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

해안선,The Coast Guard

主演:张东健,朴智娥,金泰宇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2

《海岸线》剧照

海岸线 剧照 NO.1海岸线 剧照 NO.2海岸线 剧照 NO.3海岸线 剧照 NO.4海岸线 剧照 NO.5海岸线 剧照 NO.6海岸线 剧照 NO.13海岸线 剧照 NO.14海岸线 剧照 NO.15海岸线 剧照 NO.16海岸线 剧照 NO.17海岸线 剧照 NO.18海岸线 剧照 NO.19海岸线 剧照 NO.20

《海岸线》剧情介绍

海岸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韩朝对峙时期,海岸线旁的两国军事状况高度紧张。 姜汉泽(张东健)是韩国海岸警备队尽职尽责的上等兵,他的职责是负责看守海岸线,以防可疑人士潜入。由于一心一意想抓间谍,他在工作时一丝不苟很是认真。某次,他将发现的可疑目标当场击毙,事后才知受害者不过是醉酒后与女友亲热的平民。自此,姜汉泽和受害者的女友美英(朴智娥)的生活进入绝境,两人心灵上都背上无法承受的重压,而此事件更影响到整个海岸警备队,尤其是该队成员金上士(金泰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他就是那家伙王牌调酒师剿匪女侠樊梨花铁面人天才J之致命推理五行刺客我是路人甲蔬菜宝贝历险记吧嗒吧嗒:他和她心跳的声音小鸡比赛黑狐地球护卫好拍档逃亡者3:最终逃脱零界之艾力克斯再见摩洛哥樱花大战活动写真无胸无天堂第一季覆流年超窒然骇故事之招魂旺角街头梦游清道夫:布局千寻小姐萨克拉门托悲伤电影难为情闹鬼旅馆无敌三脚猫一票青春

《海岸线》长篇影评

 1 ) 海岸线

在我写影评的这个时候,我还没有看完这部片子澎湃的感情激荡着我想写点什么。

想写姜汉喆看到击毙的只是平民时的彷徨和无助?

还是他休假回去后女友的分手,朋友的嘲笑和不能接受?

还是最终回到部队后一次一次的刺激?

不能面对女孩,不能面对枪声,不能面对凶手这个称呼,不能面对女孩的哥哥和男孩的朋友。

还是想写女孩子的可怜?

疯了以后把很多男人当初英吉,被强奸,被迫堕胎。。。

到完全崩溃,简直看不下去。

我还想说说女权。

强奸了女孩子挨揍就可以了?

罚跑步就可以了?

还是道歉就可以了?

他们还带着女孩子去堕胎。

全篇都是可怜事,可怜人。

 2 ) 我的胃啊

原本以为我已经被懈怠磨灭了亢奋,但一看到棒子片的挥人相,立马出离愤怒,这力度打上来不偏不倚。

话说还是好几年前看的剧透,引发了对这个故事的些许猎奇兴趣,这冲动的感觉一直存档保留着,虽然标签是我一直不待见的金基德。

终于酝酿好情绪就看了。

不能忽略的是开片字幕:“朝鲜半岛是世界上惟一分裂的国家”!

立马让我愤怒外泄。

而后电影情节的憋屈和抓狂,让我再一次领教了【实尾岛】式的变态和扭曲。

韩国人的这种非庸常亦非正常的另类写实,让我一边被恶心,一边被冲击。

冷静地说,这么赤裸裸地表现人性的趋向兽性变异,金基德堪比芥川龙之介的深刻。

想起看朴赞郁的【老男孩】,虽然胃部极度抽搐,但影片拷问的力量,对内心的震撼,确实是无法违心地忽略或带过。

就这种自我剖析的狠辣做派而言,韩国人确实比我们有勇气。

张东健确实是个很到位的演员,豁得出去也投得进去:全片的情绪脉络由他主导,在一种压抑中张扬疯狂,几近崩溃之间,甚至让我有点替这个角色揪心。

而那个女人,在金基德的镜头前,一边无力地受害,一边以自毁复仇。

恕我愚昧,看不出导演到底是要女人做符号还是做标签?

但我对这个疯女人实在没法动情绪,同情都显羸弱。

即使是受害者,我也不能忍受这种自虐式的报复。

而金基德对军人的刻画,使他受其国民打压是必然。

在他的眼中,军人的饥渴和疯狂有现实的压迫,也有人性劣根的使然。

军人外壳的伪装,在一层层地撕下之后,我们这些局外人看着都惨不忍睹。

我承认,除了愤怒,我确实收获了其他。

不过,这种冲击的频率不能太高,我的胃还没缓过劲来。

 3 ) 金基德和他的世界

金基德总是有讲不完的欲望故事,反复不停的是爱与占有,我集中的看完了金基德的部分电影,看到他的野心由小到大,也看到叙事的轻浮到成熟,从《漂流欲室》到《弓》实则是金基德一种回归,他用水象征一种欲望和感情的漂流,而浮于水面的房子是欲望的承载和承托,我曾努力的解读金基德电影中的符号和寄托,曾把他的爱情和欲望观进行了多次的提炼对比,虽然不得不说在美学的角度他确实很棒,但是终归说的是一种事。

金基德的电影是在他的特定世界发生的,就比如说《春去秋来》和《漂流欲室》,他是和现实世界脱离的,甚至和陆地是脱离的,它发生在隔离的空间中,这是个很非现实的东西,而这种很表现主义的东西也并非是为表现现实而存在的,他不像库斯杜比卡的《地下》中的那个地窖,这种漂流的个体是金基德的叙事场所,也就是说只有存在这个独立的陆地才会有故事的发生,也就是说在金基德的电影中,他的理念和内核的所指是先行的。

也就如上面所说的两部电影,直白的说就是我可以歇斯底里,但是这就是我要说的,为什么一个人要吞鱼钩自杀,为什么寺庙会建在湖中央,这是金基德式的比喻句,他比喻的本体无疑是虚幻的欲望和爱。

这是很个人的命题,当然也可以是很高,很深奥的命题,它们就像是那些文绉绉的句子,可以让人思考良久,但是你只要是触及到问题的本身,便可以解开所有的相似命题,《漂流欲室》和《弓》都像极了日本的一系列软色情片《禁室培欲》,只是它尽力的避免了那些很强烈和很外化的东西,它首先设定一个很现实的东西,比如《漂流欲室》中所谓的畏罪潜逃和《弓》中老人对于女孩的囚禁,接着在这种现实的东西后面装上欲望和爱情这样的核心,就是最后囚禁者和被囚禁者产生了一种类似SM似的畸形爱情,也就是在触及我们爱情中的自虐和虐待的倾向,在这方面的处理他又是很夸张和表现主义的,比如说吞鱼钩和那场仪式似的交合。

《坏小子》也一样,两个将爱情流放的人,通过性的洗礼,再一次干净的相爱,这又是很文绉绉的句子,但是透过那些沉默的男性角色和苦情的女性角色,其核心还是在说占有和欲望这个东西。

当然在一些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金基德在寻求一种突破,就比如说《海岸线》和《收件人不明》,他触手了一些很现实的题材,《海岸线》是拿南北朝鲜说事,《收件人不明》是用美韩关系说事。

但是相比这两个作品,《收件人不明》是相对成功的,《海岸线》还是沦入了极端的个人化关注,故事的走向并没有在海岸线这个朝韩分界上做文章,而是关注于士兵群体的压抑和一场意外引发的这种压抑的爆发。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种压抑源自海岸线,但抛去这个命题,它的内核还是可以任意存在的,甚至可以发生在一个高压的办公室或者是一部谍战片。

而相较于《海岸线》,《收件人不明》则多了一份人文关怀,这是和多数的金基德影片不同的,它从那些高高在上的欲望爱情之属跳到了现实和人本身,这里的很多人不再是象征性的符号,而成为一类人的代表,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在纠结的感情下我们看到的是社会问题和一个整体的困惑。

这是为什么我会说《海岸线》是不成功的转型,或者可以说《海岸线》只是金基德变换了一种形式的自我诉说。

究其根本金基德是一个很残酷的艺术家,为什么初看他电影时的疼在慢慢的深入了解后会痊愈呢,这源自于我们看透这种残酷,它本身是一种象征,并不是现实主义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是用这种表象的疼痛在夸张的传达一种现实生活中微乎其微的潜意识层面的感情。

所以我会说他是一个很个人导演,他让他的船上有个秋千,让一把弓成为乐器,让一间水上小屋可以自行漂流,这里没有对社会和政府的讽刺,只是在重复和复刻他的永恒命题——欲望。

我们可能会质疑金基德的社会责任心,就像我们质疑那些迷恋王家卫的小资影迷一样。

我们是如何温饱,又是如何开始关注欲望的虚无的呢?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阶级斗争阶段会视情歌为靡靡之音,视爱情片为毒害大众的东西,但我无法为这样的思辨下定义的,但是我可以说金基德确实是小资的,有时认为他的作品会很像张悦然的,他们都在放大一种痛,来转达他们的意思,但是在这样一个位置,这种作品只会是充当一种麻醉剂存在的,就像郭敬明和张悦然之于读者一样,一个人在夸大一种自恋,一个人夸大一种感情,并美其名曰人性 ,但其实都是缺少对人的关怀的,而作为读者,它可能是让我们暂时脱离现实的翅膀,让我们双脚离地的东西,这是个很暧昧的界限,纵然金基德有多少的暴力和色情,可归根到底他还是柔软的,妥协的。

 4 ) 疯了的海岸线

嘶吼,挣扎,狂奔,鲜血,烈日,怒海……这种种的意象,便是《海岸线》这部电影所展现给人们的。

铁丝网把清一色的蓝分割成了不完整的碎片。

人的眸子与惨淡的笑在碎片中碾出血来。

疯狂,不尽的疯狂如此鲜活,而疯狂之外的东西已被白浪卷走,发出嘲讽的呼啸。

第一遍看《海岸线》的时候,整个思绪是慌乱而无从把握的。

稳定的画面传递出不稳定的讯息,动荡控制了所有清醒的想法。

影片开头,男主角的一身迷彩绿在镜头中疏远成了浓重的灰黑,可灰黑中的人分明还实在地存在——由那纯净的蓝衬托出来。

他周身迸发出阳刚的呐喊,突刺有力的动作象征着原始的挣扎。

或者不可说挣扎,因为挣扎已被规范成一种信仰。

在信仰的支配下,男主角用黑墨在自己脸上画下狰狞的图案,于是故事展开了,一个看似单纯的开端揭开了幕布。

这是韩国的海边,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军事警戒区。

这里的军人们所存在的意义和目标就是捍卫国家,捍卫那由无数****堆垒起来的人的城堡。

这种意义被美化成了口号:我们要抓住间谍。

为了这一理想,军方给与了士兵许多美丽的承诺。

然而困惑、不安不可遏止地向天空攀长着:在这海边,我们真能抓住一个间谍?

这是否一个笑话?

这是影片中无人可回答出的问题,但它的求解过程却为以后海的疯狂作出了预言。

为着不可知而享受着待遇,这样的奢侈引起了海边平民的敌视。

这些与人们争夺着生存之地的军人,真的有用吗?

不可避免的冲突终于爆发于几个小混混与主角士兵康之间。

第一次的血的召唤里,枪,这个血与暴力的媒介开始深化了它的意义象征,枪口在影片中第一次对准了人。

那满脸油墨掩盖不了男主角如兽般的双眼,镜头的接近开始令人恐惧,无意识中昭示了人血与暴力的本能,信仰与真实的冲突已经突破了人的体肤。

镜头的背景仍然是海,看似平静,却呼啸的海。

几天后的夜晚,枪声终于响了。

士兵康误杀了一对闯进海岸线的情侣。

崇高的责任义务刹那崩溃,间谍的童话再次成了一个恶狠狠的童话。

士兵康的眸子在张牙舞爪的夜色中显得慌张、无助而几近崩溃。

不仅是他,还有那个女人——目睹情人死在自己面前,她疯了。

愤怒的平民们把仇恨幻化成拳打脚踢,士兵康就在这人与人的肢体交织中蜷缩着。

而他的战友们,眼神无谓,更加以冷漠的嘲讽。

对所谓信仰的坚守,到幻灭,使男主角的崩溃成了必然。

他一面为自己的罪承担了爱的背离和人性的恨意,一面仍在探索放弃与不放弃间的距离。

他到处挑衅平民,用肉体一次又一次的疼痛来完成精神的彻悟与清醒;他又折磨战友,用陌生的仇视与熟悉的痛感,完成最终的疯狂。

他已经搞不懂自己到底属于什么,也分不清错及对。

这个世界似乎意味着全部对,也意味着全部的错误。

他的战友都说:士兵康疯了。

是的。

枪这一主体意识再度出现,他开始用它,来杀死海岸线内的军人们,那令他疯狂的理念的根源,一个接一个地,杀死。

而那个疯女人,则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品,同样给了军人们,直到罪恶的种子在肚中萌生。

两个海岸线内的疯子,命运的浪尖终于把二人都推向了复仇。

为了毁灭证据,海岸线内的士兵们,把孩子从她腹中,拽出,满地血……士兵康冷笑着,把枪口对准,把眼神对准,战友……疯女人麻木地坐在鱼缸内,咬下一个个头颅……黑夜中的海无限度地延伸,海浪的呼啸一次次冲破那连绵的海岸线,用力的。

影片的结局,是男主角在人潮汹涌的市中心,重复着影片开头的动作。

用枪,突刺,再突刺。

一个男子倒下了,警察来了,男主角被拖走了,只留下一双眼睛,冷峻地,恶狠狠地,受伤地,瞪着镜头。

他在看什么?

 5 ) 心魔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创作者都刻意营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借此表达其思想。

金基德营造的世界与别人相比,更加封闭,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可能是导演认为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会将人的本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影片描绘了剧中每个人的心魔:汉楚的心魔是杀死间谍立功,金上士的心魔是惩罚处处与自己做对并且胜一筹的楚上士,士兵们的心魔是如何排解无聊排解孤独得环境带来得无聊,而疯妹妹的心魔则是希望重温被误杀的男友给她带来的快乐。

每个人受心魔得驱使,然而心魔超出个人的控制,每个人得行为结果便与环境产生冲突,称之为违规或是违法,起码也是离经叛道。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在同自己的心魔抗争,无论是赢了还是输了,结局都很悲惨,就像电影的基调是灰色甚至于黑色的,剧中人除了疯妹妹都没有笑容。

是否是导演想告诉我们,因为欲望造就了心魔,就注定人们的悲惨命运。

可是如何让心能够超脱欲望之外,电影没有给出答案,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只能依靠每个人的悟性和修行了。

 6 ) 疯了的海岸线

  此片让我极其压抑。

简单来说似乎就是在战争的阴影下两个人变成疯子。

可是这疯狂背后含有多少故事与喻意呀!

  姜汉泽是守卫海岸线上的士兵,他一心要抓到北朝鲜间谍,可是当他真正开枪并杀死一个误入禁地的平民后。

似乎才真正明白杀人与死亡是什么?

虽然从职责上来说他无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

可是人不是机器,不能后退与删除。

当村民们责打他时,当女友知道后离开自己时,特别是当死亡者的女友美英疯了后。

他也疯了。

他陷入了自己的想像,最后打死了前战友,也毁灭了自己。

  美英是另一个牺牲品。

前男友在她面前被打死,于是她疯掉了。

这里残酷的并不是她的疯狂,而是她反衬出战争机器下的另一种残酷。

那些士兵们并不同情她,反而把她当成性工具。

最后使其怀孕后,还残忍的私下手术流产。

与上述两个疯子相比,那些士兵们又正常吗?

他们只不过是另一类的疯子。

最后的士兵死亡恐怕也是命运的安排吧。

  战争是什么?

各色人等有着各自的看法。

这就是其中的一种。

 7 ) 海岸线

在韩国有这样一段海岸线,一个排的军队驻守,越界者死。

有一对年轻的情侣酒局过后来到了这里,像证明勇气似的越过海岸线并在碎石海滩现场实践不可描述。

一个精神紧绷的士兵射杀了青年,热血喷溅女孩满身满脸。

青年向海洋挣扎攀爬,被手榴弹炸得残肢漫天。

当得知杀死的是平民而不是间谍,杀人者陷入自责逐渐精神恍惚。

该士兵行为日益冲动乖张,持枪与他人对峙。

终被强制退伍。

女孩因男友碎尸当前,变得疯癫。

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借此分别偷偷诱Jian了她。

致使女孩怀孕,胎儿生父未知。

为避免东窗事发,参与诱jian的士兵在一个普通的深夜围聚海岸线旁集体对女孩实施强制堕胎手术。

赞同与不赞同这种行为的士兵之间产生纠纷,随着一声枪响。

手术中途停止。

几日后的白天,女孩坐在鱼缸里,嘴对嘴生吃一条活鱼。

这时,她流产了,下体的鲜血染红整个鱼缸,还有鱼儿在猩红的水里游荡。

那个陷入癫狂的士兵不甘心这样离开部队。

他趁夜偷走一支步枪和迷彩服。

开启了游击战。

部队每晚都有死人,凶手却神出鬼没。

人人心生罅隙,有人认为是自己人假借疯子之手清除异己。

疯子走进城市,满脸迷彩油脂,神情疲惫坚毅,眼冒红血丝,端枪与行人对峙,最终刺杀一名围观群众。

部队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然而每个人都知道,真正的平静早已被打破,永远不会再回来。

(在观影后半程真的产生了生理性不适,恶心想吐。

对于阅尽B片的我当属首次。

就真的荒诞魔幻变态,没有十代精神病史都拍不出这种电影。

 8 ) 罪恶之源何时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部格局由大到小,最后又由小见大的片子。

大的格局,在影片开始不久就交待了,在士兵们唱的那首歌中,我们知道,那正是朝韩对峙的紧张时期,于是似乎并不难理解,为何在海岸线处会有一处禁地,进入者就要被射杀了。

但我发现我认为这并不难理解,有人却认为这难以理解,我的一个同学就告诉我,“不就是战争期间嘛,至于这么紧张,以至于错杀老百姓吗?

”我必须说:“至于。

”我想说那位同学一开口就说错了,什么叫“不就是战争”?

以我和他的年纪,再加上我们成长的环境,是不可能经历过什么战争了。

然而我知道,真正的战争,期间的残忍,无情,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从一些谍战电影里,尚还能瞥见一些端倪。

于是海岸线的那一块禁区,确实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措施。

回到电影,大的格局一交待完,小人物们立马就登场了,而且一登场,就是一幕高潮——认真负责的上等兵姜汉泽,射杀了一名闯入禁区的男子。

自此,影片开始叙述大格局下小人物们的命运,而这一切的事件都有个主题,叫作人性的缺失与扭曲。

姜汉泽,一个最认真最负责的上等兵。

队友们每日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抱着枪晃悠时,他却梦想着自己作为一个军人能够创下功绩。

队友们光着膀子在操场上踢皮球时,他还在草丛里一丝不苟地演练战术。

就是这么一个人,突然因为他的认真负责而捅了篓子杀了人,真是有点讽刺有点无奈。

但细细想来确实顺理成章,也只有这么认真这么负责的士兵,有胆量在那个时刻开枪了。

于是一连串的打击降落在了这个本应是最优秀的士兵的人身上,村民们的辱骂,追打,哑女的疯癫,女友的疏远,朋友的嘲弄,一瞬间,把姜汉泽推到了世界的边缘。

然而最沉重的,是来自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无力,恐惧与绝望。

重压之下,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下场——疯了。

疯狂地想要回到队伍,疯狂地教训别的士兵,疯狂地嘶吼,挣扎,却迟迟无法摆脱那片缠在心间的巨大阴影。

姜汉泽扣动扳机的那一刹那,其实就是丧失人性的体现,因为在战场上,一个优秀的战士对待敌人从不需要人性。

然而他发现自己杀死的只是个平民时,心存的人性这才涌上来,瞬间淹没了他。

而当村民们的第一声谩骂,第一通拳脚降临在他身上时,那恰恰是他人性开始真正消亡的时刻。

不断地被排挤,不断地被孤立,终于导致他彻底丧失人性,沦为一个疯癫的士兵,站在闹市中一丝不苟地踢正步,举枪挥舞。

那时他心里仅存的,恐怕只剩一个军人的建功之梦和报国之心了吧。

可惜而又可怕的是,那也正是葬送他自己的东西。

人性的扭曲,则在他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个时代的那片小渔村中的那一群人,没有什么好东西。

每个人都在那种长久的,沉闷的,宛如死鱼烂虾般恶臭的气氛下发生了异变。

而异变的爆发,仅仅需要一个导火索,姜汉泽便充当了那条导火索。

村民们野蛮起来的狰狞面孔,嘲讽时候的轻蔑嘴脸,让我看来都觉得难以消受。

哑女在酒精作用下,对所谓的禁区不屑一顾,在自食其果后又精神错乱。

这里有一个问题,她是真的完全疯了吗?

我认为不是,影片中,他还将姜汉泽引入禁区之中,导致他差点也被射杀。

这样看来,在哑女疯癫的外表之下,藏着的可能是一颗冰冷的复仇之心。

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不寒而栗,金基德真是把人性的扭曲变态演绎到了极点。

还有那些士兵,9人与哑女发生了关系,强行对其进行人流,争吵、谩骂、杀戮,一幕幕全部降临在了他们身上。

于是我们看到了,金基德想要展现的,那个在大的战争格局下,扭曲变态的小小鱼村。

那个在小小渔村中,人与人之间无情、虚伪与丑恶的极致。

然而我最佩服的,是他没有止步于展现人性的扭曲与缺失。

在这之后,他又重新由小小的渔村出发,上升到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矛盾。

是啊,造成这一切不堪景象的根源,不正是那罪恶的战争,而那罪恶的战争,不正是源于国家间的矛盾与敌视?

影片的最后,战士们又开始踢起了皮球,背景音乐又响起了那首民歌,渴望统一的歌词听起来竟是如此地讽刺与荒唐。

我注意到,球场的地面上,用白粉笔画着朝鲜半岛的地图,而中间那一道球网,赫然便是军事分界线所在的位置。

一半朝鲜,一般韩国,身处一个队伍的士兵们此刻分立两边,皮球就在他们中间,飞来飞去,从朝鲜飞向韩国,又从韩国飞回朝鲜......看到这一幕不禁感慨万千,02年的电影,放在今天依然适用,那颗沉重的危险的皮球,时至今日仍然飞跃在整个朝鲜半岛的上空,而受此影响的,又怎会仅仅是两国人民?

部署“萨德”,对抗朝鲜,危及中国,电影中展现的那种大的格局似乎从未改变,而受此连累,或疯癫,或死亡的那些人们,又何曾走出过这片阴霾?

万恶的战争,究竟何时才是个头?

 9 ) 从误杀到射杀

一个过度谨慎的失误,弄疯了一队人。

特别喜欢哥哥发现妹妹怀孕后,妹妹用亲吻"选人"的片段。

虽然在前面金基德只拍了一个兵哥哥跟妹妹有染,作为观众有预感到应该不止一个,只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甚至连队长也牵扯其中。

金基德在顺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前后也加入了几个对比,更加凸显这个疯狂的事件的不可思议程度。

张东健饰演的姜汉泽,虽然从结果来看,作为士兵他很失败,误杀平民,被逐出军队,最后一幕甚至还在闹市区刺伤了市民。

但从他和其他士兵的对比看,其实他才是最佳的士兵。

一开始的那次"误杀",每一枪都正中"敌人",扔出去的手榴弹也是100%命中,反观他疯癫后蹲在泥坑里那次,其他哨兵相同的射击和扔手榴弹,0%命中。

说回他射击的原因,其实也情有可原,毕竟作为哨兵,防守在一个最敏感的位置,在晚上视野范围有限,不清楚对方动机的情况下,似乎只能选择射击,毕竟分分钟就是可以立功的事情。

只不过导演在前面给姜汉泽和几个小混混加了一场"产生矛盾"的戏,让这场原本很正常的"误杀"变成了"仇杀"。

后面也有一场戏,是其他兵哥哥看到闯入禁区的两个美女游客,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虽然口头说着"禁止进入",但转头就帮她们拍照甚至合照,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但严格来说这就是有违军令,在军队里面绝对是大忌。

挺有意思的对比,似乎姜汉泽是整个小队里面无论软硬件都是最好的一个,但却被驱逐。

 10 ) 扭曲

《海岸线》。

一般而言,早期作品都会有相当不成熟的硬伤,很多著名导演均如是。

因此这部《海岸线》被我搁置了相当长时间。

然而看过后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这是我看过的金基德最棒的电影,因为他在其中寄托的决绝,和不断挺进不留后路的悲剧。

电影伊始就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士兵误杀平民的情节,几乎省略了情绪的铺垫。

一个在其他电影中有可能被用作高潮部分的情节被用在伊始,这也谕示了金基德的义无反顾。

于是电影在一个个情节中毫不留情地揭橥了人性中比泥潭更肮脏的污迹。

犯错的士兵——我们的主角——误杀后得到了上级的嘉奖。

被枪杀的平民的女朋友精神错乱,23个人组成的排中9个人分别诱奸了她。

所有人一起将这个疯癫的女孩流产。

手术者,是其中的一个士兵。

其余人,持枪看守。

被惩罚的两个士兵不断争执,在被两个疯癫的人折磨时却几次阋墙,最后自取其辱。

这样直视这些扭曲而贪婪的人,是否一开始就太过残忍?

金基德并未打算停止他对人性的杀戮。

他开始夺取那些人的生命。

他的镜头前,所有人都在抗拒着自己的和道德的底线。

然而没有人获胜。

即便两个主角,他们都是善良的,他们都是被自己谴责的,但他们也同样因为谴责而让自己疯癫。

张东健的演技让人叹服。

他的扭曲让人同情,即便在最后枪杀那么多战友,也未让人感觉不寒而栗。

也许这个功劳,也应该记在金基德名下吧。

当所有的士兵向越过海岸线的疯子开枪时,他们只是对空空如也的军服射杀。

金基德在之后频频使用的隐匿,在此时已有萌芽。

也许这就是他所寄托的逃脱的方式吧。

金基德的每部电影都是经典。

很多人推崇他之后的作品,更平和,更有禅的意味。

然而我却推崇他的早期作品。

用更短的时间——90分钟而非现在流行的120分钟乃至更长——来刻画复杂的情节,凝练却丝毫不失细腻与震撼,更加有棱角,对善恶和道德的标线有更深刻的探讨。

我不否认禅学本身是解决人性症结的方法。

但是,这种带有明显东方式逃离的价值观,我无法苟同。

很羡慕他,他的才华。

当一个导演能够在很年轻时就拍出如此深刻的电影,同时找到了困惑的出口,无论他作为导演还是作为人,都是伟大的。

我终究不是一个合格的评论者。

如果我能够对金基德的宣判,对阿莫多瓦的结构,对基叶斯洛夫斯基的悖论,对英格玛•褒曼的哲学,对安东尼奥尼的思索,对大卫•林奇的扭曲有更精当的总结,我的诗歌就不会仍然如此平庸。

在大师面前,我仍然是个不会走路的孩子。

《海岸线》短评

真是惭愧,前半部已经是大约半年前看的了,当时看的碟后半部卡了,就下了一下,准备把后面补完,所以情绪上又断点了。但是还是能记得那种压抑,那样的生活,军人没有尊严,平民无力保护自己,逼迫那个妹妹流产的那幕比军人的死亡更让我震动。音乐也不错,至少后半部有两次让我留意到,一次是流产后的妹妹在鱼缸里,一次是片尾。学妹说,韩国人就是变态,拍个电影也弄这么变态。

6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金基德的片子就不能按正常逻辑去理解,总是在隐喻。

9分钟前
  • 个别人
  • 还行

孽缘,疯癫,迷失

14分钟前
  • 马西嘿嘿嘿
  • 还行

韩国真男人金基德

16分钟前
  • 说我啥好
  • 力荐

。。。疯过头了

17分钟前
  • Sin
  • 还行

资源不好找

22分钟前
  • 很差

一场海岸线上灭绝人性的足球赛。

26分钟前
  • 力荐

我是不是看的删节版?感觉乱七八糟的,情节不连贯,也不合理

28分钟前
  • 胖并飞奔着
  • 很差

韩国已经拍不出什么像样的题材了,矫情生硬

29分钟前
  • okk
  • 很差

两疯子搞乱整个连

32分钟前
  • 较差

鱼缸+结尾,残酷如是。

36分钟前
  • 枯川满
  • 还行

【金第4部】还是人性,还是民族伤口,还是深入骨的绝望。同样的道理,不同的题材。看到后面都分不清楚男主谁了,整体中等。

39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战争的破坏对于双方的杀伤力也是相当的。

44分钟前
  • 上官璎珞
  • 还行

过了。。

46分钟前
  • 要想露就得瘦
  • 较差

做作的要死

51分钟前
  • 米花凉子
  • 较差

金基德擅长的元素在这部电影里都凑齐了;历史的伤疤比极端的情色更能表现金式悲剧的内涵,不过还是更喜欢《收件人不详》

56分钟前
  • 推荐

金基德总是这么有深度!

1小时前
  • solitude
  • 推荐

你也要扔足球嘛

1小时前
  • 流氓无产者
  • 推荐

人性

1小时前
  • Ding
  • 推荐

犀利

1小时前
  • lowel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