JK未来啊!
我想看的是活力JK不是熊孩子!
退钱啊!!!!!
由于我的职业就是一名室内设计师&自建房建筑设计师,因此我看这部动画的时候几乎全程被里面这栋房子给深深吸引,甚至一度没怎么关注剧情,反复的暂停截屏观察房屋的细节,想着等什么时候有时间将它制作出来。
这个房子设计的实在太棒了,不像大多数房子一样,大面积的在墙面开窗,而是选择中庭与天窗的形式,拒绝直接与“外界联系”,保证了隐私同时解决了采光,而室内是一个开放式阶梯空间,每个阶梯对应不同的空间功能,虽然整个室内几乎没有隔墙,但也有对空间的动静分区设计的非常合理,可以看得出第一个阶梯到卧室阶梯,也就是从外面到里面是有个很明显的从动到静的空间过渡,第一个阶梯是儿童活动室与二阶梯中庭院子,是相对吵闹的空间,餐厅则是家庭的交流中心,也是比较热闹的,休闲厅则是平时休息看看电视的区域,相对来说要安静一些的,而卧室则是较为安静的睡眠区了。
话不多说!
上图!
以上~
《未来的未来》妹妹未来教会了小君温柔,曾祖父教会了小君勇敢,通过庭院里的树作为时间索引,在一点点的历史瞬间不断交织中, 一家人都教会了小君成长 。
曾祖父带小君骑车
小君走丢后害怕被列车送到孤零零王国
妹妹未来来找小君
未来带着小君在时空中穿梭见证历史
特别好的一家人
片尾
关乎妹妹婚姻大事的两个人偶
小君很喜欢被挠痒痒
细田守这次真的“玩大”了!居然完全无视“东宝夏季大作”属性,拍出了一部“艺术院线”的作品。二胎后的细田守对家族题材的关注进一步提升,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他最近的对谈对象已经从动画相关人士,变成是枝裕和的缘故吧。这次通过4岁幼儿的视角描写“家族像”的手法形似市川昆的名作《我二岁》(细田守表示自己的灵感来自杨德昌的《一一》),从“新生命”展开,通过对家庭问题的观察,引出家族的“成长”,最后延伸至个体成长,每一个细节都描写得非常细腻(特别是令众多观众非常讨厌的主人公)。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艰难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并且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未来”!
整部片子好像不是要劝说小孩子去跟大人将心比心,而应该是想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过去的一切细节、决定造就了现在和未来。不过片子没有讲得太清楚,即使展现的是小君的成长。小孩子一委屈就穿越的设定有点很刻意(姑且只能认为是小孩子的想象力时空吧)。
嗯
小男孩的配音实在太让人出戏了,完全就是一个老女人躲在后面装嫩,分分钟让人想砸电视。我明白动画电影可以天马行空,但这熊孩子一发作就穿越是什么逻辑?导演想讲的道理我明白,只是他这么讲实在是不舒服,感觉就像一个人在自说自话,全程只顾着把自己当上帝了,这是拍电影还是做提线木偶?这样的创意,找个好编剧会死吗?★★
这应该算是细田守的滑铁卢了,夏日大作战时期的想象力已经消失了八成。
悉尼电影节。怎么说呢,根本都没办法写影评。画面很清新,但是剧情真的是低幼。最精彩都在预告片里了。基本就是四岁小男孩莫名的时空穿越看到了家庭成员的故事,然后就成为了更好的大哥哥!嗯!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了!而是四岁的大哥哥!
除了画风萌之外一无是处,剧本一塌糊涂唉
我是还去日本电影院看的。一句话评论:什么玩意。设定古怪,剧情白开水。
本来还想给4星的,可是看完金鱼姬最多只能给3星了。只能说所谓的日漫后三家,诚哥陷入到青春日剧跑勇敢爱的怪圈了,细田守过于放飞自我,强行想象力凑剧情,而最看好的汤浅政明却又经常跑去做tv番剧(当然映像研超级棒),总觉得这些人还是呆在了自己的舒适区内不想动了。与宫老近乎严苛地追求新事物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未来的未来虽然有很多想象力的情节,但从对孩子的描绘上,细田守还是想做成现实主义题材的,二胎家庭、父母的爱、动物的竞争意识,这些东西都是无法避免的。最后,主角这个声优怎么回事啊,让悠木碧来配都不会这么出戏。
二胎家庭的熊孩子成长之心路历程,只不过比别人家的多了一段奇幻之旅。老实说,这个成长的过程,并未见到太多的合理渐进,美则美矣,但好大一个空洞。
#MIFF 这是我观看的第一步细田守的作品,所以不会像老粉丝一样有落差。觉得电影有两条线,一条是以孩子的角度解释自己的成长和生活的变化,一条是在每次穿越时空的时候和未来或过去的家人相遇。前者是个大型的幼儿心理教育科普片,把孩子的心态刻画得很真实,描写的很细腻,对传统家庭分工也有一定的批判。但真正让我感动的是对家人的追忆。他穿越时空,与曾祖父相遇,见证了曾祖父曾祖母的定情时刻,看到了少年父亲的沮丧,看到了幼年母亲的调皮……灿烂的海,未竣工的楼,老式的钟表…这些种种,皆是历史的尘埃,但是对于家人来讲是多么美丽的故事。几个鸟瞰镜头同一视角,不同年代,惊艳。
封建迷信,一直在慢镜头,剧情极尽浮夸之能事,整部电影大呼小叫的。自己吓唬自己。感觉是十分钟的动画,硬生生的拖成了长篇。
挺可爱的,对小孩子的心理表现也很现实,想分享给刚当父母的朋友看。最喜欢大叔汪,有孩子了也不要冷落宠物!
原本满心期待细田守的新作,看后有些失望,比较平庸的作品,不过好在有一些有趣的细节和依然保持水准的细腻画风。主角小训的配音有些不自然,不像是几岁男孩的声音。
2.5 失望,没想到会拍成如此一笔糊涂账,坐实了本届奥系动画长片的末位。硬要夸的话,大概就是用很大的阵仗拍了个私人的故事。主线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二胎综合征”,从哥哥对二胎妹妹的嫉妒和不适应出发,最后引出家族志和个体隐性对应的成长弧线,是一场放大日常细微处的宏大奇遇。虽然点子是好的,且具体执行也有部分华彩段落,但整体是欠调和打磨的状态,非常混乱、无聊,雷点也很多。细田守最差的一部。
吵死了
问题其实跟《玛丽与魔女之花》差不多。一个让人只觉得烦的主角,屡屡犯错之后又反复教导,一直在犯错——成长——再犯错。真的反复这样根本受不了,成长是一点一滴的也没错,但也看不出来从上一次的教导中看出什么成长和感悟来,真的讨厌一些人类幼崽吵闹。除了画面精美构思不错,主角的行为设计只让人血压飙升。
三星半
60/100 对于一部动画来说,创意和想象力似乎都差了点味道,儿童的心理状态倒是把握得还不错。
对于见过巅峰的创作者,我们会期待他带来更多的冲击与启迪,期待他将非凡的自我认知与世界认知展现给观看的人,期待他跳出世俗的禁锢,为我们描绘出美丽的人生、爱恋、憧憬、眷顾。然后,我想不通,为何拥有巅峰之力的细田守,制作了一部“山腰作品”,仿佛小津拍了一部山田洋次——不是说后者不好,放在宽广的电影时空,山田有其存在的必要——这种通俗化充满了无力自述价值的违和感。人设讨嫌,剧情跳脱,叙事缺少往昔的灵气而变得任性,脑洞的添加完全是无责的扩容并更显出作者在讲述上面的无力。整部片像是一个丢失了能力创作者的“就这样吧”,一次天与地的自我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