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终结

孤岛终结,岛(制作名),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主演:田多多,廖浠,李磊,邱睿,杨蓝,姜爱榕,傅凯伦,周优凯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孤岛终结》剧照

《孤岛终结》剧情介绍

孤岛终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前往半人马座行星系统的“彼岸”工程是一次赌博般的探险,而这几乎已经失败的旅程最后却成为了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但是“彼岸”工程的成功与否,却全部系于林夏独自一人的孤岛之旅。这座充满回忆的孤岛,尾随而来的黑衣人,只有24个小时,疲惫的她如何拯救这个被超新星爆发定格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世界奇妙物语2017年秋季特别篇火线追凶2之同名为仇特别难解之谜出题篇他们已不再变老普尔万蒂绣花鞋奇案情场玩咖少年歌行惊恐死神清道夫:布局纸牌屋第六季灵能百分百Ⅲ落跑天王硅谷第四季娘亲舅大永不者我为假日狂盛夏晚晴天越战先锋笼斗士四月三周两天请告诉我去车站的路雷德利路怪女孩断魂小丑3龙套王之冒牌总裁复仇之渊暗芝居第九季刘老根2警魂第三季

《孤岛终结》长篇影评

 1 ) 被这部电影震惊了,感觉国产科幻片有希望

今天讲讲这部独立制作的科幻片。

它的来头不小。

入围科幻届竞争激烈的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入围第五届美国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情片奖;入围加拿大CREATION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项。

还有不少荣誉就不一一介绍了。

《孤岛终结》是一部网大。

但是“网大”就等于烂片吗?

很显然这是一种“偏见”,但这偏见并不奇怪。

因为在国内网大充斥着太多浑水摸鱼者、投机取巧者、粗制滥造者,太多厚颜无耻的蹭IP、打情色擦边球、妖魔乱舞的辣眼作品。

不过网大真的不只有烂片,美国的Netflix有很多精良的网络电影、电视作品,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还讨论过网大到底算不算是电影的命题。

如果都是粗制滥造,网络电影也不会撼动院线。

就网络电影而言,它们使院线媒介产生的恐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些质量不输院线片的作品。

而国内也有不少优质的网大作品,比较著名的《老男孩》,动画电影《星游记之风暴法米拉》豆瓣评分8.4,之前介绍过的网剧《杀不死》两个月后评分依旧坚挺在8分以上。

所以好的作品与从哪里出品没关系,关键还是本身的质量。

《孤岛终结》就是接近这样的一部作品。

影片只有两位主演角色林夏和致远。

女主林夏是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男主致远是从事太空探索的研究员。

故事背景是近未来的世界末日,一次超新星爆发导致核辐射,地球上的人类最多只能生存8个月。

人类生存的希望都寄托在人工智能超级电脑TESS的身上,然而TESS却似乎让人无法捉摸和掌控。

林夏带着TESS在最后的二十四小时里展开了对整个人类的救赎。

虽然牵扯到全人类的命运,但《孤岛终结》中完全看不到个人英雄主义。

影片讲的是实实在在的硬科幻。

片头引用的这段阿西莫夫的名言非常具有启示性,这不仅是对于剧情发展的暗示,勾起了电影关于生命的哲学思考。

其中很多原理都是基于基本的科学精神,并非天马行空的幻想。

这种基于现实的严谨态度正是一部硬科幻最需要的科幻精神。

《孤岛终结》虽然没有很多预算,但每分钱的特效都花在了刀刃上。

超新星爆发、极光、末日景象,在不多的特效镜头中,影片都全力以赴,没有用五毛特效应付了事。

比起那些用五毛特效操着两亿美金新的“道具科幻片”,《孤岛终结》非常良心。

特效不过是辅佐剧情的一种参考,真正科幻片哪个不是故事为王呢。

影片的故事给观众留足了有深度的思考空间,人的生命能否量化、一个人的生命和十个人的生命哪个更加珍贵等等。

它没有选用宏大的科幻视角,而是单纯从女主角林夏的角度将末世氛围一层层展现出来。

拯救世界的终极命题并非影片重点,片中更多从情感的角度,从男与女,事业与爱情,真理与现实等各种角度去将这个故事的世界观侧面地表达。

这点与诺兰的《星际穿越》很相似,虽然有听起来很高端的虫洞、四维空间等等名词,但影片最想表达的还是一个“情”字。

《孤岛终结》虽然引用了前沿的科技名词,双线叙事和时空闪回等比较烧脑的表现手法,但整体还是一个比较易懂的爱情故事。

文章在前面提到了,《孤岛终结》只能算是接近优秀。

影片存在缺陷,爱情戏暴露了第一次拍剧情片的导演王人超对节奏和台词的把握不足。

出身工科的他对硬科幻环节的设定讲解非常流畅,但在男女表白的情节上还是少显稚嫩,对白有点出戏。

宏大场面比不上《星际穿越》,故事的成熟性也达不到《彗星来的那一夜》精致。

但是在语境上天然存在违和感的国产科幻题材敢于拍出这样一部作品,我觉得值得肯定。

尤其《三体》和《北京折叠》连续两年拿下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更多的中国科幻文学和科幻作家进入世界科幻领域的视野,明年因为《三体》电影版的出现也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此时的《孤岛终结》为未来的中国科幻类型片开了个好头。

知道电影成本的时候我惊呆了。

7万。

7万块,连请那些一线明星的二胎都不够。

但王人超完整地拍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为了节省预算,王人超身兼数职。

导演编剧都亲力亲为,片中的人工智能TESS也是由他配音,甚至影片特效都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导演独立完成的。

《孤岛终结》的表现受预算和人力限制,但这并不能阻止梦想家实现心中的理想和对宏观世界的思考。

低成本的好处是导演有着对电影完整的掌控,低成本更能发挥想象力。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成本6000美元,豆瓣评分9.0;索德伯格处女作《性、谎言和录像带》成本120万,拿下戛纳金棕榈;昆汀惊世骇俗的《落水狗》成本150万,大获成功才有了后来的《低俗小说》;同为低成本的《孤岛终结》让我对国产科幻片有了更多期待。

影片拍摄困难重重,为了降低预算导演把故事设置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岛上。

不过开拍前导演几乎放弃了这个项目,因为一个新发布的预告片——韩寒的《后会无期》也选在了这座小岛上。

王人超没有放弃,克服了艰苦的条件(岛上每次步行到选景地需要2小时),利用了两年时间终于将《孤独终结》独立制作完成。

大部分演员都没有表演经验而是亲戚朋友前来客串。

回报最终还是来了,王人超也被吸收到“微光计划”,接下来还会有第二部同样关于科幻的作品《深空法则》问世。

王人超说过一句话。

“当我们努力创作出这样一个作品的时候,世界会看到的。

”极低成本,0明星加盟,科幻类型片并不热门,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导演拍出了自己想要的。

就算无人问津,但再小的闪光也发着光。

我欣赏王人超对电影的坚持。

— END —

 2 ) 这一次,中国人拯救了世界

在评论开始之前,大家可以先想想,自己看过的真正的科幻电影中,有没有一部是国产的?

反正我是没有。

等了三体这么久,我只能说菊花都要谢了,真真有一种入了洞房的新娘苦等掀盖头的感觉。

这么多年来,国产科幻电影始终是空白,《孤岛终结》的导演王人超有勇气去拍这样一个大家都不敢碰的题材,我觉得应该支持一下。

《孤岛终结》的科幻是货真价实的科幻,绝对不是那种超能、机器人、巴拉巴拉小魔仙什么的糊弄小孩儿的玩意儿是在今年的世界科幻大会展映过的片子,而且是75年历史以来第一次获此殊荣的国产科幻影片。

还在几个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好些奖项。

总之,对于国产科幻空白的光景来说,实属不易!

照实讲,这片子不怎么好懂,双线叙事,穿插进行,没经验的童鞋可能要多刷上几遍才能搞明白。

大概讲的就是末日背景下,一个中国的女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一座孤岛,试图延续人类文明的故事。

超新星爆发,末日危机,人工智能,深空探索,一等一高大上的科幻命题,异常宏大的世界观。

然后还有,比高考选择题还要难的选择题:1)当世界末日来临,大家一年之后都会死,但你可以牺牲自己换取延续人类香火的几个人的命,而且这几个人不一定能活下来,你会如何选择?

只是交换一种可能性?

不是确定可以延续人类香火?

还可以多活一年?

嗯——我要好好想一想。

2)当地球人类和深空旅行者同时陷入绝境,前者存活希望渺茫,后者有极大获救可能,而你只能选择救一个,你会如何选择?

拯救全人类?

很可能白忙活一场,断送人类文明。

拯救深空旅行者?

难道要用全世界人的命来换几个人的命吗?

嗯——要怎么办呢?

在这个做选择的过程中,人们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内心的重新审视,当绝境真的来临,面对人性、道德和现实的重重矛盾,我们会坚守初心、临危不动吗?

人们都说科幻“尖锐”、“冷酷”,它总是以上帝视角看待世界,经常性地反道德甚至反人类。

这不可否认,因为科幻正是敢于突破一切,直面真实,以超越人类道德的角度看待世界,才拥有了不掺杂质的理性,拥有了其他电影题材不可替代的魔力。

真正的科幻基于科学,尊重物理规律和现实依据,不会因为道德而歪曲真理,它们讲述的是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说它们就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写照。

真正的科幻,总是引导观众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预言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它们让我们对未来不再慌张,不再迷惘,也不再逃离注定的残酷。

从20世纪末开始,《星球大战》的成功使得科幻片迎来了真正的春天,然而“科幻”的成分似乎被淡化了,很多所谓的科幻大片实质上是科幻包装的动作片,少了对世界的思考与对世界认知的挑战。

而《孤岛终结》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充分,一部小成本的国产科幻片,真正让我们领略到了科幻片应该具有的哲学思考。

因为受到成本的限制,这部片子的场景和特效在严格意义上还没有达到科幻大片的水准,但其中包含的哲学思辨确实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这就是我推荐它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科幻迷,我真心希望国产的科幻电影越来越多,中国的科幻电影有一天能够真正崛起,在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3 ) 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同探索宇宙的故事总是激动人心

该片导演对人工智能的理解非常充分。

表现人工智能可以不需要奇形怪状的机器人,一个耳机一张卫星照片足以,超验骇客就是这样,智能的表现不一定是实体形式存在的,导演用耳机来表现人工智能,最开始大家以为是人,最后获得一个意外,这个理解和表现手法都很好,要是这个反转可以再往后放一放就更好了(乐园追放就是到影片最后才揭开谜底)。

人工智能的最难点不是逻辑,而是语言,因此先实现了解决优化问题的逻辑模块,最后才得到了语言模块,这个理解也和我的理解一致。

而计算机的最优选择也是设计的很棒,石油泄露扩散 vs 五百人的生命,计算机会根据最优目标作出人类不一定能理解的选择,解释这个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天气预报的图也一定程度符合了当时的场景设定。

关于程序的不可复制性,作者用了一个概念叫“逻辑锁”,说,因为逻辑锁的存在,如果tess被上传到飞船上,地球上的版本就不能运行了。

大家可能觉得,tess就是一个软件,而软件我可以随意拷贝啊,为什么tess不行呢?

其实,大家天天都在接触不能随意复制的软件,我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叫:“正版软件”。

你从appstore下载app,对于收费软件,你不交钱,你没有办法下载和使用;你玩王者荣耀,你不交钱,你没有办法换好皮肤。

这都是对软件或者软件部分功能的限制,只不过,tess的限制更严格,只能同时有一个程序在运行。

稍懂一些的同学可能不服:“appstore和王者荣耀都是网络服务器做的限制,tess是个可以离线运行在飞船里的程序,网络服务器的限制不起作用啊?

”这时,轮到我们的主角“逻辑锁”出场了。

20年前的中国最重要的正版软件是:杀毒软件。

而kv300就是当时最成功的杀毒软件,几百块一张软盘,可惜他是单机的,可以随意复制,软件公司能收到的钱就大打折扣。

kv300的老板王江民于是做了一件震惊计算机界的事情:江民炸弹,他在1997年推出的kv3000新版本里使用了一种叫“逻辑锁”的技术,kv3000启动后,会通过检查系统硬件的编号等技术是否合理来判断用户是否在使用盗版,如果是,则会锁死“硬盘和软盘”,杀伤力堪比CIH病毒,因此只有kv3000的正版才能运行。

很明显,本片导演王人超引用了这段尘封了20年故事,tess也有一个逻辑锁,他只能运行在指定的硬件上。

王江民因为“江民炸弹”被全民声讨,最后被相关部门罚款3000元,最终下线了“逻辑锁”这个功能。

“逻辑锁”没能阻止kv系列杀毒软件在新时代的没落,一代技术极客江民先生2010年突发心脏病逝世,不禁令人唏嘘。

王人超导演用“逻辑锁”来纪念这段往事令人钦佩,但它在tess里的使用存在欠稳妥的地方。

逻辑锁是识别硬件来判断软件的行为:if hardware_is_suitable():tess_ai_start()else:kill_the_host()问题在于“逻辑锁”是可以被去掉的,kv后面就没有用。

tess已经有了通用人工智能,完全可以自己修改掉这段代码。

除非tess的作者写了一段加密极深的代码,其代码技巧高超到不但超越了女主,而且超越了tess,否则无论女主还是tess都可以轻松解除这个”逻辑锁“;但如果tess连逻辑锁都解不开的话,怎么能实现片中那种强AI呢?

要知道任何加密程序运行时都会被解密执行,最终都是我上面写的那个伪代码,这种程度的限制对TESS不会是问题,所以用”逻辑锁“来解释tess只能有一个拷贝是不严谨的。

那么,怎么实现复制之后就不能运行的程序呢?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处于纠缠态的两个粒子,不论他们相隔多远,只要我观察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就能立即知道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同时这两个粒子就会退相干。

这是许多包括三体在内的科幻小说进行超距通信的基础。

我想,如果TESS运行在量子计算机里,它的状态都是以量子态存储的,那么,飞船上如果存在一个量子计算机,我们从地球往飞船里进行量子通信传输tess的话,可以同时解决电影中的两个bug:引力波不能超光速和“逻辑锁”不能限制tess拷贝。

因为,量子通信是超距作用,同时,量子通信时,一方接收到信息后由于退相干,另一方就无法还原信息了。

因此可以保证单向传输,而且,物理学对量子纠缠的研究还在继续,因此我们怎么想都可以-v-。

技术的发展无止境,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同探索宇宙的故事总是激动人心。

从《我的三体》到《水滴》,中国科幻电影正在科幻迷的支持下做出越来越多好作品。

中影集团和微像文化等公司在网剧上的努力也是这个进程的一部分,众人拾柴火焰高,祝愿你们在电影和编剧技巧上越来越进步成熟,你们的作品越来越好看。

 4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小的时候,我去过上海的海边。

从来不是想象中的碧海蓝天,也没有阳光沙滩。

那里只有无尽的灰暗,阴云密布,海天在视线的尽头相接,延伸到很远。

比人还高的芦苇,在阵阵海风中东摇西摆。

道路尽头,空无一人。

影片一开头,导演就还原了我的记忆。

色调压抑,手持摄影机的晃动本是无奈的经费限制,在这个末日的故事里,似乎也并不显得十分突兀。

在全片情感的表现上,简洁而克制,细节功力十足。

比如女主姐姐的死,比如行人的突然倒下,比如只用声音交代背景的广播和领导,比如远处陆家嘴标志性三建筑冒出的滚滚浓烟。

主角人物的刻画也很棒。

尤其是回忆与现实交织的部分,女主由一个直率天真而带着几分倔强的典型理工女,一点点变得成熟而理智。

可以体会到压抑着的感情的阵阵涟漪,连说话的语速都变慢了。

带着上海口音普通话的人工智能Tess, 后来知道是导演自己的配音,细听,很有趣,带着宠溺的语调,又有几分神似着机器人马文的悲观。

一个爱思考的叨逼。

至于男主,偏弱,不谈。

七万的全部预算,够不上上海内环里次新房子的一个平米。

却成就了一部有着伟大精神内核的作品。

“心理史学”在台词里出现的时候,导演阿西莫夫粉的本质瞬间暴露了。

至于孤独的远征军,《三体》估计也被深度阅读过。

所以由衷的喜欢。

一个讲述孤独与别离的主题,一次关于冒险与取舍的思考。

结合着人工智能与宇宙探索的故事,也算是站到风口了吧?

哈哈。

一直觉得,最棒的科幻片就是你能从中看到现实的影子,体会到恒久不变的人性,却又隐隐觉得其中虚构的未来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虚假,思考过后,窥视世界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观测点。

导演已经很努力了。

《小径分叉的花园》告诉我们一个关于时间的谜语。

任何一段都可以成为这个影评的开头。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因为总有些东西能看懂。

每个人又都是一座孤岛,因为这世上永远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理解。

末日来临的时候,Tess计算出了人类最后的希望。

电影结束的一刻,我看到了国产科幻片的希望之火,星星点点,在暗夜的平原上,悄然放光。

 5 ) 外媒评论搬运

来自mymbuzz网站的评论:http://www.mymbuzz.com/2017/05/04/the-end-of-the-lonely-island-film-review/

她有24小时拯救地球,并在一个神秘的捐助者指导下,为一个小岛运行,因为世界各地围绕她。

这个岛屿至关重要,不仅对她的使命,对她的过去,她对宇航员智的爱和一切的未来…任潮的电影是60分钟,在那时候涵盖了奇点,人工智能,预测未来,全球病毒启示,真正的爱和流行科学与必要的科学之间的碰撞。

令人惊奇的是,它提供了每一个惊人的勘探和屏幕时间。

通过结合发现的镜头风格的纪录片技巧和会说话的,电影聚焦于一个女人作为镜头,以探索巨大的全球变化。

这是一个安静,亲密的故事,使用这种规模,给你的时间,再次以巨大的规模和影响。

一场城市灯火管制,街道上空舞动的北方灯火正令人难忘的.开幕式从海洋转向明星,主角林从车里拖出一个死人,真是令人震惊。

场景中有四个不同的换档装置,每个换档都服务于绘图,设置电影并设置音调。

更好的是,这部电影不停地解包。

当我们在一个垂死的林试图完成她的使命和过去的领导,在这一刻,我们得到几个曲折,你从来没有看到未来。

它们都是完美的感觉,这感觉像一个最被测量,精心制作的脚本科幻电影在很长时间内产生。

习在银幕上整整一个小时,电影被搬上了她的肩膀。

她是一个有着自然权威的聚焦银幕,带领我们领略林的情感。

这位科学家是复杂的、自我中心的、无私的、卓越的,以一种自我感觉和完全获得的方式。

她比埃伦•里普利更多的是艾莉,她的安静、平静、激情的表演将电影连在一起。

王的方向也很棒,混合了自然位置和微妙的效果的手持射击。

这既是也不是我们的世界,令人信服的真实和安静的神奇。

剧本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结尾。

模糊的方式仍然提供关闭令人想起拉尔斯的忧郁,尽管有明显更多的希望和空间旅行。

孤岛的尽头不是完美的。

在《第二幕》中,它的节奏太谨慎了,在地方上明显缺乏紧迫感。

但归根结底,这无关紧要。

这是一部雄心勃勃的电影,它颠覆了每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

就像它所确定的,钢铁般的女英雄。

starburst杂志评论搬运http://www.starburstmagazine.com/reviews/latest-reviews-of-movies/18167-movie-review-the-end-of-the-lonely-islandBy reputation,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cinema is best known for big-scale, set-piece, effects-heavy spectacle. But a new breed of filmmakers have come to focus on lower-budget, independent genre movies that prioritise high-concepts and immersive storytelling over monsters and explosions. In Ren Chao Wang’s debut feature 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an exemplar of this new approach, the director crafts an enigmatic and captivating tale that unfolds in the dying days of planet Earth.Opening with a downbeat, and colour de-saturated, sequence following scientist Lin Xia (Xi Liao) as she begins a race-against-time to reach an isolated island, following instructions provided by a disembodied voice in her earpiece. As the film flips back and forward in time, Xia recalls her previous trip to the island in the company of her lover Zhi Yuan (Duo Duo Tian). He was eager to join an interstellar space mission to the Centaurus planetary system, with the ‘Bi’an’ (“another shore”) project, and the Shenzhou 20 starship, overruling her objections. Back on the island many years after the launch, Xia is driven to complete a vital, final mission, before a black-clad SWAT team can hunt her down.Over the course of the hour-long running time, Wang gradually fills in the blanks on his initially incomplete and disjointed storyline, including Xia’s work on the discredited TESS problem-solving AI and the events that appear to seal humanity’s fate on Earth, just as the Shenzhou spacecraft runs into trouble. For so brief a film, this comes with a meticulous and intricate plot.Wang struggles to direct action scenes (the one fight sequence is clunky), but he has a sharp cinematographer’s eye, a confidence in handling non-linear storytelling, and is a clear adherent of the less-is-more school of oblique understatement. This is a movie infused with reflective melancholy. Wang’s script introduces a wide canvas of themes, including humanity’s perception of the risks of exploration, the place of Earth in the vast firmament of the universe, the ess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nature of fallibility and of culpability. There’s more going on here than can possibly be accommodated in an hour-long drama, but the sense of ambition is to be applauded and, despite the overcrowding of ideas, this still succeeds in being a movie of genuine substance.Held together by a singularly, focused performance by Xi Liao as humanity’s steely, would-be saviour, 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is an exercise in extraordinary filmmaking, in every sense of the word.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 CERT: TBC / DIRECTOR & SCREENWRITER: REN CHAO WANG / STARRING: XI LIAO, DUO DUO TIAN, LEI LI, REN CHAO WANG / RELEASE DATE: UK RELEASE TBA机译:在声誉方面,中国科幻电影以大规模、设置、特效闻名于世.但是一个新的电影制片人已经开始关注低预算,独立的类型电影,优先考虑高概念和对怪物和爆炸身临其境的故事。

在任潮的首次亮相中,孤独的岛屿的结束,这种新方法的范例,导演制作了一个神秘和迷人的故事,在地球的死亡时代展开。

开头是一个低沉的声音,颜色已经饱和,下面是科学家林(习),她开始一场比赛,到达一个孤立的岛屿,按照她的耳机发出的无实体的的指令。

随着电影的翻转,夏回忆起她以前在她的爱人智(多铎)公司的岛屿。

他渴望加入星际空间飞行任务到半人马座行星系统,与“bi”(“另一个海岸”)项目和神州20号飞船,推翻她的反对。

在发射后多年后,夏被推动完成一个重要的,最后的任务,在一个黑色的斯瓦特队可以追捕她。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运行时间里,王姓逐渐填补了他最初不完整和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包括夏关于不良的苔丝问题的工作-解决人工智能和似乎封存人类在地球上的命运的事件,就像神州飞船遇到麻烦一样。

对于这么简单的电影,这是一个精心和复杂的情节。

王姓到了直接的动作场面(一个是笨拙的动作),但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处理非线性叙事的信心,是一个明确的追随者,更多的是斜。

这是一部充满沉思的电影。

王姓的剧本介绍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人类对探索风险的认识、地球在宇宙浩瀚天空中的地位、人工智能的本质以及不可靠和罪责的本质。

这里的事情比一个小时的戏剧所能容纳的更多,但是野心是要得到赞扬,尽管思想过于拥挤,这仍然是一部真正的真正的电影。

通过一个独特的,聚焦的表演,由习作为人类的钢铁,将-是救世主,结束孤独的岛屿是一个演习在非凡的电影制作,在每一个意义上。

wemakemoviesonweekend网站评论https://wemakemoviesonweekends.com/2017/05/08/sci-fi-london-film-festival-the-end-of-lonely-island-review/REVIEWSSci-Fi London Film Festival: The End of Lonely Island – Review“In the last 24 hours of saving the world, it’s the loneliness that will kill us first”You know, there is a very little number of films that examine the loneliness that comes from being a human in a science fiction environment. I mean can you name any? In a world riddled with technology and the destruction of mankind, it certainly does seem like a rather lonely environment. Being left alone in such a situation definitely sends shivers don one’s spine.Image result for 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sci fi londonAs part of Sci-Fi London, director James Wang’s hour long debut explores this providing us with an engaging and terrifying tale. What if a piece of technology was so smart, that it decided to take over? Better still, it was so far ahead, so superior that it didn’t even know that its actions were sinister – it was just doing what it thought was right.Of course, this is a concept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explored in many a TV series and film, yet The End of Lonely Island takes you on its very own emotional journey with a sci-fi infusion. We are introduced to female scientist Lin Xia who seems to be taking on the biggest task of them all – saving the human race from extinction. Through a series of slick flashbacks we gain the knowledge that she invented an AI, called TESS far more evolved than she could have ever imagined. And it’s because of this she desperately tries to save everyone she can.At first this beautifully secluded island seems full of warmth and adventure soon for it to be a place consumed emptiness and a place flooded with painful memories. However, it’s those thoughts that allow our strong female lead to strive and push through in order to do her best in such a crisis. The post-apocalyptic atmosphere alongside its dark tones and textures embody the sci-fi genre to a T. Lin’s desire to survive succumbs everything and above all else her love for her boyfriend, 4 years away somewhere in stars is what truly lies beneath this narrative. Their story is a touching one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as we hear Zhi’s voice from far away on a mission to start over on another planet. As we ourselves are quickly finding out the human race is single-handedly destroying our Earth as we know it and to take to the stars to find a more desirable home is a very real subject.Image result for 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sci fi londonCarefully placed CGI and effects give us just enough to chew on without overbearing the real story that resides at its heart. At times confusion takes hold as Wang decides to withhold certain facts and information about what truly happened here. Although perhaps if there was a short explanation or an additional scene this would have been a very impressive debut from an upcoming director. Ordinarily there are a few dud translations, but this is nevertheless entertaining and upon a second viewing much more accessible.Maybe this is a message – don’t trust machines too much because they could be much more than we think they are.机译:在拯救世界的最后24小时里,寂寞将会让我们菲尔斯特
你知道,在一个科幻小说环境中,有很少数量的电影来审视人类的孤独。

你能说出名字吗?在一个充斥着技术和毁灭人类的世界里,它看起来确实像是一个相当孤独的环境。

独自留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让人不寒而栗。



作为科幻电影伦敦的一部分,导演詹姆斯.王姓的《小时长秀》探讨了这一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恐怖故事。

如果一件技术如此聪明,它决定接管它怎么办?更好的是,它遥遥领先,以至于它甚至不知道它的行动是邪恶的——它只是在做它认为正确的事情。


当然,这是一个以前在许多电视影集和电影中探索的概念,然而孤独岛的结束带你踏上了一个充满科幻注入的情感旅程。

我们被介绍给女科学家林,她似乎正在承担他们最大的任务——拯救人类免于灭绝。

通过一系列巧妙的闪回我们获得的知识,她发明了一个人工智能,称为苔丝远比她想象的更进化。

这是因为她拼命想救所有她能救的人。


起初这个美丽的与世隔绝的岛屿似乎充满了温暖和冒险,因为它是一个被吞噬的空虚和充满痛苦回忆的地方。

然而,让我们坚强的女性领导和推动的想法是为了在这种危机中竭尽全力。

与黑暗的色调和纹理一起的后启示录般的气氛,体现了sci的生存欲望,一个t的生存欲望的欲望,除了她对她的男朋友的爱之外,4年后,在星星中的某个地方,这是真正的谎言。

他们的故事是一个感人的,超越时间和空间,因为我们听到智的声音从遥远的任务开始在另一个星球上。

当我们自己很快发现人类的种族是单一的破坏我们的地球,我们知道它,并采取明星寻找更可取的家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主题。



仔细放置的CGI和效果,给我们足够的咀嚼,没有专横的真实故事,在它的心脏。

在混乱时期,王姓决定保留一些关于这里发生的事情的事实和信息。

也许,如果有一个简短的解释或一个额外的场景,这将是一个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首次从即将到来的导演。

通常有几个无效的翻译,但这是娱乐和在第二次观看更容易。


也许这是一个信息——不要太信任机器,因为它们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quiet earth网站评论http://www.quietearth.us/articles/2017/05/SciFi-London-2017-THE-END-OF-THE-LONELY-ISLAND-ReviewFifteen minutes into 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I nearly gave up on the movie. I simply couldn't follow what was happening. A man and a woman are walking on a deserted island. He's telling her about his time spent there as a child and partway through his story, the movie flashes forward to the same woman on the same island but apparently years later. She's talking to someone in an earpiece and trying to find something on the islan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but there's no indication of what she's looking for but more importantly, why she's in such a hurry to find it.The two stories don't seem connected and what's more, there's no indication of why they're important. We know nothing about any of the characters and yet... there's something compelling about the story. In truth, the slim 60 minute running time is what kept me with it for most of the first act and boy am I glad I did.Ren Chao Wang's feature film debut doesn't feel like the work of a first time filmmaker. Its scope is large, the story is dense with detail but perhaps most impressive is Wang's brilliant handle on how the story unfolds. The first 30 minutes of 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feel like a disconnected series of moments that are happening to the characters but almost exactly halfway in, Wang begins to weave the various stories together, filling gaps and eventually bringing the movie together into a satisfying conclusion. Along the way, he poses some interesting ideas about AI, humanity's ability to survive, relationships, space travel and ultimately,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how far one would go in order to save humanity. Any one of those ideas would be enough to sustain a movie but Wang manages to cram them all into an hour and it doesn't feel rushed.Actress XI Liao is tasked with being our guide through the lofty ideas of the movie and she does a fantastic job of keeping the audience engaged; particularly in the opening act when so little of the story makes sense.The End of the Lonely Island is a challenging watch. Wang throws around a lot of ideas and crams a lot of story into the movie (it also doesn't help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subtitles and in parts it's difficult to keep up with the dialogue) but the fact that it's so short also means it lends itself beautifully to repeat viewings and I found I liked it, even more, the second time around. If Wang was making movies in the US, Hollywood would be knocking down his door. I expect it's on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he steps up to bigger projects. I certainly can't wait to see what he does next.机译:离孤岛的尽头还有十五分钟,我差点放弃了这部电影。

我只是不能理解发生了什么。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走在荒岛上。

他告诉她关于他的时间在那里作为一个孩子和到中途通过他的故事,电影向同一个岛上的同一个女人闪烁,但明显几年后。

她正在和一个耳机的人说话,并试图尽快在岛上找到一些东西,但是没有迹象表明她在寻找什么,更重要的是,她为什么急着找到它。


这两个故事似乎没有联系,更多的是,没有说明为什么它们是重要的。

我们对任何一个人物都一无所知...这个故事有令人信服的地方。

事实上,小60分钟跑的时间是什么让我对大多数第一幕和男孩我很高兴我做了。

任潮的电影处女作并不像第一次的电影制作人。

它的范围很广,故事情节紧凑,但也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姓关于故事如何展开的精辟论述。

第一个30分钟的孤独岛结束的感觉像一个断开的系列瞬间,正在发生的人物,但几乎完全一半,王力宏开始编织各种故事,填补差距,最终使电影一起成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他提出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人类生存能力、人际关系、空间旅行以及最终的一些有趣的想法,探讨了一个人为了拯救人类要走多远的概念。

任何一个想法都足以维持一部电影,但王姓设法将他们塞进一个小时,它不会感到匆忙。


演员习的任务是作为我们的指导通过崇高的想法电影和她做一个出色的工作让观众参与;特别是在开场表演时,很少有故事讲得通。


孤岛的尽头是一块具有挑战性的手表。

王姓抛出了很多想法,并在电影中穿插了很多故事(这也不能说明有很多字幕和部分很难跟上对话),但是它如此短暂也意味着它很适合重复看电视,我发现我更喜欢它,甚至第二次。


如果王姓在美国拍电影,好莱坞会敲他的门。

我预计他要做更大的项目只是时间问题。

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他下一步做什么。

 6 ) (转载)在孤独中奋斗

《孤岛终结》,一部中国科幻独立影片,在12月美国加州福克斯片场颁奖的Raw Science电影节上获得了剧情长片银奖,并且是整个电影节评分第二高的影片,还得到了来自星云奖雨果奖得主,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邮差》、“提升”系列)的热情赞美。

同时还传来了影片入围2017年度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和2017年度伦敦科幻电影节的好消息。

科幻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不敢想不敢碰的类型。

每一部好莱坞的科幻大作,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峰,以天文数字般的预算以及令人惊叹的概念,横扫全世界。

也许在任何的电影类别里,好莱坞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挑战,唯独在科幻电影领域,至今独占鳌头。

一谈到拍科幻电影,电影人就摇头抱怨没预算拍不了。

事实是如此吗?

几年前的《月球》就很好地证明科幻电影并不一定需要上亿的投资和豪华的特效。

电影的本质还是故事本身,故事是否有趣,感情是否真切,才是电影成功的基石,而并非那些电脑特效和豪华的布景。

归根到科幻电影上,故事是否足够地科学严谨,足够富有逻辑,非常重要。

《孤岛终结》讲述的是一个末日的故事,但是对于连1万美金都不到的预算,连一场群演戏都拍不了。

于是导演用了很巧妙的方式避开了末世城市可能需要的大量特效,将主要的舞台搬到了一座小岛,而这座小岛恰恰是整部电影的缘起。

导演在8年前来到这个岛屿旅行,到了夜晚,因为远离城市灯光,整个星空非常清晰。

而那一晚,巨大的银河横贯天际,从天顶一直延续到海平面,当人在这样一幅震撼的场景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到渺小,对宇宙充满敬畏。

那时那刻,这座海中的孤岛恰恰就像孤独地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地球一样,被整个宇宙所包围。

导演说,在那一刻,《孤岛终结》的故事就开始形成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向外探索和进取地脚步变得越来越受到预算和环境的制约。

于是就如同无数科幻作家所担忧的那样,人类探索的动力变得越来越不迫切。

讽刺的是,人类对于太空的大跃进,都发生在二战和冷战,也就是说,只有生死存亡才能激发出人类的潜能。

于是《孤岛终结》就设计了这一种极端情境,让人选择究竟是维持现状视而不见,还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任何一个理念都需要一个情感故事作为载体。

《孤岛终结》中就是林夏与方致远的感情。

当我们进入宇宙,距离上的尺度让所有我们熟悉的沟通方式全部失效,我们将被迫重新去适应以月甚至以年来计算的交流,那个时候我们将真正意识到“时间”这个敌人。

“时间”的存在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孤独。

这与我们当今社会越来越快的节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对于“时间”的认知,是阻碍大部分人理解真正科幻故事的障碍。

《孤岛终结》相对还是做了妥协,设定的前往半人马座A的时间是8年左右,而以片中的科技水平,其实需要的远不止这些时间。

但是8年的单程时间设定已经足够表达了,当你的爱人需要离开你将近20年时间去往遥远的彼岸,你将如何选择?

而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又将如何面对这个已经跃进20年的世界?

影片在很多方面其实都仅仅开了个头,比如人工智能博弈论,人性选择等等。

预算限制下,导演必须要放弃很多野心,来讲清楚一个基本故事。

更何况,《孤岛终结》原本是按照短片方向去写的脚本,只是有些东西必须讲清,才将时长最终拉到了60分钟,勉强达到了长片标准。

因此,作为长片入围以及获奖,实在是无心插柳之举。

尽管将影片规模局限在一个小岛上,这个包括了演员才只有7个人的小剧组仍然面对着无数的困难。

镜头是只有几百块钱的二手康泰时老镜头,使用的变形镜头在第一天就损坏了,以致影响了全片的画质。

没有多余人手携带和操作辅助设备,同时为了节省时间,只能选择手持拍摄方式。

没有任何辅助光源更是导致光线稍差便噪点爆棚。

与这些技术问题相比,更大的困难来自自然环境。

由于是在冬天进行拍摄,冬季海上恶劣的气候严重影响了拍摄进程,大风大雨,以及随时可能停航的渡船,无时无刻不在给拍摄进程添上不确定因素。

山脊上的十级大风以及冬季成千上万的蚊子,给这个本来已经精疲力尽的小团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影片的画质音质也许无法与院线电影甚至是一般的独立电影相比。

但是,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这群人对于电影的热情,以及想要表达的冲动。

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获得执掌百万千万预算的机会,当你还没有得到那个机会的时候,也许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创造一个自己表达的机会。

孤独是对这个小剧组这段拍摄旅程的最好诠释。

就像影片的故事一样,林夏在这个小岛上,拼命地试图去拯救世界。

这个小剧组,也在这个远离喧嚣城市,远离电影圈的地方,克服万难,用仅有的条件,去拼命地完成自己的电影梦想。

当你们努力创作出这样一个作品的时候,世界会看到的。

《孤岛终结》获得的一项项入围和奖项,是对这群人努力的最好肯定。

也许因为条件所限,你们只能表达出原有想象的10%,但是你们的努力和认真,连远在大洋彼岸的人们都感受到了,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而不断地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上坚持下去,相信你们能最终成为众多优秀中国电影人中一员,为我们带来不再被吐槽和谩骂的属于中国的科幻电影。

 7 ) 惊喜又伤感

阴差阳错的,我看到这部电影,前前后后看了一些关于这个片子的报道,好奇剧组是如何用八万块钱拍出一部科幻电影。

据说(注意是据说),导演拿着剧本前前后后找了很多公司投资发片,但是科幻电影其实本来就不是电影市场的热门,尤其是网络电影,导演也不知名,剧本写的不错但是没有噱头,没有狗血,没有喜剧,谁他妈看啊,你这剧本前前后后的说了一大堆别人听不懂的话,导演是王人超,王人超?

我还超人王呢?

你以为你韩寒啊,随便一个烂剧本我就给你钱去拍。

所以剧组或者说是导演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自己攒钱去拍,听说,中间有一次钱不够,还停了一下,又去赚钱了,哎。

然后剧组没有设备,导演就手持摄影,没有灯光,没有特写。

没有爆炸,什么都没有。

就这样,一部片子算是完成了。

《孤岛终结》上映之后,在美国Raw Science Film Festival上荣获专业长片银奖,并且是电影节上评分排名第二的影片,星云奖雨果奖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赞美和大力推荐;入围2017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Miscifi),该电影节被称为竞争最激烈的科幻电影节之一;作为第一部来自中国的独立科幻电影,入围第17届伦敦科幻电影节;荣获第五届美国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荣获加拿大CREATION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此外,影片还受到了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邀请,以片段形式参加夏天在巴比肯艺术中心举行的大型艺术展“Into the Unknown:A Journey through Science Fiction”。

今天我也不想聊剧本,我相信王人超用这么长时间去细心修改剧本,能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拍一部小众电影,至少感动我了。

电影中可能真的情节逻辑有些不清楚,但是真的足够了。

王人超用这几万块钱打了多少一线导演的脸。

打了多少投资方的脸。

最近几年电影市场多少热钱不断地滚进来。

像他妈拉屎一般弄出一堆狗血的片子。

所有人都觉得中国电影每况愈下的时候,是王人超这样的导演,让我们看到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大众审美会迅速提高,当那些商人导演还自认精明的热衷于狗血电影的时候。

中国的电影市场终究会让这些投机取巧的人无路可走,

 8 ) 如何评价中国科幻电影《孤岛终结》?

听说是一部国产获奖科幻影片,就专门去看了这部片子,作为一名科幻迷的我来说,潜意识里有一份支持的责任。

看过之后,我不由得总结一句:这是一部观影极具挑战性的电影。

刚看的时候,感觉有点《行尸走肉》的那种调调,充满了一种荒芜、严峻的压抑感,没有背景介绍,完全摸不着头脑,我在心里暗叹:这又是要烧脑烧死人的节奏啊!

果不其然,当我看了十多分钟的时候,依然没有了解这个故事源自何方,去向何处,只看到两个不知来历的人再说些听不懂的科学大事,但是故事在行进,我总算是零零散散地明白了点什么,我告诫自己:下一秒就会真相大白。

但是在无数个下一秒之后,我发现了一个事实:我,还是太年轻了。

直到我看了过半,脑子里还是被无数的问题拷问:那个一直说话但始终没出现的人到底是谁?

为什么女主角要被追捕?

她一直咳嗽到底是得了什么病?

此外,猝不及防的两个时间线的切换也让我间歇性凌乱,凌乱的同时又忍不住看下去,我开始发现:我已经沦陷了。

我很庆幸自己是个有强迫症的人,不管是什么,只要我不明白,只要我撞上了,我就非要把它搞明白不可,所以我怀着一颗好奇心,一口气看完了整部电影。

之后我总结出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不是你想明白就能明白的。

虽然故事大致是理解了,但是还有一个终极疑问困扰着我,我不相信这是因为智力的障碍,所以我又刷了一遍,然后又刷了一遍,终于找到了答案。

等到我彻底领悟的那一刻,我有点佩服这个导演,虽然没有太多的大特效、大场景,但并没影响其宏大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表达。

而且故事能设计得这么烧脑,逻辑严密得无可挑剔,也算是费了心了。

影片涉及人工智能、深空探索、超新星爆发、地球生存危机等一系列科幻命题,专业术语和科学依据毫不含糊,一看就是经过一番考究的。

从影片制作上讲,还是稍显粗糙,不过可以说是一个良心片子,国产科幻电影本来就是凤毛麟角,有勇气拍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9 ) 《孤岛终结》奖项记录

1.入围美国Raw Science Film Festival最终名单,并最终获得专业长片银奖!

并且是整个电影节中评分第二高的影片!

星云奖雨果奖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对我们作品作出慷慨赞美和大力推荐!

David Brin (Writer): Wonderful. I am very impressed. The film is beautifully shot and tightly directed, with recursive flashbacks that make sense. Also, the science fiction aspects are well-thought out and very logical. I hope that the director becomes powerful and able to command bigger budgets. I would love to see him create a film about dolphins in space....其他评委:Ann Merchant (Director of the Science & Entertainment Exchang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a scientific concept =9. There is a lot of science in here and the filmmaker did a nice job weaving it all together.” Paul Hynek (Giant Studios, Lord of the Rings, Avatar): “Loved it. Excellent work.” Michael Potter (Orphans of Apollo): “Nice cinematography.”Erik Virre (X-Prize, UCSD): “I loved this film. The protagonists were very clearly representative of every human.” Susaye Greene (Supreme): “Bravo!”2.作为科幻剧情电影(Sci-fi feature film)入围2017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Miscifi),竞争最激烈的科幻电影节之一,1月中旬在美国佛罗里达迈阿密市中心举行。

3.入围第17届伦敦科幻电影节,并将在2017年举行的电影节上进行放映。

电影节策展人确信这是他看到的第一部来自中国的独立科幻电影。

4.受到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邀请,以片段形式参加夏天在巴比肯艺术中心举行的大型艺术展“Into the Unknown:A Journey through Science Fiction”。

展览将科幻作为实验艺术类型,在整个巴比肯艺术中心的公共区域、画廊和展出空间,以电影、文学、音乐和当代艺术等形式进行展出。

巴比肯艺术中心是伦敦三大音乐表演场所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多媒体艺术中心。

5.入围第五届美国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并获最佳剧情片奖。

6.入围加拿大CREATION国际电影节,并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项。

 10 ) 原来中国人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一直以为只有美国人才能拍出这样的东西

我作为一个行星地质的研究人员,最喜欢的电影还是{星际穿越},首先这类电影是得有一定门槛的,中间的一系列知识或多或少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电影必须得严谨,我说的严谨不是各位说的剧情的严谨而是科学方面的严谨,比如杨幂演的一部电影{逆时营救}想学国外电影平行空间的故事,但是你的故事那个根本就不叫平行空间,是有悖科学理论的,再说说这部电影,首先它的科学内涵,超新星爆炸会发生咖玛爆如果你对准了它的发射方向的话,地球上的生命一到三年之类灭绝百分之九十九,如果发生没有办法预防,没有补救的办法,因为会损坏你的DNA,而且死去的时候都会极其痛苦,补充一下我们不能预测超新星的爆炸,因为它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有可能下一秒地球就完了,而且天空中每天都会发生超新星爆炸,只是伽马爆的方向没有对准我们而已,而且我们又证据地球上曾经有过生物的大灭绝是因为超新星爆炸。

不过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他对科研精神的描述,对探索未知的那种无畏的精神,一般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电影里有句话我特别感触,“人类要延续下去,必须有一部分人要有勇气牺牲去探索未知”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以前小时候我总是觉得我会老死,但是现在我真的觉得宇宙真的太不适合生命生存了,就算是地球,来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方式真的太多太多了。

就像我们检测到太阳的发射的中微子比理论计算的少了三分之一,这个数据一直不敢对外界公布,知道后来有科学家证实了那少的三分之一的原因,就比如2017我们第一次观测到了太阳系外的天体进入太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