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导演

地球最后的导演,The Great Director

主演:宁浩,贾樟柯,张子贤,张婧仪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地球最后的导演》剧照

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2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3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4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5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6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3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4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5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6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7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8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9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20

《地球最后的导演》长篇影评

 1 ) 明日之后

挺喜欢韩昊霖这个小演员,看到《明日之后》科幻电影短片系列,在bilibili 上6元付费看了4个影片,都不长,40min 左右,挺有感触1.《地球上最后的导演》关于时代与艺术一个时代的落幕,伴随着当代艺术文化的消亡与更迭2.《一一的假期》关于亲情任何时代,幸福的意义都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一桌饭菜热气腾腾3.《你好 再见》关于社会和人性社会的冷漠VS人对温暖的渴望想对每一个陌生人说“不要太难过”4.《杀死时间》关于精神和爱情爱和沟通抵挡虚无意义的秘密武器同样未来时代背景,风格各异,有笑点,有泪点,反讽中透露:爱和人性的美好,对艺术的热爱,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2 ) 愛電影,以最純粹的感動,以最清澈的快樂

如果沒有今晚小城之春的這場電影,連日來的迷惘計較不會那麼短暫飄散。

在大笑與熱淚之間,未來,是今天擲下的預言。

40分鐘,影迷看到熱愛,同行看到諷喻,局中人識出況味。

給導演徐磊打call,給演員賈樟柯打call,給反諷打call。

然而,又要140字,我說完了,都說完了,真的已經說完了。

 3 ) 一些彩蛋和包袱

其实也不算是彩蛋,就是各种包袱和笑点吧,笑劈了。

1、宁浩登场时举着枪干酒,有个特写叫马龙白兰地(或许是致敬马龙白兰度?

2、贾樟柯读的书是《贾想1996—2008》,自己夸自己“写得真好”hhhhh

贾想1996—20088.6贾樟柯 / 2009 / 北京大学出版社3、宁浩的手机铃声是《疯狂的外星人》的主题曲,二手玫瑰梁龙唱的。

宁浩的房车里也有疯狂外星人的玩偶道具。

4、这两个海报背景有人可以能认全么?

我没太看过科长的电影。

5、勉强能看清《独自等待》《无间道》

6、李小龙

7、我和朋友吃自助快结束的时候be like:

8、死的是搞话剧的,我还以为是搞摇滚的呢hhhh

9、最后的五元电影自选,完全就是商业片和文艺片之争,笑死。

科:《小城之春》浩:《少林寺》科:浩子你这审美属实短板,《偷自行车的人》浩:你不要老是长镜头嘛,《南北少林》科:又是武打片,看看黑泽明的《七武士》浩:黑泽明看过了,听不懂外语,《少林小子》科:看不懂你不会看字幕,安东尼奥尼浩:拜托,这个才是安东尼奥尼8科:哦这是费里尼,那就这个吧,塔可夫斯基浩:不要,艺术电影一看就睡了。

那就《火车进站》吧除了他们点的,还有别的几部电影,外语片我不认字,看到了《我不是药神》《定军山》

 4 ) 挺好的

电影已死,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如今的中国仿佛正在发生。

姑且将《地球最后的导演》认定是一个讲述“电影已死”之后发生的故事,那么影片中的所展现的两个导演的市侩与惆怅,仿佛在讲一个就发生在当下的,存在于每个人中国人的生活经历中的事情,哭笑不得、羞于提及又咬牙切齿——找关系。

“电影是一门及物的艺术”,既然有汾酒、有老陈醋,那么“电影”在电影中就没有死。

那这部作品中到底谁死了?

我觉得是闲死了。

首先,《地球最后的导演》是一部科幻片?

那影片中的“激励事件”是什么?

故事里只阐述了“电影”作为非遗之后发生了事情,却唯独没有阐明什么替代了电影,这是最复杂的东西也是有趣的。

这是可以如此处理的,但巧妙跃过,这很遗憾。

其次,《地球最后的导演》是一部喜剧片?

两位导演受名誉所累,徜徉在打机锋的推车上你来我往,结果是把搞话剧先送走了,二老感到了兔死狐悲就一同看电影去了,所以二人和解的原因就是死者为大,往事如烟应当携手向未来。

这是可以如此处理的,但过于简单,这很潦草。

最后,《地球最后的导演》是一部悲剧片?

我看到了凡是严肃的东西都死了,凡是庸俗的东西都活着。

敬畏死了、经验死了、诚实死了、话剧被“推走”了、歌剧变“吵闹”了。

市侩活着、数据活着、揶揄活着、假酒“旋儿”着、女性还被“看着”。

昔日所鄙夷的一成不变,哪怕出现了“缸中之脑”,坏事依然是坏事,人的所作所为无差别的延续着,最后“悲”不知从何而来汇集到了“电影”身上。

这是可以如此处理的,但没有联系,这很矛盾。

所以,我们在矛盾中掩盖了痛苦,在潦草中收获了快乐,在遗憾中结束了观影。

从资历和情感上讲,想写一点真话是很难的,第六代导演作为秩序的破坏者,给了中国电影以活力,但是若第六代导演将来要成为中国电影的殉道者,那何尝不是在自建阶级?

电影想说的不就是这句话:未来已来,现代文明最大突破,同时也是现代文明最大的危机。

但你们现在玩儿的花活何尝不是一回事呢?

电影怎么会死呢?

《地球最后的导演》将未来置于“敌托邦”中,无论是宁导的田野还是贾导的别野,不也都是在现实枯竭之时的一种虚拟空间,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崩塌”后有了一种逃避的可能。

那你俩其他的同行呢?

是不是连冲大会员的钱都快付不起了。

就比如作者本人,到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桌子上唯一挺立的西瓜,悲哀的不是周遭哀鸿遍野,是熟视无睹如同草芥。

我觉得影片一点也不逗,因为作为经历者,你其实正在经历着电影的死亡,因为当下的电影已经很久没有和当下的现实进行过对话了。

那请问:透过电影镜头你看到自己了吗?

我看到了两个大佬在劝我改行。

这很现实。

 5 ) 电影消亡之际,世界会记得他们曾经来过

最近很喜欢的短片,看着评价有点两极分化,来谈谈自己的拙见。

“穿过站台,送走小武,世界很大,我们江湖再见,朋友们,让我们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开头就出其不意,一系列的反转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你以为这是在KTV?

不,这是在拍电影你以为这是在拍电影?

不,这是电影博物馆演示拍电影我记得上一次看这种打破观众心理预期的设计还是《喜剧之王》你以为这是丧尸恐怖片?

不,这是在拍电影你以为尹天仇是导演在拍戏?

不,他就是个跑龙套几个镜头已经把未来电影的处境和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仰拍楼梯上寥寥无几的观众,高高在上,犹如动物园参观之感,左边的海报写着“近代电影拍摄重现”的字样,用场景刻画出电影行业萧条悲凉的一面,每一处细节都是在深化“地球最后的导演”这个点。

镜头切到贾导的中景,衣服上白底黑字“导演”,既让人忍俊不禁中又多了一丝辛酸。

“五十年前谁敢跟我喊停?

”导演内心底真切的愤怒和被现实压迫的无奈。

导演曾是电影的缔造者,艺术的追求者,而如今却只是为了取悦大众观众 ,往昔的电影盛世一去不复返,甚至到了濒临消亡的地步。

总体开场便抓住观众眼球,没有拖泥带水,轻描淡写但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故事设定在人们心中开始变得更加清晰和立体。

到浩子这里,不好意思马龙白兰地我真的会笑死哈哈哈哈。。。

一些诙谐的戏谑和恶搞,气氛又从上一幕的沉重变得轻松。

后面没有特别的感觉了,接着是酒吧的part。

尬舞真的很有趣哈哈哈哈哈。。

三个人聊天那里真的很喜欢,亿些凡尔赛哈哈哈哈说话的艺术“都是些野生动物 狮啊豹啊熊啊有时候没有几十亿 也就十几亿”我真的很喜欢这种自嘲式油麦“电影分析 分析有什么好分析的”(我真的狠狠共情了,谁懂乌乌 有什么好分析的)。

贾科长说 不要对他的作品过度解读 电影是要灵魂感受的。

读懂导演的设计和心思固然重要,但带着分析为主要目的去观影,往往会觉得有心理负担,要是看不懂了就是无效的了,大家都所推崇的自己get不到是不是就是水平的问题。

但艺术哪有什么正确答案,想起《信条》里的一句话:“如别试着理解,要去感受。

”如果大脑不能给你答案,就让心灵去回答这个问题。

如《头号玩家》一般的一帧一彩蛋的模式不存在的《太原往事》- 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至今连个海报都没有的《在清朝》 -现实中疫情时代下艰难生存的电影行业虽是所谓科幻片但五毛特效和人工智障处处透露着中二的气息导演演戏很有趣,贾科长比宁浩差了点以悲剧为内核的喜剧电影申遗结果的戏剧化实际上却也早已注定两大导演苟延残喘时最惦记的却是因为少投一票没拿到最佳导演-深入到骨子里的热爱,我可以不活,但不能质疑我的作品不要质疑一个山西人应该怎样做面,放多少水多少面粉都是经验之谈,是祖祖辈辈实践出来的经验,不像机器人只会死守黄金比例。

就好像拍电影,不能只讲理论而没有实践,镜头怎样组接场面怎样调度,没有哪一本书能清清楚楚地写出来,同时观众也是众口难调的,有人喜欢多放水有人喜欢多放面粉,不是规规矩矩就可以被所有人接受。

就如同这部短片,有人看到导演的自恋,有人看到对过往成就的自嘲,有人看到对当下电影产业的自省,何为优秀,何为最佳立意,皆取决于观众自身的看法。

为什么母猪体外受精技术会取代电影申遗的名额?

(救命怎么我学的东西未来都要死了哈哈哈 选生物的编导生躺枪)其实还是一句话,要是连饭都吃不饱了,谁还想着搞艺术啊?

为什么搞话剧的比搞电影的先死?

其实显而易见了,内容和形式上所表达的东西话剧都不及电影的丰富,话剧有时候确实满足不了观众对视听的追求,再现实一点,就是疫情期间不允许聚集呗。

电影也是如此,只不过电影并不仅限于电影院,还有各种流媒体啥的,传播途径更广泛和多样,所以即使是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也还能苟延残喘。

当然上面的话都是我瞎编的,毕竟贾科长也说了,不要对他的作品过分解读对吧。

最令人感动的部分是结尾没跑了。

贾科长和宁浩从医院跑出来,开着自动驾驶的三轮车,来到海边五元自选电影,在商业片和文艺片的一番拉扯后,终于有一部能整合两大导演审美的电影了,看到屏幕上放着《火车进站》,泪莫名就想飙出来了。

蓝色的海边 黑白的屏幕 先是想到今年戛纳的海边放映场了,想起一句话,“至死不渝的浪漫”。

然后就是什么叫作“殊途同归”,文艺片和商业片本来就不是一个对立面,无论电影产业发展到怎样的地步,大家的初心其实就是想好好拍电影,拍个好电影而已。

在电影濒临消亡之际,地球上还有人记得它是如何诞生的,这种感觉,真好啊。

就像是我们都在这世上走了一遭,最终弥留之际还有人记得,你来过。

“老塔的电影每次看都想睡觉。

唉你这审美…你也别老是长镜头了刚才那是费里尼,不是安东尼奥尼听不懂外语…”当大师们的名字轮番轰炸时就犹如在脑海又放了一段短暂的电影史,那些经典的名字,会在岁月蹉跎不断冲刷中,在大家的内心中,变得愈来愈清晰。

最后,火车进站,电影没完。

 6 ) 电影不死

电影会死,但影像不会。

业余影像的时代下,叙事将是主观的,观众更是主观的,被动的中心化的信息将不被接受,带来感官刺激的影像则必然胜出。

等到影像技术普及到穿戴式设备、甚至无需剪辑即可成片的时候,观众成为影像内容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选择有限影像的接受者。

到那个时候,电影一定会死。

但换个角度看,那些用简便手段创造影像的观众,又怎么不是导演,或者说那些浩如烟海的影像又怎么不是电影呢?

 7 ) 地球最后的导演观后感

短片<地球最后的导演>电影讲的是2065年的时候,电影衰落,年轻人已经没有人看电影了,就像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戏曲。

电影道白是贾氏风格,简洁,接地气。

电影风格有宁导的幽默。

那时有个叫电影协会的机构,宁浩和贾樟柯饰演的是没有电影可拍的两位失落的导演。

两人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惺惺相惜的伙伴。

贾导一句“五十年前谁敢给我喊停”,道出电影曾经的辉煌。

一句“洗洗睡吧”,又道出了两位导演五十年后的落寂与无奈。

片段一:在医院的那一场,两个人看到一个人去世,问是谁,宁浩说听说是搞话剧的,贾导说我以为是搞摇滚的。

片段二:2065年正在为电影申遗,如果申遗成功,非遗传承人享受科级待遇,贾导被通知是候选人时说:那我就是真正的科长了。

片段三:两个人为了争当候选人,比谁有劲儿,谁吃的羊汤和烧饼多。

贾导豪言:不信廉颇,也得信我。

最后得知非遗的名额给了母猪人工授精技术,两人当场泄了气。

片段四:当意识到生命总有终点的时候,宁浩想的是还有几部好电影没看,贾导答道:那就抓紧。

然后两人穿着病号服跑出去看电影,这时背景音乐是杨钰莹的歌。

电影是他们永远的精神支柱,毕生的信仰,就像贾导对宁浩说电影死不了,咱两个也挂不了。

导而优则演,两位大导演宁浩和贾章柯演的是真的好,尤其是宁浩,演的非常到位,是个好演员。

我相信电影不会消失,因为人总需要表达。

电影是出口,是我们要说但说不出的话。

 8 ) 一般

贾樟科和宁浩出演的小电影,算是自嘲和自黑吧。

整个影片的表现应是两导演玩票自娱自乐的游戏之作。

但就表演而言,虽是游戏之作,比起专业演员来说,觉得还是差距明显。

至于未来电影会不会像那些传统艺术项目一样走向灭亡,谁说的准呢?

一百多年前京剧不是也如日中天吗!

当时谁能想像,京剧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式微。

 9 ) 导演整活儿笑点太密了

英译名“The great director”暗示了这是个国际大奖导演+国民票房导演互相吐槽+山西话+争非遗职位+摇滚乐+赛博末日设定有趣的buff叠满了,最后还不忘吐槽一下话剧笑吐了。

“电影是用灵魂去触摸的”“穿上个塑料袋就不是她了以为fashion”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0 ) 给电影人的情书,给观众的情书

虚构的故事背景下的冲突不能虚构,“母猪的产后护理”代替“电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很好笑,但也让前面的铺垫失去了落脚点,整个故事就像是空中楼阁可以说是个失败的故事,缺少内涵和创意(虽然我很喜欢结局沙滩上大荧幕看电影的场景)作为学生作品是不错的感谢导演让两个人贡献了精彩的演出,我觉得宁导的表演更胜一筹,当然贾导的汾阳话也好听,希望能尽快看到两位导演的新作品很多电影海报、台词……算是给电影人的情书了,也是给观众的情书

《地球最后的导演》短评

可爱,虽然不完美,但有这样的片子存在就能给予安慰

8分钟前
  • 笨蛋哈密瓜
  • 还行

坏猴子瞄准b站就是知道,年轻人群体中存在着数量庞大但或许并未建立冷静成熟且富有见地的电影观、世界观的迷影者,他们渴望看到这样一部集合经典电影元素的大型娱乐庆典式快消品,来承载他们跃跃欲试的电影梦。但当电影本身成为其自我玩梗狂欢的手段时,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片也的确昭示了电影的结局。

12分钟前
  • 姓曾的拉扎罗
  • 还行

山西電影人送給電影的情書。

13分钟前
  • 李鑫龍
  • 力荐

只能说至少拍对了一点:按片中的逻辑贾宁两人日后确实只能混迹在金鸡金爵之流了,再多送送礼多拍拍马屁确实能拍出好的中国电影哈。30分钟无聊到不能再无聊的废话+5分钟油腻感溢出屏幕的自恋+3分钟迷影烂梗原来就是元电影了,一边说着“电影已死”一边又不敢说清到底是什么让电影衰落只能在这边没完没了的自怨自艾那我看还是死了得了,结尾贾樟柯说要抓紧时间看看电影了然后他们俩跑去看了火车进站真想给编导一火车创死阿

15分钟前
  • KID Y
  • 很差

@第五届平遥影展。白天刚在新浪潮书店翻了《电影之死》,颁奖之前的首映场,观影气氛好,全场各种笑翻,结尾点睛

20分钟前
  • 吴邪
  • 还行

徐导牛逼 还是那么荒诞 好玩

21分钟前
  • 影君子
  • 推荐

看的同时我也有两个疑问 如果电影非遗了 那哪个导演能代表中国 如果只有一次看电影 你会选择看哪部

23分钟前
  • Ivy_Hu
  • 还行

俩老灯演的吐槽老灯的老灯片。有点意思。

28分钟前
  • 陈俊俊看电影没
  • 还行

想看的评论:要不是这个片名我还能想看。你咋不叫三峡好导演或者疯狂的导演呢。看过的评论:演技太差。

33分钟前
  • 装老阿姨的少年
  • 较差

海边的电影院,电影不死,导演却在输氧了。

34分钟前
  • 宇宙未曷
  • 推荐

最后那一帧《火车进站》还蛮感人的

37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还行

有梗,有情怀,有电影梦,但剪不连贯、演技尴尬的自恋电影短片,俗称为预告电影。磊子,糊涂啊磊子!火车进站,可悲可叹!

42分钟前
  • Méliès
  • 还行

5分吧,噱头很足,但执行上和品味都不太行,可能真就适合电影节闭幕图一乐……

45分钟前
  • Dr.Ray
  • 较差

退钱!

46分钟前
  • Leave no trace
  • 很差

★★★☆ 如果到了2065年,當電影真的成為遺產,當人們真的不再愛電影了,當健康真的成為了對電影人的評價標準,那不會是電影的悲劇,那只會是人類的悲劇。當《火車進站》的畫面緩緩而來,滿心滿腦子只有一句,long live Cinema!

48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9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推荐

好多梗,蛮欢乐的……感觉宁浩的演技比科长略好一丁点……

51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明明是喜剧,最后却有点走心。热热闹闹的段子集,迷影且情怀,倒也挺适合平遥闭幕。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贾樟柯、宁浩不做导演做演员,演了一部喜剧片?不得不说,真是绝了,宁浩和贾樟柯都是欢乐喜剧人上身了吧,全程爆笑,最后有点伤感

55分钟前
  • 卡夫卡的小屋
  • 力荐

虽然土味十足,但两位导演的演技实在厉害。

59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