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自己看的是普通3D而不是IMAX,不然真有点亏。
论故事情节,虽说《阿凡达》确实简单,但这期待了很久的《爱丽丝》也不比它好到哪儿去。
整体实在有点弱,而且站不住脚。
长大了的爱丽丝对曾经的奇遇一点印象也没有不说,那地下王国在爱丽丝拯救过他们一次后隔这么多年还在继续等待这个救世主的到来,而且目的只是杀那条并不是很强的龙。
我实在有点不太明白,那个白皇后啊疯帽子啊身高都还是比较高的,加上会移形幻影的猫和其他若干主要角色,这么多力量汇集在一起会杀不死一条龙?
还非要等个19岁的完全丧失记忆的姑娘来杀,一路上还要不断唤醒她的记忆以激发她的勇气。
如果说小时候的爱丽丝是误打误撞进了地下世界经历了一番历险无意识的成为地下人民的拯救者,那现在这个版本的爱丽丝则是从一开始就直接被戴上了“救世主”的高帽,被生拉硬拽着去凑合那个什么什么日子完成救世主的使命。
这样的主线,一点也引不起我的兴趣,我也一点没觉得这样一部充满阴暗色调故事思想非常“主流”的电影能激发小孩子们对这个童话的向往。
说到演员,其实我最不满意的就是扮演爱丽丝的这个女孩。
表情总是呆滞不说,表演也并不到位。
没有古灵精怪的感觉,内心想要挣脱束缚想要独立做主的思想表现得也不甚明显,只是很一般。
安妮海瑟薇的扮相有点吓人,那张嘴唇涂得像极了《东成西就》里梁朝伟的香肠嘴,还是黑乎乎的。
白皇后的表情动作也很花痴,总是一副自我陶醉的模样。
其实和红心皇后比起来,白皇后虽然明显属于人见人爱人人都要去保护的类型,但我就是觉得她很伪善。
那表情动作皆充满虚伪,等待爱丽丝下决定杀龙的眼神也并不真诚,尤其是最后爱丽丝替她夺回王位她对红心皇后立即变脸的模样,一看就知不是个善类,也是个非常会耍手段装可怜的人。
相比之下,红心皇后比这白皇后真实不知多少。
安妮海瑟薇把白皇后塑造成这样伪善的形象,还挺颠覆的,也应该显出导演的用心,就是那扮相和那副花痴的样子,实在有点难以接受。
约翰尼德普始终是个表演跨度非常大的演员,他的另类扮相和表演水准没得说,就是和长大了的爱丽丝来点暧昧关系真让人跌眼镜。
其实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反而是这个红心皇后,她也是电影里唯一让我心里一动的角色。
演红心皇后的演员我一直搞不清她叫什么名字,但也看过她不少片子,她的外表总有点另类的感觉,演技很棒,在和约翰尼德普合作的《理发师陶德》里也很精彩。
这回演的这个红心皇后,虽然在电影里所有角色嘴里都是个十恶不赦的女魔头,动不动就叫嚣着“拉出去砍头”,我却在她偶尔思考女人是可怕好还是可爱好时的眼里感觉到她内心的孤独,不被人理解,渴望被人爱护也害怕受伤害。
那一瞬间她的眼神是温和的,也是真实的。
但是转瞬即逝,很快又恢复高傲凶悍的常态。
与其说她是喜欢虐待手下的女魔头,倒不如说她的这些行为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虚弱,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宁可先下手为强。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有点曹操的意思了。
所以最后当她发现这个世界上她唯一信任并倾注感情的红心骑士竟会为了自己利益而企图杀她以讨好白皇后时,那眼中的凄凉和绝望令人感到心酸。
想必在流放的日子里她的心也不会好过,最后可以信赖的形象轰然倒下,还有什么能支撑她的内心?
这样的女人,比起她那外表美丽却很虚伪的妹妹白皇后来说,要真实许多,也可怜许多。
只是并没有人真正读懂她,不然,她或许也会撕掉骄傲的面纱放下倔强的身段甘做一个温柔的女人。
说到这里,我越来越觉得这部电影像是在说职场人生了。
作为一个“爱丽丝迷”,我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带着四岁的小儿在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3D电影。
之前看到介绍说,影片情节可以说是两部卡罗尔经典童话《爱丽丝奇境历险记》和《爱丽丝穿镜奇幻记》的续集,讲述的是长大成人后的爱丽丝的经历,可以说成是19岁的爱丽丝的成人礼,是一场爱丽丝的灵魂找寻之旅。
这让我不免为“改编可能会失去原著的特色”而担心。
说实话,我就是带着这种担心步入影院的。
可是,才看到童年爱丽丝梦醒后与父亲之间的对话,我就知道蒂姆绝对不会让“爱丽丝迷”失望,也绝对不会让卡罗尔失望。
影片不仅延续了原著的荒诞风格和象征意义的精髓,而且还充满了波顿的黑色阴郁风格,虽则后者对我来说并不是很熟悉。
◎电影的原著元素,尤其是卡罗尔那首著名的荒诞诗《胡言乱语》鬼才导演蒂姆·波顿和动画类天才编剧琳达·沃尔夫顿合作,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以往舞台、银幕剧的爱丽丝。
不过,电影中的元素基本都来自原著。
对于欧美人以及“爱丽丝迷”和“卡罗尔迷”们来说,这部电影是原著诸元素在新的故事情节上的经典演绎。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电影一经上映,就赢得了欧美各界的一致好评。
不过在中国却没有引起预期的轰动,可能与中国普通观众不太熟悉原著、不很熟悉卡罗尔有关。
让我们来数数电影中的原著元素:影片中的各种主要人物自然都来自原著。
大家耳熟能详的爱丽丝、白兔先生、柴郡猫、疯帽匠、蓝色大毛毛虫、三月野兔、睡鼠、渡渡鸟、红桃骑士(J)都出自卡罗尔的第一本爱丽丝,也就是《爱丽丝奇境历险记》。
那位仙境的暴君红王后,可以说第一部爱丽丝中的红桃王后和第二部爱丽丝(《爱丽丝穿镜奇幻记》)中的红王后的合体,两个原著人物的共同气质都是一样的粗暴无礼。
红王后的青蛙仆人和鱼仆人也出自原著,大家肯定还记得给两个小动物仆人的假发缠到一起的情节吧。
红王后用来做家具支架和用来垫脚的猪,则让人与公爵夫人的小婴儿,后来被爱丽丝抱到树林里变成的小猪联系起来。
贝尔德犬与原著中的老鼠恐惧的猎狗联系起来。
红王后用来抬家具的猴子,原著中虽然没有提及,不过在卡罗尔为手稿所画的插图以及坦尼尔为初版所制作的插图中,都有猴子的形象(详见《爱丽丝梦游仙境》,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
红王后手下的扑克大军自然来自第一部爱丽丝喽,但是白王后和她手下的国际象棋大军则来自第二部,也就是《爱丽丝穿镜奇幻记》。
影片中的胖子兄弟可以说是第二部爱丽丝中的“对头”兄弟和那个蛋型矮胖子的结合体。
红王后手下的三位得力干将——炸脖龙(Jabberwock)、揪拨揪拨鸟(Jubjub bird)和班德尔兽(Bandersnatch,电影中译成大毛兽)都出自卡罗尔那首著名的《胡言乱语》荒诞诗。
说道这首《胡言乱语》荒诞诗,我不得不提到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典注解版童书《爱丽丝梦游仙境》。
卡罗尔的童书在中国有诸多版本,作为“爱丽丝迷”,这些版本我手头基本都有。
不过这本与3D大片同期出版的童书真的使我眼前一亮,这不仅是第一本中文注解版爱丽丝,诠释了卡罗尔童书的大部分象征意义,呈现了卡罗尔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风貌,而且书中还包括几个系列的插图:包括作者本人为手稿所绘的38幅插图;约翰·坦尼尔爵士为初版所绘93幅插图;美国插图的黄金时代著名插画家彼得·纽威尔为1901版所绘80幅插图;另有英国黄金时代插图作家查尔斯·罗宾逊的8幅彩插和5幅双色插图。
插图都是双色印刷,纸张也不错。
我拿到手后就给四岁的儿子读了一遍,翻译也不错,尤其是这首著名的《胡言乱语》,可谓翻译得妙趣横生。
给孩子读完这首诗后,果然有了不同的效果,就像爱丽丝在书中说的那样——“不知怎么搞的,它似乎把各种念头灌进我的头脑”,我儿子也拿起玩具快板儿,模仿着诗的节奏和韵律,自顾地作起“胡言乱语”诗来。
呵呵,这就是经典的诗作的效果!
影片中的许多情节也与原著相关。
大家熟知的爱丽丝掉入兔子洞,打开花园大门的小金钥匙,小魔瓶里喝了能变小的液体,吃了能够长大的蛋糕,动物和花草昆虫都会说话——这些自然来自原著。
爱丽丝的订婚礼上的四对舞,让人想到了原著中素甲鱼和鹰头狮给爱丽丝介绍的“龙虾方阵四对舞”。
哈密斯的母亲要求种的红玫瑰被园丁误种成了白玫瑰,让人想到原著中黑桃三兄弟为了逃避红桃王后的惩罚,把误种的白玫瑰染成红玫瑰的情节,并且哈密斯母亲的气质和话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原著中丑陋的公爵夫人,而她所说的放出狗去追兔子的话,还会让熟悉原著的观众想到那首著名的“尾巴诗”。
参加订婚礼并数次被提及的依金丽姑妈,表面看只是一个博观众一笑的丑角,实际代表了一个隐喻,如果爱丽丝不能成功完成灵魂找寻之旅,那么这位姑妈就是她的未来,还有依金丽姑妈说的那句“他是一个王子,可是为了继承王位而不能娶我”的话,使人联想到卡罗尔小说的真实原型——爱丽丝·利德尔长大之后,曾经与在牛津读书的利奥波德王子相恋,王子也是为了王位而未能与爱丽丝结合。
聚会上那对多嘴的孪生姐妹,用爱丽丝梦醒后的话说,很像仙境里的对头兄弟,不过她们也让我想到了原著《爱丽丝穿镜奇幻记》中的小白猫和小黑猫。
掉下兔子洞的爱丽丝的落点也有特别的情节设置:她先是砸穿了地板掉到了仙境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继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每一根头发都树了起来,然后又落回地板上。
这样的情节设置也与原著相关,表示爱丽丝掉落时已经穿过了地心,掉到了地球直径另一侧某个地方的仙境里,有关物体掉入一个穿过地球的洞的运动问题,请参见社科版《爱丽丝梦游仙境》第15页注释。
有着模糊记忆的爱丽丝没有向原著那样大费周折,在故事进行到第七章末尾才进入仙境的花园,影片中爱丽丝凭着儿时模糊的记忆很快就进入了仙境花园。
在这里,她先是遇到了相互打架的木马蝇和金鱼草蜻蜓,又被突然闪过的绿毛猪吓了一跳,这些都来自第二部爱丽丝。
然后就见到了爱作对的对头兄弟和渡渡鸟,关于这对孪生兄弟为什么爱作对,上面提到的那本书中也有注释说明,而且那本书把这对兄弟翻译成“对头嘟”和“对头嘀”,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比电影里翻成的“对对的”和“对对得”要好,这个似乎在那本书的译者序里也提到了。
众所周知,渡渡鸟是作者刘易斯·卡罗尔本人的化身,不过在影片中渡渡鸟没有太多的镜头。
然后大家就拉着爱丽丝去找那个原著中给爱丽丝之点迷津的蓝色大毛毛虫。
在林中遭遇班德尔兽袭击后的爱丽丝遇到了原著中那只隐显自在的柴郡猫,柴郡猫带她去找疯帽匠之后,影片中的的那轮弯月幻化成了柴郡猫的笑脸,这不得不又提到上述那本书的注释(见73页)。
现在,该轮到重头人物疯帽匠上场了,他第一个认定爱丽丝,第一个欢迎爱丽丝,他挂在嘴边的“我在想以字母M开头的词”,让我们想到了第一部原著中睡鼠说的以M开头的词,以及第二部中爱丽丝见到白国王和他的传令兵时说的那个以字母H开头的文字游戏。
他还带着原著中那款“这一款帽子打六折”的高帽子,红心骑士带人来搜爱丽丝时,疯帽匠又带头背起了原著中那首模仿《小星星》的诗。
后来疯帽匠作为爱丽丝的同党被红王后关进监狱,让人想到了坦尼尔画的白国王传令兵在狱中的那张酷似伯兰特·罗素的脸。
乱扔茶具和厨具的三月野兔,让人联想到那个公爵夫人府上的乱扔厨具、大量使用胡椒的厨娘。
影片中还有疯帽匠和三月野兔都把怀表放到茶杯里蘸的镜头。
该轮到影片的那个非常重要的、被多次提及的谜语了,“为什么一只渡鸦会像一张写字台?”这与原著中的谜语丝毫不差,有关他的谜底,作者卡罗尔本人自有他的说明(请参照上引书的注释部分),答案与疯帽匠在影片结尾给出的答案一样:就是根本没有答案。
影片中的最重要的终极情节,就是爱丽丝斩杀怪兽炸脖龙了。
你也许会说,这个可无法和原著捏合到一块儿了,因为原著中的那首《胡言乱语》的诗中,斩杀怪兽的是一个男性少年俊杰。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坦尼尔爵士的图片丰富了原著的内容。
在他画的那幅图中,不单斩杀怪兽的就是小爱丽丝,而且影片中的怪兽的模样几乎就是图片中的翻版。
还有刽子手在砍疯帽匠的头的时候,由柴郡猫顶着帽子升到空中,使刽子手、红王后、红桃骑士和在场众人惊讶得面面相觑,这也使我们想起了书中那个红桃国王和王后以及刽子手商量如何砍柴郡猫的头的情节。
还有刚一出场的红王后质疑谁偷了她的果馅饼,也是来自原著个经用过传统童谣改编的红桃骑士偷了王后的果馅饼的故事。
◎电影里原著荒诞、象征、无说教艺术特色的延伸贯穿影片始终的荒诞之风就是那句“为什么一只渡鸦会像一张写字台?”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影片中那两个特别重要的日子的定名,一个是爱丽丝返回仙境的Gribling日,一个是爱丽丝斩杀怪龙的Frabjous日。
都是自创的字,这延续了卡罗尔原著的创作风格,原著中素甲鱼在给爱丽丝讲他们在海里的学校上的课程名字时,作者大多用的是与原始单词相近的自创的单词,比如说把reading写成reeling。
这里的Gribling是原著中卡罗尔创造的词的再创造,也就是brillig,被憨扑地·蛋扑地这位胖蛋语言学家解释为“下午四点钟”,蒂姆和编剧只是在这个词的基础上调整了字母顺序,就变得荒诞而又荒诞了,而我们知道爱丽丝的订婚礼也是下午四点开始,也就是她回到仙境的时间。
这里的Frabjous应该是依据单词fabulous创造出来的,Frabjous日也就是“辉煌之日”。
蓝色大毛毛虫在影片中的名字Absolem(阿布索伦)这个词也很有意思,它可以看做absolute的变体,表示了毛毛虫的话是绝对权威的意思。
电影结尾处毛毛虫“作茧自缚”和羽化为蝶,是爱丽丝终于成功完成灵魂找寻之旅的隐喻和象征。
而且波顿使卡罗尔的象征意义走的更远了。
红王后的名字就是根据伊丽莎白女王的名字,通过异化创造出的名字。
电影中还有更多这样的创新。
无说教的色彩是蒂姆·波顿电影的一贯特色,也就是影片中既没有完全的好人,没有完全的恶棍。
剧中的红王后长着一颗硕大的头,脾气任性刁蛮,是仙境里独一无二的暴君。
但是却一直爱着身边的黑骑士,而且杀掉自己的丈夫红国王的理由,就是怕他离开自己。
红王后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在追问:人们为什么不能爱她?
而以疯癫著称的疯帽匠先生,却是派白兔将爱丽丝再次引入仙境,并策动整个仙境里的民众反抗红王后的组织者。
而那个主张和平、不杀害任何活的生物的白王后,却偏爱用死人的手指和物件给爱丽丝调制恢复原本形体的魔药。
而且以“不杀生”为借口,将她的姐姐红王后和红桃骑士流放蛮荒之地,使得红桃骑士宁肯死也不愿被流放。
影片中的红王后带领的扑克大军和白王后带领的国际象棋大军的“辉煌之日”大战,最终以代表正义一方的白王后放胜利而告终,这与原著中爱丽丝代表的国际象棋中的白方,也是性情温和的一方,战胜以红王后为代表的脾气暴躁的红方一样,有了某种道德说教的色彩。
不过,电影中红王后的歇斯底里喊出的那句话,对此做了补救:“我是长女,我是正式加过冕的!
”同样疏离而无说教的还有那段经典对白,也就是影片开场时,不断做梦的小爱丽丝问她爸爸:“我是不是疯了?
”他的爸爸回答说:“我看恐怕是。
不过,告诉你一个秘密——成功人士都这样!
”这段对白在变大后的爱丽丝设法去救疯帽匠时再次出现,起到了深化影片的主题的作用。
同样起到这种作用的有爱丽丝父亲说的那句话——早餐之前就能发生六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爱丽丝就是念着仙境中那六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鼓起勇气斩杀怪龙的。
——关于剧中人物,我还是喜欢海伦娜·伯海姆·卡特饰演的红王后,她把各种细微的表情和姿态演的十分生动。
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疯帽匠那身夸张的打扮,特效放大的双瞳,以及介于小丑和王子之间的惟妙惟肖的演绎,还有他为辉煌之日跳的福特舞,将波顿的疯疯癫癫、黑色阴郁的黑哥特风格推向了高潮。
还有那只蓝色条纹的隐显自在的柴郡猫、对头兄弟,另外还有毛毛虫的艾伦·里克曼声音,真的亦真亦幻,既形象生动,又神秘莫测。
爱丽丝的扮演者,这位澳大利亚籍模特也选得很好,她不仅有维多利亚时代贵族的气质,而且她的模特身材很配合不断变换着装的需要。
——强烈建议大家看过社科版《爱丽丝梦游仙境》后在去看电影,或者你已经看过电影,那么在拿这本书来做个整体的回顾。
那样的话,不仅看到的是三维的电影画面,你还会跟随卡罗尔找到自己多维的、甚至是无限维度的灵魂空间。
(参考书目:《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冷杉 译)
Alice的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头目小时候为了给Alice缓解噩梦带来的精神压力,给她用过鸦片所以有了Alice童年进入仙境的幻觉父亲死后停止了用药,长大后的Alice逐渐失去了那段回忆,但又隐约记得一点逼婚等压力使Alice又找到了鸦片(那种小块饼干),重新进入仙境并与童年的记忆对接最后Alice完成了与自己的斗争,战胜了鸦片的困扰,与父亲的好友合作把鸦片卖到中国,并挑起了鸦片战争片中反复出现吐着长眼圈的蓝色毛毛虫,就是一种象征影片结尾用毛毛虫化茧成蝶影射Alice使用鸦片武器与大英帝国并肩战斗,最终踏平全球征服世界
10年3月29号更新精彩回复需要放上来,可以让大家明白很多你根本想不到的事情Top 5Number 52010-03-19 19:34:21 龙猫 呦!
在电影院打工啊!
见过世面呗,有什么了不起的打工仔,不老不少啊!
二椅子啊!
臭屁各位回复请小心,万一你说你是讨饭的,可能也会被攻击到···所以千万别提自己作为穷学生为了不靠爹妈养活怎么弄钱Number 42010-03-26 23:36:55 懒狗 楼主,这部片子是为女生拍的,而且是适婚年龄,性格乖僻的女生拍的,所以你不能理解很正常。
XXXXXX(后面的长篇略)所以男生不要看了,女生也要注意下,这位朋友委婉的说了:少儿不宜Number 32010-03-26 12:37:19 十方星辰 这种电影就应该拍成惊悚片!
ExactlyNumber 22010-03-24 23:33:34 砂 原来楼主只懂用孩子的眼光看成人片?
原来你只懂得最浅显和最廉价的金钱?
难道你看电影之时之看哪个片子更雷而不咎其真正的意味,不去想每个场景的意味?
那么,你糟蹋了那些被你看过的电影。
还请您不要在电影院里做了,同情下那些电影吧。
请问各位,今天你看电影有没有想过每个场景的意味?
你们谁只懂得浅显廉价的金钱,这位朋友说了,你们这真是孩子的眼光看成人片啊!!!
她还发出了呐喊:同情下那些电影吧Number 1不好意思,这个是我自己的回复,我承认我不要脸了2010-03-11 13:24:43 螃蟹|战神3 这个片子的另一个名字叫做《一个神经病多梦叛逆女孩如何走上了用铁炮和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路》实际上我想了下,为什么这个女孩出虚汗晚上睡不着而且老是幻想到那么实在那么重复的东西了呢?
听起来跟抽了大麻挺像的,我没见过鸦片,所以不知道是不是抽鸦片也那德行,不过我有理由怀疑她从小就抽了鸦片了所以这个片子可以叫《一个神经病多梦叛逆嗑药女孩如何走上了用铁炮和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路》以上是本帖截止3月底的最佳回复以下是原文很少给电影打三颗星,毕竟我给Twilight都打四颗星,原因是那片娱乐到我了,至少雷了我一下。
由于在电影院打工,所以看电影不花钱,这样一来,我不好说这片子值不值得票价。
但就电影说,一部PG电影,什么飘着死人脸的红色河水啊,还有什么把眼珠子弄出来啊,什么把龙脑袋砍下来啊似乎不因该是PG电影首先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觉是我要不就是太年轻,要不就是太老了所谓太年轻,这片子明显给小屁孩看的,或者至少给那些大龄了还没看过3D电影的人看的,我太年轻了,还没孩子,不能拖家带口来哄小孩,说我太老了,是因为这片子如果只是给我看的,我觉的一童话,不是被女友拖着去,我肯定不看的这样一来,我已经先入为主的认为此童话片给小孩看过于血腥了,给大人看,视觉享受说不上,演技美女帅哥又没有,无非就是小女孩变大变小换了几次衣服让人产生点遐想。
总的来说片子平淡如水,不忠于原著,视效无抢眼之处。
很平淡一片子结尾还把我雷了女主角要到某国去,根据历史记载,女主角那国最早去中国卖的是鸦片,而且是靠铁炮打开某国大门的始作俑者居然是·····雷综上你没看过3D电影,没看够或者是Johnny超忠实粉丝我推荐你去电影院看不然推荐你下载看看就行了又一篇无剧透影评我多体贴人啊····
无论如何 爱丽丝不是一部童话电影 更不是一部可以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的电影 给五星 是因为蒂姆童鞋终归是借着童话的外衣给我们讲了一个邪恶的故事Alice的选角和片中的自悟的确是励志的 可剩下的世界呢优雅腹黑的白皇后人人都爱 脆弱扭曲的红姐姐被流放到了无人之境 还携带着明明就不爱她的侍卫 强尼叔叔Hatter的妆容 是不是也在暗示这些诡异的潜在? 表面的 并不是真实的白后第一次出场时的宫廷作风就让我不适了 做作夸张的表演大概就是Tim想要的吧 红后的确残暴 至少她会忧伤的对着爱人说 It is better to be feared than loved对决时面对白后的求和 那句我不会和爸妈一样被你骗 是最真心的呐喊吧不难想象一个大头怪异的姐姐和一个温和优雅的妹妹 在连不穿束胸衣和规定的袜子都要被说教的年代 被对待的方式有多大差异红后的残暴 难道不是因为从小的对比和缺少关怀造就的吗她不是爱权位的 得知被流放后对她丝毫没有失落却是对着最爱的侍卫说 至少我们还拥有彼此 还不够么 她只是缺爱的人 只是童年被美丽压迫 成年后为了逃离而乖戾残暴 和被人因仁慈爱戴的白皇后 因为不杀生的誓言选择了更残忍的方式处置自己的姐姐同罪的侍卫宁愿选择自尽也要逃离流放之苦 哈 生不如死 标签却是王的仁厚和慈悲这明明就是一部黑暗的片 偏偏用童话的方式诉说白后是悲剧 优雅 矜持 无情的为礼数所累的悲剧 红后是悲剧 阴影 创伤 可怜的要用杀戮的威胁而得到爱的悲剧那些说剧情俗套的童鞋们 是你们有一颗俗套的心吧此片纪念了童年那篇诡异的童话 第一部有疯子出现的童话 第一部看不懂的童话 第一部不知为何读过会害怕的童话此剧不光要给五星 还应在求细节的前提下多次观看昂
华丽丽的场景与想象中闲适的英伦风相差甚远,想看到的东西一个都没看到,眼泪汇成的大河,假海龟和格里芬,还有爱丽丝和老鼠的对话,爱丽丝卡在房子里。
这些我所盼望的都没有。
3D的效果只在有限的几个场景中见到,并且对于理解主题没有任何帮助。
3D只是代替了我们有限的感受力。
而且如果电影往这个方面发展,是大大有害的。
只会令表现手法更加单一,因为既然消费是唯一的驱动力,那么只要做更好看的画面效果,造更好的电影院,就能赚更多的钱。
3D是一次花大钱的实验,但收获将远低于所值,人物个性不必通过3D读解品味,而如果场景只能在电影里看,还不如去世界各地旅游。
我始终不懂那些环绕立体声在电影中的意义。
故事很假,那么即便身临其境也是失望的。
小女孩的衣服应该随着身体长大的。
至少在梦里可以这样,原著没有说爱丽丝变大之后把衣服撑破了。
会这样发问的必然不是个孩子,怀疑小女孩钻进兔子洞,怀疑乌龟如何成为老师,这些都是慢慢长大后才知道的。
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孩已经长大了,并且我们大概不会做一个美国英雄式的梦,所以结尾告诉我们这是真实的。
所以一切都富有逻辑。
当文学性的想象力被改编为商业的宏大版图,这一出戏就彻彻底底的被看穿了。
那个无厘头的小姑娘会成为女强人,但我怀疑对原著情节极为熟悉的英国人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一出戏,或者,它原本就是为中国拍的,在他们看来,眼下最富有赚钱和花钱欲望的应当还是中国人。
按照讲故事的那个年代,爱丽丝往后会往中国贩卖鸦片。
——女主角視角。
3月26日《爱丽丝》国内上映,3月27日晚上,我也去蹭了个IMAX的看看。
进场时的情形也颇为人山人海,却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主创们的FANS,多少人是原作控,又有多少人只是赶着IMAX3D的热闹。
这一场《爱丽丝梦游奇境》……我很想掐着文艺腔说“它是主创们的一场节日庆典”——通俗点说就是“只要蒂姆和强尼他们都过瘾了并且赚到了钱,就可以了”,但近几年类似的“庆典”好像出现了太多次。
不过仔细想想,从蝙蝠侠、剪刀手、南瓜王、艾德伍德什么的一路看到现在的骷髅新娘、威利•旺卡与理发师陶德,蒂姆和强尼一起捣鼓出来的电影,确实本来也就很少有什么非常别致或新颖的情节——别致新颖的永远是花样百出的细节细节与细节。
比如踩着桌子走过去的疯帽匠,爱丽丝的百变裙子(感谢上帝,爱丽丝变大变小时没出现原作里那个当年吓得我不轻的“爱丽丝的脖子变得像蛇一样”的场景),萌得要死的柴郡猫(有点像《龙猫》里的猫巴士?
)叠扑克发动投石机的扑克战士们,还有那位骑士大叔脸上颜色变来变去的心形眼罩……原作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很难分清哪些捏他出自原作,哪些又是蒂姆的创意,总之反正,看蒂姆伯顿的女人和蒂姆伯顿的男人和蒂姆伯顿的男人以前的女人齐聚一堂,大家都很happy。
而就剧情上来说,蒂姆的这部《爱丽丝新传》,确实太简单太普通(结局还让中国观众都笑了一下场,又都忍不住关注“他们是不是去卖鸦片了……”的问题),反倒让人忍不住地想深挖内涵——《理发师陶德》的剧情看起来像是“剪刀手爱德华与女主角金结婚过起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之后被法官驱逐,还被抢走妻女,十五年后爱德华重返故里,用自己精湛的剪艺开展了复仇之路”,并向我们阐明了结局中女主角前男友的奋勇牺牲多么重要——若非他的死让负疚的爱德华一辈子待在高高的城堡里往小镇上洒雪花,就没有《剪刀手爱德华》的童话。
而这部《爱丽丝》后传,则可以附会为“曾经历过奇遇的金不甘于回归平庸日常,于是再一次复刻历险,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意义,驶向了完全不同的未来”——这或许也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这部电影里和爱丽丝搞暧昧的不是别人,是疯帽匠,又为什么仅限于暧昧:不光是照顾原作FANS感情,也是剧情需要。
——也许几十年后,这个金,或者说爱丽丝,依然会有那么一天,坐在孙女的床边,给她讲当年那个剪刀手或者疯帽匠的故事,只是故事的意义已经截然不同。
不过即使如此,这部电影的意义,也依然还是“他们过瘾了并且赚钱了就可以了”,以及“蒂姆伯顿的男人和(中略)齐聚一堂”,毕竟故事主线是那么俗套并且正确得有点不必负责任的偷懒桥段,难免让人在看完之后略有不爽地小声咕哝“可我们自己的迷惘人生,到底还是没法找个兔子洞跳一下然后大彻大悟”——虽说我们自己的人生,本来就不能赖一部电影,但会这么想一想,也是人之常情。
唯一重要的事情是,在这么嘀咕和抱怨过之后,我依然爱这部电影,诚心诚意。
……不过不会推荐“非看3D IMAX不可!
”就是了。
刚上NME的时候发现···这部电影的原声很值得期待··有owl city··还有franz ferdinand··还有the cure 的Robert Smith··以及许多流行歌手··不过这个电影确实有点大牌堆砌的味道··不知道听起来怎么样···期待'Alice (Underground)' (Avril Lavigne)'The Poison' (The All-American Rejects)'The Technicolor Phase' (Owl City)'Her Name Is Alice' (Shinedown)'Painting Flowers' (All Time Low)'Where's My Angel' (Metro Station)'Strange' (Tokio Hotel and Kerli)'Follow Me Down' (3OH!3 featuring Neon Hitch)'Very Good Advice' (Robert Smith)'In Transit' (Mark Hoppus with Pete Wentz)'Welcome to Mystery' (Plain White T's)'Tea Party' (Kerli)'The Lobster Quadrille' (Franz Ferdinand)'Running Out of Time' (Motion City Soundtrack)'Fell Down a Hole' (Wolfmother)'White Rabbit' (Grace Potter And The Nocturnals)这张专辑将会在3月2号发行··名字叫《almost Alice》(转自NME)
——昨天晚上在Village美嘉欢乐影城看了引进大片《爱丽丝漫游奇境》,三个元素使我不得不去影院体验这部影片,1、他的导演是蒂姆伯顿。
2、他是迪斯尼的出品。
3、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以前还没在电影院看过迪斯尼公司的电影,填补了我人生经历的一个空白。
当剧场内光线一点点暗下来,银幕上广垫补引进影片的许可镜头过去以后,接下来的是迪斯尼制片公司的电影片头,这个时刻,一种感动涌上心头,这个片头我不止一次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在电视机的屏幕上见过。
而这一次,在电影院里,陌生而熟悉。
放佛久别重逢的老友,场面温情感人。
影片秉承蒂姆伯顿的一贯风格而展开,情节桥段中规中矩,没有太多背离原著精神。
其实这部作品本身,简直就是为蒂姆伯顿量身定做,充满了成年人对儿童的阴暗心理的反映与解读,暗示儿童期对客观外界的幼稚理解最终成为自主意识的一部分后对人生的影响我爱死这种倾向了,不阴暗不舒服,一光明就刺眼生理心理都变态的红心皇后与装逼极致白女王,一个整天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歇斯底里,一个自命清高不食烟火的矜持矫情,两种成人世界的病态较量,唯有童心才能终结。
爱丽丝手中的由佛剑杀死的其实是所有成人的心魔,煎熬的来源。
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成人社会残酷的一面,麻木不仁的我们潜意识里的童心却并未完全消逝,在现实高压下,蒂姆伯顿解读的暗黑童话犹如窗后的一股清风,一滴跌落到舌尖的水珠,快感短暂但真实。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常人细微心理的揣摩研究上是个空白,对人性的忽略使我们的文艺作品在手段上更多倾向机械说教,难得共鸣。
本土制导编演固有的低水准加上技术手段缺失,我们的银幕银屏上充斥着大量的平庸之作,使乏味的社会现实更趋显沙化,心灵枯燥无比。
在大多数文艺单位只能提供垃圾精神食品的现实下,中影集团每年引进的这部分影片无疑令我们营养不良的精神世界得以补充一点维生素,不至于完全的坏血。
虽说盗版音像制品远远丰富于正规渠道所能提供的,但是在厨房偷吃的感觉哪里比得上宴会厅里大大方方的享受,很多我深爱的电影给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没有在电影院里看过,很多我推崇的导演令我觉得对不起他们的地方就是,我没机会用买一张电影票的方式感谢他们带给我的感动。
而这次,我得以在电影院里和老友迪斯尼握手言欢,在电影院里大大方方舒舒服服欣赏蒂姆伯顿的作品。
这样的经历填补我人生的一个空白,使我遗憾减少人生能有几回感动,唯有情绪化的表白一声:“感谢国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红桃皇后是导演的老婆的关系。
我怎么会这样喜欢此部电影底下的坏蛋角色红桃皇后?这部电影里面,红桃皇后其实是个长得头特别大,人特别丑,完全得不到老爸老妈优秀遗传的长女,天天忍受长得漂亮得尽人心的做作妹妹,得不到人爱的可怜姑娘。
她乖戾的性格下,其实就只是一个可爱傻女孩善良率直的心。
说她善良。
你看爱丽丝说她因为长太高大被人当成怪人的时候,马上引来她的同情。
别人不欢迎你,我欢迎。
她身边的宠臣,一个两个不是这个鼻子长歪了,就是那个肚子特别大。
她就是同情和她自身一样,因为某样东西特别大(头),而遭到他人歧视的人。
她统治了wonderland,也没有将她做作妹妹怎样。
她亲爱的美丽妹妹还是有座开满鲜花的美丽宫殿以及一群忠心的白色骑士。
而她妹妹重获政权之后,却要把她流放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而且不允许任何人和她说话。
这对害怕孤独的红桃皇后来说,比杀了她更致命。
可怕比可爱更强。
可以的情况下,谁想变成可怕的那个?
人人都喜欢不是更好吗?
可是万一你像红桃皇后那样顶着一个会被嘲笑,不具好感的头怎么办?
所以我觉得红桃皇后才真正像一个皇后,而白皇后充其量是个无能公主而已。
她坚强有魄力。
她心里的无助和害怕也只讲给骑士听而已。
当然遗憾的是,这是个无情的迎合的家伙。
红桃皇后对外有多么坚强啊,以至于那么地讨人厌。
请看白皇后,遇到困难,只是指望一个外来者爱丽丝帮她砍掉恶龙。
明明自己有能力而不行动,以一个誓言为借口。
谁又想去杀生?
爱丽丝也已说过,自己坚决不杀生。
捂着鼻子取药材。
明明自己调药的时候,拿着死人油脂调得轻柔而快乐。
这样装模作样而伪善皇后,我一点都不喜欢。
相比之下,红桃皇后,嘟着嘴巴嚷嚷说,砍到他的头。
真实而可爱多了。
有天生的美丽,和优雅善良的举止,自然更讨人喜欢。
妹妹是这样获得国土大部分人的支持的。
而红桃皇后呢?后面我发现效忠她的都是些满脸凶相的可怕怪兽之后,就想,也是,同类人才能理解同类人的寂寞。
其实这种人才特别容易为对向他们和善的人感动,甚至赴汤蹈火。
你看那只掌管钥匙的恶兽,只是因为爱丽丝还给了他眼睛。
也就甘心成为了她的坐骑。
这些看似的恶人,其实就是缺乏爱的孩子而已。
内心异常的善良。
最怕别人欺骗她,背叛她,所以只好以一脸凶恶来保护自己。
不过,童话是童话,红桃皇后扮演恶人,自然要输的。
只是爱丽丝都二十岁了,我们也应该看明白童话了所以,看到恶人的时候,先不要怕他,不要讨厌他。
try to be nice。
说不定对方是这样一个红桃皇后。
最后的最后,花痴一下: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化了小丑浓妆,举止诡诞,你还是觉得迷上了他的眼睛,甚至要为他感伤地下泪时,那么他一定是johnny depp。
哈欠……一个字,难看。两个字,真他妈难看。您还敢再雷人一点麽?雷死我算了。
演员一般,尤其alice。剧情一般,完全就是勇者斗恶龙。结局相当无聊。3D做得倒是很好。跟我记忆力的wonderland怎么完全不同了。总结:不是一个好的fairy-tale电影
Tim Burton的幽默感真是越来越少了,挺好的一个童话,竟然被拍成恐怖片,还加入了很多世俗的元素……或许如果只是像童年时候那样,会少了很多刺激,少了很多观众吧。第一次看3D电影,头好疼
我很阴暗的希望导演则么着也让depp在结尾死一下吧,结果是这么个片子..
虽然画面依然很波顿很德普,可惜故事实在是太童话了
世界电影票房榜第十一名,全球狂捞十亿美金。德普最后的舞蹈令人印象深刻,海瑟薇的惨白造型和双手姿态令人无力吐槽。给现代人成年人拍的爱丽丝童话,还算合格的商业电影,最后竟然能扯到中国令人错愕。
69/100。我在想,如果爱丽丝是西尔莎罗南来演的话...
故事挺弱,但是burton+depp+helena的组合,那就必须是推荐~~PS:depp那销魂的大牙缝是在学他老婆吗~? 再ps:alice的每件衣服都好好看~~~~~
有人觉得白皇后特别想姚晨吗?
Absolutely love this one, for Tim Burton, for Johnny Depp. Anne was like a dumb doll.
有一种全世界都是腐烂的感觉
其实这部片还不错啊,比起阿凡达我更喜欢这部,虽然两部都没有去看3D版本的,但是感觉上Alice的这部对我更来电,而且这种元素在电影里面运用得很有趣,这部剧不是来炫特技的,最后Alice回到现实中的令人很感动,而且也确实让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个故事有了最好的结局。
不好看,拍的乱七八糟的。安妮海瑟薇那个妆化的和鬼么撒区别
You are mad,bonkers,off your head.But I will tell you a secreat, all the best people are.这是我的梦,等我醒了,你们就消失了。每天吃早饭前,要相信六件不可能的事。
特效不错,各种角色形象都很逼真。爱丽丝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梦想,没准哪天就成真了呢。
是期待太高还是作品太差?场景堪称完美,剧情堪称没有,翻译囧到吐血,我还不幸看得是中文配音版...我不知道导演到底是在炫特技还是拍电影...
期待的太高反而落差很大 没有什么心意 结局也草草了事 我觉得结尾太虚伪了 爱丽丝说要 我们应该进军中国市场 很讨喜 中国电影家们啊 德普依旧有形出演 海瑟薇很漂亮 女主角剧里衣服好看 其余没什么 最喜欢妙妙猫太可爱了感觉邪恶却很胆小 上映当天自己一个人跑去世界城星美看的
毀滅童話改編力作+20歲高齡的愛麗絲屠龍記+老鼠樂園新宣言"到中國去!" 不知所謂.
白皇后的虚伪与红皇后的残暴映射了现实的左右,童话总是虚渺的,找到自我才是紧要的。TM依旧很厉害,只是剧情的发展过于直白,直白到成人们习惯去复杂童话而忘记了童话不应如此假面罢了。感谢TM带来一个不同于儿时记忆的爱丽丝。
特效神马的都很好。德普非常好。安妮有点做作的感觉,而女主米亚.....她毁了我心中爱丽丝的模样。要演技没演技,眉头一皱就跟疯帽子先生告别,拜托你有点emotions能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