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之旅

岸辺の旅,身后恋事(港),Kishibe no Tabi,Vers l'autre rive,Journey To The Shore

主演:深津绘里,浅野忠信,小松政夫,苍井优,高桥洋,柄本明,奥贯薫,赤堀雅秋,松本华奈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法国语言:日语年份:2015

《岸边之旅》剧照

岸边之旅 剧照 NO.1岸边之旅 剧照 NO.2岸边之旅 剧照 NO.3岸边之旅 剧照 NO.4岸边之旅 剧照 NO.5岸边之旅 剧照 NO.6岸边之旅 剧照 NO.13岸边之旅 剧照 NO.14岸边之旅 剧照 NO.15岸边之旅 剧照 NO.16岸边之旅 剧照 NO.17岸边之旅 剧照 NO.18岸边之旅 剧照 NO.19岸边之旅 剧照 NO.20

《岸边之旅》剧情介绍

岸边之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自生活的钢琴教师瑞希(深津绘里 饰)曾经拥有幸福无忧的生活,但是自从三年前丈夫薮内优介(浅野忠信 饰)失踪后,一切发生了改变。某个晚上,正准备做吃的瑞希,突然目睹优介由外面走了进来。而接下来的话语更令她吃惊,原来三年前担任牙科医师的丈夫被诊断患有绝症,他不声不响离家出走,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安然死去。某种执念让他以活生生的形态出现世间,并历经三年跋涉回到了家中。在优介的提议下,半信半疑的瑞希和丈夫踏上了回溯这三年来的寻家之旅。路上他们遇到了曾经照顾过丈夫的人,夫妻二人心底的秘密交替浮现,他们终于能够坦然地面对彼此了…… 本片根据汤本香树实自2009年在《文学界》上连载的同名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你好,再见邪神与厨二病少女第三季阿肯色州猪人大屠杀美人草铁证悬案:真实之门第二季哈拉40岁开始情感大师守着阳光守着你左撇子艾伦嫁给不同世界的你永在我心间梦中人宝莲灯·浮尘幻灭桃子的爱情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下)只要可爱即使是变态你也会喜欢我吧?宿命回响:命运节拍民权巾帼全面回忆西西里鬼故事哆啦A梦:大雄的宇宙小战争2021我独自升级像鸡毛一样飞悍女圣堂风云我在北京等你合租男女勇者斗恶龙:达伊的大冒险条子家族的崩溃

《岸边之旅》长篇影评

 1 ) 时间的河流,细说从头

《岸边之旅》。

黑泽清。

2015。

  一部可以刷很多遍的电影。

  “家常款”的浅野忠信。

  “相遇”真是件奇妙的事。

浅野那么多神经质的复杂的角色为人称道,我却偏爱他平静温和的样子。

但是,倘若初见时就是这么样一部,也许,并不会爱上他。

  人就是这样矛盾。

  钢琴教师瑞希(深津绘里)的牙科医生丈夫优介失踪已经三年。

有天,她做着白玉团子,他穿着鞋进门,坐下来吃团子,“好烫”。

  她抚摩他的胡茬。

他却告诉她,他的身体已经在冰冷的海水里被螃蟹吃掉了。

三年前他身患绝症,没有告诉妻子,独自远行,在大海中结束生命。

却有什么念念不忘的东西,让他用了三年的时间跋涉回来。

他想带她去看看这三年来他走过的地方。

  她和他提着包旅行。

遇到活着的和死去的人。

各种执念。

  小岛上坚持每天骑摩托车送报的老人,从废报纸上剪各种各样的花下来。

  饺子店的女主人。

永远不碰的钢琴,是她对10岁去世的妹妹无法补偿的愧疚。

  小村中和父亲争执后离家的儿子伤寒死去。

儿媳妇薰失踪了一阵,回来后仍然失魂落魄。

  瑞希跟着优介旅行,他们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荡的涟漪震动着这些生灵和死灵的生活。

  瑞希用老人死前同老妻争执时击中妻子头的平底锅做了他最爱吃的肉片汤。

他终于安心离去。

  瑞希弹了饺子店女主人妹妹最爱的练习曲,她和女主人一起看到女孩回来,她教她练琴,小女孩终于流畅地弹完了整首曲子。

  优介回到小村,给村民上课,讲爱因斯坦和光子,像他曾经做过的那样。

他们劝说一直纠缠着薰的丈夫离去,消散。

  优介也会消散。

  他们聊得越来越多。

包括从前隐秘的一切。

优介同女护士的婚外恋情。

瑞希学生时代的爱人。

  他们旅行到优介再也无法支持的时刻。

  他们拥抱。

  她用优介给她的火柴,燃烧她为他祈福时手抄的经文。

  我觉得这片子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对婚姻的审视。

  优介和瑞希并不是特别恩爱美好的夫妻。

他们漫长的婚姻里,一定有过平淡、乏味、冷漠。

否则优介不会在绝症时离去。

瑞希三年里的绝望,不只是失去丈夫,而是“不知道因何失去”,那是比死亡更难堪的抛弃,她对自己失去信心,渐渐做不好每件事。

她甚至要靠着“要比情妇更早找到丈夫”的好胜心支撑自己。

  当他回来。

他和她从来不曾如此坦诚。

她看着他做很多事。

很多曾经的牙科医生不曾做过的事。

他分发报纸,包饺子,给偏僻小村子里的人上课,他说,——也许,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啊。

假若他不是牙科医生,假若他不曾遇到她,那不一样的人生,也有很多可能吧?

  浅野忠信在这部片子里特别平淡。

淡而温和的表情。

特别家常的笑。

被妻子揭穿出轨时尴尬的笑。

——他在别的片子里那些让人惊艳过的性感、暴戾、阴郁,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他只一个在死亡尽头回头看看人生,慢慢走回妻子身边的,平静温和的男人。

  整部片子似乎只有深津绘里一个人的表演。

  她沉默隐忍。

看起来坚强。

在等待的绝望里,恨过她的丈夫吧?

  她踏上那条奇异旅行的路,起初,并不是“爱”吧?

她只是想看看,看看这个抛弃她的男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当她和他一点点在行走中,在别人的故事里穿行,她渐渐了解他,原谅他,重新找回“爱”的感受。

——出发时她和他各自提着行李,连手也不拉,像太多麻木多年的夫妻。

渐渐她喜欢依偎着他。

她挂在他的胳膊上,她在夜里爬起来看他的脸,试探他的呼吸,她希望他们可以做爱。

她和他在小镇上买完东西,她走着走着说,要是时光“就留在这里好了”,停下来,停在此刻,停在这曾经的他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  如果世间每一对平凡的夫妻,都有这样一场“岸边旅行”,对着身边以为再熟悉不过的人,凝视他/她,拥抱他/她,陪伴他/她,倾听他/她,会不会,像优介和瑞希一样,发现“爱”,仍在流动?

 2 ) 一场对死亡的深切问候

黑泽清的这部《岸边之旅》相对上部《东京奏鸣曲》,显得很意识流,节奏缓慢的心理戏,情节是零散的,截取片段独立成章,并用细致的方式表现出来,当然更没有出现血泵、一惊一乍的惊悚之类的镜头,看不进去的观众会觉得这是部闷片,但是一旦看进去了,随着导演的思维跳跃同步的话,自然就不会觉得闷了。

失踪三年的丈夫有一天忽然回到家中,直接告诉妻子「我已经死了」,妻子虽然惊讶,但是没有恐怖片中的惊悚,就连丈夫的忽然而至,也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唐突,而是他就站在那儿了,妻子只问了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好似日常夫妻间的表达,而妻子那日式物哀的表情,仿佛是对于丈夫亡灵归来的期盼。

在丈夫的邀请下,两个人开始了三段「生与死」的旅行,他们第一次拜访的是丈夫工作过的报纸社,以及丈夫的同事报纸派发员岛影先生,而岛影先生的身份和丈夫一样,是徘徊于阳间的幽灵,愧对家人而不肯离去的幽灵,一个忙到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去世了的幽灵,当酒后释怀后安详离去的幽灵,当隔天红叶飘落如观墓冢的时候,才明白生存与死亡、现实与虚幻的边界只是一线之间。

说不清楚这是部惊悚片还是部公路片,他们的三次旅行牵涉出的三个家庭,三个家庭背后的故事,每个家庭中的亡灵都有一份未了的心结,而妻子还在此中遇到了自己的父亲,父女重逢却已是阴阳两隔,影片的主题既是让人们珍惜身边人,也是让生者对亡者的放下。

丈夫与妻子重逢开始,消亡结束,妻子不仅在旅行中重新认识了丈夫,也解开了自己孤独悲痛的心结,这次岸边之旅成为两人之间的和解之旅,一场对死亡的深切问候深深埋进了这部温情的电影里。

 3 ) 一个女人的白日梦

我有过梦见自己拼命的想跑又跑不动,就改变梦境让自己飞了起来。

有过梦里被追杀,即将被追上时,就让梦境出现了字幕让这集连续剧先结束。

还梦见过遇到强盗,我居然狠狠的用拳头打走了对方。

这是人在潜意识里,也要保护自己的本能,哪怕是在梦里,也可以控制梦境。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瑞希的幻想,梦境,或者甚至是幻觉。

丈夫三年前莫名其妙的离开了,瑞希因为无法忘怀。

又认为自己是被抛弃了,为了走出阴影,所以幻想了这么一出。

不是吗?

因为看到汤圆,就买了汤圆,然后丈夫就出现了。

在梦里本来和丈夫的灵魂很平静,突然因为明信片而唤起了丈夫曾经出轨的愤怒和恨意,所以跑着离开了丈夫,然后就惊醒了。

后来因为和情敌见面,言辞上斗败了,回家后情绪激动,又幻想用汤圆召回了 梦境中的丈夫。

最后在瀑布旁边,意识到自己不能被梦境诱惑得差点走进瀑布(也就是自杀),所以下意识用父亲的出现来挽救自己,并用差不多的故事(薰和她丈夫)来暗示自己,丈夫该离开自己的生活了。

最后,为了让自己不遗憾,幻想了一出床戏。

在此之前,瑞希也回忆起了大学的男友,表示她的生活中可以存在别的男人。

最后,她烧掉了现实中自己写的祈愿书,拿起自己的行李,走了。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松隆子的连续剧四重奏。

同样是被老公突然离开的女人,小松也选择让家里保持原样。

一开始剧里也营造丈夫可能自杀或者被杀的气氛,不愿意相信一个男人会突然悄悄离开妻子。

然而最终结局告诉大家,就是不爱了,就是想离开了。

男人离开了,女人就幻想他死了,算是一种报复。

然后又幻想他还是很爱自己,所以回来找自己,算是对自己的安慰。

所以,这部电影,就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自我挽救的心理过程。

瑞希可能曾经软弱,但她最后用本能,坚强的走出来了。

半夜三更胡言乱语,还请大家看过就忘。

 4 ) 耐性之旅

面對死亡,面對離開了的人。

這片子我想起了台灣電影百日告別,都用了相同的題材,調子驚人地相似。

不過對比起這套,我更喜歡《百》。

因為導演的親身經歷吧,他把不依的情感非常仔細地渲染了整部電影。

而且林嘉欣比深津繪里更加演繹到面對被逼留在世上面對龐大的孤獨感的那種表情。

不完全評論深津繪里的功力,而是角色的問題。

在裡面的太太似乎沒有任何性格,超級平凡,沒有生氣沒有愉快,沒有深度。

她更像是死去的人,隨丈夫飄蕩的遊魂。

他丈夫,又是一個謎樣人物,為什麼要回來?

因為自殺的內疚所以決定回去看妻子過到如何?

我解不開。

人物一號,那位發日報的老伯,代表的是恐懼?

對於膽小如我的觀眾其實並沒有期待在片子裡獲得心臟的刺激啊⋯⋯ 可是那一下卻真的被騙了,以為會有恐怖的事發生,結果沒有。

什麼嘛。

人物二號,因為使用暴力而內疚不堪長達三十年之久的店主太太,被妹妹彈一曲就治癒了。

什麼嘛。

人物三號,朋子,老公的外遇對象,咦,咆哮宣示主權不遂,似乎還被擊中了內心的太太,是在什麼情緒下希望丈夫再次回來的?

除了自私之外看不出別的東西來。

什麼嘛。

人物四號,薰和她兒子、死去的老公、老爺爺。

其實看到這段已經失去耐性了,反正都是一連串奇怪的事情發生,然後結束。

在此穿插的鄉間講課真的是做作到極點,光速、宇宙大爆炸,這些深奧的課題挑戰的不是耕者的耐性,而是觀眾。

毫無說服力。

同場加映,女主角的爸爸,在瀑布邊出現,我已經抬不起眼睛了。

什麼嘛。

再來是薰的老公,在一片霧氣之中眾人胡鬧一陣子,完結。

什麼嘛。

什麼嘛。

如果拍這題材的電影是為了幫助別人透過代入角色去舒緩情緒,我並不覺得在生的女主角有任何解脫,相反我倒是覺得去世了的男主角,他才是解脫的那個。

第一次有這麼多人在片子完結以前離座。

戲院中一片不明朗的氛圍。

 5 ) 死亡?生命?时间?不,这是爱。

一直很想看,但是实在太忙,分三天看完的,看了一下大家的影评,多半讨论的是生死,我个人觉得看的有一些表层化了,故事讲得是生死,但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其实跟生死无关。

而是在完全抛弃执念,抛弃社会属性,普世价值,之后的爱。

生死,忠诚,尊严,价值全都不重要的时候,爱应该是什么样子?

爱,对于人类来说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语境,而不是剧情表面的陈述的死人复活说声道歉那样简单。

 6 ) 爱或许虚无,但因为有爱,我们才敢面对人世间一切虚无

《岸边之旅》是一部将虚无和爱之间的关系刻画得最好的电影。

01这部片子是我一位画家朋友推荐给我的。

我一个人躲在一家旅馆里看完,看得让人满身鸡皮疙瘩,寒意顿生。

《河岸之旅》尽管本质上还是一部都市爱情电影,但它的气质,带有浓郁的寓言性和神秘性,甚至是魔幻色彩。

看完之后,它让我第一时间想起一个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

短篇名叫《河的第三条岸》,一位巴西作家的作品,这篇小说只有三千多字,我是在阎连科的《发现小说》中阅读到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

据我认识的几个可以信赖的人说,他从小就这样。

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

也许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

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

故事里的父亲,后来上了船,在河里划来划去,漂去漂来,再也没有回来。

阎连科在论述这篇小说时,他说,十年前在无意中阅读之后,这篇小说就再也无法从他的脑际抹去,仿佛一个被困在孤岛上的人,听到了来自茫茫大海的一声轻微模糊的搭救声。

长篇小说是苏童的《河岸》。

作家以儿子库东亮的口吻讲述了在文革中失去身份的父亲库文轩在河上生活了十三年的生命悲剧。

看完这个故事,像喝了杯“极境牌”咖啡,味道苦极了。

严格地说,《河岸》和《河的第三条岸》并不完全是同一个卵巢里诞生的两个故事,无论从皮相还是骨肉,两者都没有可比性。

但是呀,人就是这么奇怪,我看《河岸》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河的第三条岸》来,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跟自己说呀,苏童一定是看过那位巴西作家的短篇,才会有灵感创作出《河岸》,否则,故事与故事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那种寓言性、神秘性,甚至是魔幻色彩,怎么会如此相似呢?

在看黑泽清的《河岸之旅》,我脑海里不断闪回《河岸》和《河的第三条岸》在脑海里残留的画面感和故事印象,但其实除了电影里的神秘气质,与两个小说有某种相似性,其他的,根本是风马牛,完全不相及。

那么,电影《河岸之旅》究竟神秘在什么地方呢?

02 简单来说,《河岸之旅》讲述的是一个独居的女子与她失踪三年的丈夫的游魂一起旅行的故事。

这个独居的女子叫瑞希,是名钢琴教师,她温柔、知性,她善良、美丽;她的丈夫薮内优介,是名牙科医生,又英俊又潇洒,三年前却离奇失踪了。

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年,瑞希依然无时不刻不想念他。

她每天为他抄写经书,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平安无事地归来。

突然有一天,优介若无其事地回到了家,瑞希又惊又喜。

但听过优介的倾述,她才知道,丈夫已经在三年前去世,现在跟她对话,是他的游魂。

他的游魂因为对爱的执念,历经了三年人世间的旅程,才回到了瑞希身边。

瑞希对丈夫生前所经受的一切产生了好奇,于是,她和丈夫踏上了回溯这三年来的寻家之旅。

这段充满魔幻色彩的旅程由三个故事构成。

第一个是小镇老邮递员的故事,优介曾在他家借宿过,帮他修理过电脑;第二个是餐馆老板娘的故事,优介曾在她店打工过;第三个是山里头疯媳妇的故事,优介在她家里留宿过,曾在那个村子里头担任过老师。

在第三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中间,导演插入了一段瑞希去优介曾经工作牙医诊所,与他的情人会面的故事。

整部电影就像是由爱·伦坡笔下的四个短篇小说构成。

从头到尾,弥漫着无论如何也驱散不掉的阴郁、忧伤气息,像极了阿摩司·奥兹笔下《爱和黑暗的故事》那种调子。

由浅野忠信演饰的优介身上倒是有一种阳刚爽朗的气质。

这种气质多多少少冲淡了影片刻意或不经间营造的阴郁感和神秘性。

电影结束的时候,优介离开了人世间,而瑞希也放手让他离开。

《河岸之旅》的尽头,居然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特别特别温暖,特别特别治愈的感觉。

03在几位日本导演中,是枝裕和,看似温和明亮却包裹着无比坚硬的残忍和冷漠,比如他的《无人知晓》;宫崎骏,在洞悉人类精神世界的暗黑之后,依然万分毅然和决然,比如他的《幽灵公主》;北野武,在天真和激烈中,混杂着伤感和悲痛,比如他的《双面北野武》。

而黑泽清全然不同。

他在诗意化、虚幻化的爱恋关系中,投入特别硬的东西,投入特别暴力的元素:比如那口邮递员砸向妻子的铁锅;他在忧伤、迷离、虚无的生离死别中,又投入特别温暖、明亮、真实的东西,比如优介那几堂关于“虚无”的讲座。

在“河岸之旅”最后一站,优介把瑞希领到一个藏在深山老林的村庄里,他曾在那里给村民免费讲解宇宙万物之间的关联,他讲到了原子、粒子、质子、光子、 中子,还讲到了虚无。

他说,虚无是世界万物真实而存在的构成元素——就像光,我们把一束光用双手遮盖起来,它好像不存在似的,但张开双手,那束光从我们指间跳跃出来。

虚无击中你的时候,它巨大无比,像大海,像沙漠,像迷雾;虚无拥抱你的时候,它温柔如水,旋转如风,极速如影。

《河岸之旅》是一部将虚无和爱之间的关系刻画得最好的电影。

可以说呀,我们的爱、信仰、责任、意义、价值、智慧、思想、激情、热爱统统都建立在虚无之上,同时也建立在光、影、云、天空、大地之上,建立在无聊、空白、绝望、等待、无意识、烦燥、衰老和死亡之上。

爱或许虚无,但因为有爱,我们才敢面对人世间一切虚无。

04《河岸之旅》改编自小说。

它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兼具视觉艺术所具有的感官震撼和独特气质,很多影迷因为这部电影,从此喜欢上了黑泽清。

一句话小结:带着忧伤、迷离、神秘气质的《河岸之旅》,是对爱情的沉思:准备离开人世间的游魂,他想留下的惟有爱,他想慰藉的,惟有他的爱人。

虚无的爱,既是最后的牵挂,又是最后的遗产。

跟《海边的曼彻斯特》有点像又不像,不像又或许有点儿像。

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从一部电影跳跃到另一部电影,从一个世界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以为它们有内在的一致,又坚信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

几年前,我读过一本很奇特的本——华裔法籍作家程抱一的五幕剧《游魂归来时》,它讲述了两男一女的爱情故事。

男的是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荆轲和高渐离,女的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春娘。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作者用一个爱情故事的外壳反转了历史叙事逻辑:职业刺客荆轲和云游乐人高渐离,这两个男人的游魂,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游荡之后,重新回到了美丽出奇的春娘身边,他们纵情倾诉他们那些难忘的往事。

从他们的相识,一路讲到相爱、相诱、相吸。

短短的几万字,将友情的崇高和热烈,将爱情热烈和崇高,尽述无遗。

这个故事和《河岸之旅》一样,令人悲息和惊叹。

最后一章《归魂之歌》,是全剧的点睛之笔,我一位电台主持人朋友,曾在一次朗诵比赛中,借用过一次。

在这里,我也想东施效颦,借用《归魂之歌》开头那一小节:我,已经那么接近死亡!

我,已经那么远离死亡!

死亡既已发生;死亡不再。

再无任何残存,唯存欲望,未酬的至纯欲望,未尽的至深欲望执着地回溯向那太初的欲望,那是大道之本,那是全生之根。

太初的欲望使元气从虚无孕生,从虚无出现的生命奇迹呵!

从虚无出现的爱恋奇迹呵!

正如程抱一先生所吟唱那样:一切生命终要再造,一切生命终要再活……极度的甜蜜和极度的暴力,极度的干渴和极度的饥饿……一生刻骨铭心铸造出灵魂!

一生激情迸发展现出灵魂!

……历经一切后才知道怎样生活,怎样真正地生,怎样真正地活,重新生活,这不正是唯一的欲望吗?

我在《归魂之歌》之中看到了《河岸之旅》所意蕴的一切。

无比悲伤的电影却给了我如火焰如潮汐般的力量。

——————————————————————END————————————————————【微信公众号:唐瞬冷文艺】

 7 ) 走向救赎的岸边——《岸边之旅》观后小记

《岸边之旅》讲的是妻子瑞希在死去的丈夫优介的带领下拜访三组丈夫在寻回之旅中遇到的人与事。

是的,你没看错,优介三年前已经自杀溺水身亡了,三年来,瑞希一直在找丈夫,不管是未死还是已死的,而优介死后一直也在找回家的路。

优介找到妻子,带她重走了他所走的路,在这趟回溯之旅中,夫妇二人更加了解彼此。

第一遍看,感觉这是一部我看过的慢节奏的电影中最“闷”的一部了,以至于在有些片段我都出戏了,甚至产生弃剧的念头,还好,猎奇心理的驱使,我把它看完了。

第二次看,我边看边记,尝试更为细致的观察演员的每一个眼神、表情与肢体动作,看到了更多。

我用“走向救赎的岸边”来概括主人公瑞希和优介的这趟回溯之旅,主要是瑞希的。

一来因为瑞希是跟随丈夫的脚步去走他三年来走过的路,二是因为丈夫优介在这三年的寻回之途中已经得到救赎(正因此他才回来见瑞希啊,还有他劝说香织的丈夫“我已经放下了。

”),而瑞希心中还有心结。

瑞希的救赎在三段拜访中逐步展开与实现。

夫妇二人第一个拜访对象是送报的老先生岛影,此时他俩的互动还显疏离。

瑞希看到的是一位老人对妻子的愧疚以及一位死者再死的过程。

面对着正在“睡去”的岛影床后发着亮光的花墙,瑞希的目光被深深吸引;次日醒来,再面对着凋零的花墙以及落满灰尘、满目苍夷的房间,瑞希呆立在岛影空空如也的床前。

岛影和优介一样是已死之人,那么这次,我想是岛影的灵魂也去了。

其实,这一段,瑞希使用岛影的锅具做寿喜烧,因而与岛影发生冲突,岛影情绪紧张,“家人是什么?

仅仅是肉体的分离就结束了吗”,貌似是对瑞希自作主张的责备,实则也是在自责与忏悔。

岛影在“教导”瑞希家人的含义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救赎,所以,他才能在那晚安然离去吧。

第二个拜访对象是一对在小镇上开着饺子店的夫妇。

瑞希在这里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她对优介说希望两人能留在这里相守到老。

瑞希孩子般的欢畅与轻盈的走路姿态将内心的快乐显露出来。

两人的互动更加亲密自然,似乎两人心中的爱都被唤起了。

这一段,瑞希又以闯入者的身份冒犯了饺子店的女主人,她擅自弹奏女主人的钢琴,却唤起了女主人心底深处的懊悔,女主人逝去的妹妹在女主人深深的自责中出现,终于弹走了完整而流畅的《天使的合唱》,至此,女主人和妹妹也达成了和解。

这段拜访之后的插曲特别重要,在离开小镇的公交车上,夫妇二人因丈夫生前的情人发生口角,瑞希负气下车回家。

回家之后,瑞希拜访了丈夫的情人朋子,她似乎要去炫耀自己先找到了丈夫,但是在与朋子交谈的过程中败下阵来。

她以为很重要的男人或者也是在朋子那里占据同样分量的男人,朋子似乎放得更开,而她自己却始终无法放下。

瑞希悻悻然而归。

是的,她放不下,她还未达成救赎。

慌乱中,她再次做起了丈夫出现那晚她做的汤圆,搅拌糯米粉时瑞希的面部都好像在使劲儿。

黯然等待中,丈夫再次出现了。

他们开始第三段拜访之旅。

前两段拜访,包括瑞希对朋子的拜访,他们的拜访对象最后都是释然的状态。

第三个拜访对象也是一对夫妇,且丈夫也已经死去,不同的是这对夫妇纠葛不清,生者拉着死者,死者拖住生者,两相折磨。

香织丈夫之所以不肯离去,是因为他不肯放下。

优介问香织丈夫“你有什么愿望?

”香织丈夫说“我不想死。

”可是他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的。

看到这一对的纠缠,瑞希劝丈夫不要再管,她说“有时候没有了断才是最好的结果。

”她的心结在打开,她已经明白与其痛苦的纠缠,不如放下。

晚上,之前对瑞希身体的欲求表示拒绝的优介主动抱起了瑞希,两人在这岸边之旅的最后一站灵肉合一。

第二天,两人离开村庄,在海岸边,优介最终说出了道歉的话,优介的愿望得以实现,瑞希也得到了救赎。

瑞希说“再见吧,终有一天”。

瑞希烧掉了为寻找丈夫写的祈愿书。

在此岸边,瑞希与优介作别;在彼岸边,他们或许还会再见。

 8 ) 河濑直美与阿彼察邦:电影“幽冥派”

<图片1>我们总是期待可以带我们做梦的电影,而对那些写实的作品越来越无法感到满足。

我们也总是期望看到一些可以颠覆好莱坞电影与欧洲电影的新影像,从中感触到电影体验新的可能性。

且让我们将视线移回身边,注目于亚洲这块电影世界不可或缺的版图。

亚洲电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与西方电影迥然不同的视觉体验。

尤其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个国家(当然,要除却日本)依循自身文化发展出自己的民族影像,这些丰富多彩的新影像让世界影坛瞩目到亚洲电影的活力,并从中获得启发。

在影像间自如地穿越生死,让电影的维度扩展到前世与来生,似乎只有在亚洲这块神秘的土壤才能孕育。

由此看去,河濑直美与阿彼察邦的电影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启示。

河濑直美电影中的“向死而生”恰与阿彼察邦电影里的“由死观生”形成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前者通过使用摄影机微晃模拟夭折孩子(流露出无知与新奇)或耄耋老者(看透生死)的视角,那么后者则用固定镜头来模拟超脱者由死向生的观望,为的是剔除现实的芜杂,达致超验的情境。

<图片6>在河濑直美的电影中,自然与人是一以贯之的两大主题,在早期纪录片中已经浮现。

这些纪录片拍摄于处女作《萌之朱雀》(1997)之前,是对河濑直美日常生活的记录。

这个自然最先是奈良,是河濑直美自小便走遍的深山老林;这个人,最初是“祖母”,是抚育河濑直美长大的祖父的姐姐。

直到后来的一系列剧情片,河濑直美才将这两个主题扩展开去,比如在《第二扇窗》(2014)已不再是奈良的森林,而是奄美大岛。

在这些极其私人的影像中,河濑直美不仅找到了自己要表现的主题,还相当自觉地摸索到之后将要沿用的拍摄手法。

用“私人摄影机”来形容这种手法是恰当的,它或许源自于河濑直美对8mm手持摄影机的自然感知,并发展到后来对于物象微晃的感知形式。

对保留下来的这些纪录片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作为一位电影爱好者的河濑直美偶然间发现8mm摄影机后迸发出激情,这种激情在对祖母之爱的调和下一蹴而就,从而完成了大量的日常生活影像。

<图片7>河濑直美采用这种对物象微晃的标志性感知方式,是为了来完成“向死而生”的主题。

死与生这两个广博主题来自于河濑直美生命中两段最重要的经历:死是祖母的晚年,生是女儿的诞生。

在早期纪录片里,镜头无不对准着河濑直美的这位“祖母”,而在《沙罗双树》(2003)中,母亲一角即由河濑直美本人扮演,当时她顶着大肚子。

这后来发展为《殡之森》(2007))中模拟的夭折孩子的视角,让特写微晃镜头来表露一个未经人事的新生命对世界的无知与新奇;以及在《澄沙之味 》(2015)中参入的耄耋老人的视角,因此之故,片中那些“说教”才可以忍受。

与自然与人这两个大主题相对应的是出现在河濑直美电影中的森林与家宅,《萌之朱雀》《殡之森》中的森林,家宅则出现在河濑直美的所有电影中,这是她展开故事的地方。

虽然阿彼察邦的电影主题要更复杂更隐晦,但与河濑直美的环境相对应的是出现在阿彼察邦电影中的两处标志空间:森林与医院。

河濑直美的森林与阿彼察邦的森林截然有别,前者仅仅是一处自然环境,而后者则不断地诱发人类的野性,让人重新实现生成—动物的潜能。

这是发生在《祝福》(2002)中的做爱场景,只有在进入森林后,人类的原始欲望才能被释放出来;这也是在《热带疾病》(2004)中,男主角被森林的原始力量所感化从而生成—老虎的过程;而在《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2010)中,一开始布米叔叔的前世即以一头水牛形象出现,而在餐桌上突然现身的儿子则是来自森林的红眼黑毛猩猩;到了《幻梦墓园》,女主角公然在野外如厕,在这个动作中人回归了动物性。

<图片8>除了充满野性的森林,阿彼察邦的电影中出现最多的是医院。

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他的父母都是医生,自小是在医院长大,更在于医院是阻隔生与死的界限,是可以贯通生前与死后的空间。

在阿彼察邦的电影里,人总是患病,因为病症是由生向死的过渡阶段。

“热带疾病”这一标题本身已经具有隐喻意义,而在《幻梦墓园》(2015)中,患病的隐喻更加直接,当士兵的沉睡也被当作一种病症来处理时,阿彼察邦直接指向的是泰国的现实政治。

在《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中,布米叔叔患了肾病,因而获得了一种能召回前世的能力。

这些恐怕都不及《恋爱症候群》来得更有深意,发生在医院的两组相同对话,已经模糊了现实与回忆的分界,让人真假难辨。

阿彼察邦需要通过对这两处空间的重新创造,来将现实世界的芜杂剔除干净。

阿彼察邦的摄影机模拟的不再是如河濑直美的电影中出现的现世之人(孩子与老人),而是一位超脱者,他回过头来对人世进行观望。

如果说河濑直美仍然受制于现世的层面,依然需要考量现实与回忆的区别,那么阿彼察邦因而就可以将前世与今生贯通起来,不仅在现实中可以展开回忆和并入幻觉,而且可以在回忆与幻觉中也可以保留现实。

在《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中,布米叔叔的妻子以幽灵的方式重新,失踪的儿子以红眼黑毛猩猩的形象突然现身于餐桌,这些过程没有任何的技术处理,而就在现实的环境下完成。

在《梦幻墓园》中,地下王国的公主走入镜头,与女主角发生对话,同样没有任何的变异处理,而跛足女人跟随通灵女孩探访幻梦墓园,也是在现实环境中想象完成。

<图片10>因而,我们已经不再能分辨发生在阿彼察邦电影中的任何一处场景是现实、回忆,还是仅仅为幻觉?

这种效果的获得要得力于阿彼察邦对摄影机感知方式的独特处理,通过模拟一位超脱者的视角,阿彼察邦创造了最纯粹的空间—影像。

相较而言,河濑直美虽然在某些地方也有类似倾向,但她的电影仍然需要在现实层面展开,观众感知到的灵异部分来自于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

在另一位日本导演黑泽清的电影中,人死而复生也时有发生,但我们毅然地拒绝他加入电影“幽冥派”。

其原因在于黑泽清的镜头依然只具有一种机器功能,它并未像在河濑直美与阿彼察邦电影中一样为观众提供新的感知方式。

在他的电影中,空间仅仅是一种安东尼奥尼式的物理空间,因而当黑泽清要让亡灵进入影像时,他需要加入一些技术方面的处理,比如让光影产生明显的变化,使用画外的配乐来让虚幻与现实并置于同一空间,这些是发生在《赎罪》与《岸边之旅》的情形。

因而,电影“幽冥派”仍然只有两大掌门人:河濑直美和阿彼察邦。

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感知方式,让我们在影像创生幻觉的能力上认识得最深。

-本文首发于“黑蓝”微信公众号

 9 ) 温暖的孤独

电影是导演的,也是故事的。

电影是有节奏的,故事也是有节奏,电影只要掌握了好的节奏大多都能卖座,故事掌握了好的节奏,则可以被叫做文学。

《岸边之旅》改编于小说,电影的节奏则被文学带走了,所以就会有人BB这电影这不好那不好的。

但《岸边之旅》会迎合那些喜欢小说的观众,比如我。

我喜欢这样的节奏,有点像曾经看的《东尼泷谷》的感觉。

一种淡淡的孤独,不过这部《岸边之旅》带着一点点的温暖。

看海报,去官网看,大大的图片占据电脑。

深津绘里靠在浅野忠信的肩膀上,黄色的风衣很亮,给人活的气息。

电影中每次优介穿上这件风衣的时候总是会给人以活着的气息,毕竟,优介已经是死了的人。

整部电影中最有符号气息的大约就是这件风衣了。

不知道小说中的主要场所写了几处,电影中的三个地点基本以持平的比重瓜分了电影除去开头和结尾后的剩下时长。

其中无论哪一处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像是平常人的平常生活那般,没有太大的意义。

每一处,见到的是活人也好碰见的是死人也罢,并不从中洞见什么,也不从中了解到生与死的意义。

只是有些人死去了而并不在知道,活着的人则从他人的死去中多多少少背负上了些什么继续生活。

一个偌大的房间很久没有时间打扫,一台很旧了的电影终于迎来了报废的时刻,一个经历了大半生的老人无法承受再失去什么。

虽说有不少台词是在探讨生与死,但并无什么结论。

优介最终终要消失也好,死去的父亲在水潭边的告诫也罢,瑞希大约都会带身上,然后等到未来再次相见。

或许,用男性的视角来写这部小说,能更有趣一些。

 10 ) 压抑中,寻找回忆。

在压抑中,寻找回忆。

片中无论灵魂还是活人都残存着对过往生活的遗憾、悔恨、纠结、留恋等种种不甘!

主角通过追溯亡夫消失的时光,走过一段心灵之旅化解了自己和他人的残念,但最后冒出个父亲来化解女主心结实在是太生硬!

故事板块状明显,好在人物功能和前世设计能交织穿插、紧实结构;导演营造奇幻的视听效果也颇为用心,很好地利用光影、剪辑和声音制造出灵异、奇幻的质感,声音做得尤其出色!

但是剧情的性质,本片缺乏必要的爆发力。

《岸边之旅》短评

今天看了岸边之旅突然就明白SOT为什么评分会那么低了。。。不知不觉的整场都会让人对比这两部电影。故事好像少了前因后果,深入不进感情戏。而最后那20分钟可以直接扣一的五毛效果和奇怪的床戏(幸亏我家女神有贴胸贴要不为了这电影好不值得果体。。。更何况是在电影节的背景下强烈对比再扣一

8分钟前
  • UglY_MoNey
  • 较差

虽然闷,但是有够骚。

12分钟前
  • 满江红
  • 推荐

在放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的时候,大力推倒了。

15分钟前
  • 犀牛飼養員
  • 推荐

汤圆招魂,阴阳重逢,肉与灵分离,混淆生与死…若即若离的幻梦也许才是真爱。

16分钟前
  • 老怪CXJ
  • 推荐

剧情完全靠变换场景来推进,感情表达失败,人物也没有什么成长的感觉,就连好看的景色都没拍出来。日本导演擅长烧温吞水,但这片子根本就是烧阴沟水,加热比凉水还臭。

20分钟前
  • 神勇老白兔
  • 很差

这种半死不活的电影最差劲了。

24分钟前
  • 打遍天下不还手
  • 较差

有点乱。。没看懂似乎关于爱情和放下的主题。

29分钟前
  • 丶丿dear|正儿八
  • 较差

整个虚实过渡很流畅,镜头也非常美,但是看了一半倒头大睡,睡了两小时起来再看。

33分钟前
  • 徐一白
  • 推荐

不恐怖的黑泽清怎么这么鸡汤

35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还行

8/10.一个充满感情的鬼故事,一次与亡灵同行的释怀之旅。深津绘里和浅野忠信演得都很棒。

37分钟前
  • 生活在别处
  • 推荐

把一个恐怖片题材拍成了疗愈系电影,讲生者对逝者的怀缅,略矫情…这就是旬报十佳排名第五的《岸边之旅》。黑泽清的电影总是气氛诡异,音画风格强烈,影像和配乐很好,但故事杂乱令人昏睡。上一部看他的作品是《完美的蛇颈龙之日》也是整体一般但好几处令人惊艳的神来之笔…把我吓尿。

39分钟前
  • 喵喵咩
  • 还行

温情且细腻的作品,不觉得有什么缺点,也不觉得有多么了不起。最高明的是篇幅过半时让女主返程,既丰富了情感层次,也避免影片沦为某种特殊形态的短篇集。最离谱的是男主在农村讲授波粒二象性,而村民们竟然还能听得津津有味。

41分钟前
  • 欧.尹
  • 还行

黑泽清法场生死伦理本科生入门通识大课教材

42分钟前
  • 唐朝
  • 还行

巨装逼的人鬼情未了。有话不好好说有感情不好好表达。看在黑泽清的面上忍到最后十分钟发现那个曾经厉害的大叔现在拍的真不堪入目。志怪小说的文风本来不错全被无病呻吟的配乐糟蹋了。

45分钟前
  • 好样的
  • 较差

本质上和《借雨点说爱你》是一样的,就是借一个奇幻事件让本已死去的人再回来,让生者接触心结,可以继续向前。但,这片的质量真的太差了,聚集了好几个影帝影后就整出了这种烂活,真的是浪费所有人时间。台词,镜头语言,剪辑,音乐等等都是一个赛一个的烂。

49分钟前
  • 很差

没太明白导演通过几个故事要表现什么东西。背景总是配些大气的音乐,感觉和片子风格不搭,怪怪的。

51分钟前
  • 代迪
  • 较差

遗忘,谅解,接受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片子的败笔就是一上来开始说“我已经死了”吧?

59分钟前
  • 普罗米修斯
  • 还行

额。。。。原来是部鬼片。。。没有什么亮点,几个故事按部就班的来,除了第一个邮差,配角们存在感几乎为零,其实你可以好好说一个故事就够了。。要不是坐在电影院里,还真难说能看得下去,虽说有我最爱的深津绘里。。配乐倒是不错。

60分钟前
  • 按时解放
  • 较差

前半聊斋似的特别带感,那间鬼屋...就想黑泽清是有多喜欢ASANO桑总是这样死了都要守护你的角色,而又明白“眷恋”与“纠缠”之分界线。

1小时前
  • paradis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