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叫《黄金宝藏》的蒙古电影,今天醒来,思绪还始终沉浸于中。
故事发生在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主人公的青春岁月却离浩然宽阔分外遥远。
她的父亲,草原上的摔跤霸主,望子心切,接连生了四个女孩之后,一意孤行地将身为小女儿的她当作真正的男孩抚养。
女孩为了父亲满意,为了母亲不为自己挨打挨骂,只能压抑着天性扮作男生。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少女的心思与渴望却与日俱增。
悄悄躲在石山背后的泉水中沐浴时,被世仇家的儿子无意中窥见,震惊之余,一眼倾心。
两人在人迹罕至之隅,天真忘我又小心翼翼地相爱。
可好景不长,女孩的秘密被他人探去,风言风语四起,她的父亲,拒绝承认女孩真正的身份,将她关进地牢囚禁。
历经千辛万苦,饱受煎熬折磨,她终于还是逃出了草原,和自己的爱人抛下一切,远走高飞,带着害怕与担忧,但同时也更多的快乐,开始她被剥夺太久的、日夜盼愿的、属于自己的人生。
影片到这里便落下帷幕了,似乎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我躺在床上,躺在黑洞洞静幽幽的深夜里,脑海中却始终萦绕着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那之后呢?
之后要怎么办?
他们该到哪里去?
他们能到哪里去?
他们能找到一片自由的净土吗?
他们能凭借自己的双手生活吗?
他们原始纯粹的爱能在复杂喧嚣的世界里延续吗?
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能在柴米油盐的洗刷下完好如初吗?
这是我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我想其他观众亦然。
演员也答不上,导演也答不上,没人能答得上来。
我想到电影里的许多细节,母亲在女儿面前始终维护父亲,哪怕自己被殴打至哑,女儿被关进地窖,她也不断强调着丈夫的“无辜”,让女儿“体谅”他;父亲虽然在最后终于承认了女孩儿的女儿身,却还是在女孩儿的姐姐诞下男婴时感激涕零,望着苍天说着“这是老天的恩赐,我们家终于生出男孩儿了”,而被他暴力伤害了一辈子的女孩儿的母亲,亦依偎在他的肩头点头附和;地主世仇家的儿子,在与女孩儿相爱之前,成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放牧、不工作,骑着摩托车和两个小跟班四处惹是生非,又仗着还算英俊的容颜,和风情万种的“草原之花”厮混,动手动脚,胡作非为,却压根没打算娶她,背地里还叫她“蠢女人”。
这些细节让我如爪挠心亦如鲠在喉,因而我几乎无法想象女孩儿离开草原,将要开启的是怎样的生活。
她得到了爱人真诚的心,但没有人知道那颗心会为她跳动多久,更没有人知道那份爱是否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天性品格。
她逃离了父亲的管控与强迫,却逃不出那片被男权指掌遮蔽的天空,更改变不了与她、还有她母亲类似的,被埋在泥土里的女人的命运。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脑子里偶尔也会闪过一些爱情故事的“幻想”。
这些幻想大多都很奇怪,更像是同志文学的提纲。
其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是说两个冲突不断的邻国,一个痛恨战争残酷却不得不驻守边疆的军中将领,和敌对国一个不满宫廷礼教束缚的年轻王子,各自怀揣心事,在森林中徘徊,感慨身不由己无处倾吐时,不期然遇见了对方。
从最开始的彼此提防,到之后谨慎犹疑地靠近,到最后相知相惜地互诉心声互相抚慰。
这段幻想伴随了我很长时间,因为我从来没有办法将其收尾,有个部分始终困扰着我,就是该给两人一个怎样的结局。
最早的时候,情感上,我希望两人能够撇开世俗,远走高飞,就像《黄金宝藏》里的结局那样,可是道德观念却又让我觉得,倘若让两人放下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责任,只顾个人的小情小爱,是对人物形象的摧毁,人物品格的磨灭,使得两人之间的情感也显得低劣卑贱了。
因此,我会更倾向于让他们最终不得不各为其主,兵戎相向,刀光剑影,共死同归,虽然捞不着一个相濡以沫共度一生,至少也能有一场血泪相融的慷慨悲壮。
长大一点,我又慢慢开始觉得,其实为一场无谓之战,为一段无荣之争而赴死,才是真真正正的愚蠢与不负责。
就算两人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同归于尽,他们的民族也得不到救赎,老百姓也得不到安生,还会有更多鲜血,染遍他们早已染过的土地。
蝼蚁若是将做蝼蚁当作自己的道德准则,那么他永生永世无法解救自己与其他的蝼蚁。
因此这时我宁可让他俩逃离所谓民族大义家国责任的捆绑束缚,背井离乡,隐姓埋名,忘了天下苍生吧,忘了黎民百姓吧,逃到天涯海角去,逃到天南地北去,哪怕只能避开天光悄然苟活,哪怕只能在荫蔽角落默默相爱。
而到后来,我逐渐对两人情感的基础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我发现在我之前的幻想里,从来没有对于两人究竟如何被彼此吸引花费太多思虑。
我的侧重点,永远放在他们该如何面对世俗的牵绊、道德的约束、良心的扣问上,这让我几乎忽略了,倘若一段感情的起因,仅仅是对于某一件事的感同身受,而维持这段感情的凝力,始终是苦难之中的彼此安慰互相取暖,这样的感情,便只能在特殊时间与情形下产生,而并不具备在平凡年月中交汇的基础。
他也许只是个玩世不恭的王子,而他只是个不苟言笑的将军,他们于熙攘街头相遇,一个不掩嘲弄,一个嗤之以鼻,而后擦身而过。
于是自此以后,这段幻想便从我脑海中离开了。
并且再也没有回来。
大半夜让我坚持不睡看完了。
喜欢这种就简单讲故事,也不强烈地要抒发表达讽刺什么,能从里面看到什么全凭观众。
女主角的扮相是真正做到了女扮男装到以假乱真的地步,那个头发剪得比男主角都短,我有时候看着都觉得是俩男同在谈恋爱hhhhh,男主角你这样也能爱上女主角多少有点双性恋潜质了hhh男主角一开始感觉比较猥琐,但后面人设立得就还好。
整个剧情又尬又好看。
有些地方处理得比较粗糙。
设定元素比如男主女主两家互相死对头,男女主也结梁子还打架来着,女主女扮男装,男主还是财主儿子富二代……种种加在一起太狗血吸引人啦。
男主角那个偷亲女主的那处有苏到我。
女主角第二次从山头后面主动女装给男主看,嫣然一笑美到我。
不过我猜到某些豆瓣女估计不会喜欢,比如里面对于男女的性别角色定位非常死板分明,女主也一心觉得所谓女人就是打扮漂亮,给男人生孩子。
即便她有着驯马的好手艺。
还有爸爸被轻易宽恕,以及最后那个抱着外孙子说我家总算出男孩了,这是上天的恩赐——爸爸你真是爱男宝人设从头到尾立得死死的!
说到立人设这块,女主有个习惯小动作,就是用手去扒拉头,小时候就喜欢,长大了不管是男装时还是女装时也喜欢做这个动作hhh演技都非常好。
女主角演少年时期遭遇家暴软弱无助时那种哭得快要哮喘的模样,任谁来看都要忍不住心疼心软。
小反派女闺蜜人设也很简单,作为女主的青梅竹马好朋友时很仗义,面对心爱的男主时自恋愚蠢(当然人长得漂亮是有自恋的资本的),同时被男主占便宜时人也清醒,不像某些恋爱脑直接交出去了。
知道被女主挖墙角时,嫉妒的嘴脸直接转反派做坏事,非常自然又简单地立好了。
又不至于单薄。
话说回来,电影顶多批判了重男轻女现象,以及为女人的卑贱地位发声,也批判了女性被家暴的悲惨现象。
但是同时在女权人眼里,又会觉得远远不够,觉得导演觉醒不够,仍然觉得导演对女性的性别角色定位也是性别歧视。
但是那样故事可能就要复杂了,这只是个男女爱情故事。
另外,其实整个电影也挺现实的,包括女主角对女性就是打扮漂亮给男人生孩子的思想,以及最后父亲和解除了对女儿的爱还有一半是因为家里出了个男孩儿而且直接誉称男宝为上天的恩赐,女主角和男主角最后是靠着私奔成全爱情——很多问题事实上其实都没有解决,但是电影外的现实就是如此呀。
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会变吗?
不太可能会变的。
有观众看了这个电影,对妻子女儿稍微有点理解,少打几顿,就已经是进步了。
三星半。
一星给题材,题材很好戏剧张力强。
一星给泰平,男装女装都演的好,和杭侃在山谷中的水戏又美又纯又欲,而且也很敢演。
一星给母亲这个角色及其背后的隐藏线索。
下面比较说说比较差的地方1. 杭侃的转变杭侃一开始和雅安的接触中,显得很大男子也很粗鲁没礼貌,而且神情中还老有种猥琐之气。
结果山中看到泰平湿身洗澡就慢慢爱上了泰平还突然变成痴情有担当的草原汉子,太突兀了。
2. 父亲的转变蔡问这个角色比杭侃转得还突然+没道理,一个男权观念极重、家暴成性的人怎么会一夜之间突然忏悔呢?
老婆都是他打哑的,他自认为悲剧的一生除了男权观念的异化还有就是他对自己不败摔跤手地位的执着。
这片子没死人,我真的觉得是有问题的。
从观念上来讲,这片儿的现代性只是个中上的水平。
3. 雅安角色的设置雅安本是草原一枝花,她喜欢杭侃,但是在杭侃想轻薄她的时候,她还是会拒绝甚至回击。
这个角色前期是很可爱的。
但当杭侃完全被泰平吸引走注意力之后,雅安尾随杭侃发现了他们俩的秘密基地之后,雅安这个角色就突然变成了工具人——传统意义上因为爱而不得而报复的女二。
这样的设置真的挺烂的,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又不得不出现雌竞味儿,不是说刻意回避现实,我觉得把雅安的转变拍的更富有人性一点,而不是现如今的雌竞,可能会更好。
这片子总体上都有点铺垫不足的感觉。
蔡问将裸着上身的泰平带到地窖口扔下去的时候说了一句:“你要做女人,就只能这样,做个下贱的女人。
”让我不寒而栗!
这让我想起来我舅舅他们家。
有一年我舅舅带着表哥来我们家玩,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表哥,表哥浓眉大眼又比我大几岁,我开始对他很有好感。
但是接下来几天中听大人们谈起表姐,以及舅舅舅妈对表姐表哥做的种种区别对待,竟让我一下子就厌恶起表哥来。
表哥被我针对得很痛苦很难过,时常看着他我也会心里觉得抱歉,但只要想起表姐的遭遇,我总又不能原谅他。
唉。
我们走入现代性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第一次想写影评。
看到很多人觉得那幕慢镜头奇怪、没必要或者令人尴尬,但我真的很喜欢那一幕,所以想说下自己的看法。
先从爱情的角度来看:很甜,真的很甜,只刷他俩的cut真的很适合我无脑放松。
“十亿分爱你”的对视会让我看一次感动哭一次。
本来抱着“男主可能是个渣男,我只看甜的部分就好”的心态去看,看完才明白“这才是他真正爱上了一个女人的样子”。
(但也不否认他之前是个渣男hhh)但是这部电影它不仅仅是爱情,它还在说女性的悲哀,在说世俗的偏见。
建议看的时候不要把它当成纯粹的爱情电影,很多镜头如果只以爱情的角度去看真的就缺了点味道。
再说慢镜头那段,很多人觉得扯开白布没必要、很过分或者很尴尬,但我觉得这里并不是想说处理伤口,也不是男主满脑子黄色废料。
这里男主先问女主“你有什么不同的”,接着慢镜头扯开层层压抑女主多年的束缚,我更倾向于电影想传达的是一种释放(结合之后数个男主“希望女主能做自己”的情节)。
而这个镜头最后女主裸露着自己,站在洞口阳光下的雨中,眼神像在诉说,个人觉得这里也是饱含深意的。
最近去了一趟内蒙,考虑到路程时间问题,选择了包头,原定行程是鄂尔多斯,跟着火车晃着就到了包头。
一天草原,一天沙漠,地广人稀,但真的很深刻。
借此缘由,翻找蒙古历史以及电影,可循之迹委实不多,这部电影还是外蒙的,但是包头一行,还是听说了一点外蒙的习俗,之前是真的一点一点都不了解蒙古族。
这部重男轻女的故事还是讲的很有爱,但是我却一直关注蒙古族人们表达感情的直接,爱就是拥抱,强而有力。
大漠草原的辽阔,人情味竟然那么浓厚,感动,在希拉穆仁草原看了一场成吉思汗故事背景的马术表演,冲撞的我一直想哭,数度滚泪,那种情感的直接让我言语匮乏,难以描述。
在那个敖包虔诚的许了三个愿望,第一愿是想心情好的度过那天,当天有件不太好说的事儿,转头要走的时候,事情就解决掉了,好灵验。
再提笔,词不达意,想着一定要好好去一趟呼伦贝尔。
第一次骑马,蒙古马,想为什么蒙古族的男女感情会那么直接,大概在男人帮女人上下马的接触中,情愫就涌动出来了吧,需要必要的托手,甚至抱腰呈,很自然,也很直接,喜欢才会帮你罢,不喜欢别人就上呗,感动,真的感动。
那些马儿也分外可爱,骑的不是烈马,这样说有失偏颇,你的腿贴在马儿的肚子上,棕马的体温会些许温暖这草原上的凛冽西风。
九月末,草原都黄了。
草原这一路,路过固阳,度过阴山,“不教胡马度阴山”,阴山的山路确实奇险,如果可以停车,那个角度拍到的天、山、人、路别有韵味,我看到一个老人拿着羊皮鞭子在放羊,还看到一辆卡车上只有一只羊超过我们疾驰而去,转头问同伴,你猜这较啥,同伴一脸认真的说不知道,我答“一羊迁徙,哈哈哈哈哈”,又收获了一次“憨”的评价,同伴还说“没有一只羊能活着出内蒙古”,都是网上看到的笑话,在当时当地的情形,无比融洽。
沙漠一行,略失所望,前一天下了雨,底下的沙子略潮,骑骆驼滑沙,都是日常体验项目,完事就完事儿了。
这样一写,成了旅行笔记了,无甚意思。
最近深感笔触无力,不能表达当时感情之确切深刻,无聊,故不想动笔,而后感情自然流逝,又觉可惜,遂略写一文,然觉粗陋不堪,文不对情,本人读之都难以下咽,罢。
(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黄金宝藏》是难得一见又远超预期的蒙古电影,该片既是一部优秀的爱情片,也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故事发生在蒙古的一个名叫达里甘嘎的小镇上,蔡问是当地有名的摔跤手,他重男轻女,一心求子,可偏偏生育了三名女孩。
当第四个孩子降临时,他的求子梦再次破灭,于是心有不甘的他将第四个女孩泰平当做男孩对外公布,并且一直视为男孩抚养。
泰平隐瞒性别,女扮男装,整个小镇只有她父母知道这件事情,她的三个姐姐和亲朋好友都不知晓真相。
泰平长大后,与蔡问仇家的儿子杭凯暗生情愫,终于杭凯得知了泰平的真实性别。
一场浪漫炽烈、悲怨纠结的爱情故事逐步展开,在男权和父权双重压迫下的爱情,怎样才能开花结果?!
影片画风唯美,充满异域风光的清新秀丽与悠远空灵,人物情感饱满,纯真动人,演技精湛,令人赞叹。
同时,影片塑造了数位典型的女性形象,使观众感受到蒙古社会女性生存的局促、愚弱与无助。
泰平的“他者”身份“他者”,出自西方哲学体系,被经常用于解释女性主义电影。
“The other”英语中意为不同于其他人的一个群体,在政治领域中常把女性构建为“他者”。
在这个概念中,女性这一群体没有自我独立性,而是于父权、男权体制的制约下被动生存,她们是柔弱、顺从、妥协、悲催的化身。
泰平便是“他者”身份的典型代表。
由于父亲的执念,生为女身的泰平被父亲强行置换性别,她必须以男性的一套社会规范和生活习俗安排自己的人生。
强势父权的钳制下,一个人连拥有自己性别的权利也被剥夺,这是一种何其扭曲的价值偏见。
泰平无法决定自己的性别,也就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从小到大,她都以父亲希冀的男性形象示人,发型、服装、语言、举止无不散发着小男人的味道。
可是每当夜深人静,她独自来到幽暗的山洞,她还是会卸下男性的面具,自我窥视与欣赏女性的天性,那美丽的衣衫、漂亮的发卡、清秀的面庞,憔悴的自怜映照着心性的柔美和纯真,自由与绽放从来只是奢望,第二天,她又是以一幅男性的妆容活跃在辽阔苍茫的草原上。
伴随着身心的分裂与煎熬,她慢慢地长大。
后来,她遇到了据说是全县第一帅哥的杭凯,她必须更加加倍的掩饰情感的萌动,用不屑与顽劣呵护、成全自己的性别。
父亲的意志像坚固的铠甲,将她牢牢的捆绑。
父亲是家庭的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统帅,不管是年幼时的泰平,还是成年后的泰平,她都没有质疑过父亲的决定,她所做的便是按照父亲的设计完成好变性的人生。
父亲的眼里,一方面泰平“必须永远是一个男人”,另一方面泰平选择了和自己仇家谈情说爱,这完全是“忤逆”行径。
所以他发现女儿与杭凯的私情后把她关进昏暗阴冷的地窖里。
失去自由的泰平终日以泪洗面,她恳求母亲放她出去,她梦想做一个正常的女人,手牵着心爱之人的手,然后生个孩子。
她不断回忆着和杭凯相处的浪漫时光。
面对布满抓痕的洞壁,她唯有用无奈、无助的眼神回应空洞的命运。
狭窄的地窖隐喻着父权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的局促空间,类似泰平这样的弱小个体,她们的自由被限制,人格被围栏,力量被禁锢,或许牺牲就是她们人生的全部意义。
在影片的末尾,我们看到父亲与泰平过往的亲情互动,温馨的画面,幸福的笑颜,和美的气氛,父女间的舐犊情深令人动容。
也正是由于童年、少年时期的泰平从父亲身上领受到了浓郁深厚的爱和关怀,使得她愈发难以违背父亲的旨意,哪怕是一点点的反驳与抗拒,她也没有足够的勇气。
父权的压制、父爱的笼罩,硬生生将活泼率真、渴望爱情的女孩蹂躏成表情浮夸、行为怪异、意识撕扯的男人。
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泰平没有一点的自我感、存在感,她的一切都是“他”的,她的灵魂在降生的一刹那就已经飞逝。
母亲的“工具”身份法国女权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女性是后天塑造的,而非天然生成的。
”意指女人不是天生的第二性。
在某种歧视性文化当中,女人的性别,被异化为社会生活的工具性。
在父亲蔡问眼里,母亲是服务家庭和传宗接代的工具。
母亲一生生育了四个女孩,却没能圆满父亲的梦想,是家族的罪人,所以母亲常常遭受他的责骂殴打。
杭凯来找泰平,父亲出去的间隙,泰平从家里溜出去了。
父亲以为是母亲放跑了女儿,不由分说地用皮鞭狠狠地抽打母亲。
关于母亲的“哑”,她自己说是因为从马背上摔下来造成的,而泰平则坚持认为是被父亲打的。
母亲听到女儿的说法非常惊恐,希望她永远不要这样想,并告诉女儿她是爱爸爸的。
男权无休狰狞的家庭,女人没有话语权,仅是不作声的工具,因此,母亲的“哑”既是被迫害、被凌欺的结果,更是面对残酷现实的自觉选择——无语。
雅安的“帮凶”身份相较于泰平及母亲,雅安没有那么强烈、显明的“他者”和“工具”身份。
她可以是女人,可以自由发言,每天在草原上活蹦乱跳,存在感十足。
泰平与杭凯的幽会被她发现后,她非常妒忌、愤慨,因为杭凯之前是钟情于她的。
于是她开始“炒作”泰平的“不男不女”、“妖怪”的谣言,到处散布蔡问的“家丑”,而且鼓动同伴当众扒开泰平的衣服一看究竟。
雅安暗中尾随泰平,看到泰平进入山洞后,转身向蔡问告发。
蔡问到了洞中,气急败坏,取出皮鞭就是一顿猛抽,泰平的脸上和背上留下了清晰的血痕。
雅安的告密直接导致泰平被锁地窖。
雅安为了一己私利,一面搬弄是非看热闹,一面惩善扬恶欺弱小,她的身上没有对同性的悲悯怜惜,没有对社会世俗的反思,她一心谋求自身的幸福的同时其实已经成为父权男权社会价值结构的“帮凶”。
除了泰平、母亲、雅安三位女性外,影片其他女性几乎都是“看客”身份。
她们人前人后添油加醋地议论,对看到的暴戾不反对、不抵抗,反而越热闹越兴奋,颇有点像鲁迅笔下的”伸长脖子的男女老少”。
影片结尾,蔡问基于对父女情谊的深切感怀和三女儿诞生了一个男孩,促使他对自身行为的醒悟——他没有再追究泰平的出逃,也默认了泰平与杭凯的爱情。
泰平终于换上了艳丽的女装和杭凯在象征着神意的圣山前自由地牵手徜徉,远山一头俊美的白马飘来,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白马纵横欢跃,奔向远方的山巅。
我们试想,如果蔡问没有醒悟,依然执迷不悟,那泰平命运又将如何?
由于父权男权主义者的自省,女性方能获得生存的自由。
可见,女性要想实现意识觉醒恐怕还有很长的生命暗道需要通过。
这就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旧体制、旧文化压制下的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麻木和欠缺。
简析蒙古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父权男权主义的根源与本质是男女性别的不平等。
蒙古国的男女不平等现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与国情、历史、文化、教育等紧密相关。
蒙古国地处中亚内陆,幅员辽阔,草原丰饶,长期处于游牧状态,人口增长缓慢,2018年蒙古总人口才320多万。
在游牧状态下,女性长期被束缚于蒙古包内,很少公开露面,或者参与政治管理活动,受教育机会少、时间短,女性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
在蒙古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我们经常看到女性被商品化、工具化。
受传统文化“男尊女卑”观念的深刻影响,社会阶层分化严重。
女性始终置于男性的从属地位,社会倡导“男主外,女主内”价值格局。
女性在家庭分工中承担巨大的内部服务工作,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花在料理家务、抚育子女方面。
经济转型后,蒙古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女性,导致很多女性都失业了(据说1998年统计,蒙古女性失业率比男性高6%—10%。
),失业产生贫困、保障不足等问题。
再就业的女性也只是从事一般的低层次工作,社会地位很低。
法律保障不健全。
《黄金宝藏》中,可以看到蔡问对家庭成员可以随意打骂,控制人身自由,家庭暴力延续未断,但是没有人为弱者伸张正义、维护权益,女性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社会管理的监督机制、公民权利的保障机制等都不完善。
旧文化、旧体制、旧习俗对蒙古女性的压制、压抑,使得部分女性缺少自信,甘愿为男性服务,成为他们的附属品。
还有很多女性依赖心理很强,缺乏独立自主性,自我评价能力和定位低,竞争意识不强,参政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不强。
这些方面都导致了男女不平等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黄金宝藏》通过对女性“他者”、“工具”、“帮凶”身份的细致刻画,反映父权男权阴影下女性命运的坎坷、成长的卑微、力量的柔弱以及主体意识的泯灭。
影片最后秀亮的远山、飘逸的骏马寓意导演美好的期望和憧憬——所有受压迫控制的女性能够跨越艰难险阻走向自我圣洁的远山。
泰平的妈妈穿着白色的蒙古传统服饰,衣带发丝被风轻轻吹动,一匹白马向她轻盈奔来,白马驻足后她温柔地抚摸它,然后马头的装饰带断了,她很慌张,慌乱之中抓住了一颗珍珠。
片名黄金宝藏寓意男子,而珍珠寓意女子,这象征着泰平妈妈即将生下一个女儿。
泰平这个名字是泰平一个姐姐给取的,因为她希望妈妈生下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弟弟。
泰平爸爸在妻子即将生产之时把蒙古包驻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只找来接生婆,因为他害怕妻子若再生一个女儿颜面无存。
但妻子最终还是诞下女婴,泰平爸爸不认,非得对外说自己生了个儿子,说他家终于有了儿子。
于是泰平被当做一个男孩养大,穿着男孩的服饰,剃短头发,裹好发育的胸部,掩饰月经,抽烟喝酒,泰平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男儿责任,言行举止看起来真的就是个小糙汉。
然而这并不能泯灭她身体里那个爱美爱笑渴望结婚生子的女孩,她只能在隐秘的山洞里穿起女装假装自己是个母亲玩过家家。
泰平被外人当成个男子看了二十来年,若不是爱情发生可能这个秘密会永远延续下去。
泰平和她父亲死对头的儿子杭凯杠上了,杭凯在发现泰平是女儿身后两人有了共同秘密,来往密切,逐渐萌生爱意。
因为这个男主细眼长脸络腮胡实在太符合我的审美了,内心忍不住嘤嘤嘤他俩的爱情发展我还专门倒回去看了一遍。
泰平和杭凯第一次杠上的时候杭凯应该就对泰平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杭凯骑摩托不会骑马,泰平尽管也不太会骑马但咽不下一口气就和杭凯比赛,最终杭凯还没坐上马就被甩下来,泰平则骑着马跑了好一阵。
杭凯的身边有两个小跟班,加上杭凯长得帅招姑娘喜欢,可想而知是常常志得意满的,而泰平挫了他的锐气。
他和跟帮嘲笑泰平矮小的时候换言之是在炫耀自己的雄性气息,在对村花上下其手的时候一句“泰平来了”就把他唬住,再到后来依然想办法要和泰平“决胜负”,很明显是对这个小矮子居然敢挫我这个大男子感到愤愤不平,内心想的是必须证明自己打败泰平。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泰平在山上半赤身戏水,杭凯在山间不小心偷看到,男子被女子的身体吸引,一种原始本能的sex appeal。
这种吸引力在他看到泰平在雨中淋湿摔伤后跟随她而去,他要为她清理伤口则必须看到她的身体,被拿捏住秘密并且受伤的泰平则像小羊羔丢了妈妈慌了神杠不起来,在杭凯想要战胜泰平的执念里,他终于擒住了。
这里面饱含的不仅是狩猎成功的喜悦,还有男子对女子的怜爱,也有一丝丝对女子之前战胜男子的敬佩,当然也有看到女子裸体的欲望满足。
泰平和杭凯的感情一开始就丰富,又日渐亲密。
从他写小纸条给泰平两个人去偷偷相会发现泰平穿的男装有点小失望说泰平适合穿女孩子衣服,再到后来一起玩耍他扯掉了泰平的假发套,当时泰平哭了,为自己在心爱之人面前露出短发而伤心,杭凯拿假发扮胡子逗笑她,那时两人更为赤诚相见,杭凯可以直面装扮为男子的泰平。
论相貌,杭凯之前调戏的村花长得好看,他对她有欲念妄想,但当她提到要杭凯娶她之后才可以make love杭凯就嘟囔出一句“蠢女人”并没有想娶她甚至还和爹妈吵架。
和泰平在一起,想娶她,想厮守,是一种更长远扎实的爱。
总之电影这段爱情的处理还是比较饱满。
而对以泰平父亲为代表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处理则举重若轻,泰平的解放并不是真的解放,只是因为姐姐为家里添了一个男丁,她作为男子的使命才得以草草完成。
他们高兴的始终是家中有了男儿。
第一次看蒙古国的电影,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你要知道蒙古虽然土地面积不小,但是人口只有三百万,一个国家的GDP还没有我们四线小城市多,可想而知蒙古国的经济和科技各方面都挺落后的。
演员演技明显感觉有些稚嫩,可能演戏经验不太多,拍摄设备也不太好,晚上拍摄看不清场景,导演拍摄手法也略粗糙,很多细节没有捕捉好,人物有些脸谱化,没有那么生动。
杭凯撕开泰平胸口的白布,慢镜头明显和电影整体有些不协调。
虽然有种种客观条件制约,不过导演和演员还是为我们奉上了,有着浓烈蒙古民族风情感人的爱情故事,尤其是泰平从被迫装男孩到回归女孩身份,那种遵从自我的重获新生,是整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
父亲代表了蒙古尊崇的男性主导地位,男尊女卑落后思想,女孩被迫扮演男孩,结局虽然圆满了,父亲女儿生了儿子,也接纳了女儿的身份,向多年受到暴虐的妻子道了歉。
虽然这结局固然美好,我个人的感觉有些理想化了。
其实在我一开始看到泰平父亲那种暴戾的性情和他固执的思想,我就隐隐约约感觉这可能是个悲剧。
因为我觉得父亲蛮横又霸道的性格与泰平想成为女孩子这种矛盾很难调和,要真的圆满,需要编剧导演下很大功夫。
于是一直希望结局能让我心里舒服一些,我知道大家心里面和我一样都期盼的都是这样完美结局。
我想到的另一个结局是: 按照电影里面刻画的父亲脾气性格,以及剧情走向,泰平在阴冷的地窖里面,因为父亲的愤怒,母亲的无奈,她完全绝望了,这种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痛苦,在悲痛与对爱人思念中,病死在了冰冷的地窖里,或者是想要爬上去中途摔了下来发生了意外。
父亲外人面前装作坚强,可是内心却顽固的像石头。
他把“儿子”安静的葬了,不许任何人探望他的“儿子”。
冷风中他面无表情,一滴泪水流淌下来,他的“儿子”没了,他永远的没有了“儿子”。
终于他支撑不住了,这个年迈的老人趴在坟前泣不成声,他的自私固执害死了他的女儿,他后悔了,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杭凯听到噩耗,他不相信,他不相信泰平就这样离开了他。
他精神恍惚地走着,突然像子弹一样冲了出去,跃上马,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奔驰着,眼睛通红。
很久之后,缓慢从马上栽了下来,仰面望着蔚蓝色天空,磕破了头,血渗出来,浸湿了头发。
可是他全然不顾,用劲全身力气对天空怒喊, “泰平,泰平你给我回来,你这个瘦弱的家伙,你怎么能丢下我一个人。
”而后他没有了力气,嘴里微弱颤抖的哭腔,“泰平,回来……我要你……当我的……妻子……给我生很多很多的……孩子……”。
说着越发悲痛欲绝,热泪夺眶而出,呜咽着,哭的像个无家可归没有人疼爱的的孩子。
转景,一片热闹欢喜里,新娘从帐篷里出来,身后跟着有些萎靡的新郎官,新娘开心的笑出了花,新郎却面无表情,雅安问他“我都嫁给了你,你怎么还不开心啊”。
新郎苦笑着,新娘俏皮的说:“这就对了嘛,这才是我认识的那个杭凯。
”新娘转身后新郎变脸了一般又恢复漠然的表情。
杭凯骑上马背,他回想起了和泰平比赛驯马时的的情景,嘴角微微翘起。
远处,他恍惚中看见泰平穿着她最喜欢的衣服,戴着她最喜欢的发夹,在明亮的阳光里快乐的奔跑着,嬉闹着,她那么开心,那么自在,那么幸福的奔跑着,灿烂的笑着,她再也不用在晚上出来,也不用偷偷摸摸的展现自己成为女孩的快乐。
他骑在马上看着她,也跟着她笑着,眼睛缓缓淌出了泪水。
(完) 影片我一直以为导演要表达的是现代蒙古,游牧民族新一代人思想与老一辈人思想的碰撞,产生的矛盾问题。
从而映射整个蒙古国现在的问题。
导演圆满的观感是这种矛盾以父亲态度转变象征着腐朽落后的思想已经死去,一个年轻包容的蒙古新时代的到来;我以悲剧的观感是,象征蒙古依然那么顽固,落后,不接受新思想,不跟上世界步伐,固步自封。
这就像中国要来投资蒙古国,却被蒙古狭隘的民族主义赶出来,对中国依旧实行仇视教育,不接纳身边这个邻居。
可是我又感觉导演完全没有这意思…… 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就像喝奶茶,我们平时喝的奶茶虽然口味很好,因为添加了各种香精,甜蜜素,食用色素,色香味俱全。
好喝是好喝,可是我真的喜欢吗?
而像这部电影这杯奶茶它就是最原始的奶茶味道,自己制作的,腥味很重,味道涩,看相也不好,不过它是最营养,最健康的,口感醇厚,回味悠长,喝过以后才发现这才是我最喜欢的奶茶的味道。
电影的主题是探讨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问题,虽中心起地高,但拍摄时能处处落到实处,刻画细腻。
处处的细节中,都感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男尊女卑。
霸王在摔跤场上被财主家讽刺家里没有男丁霸王在知道老婆生了一个女孩时却说我们家有儿子霸王从小让女儿装男人,全然不顾她的感受霸王总是将自己的怨气撒到老婆身上……可以窥见大主题下的电影描写手法都是极其细腻而到位的,但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泰平和杭凯的爱情。
起初杭凯对泰平的爱就是来自于性冲动:第一次看到泰平在瀑布下嬉戏时迷人的身体曲线,他就知道自己的世界不一样了。
杭凯的爱起于色,但又深于心:他阻止了两个同伴对泰平对调侃,帮她解围他主动帮泰平处理伤口(虽然色色地解开了她的裹胸)他阻止了众女生对泰平的搜身,并不在乎大家对他的看法,说泰平是男的他愿意放下一切和泰平私奔(虽然这个举动挺蠢的,但不得不说是爱情的力量)他主动跑去跟泰平的爸爸谈话,说自己爱泰平,并告诫他要把他的做的事公之于众泰平的爱也是非常直接大胆,雅安不和杭凯亲热,只是说我们只有结婚后才可以,而泰平却不顾后果去和杭凯在一起(虽然这个举动也挺冲动,但这就是爱情啊)虽然电影中有一些逻辑硬伤,为什么这么封建的父亲突然幡然醒悟,为什么这么浪荡蛮横的浪子突然专情专一又体贴他人,都没有讲清楚。
但是我觉得只是在100分的电影里减去20分而已,依然不影响剧情的戏剧性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泰平的小女人,敢爱敢恨,看见杭凯在爱情里的孩子气,满眼都是泰平的样子。
虽然这个爱起源于性冲动,但这就是美好的爱情的样子啊~
杭凯,一个粗糙又放荡不羁的男孩,本性却善良纯净泰平,一个为了家族的荣誉和完成父亲的心愿不得不女扮男装却又渴望爱情渴望过平凡生活的女孩杭凯总是欺负泰平,而泰平总是跟杭凯打架比赛,因为父辈之间的仇恨让两家的关系一直很紧张,泰平的爸爸蔡问尽管蝉联了很多届摔跤冠军但是仍然逃不过亚军巴尔吉嘲讽:有儿子的大象总比没有儿子的狮子好。
这句话深深的刺痛蔡问的心,所以已经有了两个女儿的蔡问在生下第三个女孩泰平的时候就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泰平是个男孩儿泰平背负着父亲的期望,剪寸头,穿着长袍,将胸部裹紧,抽旱烟,喝伏加特,对父亲许下承诺:长大后我也会成为一个大英雄。
却不曾想一个男孩的外形下藏着一颗女儿心,泰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她总会跑到山洞里拿着镜子,戴着女孩才有的假发,抹上口红不曾想有一天被杭凯发现了这个秘密,杭凯感到愧疚抱歉,并默默的保护着泰平,在山洞里他也看到了真正属于泰平的女性的那一面(这个女性的那一面别想歪了),爱上了她,两人两情相悦,两个人一起玩耍一起遛马,一起在秘密基地里守护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秘密后来这个秘密被捅了出来,泰平被蔡问关进了地窖,杭凯勇敢的向蔡问说出了自己爱泰平的想法,却被言辞拒绝,杭凯准备着带泰平远走高飞。
最后故事的结局是泰平被妈妈悄悄放走,泰平终于做回了女孩跟杭凯过上属于他们的生活,父亲蔡问也终于愧疚于自己以往的愚蠢的自私,最终蔡问二女儿生下了一个男孩,蔡问激动的大喊是神的旨意,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开放式的结局,一个是男主和女主私奔了勇敢的跟封建余孽作斗争,去追寻自己的幸福,一个是蔡和抱着自己的外孙感动万分说这是神的旨意暗示着尽管人们在关键时刻会醒悟但是仍然逃不过旧的思想的束缚,看似矛盾却又不矛盾,最让我感动的是男主杭凯对泰平的爱,干净纯洁,还有泰平虽然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甚至连数都数不清楚,但是在杭凯问她你有多爱我的时候,她数到她能数的最大的数字,告诉他我有十亿分爱你😭😭。
特别明显的一个对比就是杭凯对雅安(雅安一直暗恋杭凯但是杭凯跟她只是玩玩而已)总是撩拨说着轻浮的话,但是对于泰平,偷偷亲了她在睁开眼睛以后还别扭的扭过身,不小心把泰平的假发拽下来,把她的假发戴在下巴上假装是胡子逗泰平开心,就连被壁虎吓到,抱着泰平从山上滚下来,之后还害羞的当做无事发生强烈安利!
一个较独特的片子,故事有意思,本来可以做到更好的,整体完成度不错。
一边是放生一个“儿子”,一边是迎来一个“儿子”,这段拍的很高级。夜戏总觉得不够清晰,可是草原上的星星让夜色如此美丽。女主男装可以打满分,就是爱情来得实在是突然,但谁让这是爱情呢。
女主解放于一家子终于接到了男宝。两颗星给女主演技。
父亲的心态转变很生硬啊。
拍的有点像纪实片,视听语言啥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是不太专业的。但是能看。
这个片对我而言简直是惊悚片,跟女权没有半毛钱关系,女主就装出来一个男人架子,其实又怂又软弱,没看到她无畏地反抗命运,只看到她一味祈求被命运放过,配不上宝藏这个词。这片子的女人要么帮凶要么雌竞要么软弱到底,真的很吓人,要是女人群体这个内耗法儿,女权简直痴人说梦。再说这片单纯作为爱情片,不说女主了,男主一没有颜值魅力,二没有成长弧线,如果看女的洗澡可以让流氓突变成痴情种,建议所有男的都去女澡堂改造一下xs
最后,纳兰生了个孩子,父亲第一反应是揭开裹布看性别,这点还是恶心到我了。男人是上天的“恩赐”,因为有了这个孙子,所以你能放泰平走了?就算最后是he,也透露着一股浓浓的男尊女卑气息,我猜想导演可能想拍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样,但表达出来,给人的感觉却是:生男的!一定要生男孩!生男孩万岁!
女主演技爆棚,男性外表和女性外表完全不同。男主前半部分有点猥琐(?)后面很欲。没打五星是因为仍然没有脱离父权社会的男性凝视,结局父亲对于生了个孙子喜极而涕还是没什么改变。
电影总是会有好结局
性别歧视、爱情、粗糙、真挚、画风奇特不知故事年代的蒙古电影~
重男轻女在战争和不安定年代必然是这样的,和平时代就女拳兴盛了。这个也是必然的。处在落后思想和时代交错时刻的就比较倒霉了。
又一部差点被名字耽误了的好电影!
虽然披着爱情的皮,但是还是掩盖不了皮下吃人的父权制的世界,只能说是裹着蜜糖的砒霜。女主演技特别是女扮男装给五分(相较于内娱而言,但是众所周知内娱是答辩,不能因为一个东西的某部分比答辩好就算好,虽然女主是黄金,但是剧情传递的信息是答辩,只能说是镶着金子的答辩)
穿着女装踮脚从蒙古包的顶上往远处望去是草原 牛羊 星月夜 是自由的魂灵苍穹幕落
结局还是要男孩啊,四星扣一星。
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充斥着恋爱酸臭味的原始女性题材电影,女主角男女装差别太大了,过于硬核。虽然俗套,还挺好看!
女主演技太好了,无论男装女装都足让人信服
太神奇了,女主穿男装简直就是个小男生,换上女装后一秒变女神,演员们的表演都很生动,背景音乐满分。
苦里找糖。奈何各种剧情转折实在太强行和理想化了。女主角演技直接封后!
如果我有罪 请让法律制裁我 不要让我看这种尴尬的坏人神反转 家暴狂就是家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