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了一个动态,莫名其妙被陌生人骂了。
而且还是那种问候双亲的国骂。
被骂的一头雾水的同时又不禁要感叹现在的年轻人戾气真的好重。
其实我一直以为网暴,或者说有我参与其中的网暴发生的可能概率极小。
毕竟我知礼又温和,对于观点不和的陌生人从来都是懒的费口舌争论。
最重要的是,我非常以及极其的默默无闻。
想到这又要叹气…真希望现在的网友戾气能小一点,让这个世界更有爱一点不好吗。
其实我一直以为网络骂架这种语言暴力只会发生在那种“你和我的观点不一样那么我一定要强行让你接受我的观点务必帮助你去认识之前的自己究竟有多愚蠢”这种情况下。
我不知道,原来有人这么霸气侧漏,她骂你根本不需要场景预备的,她骂你,不是因为你跟他争辩,或是逼他接受你幼稚的观点。
她骂你,只是因为你公开发表言论又不经意让他看到了而已。
哪怕你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下发表不针对任何人,不带任何恶意的言论,她在你这里看到了,而且看不爽,那么好的,都是你的错,她都要骂你。
天呐,真的好想大家一起坐下来,加个好友讲讲道理。
有那么几分钟,我真的以为自己穿回了清朝,要不怎么看到了现实版的文字狱。
言论自由啊大哥,这都什么年代了…我简直太累了。
心好累。
现在网络发表不当的图片文字或言论,人家都会跳个自动回复提示你发送失败。
为什么骂人就可以省掉“起因”“开头”这些过程,一上来就是故事的高潮。
关键我还不能幼稚的回骂,毕竟我用心维持的温和形象绝对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破功。
要忍住,自我催眠自己不会骂人。
想到这里…真的身心俱疲。
其实我还好,一年被陌生人骂不了几次。
而且我也绝不会放在心上,只是有些微微的…对这个有些许残暴的世界感到悲哀而已。
对于今天骂我的那个人,我一定不会记恨,而且转头就会忘掉她对我的可恶行为。
毕竟在人类漫长的百年生命里,那几个字几句话真的算不上什么。
我只是觉得,大概我们真的处在一个很清醒的世道,有机会接受教育,也明白很多的道理。
否则如果把我们放在蛮荒时代或者是丧尸横行的末世。
我一定努力锻炼身体争取一见面就把她天上地下砸来砸去摔个过瘾。
这绝不是报复,或是记恨。
她突然飞来的国骂在我如黄河般宽广的心头留不下一丝阴影,我只是和她看我不爽一样,单纯的也看她不爽而已。
像我这样一个内心拥有平和力量的人,对于陌生人突如其来的谩骂都会起心理波动。
想不到那些一天要收到千百条恶性言论的人是什么心态。
这种事,针对个人没用,上来就口吐芬芳这个行为,其实只反映了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和素质。
我真的不想,慢慢对网络世界里的陌生人加强戒备。
不想一说起年轻人,就是戾气深重。
如果对生活有不满,烦请一定要想办法寻找适当途径发泄。
有问题,一点点耐心解决。
骂人这回事,除了会败口德以外,真的没有什么好处啊…
大概是在2010年的时候在acfun上看了乡民的正义的预告片,那是正好是夏日大作战动画出来没太长时间,所以抱着该片是仿夏日大作战的态度去看了预告片,六分钟左右,虽然很多但是看的各种燃,大概主要原因还是各种3D动画和对剧情的期待。
其实通过对于原预告片的分析,故事剧情应该是没有男主人公的,剧情确实有些相似于夏日大作战,有黑客的侵袭,木偶人和猴子还有小狗还有一个乐高风格的小女孩(应该是叫幸福专卖小姐,原预告片中有乡民去找茬的这个剧情)的保护BBS论坛之旅。
最大的反派黑石QUEEN这个人物,分析大概是QUEEN在BBS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有着很多人支持,【因为可以怂恿人去掀幸福专卖小姐的摊子】,但是QUEEN作为乡民的饿领导人物与版主有很大的争执,而推动这争执并使之演化为更大矛盾的作用是QUEEN推出的关于版主的视频。
【视频具体说的什么并未知,是否真是本片中版主对乡民的辱骂也不得而知,但这个视频引起了女主人公的跳楼事件,因为自己所能看到的片源并不清晰,但是应该有线索,线索应该就是预告片中女主人公在看到BBS有人骂她而摔电脑之前,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其实原预告片与正片最大的区别应该在于,原预告片应主要是木偶人的剧情,而本片则大量加入了现实世界的剧情。
为什么说原预告片的感觉要比正片好呢?
且不说剧情不一样,简单的说一下原预告片中出现的人物。
女主和女主朋友那个beauty版第三版主的设定方面上还比较OK但是记者方面完全改掉了,原预告片的记者是个完全没有经验的新人,而且应该是个BBS的乡民,而正片的记者不但是个有着国际经验的“大牌”记者,而且还是一个完全不了解BBS的新人。
原预告片中记者不但被那个彪BOSS吼到爆以外还对BBS能造成的新闻充满着期待。
而正片的记者则是被BOSS要求去BBS找新闻...二者区别大到让人吐槽无力...我想是一个人大概都会喜欢原预告片中记者的剧情吧- -....顺带一提【找不到新闻你就回家吃自己和】【没有头条就特么给我滚蛋】这两个明显后者更棒啊...电视销售员完全被删掉了,根据原预告片大概可以知道,这个电视销售员应该是BBS的一个版主,甚至有可能就是BBS的站长。
但是现实的工作压力和BBS的混乱程度给这个人的压力过大,以至于出现了后续的事情。
如果说这个电视销售员是站长的话,那么就完全颠覆了正片中BBS站长的高富帅形象。
而实际上,正片中本来应该比较有内容的站长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花瓶。
但如果按照原预告片的尿性...这个故事一定会很有趣。
请想想,一个现实中的屌丝和BBS站长这么大的落差,会有多么大的视觉冲击...【其实还有一点说明原预告片中电视销售员可能是站长的证据就是最后,眼睛女版主和另一个人去楼顶,另一个人是个男人而且戴眼镜...正片中是站长去了...所以-,-你懂得】木偶人...改的完全没法看,木偶人在原预告片中应该才是BBS版真正的新人,【通过不了解爆点,不知道BBS为什么会这么乱就能推断出,原预告片中有个高达Z9曾经说过,来自KUSO界的木偶人-,-kuso....】而且作为原预告片中真正的男主人公,他则是真正拯救BBS和女主人公的人,但是正片...我不吐槽了...智能程序这点真碉堡...骇客...其实这种现实和网络的反差真的是各种萌点,但是又被删掉了...原预告片的尿性应该是这个人找工作失利而去报复社会,原预告中的硬盘则应该是BBS论坛的源代码之类的- -【纯猜,没根据】而正片中骇客直接成了女主人公的男朋友而且还有骇战【么得还是主要剧情......我勒个去】无槽可吐..原预告片中出现了一个小丑的角色,跟正片中男主人公的BBS形象有些相似但完全不同,所说的话也只有【你们是站长的贵宾嘛?
】这一句可以推敲的东西...但是这句话能推敲出毛啊...这说明这个小丑是个守门人?
这个完全没头绪...卡卡兽...那个猴子...幸福专卖少女...名叫Z9的高达版主...全部被删掉...无力吐槽...其实我很好奇为什么这样一部原预告片明明非常燃而且推测的剧情也相当不错的片子在本片中改动这么大...可以说是完全重写剧本...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事情...于是我简单去看了一下百度百科,看完之后,便了然了。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钱不够...作为原预告片的制作人本身没有足够的钱去制作一部完全以自己意愿为主的电影。
所以这期间有投资方的影响,投资方大概认为这样一部以动画为主的电影不会挣钱而且不会推红一些人...而且认为这电影过于小众向,想要改编成大众一点的。
而且作为演出的演员大概也不能理解动画比真人出现的还要多的电影会有什么样的前途...这样一些非常物质的东西导致我们所看到的正片是一部不伦不类的情感悬疑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其实还是差强人意的。
除去狗血以及结尾的破烂结局,故事本身还是非常有趣的,关于网络上很多恶习说的也非常清楚,对于没看过原预告片的人来说,还算是一部可以看的宣传正思想的电影。
我是一个重度网络痴迷者,我在网上看书、写字、看电影、听音乐、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我在网上遇到很多喜欢的朋友,有些同时也是现实中的朋友。
我们是如此的依赖网络,一天不刷豆瓣微博就难受得不得了,但其实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至少那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就像我们也都需要家人,需要朋友,需要倾诉和了解,需要爱人与被爱。
我喜欢影片温暖的结尾,我喜欢看起来有点梦幻的大团圆结局,我喜欢相爱的人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我喜欢善良的人们从矛盾对立转变为理解救赎。
因为我相信人性本善,网络暴力可以杀人,但网络的温暖也可以救人。
想想看,网络那一端的陌生人,明明对我一无所知,却好像明白我的喜怒哀乐,知道我在想什么,这是一件多么温暖的事啊!
我忽然觉得,网络世界其实和摇滚乐有点像:它可以是你不负责任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展现你平时被隐藏得太好,连自己都没有觉察的另一面。
反正大多数网站都没有实名制,只要你高兴,你可以说你想说的任何话,骂你想骂的任何人,而不必担心真的被“跨省”。
但它也可以帮你收获成长和反思,在每一次的辩论和争吵平息之后,去正视自己幼稚自私不够成熟的部分。
这就是我所谓的正义,无论在PTT、豆瓣、微博、天涯甚至百度贴吧,其实都一样。
我不是一个爱说教的人,我也不想去要求别人什么,也许有许多人就是在现实中活得很不顺心,想要通过网络的方式去抒发和宣泄,好像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好过一点。
我无法控制和改变别人的选择,但至少我可以把握自己,即使是在网络世界里,我也要与人为善,即使被误解被骂甚至被人身攻击,我也会一笑而过。
我喜欢网络,因为这里有我喜欢的朋友,喜欢的观点,但偶尔我也会有点恨它,因为它曾经伤害过我在乎的人。
对我来说,网络是一个联络感情和提升自我的空间,而不是一个冷漠无情自私虚伪的世界。
在现实世界里,也许那个女孩子会死,就像《搜索》里的高圆圆那样,以为跳下去就可以一了百了,却忘了这样做会给爱她的人带来伤害和遗憾。
我始终觉得,当你心中充满爱的时候,当你终于遇到了真心相爱的人的时候,应该是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的。
幸好电影只是电影,幸好导演是个温暖而充满善意的人,也许就像他说的那样,这个女孩最后到底有没有死于癌症,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
真正重要的是,她本来是有机会选择死的,她也差一点就这样做了,但她最终选择了生,选择了她原本应该要有的与这个世界的告别方式,选择了包容和理解,还有爱。
而这也让我产生了新的反思:我们随时都有机会选择去死(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当你真的走到这一步时,你会发现这一切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而你其实还有很多的舍不得——父母,朋友,想要实现的梦想,想要爱的人……所以我不会自己选择去死,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我在乎的、我爱的人,一想到要和他们永远分别,我就觉得现在承受的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我很喜欢片中的一段小插曲,就是林医生讲的那个故事:学生时代的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乡民,和前女友在BBS上相识热恋,后来女友出国,他们便断了联络。
他等了她很久,她都没有来,于是BBS成了他的伤心地,一个他再也不想回去的地方。
所以当女孩让他重新登陆BBS的时候,他说,都那么久没上了,一定早就登陆不上了,密码都不记得了,算了吧。
可是她说,你可以再试试看啊,说不定会有奇迹。
然后他登陆进去了,并且收到了一封来信,“是她吧?
”躺在病床上的女孩问,“嗯”,他笑着说,我却看到快哭了。
因为我相信,只要是真的发生过的事,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即使最后沦为陌生人也一样。
就像《阿飞正传》里的那段话:1960年4月16号下午三点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
我最近常常会想到一个朋友,那个去年这时候每天都要说好多废话,如今见面却连招呼都不打,比陌生人还要陌生的朋友。
虽然我们不是通过网络认识的,但是因为网络这个平台,我们有了更多交流,对彼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那是我们在现实世界里不曾有过的对话。
然后有一天,他忽然把我拉黑了,没有任何解释,我也没有去追问原因。
如果他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我想告诉他:虽然很多时候会觉得有点遗憾难过,但我从来没有怨恨过他,从开始到现在,没有任何事情改变过,只要你愿意,我们就还是永远的朋友。
故事讲述了一群网络使用者制造出了一个影响现实生活的事件,这是一个台湾的故事,年轻人的故事,网络的故事,感人的故事!
我很钦佩林世勇导演有勇气拍这个题材的电影,虚拟世界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准确地反应了当下新媒体时代的状态。
今天我在739影视欣赏了这部作品。
影片改编自现实中的真实事件,也是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在网络世界,虚拟身份的掩饰,我们捍卫的正义,其实只是人多一方的霸道!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逐渐由现实走向网络,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改在网络上进行。
我喜欢反思所有新闻的另一面,因为没有人真正了解真相,网络“正义”总是出现在人多的一方!
网络没有好与坏,重点还是网络操控者心灵的清与浊。
影片在技术方面也突破了台湾制作3D动画的范畴,让动画不再只是动画,把真人世界及网络世界用极其巧妙的方式做以诠释。
通过动漫的表现手法达到既巧妙又有趣的效果,使观众身临其境,里面的台词妙不可言,很多话都会产生共鸣。
很好,值得一看与收藏!
第一次看的网络题材的电影,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个极客,骇客一直就是个儿时的梦想。
后面莫名奇妙选了个建筑学,离梦想是越早越远...开始看的时候,我自己和朋友们感觉是烂片,但是又舍不得浪费电影票还是坚持看下去,电影选择了用动漫来表现网络世界,这个角度还是挺新奇的。
我个人觉得骇战肯定称不上一部好电影,要不是在电影院我肯定是坐下来看完的心思都没有的。
但是我觉得它反映的主旨还不错,那就是网络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
曾经有人问中国最有名的影评人周黎明中国为啥老拍古装片的时候,周黎明曾经给过这样一种解释:其实不管古装还是科幻,表达的都是当下时代,美国人总用科幻表达是因为他们历史短,而中国历史太丰富所以容易借古喻今。
后来,陈凯歌导演用《搜索》表示了一把古典主义的他的时代关怀,但《搜索》里看待网络和传统媒体其实并无区别,而所谓的时代关怀也缺乏足够的当下感。
其实,网络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媒体工具,而是一种生态,每个人都有现实和网络两个身份、两个生命,拼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格和生活,所以真正使用网络并对网络深刻了解的人表达对网络这个生态的人文关怀,或许其电影技法不够扎实精妙,但一定有着新鲜够味的网络时代气息。
《骇战》,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所以这是一部拍给这个时代的电影。
【廉价的正义感与网络暴力】《骇战》原名《BBS乡民的正义》,之所以改名是因为BBS在内地早已经不流行了,而影片本身也是改编自2006年台湾热门的网络暴力事件,网络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但网络的生态早已经形成,所以你在《骇战》里不用费力气理解为什么还是BBS,因为从BBS就滋生的廉价的正义感和情绪化的语言暴力,如今在微博或者推特,只是改头换面而已。
一个本来内部传播的版主聚会的视频被公开之后,激发了乡民的愤怒,感觉个人命运被玩弄于版主手中,作为网络管理员权限太大,而版主视乡民为草芥的态度更令人愤怒,于是乡民的正义感被激发出来,一起人肉搜索展开。
所谓乡民,片中有解释说周星驰电影里的围观者,用来指代那些只观看不表态的人,《骇战》中乡民在网络虚拟世界的动漫玩偶造型上都写着四个大字“出来面对”。
而乡民的正义感,更类似一种民粹主义:对精英统治的反感之后,是情绪化的激进思想和行为,这种激进就是人肉搜索、网上人身攻击,比起“打土豪、分田地”这种利益驱使,虚拟世界的施暴和攻击更加廉价,但更容易被煽动,《骇战》中背后隐藏了一场阴谋,导致乡民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了陈意涵身上,但这种网络暴力的可怕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
而这种场景在内地观众看来毫无障碍,因为类似的网络暴力在我们的网络世界更是层出不穷,因为比起对岸,我们这边的天朝子民更没有现实中的话语权,而到了网络上表达自己观点、情绪就加倍夸张了,与《骇战》中台湾网络暴力事件相差不远的铜须事件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忘却,但微博上对不同观点者恶意的污蔑辱骂总是令人骇然。
连不少影评人都因为对电影的看法与一些网友不同就遭到网友通过留言、邮件各种方式的威胁、恐吓,包括笔者。
【技术宅的想象力 网络暴力的形象化】导演林世勇曾经是个技术宅男,但出于对网络暴力事件的关注制作了短片,也正是凭借这个短片引发了投资人的关注,当投资人说陈柏霖和陈意涵会来演这个电影,林导还有点发懵。
但对于一个技术宅来说,肯定不甘心于用新闻纪实的方式来展现,也不会像我们陈凯歌导演一样用电视剧那样乏味的剧情片方式展现,他野心大到只肯山寨一下《骇客帝国》,但虚拟世界部分用动漫方式展现,这是一种冒险,因为相比这个题材的严肃性,动漫方式会显得有些儿戏,但如果熟悉网络时代的语言方式,这种方式接受起来也并不难。
林世勇在这条路上走得十分刻苦,其实片中陈意涵陈柏霖在虚拟世界的动漫造型的动作都是捕捉的真人动作,因此看起来与真人风格能够对上,而虚拟世界用动漫方式表示网络暴力就很形象化,语言暴力被具象为一场场鲜血横流、横扫千军的激烈战斗,在成本有限的前提下,制作出大量CG动漫镜头并辅以动作捕捉来表现,其实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也显示了台湾电影在表现方式的创新上不遗余力。
因为网络时代,就该有网络方式的语言。
【时代关怀冲破地域限制】陈丹青看完《海角七号》说他十分感动,台湾终于脱离了大中华文化的束缚,能够表达自身的命运与情感了。
而从《海角七号》之后,台湾电影仿佛突然从纯文艺路线中崛起,具备了本土蓬勃的活力和鲜活的姿态,台式小清新成了一种地域文化特色,但台湾电影同时也在披着青春电影的皮勇敢探索其他领域,比如表现黑社会时代变迁的《艋舺》,试水国际规模商业大片的《痞子英雄》,表现一代人迷茫选择的《女朋友,男朋友》等等,而《骇战》则是这种新鲜蓬勃的电影文化关怀时代的必然选择,而当台式小清新以合拍的方式强袭内地——《爱LOVE》已经成功,《骇战》中对于毫无地域限制的网络生态的关注,就更加没有大陆还是台湾的顾虑了,网络时代,我们都在一个江湖,何况有赏心悦目的台湾本土产出的青春偶像,内地观众欢迎还来不及。
英国神剧《黑镜子》最近在大陆很是风靡,英国人对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尖锐洞察与刻薄反讽每每令人醍醐灌顶或者如坐针扎,这种观察与表达能力是华语影视工作者暂时无法达到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错失对时代的关注,如同《骇战》所关注的网络正义,在《黑镜子》第二季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在人类的生活越发网络化、信息已经逐渐具有生命力的这个时代,忽略了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从个人人格到社会变迁的变化,就等于对自身不负责任。
因此《骇战》对于华语电影十分难得。
2010年开始,中国怀旧系电影强势来袭。
从2010年肖央的短片《老男孩》,到2011年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再到2013年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
在我看来,2012年林世勇的《骇战》与其说归类于科幻片,或者《搜索》系列的现实时尚片,毋宁说它其实是上述怀旧系电影中的一部。
逆溯10到20年的怀旧作品,是一种商业上的必然诉求。
因为院线电影的主流观众,是常去影院的20到30岁人群。
而10多年前,这群人恰好处于10到20岁的青春期,那时正是他们文化汲取、记忆留存和消费惯性的形成期。
相比较而言,演唱会的逆溯年限的跨服更长些,因为主流观众从15岁到50岁形成多个年龄群体。
所以《骇战》逆溯到了10年前,2000年前后的BBS盛行时代。
不难看出,它既不是在讨论当下,也不是在幻想未来,而是在怀念过去。
那时,正是互联网在中国从聊天工具走向BBS社区的时候,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始,到网吧遍地,QQ聊天,网友见面,联机对战。
大学宿舍里,从舍友凑钱合买电脑,到人手一台台式机。
而BBS则在Telnet等纯文字界面基础上引入Web模式,从高校论坛辐射到大众社区,,以其广泛参与、即时交互和专业分区的优势脱颖而出,终于在2003年前后发展到了巅峰。
然而,BBS巨大魅力释放的同时,风险也显现出来。
《骇战》中涉及的人肉搜索、网民暴力、黑客和谣言等只是其中的表层。
深层的危机则来自BBS这一网民自由社区的自律规则该如何形成?
BBS的经营和维护模式该如何定位?
在高校BBS阶段,学生自治形成的版主、站务等管理系统在小范围内还可以运转。
而一旦BBS进入大众社区阶段,规模扩大,人数激增,就马上面临管理团队专职化、规范化和商业化的问题。
一些高校BBS尝试着推出了“反谣言中心”,或者开始实名制、文字过滤、强化删文规则等。
同时,一些门户网站则开始推出自己的商业性社区,而一些地方性、专业性网络社区也开始形成。
再后来,高校BBS论坛全面实名制和官方化,民间取而代之的是Facebook等实名制个人主页,而BBS专业化分区的信息库则在维基百科和搜索引擎的思路中继续延续。
大众社区则渐渐分化出了博客,然后是名人博客,大V。
再后来,便是微博,手机微信。
在我看来,2003年前后的BBS时期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十字路口。
互联网的各种利弊可能性,机遇和风险同时呈现。
对这个时期的网民生存状况进行怀旧,对这个时期的网络发展进行反思是十分有意义的。
对比现在的取代物,BBS仍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综合论坛与分区论坛的分工与互动,系统自动生成的热帖排序和焦点话题,既能避免个人主页和博客的“自说自话”缺陷,避免专业论坛、地方论坛和微信的“小圈子”问题,又能避免门户网站论坛的“大杂烩”的吵杂问题。
(2)分区中网友互动、版主人工加系统自动生成的精华区、讨论合集优于现在的图书馆或商业数据库系统的无互动性和滞后性,也优于搜索引擎和维基百科等的后台排序的黑幕无法举报的问题。
BBS的公共论坛互动机制、热帖自动排序机制和自由发言机制是现今各种取代物所砍掉或大打折扣的核心内容。
今天我们只有自说自话,我们只有小圈圈里无厘头的信息垃圾,我们只有审查或文字过滤后的火星文,我们只有搜索结果中莫名其妙的商业广告,我们只有尘封的图书馆库藏,我们失去的却是公民对公共事件应有的影响力以及知识从精英到大众的无障碍共享。
我们终将逝去的不仅仅是那些年的青春,还有那时一呼百应的公民热情,针锋相对的实时辩论,倾囊相助的知识分享,温情脉脉的嘘寒问暖……那时,我偶尔也会去一个叫做“似水流年”(yesterday)的冷版诉说心情,即使它也像dream版一样不可能“紫爆”,但不经意间也会发现歧路亦有人同行,即使陌路,亦不孤单。
天堂虽只是一时闪现,但我们再也不同往日。
我们失去的太多,但我们至少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
我们虽身处荆棘,但至少我们不会再意淫草原。
我们应当知道,此路难行,且需慎思笃行。
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我在寝室温暖的小床上,看完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名字叫《骇战/乡民的正义》。
3月14号,有个很浪漫的名字,叫做白色情人节,而电影刚好在这天上映。
很少有人知道,沈阳这边的影院也因为看得人太少,场面太过冷清,而早早的收回了电影。
从知道有这个电影开始,我就一直在期待。
我可以坐在电影院里,一脸幸福的望着大仁哥那张怎么看我都喜欢的脸。
可是天不遂人愿,很多事情是计划不来的,就像即便有了天气预报你也很可能不知道明天的阴晴冷暖,就像你永远不知道沈阳的冬天什么时候过完,就像我当初幻想时候无法预料影片中大仁哥多数情况下是在电脑背后操控着3D效果的他自己,我花痴的愿望并不能完整的实现。
故事很简单,也许百科概括的更准确“因为一段不该外流的影片,湘成为人肉搜索的主角,电脑工程师黄冠军(修杰楷饰演)虽挺身而出为湘说话,要大家冷静。
但排山倒海而来的辱骂、一通接著一通无法辨识的来电号码,她无法承受这一切且濒临崩溃边缘。
然而这整起事件幕后策画者,疑似是湘的前男友King(陈柏霖饰演)一手操控,King是网路世界中赫赫有名的骇客,只有他才能入侵BBS论坛最高指挥中心。
King虽然曾经深爱著湘,但是湘的离去令他无法释怀。
”【以下为个人补充】最后在站长,和木偶人(bbs上的网路程式)湘的朋友以及最最重要的king的共同努力之下真想终于水落石出。
黄冠军未了报复king的一败之仇,在偶然的机会下将木马放进了湘的电脑窃出视频后在网络上传播,一位很正义的记者因为要写稿也参与其中,最终引发了网络上对湘的人肉搜索。
冠军同学向大家提供了最最重要的名字。
之后就会有很多的乡民努力的寻找线索,于是乎就成功定位了。
攻击谩骂随之而来。
得了癌症,又面临着如此打击的湘想要跳楼自杀,记者同志在旁悄悄的像bbs传递最新进展。
此时king已经又一次完败了冠军,于是乎,乡民们有开始了简单的正义形式。
奇迹就这样出现了。
湘看到看乡民们为她而拼凑的“紫爆”,以及壮观的由king“黑”出来的荧光幕上的“紫爆”时,热泪盈眶。
她的dream版创造了第一个奇迹。
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最后,记者同志成为了一个乡民,警察也是乡民,颜正宇就这样被无罪释放。
湘的癌细胞转移了,是否能够活下来还是个悬念。
故事到此为止。
其实,可能故事中有很多的细节有待推敲。
但我却觉得这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倒不是因为大仁哥的魅力,而是这个电影所反映出来的主题。
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每一个网名似乎都没有秘密可言,大数据时代,每个人似乎都是透明的。
我说不出来深刻的东西,但是我却知道,人真的是要凡事小心。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楚门的世界》里演的那样现场直播,你会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取舍了呢?
或许,我们都是那个没走出那座城的楚门,只是监察我们的不是摄像机镜头,而是凌驾于我们之上的某一些你信则有的神明吧。
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这个电影给我最深印象的依旧是我的“大仁哥”。
虽然在电影里,他是青涩幼稚,固执己见的自大狂。
其实他也不正是某个时间的某个自己吗。
每个人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自己世界里的king。
颜正宇在剧中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凡事要抓主要矛盾”。
骇客比赛场上,是攻击对方电脑容易些,还是攻击裁决信号灯容易些?
要揭穿一件实事,是非要黑掉一个高手的电脑容易些,还是攻击另一个备用电脑的摄像头容易些?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虽然我是个电脑白痴。
生活中总是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你是否有过聪明过头的时候呢?
走捷径未必是一个万灵的草药,或许他和机遇成本有着某些纠缠。
聪明是好,但太过聪明未必也好。
据说,得心理疾病的人智商普遍偏高。
关于人肉搜索,我以前并不知道它真实的含义。
在没有接触网络之前,我在新概念的作文上曾经看到过一篇给我触动很深的文章,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妻子曾经因为被小狗追咬儿意外流产,所以当妻子再次怀孕时小两口格外小心,一次两夫妻在楼下遛弯时又遇见了小狗,丈夫为了保护妻子捡起石头打狗,狗被打死了。
被路人拍下来放到网上大肆宣传,于是有人开始发起人肉搜索,两夫妻从此过起了永无宁日的生活。
几经波折孩子还是没有保住,妻子再也无法怀孕,两人几乎精神崩溃。
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看这个的时候,心理觉得特别的不舒服,那是我对人肉搜索的第一印象。
后来渐渐的了解了之后,也开始产生了敬畏之心。
前段时间看柴静的《看见》时,看到虐猫女的那段采访,又勾起了我小时候看新概念的回忆。
虐猫女的确有他的过错之处,但也无非是寻找生活压力的一个突破口罢了,虽然可恨却也可怜。
网络是个大染缸,最终的获利者与操纵者永远躲在你看不见的角落,能挖掘出来的人,都不是真正的“黑手”。
剧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是那个年轻轻但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记者。
记者这个职业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在最近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
看看柴静的支持者与“砍柴”者的对比分析,找一边站就好。
最好不中庸,因为法理老师说,这个世界上,中庸者往往是最平庸的那个,越极端你就越有自己的观念,你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我选择站在柴静这一边,原因就是两个字“感受”。
剧中的记者也是一个感性之人,所以她放弃了报道大新闻的机会,成为了一个“乡民”。
乡民的正义到底是什么?
人云亦云,只看表象,专注于八卦……好像是没有太重话语权的一个集合,但是他们展现的就是人性最真实的东西。
而他们专注的正义,也是最简单直接的事实真相。
所以请不要忽视“乡民”的力量。
很多事情,类推可证。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依赖上网络这个东西。
这是一种戒也戒不掉的瘾。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没有人知道电脑面前那一个个身影是怎么的存在,或者美丽,或者丑陋,或者善良,或者邪恶。
每个人都带上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具,变成一个自己梦想成为的人。
而对应虚拟世界的现实世界,又何尝不是一张张带着面具的脸呢。
可是本该平行的两个世界,却有人心怀不轨的想要连接在一起,从而衍生出了一种网络暴力——人肉搜索。
我一直觉得人肉搜索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当然,有人会说,如果你没干什么坏事,哪有人来人肉你啊。
由此,我又想到了陈凯歌的《搜索》,同样是一场现实社会的人肉搜索,最终逼死了一个女孩。
搜索的题材很现实,关于让座,这个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问题。
老实说,搜索给我感觉是很压抑的,而乡民的正义在最后还是给了我很多感动。
最后紫爆那段我都感动哭了.......(次奥,我都不想承认我的哭点很低......>_<)故事情节吧,是比较容易预知的(我会说我看到修杰楷出现的时候我就猜到他是坏银了么!
)。
不过,特别的是里面加入了很多动画成分,把BBS的流程和系统都解释的很清楚, 让人身临其境(好像在写初中作文=。
=)。
最后我要说的是,陈意涵和陈柏霖果然好童颜,都30几了还能这么帅和美!!!!
我要一直当你们的nc粉啊噗(╯3╰)
我今天是有多闲,居然在办公室看完一部电影,《骇战》(又名《BBS乡民的正义》),被称为台版的《搜索》,剧情的确很相似,但比《搜索》温情了很多,情感描摹细腻,没那么残酷冷漠,结局也比较光明。
影片加入大量后期特效,为观众展现虚拟的BBS空间,科幻色彩过重,偏离现实,说教气息也重了,有些刻意。
陈柏霖+陈意涵,给人第一印象这应该是文艺爱情片的绝佳搭配,但然出现在这部半科幻半写实的剧情片里,让我诧异良久。
两人这对校园情侣非常和谐啊,尾声的恋爱回忆超级甜蜜,大发的演技越来越棒了,天台上那段激烈的对白情绪很到位。
陈柏霖的表演不好不坏吧,还是习惯他演文艺青年了!
郭雪芙的角色有点酱油嫌疑额,除了开头倒叙事件之外,主干情节没她也没差,结尾也没交代她怎么向报社领导交差的。
默默怀疑,会不会是为了学《搜索》才特意弄出个记者的角色。
修杰楷在电影前后部分的正邪两面反差好大啊,气场完全不一样了,一下子转换不过来额。
最爱的是BBS的站长大人(金勤饰演),这孩子一脸萌态啊(虽然我觉得他应该不小了),亮相次数不多但都是让人大为惊艳(找不出更合适的词汇啦),对《华丽的挑战》里他演的那个助理印象太深刻了呀,好好玩的角色!!
谁说大BOSS都必须要人高马大一脸严肃相,站长大人可爱有理!!!
其实剧情有蛮多硬伤,夸张啊不合理什么的,特效也有点过,不用把BBS世界刻意渲染成一个王国吧,看得额头冒黑线。
几个人物的动画形象像是翻版的变形金刚额,让人好容易出戏。
乡民的暴动,版主的辛劳,舆论的可怕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有些话有点假,但还是蛮打动我的,掉了好几次眼泪额。
电影后半段多次戳中我泪点,特别是乡民齐心协力去救“湘”那段。
当所有乡民举着手机、IPAD等等,发出紫色的光拼成一个“爆”字的时候,我的眼泪刷得就流下来了。
那句“我们不能失去BBS”,瞬间让我想到要是有一天微博关闭了,我们的生活又会怎么样呢?
乡民们在BBS上就像家人一样,那在微博上的我们呢?
因为这样一个平台,而让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产生了联系,这也算上一种奇妙的缘分吧。
“乡民的正义”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舆论的引导是个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公知的能量凝聚,路阻且长,携手共进。
劇情很好猜,簡直是幼稚園程度,但其實要講的東西滿單純的,我覺得可以再下功夫把劇情深度與強度提升,不要那麼簡陋。
艾玛~还好没去电影院。。= =像是看了一小时的蓝猫淘气三千问我会随便乱说么Σ( ° △ °|||)︴我倒是想把五星都给大仁哥!乃就不能好好拍一部电影么o(*////▽////*)q
相比夏日大作战要好很多。话说陈意涵演技确实。。。不怎么样啊= =
什么破玩意
有新意
本来值四星,但过度的煽情减一星。仅以此片向天涯网友致敬……
虽然后面确实有感人,动画也蛮有趣,但是影片里到处都是硬伤,严重影响了我的观影体验,例如全国黑客大赛,让我理解不能啊,还有这种赛吗?三星不能再多。
三星半,挺好看的,女主角眼睛真大
故事結構還可以,修傑楷是怎樣,演反派演上癮了麼,大仁哥好帥好有型,陳大發跳樓前的大爆發好帥氣,花漾中也可以看出大發其實很適合演反派,氣勢很強。
我觉得蛮好的啊 把我都看哭了(捂脸 ps站长好帅
动画部分挺有趣的,真人部分太矫情。
动画效果做的挺好的。
这是神码类型。。
被乡民围攻过的人感同身受
真人加导演看家的动画,不伦不类吧,一个时代感不存在,另一面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只是点缀爱情的作用,主题不明确,最后一点,演员除了记者和陈意涵,尤其是乡民都是什么“大便”啊
將網路留言的言語交鋒轉化成動畫機器人打架,具有新鮮感,也能彌補純網路文字畫面的不足,增加駭客交戰的刺激感,但我個人有點懷疑將鄉民文化跟遊戲元素連結,可能是定位錯誤,鄉民≠遊戲宅,盡管已刻意著重戰鬥場面,卻仍偏向二次元的感覺。角色在現實中的互動過少,使得情感聯繫缺少說服力,最後一小段男女主角交往過程的補完,估計也是到最後才發現前面的互動太少才補上去的吧?而比起宣傳口號的鄉民正義探討,綜觀來看其實較像娛樂英雄片,網路霸凌被群眾號召的夢幻大團圓輕鬆化解,而英雄戰勝後自然是美人名望兩不誤,想談得太多卻都如隔靴搔癢。整體動畫呈現馬馬虎虎,看得出資金有限,火花和非機器人的部分有點出戲,雖無法與國際水準比肩,起碼氛圍渲染上有到位。遺憾劇情邏輯不夠好,拿此片當台灣未來動畫電影的口碑實驗品,真不能讓動畫揹鍋。
为了看二陈这小两口硬着头皮看完的,这编剧、这配角...多年来对台片的好感一下被打回解放前了。太毁演员了。哭了。2013看到的第一差评,没有之一!一星给二陈,一星给辛苦做3d的苦逼设计。
匿名的游戏。
BBS里面的特效很棒。ps:我是陈意涵的脑残粉。
意外的好看~一点都不小电影 预告片都没预告出来什么 大仁哥脑残粉觉得这里面真是丑死了~诚意十足~而且术语加颜文字的使用必须是老手才能看起来自然~三星半可以过度到四星 最后攻击灯泡真的好有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