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很喜欢看这类影片,但其实是有些东西我根本看不懂的(捂嘴笑)。
只是感觉这些人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就完成一场偷窥,但对那些坏人完成的偷窃,我就不耻,心里寻思着,有这种本事,干嘛就一定要去害人呢,大概是金钱作su吧,人在金钱面前问题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的。
虽然我是非常凑热闹的去看这类剧,但其实看完之后啥也不记得了。
只记得摄像头被动时,刘青云警觉的眼神。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一开始只想忙里偷闲玩一小会儿电脑游戏解解闷,结果最后却不小心荒废了一整天。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一开始只想在看电视时吃一小块蛋糕解解馋,结果最后却几乎把整个冰箱掏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一开始只想在闹钟响后多躺十分钟解解困,结果最后却睡到了正午时分。
牛顿第一定律在人类身上似乎依旧适用,只是这种惯性有时会带来绝对意想不到的悲惨后果。
激战正酣的你终于发现电脑旁还有无休止的正事尚未开工;掏空冰箱的你终于发现体重似升空火箭势如破竹直线上升;睡到正午的你终于发现老板来了数个追命call而本月奖金已然永别。
沉醉于自我的你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痛苦的硬着陆。
《窃听风云》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骑虎难下的尴尬故事。
当三位窃听小组成员在股市起落中越陷越深之时,他们应该明白自己已经不能再“没事没事”了。
不知是否为了迎合审批,影片宣传时强调了这个故事的道德成分,说影片阐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古老而朴素的道理;而影片中,证券营业厅里有位股民阿姨时时不忘烧香拜佛求菩萨,似乎也是在有意暗示善恶终有报的因果循环。
谈论影片的教育意义似乎是一件土俗而莫名的事,不过即使脱开所谓道德或宗教的严典苛律,《窃听风云》仍然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面对未来,永远不要太看高自己。
有一条很有意思的墨菲定理——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最终一定都会出错。
排队时,你选了一条看似最短的队伍,结果却眼睁睁看见旁边那一路貌似进度更快。
外出时,天天带伞的你偶尔一次偷懒没带,老天爷便及时馈赠你一场倾盆大雨。
炒股时也一样,根据内线情报理应稳赢不赔的股票,最终却引来了一场场害人害己的杀身之祸。
造物弄人也好,悲情幽默也罢,对于自己说不好又做不好的冒险行为,为了防止小概率事件引发无限悲剧,可以选择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发挥阿Q精神勇闯天涯;要么适时收敛熊心豹胆谨慎行事。
认为未来永远风平浪静是自负而非自信;认为所有闪失终将瞒天过海是弱智而非明智。
有人相信人是理性的,总会为自己做出最佳的选择;不过在现实中人更可能是有限理性的。
人有时冲动、任性、用情绪而非理智思考,人短视、浅见、更愿追求一时之快,人喜欢钻空子、走后门、耍小聪明,因此人在面对并不确定的未来时,一念之差往往酿成万古之恨。
这就是为什么在越是高级的社会体制之中,人们会设定越是复杂繁琐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彼此的行为,来保证那些偶尔一不小心看高自己的迷途羔羊不会跌入万丈之渊。
可惜的是,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地方,某种致命的自负却偷偷摸摸地渗入了群体的骨髓,出现了一整群一整群自命不凡的得势者。
在集体看高的年代,群魔乱舞逐渐成为另类时尚,于是大家就一起沉浸在毒瘾般的快感之中,然后一同嚎叫着迎接末日狂欢的来临。
http://billwang1120.blogbus.com/logs/56427784.html
如果刘青云能痛下杀手,干掉那个女秘书,就只剩下李子雄和王敏德狗咬狗,而电影的辛酸三人组都能过着各自的happy 生活了——看完电影我一直这么想可惜的是我不是编剧更不是广x总局,这样合理的情节也不可能合理地上了大陆的几千块屏幕上。
我只是在想,贪念是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斩断的三人组出了事,吴彦祖去提现金洗白自己的炒股暴利,经纪人一脸正义地说:我不做非法的事!
吴彦祖依然笑靥如花:10w?100w ?200w?
…… 陡地经纪人的胖脸一变:没有一千万我不做的啦!
吴彦祖冷静地说:六百万 胖胖的经济人大手一握:这是给你的价噢~影院里顿时哄堂大笑。
和广东人一起看粤语片感觉的确很有意思,平常觉得碎碎念的广州话放在电影里也突然感觉到笑料和辛酸来。
粤语的表达就是在那一句句的碎碎念中,叫你听着,念着,突然被打动了想起马克思爷爷写在政治经济学里一个重要的财富判断,当利润达到200%时人人都会动摇,而到300%就只有所谓的暴徒不惜任何代价去强夺利润(原话不记得)我不敢肯定如果自己面对如此高额的利润时,会不会也是暴徒之一对于吴彦祖的那种强烈的财富落差感和古天乐那种缺钱的焦灼,我身历其境。
自认只是香港的过客,并不很了解香港。
但是能体验到对金钱一样的渴望。
在那样花花绿绿的商品和整个耀富的氛围里,你永远贫穷。
只有数得清的上了八位数甚至九十位的帐户,才会填补那种精神上的饥渴——因为只有在有海的房,加长的车,数层的艇的包围中才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尊严和意义。
人说香港物欲横流,在我看来岂止—— 它的魅力或说致命之处是这物欲已经流进你的心和你的骨髓。
钱永远赚不完,但是钱也永远不够花。
除非大家都平均赤贫,让我的双眼从此没了琳琅满目。
窃听风暴只是香港万象的一瞥,只是表现在警匪故事里戏剧性更强了而已。
但是对金钱的欲望就像毒品缠绕着每一个人,想起彼时开始对花钱充满了兴趣,想起彼此之间可以谈钱搞定一切,想起傍大款不是那么可耻而成为骄傲……古天乐对家的执着是唯一让人清醒一下的镇定剂 这恐怕也是中国人唯一可以赖以相信的了
影片中古天乐和刘青云的表演非常饱满,吴彦祖正中带邪,整个剧情很抓人,绝对值得在影院一看的好港片!
刘青云方中信张静初这三角恋着实为这部警匪片增加了些感情,只是不喜欢张静初皱着眉头的样子。
刘青云跪下来求婚那段有些感人,可是方中信和张静初最后被莫名其妙地枪杀,也确实可惜了些。
而古天乐完全是个悲剧人物。
丝丝白头都可以看得出,一家子大大小小要养活,自己和儿子又要生病住院,想赚点钱留给老婆孩子也不算过分,可是他毕竟是一个警察,总会遭人报复,可怜了他的家人,遭遇突如其来的飞来横祸。
吴彦祖,在这部戏中他的精彩之处不多,还是以前的那个他,没什么突破。
和他在新宿事件中的演出也无法相提并论。
有点小小失望。
刘青云是个最纠结的角色,一方面帮着自己的小弟做坏事,一方面又要和警署联合起来对付boss级老大。
他还是很有头脑的,最后一刻买通boss手下的小弟换来一条性命。
最后他回忆起当年三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不免有些令人唏嘘。
这样的结尾对谁都好,一贯的港式风格,没太大突破,但也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好港片。
从最后三位主角的悲惨后果,告诫这人们无论何时,处于何种困难,犯法的事情,千万别碰,另外两点感受最深:一是做人不能太贪,二是一步错步步错。
而港片的精髓何在?
删除重要的证词、人物在狭小的空间躲避、换装突破层层关卡、搞定在港片中出镜率超高且极倒霉的警察总部。
都是港片常用的“抓人”手法。
除了斗智斗力,这部港片难得的把一些细节做得极为漂亮。
鉴于这个故事的特点便是“逼近真实”,那些细微之处就更显功力。
开篇在暗巷里出没又陷于危难的老鼠,仿佛是人物命运的预示。
王敏德扮演的马先生那段讲话用平行蒙太奇切换到小祥和老杨二人被害,阿俊参与救助过程的场面。
流畅富有深度。
其中马先生这个人物的演讲内容之深意与画面的契合度显得天衣无缝又不生硬。
还有古天乐在追老婆出门一段极为生活化褪下的裤子(虽然很多人将其视作搞笑)。
不能忘怀的三人窃听之枯燥用一段吉他配乐结合窃听、聚首、吸烟的画面剪辑流畅的带过,都显得较为用心。
把西方类型片的闪光点借鉴后最大化,把港片的优势重拾用新技术整合,把细节做足力求真实,《窃听风云》的路虽走得曲折,却步步扎实。
表演:三个男人的一台戏 实际上,这是五个男人的一台戏。
《窃听风云》终究是部男人电影,张静初在表演上没有问题,角色不算花瓶一切处于不过不失容易被忘记的尴尬境地。
但是,显然刘青云扮演的“头儿”阿俊。
以及由吴彦祖扮演的年轻帅哥小祥,古天乐充满生活压力的中年角色老杨三者的戏份最为吃重。
至于方中信扮演的上司小光和王敏德走道貌岸然路线的马先生,则是不俗的补充。
他们让角色的性格通过之间的交手显得丰满。
刘青云没有掉进“影帝”的迷局,这部新作表现很是抢眼。
这种电影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正面人物脸谱化的倾向。
但是一些小的眼神和动作上,如清晨吃面时的一个迟疑。
隔着玻璃催泪的戴戒指等动作真不是一般演员可以把握得当的。
到了最后,闪回三人嬉笑画面时,刘青云潸然泪下的动情也极具张力。
他的眼泪永远是留在眼眶里很爷们的“苦苦徘徊”,这个人物值得玩味。
古天乐则是永远求突破的典型。
有人说起这部戏中他的断肢一幕称为不俗,却不要忘记在《门徒》的所谓“自毁形象”之前,他已经在《夜叉》中的颠覆性演出。
人物老杨很生活化,极为左右摇摆。
一边是职业道德、一边是家庭责任,左右为难间挣扎感强烈。
只不过有一点:人们会因为他的偶尔玩笑与给人印象深刻的痛苦表情忽略他的努力,这是最大的不公。
可以说到去年的《保持通话》截止,他已经可以去奢望尽快在金像奖的历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了。
终于说到吴彦祖。
不消多说,这是三个人里最容易被忽略演技的帅男。
但请回答以下这个问题:港片历史上最倒霉的演员是谁?
答案1:2000年前的周润发,因为他经常被导演弄死。
答案2:2003年之后的吴彦祖,因为他经常被导演虐。
《旺角黑夜》的血流满面。
《新宿事件》失去一手化身视觉系爆裂男肠穿肚裂。
甚至客串《宝贝计划》的娘娘腔雷人无比。
到如今,请别忘了吴彦祖已经很久没有在银幕上耍帅了。
阴冷的反面配角是《新警察故事》送给吴彦祖的新路和礼物。
但是真正帅气的,游走在欲望与正义之间的这个人物小祥,也是较为不错的选择。
补充:这一次,他的死相依旧很惨。
对比起方中信的略显平淡,说说王敏德转型成老奸巨猾反面戏骨的可能。
他的气质是当下华语电影圈较少见的。
阳刚中透着不羁和镇定,老成深不可测。
这一次他的每次发言、思索、对质下属时的恐吓都拿捏得极佳,值得褒奖。
回忆近期台湾电影《停车》的群戏惊艳,曾经《天堂口》堆砌帅哥的彻底失败,《窃听风云》没有让这些帅男的演技互相抵消,反而变成了1+1+1>3的效果。
这群男人的好戏可以上演,实属不易。
启示:给了港片一条新路 由此可见港片如果这样拍没有问题。
技术、故事、人物、题材、编导都OK。
但是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此,在生存。
投资高达一亿九千万港币的《新宿事件》无缘内地,死于题材。
同为麦庄作品的《大搜查》一塌糊涂,死于结局。
给好题材一个好结局,是港片唯一的生路,也是一条值得思索的新路。
于是,当警匪题材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由枪火大战变成斗智斗力的游戏,港片的思路也即是题材的选择就值得斟酌。
《无间道》在2002年把港片历史一分为二,这个系列的意义在于,用极度商业化的手法,讲清楚一个需要观者稍加思考的故事。
现在看来,这种改变是值得推广的。
但是,卧底是不值得一而再再而三上演的,《黑白道》的无法成为主流便是例证。
于是,大格局下当全球金融风暴咋起,西方《跨国银行》一类的主流商业电影将目光投向金融寡头时,《窃听风云》题材的选择便既顺应时代特质,又保留了正与邪的对立,且强调了吸引眼球的话题性。
再者,众所周知,港片之所以吸引人,不在于警方端掉犯罪团伙,而是英雄主义出手消灭反派。
试问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经典老港片,哪个不是等到敌人巢穴被捣毁后香港皇家警察才姗姗来迟圈起隔离带封锁现场解救伤者?
因此,当港片的结局不能以暴制暴,不能在杀戮中体现快感时,便失去了固有的魅力。
这一点,《窃听风云》的结尾就从道义战胜了法理,令人解气震撼。
那只“手”缓缓的伸向令人心酸的全家福露出那张面孔时,镜头语言的纯熟运用下,一个直入人心的结局正在诞生。
这既避免了之前题材被一刀切的危险,又为稍显主旋律的正义战争邪恶坏人被捕光明结局添砖加瓦,开辟了道德审判的第二战场。
由此可见,顺应时代包含老港片精髓的题材,加之情与理尺度分配得当的折中结尾。
是港片生存下去的一条新路。
折中选择虽然稍显无奈,却总比固步自封等待死亡要强上百倍,因为毕竟没有人希望这道独特的光影风味消亡。
给麦兆辉和庄文强以特殊的掌声,因为在这个年代,品质不俗依旧是第一,而新港片则是突破。
这条新路,可以让港片不死,且保有特殊的精神内核,值得褒奖。
而这个故事透着那股子黑暗和不屈,虽有不足却瑕不掩瑜。
让港片有尊严的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当看到结尾那个从天而降的“笑着赴死”一幕袭来,俗一点说,听到正义审判的钟声敲响之时。
我知道,《窃听风云》,已经成为了一部我喜欢的香港电影。
《窃听风云》麦兆辉庄文强不愧为香港最好的编剧,“铁三角”合作这么多年,二人编导的技术都相当圆熟,是否也预示着这个三角的分道扬镳。
不过无所谓,一部《窃听风云》足以给观众信心。
本片现实意蕴沉重(指向当下金融危机和窃听时代中的信用危机),但没有影响其娱乐效果。
整个故事紧凑绵密而且扎实,有一种弦乐四重奏般的韵律感和从容感。
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三个主角戏份均匀自如,配角里王敏德、方中信包括那对经济罪案调查科的偷情男女都塑造的有血肉有性格。
尤其古天乐这个苦命角色进一步推动古戏路的拓展。
麦、庄二人不算高产,但均是精雕细刻,游刃有余。
《窃》缺点是“谍报警匪”类型片痕迹过重,以至于阻滞了叙事和抒情的灵感,缺少细部的神采,缺少耐人寻味的起伏和张力。
最根本的是,缺少一种在《无间道》中流露出的更深远的人性的、社会的内涵,感情的缺失,关怀的缺位,是当下华语电影的一个深层次缺陷。
编、导、演、摄、录、美以及与之有关的各部门,各人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成就了这样一部电影。
可惜麦兆辉、 庄文强却让它惊艳开篇却才思渐尽终至惨淡收场。
这两个编导一体的才子,让我从观影前的期待,观影中的等待,到观影后的慢待。
我期待,香港电影圈“五个半表演艺术家”中的刘青云带给这部片冲击,我等待,三个这样的男人电影中的爆发。
可惜,当我离开影院的时候,连平时再认真看一遍海报的习惯都失去了。
我慢待了缓慢移动的迷离光影,投射在人物脸上身上的片片阴影,配合风格、节奏刺激的音乐,配合摄影那种迷离的摇曳的风格,爆发出的美感。
我慢待了刘青云的抑,吴彦祖的扬,古天乐的顿,方中信的挫。
这本该是一部男人的戏,可惜,结局却那么的不男人。
电影是一种即时消费的文化商品,我想,这次消费,会被我很快遗忘。
国语版的感觉很差。
仿佛是那些人物都来装作是讲普通话一样,语气与表情有时候感觉对不上号,有时候又太过了,其实我更希望他们用粤语来讲那些对白。
但是宪法说了,全国推广普通话,于是乎凑合看吧。
原本是三个搞技术的警察,应该没有无间道里面卧底侦探那么腥风血雨,但从结果看起来,这片子整个颠覆了我国国民的思想,没有大团圆的结局,甚至连小团圆都算不上。
庄跟麦把无间道延续下来的色调跟空间感又一次展现在这部电影里面,三位主角内心交流的基础场景,仍然离不开——天台。
我也是一个有着天台情结的人,在我看来,天台是一个可以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一个说真话的地方,和一个跟自己的内心纠结掐架的地方。
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场景安排,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单调独立的个体,没有这么一个地方,哪来的那么多戏呢?
回顾这一年来所看过的港片几乎是寥寥,最近也就是《保持通话》、《证人》、《新宿事件》,再下来就是这个《窃听风云》了。
脱离了王晶、周星驰之后,发现新香港的电影人总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来面对世界的变化,恶被宣扬的过分。
虽然那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总归不是一些常态的生活。
近些年来,港片导演似乎更倾向于拍悲剧,虽然有些正剧最后不免落好人战胜坏人,正义战胜邪恶的大俗套,但港导演的悲剧情结却总是会在不经意时流露出来。
而这部片子本身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
英文海报是一个被老鼠夹子夹下来的耳朵,映照开篇阴暗巷道中鼠夹夹死老鼠的那桥段。
我想导演是想讲述这么一个故事的。
作为老鼠,它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身份,他可以偷点残渣来吃,可以找别人丢掉的垃圾吃,甚至可以作为宠物让人喂鼠粮吃,他所选择的道路都会影响他的一生。
但万万不可去不该去的地方,拿不该拿的东西,好奇和贪欲会让他丢掉原有的一切,甚至生命。
肮脏的巷道里鼠夹上那块诱人的蛋糕其实并不真实。
就像影片中那疯狂的股价。
有人获利,就有人亏本,有人发财,就有人跳楼。
财富永远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一些人手中流出来,到另一些人手中去。
财富流入谁的手中,谁就会想方设法持有的时间更长一些。
其实吴彦祖演的那个人物才是本片中最大的反派,披着警察外衣做违法勾当,他本可以老老实实的做一富豪的好女婿,耐心等待继承岳父大人的衣钵,但他内心深处的贪婪远远超过生活水平处于底层的老杨。
他不但要钱,他更要脸,但现实中他只能有一个月两万块的薪水,他永远不能反驳岳父要他辞职的要求。
当一个凤凰男,在既没胆量、又没智商,且条件不具备就想要高飞的时候,真的很危险。
不料结果他竟死的还算好看了,既没连累未婚妻跟岳父,又留了全尸。
哪像老杨一家老小都搭上了,自己还身残志坚忍辱偷生了一年才得以报仇雪恨。
老杨起了贪念,小林则是把贪念放大……刘青云扮演的那个监听组老大却始终缺乏勇气,第一不能放下过去来重现面对女友,第二心慈手软放任了小弟们的贪念。
最后的老板马志华操纵股市、杀人灭口、行贿政要的全部目的就是一个——洗钱。
他虽然是个魔头,但说话却不失道理,口口声声都是箴言。
是个明明知道是错还要当作是对的去做的人。
脱下犯罪的外衣他更像是个安分守纪又乐于公益事业的商人。
刘青云是明明知道是对的,却不敢去做的人。
脱下警察的身份,他则是一个胆小懦弱,优柔寡断,毫无领导能力和魄力的小男人。
所谓的黑幕是这样的,最后好人之所以无法战胜坏人,是因为生活状态恶劣的好人太容易成为坏人了。
而是谁让好人生活状态那么恶劣呢?
是坏人吗?
是那些杀人犯?
是那些洗钱的毒枭吗?
是那些助纣为虐的律师跟财经人员吗?
是那些贪赃枉法的公务人员吗?
答案自己想吧,动动脑更健康。
犯罪电影总是会激起我的探索欲望,看完这片子,更是觉得有些情节不大合理,不得不在这里说说看。
1、老杨的假肢,老杨一家被撞车,后面一下,右侧一下。
香港的车的靠左行驶,右边是驾驶员座位,试想一下如果驾驶员座被撞成那样,还有没有命了,如果命大活下来,该截肢的位置非右边手脚莫属,那边受到最大的撞击。
但是最后老杨开车,还是右边驾驶的车,用左手摘去观后镜上的照片,左脚加油门,都是假肢,这真是让人疑惑啊。
2、关于小林的尸体。
刘青云再次看见失踪的小林时,小林已经是一具尸体了,镜头拉近看,脖子上有明显勒痕,旁边有绳子,他手脚都被捆绑,尸体嘴唇略微发青白,双目及口紧闭。
看道具的话,导演是想暗示,小林是被勒死的,但从尸体现象看,不像是被勒死的。
嘴唇青白显然血液因为心脏停止跳动而失去血压,开始往身体的低处流,这一点符合死后的特征,但被颈部绕绳勒死的话,尸体的眼珠跟舌头都会突出,,虽然手脚都被捆绑,但被害人依然会拼命挣扎,手脚都会有因为挣扎而留下的绳子的勒痕,小林死的样子那么安详恐怕也仅仅是为了和谐吧。
3、关于暗杀刘青云的杀手。
第一次开枪击中张静初,第二次击中方中信,剩下的就是逃跑,这杀手水平也太次了,他的目的应该只是刘青云而已。
慢慢想到再来补充。
电影仅仅是娱乐一下自己。
考据不合理的剧情也是仅仅出于娱乐而已。
你就是这德性,对什么都漫不经心。
我要贪,也不贪这一点点,起码要一百万。
别习惯让人使唤。
王八蛋,一转手就赚一千万,而我们熬足一个月才挣两万多。
不抓这帮王八蛋,我绝子绝孙!
现在根本不用装窃听器,因为大家都带着窃听器(手机)。
这是GSM阻截器,只要输入目标的手机号码,就可以窃听到对方的每个电话。
就算对方没开机,只要电池没拆,一样可以窃听到。
人始终比机器聪明。
我长这么大,住过最大的房子才七百尺,没想到现在用的厕所比我的房间还大。
在我们公司当保安总监,年薪是450万,比特首还多一点点。
现在什么年代了?
几百万有什么用啊?
你说谎我马上走!
明明是件对的事情,反而觉得自己做错了。
我已经分不清什么是对错。
如果明天“风华”有什么三长两短,你们不用跳车,跳楼吧!
我们现在有钱了,去哪里都行。
几十年了,都挺规矩的。
现在这么碰了一下,就弄得满身臭烘烘。
错的事我们都敢做,对的事我们反而不敢做了?
我们活着干嘛?
死了算了!
人家想查账,你就要杀人,你以为我是天生杀人狂啊?
你可不可以先尝试跟他谈一谈?
“我们警方和廉政公署都有车准备好了等着你呢。
”“我自己有车!
”还有两小时就开市,所有跟我有关的股票都放掉。
你跟经纪说,不要问价钱,有多少放多少。
最重要的是,等我坐完牢出来,世界还是我们的。
电影拍成这个样子并不奇怪,但听说香港公映的也是这个版本,就觉得奇怪了。
——看来如今的港片已经学会了生下来就没有小鸡鸡?
难怪这部电影前工后疏,前半程精彩纷呈,可突然之间,“下面就没有了”。
所以我只能分上下两部分来写这篇评论。
(上半部分)如果仅从前半部分来看,这部电影被拿来和《无间道》做比较是合适的。
有一种电影,喜欢借着类型片的外壳来讲人性、讲命运,所以不宜仅仅被当做类型片来看待。
《无间道》如此,《窃听风云》也如此。
正如很多豆友已经说过的那样,影片一开始的那场戏,就极其简练传神的勾画了三个主角的形象,而接下来的大量篇幅也都是用以继续讲述三个主角各自的性格和困境。
刘青云:搞了兄弟的老婆,一面忍着女人和兄弟纠缠不清(何其屈辱!
),一面瞒着兄弟不敢见光(何其内疚!
)。
这件事的关键在于,是那对原配夫妻感情破裂在先,所以刘青云的介入其实并无太多道德错误。
由此我们也看出了刘青云的性格:受绑于人情,优柔寡断近乎妇人之仁。
毫无侵略性,不能伤害任何人。
古天乐:被家庭负担逼到焦头烂额。
工作上,级别低却资历老,一幅屌样儿,毫无前途。
中年潦倒最是水深火热,所以他对金钱的态度最分裂。
红着眼睛仇富的是他:“他们随便一赚一千万,我们辛辛苦苦一个月赚两万,不把他们送进监狱我不是人!
”而当机会出现时最早暴露贪念,行为越轨的也是他:我儿子治病要一大笔钱!
吴彦祖:青年才俊,却被准岳父指为入错行:做警察做到顶,薪水还不如在岳父的财团里做个低级员工。
各位,这样的质疑,绝非只是经济能力的上的质疑,乃至是对一个人存在价值的质疑:你以为是事业和理想的那样东西,被人条理分明有理有据的贬做一文不值。
这对任何男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如不能予以反击,只怕自尊自信都会被彻底摧毁。
所以比起古天乐的现实需要,吴彦祖对金钱的渴望更近乎形而上:他需要用钱来解决自己的价值危机,用钱在准岳父面前证明自己一点什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吴彦祖貌似低调内敛,一出手却比古天乐还疯狂得多。
……究竟是性格导致了他们的困境,还是困境改变了他们的性格?
又或者,一个人的性格和困境本来就是捆绑在一起,互为因果,不分彼此?
这样三个尴尬人,是否让你觉得有些熟悉?
是否让你想起了身边的某某,甚至干脆感同身受?
你个性上的软弱是不是有点刘青云?
你工作上的困境是不是有点古天乐?
你对自身价值的迷惘是不是有点吴彦祖?
这哪里还是一部警匪片呢,分明就是人生啊……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这三个人面前:一夜发达,扬眉吐气。
做,还是不做?
对麦兆辉、庄文强这样的高手来说,只要剧本没问题、情节没问题,就几乎不可能在具体的技术层面上失手。
整个上半部分无论节奏、摄影、台词、演员的造型、表演,都无可挑剔。
古天乐的憔悴乖戾尤得我心。
炒股被停牌后,古天乐和老婆吵架,他最后抓着防盗门,裤子掉到地上的那个镜头,真是说不尽的辛酸,其巧妙令人叫绝。
(下半部分)没有了。
【感谢《窃听风云》豆瓣免费观影专场活动(http://www.douban.com/event/10884349/)。
此文为活动作业。
】
以小化大,一群13点
看了两遍,还是觉得很震撼
剧本优秀,没有硬伤,是近几年香港电影里的佼佼者。结局处理不拖泥带水,相当利落。看了两遍,能找到当年看《无间道》的感觉。
爾東升監製..我無語了..我發覺爾東升不是我杯茶..剛看完感覺還好..但是越想就覺得整部戲越不make sense..雖然我挺喜歡這個題材..但是情節大多蜻蜓點水..衝擊力根本就不夠..看來莊文強麥兆輝再也寫不出和拍不出無間道這樣的好劇本和好電影了..
有些错是不能犯的
挺有趣的片子,听来听去可以听到那么多东西。
里面就没一个好人
挺好看的也
GSM阻截器哪里有下载啊
一步错,步步错
国语配音真烂
对这部片子很满意。
看我吴彦祖的颜就够了
没达到期待值,但是仍然不错。
港片真是什么题材都拍到山穷水尽了,这部纯粹是在追求剧情的新意。
简称“古天乐害人记” 虽然有看海报看得撞电线杆作铺垫 可还是感觉一般 前半程节奏剪辑镜头语言颇好 后半程感觉明显乏力 不够纠结 额滴方中信死得就着实冤
反正就是不爱看....在电影院看的....感觉浪费
小道理 ,大故事,搞的惨兮兮的看来是现在港片刻意追求的,本片的节奏把握的不错,缺点就是野心不够大。
警察做绑匪,果然很不专业。下次请记得别取下那该死的头套。
看的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