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唔係見人剪你又發姣發躉走去剪之外,501都唔應該係見人著你又發姣發躉走去著。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____. 因為就算你係以上填充題能夠填上一分鐘都無用,所以有人用一世都沒有成為甚麼。
因為問題係Hamlet話“To be, or not to be”先,唔係哈姆太郎。
甚麼東西也可以叫做藝術。
http://kahsone.blogspot.com/2007/01/confidential.html
因为是老师布置了寒假影评作业,所以看完了《艺校的秘密》。
就电影故事结构来说,我最大的感想是——主线到底在哪里啊?
一开始挺欣喜的,以为是部艺校为背景的校园把妹片。
虽然骨子里老套(主角又是那种美国电影里一抓一大把的有志屌丝青年,配上几个谢耳朵式的偏激朋友,偶尔来点荤段子,加上学校里少不了的典型角色,和一个dream girl),但是以艺校为背景,角色刻画夸张又真实(艺术生报到奇形怪状;搞艺术的妹子都神经兮兮;学生老师各个装逼大咖),再加上我也是美术生,自然感同身受,觉得看看还是蛮有意思的。
观看到一半时发觉是自己太肤浅,原来这是部艺术生追求自我道路的片子。
主角属于学院派中规中矩的画风,迷失在前卫的“真艺术”环境中,变得彷徨不知所措,被迫开始改变自己。
影片对艺术的讽刺更是针针见血。
片中的配角好像都比主角更有“艺术眼光”,各个会吹牛,并且异常自负。
到底何谓真正艺术?
影片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立场,垃圾一样的草纸也能被吹成佳作,让人在会心一笑时不禁思考。
好不容易到了该揭晓何谓艺术的时候,突然把之前的凶杀案搬出来说事,怎么又变成艺术生踏上不归路的犯罪片了?
可笑的是主角也变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了,一开始说好的要当画家,现在又变成为了女人办画展,为了打败对手偷用凶手的画,是被艺术洗脑了吧。
影片也没有真正交代主角是否意识到自己摊上了凶杀案——如果他知道,那看来他作好了为凶案背黑锅的准备,好让自己出名。
那他为什么又要自杀?
如果不知道,那他为何不辩解?
更让人不解的是结尾时,律师告诉主角只需一句话就可让他澄清罪名,主角却放弃。
无论他之前是否甘愿背黑锅,现在名气和女人都已经得到了,为何还放弃出狱?
影片后半段完全忽略主角的心理活动,让人一头雾水。
这也许是借抽象的艺术来讽刺荒诞的社会吧,但单从故事结构课上老师教的内容来看,还是太突兀了。
这部电影三重主题的拼凑显得很混乱,给我的感觉更像是被压缩成90分钟的连续剧。
边拍边写般的剧情、过多的配角、以及不必要的角色刻画。
例如室友跑出来丢句我是gay,卧底警察误把片场当成枪击现场。
这些与故事整体没多大联系的情节大可删除。
个人觉得片中那个编导专业的胖子就是此片导演的缩影,他把艺校故事和凶杀案结合在一起拍片,还真的不太成功。
此片作为一部电影,没能很好地取舍内容。
但如果作为连续剧,有大量的时间去刻画主线以外的支线,将是部角色丰富,剧情丰满的佳作。
秘密,顾名思义即是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
而这里所指在我眼中只是个公开的秘密。
可笑的是人性中最显著的就是自欺欺人,电影中的主角其实不甚明显,就是杰洛这个郁郁不得志的想要成为伟大画家的屌丝。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际上不懂艺术盲目摸索的卧底警察成了杰洛女神的男朋友。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名画家女儿的裸模,感性至上的她既爱才又爱色,清高又堕落,当她沉迷于卧底身边时看到杰洛所描绘的美轮美奂的她时,她动摇了,不知该爱谁,我记得她的前女友(她应该是双性恋)说过她一直等着她。
电影中一直充斥着杀人疑案为主线的内容,其实《艺校的秘密》中很多桥段是我不能理解的但不失趣味,这是它成功之处。
这部电影中多次出现了对于艺术的亵渎,对于艺校的鄙夷。
作为一个艺校的学生,我只认为这部电影在不断放大艺校的萎靡和部分学生的无知。
但其实是非对错本就是人主观所判定的,在这里我只是代表个人看法,不可否认杰洛是个努力的学生并且有着远大的抱负,但他的作品几乎得不到认同,甚至经常被同画室的同学所藐视和批评。
和他同班的男生告诉他,上大学就是为了上妹子,可屌丝是什么,就是拿真心对妹子的人。
于是他奋不顾身的甚至下跪的结果是看到了女神和高富帅在一起谈笑风生,而他的身份是个可笑的调酒师。
所以他急功近利所以他不择手段,也就是后来他同班男生介绍给他的那个落没的艺术家。
可能也是最后被烟呛死的那个肥的满身流油满嘴黄段子的“艺术家”。
当然也是杀人凶手的胖子。
我并不反感艺术的任何形式,包括这个艺术家。
而卧底警察在众人的追捧和难得一见的女神的青睐下沾沾自喜,几乎忘却了家中的妻儿和卧底的任务,我笑着看完这部电影,因为大家最后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是过程不尽人意。
杰洛成为了知名的画家,落没“艺术家”也得到了死亡的归宿,其他人的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
电影中依旧存在许多细节,包括杰洛的老师,那个如今十分盛行的原宿系三角。
只不过据我所知现在盛行的源头是日本。
也包括那个狂妄自大的讲座的老师,我忘记了他的名字,实质性的问题回答起来驴唇不对马嘴吹嘘自己倒是一套接着一套。
还有课上学生人云亦云为了标新立异而全盘推翻传统的推崇卧底所画的类似于儿童画的东西,也许在艺术史上那的确是种风格,但我想卧底的初衷肯定不是这个。
最后,我并没有从电影中得到许多东西,因为我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本就无法根除的盘根错节的问题在艺校经常都是以一句“这是艺术”解决了。
所以对于艺术这件事儿来说既然改变不了,试着接受也就罢了。
如果你看到这个影评,我不是抄的。
(Gai)
我想很多人在看完这部电影时都会思考这样一个宏观问题:艺术是什么?
个性,作秀,暴力,纯朴?
我个人是很讨厌看到别人大张旗鼓讨论艺术的,今天终于面对这个抽象的话题了。
艺术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说有些大了。
你要知道这个年头连“艺术都需要人脉”。
可是当我看到那些冠着艺术学院美名的高校子弟对卧底警察的汽车图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时,彻底欲哭无泪。
而原本也许是为执行任务而随笔涂鸦的警察反而像是发现了自己的艺术天赋一样,一鼓作气完成第二部叫人赞不绝口的坦克图。
到这里我看到的已经不是一群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人们,而是被艺术以及个性折磨得分不清方向的疯子。
当然我们都没有批评他人作品的权利,警察的卡通画虽然并无美感可言,可他对艺术的追求是纯朴的。
且他也曾天真的试问Jerome自己是否有成为画家的潜能。
Jerome迫切想得到他人的肯定,他的绝望促使他变得急功近利,讨好他人,烦躁盲目。
当他对导师的三角图形表示肯定时,他也许已经看不到自己的初衷,或者是自己对艺术的最初主张。
最终Jerome借助连环杀人犯的罪名成为人人眼中的艺术家,那些曾经反对过指责过他的人立刻变成另一付嘴脸,媚态百出。
而他似乎自得其乐,也终于能够在监狱里潜心作画。
他人就是地狱,这话说的没错。
杀人狂杰米,其实倒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不过变态反社会。
这也反映出艺术家里穷困潦倒愤世嫉俗者大有人在,衣着光鲜,侃侃而谈之徒不乏庸才蠢才。
艺术学院本应当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实际上,它的作用只是培养了扭曲人性的所谓的艺术家,就像一些侵蚀苹果的有毒病菌。
艺术本应当是严肃的,真挚的,高尚的,发自内心的,阐释人性的,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
但随着商业发展科技的发展人性的改变,艺术也变得无法定义变得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当艺术不再曲高和寡高不可攀,艺术的魅力也就不在。
改编自Daniel Clowes的同名漫画,一个尖酸的讽刺故事,Daniel Clowes从自己的艺校经历中获取素材,以布鲁克林的普瑞特艺术学院为原型,讲述一群势利眼的学生和导师如何荒谬地对待艺术、对待创作:现代主义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和解构性成为师生们不学无术的遮羞布、故弄玄虚的挡箭牌,他们整天胡诌看似高深的艺术理念,用以文饰自己作品的平庸,实质和投机倒把、钻研捷径无异,并且迷信艺术家必定是有怪癖的人,对“怪胎艺术家”更是毫无根据地推崇,仿佛只有割掉自己的耳朵,或抛妻弃子跑到南太平洋小岛去画画的才算货真价实的艺术家,这最终使得原本单纯的主人公杰洛,最后宁愿冒认自己是个杀人犯,关在牢里受人崇拜,以及得到心目中的女神的仰慕。
这部片里没有任何怜悯,里面所有人物包括相貌漂亮的女主角都极其庸俗、无可救药,而杰洛最终也彻底地迷失和沉沦。
讽刺的是,那个被派进学校的卧底警察倒更有艺术天赋(片里他的画作是原著作者Daniel Clowes本人就读艺校时的习作),而且在卧底的过程中他也真的爱上了画画,但是因为最后身份的暴露,他的艺术生命也随之终结,那些原本高度评价他的作品的人转而痛斥他是社会机器的走狗、人性和自由之敌——尽管他的作品和他的身份之间半点关联都没有。
如果你能忍受片里层出不穷的不无恶意的调侃,那么这部片的笑料和乐趣倒真的可以说是非常丰富。
个人觉得art school confidential还是不错的电影。
Daniel Clowes原作改编的电影能差到哪去呢,即如他的前一部被改编做电影好评如潮但仍逊色于原作漫画的ghost world。
Daniel Clowes出身是美院,却没有做艺术家做了地下漫画家,之后一直在NY工作生活,自然了解当代艺术界是怎么回事。
而被改编做这部电影的原作--收录于Eightball中的短篇也不是第1次他这样批评讽刺当代艺术界。
在短篇Caricature里Daniel Clowes就已借一个父母搞艺术的女孩之口大骂当代艺术界不是。
因为我也是读艺术的学生,很多东西我都感同身受,比如教授告诉学生100个艺术学生中只能出一个艺术家之类的话,或者是主角某段尝试各种风格来突破自己之类。
对于主角,我的观点是,他那样抱着成为毕加索的决心的人好像已经很少了,在当代的美院学生中,- -。。。
另外,像他那样还在画传统写实的人更是恐龙级别了。
不被人接受是活该,= =。。。
(国外美院而言)不过就我而言看主角这个放不开的样子就觉得他没啥才能空有大志至于毕加索。
1000年出一个毕加索,而且一个时代一个英雄,当代的艺术家都玩观念呢,早就突破“美”这个层面了。
艺术已经发展到了杜尚爷爷都落灰尘的年代了。。。
基础的绘画训练。
,。
我泪。。
至于那个警察。
没准人家是天才呢,现在艺术界正流行这种画风嘛。
前人都做了一万遍的东西现在谁做还会引人注意?
至于说警察同志的画没感情?
请看看警察在家很努力的画画那段,不是没下过心思对世界有自己感受的人是不能作出那样的作品的。
至于其他那样学生,不能说人家吹牛b吧,国外的教育和思维方式和国内的美术不一样,杜尚爷爷说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他的大脑他的思想,一个艺术家不能只会画画要会思考,其他那些学生只是很正常的在思考,至于他们最后墙头草了。。
也是太嫩了,- -马可维其老师,无奈,,,,不能因为你看不懂人家画抽象画就贬低人家嘛。
去年英国某艺术大奖的获奖者就是画抽象画三角形的至于电影,我想,除了讽刺艺术界之外,大概就是那个悬疑故事了,不比人家ghost world好评是因为这部电影扯的有点大了,而ghost只是2个小女孩的生活好控制,大致上,这个电影还是不错的。
原来,全世界的艺术学院都一个样。
人性的本质是一样的。
学生有的清高,有的自卑,有的自恋,有的是同性恋,有的精于交际,有的整天跟老师溜须拍马,有的老古董,有的野心勃勃一心想成名。
老师们亦然,都不靠谱儿。
一位老师用了25年时间画简单的三角形,说自己是三角形的鼻祖;一位老师是连环杀手,用绳子勒死人再把死人的表情画出来。
但是,三角形老师说过一句话:你们几百人里今后或许只能有一位能够靠画画为生。
恩,现实就是这样,在中国,这个比例要再除以100。
国外的艺术学院比中国的氛围要轻松很多,学生完全不强调基本功,不像中国的美院要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考试层层选拔。
国外的美院只靠推荐和递交作品就可以录取,画简单的儿童简笔画也能得到A,就像一位混进班里做卧底的警察那样,因为长得帅,并泡上了知名艺术家的女儿,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主人公杰宏JEROME从小酷爱艺术,基本功扎实,也很努力,(但并无才气,比起中国的孩子差远了)。
他雄心勃勃考入艺校想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家。
但事与愿违,残酷的现实不断地打击他脆弱的心灵,他眼睁睁地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孩被一个不会画画的白痴泡上并名利双收,简直痛不欲生,渐渐学会了吸烟喝酒,拜访一位中年不得志的老师去寻找慰藉,而这位老师其实是个警察一直在寻找的连环杀手画家。
有名的艺术家也承认自己就是狗屎asshole,关于艺术是什么,他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狗屁问题,学生关心的怎么样才能成为下一个他?
他的答案就是: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这个回答案很精辟。
艺术是什么,在现在的社会里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有成为艺术家的手段或捷径,不管是用什么手段。
结果很讽刺。
主人公因为画技太差临不出杀手老师的画,于是买了杀手老师的所有作品,做了简单拼贴后放到学生课后作品展上,被警察认为他就是凶手,把他送进了监狱,随着校园杀人犯的出名,他的所有作品也一下子火了。
而杀手老师死于一场火灾。
他并没有否认自己是杀人犯,而是在监狱里画画,在监狱里接待不断来拜访的客人,终于实现了自己成为知名艺术家的梦。
艺术学院本应当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实际上,它的作用只是培养了扭曲人性的所谓的艺术家,就像一些侵蚀苹果的有毒病菌。
艺术本应当是严肃的,真挚的,高尚的,发自内心的,阐释人性的,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
但随着商业发展科技的发展人性的改变,艺术也变得无法定义变得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当艺术不再曲高和寡高不可攀,艺术的魅力也就不在。
这一部电影什么都不是!
不是喜剧片,不是犯罪片,不是爱情片。
天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电影。
唯一吸引我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一所艺术学校。
主角有一点的绘画技术,小时候就想成为毕加索一样的伟大艺术家,能得到众多女生的青睐。
大学进入艺术学校后,也是为了一位女生而画画。
他的画被同学们评价为绘画机器而已。
最后他被牵涉到一踪系列谋杀案,他不是凶手,但是因此成名,画得到热卖。
电影的结局是,他能出狱,却依然待在监狱中,默认着凶手的罪名而卖画。
我非常不喜欢这个主角。
他是一个很平凡的人,而且可以说比一般人还差。
对班上同学的画,他的常常恶语伤人。
其实他根本不懂艺术,只是画画画得像而已。
主角为了得到心中女孩,居然用别人的画来参赛,太令我伤心了。
在这部电影中,收获还是有的,教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关于艺术和创造的对白还是很有道理的。
讽刺的是,主角的情敌,在学校每次都能打败主角,他的画极受大家称赞。
而最后大家才知道这位常常得到第一的男子,居然是警察局派来学校调查凶杀案的不懂绘画的卧底。
影片也有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比如刚开始时,校门的一个画面里有一辆自行车,过会画面切回来,自行车就没了 ^_^和剧情无关的关于艺术的对白才是这部电影的精彩。
也许就是为了表达这些对白,才不得不编一些情节来凑成电影而已。
就像电影中主角的舍友是电影系的,他爷爷赞助他拍一部关于这所学校连环凶杀案的电影。
当他爷爷看了初稿时,强烈要求要有枪战镜头。
孙子解释到,这是一个勒索绳杀人犯,怎么会有枪战呢?
但是敖不过爷爷,终于在影片后面出现了他们拍摄枪战的一幕……http://www.queenfather.com/blog/2007/post/22.html
现实往往与理想有很大落差,为了追求艺术而来,而后发现艺校,或者说整个艺术界都不仅仅是只因艺术而存在。
原本认为会属于自己的认可,齐刷刷的倒向一幅看上去毫无内涵的画作,而恰巧它的作者又和自己暗恋的女孩走得很近。
清澈的眼睛中有了忌妒,从此世界就不同了。
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原本人人唾弃的Jerome成了杀人犯后反而名声大振,赢得了肯定,甚至是爱情。
也许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大玩笑。
本来是看莫宁的,不过她只是个配角。电影本身黑色幽默得比较到位,讽刺。视角集中在杰洛这个性格跟于连有点相似的男孩身上,但叙事方式略显平淡。
pussy buffet!这个词厉害!
条条框框出来的装逼货处处都是,艺术疯子才可贵,就算他们装逼都比你有范
前半部爆笑,后半部冷酷。
又係啦, 男女主角核突點睇呀? 真係投入吾到去相信佢係女神喎!
去区图书馆看到,李延后面的分享听着挺舒服的。
挺有意思
垃圾和经典,疯子和天才,一线之间而已。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以前老师上课放的 后来自己又看了一遍,感触挺深的。
成名有时根本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看到了我自己……
片子非常棒,尤其编剧和配乐(配乐太出色了),看到马尔科维奇和Anjelica Huston的出镜更是惊喜
暗线是一部Giallo。
总体算是个很垃圾的片子,尤其是后半段,极其无聊
看的第二部Zwigoff。(Daniel Clowes)~~~
抽象类艺术真你妈神经,还好我是粗人,不是文青。
下载完预览一下,不知不觉在电脑上看完了,这个故事挺有意思的,可惜电影没有拍好。电影说的是一个想出人头地的美术生,不管是画画还是恋情却都连连受挫,输给自己完全不屑的人,肯定各种不服啊,想翻盘,不经意间机会来了——你可以出人头地,但是代价是蒙冤入狱,如果是你干吗?多好的主题,这是人性的拷问啊,具体的故事设计的也挺有意思的,难怪会有好几个眼熟的大牌怪咖加盟参演。可惜电影拍得不好,特别是最后一吻,有些莫名。
interesting!Picasso, pick an ass-hole. 哈哈哈。
讽刺死那帮搞前卫艺术的,但还是能看出导演又爱又恨,因爱生恨。
愣头青和杀人狂,艺术诨名,各取所需。可类比《子弹横飞百老汇》,但对fame before work的当代艺术更为抨击。俄式悲喜剧之余,不忘来一场老大爷枪战,还有彩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