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来这部片子来看完全是因为里边有孙艺珍。
其实剧情很一般,看了以后整个印象最深的场景到现在就只剩下几处了。
孙艺珍和裴勇俊饰演的男女主角一起去慰问在车祸中死难的年轻人的家属。
孙艺珍在那里被死难者家属打骂。
在回去的车上,眼泪一个劲的往下掉,于是叫裴勇俊停车。
下车以后她很大声的哭,很久,一直到天上露出那一弯新月。
我想我能体会她的无奈,别人打她骂她的肌肤之痛远远抵不过被至亲背叛的孤独与无助。
而现在出轨的两人仍旧在昏迷当中。
男女主角要在医院分别照顾自己的爱人。
他们互相交换了爱人的手机,看见了那些信息和录影。
这该死的车祸,他们发现自己的爱人已经出轨。
“她醒来以后你准备怎么做?
”,“我要报复。
”,“那我们俩约会吧。
”于是,男女主角之间,从开头相互取暖,到彼此的互相留恋。
“你喜欢什么季节?
”“春天”“我喜欢冬天”“其实我也很喜欢雪”“那只有等到春天下雪的时候了”俩人相视欣然一笑。
春天真的会下雪么?
电影里很多的镜头像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但是你应该能体会到其中的对话。
孙艺珍在窗外看见裴勇俊耐心的给他刚醒过来的妻子喂食,细心体贴的轻擦嘴角。
裴勇俊独自在窗外,看到孙艺珍趴在病床上丈夫的胸前,静静沉睡。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猜测该是什么样的结局。
会在一起么?
看这个场景,感觉导演暗示他们不会在一起了吧。
现实的力量强大到足矣把他们重新拉回以前的生活。
两个很安静的人,喝酒,散步,看海,甚至连上床都是安静的。
怎么给我的感觉总是压抑。
莫非他们清楚这不伦之恋注定不会有什么美好的结局,所以也不会不遗余力的宣泄?
但是,没有结束,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用理智支配控制的。
“我是不是疯了”。
其实他们都没疯。
一段孽缘,尴尬的爱情。
如罂粟花般绽放。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爱情,只要是真心的,都值得歌颂。
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在一个演唱会结束之后的夜晚,飘起了四月的雪。
白雪映衬下的梅花更显出她的鲜艳和生机。
这应该是对他们这场际遇的肯定。
于是彼此的脸上绽放出喜悦,泄露出顺从命运的轻松。
这场雪在人们的脑海中显得是那么温暖从容,当然也包括我。
电影最后,裴勇俊说:“我们…去…哪里?
”孙艺珍:“我们…去…哪里?
”我希望的是永远在一起,不管在哪里。
我愿意这么认为。
影片描述了一个不太现实的爱情故事,但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浪漫偶像剧——暴殄天物,将耀眼的明星仅仅作为陪衬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
导演不是别人,就是曾以《八月照相馆》和《春逝》而名闻世界影坛的许秦豪。
许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大家风范实在值得嘉许,换言之,这部情节性影片针对的主体应该是那些具有专业眼光,心智成熟的观众。
初春的一场不寻常的暴雪,一场车祸导致当地一名男子死亡,来自首尔的一男一女因伤势严重陷入昏迷。
仁书,音乐会灯光师,接到电话说他妻子在某滨海小镇受伤,不得不中途退出正在进行中的大型音乐会会场,当他赶到那个小镇时,他遇见了舒瑛,她来探望昏迷中的丈夫。
对两人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们既悲伤又难堪,他们的配偶在同一辆车内,醉意醺醺地驶向不为人知的某个地方。
也许他们将永远不知道,如果不是在车内发现他们的行李,他们使用的避孕套。
在移动电话和数码相机里,仁书和舒瑛看到了言词肉麻的短信,更为糟糕的是,他们看到了场面不堪的镜头:他们的配偶随意而亲热地躺在床上。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仁书和舒瑛忍受着情感的煎熬,等待他们的配偶醒来或死去。
有时,他俩希望能够打破这种沉默的状态。
在某个难堪的时刻,应保险调解员的要求,他们出席了车祸中丧身的当地男子的葬礼,这场葬礼因车祸而起,沉浸在悲痛中的母亲初始以为两人是儿子的朋友,他们不得不尴尬地解释他们与死者的关系,之后遭到死者母亲的驱逐和亲属的暴力恐吓。
那种特别的罪恶感(仁书和舒瑛有什么过错呢)令人信服地拉近了两人原本疏远而不寻常的关系,他们从无话可说到相互问询,最后走向爱情。
大量的镜头令人无法置疑仁书和舒瑛走到一起的原因,他们从家里出来,来到死寂的医院走廊,漫长地等待着医生最后的判决,他们身心俱哀,在最坏的情况下发现配偶的背叛,换句话说,他们伤痕累累、同时沦落天涯,这些无可争辩地让他们无法忽视对方,进而被对方吸引。
但是,这部影片的绝招是:两人心理的情感重负盘旋于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和每一个想法之中。
男女主人公在忧愁苦闷和犹豫不决中逐渐接受了对方,日久生情,这条路走得艰辛,每一步都在影片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足迹。
两个人从最初的行同陌路,到随后一起去安慰车祸受害者的家人,却被无情地驱离,女子无助地失声痛苦,男人心存怜惜却无能为力。
他们成为彼此眼中无处不在的风景,在不知不觉中交付真心,相携散步,共进晚餐……恬淡而内敛的叙事风格正是许导演的过人之处,在这部影片中,他最大限度地摒除了煽情的台词和解释性的画面,小心翼翼,穿针引线,将微妙的情感掩映于故事情节间,织就了一副淡泊优雅,宁静至远的爱情画卷。
他将被各自伴侣背叛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潜藏的激情,对真爱的渴求,如此感人至深,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观众。
与此同时,内心深处的渴望吸引着两人,彼此依靠,许导演却将现实引入这宿命的爱情中,并将问题留给观众,如果如斯的爱情发生于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将会何去何从。
同时,真挚,纯良,中规中矩,裴勇俊收放自如的表现可圈可点。
而孙艺珍,一贯的优雅动人,将普通的家庭主妇塑造地亲切可信,从《假如爱有天意》开始,我就认同,她是个天生的演员。
老师在放完《花样年华》之后紧接着放《外出》,我不知道这么做是否有深意,但是对于业界的观点:《外出》将永远处于王家卫风格的浪漫悲剧《花样年华》的阴影之下,我想,这是一个错误的推论。
从概念上看,这是怀旧影片,但又有些不同,它走出了单纯的怀旧。
《外出》现代而风格明晰,王家卫的影片怀旧而表现轻灵;《外出》提供答案,给出结论,《花样年华》模糊暧昧,不予解答。
这些特点有意义吗?
当然,在你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浪漫的人,就更有意义。
夏季的暴风雪甜蜜而苦涩,这无疑是来自于韩国的又一部优秀影片,它不是以怪力乱神和电脑科技来吸引人,而是以人间条件为卖点,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不平凡,在四月的春天中发现四刺骨的寒冽,也在人性的冬天中发现永不言弃的生命春天。
「外出」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
有人覺得「外出」很沉悶、很無聊、很平淡,也有人覺得「外出」很細膩。
論故事,根本沒有甚麼特別,兩個人幽會,這本是大城市每日發生的事,普通不過,但如何表達出男女主角的內心世界,我想是這套電影成功之處。
男女主角因配偶遇交通意外而認識,之後發現他們的配偶有曖昧關係,揭發出其實男主角妻了和女主角丈夫在偷情。
由大家從配偶的隨身物品中發現安全套,女主角從相機中發現丈夫和別人交歡的自拍片段,到男主角看片段時,傳來妻子交歡的笑聲,然後嘔吐,一段段的很容易令觀眾投入。
初段,女主角於得知事情後仍照顧丈夫,但男主色對昏迷的妻了說她幹脆去死吧。
然後男主角希望復仇,女主角半說笑的提議去偷情。
男主角替妻了抹身時看著妻子的下體,想著妻子和別人交歡的情景,女主角把被蓋過丈夫的頭,像希望丈夫死去似的。
女主角穿著內衣經過鏡子時,想起和男主角纏綿的時候也穿著同一件內衣。
很多很多…描述得很細膩。
仿佛男女主角每一個動作,都會帶出訊息及觀眾。
畫面構圖很美、色調很美、配樂很美、男女主角都很美。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是男女主角太快發生關係了。
總括而言,「外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不是每個人也適合。
喜歡的,不妨看多次,可能每次也有不同感覺。
我买的那张碟把床戏给删了看的我那个不甘心哦钱花冤枉了....眼镜GG演的just so so孙MM就less than just soso,可能是外表过于美丽始终找不到已结婚的妇人感觉被影评给忽悠了很多人写两个人因为道德规范最终分手但我怎么看都是两个人最后在一起了既然有真感情了,道德规范还算什么
最近一直闲待在家里,竟然养成一个坏毛病:喜欢动不动就说"没品".今早一起床,我又没品地看了一部很没品的电影:<外出>. 没品!!我骂自己没品,因为当初我是冲着美男子裴勇俊才去看这部戏.所谓韩式的爱情文艺片里最擅长的就是脱戏.但是裴帅哥无论是脱还是吻,戏都做得好假,动不动就摆出他那线条优雅的"侧脸".....难不成是怕伤了千万女影迷的心?酱紫怎么能行呢?如果裴帅哥永远愿意奉献上半身,永远只能假惺惺地半咬着女主角的薄嘴唇,拿这样的爱情戏拿来应付观众,那帅哥只能上"神龛"了.这样的选择,等同于"职业自杀".影片的最后打出字幕:许秦豪作品.这就难怪了. 从<八月照相馆>到<春逝>再到<外出>.已经有人封许秦豪为"著名爱情文艺片导演"了.前两部都让我睡着了,第三部在昨晚又不例外地让我看到一半就着了.Anyway,文艺不是这种文艺法,爱情也不该是这种爱情法.缺乏细节的长镜头难逃"故弄玄虚+故做深刻状"之嫌,所以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许秦豪的镜头语言: 没品!<外出>故事背景:男的(裴帅哥)是个灯光师,他老婆跟大学时代就认识的老相好在外出私会的路上出了车祸,双双重伤,不醒人世.男人去医院,从此结识了老婆的老相好的老婆(长一张娃娃脸的孙艺珍演老婆,穿得太土气都觉得很怪).两个人在很复杂的心情境遇下渐渐相熟(手段包括:吃饭,散步,奔跑),接着就开了房间,然后又开房间. 后来男的老婆醒了,不久,老婆的老相好却死了. 男的老婆为老相好哭了.男的又投入到工作中(灯光师,超酷呀,但为嘛让他那么酷?). 最后,一场春雪. 回应了两个人在海边的某段对话:男的:你喜欢什么季节?女的:春天.你呢男的:冬天女的:我也喜欢下雪男的:那就最好是在春天里下雪没品.....!
恬静的开始,恬静的结尾。
所谓的复仇只是他们相遇的借口。
韩国电影的慢节奏,素雅已不失为一种特色。
是让人慢慢的在伤感之中,感受到心灵的愈合。
一切似乎波澜不惊,不如俗气电影中,听到丈夫死了这等噩耗时,就来个当当当!!
的配乐。
这波澜不惊很平淡,更冷眼。
但是也只有这冷眼才能映射出其中韵味
看完韩国电影《外出》,深感作为一个人的无可奈何。
遭遇背叛无疑是痛苦的,然而施以报复同样很痛苦。
因为那并不能消除你对对方的所有依恋与信任全部落空的失望。
所以,被背叛的人注定要不公平地承受更多。
如果这种失落感久久得不到排解,经过一定时间的积压,会使人感到自己正渐渐趋向失去理智的边缘,从而很可能会做出一些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的事情。
再看另一方面。
电影中并未说明为何要背叛对方,是何原因。
我已经过了看事情只看表面,轻易下判断的年龄。
我更关注那些隐匿其后的、更深层次的,或许是难以捉摸的东西。
我觉得,正是那种精神方面的,带有一丝神秘感的存在会在不知不觉中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所以,在电影中,两个被背叛者后来做出了与背叛者相同的事情。
这部电影关注的,是人在遭遇双重甚至多重打击之后的表现,如果要将背叛的原因也一并细细说明的话,恐怕得先拍一部上集了,而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肯定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结果。
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必然是各自相爱的两对。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种改变开始发生,这改变发生得极其缓慢,它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累积而成,最终的结局可以说是必然的。
我想说的是:无论身处哪方,背叛者或被背叛者,都同样无法得到救赎。
被背叛者自然痛苦万分,他要释放自己的痛苦,用各种办法,买醉、哭泣等等;然而最终,他会发现,即使报复了,他仍然是痛苦的。
再看背叛者,他就一定快乐吗?
是的,一开始的新鲜、刺激的确会给平淡的生活注入活力,但是之后呢?
要如何继续?
在所有的光环逐渐褪去,激情淡去之后,在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都是一样的模式之后,要如何继续?
是回到原点,还是继续猎奇?
只是到时,恐怕所谓的原点,也已消失难以寻觅。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大智、大善、大慈、大悲的人,寥寥可数。
因为大智,所以能够看清真相,知道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切,既然存在了,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既然发生了,也自有其原因。
没有对,也没有错,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反映面而已。
因为大善,所以懂得自控,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自我控制,很多时候是需要极其坚韧的意志力的;若是稍有松懈,也许就会前功尽弃。
因为大慈,所以才会时时面带微笑,使周遭的人,能迅速沉浸到那宁静的氛围之中。
因为大悲,从而有了能够容纳一切的宽广胸襟;正因为知道作为人的渺小,才会悲天悯人。
还有太多的东西要思考,然而,善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始终不变。
作为我个人来说,如何善待与珍惜身边的一切,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只有确立了根本,才能继续走下去。
当然,这个根本,因人而异。
而继续走下去,自然也是从广义上讲。
所谓的“走”,涵盖了太多的东西,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一个想法与念头。
对于《外出》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我更多的是抱以同情,而非批判的眼光。
我想。
人实在是脆弱的生物,我们真的应该对其多一分理解与宽容,少一些盲目与偏见。
两天,看四部电影,均是亚洲影片:《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外出》。
自然,前三部来自导演岩井俊二;最后一部是许秦豪的作品。
都是觉得不错的作品,所以想放在一起写是件很难的事情。
怎么给他们做个类似于总结的话呢?
下午,看了半部《纳尼亚传奇》,忽然有所觉悟。
那四部影片都是亚洲电影,具体说来是日韩导演的作品。
所以,他们的确可以放在一起来说一说。
与那些美国大片相比,他们的故事里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你似乎可以知道他们各自会有几种结果,但你不确定导演会为他们安排哪一种;而在看那些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大片时,你毫无担心可言,因为蜘蛛侠永远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而在纳尼亚的几个孩子总会战胜邪恶的白女巫,救出他们的兄弟,虽然我并没有看完这部片子。
而与那些欧洲文艺片相比呢,这四部亚洲电影没那么晦涩,没有太追求拍摄的手法与效果,也没有要让人交出大把眼泪的意思。
看这四部片时,我的眼泪总是流下一两滴后又会笑一下,我想这就是亚洲人之间的默契与熟稔吧。
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生存在不同领土的人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标准等社会评判尺度也会相应地刻上自己的烙印。
自然,我无法对此有更深层次的探讨,这毕竟超出我所及能力的范围。
但我想就这四部片说一说亚洲人的性格中的绝望与热情。
总体说来,亚洲人是很悲观的,他们的绝望通常表现在意外事件出现的时候,比如《外出》里男女主人公发现各自的伴侣有外遇的时候,他们会反复问自己做错了什么,那种对自己的不确定与怀疑来自于他们性格里的悲观成分,似乎幸福于自己而言永远是短暂的,他们想对背叛他们的人质问,但当他们也有了类似于外遇的经历后,便不再追问,似乎这就扯平了。
他们无疑惧怕再被卷入这恶俗难堪的境地,他们从不觉得他们会得到赞同,所以只能顺从着世间常道一步步走下去,那是一种绝望的姿态,这绝望来自于他们对待生命的悲观,他们总觉得该是人负我,我负人则是大逆不道、不得好死。
但《外出》很巧妙地给了我们双重的选择,就是影片的结尾处男主人公架着车,旁边的女人问:“我们这是去哪?
”男人说:“你想去哪?
”导演没有给女人镜头,凭声音我们也无法断定女人是谁?
那么你觉得她是谁呢?
这当然像一个心理测验题一样,他可以反映出你内心最真实的性格。
还得提及的是,我很喜欢《外出》里的一些光影的效果,常常我们看到的画面是从玻璃、镜子这些反射体上呈现的影象,很轻很淡并且颜色奇妙,怎么形容似乎都是难以言传的。
关于热情,这似乎很难讲是一种性格,这似乎只是一种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短暂表现。
只是我觉得亚洲人的热情是与众不同的。
岩井俊二影片的个人特色不用多说,都是关于青春的表白与思考,而里面也不乏可以用来说关于“热情”的话题。
亚洲人的热情与环境有关,我们会为一场下不停的雨而内心郁结,会为一两个跟着你要钱的小孩而憎恶黑暗社会,仔细想想:我们会在一个毫无变化的环境里突然有热情的冲动吗?
我们大概都是麻木的,需要外界对我们的刺激才会有所反应。
岩井俊二当然深谙此道,他让榆野和山崎在倾盆大雨里大胆说出心存很久的话(《四月物语》),他让alice在没有舞鞋没有音乐的坚硬地板上翩翩起舞(《花与爱丽丝》),他让津田在一个风筝飞舞的日子里把自己也化身成一只风筝让灵魂永远地飘扬(《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我们总是感到压抑,而压抑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可我们却习惯性的冷冰冰,于是在一个适当的场合,我们会把我们惊人的热情表现出来,这种热情有时近乎可怕。
关于绝望与热情,关于这四部电影,我浅尝辄止地说了两句,只是很自我的表达。
片中有許多場景相當深刻,不是透過言語,而是透過動作與畫面轉達男女主角的心境。
儘管是錯綜複雜多重感受,可是刻劃得很傳神。
不把奔放的情緒拿來亂用,不會讓人覺得太油或太噁心。
即使有激情戲,卻很自然。
把〝偷情」拍得樸素唯美,讓已婚男人遇到已婚女人像是初戀般,重啟一場純真又生澀的愛情故事。
結局只用聲音呈現,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男主角說喜歡冬天,女主角說喜歡春天,女主角雖然也喜歡〝雪〞,可是春天不會下雪,但為了調合兩方的〝歧見〞,男主角笑笑說了「春天應該下雪」,女主角笑笑回答「有可能嗎?
」結局是下起四月雪,春天都下雪了,之後就不用說明那個意義了吧...)
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引进这样一部片子。
实在是没有什么感动可言。
题材还可以,但是这样一个题材需要特别强调对人物内心的刻画。
而片子中却没有很好的处理。
唯一的看点就是接近尾声瑞英在街对面的饭馆中看着对面旅馆里的仁洙这个镜头。
更加气氛的是居然把激情戏给剪了,这样一来这部片子就索然无味了。
典型的韩剧类型,一眼就能看到结局。剧情进展平缓,略显单薄。
對這個導演+演員配置還是有點期待的,但結果失望,就連情慾戲也很不情慾。
许秦豪就是个爱抓一堆大牌来演装13到死片子的导演。纯粹冲着演员去的,剧情可以忽略不计。话说这难道不是花样年华的翻版么?只是要看齐王家卫您还早了100年
跳着看的....剧情满弱的
财大的破礼堂里,我们冲着裴哥哥的激情戏去的,却铩羽归来。什么嘛?完全是骗人的。这种纠结的爱啊情啊的,最没意思了!
很细腻
一段简介就能讲得一清二楚的无聊片。
【补標】韩国情色『2021-2-2重新下载再看』
为什么不报复
越看越像日本电影~~
剧情太狗血
一本超级大大大烂片,建议大家千万不要观看。
花钱买罪受.
三观不正的我多么希望裴勇俊老婆别醒过来啊。
裴少。。。孙艺珍。。。都是俺稀罕滴。。。。
极其缓慢的一部戏,不过孙艺珍有比较露的演出。
没有孙艺珍,这片你信么?
剧中拖沓,结尾出彩。
裴勇俊只有丑闻里是帅的,应该说非常帅又性感。不知道平时干嘛老是戴着个眼镜。
注定要出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