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异乡的过客啊请带话给高句丽人说我们踏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第一幕]We march.我们前进。
严酷的寒流和无情的风雪中,We march,我们前进。
如果你也像我们在接受冬天的洗礼,如果你能在风雪中看到我们的队伍,你一定会以为,这是一支庞大的军队,而且是一支可怖的军队。
暴风如此猛烈,可是它却只能吹动我们军装的衣角,我们的武器整齐地平端在手里,我们头发和眉毛都积满了雪,但是我们的表情如此坚毅,就像身后那巍峨的长白山。
可是,在身后那条长长的,印满我们脚印的小路中,你仔细数,也不会多出第三百零一双脚。
脚印很快就被雪覆盖了,可是我们还在前进,We march,翻山越岭,我们走过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足迹。
“Captain!
我们到了!
”前方探路的哨兵传来了让人欣喜的消息。
我们到了,上甘岭,这是我们的目的地,也将是我们新一轮的起点和终点。
“王,我们到了。
”队长向队伍中的一个人屈膝陈述,这是我们的国王,是我们的领袖。
国王没有回答,他攀上了一块岩石,向远方眺望,那是敌人将要出现的方向。
“在这里,我们将克敌!
”国王的声音让风雪都肃静了一霎那,我们能感受到他那巨大的眼镜背后坚定的目光,风轻抚了他那有些蓬乱的头发,我们在他的伟岸的身躯下,共同发出了巨大的吼声。
啊,伟大的国王,伟大的正日斯尼达,能够和你同时成为这300人的队伍的一员,是我这个高句丽战士的荣幸!
————————————[第二幕]在东亚联邦中,我们高句丽毫无疑问,是最伟大的城邦。
我们的伟大源于我们的残酷和严苛,在高句丽,我们都是城邦的一个组成,我们不像那些沉浸在浮华和奢靡的享受中的邻邦那样,有那么多妖艳充满诱惑的艺术和歌舞。
我们没有那些可以摧毁一个战士的毒素,我们统一着装,统一职业,伟大的高句丽男人生下就是战士!
我们不信奉巴克利斯和雅典娜,我们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伟大的“主体思想”。
在它的号召下,我们在一个严酷的集体主义社会里隐藏掉我们的私欲,以城邦的利益为公同的追求。
我们的战士是最英武勇猛的,在每一个新生男婴诞生后,长老会用酱汤和烧酒擦拭他稚嫩的身躯,能够挺住考验不抽搐的才是合格的战士——而不合格的,他们的命运很悲惨,我们会把这些弱小的男婴放到木盆里,顺着鸭绿江漂走,漂到对岸的华城邦,让他们被可笑的社会主义统治。
待这些男婴长到七岁时,他们的父母就会把他们送进军营接受战火的洗礼。
在军营里,他们不但要学习使用各种武器,操练阵法,还要接受“主体思想”的灌输。
军粮永远是不足的,他们要学会偷窃,被抓到了就要被毒打,但是谁也不许哭,谁也不许求饶。
这里是高句丽,never to retreat! never to surrender! 我们的字典里没有投降,直到我们为了捍卫高句丽战死沙场,这是一名高句丽勇士最大的荣耀!
我们的高句丽军队因我们巨大的奉献和牺牲,所以战无不胜。
———————————[第三幕]我们的国王,正日斯尼达,也曾经和我们在军营里接受一样的锻炼和一样的鞭挞。
他的父亲,伟大的高句丽城邦的奠基者,主体思想在凡间的化身,也是每个高句丽人的父,日成思尼达,曾经让这个国家从虚无到建立,并一次次地阻挡了侵略者的铁蹄。
他是不败的战神,他对敌人是那样残暴无情,可是对我们却是那样的仁慈宽大,啊,伟大的领袖,日成斯尼达同志万岁。
在我们的国王七岁的时候,老国王日成斯尼达将国家交付给了他,然后奔赴战场,打败了号称百万联军的波美利斯军队,据退伍的老战士说,在决战之日,伯罗奔尼撒的战场上突然涌现出了主体思想的光辉,老国王在万军之中,射死了波美利斯的国王大鲁门一世。
伟大的高句丽阻挡了企图觊觎和奴役东亚联邦的波美利斯,再一次将自由和和平带给了联邦内的每一个自由民,华城邦和厄洛斯城邦那些胆小的和懦弱的,也因我们的抵抗而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我们国王十二岁的时候,他被放逐到野外,在严冬中作为试炼,他要击败成精的老山人参。
他用无懈可击的武术刺死了老山参,将它的根须拔下,装饰在头上,并剥了参皮,披在身上,宛如加冕的袍。
他回归了,他胜利了,他通过考验了,Our King! 正日斯尼达!
距离那个寒冬和那个人参精已经过去三十年了。
如今,新的考验正在等待着高句丽人和他们的国王。
(高句丽城邦庆祝日成斯尼达登基)———————————[第四幕]空军一号的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在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上空回响。
几个穿着怪异,搭配着西装,白衬衫和领带的白人从降落后的飞机里走了出来。
他们是波美利斯的使者!
一下飞机,他们就举起了手中的东西,那是一串头颅,最上面的几颗是波斯联邦的王萨达姆一世和他的儿子们,他们都圆睁环眼,死状凄惨,死不瞑目。
“波美利斯的使者啊,你们带来了什么消息?
”我们的王正日斯尼达向他们喝到。
“Earth and water,泥土和水。
”波美利斯的使者假意谦卑地向国王鞠躬。
波美利斯国王奥马西斯的特派使者啊,你们跨越了半个地球,就是来向高句丽讨要泥土和水?
是的,若你尊重高句丽人的生命,你就应该清楚,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伟大的奥马西斯和他雄壮的百万军队,奥马西斯目光停留过的地方即被他征服,百万波美利斯军队驻足过的地方,河水会被喝干。
(伟大的波美利斯国王奥马西斯的凝望)“在高句丽,泥土和水,你一样也得不到!
”正日斯尼达的妻子,我们的王后在王的身躯后说道。
“好大的胆子!
在男人的谈话中,女人怎么胆敢插嘴,何况还是这么丑的?
正日斯尼达,这就是你管教家庭的方式么?
”接着,我们的王后,说出了一句至今都让我们感到佩服的回答,就是这句回答,让波美利斯的使者哑口无言,抓耳挠腮。
她说:“Because only Gorean women give birth to real Kimichi. ”——只有高句丽女人才能做出最纯正的辣白菜。
波美拉斯的使者面红耳赤,他喃喃道:好吧,我本以为你会说出一句更有气势的话呢。
比如只有高句丽女人才能生出真正的战士什么的。
这个,这个,太家庭主妇的回答我都不知道怎么往下接了。
好吧,高句丽人,伟大的奥马西斯是仁慈的,只要你们献出土地和水,我们就把这当成是主体思想对我们的臣服,高句丽战士可以不用战死,高沟里的女人和小孩不用成为奴隶。
臣服...这个有点麻烦,据说你们波美利斯的财政濒临崩溃,而且连华城邦都已经可以和你们平起平坐,高句丽人办不到——波美利斯的使者粗暴地打断了我们国王的话,他说:“小心你的下一句话,正日斯尼达,有可能它将是你以国王身份说的最后一句话了。
”正日斯尼达突然掏出了一把AK47,枪口抵住了波美利斯使者的喉咙,说:你带着傻大木的头颅来到高句丽,恐吓我的臣民,侮辱我的王后,玷污我们的主体思想。
泥土和水?
你会在鸭绿江里找到你想要的一切!
This is Madness!
这太疯狂了!
波美利斯使者战栗了。
Madness?
疯狂?
This is Gorea!
这就是高句丽!
说罢,正日斯尼达飞起一脚世界波,将波美利斯的使者踹到鸭绿江的波涛里去了。
高句丽,为了她的尊严和声威,正式与波美利斯进入战争状态。
——————————[第五幕]我们的国王吻别了他的王后,带领我们出发了。
我们的队伍只有300人,请不要误会,这绝对不是因为议会不让我们动用军队,更不是因为我们的军备只能凑出300人的武器和防具,绝对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国王认为,打败奥马西斯的波美利斯军,只要300个高句丽勇士就够了。
出发前,王后将一把高句丽弯刀交到了国王手里,她对国王说:凯旋归来,或者战死,否则就把这把刀插进你菊花里面。
我们所有人听了都忍不住绷紧了菊花一下,这就是残酷的高句丽,战胜,或者死,如果两者都不选,就只能菊花里带着一把弯刀回到高句丽遭到众人鄙夷。
我今年只有19岁,我是队长的儿子。
记得出发前,国王曾经对我的父亲说过,你的儿子,只有19岁,还没有享受过肌肤之欢,就这样让他上战场,岂不是可惜了?
队长骄傲地说:大可以在战胜后回来享受!
国王若有所思地咂咂嘴,自言自语道:无所谓,就算在战场上,我也可以帮他享受肌肤之欢。
300人的队伍里,只有我的菊花又紧绷了一次。
———————————[第六幕]国王决定带领我们在上甘岭御敌,上甘岭没有温泉,也没有狭长的山崖和小路,只有在上次大战后留下的瓦砾和残骸,没有树木和任何可以提供防御的工事,只有一片空旷。
之所以国王把决战之地选在这里,是因为本文的作者知识太匮乏,朝鲜的地理知识不够丰富。
很快,奥马西斯的大军就接踵而至了!
第一天。
出击!
我们300人以迅雷不及电驴稳定的速度将奥马西斯的先头部位剿灭了!
这是一支迷路的前哨探路队伍,队伍中共有两个士兵,我们将这支队伍全数歼灭!
大胜后,正日斯尼达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用敌人的尸体修建一座尸墙,来威慑奥马西斯的后续部队。
虽然敌军的尸体只有两个,但是没关系,附近还有我们的村落,高句丽的人民是随时愿意为他们的国家奉献自己的。
一座尸墙在一夜间就堆砌成功,在正中央,那两具波美利斯士兵的金发如此显眼,其中一个还穿着一条I love NY的四角内裤。
————————————[第七幕]第二天。
奥马西斯的主力部队陆续抵达了,这是一支象征着奥马西斯征服世界的军队,里面混杂了各国的降卒和奴隶,他们号称自己为“联合国军”。
我们首先打败了波美利斯的主要盟友迦纳达,他们的队伍是如此的弱不经风,他们的口音是如此地难听,他们的军犬居然是吉娃娃,太恶心了,于是我们将他们送进了地狱。
当提到迦纳达,你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了解是什么?
Gayness!
娘娘腔!
接着我们又打败了金巴埠维,厄福邯和波斯,他们都是波美利斯征服过的,他们所信奉的神被推倒,他们都盲目地开始追从波美利斯,信奉一个波美利斯的神祗,“迪摩克瑞希”。
迪摩克瑞希?
可笑,在我们的主体思想的光辉和日成斯尼达国王的庇佑下,你们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最后,我们的敌人来自遥远的傲达里亚,不过还没有等我们和他们交上手,他们就被奥马西斯处死了——原因是他们喊的口号:傲达里亚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奥马西斯愤怒了,他说:你们在南半球随便喊无所谓,但是你们敢在我面前喊,处死他们!
傲达里亚的士兵们还没有见识过我们的军容就死光了。
顺便,我们俘虏了很多驱赶羊群的辛希兰士兵,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羊肉和牛奶,还有民族舞蹈的表演以及很可爱可以当宠物的一种没有翅膀的棕色胖鸟。
————————————[第八幕]被我们的胜利震慑到的奥马西斯决定和我们的国王谈判。
波美利斯的军队开始为他们的君主让路,每个人都跪下了,奥马西斯的座驾出现了——那是一辆通用汽车公司特别制造的2009款凯迪拉克。
它缓缓地开来,前面是三十个负责拉车的奴隶。
奥马西斯下车了,他是个皮肤黝黑的秃子。
高句丽之国王正日斯尼达,何以汝等胆敢触怒天威,与吾为敌哉?
我已见识汝等之不屈,更兼赏识汝等之雄壮,何不臣服于吾,即可让高句丽享迪摩克瑞希的庇护,永世万世。
臣服?
你是说让你的下属那样下跪吗?
抱歉,屠杀你的部下已经使我的老寒腿发僵,下跪可是有点困难。
你们以为这样的抗争有意义吗?
我会烧掉所有记载这战争的史书,杀光高句丽的人民,我会: 日成斯尼达笑了,他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你就不能阻止我们的胜利传播!
奥马西斯哑口无言。
我们的国王继续羞辱他,看吧,伟大的奥马西斯和你同样伟大的座驾,一辆凯迪拉克却要30人拉动,你们的石油都哪儿去了?
奥马西斯愤怒地吼道:如果我们没有石油,你们也别想有!
300人都笑了,你真以为我们像你们一样开汽车?
你错了,在高句丽,我们出行都靠自行车的。
奥马西斯在我们的嘲笑中悻悻然离去。
当他的身影消失后,我们笑不出来了,因为,最残酷的战争在明天等待着我们用生命来祭祀它。
——————————————[终章]第三天。
我们被出卖了。
出卖我们的人是一个高句丽人,一个本该被丢进鸭绿江的不健全男子,在他的父母的私心作祟下苟活了下来。
他之所以该被丢弃,是因为他身材瘦小,而且他的眼睛,不管是否醒着,都看不到有睁开的现象。
他父母叫他“你,命薄”。
(与奥马西斯苟且阴谋的你命薄)奥马西斯给了他尊贵的地位和女人,他把奥马西斯带到了仁川,他们在那里登陆了,他们绕到了我军的后方。
今天早上,正日斯尼达国王带领我们一起吃泡菜和酱汤。
他对我们进行了最后的动员:Goreans! Ready your breakfast and eat heartly!
For tonight, we dine in Hell!是啊,今晚之后,我们就将在地狱里盛餐!
如果真的可以的话,我想吃碗石锅拌饭,在我19年的生涯里,也只有在日成思尼达国王诞辰的时候会领导一小碗。
奥马西斯大军把我们团团围在中央。
日成思尼达笑着,他对死亡的饥渴让敌人感到恐惧。
伟大的国王,能死在你的身边,是我毕生的荣幸。
他掏出了怀里的一件东西,那是高句丽最新发明的武器!
它比任何弓箭和炮车的破坏力都巨大,这就是我们的高丽弹!
在奥马西斯的大军冲上来之前,国王按了按钮,可是,却没有发生我们期待的地动山摇的爆炸。
这是什么回事?
之前的试验不是成功了么?
爆炸的声音响彻整个世界,雷达上升起了蘑菇云!
队长回答说:之前的爆炸成功是因为我们从东莞进口了很多爆竹,而雷达上的...是真的蘑菇,受潮以后长出来的,当晚给您炖了您最爱吃的小鸡炖蘑菇。
正日思尼达国王愤怒地将这个武器丢了出去,它在空中飞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我不知道它落在哪里,因为波美利斯的空军投下的遮天蔽日的弹雨轰炸让我粉碎成了一颗颗原子。
其实,那件武器正巧打到了奥马西斯本人的头上,而奥马西斯从小颅缝儿就没长结实,所以,你懂的。
波美利斯的军队因为他们的神一样的领袖被击倒,而溃败了。
是的,当时就是这样。
主体思想万岁!
我一贯有些政治反应迟钝。
难得福至心灵却是在看所谓美国娱乐大片的时候,真是令我错愕。
说起来这也是件有点黑色幽默的事情。
这部让一贯迟钝的我突然警惕得不得了的娱乐片就是目前全美的票房冠军:《300》。
这是一部由美国漫画改编的电影作品,讲述300名斯巴达勇士在国王的带领下,于温泉关战役中与二十余万波斯军拼死奋战的故事。
故事的视觉效果真是没话说,该血腥的该暴力的该变态的该性感的,制片方都做出了百分之一百二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音效方面,虽然我不太明白金属质感的摇滚乐到底和古斯巴达勇士有什么联系,但是在大影院里面适时地来一段电子乐确实是震撼性一流。
其实我也很困扰,因为银幕上或暴力或唯美或乱七八糟的时候,我却像躲在墙角看着猫聚餐的老鼠,总是不踏实地在心里腹诽:要警惕啊要警惕。
话说这问题就从倒霉兼变态的波斯国王出场开始。
其实之前出场的波斯这边的小卒子也很恶俗,几乎是脸谱化的粗俗、卑劣、残忍、和难看。
但是他们和大反派一比,就不算什么了。
你看,满脸夹满金属圈,眉毛剃光光用碳笔画成细细弯弯状,再配上粗粗的黑色眼线,低俗的黄金装饰配兜档裤,再来点低沉沙哑的声音配有点同志风格的语调动作和神情,唉,我几乎当时就昏倒在电影院里面。
这就是美国人塑造的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
无怪乎美国人和伊朗人势成水火。
我看着这个版本的薛西斯,都觉得国王大人可能从坟墓里挣扎着爬出来重新和西方开战。
至于电影中的东方人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有色”(指皮肤)、丑陋、神秘、邪恶、充满了奴性、堕落、愚昧、不懂得自由民主为何物的典型风格。
看着种种波斯人的恶行、劣行,再对比着希腊人的高贵、优秀、人性、政治进步、美丽……我以为布什先生实在应该想法子颁个奖给这部电影的一票制作及演出人员。
于国有功啊。
这套电影比什么国会演说都来得有力,充分演绎了波斯人和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更进一步说明了作为波斯人后裔的伊朗人和继承了希腊传统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优劣高下。
顺便还再宣传了一把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自由和奴性之间是如何难以调和的对立,不可共存。
阿弥陀佛。
幼稚的美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成熟起来,看看这个世界不是他们自己在那遥远的大陆上想象的模样。
美国人用电影洗脑的招数实在是高。
《300》全球票房几乎是勇不可挡,强于一切武器和宣传。
所以说,美国人里头最牛的不是政客,而是娱乐圈人士。
他们所向披靡,杀人于无形。
赶在9号晚去看 赶10:30的场 人龙在门口排长队等11:30的那场 以为10:30的票已经售空 却发现原来排队的人是在等一个好座位 放映场门口居然还出现了检票员告知座位满了 不甘心的挤进去 到处是人 所幸在近屏第二排发现某个位置 只能选择坐下 据评最吸引的是30以下的男性 果然前后左右坐的都是年轻男人 大家都颇激动 神情亢奋 周围各种语言都有 可见300的人气 废话一堆 言归正传 散杂乱评画面:这部电影之所以轰动 80%要归结为它的窒息般的影像魅力预告篇的轰炸效应完全得到延续 整个影片的画质有种超越真实的优良 蓝幕技术极度彻底的一次运用色调是暗暖的 血滴的飞溅 泥土的翻滚 风的具形化还有类似英雄里的箭雨这些都被反复表现 镜头定格的画面也不断出现在节奏的快慢切换间 总引发下面的观众鼓掌喝彩几乎是融和了现有一切能表现影像张力的手法 可以成为以后视效的参考书(因为是完全超近距离看屏幕 所以几乎都无法感觉自己眨眼)音乐/音响:很赞的背景音乐 全半段有段极精彩的和声咏唱故事:电影是基于一部漫画而非一部小说或者一首史诗改编 所以它要忠实的是原漫画表现的故事 熟悉历史的人会发现其中的出入 里面涉及到的魔幻题材都是为了体现原漫画的味道而非历史 因此作为漫画改编的电影 300是无疑的又一经典 它完美的完成了漫画想要传达的所有镜头(原始故事参见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温泉关战役 Battle of Thermopylae,以及斯巴达的整体背景资料)人物:不知道导演从哪里找来这么多雕像般的男人 一律的身材高大强壮 八块腹肌 奔跑起来都像耀眼的阿波罗 每次群体出场都像J.L.大卫的油画 实在是太过赏心悦目 让人眩晕的在下面猛吸可乐女人只刻画了王后 是个狠角色铺天盖地的波斯军以一个噩梦般的魔鬼军队登场场面:影片是R级的 因为血腥和暴力 是直接的 长慢镜头的斯巴达人击退的多次进攻中 波斯军的惨烈无法言传 300人被塑造成都是战神般的人物 对付普通敌人好像在砍杀羔羊 直到精疲力竭对茅-盾-剑在战斗中的组合运用展现的很好缺点:个人认为 因为被画面和节奏吸引的太厉害 所以看完以后对其中塑造的人物以及其性格都没有深刻印象 主角Leonidas国王也只能留下一个主调英雄的形象 表演这方面只能沦为一个淡化的记忆 英雄主义的情节都显得非常刻意和明显 正邪双方的形象泾渭分明 但原漫画如此 所以也不能计较过多华纳这下不想躺着数钞票都难了
特效还行。
远看,这是部好莱坞大片,近看这是部极端主义的宣传片。
300这部电影,准确的说,300这部漫画(电影的蓝图),充斥了法西斯元素。
1.民族主义。
2.强烈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其中包括 优生论,种族主义3.对敌人(往往异族)的憎恶4.美化雄性体型和尚武精神包括对同性恋的排斥 ....正义者是一帮杀弃弱婴的白种人男子,个个高大英俊,肌肉发达,勇猛无敌,光明磊落,仿佛找不到任何瑕疵,而他们的叛徒,是个严重畸形的角儿。
挺忙的敌人,皮肤黝黑的中东人,他们愚昧丑陋,神秘邪恶,国王甚可能是双性人。
(说实话,这让我联想到有色人,特别是黑人和亚洲人在欧美的刻板形象)电影看完,我大叫一声“我靠!
太明显了吧!!
”立马上网查了查这漫画作者,果不其然,他就是tm不折不扣的法西斯狂热二愣子。
看看家伙在NPR电台访谈时候说的愿话,"Nobody questions why we, after Pearl Harbor, attacked Nazi Germany. It was because we were taking on a form of global fascism, we're doing the same thing now ... It seems to me quite obvious that our country and the entire Western World is up against an existential foe that knows exactly what it wants.... For some reason, nobody seems to be talking about who we're up against, and the sixth-century barbarism that they actually represent. These people saw people's heads off. They enslave women, they genitally mutilate their daughters, they do not behave by any cultural norms that are sensible to us. I’m speaking into a microphone that never could have been a product of their culture, and I'm living in a city where 3000 of my neighbors were killed by thieves of airplanes they never could have built."他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我们西方文化比你优越,你们野蛮愚昧,所以我灭你们天经地义。
“这可以算是毫无避讳的宣传了吧,可笑的是他居然还打着反法西斯的旗号。
此刻的我想到的凯歌的话,人怎么可以这么无耻?
好莱坞,我宁愿你生产出无知的垃圾,而不是反人类的邪恶。
快感总是集中爆发,稍纵即逝,然后逐渐奄奄一息,最有趣的反倒是那些借题发挥的舆论,他们在这场因为人民享受视觉盛宴而掀起的轩然大波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300》这种电影,注定要遭到群殴,特别是会遭到“以捍卫电影艺术尊严为己任”的评论界群殴,这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刚刚涌出IMAX影院的观众们,带着满脸亢奋的赤潮,疯狂跑到IMDB去给它打个满分(什么电影能打满分?
)。
但这两种貌似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骨子里是一码事儿——观众注定是要被快感左右的,这毫无疑问,理所应当;专家们也确实有必要在各种集体性的狂热面前保持职业的冷静,但这一次未免冷静过了头。
从电影欣赏的角度看,如果不去电影院,《300》所能带来的视听快感势必大打折扣。
其所谓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电影美学上的创新试验,就像弗兰克·米勒的另一部改编作品《罪恶之城》,它属于视觉系电影,最惊人的部分是对电影形式感的大胆探索,而且这一优势显然覆盖了其所有天然的缺陷:空洞的主题、浅薄的基调、可疑的立场、血腥的场景,故事基本没脑子……但观众花钱买票,毕竟不是来看《公民凯恩》的。
最终,观众们流感式的狂热会逐渐消退,而专家们“力挽狂澜”的企图也将被过期刊物和报纸冷冻变成故纸,倒是那一场借机生事的政治风波,不但充分反映了伊朗政府拥有着善于把握时势的机智,同时也绝不缺乏和大美国主义单挑的勇气——热门电影和热门政治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态势和走向,这也许是个反讽?
如今,处境微妙的伊朗内贾德政府极其幕僚,看上去反倒像那历史传奇中300个视死如归的勇士了。
现实真是个大笑话。
《300》不同于梅尔·吉普森的《受难》,虽然它掀起了与后者不相上下的舆论飓风,《300》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颠覆,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或者电影的综合价值上。
虽然因为伊朗政府的意外抗议,它的话题性似乎在电影之外亦有所延展,但其本身其实并不具备任何革命意义,单就娱乐性来讲,它也基本无法和《骇客帝国》这样的前卫电影相提并论,尤其剧情,简直不值得推敲。
这么说,并不表示它就不是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它MTV风格的画面,它骇人听闻的造型,甚至它煽情的重金属配乐和比比皆是的希腊化语录体的精辟台词,都充满了针对观众感官和情绪的挑逗与挑衅,面对这一切你不可能无动于衷,但热血沸腾之后你基本毫无所得,就像吃了一顿令人胆战心惊的超爽麻辣火锅,口腹之欲的满足,隔夜便被消化殆尽。
这正是大多数商业电影的带劲和无聊之处,它们只是消费品,吃的时候很过瘾,但吃完还想吃。
然而,这样的电影还是值得警惕(但不是挖苦),它实际上并不意味着现代电影品质的进步,恰恰相反,它代表了商业电影的某种危险倾向,即形式大于内容亦可获得巨额回报,而艺术质量的大滑坡则可熟视无睹?
况且它极度崇尚暴力的美学取向,又或者冷静地虐杀战俘等等情节,怎么看怎么和电影的法西斯美学脱不了干系。
但这里,对此不再过度阐释。
http://blog.sina.com.cn/u/4b658a99010009ey
传说斯巴达人是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后代。
也许不是赫拉克勒斯繁衍了他们,而是他们选择了赫拉克勒斯,作为他们血脉的绵延。
1500多年前,列奥尼达斯和他的300斯巴达勇士用赴死来炫耀他们的信仰。
光荣的赴死,自觉的赴死,并非皮鞭下、要挟下的,散发着理性的光。
每个人都明白自己是为何而战,生命的力量就不仅仅是作为工具的力量。
小的时候,一次偶然间听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故事,讲述者神乎其神,故事中的勇士们大小百余战,抵挡住百万波斯军队数月竟无一阵亡,最后被偷袭背后,包围无路,勇士们用盾牌围成一个倒置的大锅,血战一天,杀敌万千,敌人无计可施,万箭齐发,终于射进缝隙里,一块盾牌倒下了,周围的盾牌相继倒下,三百勇士死于箭海尸山。
听说今年上映《三百斯巴达勇士》,我着实期盼。
每日家都在电驴上找找有无下载。
今天看到了,颇感相见恨晚。
影片是好莱坞的老套路,王后,爱情,议员,阴谋,少不了的添油加料。
但庞杂丝毫掩饰不了自始至终勇气的夺目。
慷慨赴国难,单兵越关山,勇气与智谋,还有血肉之躯,硬生生在百万波斯军队面前筑起铁一般的盾。
翻开整部的世界史,所有英勇的故事都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他是一座勇敢史丰碑,人们不得不仰望。
正如列奥尼达斯和三百勇士所想,人们永远记住了他们和他们的死,再也没有别人能超越他们。
接着上面谈,赛莫皮莱之战,一次自觉的赴死。
或许追求的是荣誉,因为斯巴达人生来就是为了战斗。
只有在战斗,生命才有意义。
可我老是想象着,他们像1500多年后的我一样懂得,他们为了自由而战。
因为这一战,保存下了民主文明的种子。
他们为家园,为妻儿,为财富,为他们所信仰的,为他们自己,而不是为别人,也许这才是民主的朴素涵义吧。
让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战,这才是民主。
单论影片,本片不如《勇敢的心》结构紧凑、情节跌宕、配乐感人、演技出众,三百勇士散发着理性的光,他们抛弃财富、家园,远赴他乡,献出生命,不是保卫自身的基本生活,而是自觉地为了文明战斗。
斯巴达,在我的心中地位高出雅典。
他是西方精神中勇气与理性的结合,纯粹的高贵。
“从不期望我们斯巴达人会有美丽的死法,我只希望,当全世界都反对我们的时候,还会有一丝曙光。
”导演对影片的态度在这句话里已经体现的太明白了。
豆瓣上不出我意料的炮轰,因为我原本也该是其中一员。
但是“300斯巴达人”看到了曙光!
是的,每个人都会拥有的曙光!
可以给这部影片挑太多的刺:美国价值观狂妄症、扭曲丑化的东方文明、过于平庸的情节、异常单薄的人物、等等、等等……但是,“300斯巴达人”从来都不准备是历史片、剧情片、主旋律片,他就是一部给300人准备的精神片。
人不需要所有的时候都那么理性,因为理性太多时候成为了我们的借口,我们所以懦弱的借口!
斯巴达从来不准备是全世界称道的伟大的文明,那是雅典期望做到的,他就是为了斯巴达人的生存,斯巴达人需要生存。
看看伟大的雅典吧,她和斯巴达一起覆灭,理性、温良、智慧,她一样会覆灭。
那么,死亡来临之前,不如战斗!
战斗!
战斗!
用恶魔的鲜血收集自己的灵魂!
伟大的古希腊,决不仅仅只有雅典!
我看着脚下厚重的土地,上面承载着太多的沉重、辉煌、屈辱、和奋争。
当人们在枪口下为自己挖坑的时候,当人们噤若寒蝉的跳下坑去的时候,当人们不敢出声的等待活埋的时候,当人们出卖灵魂期望魔鬼施舍的时候,我看到的只有一个民族的毁灭!
难道有谁能在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看到希望?
30万人这个时候,我只希望看到300勇士战斗!
“耐心、自信、请君入瓮,他的双手稳如磐石,他的力量完美无瑕”,是这样,那个民族才生存下来。
“耐心、自信、请君入瓮,他的双手稳如磐石,他的力量完美无瑕”,是这样,这个民族才生存下来。
这一刻,我不要强调理性,不想上兵伐谋。
这一刻,我只要赞美,只要讴歌。
暂时忘却一下雅典的海军吧,原谅美国人的狂妄,忽略电影的瑕疵,为300勇士激动一下。
忘了那么多政治背景、道德符号,斯巴达勇士首先是人。
岳飞、文天祥、于谦、袁崇焕、杨靖宇…….他们只是代表,300人只是符号。
存活至今的民族都应该感恩,因为他们都出现过那300勇士!
去他妈的教科书,去他妈的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当魔鬼前来的时候,所需要的做的就是“耐心、自信、请君入瓮,他的双手稳如磐石,他的力量完美无瑕”。
战斗吧伊朗!
战斗吧艾哈迈迪-内贾德!
“从不期望我们斯巴达人会有美丽的死法,我只希望,当全世界都反对我们的时候,还会有一丝曙光。
”2007-4-6
额,,所谓司八大精神,,电影里美化得比较厉害,,,所谓司八大人其实也不过就是一群强悍得奴隶主而已,他们所大喊的所谓自由,,其实真实含义就是奴隶他们自己的奴隶的自由,,司八大人之所以可以全民皆兵,没事干每个人都练成肌肉美男,是因为他们除此之外的所有事情都由奴隶代劳了,,,而他们之所以会如此刻苦的训练自己,也不是为了自虐和追求美丽的肉体,,实在是奴隶的人数太多,,不这样镇压不过来,,,所以,,用我们无产阶级的眼光来看,,司八大300战士不过是万恶的奴隶主与奴隶主之间的内讧罢了,,,硬要为司八大人扣上一个为自由而战的帽子实在是有点勉强的,,,
终于看了被和菜头称为2007年最值得期待的第一部电影《300》,之所以值得期待,个人觉得此片有2大看点:首先这是根据法兰克·米勒(Frank Miller)漫画改编的电影,之前的《罪恶都市》(“Sin City”)是近年来难得的黑色电影佳作,活脱脱一个漫画版的昆汀-塔伦蒂诺,而画面和故事上甚至比《杀死比尔》要来劲得多。
法兰克·米勒的是美国著名漫画家,《蝙蝠侠》的漫画版的”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系列就出自他笔下,而这部《300》跟《Sin city》也都是根据他的同名绘本改编成电影的。
《Sin city》里充满了美式漫画风格的夸张造型和匪夷所思的动作场景,以及以“红与黑”著称的鲜明色彩基调,所以在地铁再次看到那血溅四射的“300”电影海报时,不得不令人热血沸腾一下。
第二个看点,乃是让很多男性观众感兴趣的的”温泉关战役“,当然如果是女性观众,可以略过以下内容,电影里的众多猛男造型足够作第二个理由了。
关于”温泉关战役“: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及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
列奥尼达的军队挡住了当时认为唯一能通往希腊的通道,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
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著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虽然这代表了他们必死无疑,他们仍然死守他们的位置,并且保护其他正在撤退中的希腊部队,波斯军队虽然最后成功的占领温泉关,但是承受了极大的损失。
斯巴达率领的部队在温泉关勇猛的抵抗,给雅典的海军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在接下来海战中雅典能够获胜。
雅典摧毁了大量的波斯船舰。
失去了海军,波斯无法为他的陆军提供补给,这给波斯军队带来了致命的影响。
薛西斯一世退回亚洲,留下了指挥官马铎尼斯(Mardonius),与大量的波斯军队,继续在他们已经占领的领土与希腊军队作战。
最后在Plataea,希腊联军击溃了马铎尼斯(Mardonius),为波希战争划上句号。
从此波斯再也无力入侵希腊。
据说当时只找到298具斯巴达战士的尸体,另外两人没有参加战斗跑回斯巴达。
这两人遭到斯巴达人的鄙视。
一人因为受不了家乡人的歧视,后来自杀;另一人则再次上战场,战死沙场。
——以上引用自”维基百科“电影从一开始就不含糊,暴力血腥不断,片头对斯巴达人把小孩培养成士兵的过程介绍很接近史实,也让大家知道为什么300人(仅指参战的斯巴达战士)可以与500000的波斯大军抗衡三天三夜。
我开玩笑跟一起去的同学说,此片才应该叫”Natural Born Killers”《天生杀人狂》,因为斯巴达全民皆兵,每个男子从婴儿开始就为成为一个完美的战士而经历各种磨练,7岁就要服役,一年四季只穿单衣,故意不提供足够的食物而迫使行窃而提高胆量。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要成为斯巴达的国王,必须流放野外30年后活着回来才行,这恐怕是古今中外少有的王室传统,列奥尼达一世也是罕见的身先士卒而战死沙场的国王,他完全可以有理由不去参加这场自杀式的战役。
在画面上,此片从头到尾都可以用华丽形容,算下来几乎没有哪一幕没有用到电脑渲染,所以整个看起来又像是一部超长的特效CG,据说此片大部分镜头都是在蓝幕前完成,估计演员都不用去什么外景,当然观众觉得好看就行了,现在的CG技术差不多快要让布景师们失业了,当然除非能遇到张艺谋这样较真的主儿,非要用最红的枫叶啦,最鲜的菊花啦,在造假泛滥的中国,张大师的这种精神值得国人学习啊,虽然电影这个行业就是视觉造假的行业。
电影里将大部分笔墨用于战争场面,后方的政治斗争似乎是杜撰出来的,显得有些老套。
虽然式古希腊题材,但是落在美国人手里还是不幸地被美国化了,斯巴达王动不动就像巴顿将军般发表一通演说,还有像美国国会一样的元老院会议,事实上斯巴达是(删去独裁)军国主义的城邦,口号和民主都不如刀枪来的实在。
所以,当片中出现几幕煽情场面的时候,周围的观众都发出会心的笑声,还是痛快的去杀戮吧!
尽管用漫画式手法驾驭这种历史题材还显得缺乏力道,《300》还是呈现了西方战争史上最残酷而又壮烈的一幕,当最后一名斯巴达战士倒在血泊中时,没有以寡敌众的奇迹,但这就是历史,这才是英雄。
如果你要看奇迹,可以请张大师来拍,片名可能改叫《2》就够了,因为当年残剑和飞雪两人就可杀入雄兵百万的秦王宫殿,区区几个波斯兵算什么呢。
原文发表地址http://www.echohead.fr/blog/?p=40
明显丑化波斯人和亚洲人。
拿些光怪陆离的东西来造票房,用一群鬼哭狼嚎的卖肉的贴脸面,真是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
受不了这一堆大肌肉块...无趣...
放眼望去 全都是块啊啊啊啊啊....
电影视觉的革新,不仅是指全蓝幕布景纯后期特效加工,也指那一群健硕的准裸男;故事不复杂但也不落俗套,悲剧英雄永远比皆大欢喜来的震撼。
This is Sparta!!!!!!!!!!
(7/10)想吐槽这部鸟片好久了,但一直忘了,最近重翻希腊史才想起得吐槽下。但似乎又没必要为了一部快餐片而特地写文……还是算了。反正好莱坞拍不出古典欧洲。不妨百科一下温泉关战役和波希战争的主要过程,了解下那段历史就好。另外本片强调勿忘斯巴达三百勇士,可剩下那一千人呢?编导太虚伪了……
各种槽点 旁白各种破坏气氛
狠一般的史诗,除了画面剧情太一般了。
每个斯巴达人的内裤上如果都有着CK的标志的话,这片我打满分。
原谅,我搞错了片子。原来我看的是2007年的版本。。。终于搞到了1962年的,结果又是无声的。看得崩溃了。62版的看战术,07版的看肌肉。
this is sparta——血也喊出了!阿母诶——炮铳死了——
什么时候中国人也能像人家一样,虽说人家两个国家打仗地域范围就像内战一样,但是中国人为什么就很少能够同仇敌忾呢
中英合璧:'cause we are si ba da
全片就像一颗雄壮却疲软着的阳具,没硬起来,就无所谓高潮了。
本来只想给一星的,短评太搞笑了,忍不住加一星。视觉系奇葩片,与其说消费男色不如说是雄性美的无聊展示
这一部在我眼中更应该被称为漫画电影。在我看来这应该是扎克对视觉追求的一个巅峰吧,说每一帧截下来都能独立成画完全不夸张。我发现他的电影有一个问题是绵延的高潮,情绪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迸发点。他真是个英雄情结很重的人,但他的那种情结并非一种单纯的崇拜和仰望
一身是胆,万箭穿心。
简单明了的史诗片,特效一流,热血和杀戮就是此片的一切,风格非常强烈,各种慢镜头,大特写,把史诗片拍出了奇幻漫画风格。
I'v seen 300 @ Odeon Kingston Upon Thames.
居然有人对于所谓“油画般的画质”大加赞赏……
仅为昏黄的色调,到处都是的肌肉,和杰拉德的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