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被剧透了的电影。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都会死去,我们所心爱或者憎恨的人也会死去,我们纠结的、珍视的、遗憾的、骄傲的一切的一切,终将化为尘土,不复存在。
但是就如同电影的魅力从来不在于结局揭晓的最终答案,人生的魅力也不在于什么长生不老。
我们应当享受的是自己独特的人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拿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剧本。
所以不必傲慢,不必嫉妒,因为我们只是剧本不同,倘若初始角色互换,一切都尚未可知。
我们应当享受的是世间的美好,为什么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到与无关紧要的人的争执和纠缠之中呢?
当电影进行大半,你终会发现,为那几秒钟而烦恼是多么的浪费时间。
所以不必暴怒,静下心向前看,总能走出死胡同,不钻牛角尖。
我们应当享受的是人生的过程,哪怕明天就会失去,那么今天就是这场电影谢幕前的高潮。
所以不必贪婪,因为我们无法永远获得任何东西,包括我们的身体。
我们只需要以自己理想中最舒服的状态结合剧本走完一生,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黔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
剧终之时,回头看去,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这一出人生大剧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剧情。
爱情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话题。
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很多人可能一辈子没有遇到过真正的爱情,很多人可能错过了真正的爱情选择了其他看上去能够相抵的东西。
但是爱情是无价的,真正的爱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因为爱人是唯一一个与你没有任何注定关系的人,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从陌生人到最亲密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人生大剧中最华丽、最美好、最无可替代的伟大篇章。
勇敢地选择爱情吧,是心灵的交汇,是思想的碰撞,是两个电影最紧密的联动;勇敢地选择爱情吧,别让他人的是非评价影响了自己的幸福人生,爱情是没有任何禁忌的,相爱已是不容易,为什么用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来锁住自己?
勇敢地选择爱情吧,即便会失去,即便前路迷茫,至少让自己在无法回头的人生路上少一些遗憾和悔恨。
希望我们都能够找到那个真正的爱人,不论时间长短,不论天涯海角,能够以各种方式,幸福无悔地走完一生。
这是一部讨论爱和死亡的电影,可能一提起这些你会觉得陈腔滥调,可生命本就无常。
这就是导演自己的故事,谢耳朵扮演的就是导演。
如何去表达爱和死亡也正是我欣赏这部电影和导演的原因。
由于是真人真事改编,本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很多真实的小细节。
影片没有传统电影对身份的焦虑,家人和朋友都欣然接受了他们的取向,所以一开始他们的爱情和大多数人一样,从热恋到同居,各种甜蜜的撒糖。
在外人眼里,他们是模范情侣,但事实上他们也有争吵,更有出轨,会去看婚姻咨询师,那些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他们也都经历着。
这是一部怀旧的影片,其中穿插的美国肥皂剧的片段可以看作男主对童年的一种“怀念”,时不时的念稿自白也是对电视节目的一种呼应,电影前面一直在铺垫着TV这一元素,果不其然在最后将剧情推向高潮——直接化用电视节目的形式,将角色从中抽离,看似是将观众也从中抽离开来,但却是更深的陷入,我也因为这一段落选择五星吧。
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相机,“u r looking at me,and I take pic of u",相机作为Kit注视Michael的媒介,同样也作为其记录回忆的工具,证实了this ride is so perfect。
在这样一个圣诞夜里观看这样一部感受爱与生命的影片,挺好。
(配乐选得真好,KIt真tm是我的type,就喜欢这种hopeless gay man)
痛苦 对这部片子的第一感受。
虽然在第一个镜头就告诉我们结局了,但是这个过程就是各种揪心之痛,直到最后想释怀都很难做到,虽然大部分情况是基于这个突如其来的癌症。
影片最让我感触的是在二人去父母家的餐厅内,二人互相给彼此拍摄照片,无声的表演互相注视着对方的眼睛,红润着的眼睛,相机放下那一刻,跟随着的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悲伤情绪袭来,无意识的眼泪跟着角色落下,可能是各种困难杂糅在一起然而却只能直面吧,就那一刻的感受而言,是一种无力感,看着照片中的人,只有快门的声音,难以言状。
影片还是有些不适的地方,就是连续两次的出轨,我是有点不理解这个处理方式。
高光时刻应该是医院床位那段了,但是放现实来讲就是有点emm,到最后一大段反转,如果这一切都是演戏,我是多希望是真的啊,但很快这个如果便是不攻自破了。
影片其实从一开始给我的氛围就不是轻松的,两人的相识再到热恋,冷淡期都有种不和谐感,虽然这都源于两个人的身世,一个自卑一个又极其自信。
中间经常会插入一条小时候饰演的电视剧角色来暗示下一段会发生什么,这也让我更加清晰认识这个角色的塑造。
最最痛苦的,是这个直肠癌,我很容易代入自己去感受这个病痛,一开始的疼痛到慢慢发现的那个过程真的好揪心,看了两个医生都是说有希望,直到那个美丽的毒苹果说出真正的诊断,不是,那个时候我都还不敢相信,就很难相信,以至于后半段我一直认为其实有可能是假的,抗癌的片段更加痛苦,《我爱你》中的一段也是,看着以往充满活力的人变成如此这般憔悴,真的好痛苦。
最后说要开始一段新生活,目前看完还没那么快能走出来,还没那么快。
TVLINE的编辑部主编Michael从小学五年级就认识到自己是同🌈,精彩的是他明确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刻,目击证人是他麻麻。
尴尬呼之欲出,倒也省却了日后面对家人躲闪或解释的麻烦。
尽管如此,个性稍显内向的他在情场上一路磕磕绊绊,直到遇见了摄影师Kit。
和所有情人一样,分分合合是家常便饭,可当两人即将走出倦怠期,取得谅解,就这样相伴到老的时候,韩剧照入现实,Kit被诊断出了癌症……
十分触动,不是为了主角生死离别,而是一方出轨一方没出,探究我为什么有触动,大概是因为谢尔顿饰演的主角代表的我心目中的理想状态,本身样貌不算出众,但是凭借内在吸引了一个喜欢自己自己也喜欢的帅哥,然而这样的组合似乎永远逃不过好看的一方会和其他人发生肉体关系的结果。
其实这样也没什么,只要能斩断关系就行,但是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似乎那个没出轨的人更难放下。
屏幕外的我比主角更难受,似乎一直坚持的东西没有意义。
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将以前看过的东西撕得粉碎,把那些爱,忠诚,从一而终衬托得那么荒谬。
那些好看又专一的人物显得那么虚假。
我很奇怪,在他出轨之后,仍然感觉他很有魅力,似乎他的魅力不会因为他做了世俗意义上的错事而消失,似乎他的魅力正是来自他的欲望。
欲望是美的,美无关善恶,美吸引人。
善有时候甚至是平庸的。
世俗意义上的善恶是否是用来保护类似我们这样的人,因为大多数世俗中的人是平庸的,所以世俗的道德体系保护平庸者。
如果我从小到大一直长得那么好看,身材也好,有很多同样好看的人喜欢我,我会保持和一个人的关系吗?
我几乎在这种推论下崩溃了。
自我重建的过程是艰难的。
维持自我,不在这种推论下改变性情,我是通过剖析自我完成的。
个人来说,我还是认可世俗的道德,部分是因为这是从小到大接受的,部分是这套体系对我有利。
说到最后,还是从是否有利的角度切入。
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我应该是果断离开,如果他生病了,又是一个人,我应该会照顾他,为了过往的时光。
我应该会相信他曾经爱过我。
如果他幸运的康复了,我应该会果断再离开。
因为我无法再相信他。
也许永远无法再像爱他一样爱其他人。
不过我这个母胎solo发表的这个感想没有什么意义,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阅片无数之后,我的心境早已如老僧一般,恐怕再也无法像那些真性情的人一样感受爱与恨,这不知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剧透预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它巧妙地以“剧透”为线索,展现了主角Michael和Kit之间纠结的爱情故事。
电影氛围营造得十分到位,让人仿佛置身于角色们的世界。
Michael和Kit的性格差异和命运的无情剧透让人深思。
影片也巧妙地让观众成为了“剧透”的接收者,从一开始就预示了这不是一个美满的结局。
整部电影让人在感动中思考,值得一看。
首发于qaf(那边我叫chinesejoe)1:41分钟时,电影突然变成了记录片模式。
让一直沉浸在剧情中的观众,突然跳脱出来直达拍摄现场。
谢耳朵饰演的Michael Ausiello却还沉浸在剧情中,他问:“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被深深地共情了,我能体会到活下来的人遗留下的人生课题反而变得沉重和艰巨,谁可以顺利地走完下一程?
Michael说:“我以后的生活会无比艰难。
但我也许会OK。
感谢你给我的过去的13年。
谢谢你给我一个家,谢谢你爱我。
你可以离开了。
”通过感恩和告别,Michael给自己一个爱人绝症死去修复自己哀伤的机会。
很多人看电影时候希望满足自己的需求,但谁考虑过结束一段14年亲密关系的Michael下一步怎么办?
很多人在挑剔Michael和Kit的爱情故事不完美,因为最后两个人已经处于分裂的边缘了,而Kit已经有出轨的人;Michael则一直在坚持,妄图挽回他人生中这唯一一次的爱情。
所以,质问Kit的不忠的是自私的人,他们的目的不是为这一对伴侣考虑,而只是想把苛求的标准强加在别人身上。
以往,为了让一篇文章有科学性或说服力,我会引用数据,没人约稿给稿费就不那么严谨地写了。
国内外各种婚姻和亲密关系调查的数据一直是和大众期待的相反,完美爱情在社会现实中实现的比例并不高。
尤其是在当物质和精神都丰富的社时代,个人更对以自己的利益和感受为主导来评价关系时更是如此。
此处不细表。
Michael和Kit的相遇是偶然的。
所以不得不单独说说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Michael父母去世的早,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却很紧密,所以他焦虑缠人古板。
Kit父母经常争吵,给Kit的爱不够,造成了Kit回避却活泼的性格。
你喜欢和一个讨人喜欢却有些花心,还是合一个孤僻一旦碰到就粘上身的刻板的人一起生活?
我们都希望取两者优点没缺点的人相处,但这样的人并不见得一定能得到。
而这两种人相遇后却很纠缠:这种解析并不难,我写过一篇《纠结的爱情为何一个追一个逃》的文章,一个焦虑型依恋的人纠缠上了一个回避型的人,就是这个过程。
一个人在幼年形成自己的依恋风格,在恋爱的过程中并不容易十分容易改变。
观众指责Kit是负心汉,并不能改造世界上的回避型人格的人,也没能给予Michael这样焦虑型的人的刻板以有效的指引。
我们都在刻意迎合自己的需求,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化解或处理其他人的弱点。
Michael没有回避Kit因出轨并伤害Michael的事实。
但Michael在Kit的葬礼上也说明了,Kit并没有在Michael担心的方式上进行:“Kit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打开了我。
”在开篇,我看到Michael强迫的作态,我真的很难喜欢他,甚至以为这是一个什么电影?
但逐渐地,我开始和Michael共鸣了,尤其是在医院他突然暴怒一定要求护士给Kit提供病床的时候,那一刻,我意识到Michael这样的似乎有些神经症的才人是爱情中的极品,虽然不善交际,却能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不嫌弃你,并给你最崇高的爱情。
我喜欢西方片中的和解和升华。
从两个人亮相给Kit父母,两个人去登记结婚,到寻找心理治疗师做伴侣治疗,到两个人彼此和气地争吵。
片中,我们可以看到,Michael一直是两个人生活中的主角,这是Kit,及Kit的父母,生活和医院中,这是美国整体生活环境给予同志的:我们这边却没有。
他们可以大口争论彼此的纠结,我们连这个机会都没有。
看片中吃了一路狗粮,真是羡慕,何时我们这边也可以这样地晒幸福撒狗粮。
一个故事的结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片末,Michael走出了哀伤,把两个人的故事写成书,后来又有了这部电影。
影片中的细节很多,如Michael房间里的蓝精灵在Kit死后变成白色;Kit房间的基线索等等,自己去找吧,要不白瞎了导演和布景师的心思了。
最后说一下,头一次看谢耳朵的演出,确实很赞。
感谢这些知名演员对同志的支持。
喜欢他们的每次对视,从酒吧之夜初相识那里开始,到两人一起在餐厅里吃晚餐,晚餐期间谈论对婚姻的看法……Mike腼腆又谨慎,自卑却始终深情如一。
所以当面对Kit不止一次的肉体出轨这一点,我始终理解不了,怎么可以这样伤Mike的心?
Kit终于说服Mike,同意让Kit造访他的公寓。
当Kit看到满屋子的蓝精灵时,震惊到失语。
可是,那一刻我却突然很想哭。
Mike因为自己童年时候受过的心理创伤,爱得很小心翼翼。
再到后面他对Kit坦白说的那段话:“很抱歉我从未告诉你,穿着卡其色内裤的你的屁股有多好看。
我之所以没说是因为我害怕,一旦你意识到自己有多棒,你便会离我而去。
”我难过到不行。
Mike向往爱情的心非常单纯,他们第一次约会晚餐时,聊到关于婚姻的看法。
Mike就畅想,两人老得都走不动了,躺在圣诞树下都会腰酸背痛的时候,心里还是会感激,因为拥有彼此。
那光景,多遥远,多纯粹、简单。
后来Kit病重,一家人一起坐在沙发上,他也想到了Mike曾经描绘的这一幕。
如果知道了将来会是这样的结局,还会选择爱上这个人吗?
人生即使到了尽头,都没有确定的答案。
一旦选择了开始,就不会去计较后果,用心感受当下,只有当下最珍贵。
剧透预警Spoiler Alert拍的很甜腻,当然这是一个甜腻的爱情故事,虽然有着死亡做底色,并是发生在同性之间,可是它还是一个非常世俗、非常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
一见钟情,两厢厮守,(而且没有任何经济问题),友好处理分歧,直至死亡将其分开。
而故事到了尾声,却出现了一段和这个故事格格不入的对话,男A终于忍不住问男B,你是不是和某人滚过床单?
男B点头承认了,并且致歉;男A却道:是我对不起你,抱歉让你将我的人生包袱背负了那么多年,是我让你产生了愧疚感,虽然你并没有做错。
想想看如果男A角色是一位女性,对着病床上的丈夫说:我知道你就是一个花花公子,我用我的忠贞来要求你,是我的问题。
大概观众都会认为这个女的是低自尊或被pua了。
所以这样的对话只能发生在同性之间,没有男女社会地位差异,就是两个完全平等的人,一个对另一个说:我爱你,包括你的性格,你选择的生活方式;性忠贞是我自己的选择,而不该是我强加于你的。
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爱我,来生活,我都可以接受。
甚至爱可以不止是唯一:世人认为爱应该是唯一,爱应该是永恒,认为这样才是真爱,起码这部电影有了这么一段对话,让人们想一想这个理所当然的定义。
俩男主选的挺好(莫名觉得主治医生晦气)
谢耳朵扮演了老公出轨,原谅他的角色。整体情结都挑了比较耐看的细节。
我们不该这样结束。我们甚至不该这样开始。人生苦短,却又沉溺其中
不错的同性爱情片,美国观众泪点实在太低了,抽泣声此起彼伏,后面大哥估计哭得快虚脱了,我在前面听得只能憋笑。
许多的为什么没能回答。为什么相爱,为什么疏远,为什么快乐,为什么痛苦。剧本挖掘不深,一切都建立不起来
有佳句,差火候。怎麼想都應該是相遇相愛、相處摩擦、攜手抗癌的三幕結構,然而第一幕甜蜜有限,第二幕草率交代,於是被前兩幕服務的第三幕就始終缺了幾把柴火,以情景喜劇的方式演繹少年時代故事很聰明,但是表現形式上和主線還是反差太大,顯得刻意插科打諢,情緒跳躍過大,讓人覺得有些突兀。喜頭悲尾的線性敘事始終有些無聊,看到最後覺得,還不如抗癌、相愛、少年三條線交叉敘述,提前讓觀眾適應情緒的變化。
3.5
论如何去和爱的人告别,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中年大叔谢耳朵,整个还蛮惊喜的
the same girl power as Sheldon...作为女性,真的有被消费到(打着LGBT的噱头,冠冕堂皇得演着女性代入也无违和感的故事...真就没意思),而剧作本身显然也又普又俗又平,甚至没有最后的一分多钟实拍让我记忆犹新
不感动也没什么泪点,倒是拍出来恋爱的历程,从开始的火花四溅然后一路下坡,彼此挑刺日趋平淡甚至出轨,最后伴侣更像是亲人。相爱是真的,普普通通的生活也是真的。
太拖沓了,而且是谁给这个标喜剧的?
boring又typical,眼睛一酸是人之常情但是真哭出来又尬过头,亲密关系到了一定地步就一定要笑着原谅出轨吗,如果他没得癌症他会坦然告诉你实话吗???(Jim还不错,我就说总有一个平行世界的耳朵爱惨了圣诞节
So, here we are. Yes, we are here. For every moment after we met, I love you.已泪目。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情节简单平静,一个分别的故事,一个与爱相关的故事。但,演员太棒,镜头语言太棒,任情感流淌和蔓延,一首委婉柔软动人的小诗。
睡前大哭。不该看的,真的不该看的。
越看越恶心。就是个gay片。
第一部电影就哭了555555塞巴斯设定很牛啊
【24/06 No.26】开始这类后婚或长期关系时代的故事。
虽说是爱情片,但我看不来,
坦诚地陈述病情,这一幕足够残忍。感人的真人真事,实用的电影(为同志演员创造了工作岗位)。男二天菜,期待他在《拜访小屋》中与甜乔的激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