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片中所说,46亿年前地球诞生的时候,悲伤还没有被定义。
随着人类衣食无忧尤其是社会化,各种复杂的情感不断被发掘和被表达,所谓文艺就诞生了。
文艺就像一片大沼泽,深陷其中的人们不能自拔,其中的装逼犯鄙视未涉足者不懂得feeling,而为俗务奔忙者或隔岸观火者又对此难以理解。
因而文艺、深刻、装逼、矫情四个词密不可分,本就是人们对同一种表达的不同看法。
而文艺工作者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因为文艺青年可不是好伺候的群体,一部文艺片里有一秒钟表达太直接或落了俗套,偏执的文青们便会毫不留情的把它踩为烂泥。
《初学者》这片拍的很感性很琐碎,依照情绪非常主观的剪辑,无视客观时空顺序,我感觉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我并不爱看。
我发现如果困难,也不用去努力理解文艺片作者的全部用意,只要从中感受到点什么便好。
而其中有些感受到了的,又难以用言语表达。
比如看到家中挂着安迪·沃霍尔的《帝国大厦》的剧照,就知道伊万·麦克格雷格在墙上涂鸦:“1985 Bush found Jesus.”这类句子并不意外。
再比如片中伊万从父亲那里获得的灵感设计出的T恤图案,很多我都挺喜欢,换做几年前我一定骂它矫情。
归根结底我还是个理性的全局主义者。
这片要说的是由于现实所迫,老父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直到75岁才开始弥补这一生都所缺乏的情感体验。
即便是一个75岁的情感初学者,但是他心里明白,因而这四年他过得非常灿烂,唯可惜这一切开始得太晚,不过远胜过没有开始。
我也要像他那样死在一个四周都是落地窗,窗前春色满园的明亮房间里。
儿子伊万·麦克格雷格由于童年记忆和其他心理因素,尽管在纸笔上是个情感丰富的创作者,但在人际情感上到38岁也没有入门。
他失去的也如此之多,以至于不知从何开始弥补,拒人于心灵之外。
女主角开导他“房子之内是禁锢,房子之外是自由”的道理他也明白,最后终得从零开始,做个爱的初学者。
其实我们这个处于焦虑中的国度里的人们,失去的何尝不是更多。
也许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而我,只能装作不在乎这些罢了。
顺便吐槽下本片的中文译名,台湾译作《新手人生》,香港译作《基爸爱留情》,一眼便知这两个地方,并不适合相提并论。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昨天(2021年10月30号)的豆瓣日历,推送的电影封面是《初学者》;坐到办公桌前刚翻过前一天的日历页,我便被眼前的电影海报吸引了(就是下面这张),今天正好有空,就顺便补了这部电影。
《初学者》——豆瓣日历很久没看过节奏这么慢、这么平的电影了,但是观影中间基本没有让人想注意力跳脱的时刻。
我喜欢其中一些片段的拍摄方式,比如:穿着不同的衣服的同一个人,反复说着一句话;同一个地点,两个人每次都挽着走进去;同一个场景里,只有桌子上放的饼干每天在发生变化。
还有一些同主人公的回忆一起展开的、幻灯片式放映但并不违和的时代对比图,比如,1995年和2003年各自的星空,太阳,自然景观,人们的穿着,喜好,悲伤的样子,幸福的样子;男主人公在不同情绪阶段画的设计图及附注;男主人公父母的感情生活背景与男女主的感情生活背景等。
还有,好电影标配的、让人舒服的背景音乐。
当一个人是孤独的,他身边的光与尘便都是孤独的化影,狗狗也有了无声的台词。
“我爱你妈,可是,现在我想发展一下这边的取向;我不想一辈子当个理论上的同志,我想成为真正的同志。
”一对新人结婚了,男方是博物馆馆长,女方是旧物翻新设计师,他们婚后育有一子;婚姻生活持续了44年,然后女方死于癌症,4年后,75岁的男方公开出轨,三年后,男方死于癌症。
故事里的孤独从男主是那个孩子开始,他后来跟女主开玩笑说,他是被群粗人养大的,他们禁止他提问;他总结道,他有着父母无暇顾及的悲伤。
他爱他的母亲,爱他的父亲,可他却没从他们那里学到如何去爱自己生命中的另一个人,所以他孤独又困惑。
”比方说,你从小就想养只狮子,你等啊等,狮子就是没有出现;这时候来了头长颈鹿,你可以养那只长颈鹿,或者什么都没有?
““我会等那只狮子。
”“我就是担心这点。
”这是男主父亲与他的对话,男主选了狮子,但在很久以前,男主父亲选了长颈鹿。
男主父亲13岁就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他去看医生,医生说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的人是可以治好的。
于是,当男主母亲追男主父亲的时候,他父亲答应了,想着:我尽力试试吧。
然后,男主的童年生活里,只有一个父亲出门的背景,和大部分时间孤单的母亲。
“我以前很喜欢住酒店,但现在总在陌生的酒店和公寓间辗转……现在这样,很容易就离群索居,形单影只。
”“就算住在同一个地方,也可能离群索居”“那我们是同病相怜喽”没有人是生来孤独或者注定孤独的,比方说,当他遇到另一个孤独的人,那个女孩问:你看上去很伤心,为什么还要来参加派对。
比方说,男孩约会完回去的路上,和自己的狗狗面对面谈心,说道:我希望这种感觉延续下去。
“这是我妈妈放在卧室里的照片(一张手握雏菊递出来的照片),小时候我以为是我手拿雏菊给她,现在我又错了,其实是她手拿雏菊给我,并且说:这个代表简单和快乐,正是我希望给你的。
”有的人终其一生,不过是在各种尝试去治愈童年,而如果他/她足够幸运的话,最终是会被治愈的。
一片又一片无奈,一片又一片坚强,一片又一片寂寞,一片又一片陪伴,一片接着一片......婚姻应该是什么样呢,婚姻,或许原本就是一件残缺的艺术品。
男人为维持生计而奔忙,女人要照顾家庭小孩。
激情早就化作平淡,剩下的只有一天天例行公事,再不找点有趣的事情做肯定会有爆发的一天。
何况是在一个家庭里,父亲是同性恋,母亲常日独守空房,带着一个独生儿子闲着没事老是出去东游西逛,走在行为失控的边缘。
而对于这个儿子呢?
他当然爱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也爱他,可是他们的生活却缺少快乐。
影片里的狗狗阿瑟,并没有给电影增加几分轻松愉悦,基调里的淡淡的钢琴声缓缓流出,无力穿透这生活的薄雾。
安妮和奥利弗在一起,分开,又在一起,努力寻找着出路,他们都是爱的初学者。
For me,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
看这片的原因是Ewan,第一遍看的时候,差不多到一半的地方就看不下去了,而且就连看这一半的过程中也走神无数次,原因是感觉这片实在太闷了,仿佛自说自话,难以触动我。
但这片里的Ewan又实在太好看,引诱得我尝试着去看第二遍。
前半段的体验比第一遍好点,可能是接收到的细节比之前多了一些,但还是感觉很沉闷,略有走神。
一直到影片的最后四十分钟,我突然爱上了这部电影,说不清什么原因,就好像一碗汤喝到最后才品出了滋味。
这片对于我可谓始于颜值,终于才华。
跟很多人不一样,就Oliver父母的这条线来说,比起75岁出轨的父亲更吸引和触动我的是母亲。
影片把“骗婚gay”这个尖锐的问题巧妙化解,并且把责任转嫁到了Oliver的妈妈身上———Georgia是一个受错误观念毒害,认为自己可以“fix”同性恋因而选择跟一个同性恋结婚的直女,但在婚后她发现自己显然错了,从此度过了44年缺乏爱与激情的婚姻。
在我看来,这位女性身上流露出的那种压抑过后的疯狂、努力克制自己的疯狂而对自己的孩子展现出的温柔、用来对抗绝望的自嘲与黑色幽默感……..她那着墨不多的命运和心理比起hal浓墨重彩的故事要更令我兴趣。
hal的故事虽然动人,但其实很normal,在人生尽头终于选择做真正的自己,这样的故事实在看得太多了,不管这个真正的自己究竟是gay还是别的什么。
当然,最后阅读hal写的征友启事那段,配上那张在人生最后的阶段挣扎灿烂的照片,还是让我眼眶一湿,吸了两下鼻子。
然后,还是跟很多人不一样,就整部电影的两条故事线来说,我更喜欢男女主这条线。
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忍不住去揣测Oliver的内心。
Oliver一直陷在极度矛盾的处境里:一方面他的父母制造了缺少爱的环境、但另一方面又是他的父母尽自己所能试图去爱他,造成他一方面珍视爱重视爱、另一方面又恐惧于爱无措于爱。
这使得他不知道如何开展一段亲密关系、永远对亲密关系持着悲观预期、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过度敏感和小心,同时又对亲密关系要求极高,所谓的等不来狮子,就一直等。
我非常喜欢他与Anna之间小心翼翼地尝试、探索的过程,就好像他们第一次穿上溜冰鞋,触及了很多人际交往中微妙的心态,比如该如何分担对方沉重的过往、比如猜测对方是否真的喜欢、比如不敢更进一步等等,真的很少看到一部电影能做到这么细腻的展开。
穿插在恋爱场景当中的童年场景完美地为前者做了注脚,解释了Oliver的所有笨拙。
这个敏感的男孩洞悉了父母间缺乏爱情的婚姻、窥见了母亲的绝望和悲痛,但他不明所以。
真相揭晓的那一天,他本来可以怨恨他的父亲,但父亲表现出来的勇气、对爱的那份真诚的渴求以及获得爱以后的幸福却不仅令他失去怨恨的对象、还完成了缺席已久的“爱的教育”,关于父亲的回忆也最终帮助Oliver走出了亲密关系的瓶颈,我想爱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但最后能让人幸福、让人继续生活下去的东西终究还是爱吧。
影片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是Oliver走投无路之下把Arthur托付给Andy,Andy搂着热情的小狗狗又哭又笑地说的那句“它还记得我”。
捏吗,泪崩,好会在轻描淡写之间流露深情啊导演。
讲完严肃的,一定要扯扯Ewan,我真是每看完一部他演的电影,都会更爱他一点。
虽然在看之前往往会吐槽麦一万的品味:到底为什么会接这样的电影啊!
但是每次看完都会真香,基本上他演的每一部电影我都会喜欢上,但不是因为他哈哈哈哈哈哈,like浅坟年轻的亚当我爱你莫里斯还有这一部等等(猜火车和天鹅绒金矿不属于真香,看之前就知道自己会大爱)某种程度上也算被这男的牵着鼻子走了,但他接的片儿真的挺独特,都是很纯粹的电影,就不爱讲大道理、不爱升价值、不爱找意义、没有英雄情结,我真的太喜欢了!
Ewan在这部的演技……我真是找不到合适的词去夸了,感觉此人最擅长的应该是天鹅绒金矿那种怒放的、爆炸式、非常外向的演绎,现实生活中大约也是这种类型的人。
但在这部里他真的可以用“淡极始知花更艳”来形容了,每个场景里的微表情还有表情之间的细微变化都拿捏得那么到位,孤独忧伤沉静内敛温柔….好像把各种元素一起闷进坛子里发酵的陈酿,揭开口那一刹那异香扑鼻。
我最喜欢的一幕是,护工小哥给生命尽头的父亲上摩丝,将那几绺稀疏的白发摆弄成一个滑稽的样子,父亲问他看上去怎么样,他们都心知肚明他看上去不好。
但父亲强撑着露出一个笑容,而麦一万则回他一个微笑。
特么的,这个眼圈微红的微笑,足够我回味一个月,翻来覆去品!
怎么演的!
(唔这个地方老艺术家当然也演得非常牛逼但老艺术家都拿奖了用不着我多夸)更习惯于麦一万在各种各样的电影里笑,那种标志性的咧嘴笑,无论他几岁只要露出这种笑容都能回到少年。
但他的哭戏也是这么好,那一段抽泣简直令人心碎。
最后记录我喜欢的台词:You make me laugh but it’s not funny.Would you want a strange girl like me?——Yeah,a lot.
Part 1:-"Let's say,since you were little,and you always dreamed of some day getting a lion?And you wait and wait and wait and wait,and then the lion doesn't come.Then along comes a giraffe.You can be alone or you can be with the giraffe."-"I'd wait for the lion."-"That's why I worry about you."Part 2:-"I used to love hotels.But now I'm always in a new apartment or in another hotel somewhere."-"How do you keep hold of friends?Or boyfriends?"-"Makes it very easy to end up alone.To leave people."-"You can stay in the same place and still find ways to leave people."Part 3:"The sads:First people too in love,to feel sad."Part 4:-"Why do you leave everyone?Why do you let me go?"-"Maybe because I don't really believe that it's gonna work.And then I make sure that it doesn't work."
看过他80%的片子。
他出名的《天鹅绒金矿》和《猜火车》这类飙演技的我就不说了,有很多人分析了;星战系列也不说了,这种片应该是电影本身凌驾于演员个人表演的;《逃出克隆岛》和《黑鹰坠落》这种片也不谈了,老美商业大片就别提演技了;《艾玛》和《以眼杀人》我也不说了,因为真有点忘了他演的啥了。。。。
我想单从喜欢上他的原因说说:他演的那些讨喜的或温暖或温柔的角色。
(角色讨喜对演员本身也挺重要的,至今觉得寡姐还好估计就是小时候看她演小三演的忒多了)他戏路是广,能演狡诈的,能演叛逆的,但我觉得他其实最擅长演的还是那种闷骚有些单纯有些害羞的角色,而且他演的这些角色换其他同年龄段男演员演都演不出那个味道。
《小嗓门》:应该是看他的第一部片子,只不过当时还不知他是谁。
不知是不是他那时的本色出演,反正把小男生青涩暗恋女生的那面演的惟妙惟肖,看时想这男孩子好可爱。
《大鱼》:这片奠定粉丝地位,他站在窗下的黄水仙花田中等女主的场面可算是爱情片中的经典。
梦幻有趣加暖男特质,好父亲,好丈夫。
《初学者》:本片中他和女主堪称我心中情侣经典之一,超级配的小清新夫妇。
他把那种寂寞,在表面和平实则隔阂的家庭中长大的男孩演活了,面对喜欢的女孩时起初退缩后来勇敢,面对父亲的出柜纠结但支持,被感动到了。
相信我,英国男加法国女的搭配无敌。
《波特小姐》:这片本来就是个现实童话。
一个单纯的大龄剩女遇到了同样单纯的出版商小公子,最后小公子生病去世天人永隔女主一直怀念的故事。
尽管伊万这角色有点平淡,但把幽默执着的恋人的感觉演出来就好了。
《红磨坊》:他在这里演的作家倒是单纯而欢脱的,没什么腼腆,歌声好好听。
《我爱你莫里斯》:尽管没觉得他跟金凯瑞多配,但内向害羞的无辜小受是演得活灵活现,让人觉得要真有这么一个羸弱美貌的同志,保护欲爆棚也是不可避免的。
《天使与魔鬼》:这片主要就是看禁欲神父的吧。。。。。
尽管没爱情供伊万展现,但细节也抓得蛮准。
从一开始的楚楚可怜到后来计划实施的小得意,再到后面的慌乱,天使容貌蛇蝎心肠啊。
《生死停留》&《影子写手》:这俩放一起主要是西装控。。。
两个角色都很斯文优雅,然后。。。
有点花瓶?
唔,你说伊万木有得过欧洲三大和奥斯卡金球的肯定?
那又怎样,伊万好看,他老婆&基友老爷与华生如是说。
PS:他代言从大卫杜夫到Moto Guzzi到Belstaff之类也是五花八门,共同特点是不接地气。。。。
迷妹们要是响应他号召买东西也是蛮辛苦。。。。
初学者爱的故事在电影里不断交叉,偶尔铺垫,偶尔推向高潮。
一段自己的故事,一段父亲的故事,一段父母的故事,一段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故事,一段亚瑟给他的故事。
缓慢的镜头语言下,故事的结构、顺序丝毫没有受到不断的穿插而导致的所谓叙述不清。
自己40几却没有结婚,甚至没有女朋友。
父亲在晚节都不愿保的时候宣布:我是个同性恋。
儿子的反应却总是感觉慢板拍,与其立刻神经质的反应,不如好好尊重父亲有尊严的活给自己看。
最让我心疼的是儿子对父亲说:这已经没有第四期了。
儿子对父亲的爱总是夹藏在平时不够温暖的话语中。
从开始父亲与小男友恩爱的在一起,再到像小情人那样拌嘴相互憎恶。
父亲的癌症已经拖不起他那身体以及那段感情。
他选择了无视,并希望儿子有个爱人陪伴,话虽剪短,字句是金。
父亲的男友以为男主歧视他,并从开始以有那种所谓的歧视感觉,无非是一时之间无法缓过这种氛围。
两人最终以拥抱最为结尾。
男主的故事发生在父亲逝世后,作为一个插画师,笔下的人物无非都由着自己悲伤所绘。
朋友邀约参加个装扮的party,他并无心思参加。
或许朋友说的:笔不是你的朋友。
触动了他吧!
勉强接受却遇挚爱,这样得故事太美好了。
那些眼睛透露出来的信息,只有那些和你由着相同故事或者遭遇的人读透。
俏皮的女主竟没有说一句话竟打开男主的心扉,一面之缘真的可以,无非是大家相互希望对方身上获得需要的东西,多了的就是粘合剂。
实在不想写了,待续
38岁,因为死亡伤痛,和另一个带伤的人开始疗伤的旅途。
开始接受不同的身份:同性恋,犹太人。
开始接受疼痛,疯狂。
开始相信,纵然有些人在你的生命中只是昙花一现,你却会终身守候。
可惜,很多人不去想,不会懂。
那个名叫悲伤的历史的绘本,没人在意。
整部电影,也如同一个绘本。
照片和文字记录描述着那些年。
我们不知道大脑如何运作,只不过,有些记忆,不再汹涌而来。
Beginners.这是导演Mike Mills的自传电影,治愈系小清新文艺片。
你尽管说它无病呻吟,小清新不是你的茶,个么我也没办法。
拍MV出生的导演,色调美妙得将人溶化。
我Ewan哥哥演的电影我总是没有办法忍住不看。
虽然看到最后总不免察觉出他在一条通往大叔的不归路上的奋力挣扎 却被似水流年无情拖曳向前的滚滚悲伤。
所有欧罢的最终归宿都是大叔,这深刻的道理有如宗教一般的隽永气场,将一个曾经灵到爆炸的英伦青年吞没,在岁月的洪流,等到上岸时转过身已然是一张美国大叔的面孔。
我还记得你旧时模样,现在想来,原来已经是,很久以前。
2003年,影片一开始说,这是2003的阳光,这是2003年的总统。
年份有时候可以是神奇的数字,开启记忆的密码,像陈奕迅唱,1995年/我们在机场的车站/你借我/而我不想归还。
像葛优在《甲方乙方》中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她。
电影用一系列年份承载了一部分公众历史,一些私人感情,一种生活,恬淡中的目眩神迷。
女主是四处漂泊的法国女演员美丽惊人,男主一个插画画家画出一部悲伤的历史,男主的父亲75岁出柜做一个正宗同性恋,还有一条像是来自外星球的狗。
在怀旧中沉溺沉溺,最终溺毙。
或者打开枷锁,研习另一种人生,像一个 初学者。
老爸选择了一个自己完全没有想到的方向,haul勇敢地跨出了45年的婚姻——出柜。
他把他的勇气化作了登报征友,去聚会上和他的gay愉快相处。
你能想象一个充满无限温馨的房子里三个大男人身着暖色家居服赤脚在地毯上肆意和一条狗撒欢吗?
老爸和老妈同时隐瞒了他们十三岁才发现的秘密,老妈拥有犹太人血统和老爸是同志。
当老爸向老妈在谈恋爱前坦白的时候,老妈竟然说,她可以扳直他。
然后老爸就想,何尝不试一下呢?
天啊,看到这里我真想说一句,jesus!
得有多聪慧和直白要向她喜欢的人说出这句话呢?
并且她还成功的让她丈夫为之爱一生。
虽然他75岁,他想尝试不一样,却爱她妻子。
像所有的桥段一样,他的生活他的四度癌症他的乐观勇气:“不是快要挂了而是我经历了所有的痛”他说的那么随意和乐观,因而临死前还让医生给他头发抹上摩丝。
haul教会了儿子如何去爱和生活,他遇见了安娜,他告诉她自己的老爸,那些冷幽默和令人惊叹的事。
没有多少痛切,恋了就恋了,他们交谈甚欢,住在酒店里,等待对方,搬到一起。
又分离,可是没有吵闹,只有“are you okay?”和泪水,当然也有亲吻,欢乐,性生活。
从头至尾,arthur那条狗见证的够彻底。
囊括他老爸的gay对象和anna,它应该有观察过他们,会问和anna会结婚吗?
它喜欢表露真性情的人们,于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里,分分合合哪里真像琼瑶奶奶写的那么撕心裂肺?
当haul的妻子死后,haul就重新开始了,聚会里放烟火说“fuck”,他儿子始终陪伴左右,想教会他一件事,那就是学会重新开始,像一个初学者一样。
当然haul会怀念一下,他的妻子尽管不美丽,但四十五年也不可能很快烟飞云散。
oliver因父亲的“新生”重获了对爱情的解释,谁知道呢,分离短暂,而古怪女孩终会回来。
对于人生 我们都是初学者
大爱Ewan McGregor女主角在无耻混蛋里面就已经很漂亮了,现在越来越有感觉了
小清新大惊喜。幻灯片叙事法文艺到牙齿。82岁的Plummer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实至名归,感言时他对着小金人说,你就比我大两岁,这些年你都去哪儿啦?曾经英气勃勃的“雪绒花”上校(《音乐之声》),年老罹患重病,才追求自己的本心,面对这个神奇的世界,我们永远都是初学者。
克里斯托弗保持着一贯的高水平演技,《最后一站》之后继续让人眼前一亮。年度最佳男配之一
选角棒极了,梅兰妮和麦克格雷格看上去都会是那种社会成熟度低于同龄人的文中,长期给自己套上一些不可言喻的枷锁,增高着自身对快乐对相处关系的阈值——看着隐藏同性恋身份的父亲和犹太母亲44年的貌合神离,不得不忧心如何与另一人常年共居一室,还不如一条只能基本交流的狗。直至父亲出轨追求真爱。
温馨且无聊
文青的文艺片~~我觉得他爸活的挺潇洒的~~
比较闷。
无比矫情
冷魔幻
美国的小文艺总是很好follow,故事有点像500。乱时序的剪接以空间和思绪为线索,很像《丽人行》。
温情小品,叙事干脆利落,强烈的自传色彩。还有那只狗可以和老父亲一起入围最佳男配了,那销魂的小眼神小表情。。。
ewan你个大萌神!!!
小清新。【特瑞,原来你内心深处想变成啊色
七夕宅着看爱情片吧。。帅帅同学推荐的。。姐表示看完之后一点印象都没有,囧哩个囧。。。
有爱,一切都不会太晚。小清新之作。
交错的三段式,每个故事都可以独立成章却又有着微妙的联系,主角在过往的时光中穿梭与回味并尝试做"初学者"的意味着实有趣,但剪辑实在碎地有些过头;极度个人化的风格的确很舒服,但也正是这种自由的放任令片子没能更为出色。
围绕着爱情, 亲情, 人情, 细细讲来让人可以沉醉其中品尝它的宁静, 美妙, 细节的一部难得的佳作.
Ewan还敢再温柔一点吗!Mélanie还敢再漂亮一点吗!Arthur还敢再可爱一点吗!(从此我相信一只狗也可以拿最佳男配) 台词捂心口,剪辑捂心口,音乐捂心口,粑粑马麻捂心口,小Olie捂心口,同志情节捂心口,你可以完全融化在这1小时44分钟的时间里,把自己变成一杯热巧克力!
文艺片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