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七天,而我摧毁了我自己的世界,只用了七秒。
” 1、计划 蒂姆,自这从七秒之后,一切都被改变了。
他的人生彻底被颠覆,他再也回不去了。
因为,原先的生活本身已经被摧毁了。
连同他的家庭、妻子、幸福、安宁、希望……全部都被埋葬。
而且,这种摧毁是不可逆转的。
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他处于一种茫然混沌的状态,如同一颗不着边际的尘埃。
终于有一天,他豁然开朗。
他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也知道什么才是终点。
他计划了自己的道路,接下去的时间,不过是倒计时而已。
电影的开始颇有些扑朔迷离。
透过银幕,我们看到神情忧郁的蒂姆在海中游泳、上岸。
他在海边别墅独自活动、沉思。
然后,他打电话去羞辱一个盲人肉类推销员,说一些非常刻薄的话。
抛下电话后他神情痛苦,忽然大声重复一个个人的名字,以至于失控抡起椅子、砸向茶几。
走出自己的屋子,他似乎也在到处搜集别人的信息,或者,是在刺探别人的信息。
他似乎没有恶意,但也没有暴露出什么明显的目的,让人猜不透用意。
我很感谢那些错误的故事简介,让我拼凑不出故事的整个面貌,才让我始终带着疑惑追究下去。
当谜底慢慢揭开,我们终于了解到,蒂姆口中喊的那一个个名字,是死在车祸中的人名,他每天都被这七个名字压得喘不过气。
他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去弥补自己的罪恶、减轻自己的痛苦。
因为剥夺了七条生命,所以,他决定帮助这世界上的七个活着的人。
他把自己的海边别墅赠送给一个被男友虐待、两个孩子的母亲,帮助她获得新生; 他把自己的一个肺捐给了得了肺癌的亲弟弟; 他的骨髓捐给了一位得了白血病的男孩。
他的右肝捐给了一个中年黑人女子; 他的一颗肾脏捐给了一位冰球教练、一个有三位孩子的父亲; 还有两位……是最后获得他帮助的两位。
在他死后,他们分别获得了他的心脏和眼角膜。
为了救赎,他奉献了自己的整个身心、全部生命。
在影片中,蒂姆帮助的第一个人,是一个西班牙裔的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正饱受同居男友的家庭暴力。
但她不敢离开,怕那人怕得要死。
蒂姆告诉她,有需要的时候她可以找他。
于是,一天晚上她带着孩子逃了出来,带着满身的伤痕。
他给了她一把钥匙,赠送给她一栋海边别墅,那曾经是他自己的家。
从此,这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可以过上一种远离暴力的安全的生活。
海风吹起了窗户的纱帘,带来清新爽朗的空气。
年轻的母亲站在窗户前望着大海,内心充满难以置信的新生的喜悦。
与此同时,观众的心里也充满了惊奇和疑惑。
为什么?
他为什么这么做?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了。
但在电影中,这一切都是用倒叙的方式展开的。
一直到了蒂姆死后,最后才由他的弟弟,来揭晓蒂姆所有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车祸一年后,弟弟得了肺癌,需要双肺移植,他当然只能给一个肺,但从那刻开始,一个计划在他脑中形成了。
他已经一无所有,生无乐趣,满身创伤,内心痛楚无法治愈,内疚和自责始终如同毒蛇一般纠缠着他。
他这么活着,比死要艰难得多。
但是,毫无价值的死亡,又于事无补、完全是一种浪费!
留着这具残躯还可以做些什么?
他一定曾经不停地问自己这个问题。
然后,通过这次器官移植手术,他忽然发现,原来这具苟延残喘的躯体,自有其价值,能够帮助那些深陷痛苦的其他人。
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值得去做的事情。
他会让自己自戕的行为,显得更为有意义。
于是,他制定了这样的计划,并坚定不移地逐步推行。
他到处搜集别人的信息,不过是去甄选合适的援助对象。
他划定了受赠人的范围,但还要自己去细细考察和甄选,以免将机会误赠给不值得的人。
他和他们面谈、激怒、刺探,不过种试探。
毕竟,他的馈赠太过珍贵,而且绝对没有第二次机会。
事情按部就班地按计划顺利进行,除了一个伪装成好人的不诚实的医生……幸好他及时识破了医生的真面目,中止了计划。
蒂姆打电话给那位盲人,也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
他说了很多难听点话,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种族主义者和疯狂的谩骂者,只是想要考验盲人的品德。
盲人经受住了考验,他沉静地听着本的辱骂,始终没有被激怒。
到了最不堪的部分,盲人也仅仅礼貌地道别,切断电话。
挂上电话,蒂姆知道自己找对了人。
2、意外 器官陆续被割掉,他的生命力也在逐渐萎缩。
但他依然毫不动摇。
让自己已经不堪承受负罪感的肉体,在别人身体里获得新生,岂不是美事?
对于这一点,蒂姆毫不怀疑。
但是事情还是出现了一点意外,蒂姆在靠近那个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女子时,他逐渐被吸引……这是出乎他的意料的。
蒂姆选中她,是有充分理由的。
这个女子心脏病很严重,血型有稀有,配对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不进行心脏移植,她必死无疑。
而她又是那么年轻……她不应该死。
在接触过程中,蒂姆渐渐了解到她坚强又脆弱的内心,她艰难面对病魔和独立承担经济压力大不易。
她乐观又豁达,美丽而无助。
这一切都深深打动了蒂姆的心。
当她再次心脏病发作而昏倒、夜晚在医院醒来,她打电话给蒂姆,告诉他自己很害怕,他身不由己来到她的床前,守了她整个夜晚。
两个病痛的身躯和心灵,都同样知道自己没有未来,活不过下个月,却奇异地能够感受对方的痛苦、能够彼此抚慰。
她的确是他在寻找的对象,他黑暗的生活因为她的存在而渐露光明。
他爱上了她,为此他第一次想要活下去,和她一起活下去。
但是他同时又清楚地知道,她没有他的心脏,会很快死去。
如果他活着,她就只能死;只有他死,她才能活下去!
命运就是这么荒谬而无情!
一个求死的人,为什么要在他生命的尽头,放置一丝光亮?
一点温情?
但是这点可望而不可即的好处,却映衬得他的命运,更为悲惨、更为残酷!
蒂姆在两人第一次肉体结合的夜晚,从床上悄然离开、在夜雨中狂奔至医院,不过是要问医生一句话:她的心脏,获得捐赠者的机会有多大?
当听到医生迟疑的回答,他心下洞明。
他往雨中径直出去,不再犹豫。
如果两个只能活一个,他只有一个选择。
一个早就做出的选择!
当晚,他用一种奇特的方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用一只世界上最毒的水母,噬咬自己的手臂。
这种方法非常非常痛苦,也会结束得很迅速、无可挽回。
在放入水母之前,他打了911电话让人来救自己。
然后他坐入盛满冰块的浴缸,只因为,他知道自己在救护车之前就会死去,而他的内脏不能腐坏,他还要用自己的心脏去救自己心爱的女人…… 一颗心脏停止跳动了,换来的是女子的新生。
他的眼角膜也在一个善良的男子眼中继续活下去。
所以,蒂姆也不能说离开了吧…… 影片结尾,女子来到复明的盲人面前,久久凝视着他的眼睛。
那双曾经充满忧郁的黑色眼睛,此时已经是一片平静。
盲人被女子这么望着,有点困惑,后来他慢慢笑了,说,你一定是艾米丽…… 女子落泪,点头。
盲人安静看着她,说,很高兴见到你…… 3、理由 关于蒂姆做这些事的动机,网上有很多评论,有些人说,这是为了赎罪,并说这是太完美的西方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故事,对此我是不认同的。
故事的设定还是合理的。
试想一下,如果因为你自己的疏忽,失手杀死了世界上你最爱的人,以及其他6个无辜者,你会怎样生活下去?
你还能怎样生活?
你难道不会为此而改变些什么?
去做些什么?
所以他有动机。
这点是和雷锋截然不同的。
那么,蒂姆是为了赎罪吗?
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如果是这样的话,蒂姆每救一个人,他的痛苦就会减轻一点。
但事实上,看完了整部电影,救了那么多人,他依然痛苦,噩梦、负罪、抑郁,内心的黑暗根本没有改善。
错误就是错误,有时候大错已铸,是根本没法挽回的。
所以,就算蒂姆把自己全部身体都捐给了别人,死者从何受益?
他赎罪的对象都不存在这个世界上了,他去找谁赎罪?
所以,其实他无论怎么去做,都于事无补!
既然死者无法补偿,无法知晓,也就不能原谅,赎罪一说,也就没法成立了。
因此,在我看来,蒂姆制定的整个计划并不为救赎,而是有条不紊地求死。
因为生存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漫长的折磨和煎熬,只有死,才能结束这一切。
只是,他不想毫无价值地死。
他要利用自己仅存的可用之躯,做一点好事。
他要为自己死亡,找一点价值和意义。
如此而已。
在捐赠肾脏的时候,那个冰球教练曾问他,为什么选择了我?
蒂姆说,因为你是个好人,你是个没有人看着,也能管住自己的好人。
好人就是好人,有没有人在边上看,都是一样的。
蒂姆选择帮困的对象,是这个标准,所以他伪装成各种身份的人,旁敲侧击,要看到就是这些人的真面目,而不是他们人前的表演。
蒂姆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
他完全能够换个地方,找个世界的尽头、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从头开始。
他受过很好的教育,年轻英俊,找个工作或者女人,都不是难事。
如果少一点良心,他根本不必死。
但他就是过不去自己的良心。
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他还是逃不出自己良心的苛责。
他依然逃不出黑暗的内心。
所以,他别无选择。
不为了别人的感激(蒂姆送给受虐女子别墅时,让她永远不要试图找他);不是为了进天堂(基督教的教义规定自杀者不能上天堂。
在《哈姆雷特》里,奥利维亚正是因为自杀,所以连基督徒的墓地都不能葬入);甚至都不为了被原谅(无论他做了多少,永远无法摆脱负疚感,因为死者永不能复生)。
他什么都不要,他只是想要一个平静地长眠。
看完电影,我想,虽然蒂姆从那场车祸中存活了下来,其实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他只不过比那些在车祸中死去的人,多活了些日子而已。
而这段日子,他过得如此痛苦!
所以幸存下来,到底是蒂姆的幸运?
还是不幸?
后来,我回答了自己:对于蒂姆来说,当然是一种不幸,但对于那些受益者来说,蒂姆的存活,是他们此生最大的幸运。
此时,那些蒂姆馈赠给他们的礼物,就在他们体内活生生地跳动着,提醒着他们如何去感恩地活过每一天。
对于蒂姆来说,他不要感激,但他收获了感激。
因为他的死亡,而让别人能生存地更好,我想,这就是蒂姆寻找的死亡的意义吧?
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所以这个故事,并非完全是悲剧。
电影为什么叫“七磅” 7磅 源自自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当赌注已下或者借了债务是必须还的,否则必须以割一磅的肉来偿还,其中有个故事就是一个商人债主讨债非要割人一磅的肉。
此片中的意思就是威尔史密斯之前欠下了7条人命,所以要7 pounds of flesh来偿还,这也是电影的主线威尔一直在寻求帮助七个人来自我救赎 这部片子叫七磅的原因: 主人公捐赠了来源于自己本身7份的补偿,来救赎那个夜雨由他一手造成失去生命的七个无辜的灵魂 . 台湾的译名“七生有幸”有这层意思了.(七个生命有幸) 7个被救助的人分别是 : Emily Posa (心脏)[给他生活希望的女子] Ezra Turner (眼睛)[一个瞎的不吃猪肉的猪肉推销员] Ben Thomas (肺)[他亲生哥哥] Holly (肝脏)[一个在家庭服务和孩童福利保障中心上班的黑人女人] Connie (房子)[一个被男友虐待的女人] Nicholas (骨髓)[一个黑人小孩] George (肾脏)[冰球教练]
生命中最重要的被自己毁了,就几秒钟。
本选择了离开,但他绝不是懦夫!
因为他救赎了自己,最后他也离开了世间,,他走了吗?
没有。
Will在这部电影里有点客串上帝。。。
剧情其实完全该按照正常的叙事走下来。
而不是蛙跳,插叙。
他不会上天堂,他原本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基督教不许人自杀是有原因的。
人只有活下来才能有意义。
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Will如果愿意,他完全可以去参加NGO,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需要帮助。
钱不能拯救人类,器官捐献也不能拯救人类。
只有知识才可以拯救人类。
作为MIT的毕业生,他有能在一夜间修复从来没见过的机器的天赋,他该这么放弃么。
然后就是用水母自杀,这完全是扯淡!
那是神经毒素!
你的器官还能用吗???!!!
我看到他用冰水,觉得他还不错,不愧是MIT知道该保持死后的器官存货,可是看到水母,我真的!@#$%^&^我以为他会割脉。
那样也更漫长,更痛苦看到这里,我觉得这是个烂片。
看到E的黑色眼睛我突然觉得一阵感动。
觉得这真是一部好片。
觉得之前的一切错误都值得。
然后我去洗澡了,回来后,想想。。。
还是3星吧,冲动是不对的,我们要客观。
不能说出7分功,3分过的话来。
用现在积得德去弥补过去的错尚未必能被原谅,那么后来犯的错误永远也不能作为以前功绩的借口
他透过他的眼看到了在她身体里跳动的他的心。
——题记七磅,Will Smith2008年巨作。
这是海报上写的宣传语,也是少有的几次宣传语没有夸大的。
从初一开始听Will Smith唱饶舌,看着他演电影,第一部看到的是Wild West,现在看来就是个垃圾片,让Will卖卖身材、卖卖深情,一路Man in Black、Enemy of the State、Hitch、Pursuit of Happyness、I’m Legend、Hancock, 到今天看到的Seven Pounds。
戴戴常说:林夕的词陪着她长大。
类比,我可以说:Will Smith也算是陪着我长大的明星了。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从谐星转型成实力派偶像,当然,不变的依然是开心果儿本色。
电影本身有人嫌沉闷,有人嫌看不懂,也许是最近忙完了许多杂事,心里相比开学以来沉静了许多,能耐得下性子看缓慢节奏的剧情片,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
故事是关于一个想要自杀的男人,他在车祸中失去了妻子,于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但在自杀之前,他希望能够行善积德,于是找到了七个名字,也就是海报背景里所说的“Seven Names”。
他用他自己独特的方法考察他们每个人,看他们是否能配得上他即将送给他们的礼物。
如果故事就这样进行下去,那也没什么好期待的。
但是,残酷的编剧让Will Smith扮演的男主角遇到了一个先天性心脏衰竭的女人,他爱上了她,没有理由,只是因为这个女人的气味让他想起了从前温暖、充满阳光的生活。
他就此面临着两难的决定:获得爱情,或者让这个女人获得自己的心脏。
最后,男人选择了最初的决定:自杀,被他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生物——水母蛰死。
从而,让盲人获得了角膜,女人获得了心脏。
故事前1小时略显沉闷,但后1小时高潮迭起,看得我抽泣不已。
全片中最美的画面有三:一是12岁的男主角在水族馆第一次看到水母的场面,隔着厚厚的玻璃幕墙,男主角看着这些美丽的生物,剔透,轻盈,在海水中轻若无物,OS也很有伏笔:爸爸说水母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生物,但在那一刻,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生物。
二是男主角在梦里梦到了他和妻子的生活场景,阳关斜射,海景山景,壮丽无边;三是获得了男主角房子的女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再说,影片里最震人心魄的场景,一个,也只有这一个就足够了,男人将水母放进浴缸,水母像他初次见到时那般,剔透,轻盈,轻若无物,攀上他的手臂,伸出触角蛰了他,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男人痛苦地在浴缸中挣扎,车祸后的场景在脑中闪回。
这个场景极具美感,却极度残忍。
美在水母和Will Smith的传神表演;残忍在观众如我看完这个场景会对这个场景赞叹不已,回过头一想,男主角悲惨得如壮士般死去也是因为编剧和导演为了投观众所好,于是,不禁再次回味《Funny Games》中作为谋杀参与者的一幕。
《七磅》的故事不如《当幸福来敲门》那么励志,不如《全民情敌》和《全民超人》轻松;与同为重量单位片名的《21克》相比,故事也不够有分量。
但是这部片子赢在人性。
一个看似不合乎逻辑的故事,却通过获得礼物的七个人的侧面描写告诉我:做好人,有好报。
而至于那个被水母蛰死的男人,相信他进了天堂,见到了他的爱妻,获得了心灵的安息。
所以,我很喜欢这部影片的另一个中文翻译名:七生有幸。
七个获救的生灵遇到了男主角是他们的幸运;而这七个人对男主角的拯救和解脱何不是他的幸运呢?
同时Will Smith将再次遇到真爱后是否自杀的两难选择及其内心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Will Smith成为实力派偶像的辉煌前景;也让我看到:只要肯努力,丑小鸭不仅可以变天鹅,还能变成战斗式鹰隼。
这是影片于我重要的两个启示。
至于盘点这部影片的亮点,其实还少了一个,那就是影片最后获得了角膜的盲人和获得了心脏的女人的相遇。
也就是我的题记:他透过他的眼看到了在她身体里跳动的他的心。
这恐怕是2008年度最感人、最矫情、也最文艺的场面了。
http://cyeon89.blogcn.com/diary,22109494.shtml
看了大家的评语 我只能说这种片子是见仁见智的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应为这种事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坐到的整部片子节奏真的很慢 我用了四个小时才看完(因为期间我做了很多事。。
嘿嘿)看完有种释放很解脱感觉本真的做的很对这是对他自己的救赎也是对旁人的救赎不过这种举动太极端 我觉得其实没必要的不喜欢评论片子 自己心里的想法留给自己就好讨厌把个人偏见拿出来说的人也许有些矛盾 因为我毕竟还是评论了但是只为倾诉心中那么点点的纠结是一部可以看的片子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学校教室,宣传的海报上写着励志片,电影的标题一开始让我觉得莫名其妙,在其后很长的一段铺垫当中我不懂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意思,似乎威尔史密斯扮演的BEN一直在以政府税收人的角色帮助着别人.教室里很多人受不了这样的沉闷陆续离开了,而我还坐在那,看着他帮助那个患心脏病的EMILY,有两个孩子被男朋友虐待的懦弱的母亲,在电话里嘲讽盲人接线员,却又流泪,坐在海边忆起与妻子的种种,表情惆怅...原来,他早就是一个死了的人,心死.即使最后他爱上了EMILY,他们深情相拥,他趁她熟睡时告诉她,我喜欢你,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他依然没有放弃赴死的心.最后,浴缸里,水母,那种他从小就最爱的美丽却也致命的动物,成了杀死他的凶手,只是轻轻触碰了他的手臂.七个人,因为他有了重生,而他爱的人,拥有了他的心.记得那个镜头,EMILY躺在浴缸里,手轻轻抚摸心脏的位置,那颗他的心,在她身体里温柔跳动.
电影112分钟左右的时候,Emily在听完Ben弟弟讲明事情原委,走过草丛,蹲下来哭泣。
我的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
一点心酸,无限伤感,有时候大于嚎啕。
Will Smith真的很棒。
在好莱坞,风格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你有自己的style,你就可以称霸一方,因为这里群英荟萃,全能有点不可能。
比如说Jonny Depp,他的片子从《剪刀手爱德华》到《无头骑士》到《加勒比海盗》到《理发师陶德》还有之后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他总是扮演孤僻、古灵精怪、玩世不恭的角色,无人能出其右。
再比如Kevin Spacey,《七宗罪》《美国丽人》《大卫·戈尔的一生》《21》还有09年会上映的《Shrink》,阴暗、冷漠、独立、坚定,这些气质由他诠释起来,总入木三分。
这样的人还有Nicolas Cage,John Cusack等等。
当然一些老戏骨除外,比如Meryl Streep,还有刚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Sean Penn。
但是Will Smith就不同了,且不说他像Hugh Jackman那样能歌善舞,在电影风格的尝试上,他也似乎游刃有余。
《独立日》和《黑衣人》甚至《I,Robot》如果说都只证明他是一个很有票房保证的商业片黑人男演员,却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和《Hitch》一样默默地证明着他的喜剧天赋。
而当你以为他仅止于此的时候,他用《I Am Legend》告诉大家他如何彻底地一个人去撑起一部电影(好吧,票房一般),还用《Hancock》告诉你,superhero电影他也可以当仁不让地钆一脚。
也许你会说,这也太闹了吧。
好,那就请静下心来看看06年的《The Persuit of Happyness》(当幸福敲门时)以及08年的这部《Seven Pounds》(七磅,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翻译),一个是绝处逢生的乐观的小人物,一个是决绝的悲情的小人物,Will选择出演这样的电影,说明他和他的经纪人有独到的眼光,也说明,在文艺片领域,Will将会有一番天地。
我很纳闷,如果是08年的电影,为什么《Seven Pounds》没有和奥斯卡有任何的关系。
---分割一下,上面扯远了---只说《Seven Pounds》,全片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看似打乱了的各种情节,其实最后就像拼图游戏一样,能够拼出一帧完整的悲情图片,让你慨叹它的凄美。
Ben(Will Smith扮演)因为车祸害死了7个人,加之丧妻之痛,他丧失了生的一切渴望。
但是死之前,他想要赎罪,他的死亡其实就是赎罪,但是他还想能够同样帮助7 个人,才走得更安心。
因为故事不是流水账地叙述他如何帮助别人,我看完电影就开始算,他帮助了哪七个人呢?
如果你也看了电影,也有点遗忘,我来帮你一起回忆:Ben的弟弟,Ben换给他一个肺;Holy,那个提供给Ben需要帮助的一个女人的名字的老太,她得到了Ben的右肝;Holy提供的那个女人,她和孩子得到了Ben在海边的房子和新的人生;冰球教练George,得到了Ben的一个肾;小男生 Nicolas,Ben为他捐献了骨髓;Ezra,得到了Ben的眼角膜;还有我们的女主角Emily,得到了Ben的心脏。
我仔细琢磨,为什么电影要叫七磅。
对7个人的救助,可以用重量来衡量吗?
帮助这7个人的分量,和那因为车祸死去的7个人的分量,是可以等量的吗?
而一个人的痛苦,也可以这样来量化吗?
如果不是威尼斯商人,我将百思不得其解。
事情的原委本来是可以很简单就交代清楚的,也因此导演才用很多打散的镜头,慢慢地,一点点地交代给大家,这其实算不上特别高明的技巧。
不过正因为如此,很多前面看到的不明所以的镜头,到最后都能找到答案,比如Ben去见Holy时,我们看到Holy的表情,难以判断她到底为何如此,以及和Ben到底是什么关系;还有那个女人在车中翻滚的慢镜头,显然不是Ben的妻子,那她是谁;比如Ben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房间养水母……一个个耐心的镜头讲述着这个悲伤的故事,需要有一点点耐心去体会。
人生无常。
我在买车之后,也常常生出发生车祸的担忧,此种担忧而且更多地不来自于自身的安全,而是朋友和路人的安危。
所以我想Ben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在一种突如其来的灾难后无法摆脱的例子,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可能性,也是最让人痛苦的可能性。
曾经一度,Ben对生命的放弃亮起了一丝扭转的光线,但是这抹光线最后是被爱给掐灭了。
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部从用死亡来赎罪到用死亡来成全的电影。
当然,如果只是那份不能释怀的负罪感,那种一意孤行的离别感,只是Ben完全因为车祸丧失了生的欲望,而只想在自杀前用最大的善意去帮助几个需要帮助的人,这已经可以让人感动。
可是,让这种感动升华的,则是死亡最后的成全。
Ben遇到Emily以后,一度也重温了爱情的甜美,也重拾了对生活的一点希望,只是天意弄人,Emily的生存希望是如此渺茫,只能用Ben的死亡才能换来。
世界上最深沉的爱,不是被拥有的,而是该放弃的。
所以最后,一切其实和Ben最初的计划一样,他自杀了,救助了7个人,包括Emily,只不过,对于Ben和Emily来说,死亡除了赎罪,更多了伟大的成全,让人撕心裂肺的成全。
无论如何,该是怎样的一种痛苦,才能让人坚定赴死,这是留给我们去揣摩的。
我很喜欢其中一个人的表演,那就是盲人Ezra的扮演者Woody Harrelson,这个有点喜感和邪气的演技派,在这里演活了一个善良的盲人,当他给Ben电话推销牛肉受到Ben无端羞辱的时候,他作为一个残疾人的隐忍、宽容、无奈、痛苦写在那张眼神空白的脸上,那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属于弱势者的微笑,是那么直击心灵。
Emily和Ben玩了一个看似很无聊的游戏,叫“What If”。
Emily说,what if我的呼机响了,what if有人捐献了心脏,what if手术成功我的身体也不产生排斥,what if我能够重获真正的健康。
她的what if都变成了reality,但是游戏的结局一样不完美。
What If,所有不可控的生命幻化,都云淡风轻。
http://blog.myspace.cn/1310110085
一个漆黑的房间,隔着一个网状的窗户,一个人正在向神父忏悔,这是忏悔留给我的唯一印象。
经历了二十年的唯物主义教育,我深信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能拯救人类的万能上帝,而忏悔只是一种倾诉的途径罢了,至于是否能承担那些自己的过错,全看个人,上帝往往爱莫能助。
Reigh Over Me和Seven Pounds一样讲述的是一个瞬间一个男人丧失全部家人的故事,不同的是前者是无法抗拒的人间惨剧,后者是刹那亲手的葬送。
所以,前者可以在沉沦之后拥有重获新生的可能,而后者只有死。
这种方式是Tim的忏悔方式,这种方式是Tim选择的救赎之路。
Seven Pounds的字面讨论落脚于《威尼斯商人》“a pound of flesh”,七个自己最亲近的人断送在自己手中,七个素昧平生的人从此获得新生,这七个新生又绝非Tim给予的肉体和财富那样简单,Tim不像那些被歌颂的匿名器官和财产捐赠者,他用执着和信仰把自己的每一份财富能量都发挥到极致。
他不再是平常的乐善好施,他用自己的死换来如此多焕发活力充满意义的生命,他重新抛弃了死之于救赎的象征意义,把它实实在在的镌刻在了七个乃至更多人的生命中。
生命的意义,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它的探讨就如同爱情一样注定会无休无止的进行下去。
赎罪可以解救自己的灵魂,却不能挽回已经造成的伤害。
死亡是一种解脱,而Tim除了解脱,把幸福留给了这个世界。
这足以为赎罪添加一个全新的注脚,它不仅是解救自己禁锢的灵魂,让逝去的幸福重新闪耀才算是赎罪的典范。
影片做了一个很长的铺垫,在结尾的时候才展开起因,看到这儿才恍然大悟,并向伟大的主角致敬。
这部片子看得心里压抑,但未戳中我的泪点。
这个题材很好,但这铺垫实在过长,再加上节奏太缓和,等高潮来临的时候心中却还未泛起波澜就草草收尾了。
结束的时候还在想这就结束啦?
最后一截情节太过紧凑了。
这故事无疑是令人动容的,主角因为自己的过失杀死了七个人,其中包括她的妻子。
他为自己的错误而深深地谴责所以他决定自杀,在那之前他要去帮助一些对生活还充满热爱的人。
主角选择用水母自杀,所以他养起了水母,最美丽却又最危险的动物。
影片最后Emily看着Ezra的眼睛,她仿佛看到了Tim的影子,就好像Tim在注视她一样,她落下了泪。
而Ezra仿佛看得到Emily的心,感受到Emily的心跳。
两人相拥影片结束。
至此想感叹一句生命是如次的脆弱。
越是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人就越热爱生命,而那些明明有健全的身体却不珍惜生命。
多么伟大的人性,现在还有多少人能本着无私的心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呢
我去电影院看那天确实有点累...可是睡着了肯定不是我的错...=.=...而且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有人中途离场的电影....
不喜欢,我一点都不喜欢威尔史密斯。还有那么矫情的情节,为什么我在看的时候始终充满了理性
英文发音葡语字幕。大爆米花搂着死吃只吃了五分之一。总觉得剧情没什么逻辑看完很生气。
我不太喜欢,不过我上铺的女生极力推荐的电影
电影绝对是个好题材,就像《死亡医生》一样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导演为了保持悬念和无聊的电影技巧,把前面的铺垫拉的过长,以至于放了快接近三分之二处才隐约知道一点行为动机,这么严肃的题材,搞的像个复仇计划,个人感觉得不偿失~
导演故作悬疑,异常矫情。男主的圣父心,咋看咋别扭。
花了2小时看一个人试图扮上帝。。。就不论里头的各种错误了~编剧简直就是中学生水平。。。
本片创造了一个大圣人的形象,活在当下的观众也许难以引起共鸣。主人公最后的自杀方式也真是罕见,闻所未闻,可谓别开死面。
故弄玄虚的开头,但是伏笔埋的太明显让人没了兴趣继续看
虽说在英文中“Brother”一词不能明确表述中文的哥哥或弟弟,但片中那个父子三人一起看水母的镜头还是能让观众看出威尔·史密斯扮演的角色是哥哥,可惜人人字幕却错误地将其误认为是弟弟。……片中出现三首喜爱的歌:Muse的原唱版<Feeling Good>,翻唱版<Que Sera Sera>和哼唱版<Loving You>。……
前面的铺叠太长了,作为一个两小时的电影。
真无聊..火车上看的,旅途更漫长了....
杂个会这样。。。
没看下去 感觉比较无聊
故事得憋到最后才见分晓,这真煎熬。要不是WILL,估计提前散场了
冗杂的前半部,华丽的后半部。死神不垂青你的生与死,救赎只是自己的决定。
超无聊的,剧情片不是你想拍就能拍好的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个好看 就像幸福来敲门一样。。都觉得巨无聊
水母真的很PL
跳着看了,实在有点漫长,悲点来的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