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单薄,剧情结构不完善,演员演技只能说正常发挥蔡先生是教育家,鼓励女性独立,但是在电影里就是个男主挂件。
而且我也没看出来陈望道有多喜欢蔡慕晖,为了蔡慕晖去向国民党低头给自己求药的事怪她,真是有够尊重自己妻子的呢。
剧情方面,有关陈独秀为什么突然跑到小学教书,没交代(需要观众对陈独秀有一定历史了解否则真的看不懂);对于陈望道为什么那么讨厌自己的一个反抗国民党的学生,没交代(一样需要对那个学生有一定历史了解否则看不懂);洋人踩着地上的头发那么明显的疑点没问一句怎么回事;陈望道学生那么多被抓走被枪杀,陈望道指着国民党骂却可以在重庆呆17年,为什么,没交代。
最让我生理不适的就是为了瞒过洋人让一个男的强吻女生的戏码了,不会有人觉得这种性骚扰很甜吧?
最后吐槽一句文咏珊的配音,能不能根据电影里的年龄改一下声色啊。
望道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深长,他说那是救国救民的真理大道。
很欣慰,在那时候望道先生废寝忘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为我党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演员的台词功底都很不错,铿锵有力,看的热血沸腾。
大雨中拍的几段是我认为最好的部分,感情至深情至切,向所有的进步青年致敬,向不屈不挠、有骨气的共产革命先辈致敬,也感动于那代人至死不渝的革命爱情。
另,蔡慕晖很美!
林茵也是!
陈望道先生作为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被大家熟知,这部电影相当于其个人传记,这样一个经历大风大浪的人物,应该有怎样精彩绝伦并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与之匹配啊。
但说实话,电影所呈现出来的与我的想象有不小差距,虽然有刘烨、胡军、文咏珊等次一线明星助阵,但模式陈旧的叙事、表演和人物塑造着实令人提不起兴趣。
从票房表现来看,票房6800万,力压《宇宙探索编辑部》一头,相对1900万的成本刚好持平,表现算不上好,但其创作目的并不单纯为盈利,还兼顾宣传教育,也可说,是免费对社会大众进行了一次宣传教育,这样看还是成功的。
可是,影片质量毕竟是根本,一次两次还是老样子的话,观众的耐心势必消耗殆尽,小成本主旋律影片要叫好又叫座确实难之又难,但不能每次都像列行公事,图一个完成任务,还是要守住内在核心精神、勇于创新外在形式,方可紧随电影发展大势,不至于原地打转、不进返退。
陈望道先生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陈望道的故事,他翻译共产党宣言,教书育人,追求真理,为正身处黑暗中的中国找寻一束光。
不过这部电影的服化道一般,没有历史感,情节有点儿琐碎,有些情节比如刘烨和胡军扮演的陈望道和陈独秀隔窗对望有些尴尬,对我自己而言角色有些难以带入。
与《觉醒年代》还有较大差距。
主旋律电影,没有想象中浩荡的战火硝烟,而是讲述大历史中“小人物”的处境、选择与坚守。
陈望道固然不是小人物,而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是后来的复旦大学校长。
但在茫茫的历史尘烟中,每个人何尝不是小人物,而有一部分人,因为践行和坚守心中的道,从而被历史和人民铭记,他们是以伟大。
剧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小人物。
点映礼上有一位青年演员说得好,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多一分为道而坚守的力量,这个道可以是你的兴趣爱好,可以是你想守护的人,可以是你的梦想。
很遗憾,因为坐得远,没有看清他的长相,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我记住了他说的话。
一个有趣的点在于,“小”人物杨阿龙在革命运动中遇见了他的爱情,繁衍了他的后代。
十几年后,他的孩子杨逢林依然在为革命而战斗,革命是以后继有人。
或许这就是繁衍和传承的力量吧。
望道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深长,他说那是救国救民的真理大道。
很欣慰,在那时候望道先生废寝忘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为我党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演员的台词功底都很不错,铿锵有力,看的热血沸腾。
大雨中拍的几段是我认为最好的部分,感情至深情至切,向所有的进步青年致敬,向不屈不挠、有骨气的共产革命先辈致敬,也感动于那代人至死不渝的革命爱情。
另,蔡慕晖很美!
林茵也是!
先下个结论,该片为内容丰富的答辩💩融合元素真的太多了,典中典。
(剧透剧透剧透,想看但没看的远离!!!
烂包括但不限于:【全员工具人:女性工具人不用说了,因为戏份多的女性本来也就没几个。
女主,哦不对,应该称呼她为男主的妻子🥲(蔡慕晖),完完全全是衬托男主的工具人,前半段负责美美美和爱慕男主。
之后莫名其妙爱上了算是她的老师的男主(算是是因为女主呃剧里也没交代啊她什么身份,但她和学生混在一起,男主是学校的老师,我说她爱上了老师没错吧w)。
蔡表达完对男主的爱意之后出国留学,随后没有戏份,直到412事件男主奔溃大哭,坐在雨中,蔡直接闪现给男主一个埋胸抱。。。
好家伙啊好家伙,喜欢男主衬托了男主的魅力,其余时间就是安慰男主为男主付出呗。
后面蔡甚至还有句典中典台词,你死了我怎么办啊🥲(我还还蛮喜欢文咏珊姐姐的呜呜🥹,之前雪中悍刀行我觉得她老帅了,这本电影里我只想狠狠打她一拳,劝她清醒一点😭)【强吻:剧情是传播共产思想被人查,然后把现场伪装成婚礼现场。
新娘林茵,新郎杨阿龙。
男主出声带头起哄让他们亲一个,全场人起哄。
女生不愿意,男生直接强吻。。。
后面卫兵走了,男女主看林茵追打杨阿龙,女主感叹他们互相喜欢。。。
之后他们还真结婚了。。。
好家伙是不是觉得他们互相喜欢亲就亲了,当人家当时不!
愿!
意!
啊!
而且事后还第三视角以蔡的口吻说他们互相喜欢,恶不恶心啊🤢纯纯的答辩剧情,什么修勾粑粑啊把男生塑造得像无赖,把女生变成受害者,然后在一起告诉我这是爱情,哈哈,大可不必。
【刚生完孩子的母亲雨中狂奔,带孩子去见到要被枪毙的父亲哈哈没错没想到吧,还是我林茵哒!
我虽然刚生完孩子,虽然下着大雨,虽然孩子还小,但是我要抱着她狂奔只为了见到父亲🥹好感动,呜呜呜😇还有典中典之母亲带着孩子在刑场外大喊我带着孩子来见你了,刑场里某反派问孩他爹,你是选择死还是选择说自己不是xxx,这样就可以见到孩子,还可以陪ta一辈子。。。
为什么别的人枪毙就是直接开枪就死,到了阿龙(孩他爹)这里,就是停下来给他选择?
哦我知道他是队长,但是对方知道吗,而且队长又怎样呢,好的我知道这是留白电影不可能什么都拍到。。。
算了不安慰自己了就是剧情需要,需要一个母亲抱着孩子场外大喊,场内孩他爹毅然赴死的剧情。
🥲【男主生病,女主(这剧情真的能算女主吗)为了男主去找反派(戴),反派让她在男主和背叛xx立场中做选择。
当然女主选择了不背叛,选择了放弃男主。
问为什么,因为男主也会这么希望的😎。
结果回家后经典被男主指责🫵🏻不应该去找戴,觉得那是戴的施舍,他不需要。
那你去死好咯😊(与伟大的历史人物无关,纯纯指电影塑造下的答辩男主)。
之后更是典中典,女主做了抉择之后有人送药来了男主不用死了。
那你这个剧情不就是为了让女主做选择吗,她选择了放弃男主,但我为什么还说女主是工具人,因为她选择的根本不是她的立场,而是选择了男主的立场,她的根本作用就是围着男主转。
男主根本不会死,剧情要体现的只是男主身边人对道路的坚持,再以此突显男主,再用男主指责女主根本不应该找戴的话,来进一步显示男主对道路的坚持,对戴和他们错误的道路的反对和毫不妥协。
(时间线是女主做选择,被送药救了男主,男主指责女主)【不死男主男主永远冲在最前线永远喊着这里是学校!
他们都是学生!
你们不能这样!
你们怎么能这样!
然后学生们全死光啦,就男主还活着,然后男主再次冲锋,再次挡在最前面,再次毫发无伤、全身而退,好家伙,我只能直呼好家伙,再好运都不如男主,再命大都不及男主。
好的就骂到这里,平复了一点点🤏吃到答辩的心情。
声明一下,本人爱党爱国爱人民,我只是骂电影,尊重历史人物与事件。
(有错别字和逻辑不通很抱歉,太生气了呜🔥大,虽然估计也没人看到吧w
本片介绍以陈望道的人物事迹为主题,讲述了这位历史人物璀璨且波澜的充满传奇的一生,从中还充分融合了不同年代下的中国社会现象,并引出了诸多历史人物,比如陈独秀、蔡慕晖、戴季陶、施存统等人,他们的出现都对陈望道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使得他的人生经历更加精彩。
陈望道不仅是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文学家,更是个始终坚持真理,坚定理想和信念的革命家。
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人民解放、民族复兴。
本片的道具、取景、运镜都表现得极为出色,画面的调色也是充满了历史厚重感,但又不会使人觉得压抑。
全片关于男女主的故事讲述得非常不错,但在叙述历史故事时稍显平铺直叙。
还有一些有关人物背景的交待都过于直接,略显突兀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以为一百年的光阴很长,那时的人和现在的人大不相同,所思所感所为都难以共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回头看一眼,现在人人向往的时尚与个性,在彼时早已存在,就连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斜杠青年,也早有先例。
电影《望道》的主人公,刘烨饰演的陈望道,就是一枚活生生的斜杠青年,他多才多艺,涉猎广泛,既是大学教授,也是杂志编辑,同时也是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语言文学家,更难得的,他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导演侯咏是佳作等身的第五代电影人,擅长在凝练中挥写灵动的诗意,这一次把陈望道的故事搬上大银幕,正是他的强项,影片聚焦陈望道的热血人生,用影像抹平时间的壁垒,加之刘烨、胡军、文咏珊、王锵、吴晓亮、奚美娟等新老演技派组团飙戏,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燃点不断,把现代观众带入到一百年。
陈望道的人生波澜跌宕,饱含着热血与抗争,爱情与理想,那些被后来者津津乐道的轶事,已有足够的戏剧冲突,而电影并不满足于此,不仅还原了家喻户晓的部分,还通过细腻且饱满的笔触,展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譬如那些生机勃发的青春往事,还有与蔡慕晖之间感人至深的浪漫故事。
如果不是看了这部电影,谁能想到距离我们看似遥远的百年前青年,竟然这么亲切可感,不仅思维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会讲几种外语,练武术,玩乐器,无论工作技能还是文化才艺,各项指标全部拉满,既有面对阻挠也要为理想前行的坚毅,也有就着墨水吃粽子的轻松趣事。
得益于刘烨对人物的准确理解和深入浅出的呈现,片中的陈望道一出场就有跃出银幕的活力,没有刻意的雕琢与艰深,如同普通人一样有爱有恨,有热忱也有情感,还有在血雨腥风中渐渐铸成的钢铁意志,亦庄亦谐,全频段无死角刻画出人物的精神与情感世界。
如此鲜活且饱满的形象,相信会让活在当下的斜杠青年们看完之后会有找到知己的感觉。
不止是陈望道、陈独秀、蔡慕晖等人,每一个出现的青年都有层次清晰的刻画,《望道》不是在单纯作为讲述者,复述他们的人生故事,更是把他们演绎成一幅鲜活的群像,借且演员的表演和用影像还原的时代氛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重新活了起来,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呼吸与脉搏。
也包括鲜为人知的老年陈独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戴季陶,一些以往影视文艺作品很少表现的时期或事件,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客观而又不乏戏剧处理的呈现,这也是望道的一大看点。
正是一众演员火力全开,让每一个人物都有了生命,刘烨、胡军、奚美娟等戏骨表现出色早在意料之中,颜值女神文咏珊也给人物赋予了灵性,算是意外之喜,王锵、吴晓亮、吕星辰等新一代演技派则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诸多演员互相激发,不断碰撞出火花,让影片与同类型作品相比,有了不同以往的精彩群戏。
无论什么类型或题材,也无论手法和风格,好电影的共通标准就是让观众能够接受并达成共情,可以为之热血沸腾或潸然泪下,《望道》显然是达到了这一标准,作为这个春天最具演技含金量的国产电影,希望大家能走进影院,了解一下一百年前的斜杆青年,也重温一下那些不可忘却的人和故事。
本来是想找个电影去睡觉的。
但是望道真的拍得蛮好的。
能讲清楚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两件事。
并且陈望道这个人物刻画也很完整。
在如此严肃的题材和故事中,还能很好地穿插陈望道和蔡慕晖,林茵和杨阿龙两条情感线。
特别是杨逢林这个角色,他的名字一出来就知道他是林和杨的儿子,这种感觉太好哭了。
每一个人物牺牲的时候都好哭。
值得夸的是刘烨的眼睛真的会说话,他在青年和中年两个时期对待共产主义理想完全是不一样的眼神,一个是朝气,希望和清澈,一个是经历过很多打击但仍然坚定,并且对待热爱的事业和情感也完全是两种眼神。
比万里归途中的张译好多了,张译感觉演技有点格式化了,看不到角色的血肉。
文咏珊好美好帖角色!
从个人情感和经历来讲述这段历史,会让后人和观众有更多的共鸣,也是我觉得很好的一点。
我看到有豆友评论说望道的一生讲得很粗糙,但是就两个小时的电影,我觉得讲成这样已经很好了,毕竟不是为了拍陈望道的人物传记,是为了讲这段历史啊!
缺点是导演喜欢用大雨和弦乐烘托冲突和转折点,并且陈独秀和季陶两个角色就很工具人,应该简单带一下结局的。
片尾曲的rap是什么鬼。。。
Enmmm......不伦不类的讲不清楚的四不像感觉在拍望道一身但是却没有前身后身也是没有望道参与的让人记住的主要事情感觉在拍宣言但是对对宣言本身在国际的影响和在苏俄的成功基本没有介绍对宣言怎么传入中国为什么中国需要宣言着墨不多对翻译宣言的过程全貌以及宣言里面的核心思想介绍不多如果核心是共产党宣言那么介绍望道应该介绍望道的前身多一些应该介绍望道的后身应该少一些应该介绍宣言造成的影响多一些一群年轻演员在演些什么在他们的脸上和表情里台词里只有“事”没有“情”背读痕迹很重总之是个好题材但是没有把核心和细节排好不够吸引人以上
看完对《共产党宣言》有了新的理解,曾经感觉遥不可及
请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诵课文。
翻译:绅士和平民、富人和穷人、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永远不要自我放弃。
电影并不是想要给我们说教,是想让我们感受一下核心人物所经历的故事
刘烨的眼睛还是那么美(
可。
除去爹味的部分,其实剧情还挺耐人寻味的🐶
复旦学姐监制的关于复旦大学老校长的电影🎬,必须5星啦哈哈蓝宇粉有没有
手中翻译的是改变国家命运的文字,毛笔饱蘸的是拯救民族危亡的墨汁,印刷厂影印的错字留待历史去校对,馒头蘸错的墨汁留给后人去讲述。阿司匹林无法从敌人手中获得,手臂的鲜血是战士们的勋章。编辑部门口的合影的新青年们,有人位居高位,有人命丧异国,有人创办学馆,有人躬耕乡野,不相谋终道不同。
好片!可谓是:那啥重复那啥做,那啥终成那啥嗦,那啥捅了那啥窝,那啥不让那啥说,大家都被那啥过,那啥啥时候那啥豁~
特殊年代的人太质朴了,奉献精神感人
知识分子的极致。人来人往,道未改,他未变。最爱这种对信仰的执着者。
共产党宣言
为了保护同志,大家集体划伤左臂的画面还挺震撼的;蘸墨吃粽子的画面拍得细腻温情;杨逢林这个小伙子长挺俊啊!王锵饰演的角色转变没有说清楚,映后王锵说“你们提问我才能多说几句啊”可是不知道从何问起啊!翻译纲领性文件不是结局,而是起点,恰好今天学习强国看到了很多望道先生的题目,怀念~
主要因为陈望道事迹点开的……这片子感觉上映的时候都是单位包场看票房很稳定 嗯 刘烨胡军让我看的时候心里有别样的情绪
可以给四星!草蛇灰线确实唏嘘,刘烨演得劲道儿。但是青年演员要扣一星,还有若有若无的让人感到不爽的女性线。
不值得一看,为了🥚多一星。剧情上:没有剧情,其实或者挖掘陈望道,或者挖掘共产党宣言相关,都可以由点串成线的。很多感情戏多余,点到为止会更好。观感上:有时候像纪录片,有时候像学生毕业作品,升格和光影很多,不够写实;特写和近景很多,不够宏大。配乐还行,不减分。触点上:翻译无产阶级;开门所有学生左臂鲜血;杨逢林的笑。在近2h的电影里,只有这几个点还可以,甚至没有一句印象深刻的台词,着实可惜。演员上:胡军还可以,刘烨台词不喜欢,看文咏珊不够入戏,配音有时候和演员表情不搭。老年妆都有点假,尤其是施存统,而且演员老态呈现也不及格。哎~抱着无问西东的期待,只能说很失望
挺热血澎湃的…感情戏还有点小浪漫
6月30日观影打卡,意料之外的是文咏珊,虽然演技还是比较青涩,但是原音和气质都不会让人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