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石头,Crazy Stone

主演:郭涛,刘桦,连晋,黄渤,徐峥,岳小军,罗兰,王迅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重庆话年份:2006

《疯狂的石头》剧照

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2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3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4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5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6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3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4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5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6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7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8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9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20

《疯狂的石头》剧情介绍

疯狂的石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重庆一间工艺品厂已经濒临倒闭,却不料在拆倒旧厂房的时候,发现了厕所里的一件宝物——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厂里决定用这块翡翠举办一个展览,赚些钱发拖欠了几个月的工人工资。期间由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郭涛 饰)负责看守这件宝物。但是,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一帮小偷却让包世宏一筹莫展,他们各施其技接近翡翠,展览馆开始了一场明争暗斗的较量。黑色幽默也开始幕幕上演。翡翠的价值几何?最后谁是胜出者?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安家阿叔反转人生喋血边城大圣失魂客栈黑钱飞机梅林和龙之战雅加达血腥姐妹会无法抗拒的他游戏王:次元的黑暗面搜下留情憨豆特工3异地恋恋爱中的艾玛爱的蟹逅火药、背叛和阴谋衰人奇遇直至世界尽头热气球飞行家夜班司机混乱信息一霎一花熟女梦工厂紧急呼救第六季词典斯亚码勇士COSPLAY侠·缘起

《疯狂的石头》长篇影评

 1 ) 抄袭年——跑题漫谈

2006的关键词是“抄袭”,花儿、郭敬明、吉祥三宝、杨辰刚,让本来就混乱不堪的娱乐圈更加肮脏。

花儿给老百姓的刺激尤其巨大,以至于每出一首新歌都要掀起一阵考据风潮。

现在的人们俨然成了惊弓之鸟,觉得眼熟耳熟的东西就要矫枉过正扣上一顶“抄袭”的帽子,从上世纪末叫嚣至今的原创风潮相形之下愈加显得尴尬和不招人待见了。

为了不浪费看官的时间,我有必要先声名一下,本文压根不打算罗列抄袭事件或者深入分析抄袭风潮下的潜在原因。

这是一篇文题不太相符的东西,高考注定得不了高分。

一年过半,抄袭风丝毫不减,继而蔓延到电影圈。

谁曾想一部小成本的影片平地炸雷,狂卷全国620万票房,真正名利兼得。

然而自来爱与恨同在,负面评论也接踵而至。

我们暂且不用理会黄姓傻逼的傻逼言论,丫的评价压根就不是为了电影业的健康发展,别看他教出两个第六代高徒。

对于《疯狂的石头》,更多负面来自于它对盖•里奇的抄袭。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宁浩显得有些矫情,他大可不必强调剧本创作甚至比盖•里奇还要早,仿佛他和盖•里奇、SABU可以并称新锐三杰一样。

固然这类题材局限比较大,不过借鉴就是借鉴,抄袭就是抄袭,都没什么好否认的。

谁都可以看出里面充斥着大量《两杆大烟枪》和《掠夺》的元素,《疯狂的石头》和前辈的传承关系不可抹杀。

王晓峰在几天前的文章中曾说,许多追随者无条件拥护自己的偶像,认为“就算人家抄了,但抄的比你好,有本事你也抄一个我看看”。

在这里,我必须打破原则,无条件支持一次《疯狂的石头》。

坦白说在影片最开始,我无法掩饰自己对该片的厌恶,太多盖•里奇和SABU的东西黯淡了导演的个人才华。

假如一味照搬模式的话,毫无疑问我将用剩下的半年时间疯狂挤兑这块石头。

就如同《无极》一样,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再宏大再新奇的场面也是白搭。

中国人爱讲究个“博大精深”,然而近几年国内电影人光注重“博大”了,“精深”却鲜少关注。

在我看来,好的电影起码要会讲故事,毕竟大多数群体还没那么充满哲思,你非要把一个挺简单的事儿逼呲逼呲一大堆深刻的理论和内涵,有的人能做到,更多的人做不到。

自古有云画鬼容易画人难,反正鬼谁也没见过,信笔涂鸦说它是鬼就是鬼,可画人你少添一道眉毛都不行。

同理如今很多人爱玩个什么后现代,要我说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去你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达,你踏踏实实拍一部通顺流畅条理清楚的片子我才说你能耐,就是这么简单。

中国人爱蒙人,也爱被别人蒙,对于看不懂的片子不敢妄言还大加赞赏。

浮躁虚伪滋长一批老的年轻的电影人往这疙瘩里钻,越拍越走介,你现在让他们拍个《神女》丫不准拍得了。

《疯狂的石头》让我看到了一份难得的真诚,宁浩对作品的认真从各桥段的编排上便可感知。

在《两杆大烟枪》的框架之下,导演没有对故事做简单的移植,而是将其与地方风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会使观众产生疏离感。

从这一点看,他的作品就已跳脱简单的抄袭框架,其对两种文化的腻合也远远超过张艺谋和陈凯歌对武侠和魔幻影片的臆想。

回顾近几年的国产影片,似乎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幽默了,除冯小刚和黄健新的黑色幽默或可一提,其他的实在不足挂齿。

至于纯粹的喜剧更少之又少,搞不好就给弄成装逼犯傻的闹剧,年初风靡一时的《举起手来》是为一例。

电影人的灵感枯竭毁了整个电影市场,利欲熏心更是电影死亡的罪魁祸首。

我无法理解会有如此多的人为《举起手来》一类的片子叫好,借用《石头》中的一句话说,“它不仅侮辱了我的人格,还侮辱了我的智商”。

本土化是《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很好地借鉴了同类型影片的优点,还大胆向其他类型片或电影人学习,并将之全部融入重庆的大环境之中。

极具冯氏幽默风格的台词是影片中的亮点,这以后势必有很多经典台词成为时下的流行用语:“我顶你个肺”、“别摸我(BMW)”……宁浩很聪明地将草根文化贯彻到底,并以幽默为幌子巧妙调侃了时下社会的弊端,无论是下岗问题,还是综合执法、抑或是行骗招数,都被他以极为睿智的手法调侃和批判。

他的聪明帮助影片通过审查,也让本土观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喜剧。

郭德纲浮出水面一定程度拯救了濒临死亡的相声,《疯狂的石头》至少证明了小成本仍然能够制作出精彩优秀的影片。

它的四两拨千斤使得《无极》这些大家伙看起来如此愚蠢和笨重。

小心眼让我还得回头说说黄某人,中国需要艺术片,也需要商业片,问题是界定两者的标准难道只是简简单单的票房收入多少?

我并不认同,《疯狂的石头》的高票房恰恰为时下电影界确立了一个发展走向,那就是大投资无法决定票房与口碑,决定影片成败的终归还是其自身的可看性。

换句话说就是好看不好看,你想想最早的火车进站有什么艺术性?

《定军山》的出发点又有什么艺术性?

况且《疯狂的石头》并非一味媚俗哗众取宠的玩意儿,喜剧?

闹剧?

和《举起手来》相比,哪个艺术性可看性更高哪个更像闹剧呢?

高高在上的人总爱做些和老百姓相左的判断,以此证明自己的阳春白雪。

但从票房来判定影片的艺术价值,其实是给自己那张老脸玩命贴金。

我不管你丫第几代导演,少装逼装蒜,踏踏实实地用摄影机给人民讲顺一个故事,那就算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了。

某导曾说:宁看一部不太好的国产影片,也不看一部制作精良的外国影片。

中国电影的发展要靠电影人和大环境的共同努力,而绝非砍腿取齐,你丫阳痿,我没义务死守贞洁。

《疯狂的石头》除去抄了那么一点东西,基本没有其他缺点,但和那些吹牛的人比起来,它的优点可真多了去了。

 2 )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合格的喜剧

年少的时候很喜欢看喜剧,最喜欢那种看的时候笑到肚子疼的痛快淋漓的感觉。

可是年纪越大越对那种闹腾的喜剧敬而远之。

总觉得现在的喜剧走入一个误区,就是越闹腾越好的,可是我觉得好的喜剧从来就不是装疯卖傻插科打诨来制造笑料,笑完了还能留点什么这才是好的喜剧。

没有现在喜剧常有的网络用语,没有现在喜剧常有的装疯卖傻,这里面的笑料自然但是必要。

很多场景安排的有颇多巧合,种种巧合引发一个笑点又那么合情合理,这个才是喜剧的精华。

例如最开始的三组人第一次有交集的撞车片段,例如毛贼三人组老大最后的毙命的片段,例如保卫科长和毛贼之一在澡堂的偶遇的片段,都有着一种奇异的讽刺感。

不得不佩服导演编剧设计这种情景的巧思。

另一个不得不提就是电影的配乐了,真是本片一大亮点。

有一首使用了多次的就是经典的《四小天鹅舞曲》。

原本优雅的古典音乐经过改编,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的时候,和画面配合产生一种异样的戏谑的感觉。

还有几次手机的彩铃出现的恰到好处,印象最深的就是黄渤在下水道里打给老大的最后一个电话,当彩铃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有种莫大的讽刺。

在这部喜剧中,能看到很多当时自己熟悉的场景和事情,例如三人合伙诈骗,例如旧的企业的倒闭和下岗等等,导演用一种戏谑的轻松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当时很有特点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一点一点的触动你的情绪,让你笑过之后还会有点值得想想的东西。

当年最火的时候,因为固执错过了,现在再捡起来看,庆幸还好不算迟。

 3 ) 足以让国内观众疯狂的——石头

昨天脖子兄突然问我是否去看电影,《疯狂的石头》这部片子之前也是听他说了几句,但言语中y透露出一种亢奋和激动,再加上“据说”是国产的另类,但主要还是对于我这个小地方来的人来讲华星五星的档次与三十元的票价是致命的.......准时到达观影过程非常愉快,绝对优秀,创意十足的国产影片,真不后悔!

创意归创意,不过似曾相识的感觉还是很强烈的。

导演绝对是盖·瑞奇或者具体说是《snatch》的拥趸穿插交错的多线结构,凌厉的镜头切换,巨大的特写镜头(也可能是坐得太近的关系........),一群特点鲜明的角色,几乎每个元素都与《snatch》那样的相似,尤其是“印章——切——班机” 天哪!

这里并不是说抄袭,管虎的《西施眼》不也是完全模仿的《爱情是狗娘》,这是一种尝试和探索。

奥对了,现在应该叫致敬如何如何优秀这里就不多说了,达人和媒体已经抖落的差不多了,鄙人喷点儿别的影片固然出色,但是一些叙述方面却显得有些稚嫩,在表现同时推进的情节时候剪辑得让人很生硬,以至于很多观众发出了诸如“他怎么又打了一遍火警电话?

”之类的问题。

但个人觉得这也是国内观众水平低下的一个表现,并不是愤青或者自我标榜,无奈......饕餮十分欣赏影片中的一些配音,配乐,音效,他们与情节相结合,大大强化了喜剧效果,反复咀嚼后依然味道绝伦。

从主流的观点上看,方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娱乐”效果,如果再加上一些相当没谱的台词,你不笑我输你点儿什么估计这部影片中的一些台词也有成为流行语的趋势,但是影片可能出于影片预算的原因,宣传力度不够,如果能达到《无x》那种规模...........而且内电影海报差到掉渣啊!

“你不仅睡我老婆,还侮辱我的智商!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饕餮向所有喜欢国产电影的朋友推荐!!!

——《疯狂的石头》

 4 ) 笑后杂谈

喜欢电影陈述事情原委的方式,有逻辑有铺垫也很幽默。

看似毫无关系的事其实都是有联系的人相组成,从开始缆车里掉下的可乐展开一个又一个搞笑故事。

整体采用偏夸张的表现方式,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演绎。

演员无论表演还是形象都很接地气,每个贼都各有特点,短长时间塑造很多丰满的形象,黄渤的演绎印象很深。

笑点很多,剧情很赞。

 5 ) 一块疯狂的石头

一块价值不菲的翡翠宝石,冥冥中维系着几个人物的命运。

可以说,《疯狂的石头》在眼下的国内票房市场上,真的闪动着翡翠般的惊艳。

没有更多的商业宣传,倒有更多的好评。

难痒一窥,让人惊喜。

很多人都用此片以之前伍仕贤的《独自等待》相提并论,但明显的是,《石头》雕琢得更加精妙,其更加原创化、本土化的语言风格与国际化的大气剪接手法,融合成了一部类似盖·里奇似的黑色幽默影片,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国产电影创作和审查制度的与时俱进。

确实,像这样一部通篇捎带着粗口和社会矛盾敏感话题的黑色幽默,能通过审查是出乎国内影迷意料的事。

影片从头至尾利用一种让观众倍感轻松的心态利落而不失巧妙地讲述了一个沉重的故事。

那种分段式的故事间接,将几个相关人物的命运接合在一起,让观众以一种坐在上帝的角度俯视了这场人间闹剧,足可见导演对故事的掌控能力和编剧者的凌厉。

的确,影片中的各个细节层出不穷地抛着一个又一个的幽默包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典型的市井小民形象,讲究专业化的拙贼、讲究素质品位的贼头、被生活压得无以翻身的保安队长、嬉皮的国际大盗……都给观众以不断的共鸣和欢笑。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和周围人的影子,人与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空虚和虚伪都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一个立体而集中的再现。

观影的过程中,人们笑声不断,那都是发自内心的大笑,里面有嘲讽,有挖苦,也有辛酸。

看着几个为生活所迫的市井小人物无奈地被欲望所左右,被命运所玩弄,那种心情,就好似在重审自己走过的生活,很大程度上,观众的笑声里都是由衷而真诚的自嘲。

这种自嘲,让我们轻松,让我们踏实。

当一切恩怨看似化了的时候,主人公把那块货真价实的翡翠扣到自己印堂上的刹那,他笑了,笑得那么坦然,那情景好似一尊终于修成成果的菩萨。

然而呢,生活总是不断地制造命运的续集,没人知道明天的生活将如何上演。

导演宁浩给我们带来一场璀璨而沉重的生活秀,其为大家不断称道的技巧和功底携带着影迷们的口碑,定会在圈子里愈加传诵,他已经让中国低成本电影潇洒地扬眉吐气一回。

而微笑着、叹息着走出影院的我们,又何时能在自己的圈子里修成正果呢?

靠,活着就是那么回事,谁知道呢!

 6 ) 《疯狂的石头》:以戏仿的名义超越

《疯狂的石头》:以戏仿的名义超越影院中一直并不缺乏戏仿的电影。

国外此类最经典的影片当然就是《惊声尖笑》系列了,每两年出一集,专挑那些近期内的大片进行戏仿乃至恶搞,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个系列今年已经出到第四集了。

至于国内之前与此风格比较相近的,惹得陈导颇为气愤的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可勉强归属此列。

但是看过《疯狂的石头》后,仍然觉得这部电影于以上所谓戏仿的影片不太一样,好像在看似戏仿的背后,一种以戏仿的名义开始的镜头最终超越了戏仿本身,进入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看似荒诞可笑的情节最终折射的却是光怪陆离的真实。

《疯狂的石头》中充斥的都是戏仿的镜头。

在此需要作出解释的是戏仿与恶搞不同。

从我自己的理解出发,恶搞的意思是在解构之后,把沉重之重化为轻逸之轻之后,满地的碎片无法圆满成一个完整的镜子,恶搞的过程就是最大的乐趣;而戏仿,虽然有模仿的、恶搞的情节,但是他的整个过程是圆满的,也就是同样也是解构,但是解构之后有重新的意义被赋予。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把《疯狂的石头》定义为戏仿的而不是恶搞的。

《疯狂的石头》中戏仿的情节多不胜数,比如笨贼老大道哥的“注意素质”让人想到了《天下无贼》中的黎叔的口吻;有勇无谋的笨贼老三“直接砸!

跑不就得了!

”腔调酷似傻根;国际大盗麦克偷翡翠时的架势一看就知道是汤姆·克鲁斯的经典间谍形象;麦克和冯董的对决飞刀的慢镜头当然是《十面埋伏》了;乃至最后面包店老板骑车追笨贼老三时,一边追一边得意的说“你跑啊,咋不跑呢”更是《寻枪》中的经典场面了。

除了这些,甚至在笨贼老三偷了面包就跑时大气的交响乐都让人想起《不能没有你》结尾时火车站拉小提琴的煽情场面。

更绝的是,有的网友甚至能把道哥飞摩托车抢翡翠的场面联想到了近年来广州街头流行的抢劫方式。

这是一个个心领神会的绝妙镜头的组合,这是一个个令人绝倒喷饭的戏仿的剪接。

难得的是这些看似借鉴来的镜头在影片中都围绕着“偷翡翠”的事件绝佳的衔接了起来,其中镜头的起承转合,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都非常的入情入理,衔接的非常巧妙。

而且,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经常拍MTV的导演,其中有些镜头的推动完全是向其借鉴而来的,这种拍摄的手法以前也只是在陆川的《寻枪》中看到过。

不过,我倒是倾向于这不是模仿的陆川而是宁浩经常拍MTV的经验之得。

说过了戏仿再说故事。

因为一块从厕所中挖出的翡翠,引起了三方的关注:首先是快要倒闭的厂子的厂长老谢想靠这块翡翠为自己的厂子翻身,所以保安科的包世宏要负起保护翡翠的责任;三个笨贼在“事业的上生期”得到消息后对翡翠垂涎三尺,想偷走翡翠;最后是早已相中厂子地皮多时的房地产老板冯董托国际大盗麦克偷走翡翠,想让厂子倒闭。

矛盾由此而生,喜剧笑料也由此而生。

这的确是一部“笑果”很好的影片。

种种阴差阳错的事情经常的出现,本来已经偷出了真的翡翠,结果笨贼又换了回去;本来差一点麦克就可以摸到了翡翠但是没想到奸商少给了一截绳子;很有商业信誉的大盗麦克终于偷到了翡翠,结果发现杀死了自己的雇主。

其实这里面看似最可笑的最笨的有勇无谋的老三却是最掌握真理的一个。

按照他的思维,直接过去砸了玻璃,拿了翡翠就跑,他们追都追不上。

事实就是如此,包世宏虽然整天嘴边说侦察出身,但是保护措施实在不怎么样。

笨贼老三打探时问老大道哥,怎么看不到红外线。

道哥骂他看电影看多了“哪有这么多高科技?

”虽然根本没有高科技,但是国际大盗要遵循的是仍然是国际上的高标准盗窃方式,高科技盗窃方式,费了老大劲终于拿到了翡翠,还让笨贼黑皮抢过去了,晃的滴溜溜的乱转,差点栽了。

这是个荒诞无比的情节,很容易就让我们明白有些事情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复杂。

戏仿的背后,荒诞的背后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事实的述说。

虽然这种用镜头说话的方式并不是容易理解,但是在一个个看似无比熟悉的搞笑的镜头来回晃动的间隙,遗漏出了一部分的真实,是关于小人物的、关于他们生活处境的、关于他们如何生存的、是关于他们不断的挣扎的。

在搞笑的间隙,我们能从缆车上看到重庆一座座无比简陋的楼房;我们能从寺院中看到下岗女工为了生活模仿千手观音;我们能看到三宝家里窄小破旧的黑暗的房屋,以及房屋内患病的妻子,劳作的老人;我们能看到包世宏因为前列腺炎无法尿出来摔打东西的痛苦样子。

这些看似没有意义,占了很少比例的深情镜头,我认为,除了缓解我们三分钟就笑一次的审美疲劳外,更重要的就是构成了戏仿名义背后的超越部分。

宁浩用无声的镜头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一部喜剧,不仅仅是让你看着好笑而已,他还想让你在笑声之外能思考一些什么,比如真实,比如生活。

思郁2006-7-17书于破碎虚空

 7 ) 难得有逻辑的电影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

虽然以夸张的手法来制造笑料,但结合了大量本土的重庆方言,令整部电影不但充满了乡土味,而且妙趣横生。

虽然人物多,但逻辑性强,往往在不经意中埋下伏笔,情节总是在不可思议地发生变化,往往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环环相扣,令观众能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影片,并开怀大笑。

 8 ) 还是差了至少一个档次

下午看了《两杆大烟枪》,晚上回来接着看了《疯狂的石头》。

《两杆大烟枪》理所当然的是“力荐”,而这部片子我给了“推荐”,因为它确实挺不错的。

但比起《两杆大烟枪》,还是差了至少一个档次,只能说再接再厉吧。

它的好大家说得也够多的了,我毋庸赘言。

就挑些不好的来说说。

首先想说说手法。

我觉得宁导通过不同叙事角度来解构同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如果只用一次还确实不错(比如开头的撞车或者结尾的撞车),但用多了就有点怀疑是不是他的能力问题了,因为他没办法把这个事一次性讲明白,只好分成几次,这样的手法一多也就不觉得什么了。

《两杆大烟枪》发展到高潮时那么多事件交错发生导演也还是按时间顺序直接展开,而通过巧妙的剪辑和切换来讲明白故事,包括撞车的戏,我想这就是功力。

再比如宁导喜欢把几个画面放在一块儿,除了最后大盗和徐峥火拼的场景运用得很到位以外,其他地方都不觉得咋地,用平行蒙太奇或者机位转换什么的不是更好吗?

当然了,那就需要很高明的剪辑和调度能力了。

再说说电影的节奏。

记得看《两杆大烟枪》时,我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想笑且又忍俊不禁的姿态和心情,即使到笑的时候也不会太过火,这就是节奏把握得好的缘故,任何笑料的运用都不让人感觉突兀。

而《疯狂的石头》,最厉害的时候笑得肚子都疼了(厂长接绑票电话那段),有时又会好几分钟都很平淡,平淡得有些无味了。

话说回来,那些笑料用重庆话说出来真是效果绝佳啊!

其实《两杆大烟枪》里的英式幽默也是相当到位,给了电影一个十足“英国造”的标签。

还有就是画面感。

感觉画面很脏,很多画面都拍得不稳,也不好看,如果不是像地下导演那样的刻意为之,就是摄像师的水平问题了。

对于音乐的把握也不行,整部电影的音乐风格乱七八糟的,没有整体感,似乎就是想到个什么音乐就用上,单就那个场景可能很不错,但合起来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拼贴痕迹太重,倒是特别赞一下片尾曲。

而《两杆大烟枪》用的音乐,我的感觉是贯穿了1960-70年代风格(也许时间上并非那个年代)的摇滚,影像也配合的是那种怀旧质感和一种反叛气息,所以单独拿去做成一张电影原声也很不错。

如果不是从小泡在摇滚罐子里面长大怕是做不出来的。

从宁导的Blog看到,他个人很喜欢盖导的风格,但拍电影的过程中他在刻意回避与盖导的雷同,他希望能够建立一种他自己的喜剧片风格。

但随着拍摄的进展,风格仍然还是倾向于盖导,或许盖导所使用的手法就是拍摄这种影片的最佳选择(原话转述)。

那么我想说的是,中国导演,特别是新生代的导演,想走出更远的路,必须在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上使把劲,加油!

 9 ) 石头也疯狂

很喜欢黄渤,所以找了他的影片来看,现在回过头看这部影片,很佩服编剧的情节连接,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好象九连环一样,每个情节之间都会有连接的地方,然后组成这么一部有着黑色幽默的影片。

不过,每看宁浩导演的作品都有一种粗鄙的文化在里面,可能跟导演本身的表现手法有关。

但是也不妨碍我看的时候的乐呵。

如果放在现在,你们说这部影片是卖座呢还是爆冷,突然很奇怪的想到这个奇怪的问题。

 10 ) 包世宏的老婆真标致

包世宏的老婆真标致。

这是我看了两遍《疯狂的石头》,最大的感觉。

包夫人在影片中好象是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拎着一包钢嘣,对他的老公说:“就愣个儿多了”;第二次是在江边对憔悴的老公说:“别抽喽,声音都嘶喽”;第三次则干脆没有说什么,在他们的老地方,这个女人脖子上挂着那颗八百多万的“假”石头,无比信赖无比幸福地眯上眼睛,靠在包世宏那宽大的肩上。

包世宏的老婆真标致,这种感觉再一次强烈地向我袭来,这个女人令人怜惜的美,就像麦克脱手而出的那把美工刀,嗖!

穿透荧屏,命中了我。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感觉,包世宏的老婆真标致,她倒底标致在哪儿呢?

今天早上我在浴室剃胡茬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因为她是电影里唯一一个不疯狂的人。

研究一下电影的片名,你会发现,其实疯狂的不是石头,而是社会--对不起,请原谅我又要把一部娱乐片上升到社会的高度了--回顾一下电影里面的角色,为了金钱,为了饭碗,为了面子,为了女人,都TMD疯了!

只有这个女人,沉静,善良,无欲,无求,默默守护着他憔悴的老公,八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的老公。

在电影的最后,信奉“直接抢就行了”的黑皮,被面包店的伙计在立交桥上追赶,黑皮一面狂奔,一边往嘴里塞从面包店砸抢来的肉松包。

画面定格了,一张被夸张了的脸,像“道哥”,像“冯董”,像“麦克”、像“秘书”、像“谢厂长”、像“包头”、像“三宝”、像你,像我……唯独不像包世宏的老婆,所以宁浩把那块石头安排给了她。

对,只有她配得上。

******************************************************题外话:朋友叫我贴一张包夫人的照片上来,可是我找遍互联网,也没有搜到这位叫罗兰的演员的资料,更不用说图片了……哪位朋友帮个忙,找一张给我。

电影里面的截图也行啊!

发到我邮箱吧,[email protected] ,谢了。

2019.7.24罗兰的影人页面: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1351481/2025.4.5向大家报告,有了罗老师的最新消息:http://zsw.cqyixiao.com/index.php?c=show&id=37

《疯狂的石头》短评

不知道有什么好。

8分钟前
  • 要乐一世
  • 较差

大家都說好……可是坐在屏幕前看一群人莫名其妙的故事,這樣的事真是莫名其妙。不能讓我反思或感動,連一聲嘆息都沒有。這樣的故事距離我的內心或者現實世界都太遠,連所謂的幽默我都一點也體會不出來。

9分钟前
  • hui
  • 很差

黑色幽默,很喜欢

10分钟前
  • 竹子哈哈da
  • 推荐

抄得还算妙趣横生。

12分钟前
  • 上帝在高处吸烟
  • 还行

那个厕所真恶心,都赶上猜火车了

14分钟前
  • 潇洒小姐Molly
  • 还行

31/07/06

1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我是石头,我很疯狂

22分钟前
  • :-O一觉醒来
  • 推荐

再搞笑也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浓重黑色,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的是绝望,一部回味无穷的老电影

27分钟前
  • 别人老公
  • 推荐

演技派黄渤,黑色幽默电影,演员们都很有演技。

31分钟前
  • SUOLON
  • 还行

比赛车好多了。顶你个肺。

36分钟前
  • Belgium
  • 还行

牌子,班尼路

40分钟前
  • shirleylee2046
  • 较差

用小便池的激光防盗

44分钟前
  • 润昕
  • 还行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48分钟前
  • Clairliu
  • 力荐

别人喜欢的我不一定喜欢,就比如这部,没什么意思啊?

51分钟前
  • Bright Sun
  • 还行

借助一句年度流行语来概括本片,那就是《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继承了黑色幽默电影的光荣的传统。盖里奇、汤姆提威克、昆汀塔伦蒂诺及所有无厘头港片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在这一刻,宁浩不是一个人在拍片,他不是一个人!在他身后,至少还有几千张DVD。

54分钟前
  • 游坦
  • 推荐

和两杆大烟枪相比,疯狂的石头只能说是中国人在TMD自己手淫而已。

57分钟前
  • 变色的蜥蜴
  • 很差

【A-】你要拍的好,你就可以叫借鉴、模仿、致敬等等;拍的烂,你就只配叫抄袭。还有,是不是中国最nb的片我不敢说,但绝对是中国本土化最好的片了。

1小时前
  • 思路乐
  • 力荐

我喜欢聪明的导演

1小时前
  • minyee13
  • 力荐

还行吧。

1小时前
  • 刘小青
  • 推荐

黄渤依旧正!故事很紧。

1小时前
  • 熊仔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