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第一次被我看到是在抖音里,只是电影一些片段的剪辑而已,但是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其原因有:第一自己也是个篮球爱好者;第二,从这短短的剪辑里,我看到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看到了阶级的划分;第三遍是是我们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
正因为这三点,我看完了这整部电影。
光荣之路讲述了白人教练哈斯金斯带领一支大部分由黑人球员组成大学生篮球队,赢得了NCAA冠军的故事。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立马想到了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以及NBA现役第一人勒布朗詹姆斯,他们哪个不是黑人球员呢?
而在我看来,黑人身体天赋更适合这项运动,这部影片将大部分篇幅交给了球场,是一部分体育励志片,但是对于我这样热衷于NBA的球迷来说,它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鼓励和人生的指导。
这次观影让我有了很多感触,影片中有很多我需要学习的地方,需要我领会的东西。
篮球是我最热爱的一项运动,放假了,我也会花费很久的时间去打球,但是我发现自己却没有他们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遇到困难就会埋怨、逃避,输球了,不会从自身找原因,还埋怨队友不给力,从未想过让自己变得更强,更加努力,用付出的汗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这篇影片中我自己深感惭愧,没有领悟到篮球的真实所在,我缺少团队合作,缺少团队精神。
一个团队想要变得更加强大,想要走的更远,只有所有人齐心协力,努力奋进,不在乎个人利益,不关心个人数据,只需要让球队赢球,影片中,球队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并没有选择放弃,并没有选择投降,反而他们变得更加团结,其利断金。
我应该勇于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做起该做的事,大二了,或许自己成长了,对于以前没有明白的道理,此刻也就是一点就通,此刻更应该鼓足勇气,承扛起属于我自己的职责。
篮球比赛谁也离不开谁?
这是一个团队比赛,就像影片中在总决赛开赛前的一晚,哈金斯将球员凝聚在一起,宣布全部黑人上场时,白人队员的一番话,无意间凝聚了整个球队,这便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我想我们生活在社会上,不想成为被人嘲笑戏虐的对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有自己的人格,而且绝不允许被别人嘲讽与玷污,但是有很多人又往往事与愿违,他们的自尊一次次的被侵犯,看到这里,我为他们感到难过,为了摆脱这些,只有团队的力量来保卫他们的精神。
就像影片中的黑人球员一样,他们是如此不被外人理解,甚至被人们歧视伤害,但他们有一个教练在他的带领下,仅为了最纯粹的篮球,他们与白人队员从相互陌生厌恶到最后的患难与共,谁也离不开谁。
最终,他们得到了学校里的白人尊重他们的心,他们用行动换回了自我的尊严。
因此可以说,他们在用生命打篮球,一点也不为过,从名不经传的球小球队一步一步问鼎高校联赛中间的辛酸,艰难也不言而喻,加之他们特殊的身份与当时的社会背影,都使这条光荣之路更加狭窄。
但是恐吓,殴打,冷嘲,热讽与梦想比起来又算什么?
黑人球员深深地明白,失去梦想犹如失去生命的残忍与无力,于是他们的每一场比赛,每一次拼搏都是生命的燃烧与绚丽,从最底层到最巅峰,这不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但他们一步一步的坚定的向前走着,不停留,不回头,走出了他们的光荣之路。
看电影之前,先豆瓣一下电影评分,成了我这些年来养成的习惯。
因此当看到本片高达8.6分时,就迫不及待的观看起来。
然而看完以后,最大的感受居然是想重温一下《卡特教练》和《绝杀慕尼黑》。
同样是篮球题材,《卡特教练》第一突出了卡特教练的执教能力和治军手腕,第二展现了通过篮球这项运动把一群原本堕落的群体最终带向正途的伟大故事。
无论是描人还是叙事,都有棱有角,轮廓清晰。
而《绝杀慕尼黑》则通过加兰任教练的人物特写将政治下的体育有层次的表现了出来;而且从还原度上,无论是比赛节奏,人物动作,甚至是汗渍图案都高度还原了当时情景。
反观《光荣之路》,如果是描人,本片主人公没有拿的出手的执教信条,中途居然还是队员建议他改用队员自己的打球方式;其次,在管理和激励队员上,也没有突出的特点,唯一的亮点是决赛派出了七个黑人球员。
而在叙事上,本片太过波澜不惊,看的让人想快进。
因此,从剧情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光荣之路》都不那么亮眼,那为何评分要更高?
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本片展现了种族主义,这是多么伟大的事啊!
可是,电影终究是电影,不是纪录片。
评判一部电影是否优秀,不是基于的故事有多真实伟大,而是如何通过伟大的编剧来展现真实的故事。
因此,我想说,本片故事很好,但电影一般。
刚看完,没白看,值得写点什么,很长时间没有个电影让我想写了,不是没看片,是真没遇到什么值得写的。
这部电影还算不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要我说说励志片还不如说反映那个黑人受歧视的时代,虽然我没亲身经历过,但从不少电影中都能深刻体会到这点。
现在人很难想象在过去黑人是怎么生活的,也许那时社会现状就这样,黑人在美国能得到现在地位,不知有多少人的奋斗。
电影中我丝毫没对他们夺冠有怀疑,因为篮球本来就是黑人的运动,现在人都知道,但那时我想那个教练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真叫他吃对了,我想如果没有他,现在的NBA估计也不会是这个现状。
在看整部电影的过程中我的心一直提着,生怕有什么意外,会突然冲出个人拿枪对那几个黑人球员乱射,为什么要歧视黑人?
美国当时是怎么搞的。
影片中的教练1997年还入选了NBA名人堂,我想也是实至名归。
最后这支球队的胜利被称为体育史上最大的冷门之一,也是大学篮球史上最重要的比赛。
如今在美国,可能已经少有人有种族概念了,随便看见一个亚洲面孔,他/她可能会告诉你,四分之一中国血统,八分之一菲律宾,甚至可能二分之一墨西哥,或者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哪个grandma是中国人。
遇到一个abc,她/他可能会说,自己的汉语不太好,一点点,或者干脆就听不懂。
在商店里遇到一个黑人柜员,她可能以主人的姿态窃笑亚洲面孔。
开车没注意到路人,可能会有个说西班牙语的大妈冲你吼叫。
或者,你还能看到蒙着黑纱的不知道什么国家的妇女推着童车逛街。
还觉得对黑人有点接受不了?
黑人哥们其实挺受女孩欢迎的。
受美国男人欢迎的女人产地排入下:东南亚,东北亚,墨西哥拉丁裔,所以美国人,是混的七七八八的美国人。
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觉得自己是主人的国家,哪怕你说的英语只有真正的native speaker听的懂。
然而谁能想到50年前,黑白界线还清晰的让人们都不会怀疑自己是道德的矮人,心灵的囚徒。
也许上帝把黑和白放在一起,并不是为了做出巧克力,而是让双方看见那么不一样的彼此,让彼此从僵局到接触到了解到理解,这对美国来说,真的是个大大的gift,可惜,我们祖祖辈辈的人都是差不多的样子,十里八村的人,也是差不多的样子,从国界南到国界北,都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没经历过融合的镇痛,就难知宽容的可贵。
也许,这就是地域论久立不衰的原因吧。
当我们比较着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时,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具备了美国人追求光荣与梦想的执着,是否能够有颗big big heart让自己可以放下与生俱来的偏见,去开脱前所未有的光荣与梦想之路。
当教练Don.Haskins在决赛的前一晚决定明天的比赛上只让黑人球员上场的时候,他们就已注定要和整个世界对抗。
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对手Kentucky,他们更要面对的是所有人对待黑人的歧视和偏见。
正如其中一名黑人球员所说的,we play more than they do.如果Don.Haskins 教练没有做出决赛只让黑人上场的决定,那么也许他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练,却永远不可能成为载入史册的伟大教练。
无论当初他在选择黑人打球的初衷是多么简单(说服BObby Joe Hill时,Don.Haskins曾这样介绍自己的选人标准:I don't see color,I see quick, I see skill and that's what I put on the court.),当这个不入流的队伍以黑马的姿态杀入决赛之时,他已经明白,除了对抗整个世界,他们别无选择。
无论别人给与什么样的侮辱和歧视,无论自己承受多大的痛苦和压力,他们要做的很简单--赢球,让他们闭嘴。
中国有句古话:“士可杀,不可辱”,在影片中,教练与球员Willie Worsley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与中国的这句古话有不谋而合之处。
当队友被按进马桶遭人暗算,旅馆的墙壁上被人写恐吓血书之后,黑人队员们在最后一场常规赛上缩手缩脚,不敢表现。
导致最终输球。
教练大怒,质问球员们想要做什么,是不是要放弃。
Willie Worsley说:They want to take dignity away from us.这时,教练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Your dignity is inside you,nobody can take it away from you if you don't give .想想我们自己,也许有一天也曾感觉到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处处都受到羞辱和嘲笑,失败和屈辱压得自己抬不起头来。
想想这句话吧,只要你自己不放弃,没有人可以夺走你的尊严.哪怕是对抗整个世界....
与其说是光荣之路,不如说是人生之路,一种向上的力量,勇敢而坚强地战斗!
这群黑皮肤赢得不仅仅只是一场比赛,包含了更多,就如他们的教练说的,篮球不仅是为了赢得冠军。
很喜欢片中的几个场面。
威利·凯奇的母亲找到唐·哈金斯:“现在是他的时刻了,这也是他最后的打球机会了,他上场是5分钟还是5秒钟我都不在乎,只要能让他上场打球”。
夺冠后,谢德嘴里不断地叨念“妈妈,我是全国冠军了,我是全国冠军了!
”,还有唐·哈金斯和他的妻子,威利·凯奇和他母亲的两个拥抱,让人感动不已。
的确,这是光荣的,属于他们,以及她们的亲人!
还有我们!
1964年,美国通过《公民权利法》,对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在招工、入学和竞争中的“优先照顾”提出保障。
尽管如此,少数族裔包括黑人、黄种人仍然在美国很多场合是“被歧视的大多数”。
电影《阿甘正传》中也提到了这个时间节点,《光荣之路》正是以这个节点和传奇教练丹·哈斯金斯的真实经历还原。
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在中国,对少数族裔的尊重和平等都是一个严肃命题,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至少拥有和汉族相同肤色,但生活在美国和其它地区的黑人则大不然,他们天生的被放大了。
非洲是全球第三大陆,上面繁衍着将近六十个国家,但我们知之甚少。
非洲的文明,非洲的落后,以及发展的可能性,我们都是带着一种有色眼光看待的,哪怕这种眼光尽可能的接受自我道德的约束——这是不公平的。
哈斯金斯是个伟大的人,我想在和他同等条件下,绝大多数人都缺乏他的勇气,同时,他的对手,肯塔基的主教练阿多夫·拉普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电影中他固执、傲慢,但赛后,他招募了肯塔基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篮球运动员,老头退休后,肯塔基又引入第一位黑人主教练。
说明在他的傲慢之下是一颗勇于接受失败又勇于修正失败的心。
我想,任何一个少数族裔跟其他族裔都一样,不过都是人。
有时他们被排斥,这是事实的,并非不能承认。
但制造这种事实,却是人为的。
战争、掠夺、物质和文明的不均衡,以及霸权主义的野心,所有这些制造了不同族裔的不平等。
话说回来,即便是不被歧视的族群中的每个人难道就是平等的吗。
人类的劣根性到底能不能通过科技和文明进步获得弥补,还是终将在战火中焚烧殆尽,谁也不知道,但有那么一瞬间,我真的觉得,作为普通人,作为一个人,应该站起来反对。
一个礼拜前下的这部电影。
当时只是知道是关于篮球的。
于是一直都有些没舍得看。
像孩子舍不得吃糖果那样。
到周末才躺在床上安静的看完了这部让人沸腾的电影。
这是部真实的电影。
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
它也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
通过篮球谱写出黑人和白人之间的仇恨、友情。
也通过这一切告诫人们种族观念给社会、家庭甚至国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整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懈努力,看到他们不屑对其自尊的亵渎。
就如同教练说的那样,把自尊放在心里。
去赢得比赛。
让他们闭上嘴巴。
而那帮孩子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证明的黑人和白人在那快场地上有着同等的权利。
让所有的流言飞语都不攻自破。
我很是敬佩那个教练。
面对舆论。
面对社会压力甚至是恐吓和威胁。
他都顶着。
还要不断的给予球队和球员信念。
无疑他是个会思考会管理会用人的全才。
他敢用别人不用的人。
他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这一切都源于他对那项运动的热爱。
篮球已经注入他的血液。
这对于那样的社会环境来说。
不仅仅只是一样比赛。
更像是一场战争。
如同南北战役那样。
只是这次的战场是球场。
靠的是毅力和决心。
他们做到了。
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伟大胜利。
在篮球史上刻下了不朽的印记 ……喜欢整部电影的配乐,震撼着心灵最深处。
片尾是人物原型的采访,一个黑人球员的话很感人:这不是他们赐给我们的胜利,是我们自己努力获得的胜利,是我们应得的。
可是如果能回到那一天,我会对那些白人球员更友善一些,我会去拥抱他们.或许那些偏激的人群不会想到,这个曾经不能让黑人涉足的game,今天会是另一番天地 ……
最后决赛段下半场一直到end我回看了三遍。
它是一部部将剧情带到高潮。
这里面有很多的冲突 - 教练与球员之间的冲突;球员内部之间的冲突;这些黑人球员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去克服周围压力和偏见自身的冲突;教练招募黑人球员和学校的冲突;那么大了来说种族歧视之间的冲突… 这一路上打比赛打得也是人心,大家不拧成一股绳,就走不到最后的巅峰时刻。
一路往南走,种族歧视也越来越严重,球队需要战胜更大的心理和外部环境的障碍。
但电影就是把这一个个冲突一个个解决掉看着就特别的解气。
看看光荣背后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球员孩子的母亲,教练的爱人,教练的同事,还有bobby的女友… 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还有陪伴是推动Miners向前的一大动力。
这部电影不仅励志,而且还衔接了师生情、亲情、爱情、友情几个视角,暖心而且情感饱满。
首先强烈推荐大家把字幕看完,因为在字幕中段会出现当年球员的采访以及当时比赛的录像,包括大卫阿丁暴扣帕特莱利,莱利会说那一刻他被吓死了,还有希尔的两次关键抢断,非常宝贵而精彩。
其实不光只是个弱队变强的故事,因为在那个时期种族歧视还是存在,总的来说黑人球员还是生存困难,伟大如比尔拉塞尔也会受到波士顿地区白眼,更何况这些普通的大学球员。
那这些黑人球员所背负的使命就不只是复兴一个篮球队的任务了,当他们打ncaa总决赛的时候,你看到数以万计的黑人在任何地方看球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这帮球员其实还负有更高的使命。
大卫阿丁说,以前有任何白人攻击他的时候,他都会毫不留情,可这次不同,他觉得他在对抗全世界。
7个黑人球员,也是一个世界。
唐哈金斯,给他们机遇,他们其实也改变了唐哈金斯,他是不喜欢华丽的篮球,甚至一开始,不希望他们灌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接受这种篮球,最后他对球员们说,我要你扣暴他们。
非常欣赏卢卡斯的表演,看完电影我相信不少人会希望当教练试试。
电影非常好的还原了当时的情景,运球的姿势啊,超短的短裤阿,尤其是那两个断球,太真实了。
应该是这几年最出色的篮球的电影了,篮球是最好的篮球,电影是最好的篮球电影。
希望看完电影可以和他们一起欢呼。
哎。。这个。。肥肥的。。
我们是冠军
"I like this game" 最简单的表白总是最动人的。
意义大于影片本身,其实单从电影来看,很一般
I LOVE THIS GAME,IT'S MORE THAN A GAME
NICE!
我可看了太多种族体育片了。
乔什卢卡斯演的真好,帕特莱利很意外啊
The history overwhelmed the camera.
一般的情节,为了两小时而压缩的
大二看的吧 现在竟也记不太起来
对这种好莱坞风格主流励志片,我总是很感冒。
体育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一切偏执与隔阂。
除了改自真实故事之外,实在是抓不住我。
无聊的励志片
当年一两个黑人你们就那操行,如今没个黑人你们谁看球啊。。。。
??快进看完的,打低分是因为预期没达到,后来才发现我想看的根本不是这部
还行还行
和同样的“卡特教练”比起来 没那么给力 立意也没那么深
光荣之路,反歧视励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