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Origin,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种姓:分裂我们的根源,Caste,Caste: The Origins of Our Discontents

主演:安洁纽·艾莉丝-泰勒,乔·博恩瑟,维拉·法米加,奥德拉·麦克唐纳,南希·纳什,尼克·奥弗曼,布莱尔·安德伍德,康妮·尼尔森,芬·维特洛克,维多利亚·佩德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起源》剧照

起源 剧照 NO.1起源 剧照 NO.2起源 剧照 NO.3起源 剧照 NO.4起源 剧照 NO.5起源 剧照 NO.6起源 剧照 NO.13起源 剧照 NO.14起源 剧照 NO.15起源 剧照 NO.16起源 剧照 NO.17起源 剧照 NO.18起源 剧照 NO.19起源 剧照 NO.20

《起源》长篇影评

《起源》短评

美国最近几年越来越重视政治正确……女主试图把美国的种族歧视和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的种族灭绝联系起来,只能说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了🤷在我看来有点牵强,毕竟出发点不同,还有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原因,印度的种姓制度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可以说刻在骨子里了😂而纳粹单纯为了灭绝,包括中东地区因为宗教原因导致的男女不平等,美国奴隶制度是资本家为了获利,不能一概而论的……

9分钟前
  • daydayup
  • 很差

#venezia80 excuse me?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出来后正好碰到两位德国人在讨论,对于德国和印度部分也都是一脸问号。影片和书有点美国中心主义叙事。作者来柏林不是为了了解大屠杀,而是为了断章取义的找到支持她理论的证据,和拍得假惺惺的感动。美国人对二战德国总有一种fantasy,喜欢用他们的逻辑来观看、解释和演绎,并不在乎历史本身的样子,而且喜欢动不动就拉纳粹做比,都是一些他们以为是的比较。😑导演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盘子里,书的形成过程和成文可能确实这样,从电影本身来说,不太利于理论梳理(《汉娜•阿伦特》明显清晰得多),但另一方面也确实体现了普利策作家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深入思考。一团浆糊,回头还是看书吧,即使书不一定写得完全合理。

11分钟前
  • Q影誌
  • 较差

libearal arts战狼电影

15分钟前
  • 没意思呢
  • 很差

#TIFF23premiere 7.5/10文学性太强了!用trauma串联的寻问的旅途,又何尝不是一个人一生都在struggle的永恒议题。“Of course we are not the one who built this house, but we are here now”所以我们需要看见,更需要说出来。

17分钟前
  • 小仙猪猪子
  • 推荐

电影版《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18分钟前
  • NATHAN
  • 推荐

片子比较沉闷,但观点挺有意思。

22分钟前
  • 小mark
  • 推荐

看过。关于种族,阶级等等

25分钟前
  • 自来野
  • 还行

看到最后才知道这书2020年才出版的,那……着什么急呢,急到对话场面的剪辑都是乱的,某场戏四个人坐在桌边倒了好几杯酒了酒瓶还是几乎满的……片子哐哐拍了140分钟情感上的力量还不如片尾曲来得强。另外短评里面的各位啊,不是讲人怎么写论文的电影就叫论文电影……

26分钟前
  • 猫猫
  • 还行

[Screen unseen 第三部] 片子里的类比让这个观点看起来很新,但概括起来想,好像本来就是那么回事?在小男孩被遛泳池的过程中暴哭。有点不能理解除了cousin之外的过世为什么会激励Isabel做这方面的研究……突然觉得把作者的个人生活拍出来,就是为了能呈现让研究照进现实这个很酷的过程。

30分钟前
  • 木風
  • 推荐

起源不够“起源”。

32分钟前
  • Little Giant
  • 还行

可以忽略具体细节的过家家式的抵抗被提及被赞扬被同情,坚决地暴力的成功的反抗却一直被可以忽视,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耻

36分钟前
  • 苏辛
  • 较差

#Venezia 803+很难评的100%论文电影:几乎所有的文本细节都成为了论据或论证中的一环;对历史材料的引用全部用影像直接呈现,主角(作者)自身的变故遭遇和生活细节也都形成了一种比喻。可是论点和论证过程却都是如此缺乏复杂度,一切智识过程都仿佛迎刃而解。然而神奇的是,这样一部以理性思路创作的论文电影有着异于常片的煽动感性机制的能力,材料的组织中生发出了穿越时空的共鸣

40分钟前
  • Parity
  • 还行

歧视,骨子里的那种,这就是漂亮国。——20241207 Day56&57 √

42分钟前
  • 海豚
  • 还行

种姓:论美国不平等的起源。我应该是第一次看这种“论文电影”,非裔女导演艾娃·德约列竟把学术论文拍成了剧情片,论证美国奴隶制度和德国种族灭绝&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在联系,不平等根源并非肤色而是阶级间的种姓(caste)压迫,从女作家的个人写作经历延伸成一幅鸿篇巨制。这个拍摄的角度确实是挺新颖而且有创意,里面提出的论点也并非空穴来风,只是我感觉做成纪录片会更好些,虽然导演擅长拍抒情戏但穿插在剧情中还是有点怪怪的。最后女主在白板上得出结论和用房子比喻很震撼,看Ava DuVernay的片非常涨知识,故事片在她的镜头下也能讲得头头是道

44分钟前
  • Victor
  • 力荐

老美谈种族歧视真是毫无立场

47分钟前
  • duo_azrael
  • 还行

飞机观影3: 讲丈夫和妈妈去世的时候差点哭了,那个落叶是我感觉特别带入的方式

51分钟前
  • 王小鹅
  • 还行

本以为能稍微跳出循环,结果又拍成这样...导演自己证明了:苦难配得上你们,你们也值得苦难。

55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如果我是导演,要么拍成像云图那样交叉多线叙事,要么拍成真正的纪录片。最后的游泳池里黑人小男孩不能下水看哭了。里面很多金句值得细细品味,比如我们常常给人像食品包装盒一样贴标签而总是预估里面是什么,比如我们搬入了一幢有问题的房子,不能说房子支柱问题漏水问题是之前人弄的我们就放任不管(同比种族问题)。

58分钟前
  • Matt
  • 力荐

果真是论文电影,开头一小时一直打瞌睡。后面从走访印度开始,越来越燃,女主跨越时空,对不能进游泳池的小男孩说you will be just fine,戳中泪点。

1小时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推荐

黑人小男孩在泳池绕的那一圈,感觉像被凌迟,这种极度的违和感真的难以言喻

1小时前
  • 萤火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