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妮克
Yannick,冲三小剧场(台)
导演:昆汀·杜皮约
主演:拉斐尔·奎纳德,皮奥·马麦,布朗什·加丁,塞巴斯蒂安·查萨涅,艾格妮丝·赫斯泰尔,让-保罗·索拉尔,洛朗·尼古拉斯,穆斯塔法·阿波拉希德,萨瓦·洛洛夫,夏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典雅舒适的小剧院里,一出差强人意的舞台剧正在上演,突然有名观众挺身站起,打断了演出的进行。他自称名叫亚尼克,是一名停车场管理员,下班后舟车劳顿赶来看戏,演出内容却让他失望透顶。众人将他驱离剧院,过没多久他却又突然出现,掏出手枪跳上舞台……今晚,亚尼克才是真正的主角!详细 >
稳定发挥的昆汀·杜皮约,电影生产-观影流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成为其解构嘲讽对象。其文本毋庸置疑是象征的、隐喻的、可供解读的,但相比于那些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符号堆砌却又内核空洞的伪艺术片,他拥有一种十分难得且可贵的轻盈的姿态,这便是其喜剧的最大美德所在。
8.1 放弃了他最热爱的视觉奇观或叙事诡计,如此朴素地运用一场闹剧探讨剧院空间内观众与表演者的权力关系,最后警察的出现与前文中缺席的导演似乎是一种互文,指向了在社会秩序/艺术创作中的核心掌控因素,置身事外的真正暴力机器。
居然还搞了一手升华
一支枪的主宰。糟糕的艺术(烂片电影、舞台剧.....)同样是一种绑架。这类电影比较少见,有新意有趣。探讨“艺术”,却一点也不枯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从台下到台上。结尾不好,俗套了。如果能把结尾改成这一切都是预先的安排,观众看到的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舞台剧的一部分,这部电影会让人感到更意外有趣。
多半星给时长,这在电影日趋三小时的时代里尤其清爽舒适。祝愿大家当人质的时间短一点!
【B–】剧场被搭建,表演中断,持枪者的转换代表着导演/编剧/演员与观众两种身份的话语权转移,谁为观众,而戏剧为谁而拍又由谁来看。意外的是和解却是由离场引起,像是在一声fxxk it后彼此找到了可贵的共振。
有点没意思。“如果我感觉到了不舒服,那它就是垃圾”“主观是双向的”说得好对。
我都成为昆汀·杜皮约的粉丝了。他的电影《在警局!》《鹿皮》《育蝇奇谭》《吸烟致咳》都是很有趣的作品,但这部电影我没觉得多有趣,仅仅故事比较特别。远道而来选择看舞台剧过周末的扬妮克对这部舞台剧意见很大,他打断表演发表看法被演员回击,心有不甘的他持枪劫持了演员和其他观众,大家等着他现写一个剧本,然后交给演员表演。虽然观众和演员被他折磨得精疲力尽,但新剧本似乎还有些意思,扬妮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太喜欢这片,好在导演拍片速度极快,等着看下一部吧。
又是我看不懂的喜剧了。
诠释权,全是“拳”。3.5
喜欢的导演出新了,赶紧看了一下。我专门挑了一个下午,高高兴兴的打开电影准备过一个愉快的下午,然后就这?没看到我期望中的脑洞。我和扬尼克的区别就是,我不在现场还有我没有枪。
有限空间的权力冲突,观众在剧场空间俨然弱势群体,暴力加持才能勉强对话,暴力总量决定权力转移,手枪——开枪——全副武装。结尾感觉有点过于丝滑。籍由影片想到,话语/观点对抗是否一定诉诸暴力?(可以引申到网络喷子的现象)剧场契约延伸到社会契约是如何一步步变异的?还有艺术受众的划分和阶级的关系,各种左右观点的交锋。
第一部钢蛋杜皮约,电影剧本本身就很话剧,完美三一律,几次权利反转,冲突集中。时长友好,荒谬,又狠狠讽刺了一次观众。
lovely!刚好在看了《美国小说》后接着看这部电影,结尾部分便显得很微妙了。
这又算打破第几道墙呢?昆汀·杜飞这次没那么荒诞和恶搞,最后还有点小感人。
这么随性的劫持人质也就法国能做得出来。
不好笑,什么都白搭
这次脑洞不够大。把表演真的搬到舞台,那个台下的观众是不是设计好的出现分歧,结局可能完全不一样。这一两年的各类创作者都回归到自身创作上,有焦虑有缅怀有自负,是真的要开始脱离观众了。(这不算本片的评论
作品冒犯观众,观众冒犯作品,谁拥有武器谁就处于上风,怎么不是一种公平。
。。。。。。我是真不知道这“喜剧”喜在了哪。。。。还好够短 一个小时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