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审判
Une intime conviction,悬案判决(台),Intime conviction,Convinction
导演:Antoine Raimbault
主演:奥利维埃·古尔梅,玛琳娜·佛伊丝,洛朗·吕卡,让·本奎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8
简介:雅克·维吉尔被指控谋杀了他的妻子。作为雅克·维吉尔案件的陪审员,诺拉坚信他没有杀害他的妻子。但是,这种直觉很快就成为了一种偏执。她说服了国内最有名的律师为雅克辩护。为证明雅克的清白,他们携手展开了一场艰难的辩护斗争。为此,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部电影受到雅克·维吉尔的真实案件的启发,讲述了他的妻子离奇失踪,而..详细 >
用悬疑将观众和女主一起丢进“追求真相”的迷雾中,再用男主最后那一大段理性结词拨开浓雾,显出司法正义之光
当没有足够证据证实一件事情时,是不能去认定那个人有罪的。电影中的Nora,出于她内心对于正义的信念,做着幕后收集证据的工作。她因为要找证据而没有时间做本职工作被炒鱿鱼;参与案件收集证据忽略儿子假期和学校;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厨房起火自己被车撞,她像疯了一样收集证据来证明受指控者无罪。而他的律师,在Nora疯魔般的找寻动机说是另外一个人杀的时候,律师的那句当你恶狠狠盯着你恨的人,你的嘴脸会和你恨的人一样难看。而Nora 也没有同样足够的证据证明人是另一个人杀的。多么醍醐灌顶的话。仇恨会让人失去理智,失去对于真实的判定。是否有罪是看证据,不是看情绪不是看舆论不是看那个人的身份,不是看任何其他的因素。律师最后在审判官做最后裁断前说的一段话,激动人心。非常推荐的一部电影。
#siff 结案陈词振聋发聩 但是法国的司法体系也很有问题
律师最后的那段辩护陈词太燃了!
开始不差,但是越来越无聊,剧情梳理和安排也不清晰
3.5 劇本還算紮實,但女主的鍥而不捨一直找不到有說服力的動機,是對此片的一大困惑⋯
女主诺拉作为陪审员参与了一起案件,维吉尔被指控谋杀了妻子,但没有直接证据一审判无罪,十年后二审开始,诺拉偏执的认为维吉尔无罪找到著名律师为其辩护,自己还反复研究录音等相关材料证据,工作和生活都丢一边。整个剧情有点荒谬,没有直接证据全靠推测,无悬念也无起伏。
芭蕾舞演员离奇失踪,法学教授丈夫被怀疑杀害妻子,但陪审团成员诺拉坚信被告无罪,且找来最好的辩护律师。这是发生于2000年法国的真实案件,也是导演安托万·兰博的长片处女作,他因在片中采用案件主人公的真实姓名,且将窃听录音的部分内容改编为对白,被涉案人告上法庭,法庭一度将影片禁映。本片结合法庭片的脑力竞技与悬疑片的惊悚元素,引人反思何为公平正义。
平庸的电影,不推荐。有悬疑没反转,有想法没深度,虽是真实事件,但虚构了女主角,虽然全力求证,但无关大局,一场注定胜诉的官司,只是证明了疑罪从无的基本道理。
精彩的地方的确不多,有说服力的地方也的确不多,怎么说呢,人是不能靠意念去想象的,有些人做的有些事,你是无法想象的。不可捉摸也许是影片的亮点,但同样,似乎法庭上的戏份不足以支撑本片的核心,庭外的总总又显得多余。
疑罪从无,是彰显司法公正的重要原则。故事剪辑手法不错,节奏也还行,就是女主为家教女孩的父亲之案费尽心力,以至于冷落孩子、丢掉工作,有点不够有说服力。
有点在于整体写实,无趣的原因也在此,如果是纪录片或许分数会高
恰恰是這個虛構的女主角,讓一個客觀的真實事件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不太懂導演的這個操作.......
真实案件改编,一位编剧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失踪的女人,导致丈夫在十年里承受杀人嫌疑,作为他首次受审时曾任陪审员的女主,找到律师男主偏执的帮他洗脱嫌疑……这种没有证据的审判故事,基本将论点放在程序正义、群体歧视上,是《十二怒汉》的路数,本片同样,它展现的是程序正义与各角色动机的冲撞(男女主、可疑的失踪者情人、检方、群众),最激烈的冲突来自于代表追求真相的女主,女主这个角色是本片最大的虚构,编导的主张显然是落在这里,她以局外人的身份抛弃工作忽视儿子,去介入这个案件,却被律师男主怒吼“你和陷害失踪者丈夫的情人一样!”,我想这句话,也是编导对听信媒体的群众喊的吧。男主的表演充满力量,结束陈词很像阿尔帕西诺了。那些不停抽烟的镜头挺屌。坚决贯彻了法语电影写实传统,因电话录音是主要线索,对声音元素有设计
这个案子是有悬疑的,只能说没证据证明嫌疑人有罪而已。
非常好的电影,对于法律人来说真的深有共鸣。律师提出的关于公正、关于审判的论述值得每一位司法者深思。也许真相难以获得,绝对的公正永远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一直追求公正。当权力在手,要更为谨慎,以免滥用而成暴政。唯一的缺点是电影节的字幕及其不走心。
不错
正义在心中
辩护律师无论是对女主说的还是最后的答辩,都是真知灼言啊!女主的动机一直都成迷,仅仅是正义?还是一种不可言语的偏执?
2019-6-16 上海电影节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