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包含了爱与信任,越过这张纸,就变成了猜疑.我们生活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世界那么大,我们那么小.也许你会觉得两个人相遇一起不容易,腻在一起很甜蜜,殊不知,时间长了,距离越近越窒息.慢慢地,隔阂、争执、吵闹,最终分离.有多少人,因为被爱束缚失去了本应有的自由,最终为了自由 挣脱“爱”的牢笼而贴上“不忠”的标签,无论是谁先离开,都意味着另一个人将要失去,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于是,后悔了害怕了迷惘了不知所措了.所以才有那一件件因爱生恨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上演,正如本部影片,同样男主人公为我们演绎了一段因爱生恨的爱情故事.我们常说,当遇到另一个人时,我们的世界就变成了彩色.可是,当我们失去一个挚爱的人时,全世界都黯然失色成了黑白色的留声机,正如男主角一样,因为太爱他的女友,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她会离开,最终,被蒙蔽了双眼,失去了理智,被“爱”吞噬了内心,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人和朋友,而他自己也深陷幻想不能自拔.也许可以说它是人性和心灵的扭曲,也可以说他太过于神经质.我想,他的猜疑他的缺乏安全感,他所说的空间他要的爱,这一切的一切不过都是源于爱.由爱生情,由情生恨,究竟是因为太爱还是有太多放不开.我记得,他在影片中说:“这样的空间还不够吗,就我们两个人”.仔细想想这句话,他这样做做错了吗?还是,他以为这样不是错误的,你可能会认为他偏执他极端,他这样做是自食其果.而我觉得,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爱他恨都源于他爱她,只是,他用一种极端的爱来让她留下,他爱她,爱错了方式.当我们抛开这一切,我们是那个男主角,失去了爱人,你会怎么做,你会说,那就给她自由,既然喜欢她爱她就成全她.这些话我们都会说,可等到真正做起来,恐怕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保持一张纸的距离,并不是产生距离,而是给对方一点自由呼吸的氧气.顾冉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还请指点,感谢.
看完<门>已经很久了,可是仍然记忆深刻.陈坤的演技越来越娴熟,从<金粉世家>里的总理少爷金燕西到<非你不可>里的歌星柯磊再到<粉红女郎>里的罗蜜欧这些只是我看到的每一个形象都在讲述这一种人生令我最为震撼的还是他的片子<门>一个晚上看了4部电影只记住了这一部陈坤以痴情人的身份自说自演的讲述了这个故事他饰演的是一个叫中天的人从片子的开始便是他与女友文馨的甜蜜回忆然后就是她的改变影片一直在用很简单的追忆手法将中天的回忆再现在她和他最后的一次约会时她说要去洗手间她的背影 他脑海中对她的猜测她对他的不忠她的出轨她跟他的吵架又回忆她的好她对他的爱可是她却不见了只要出现此类的心理矛盾他就像是有心理分裂的病人一般他一直在找她或是在梦里或是在现实中他总是在装修他的房子仅仅只是对家里的一面墙用心粉刷 贴上素雅的墙纸好友来找他他怀疑是他将文馨藏了起来要将他们拆散朋友要给他工作他毫不领情后来他去见朋友他的朋友也失踪了也许这一段也是他的回忆吧这部片子要人将现实和回忆分不清楚中天是多疑的人总是在怀疑看到朋友失踪便开始猜测是已经沦为出租车司机的朋友杀了他要嫁祸给他目的只是因为他的女友在中天的回忆中有他曾经意图强奸文馨的场景当初被他称做是诬陷朋友见到他买装修材料要载他,总是欲言又止的样子梦与现实,回忆的交织要人分不清楚是真是幻每每醒来都是凌晨2:10,好友来找他变成厉鬼将手伸向他他惊醒看向猫眼空无一人无休止的惊慌分不清楚是梦还是现实文馨留语音电话给他要他去找她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地点却是一片坟地他再次惊醒依旧凌晨2:10越来越扑朔迷离不知道他的好友和她到底是生是死他的墙出了问题有人报警 他的好友被杀他是犯罪嫌疑人逃跑 被抓 无辜的表情楼下渗水公安砸了他的墙因为墙纸剥落文馨的尸体被藏在里面一切真相大白他是凶手杀了他的好友和恋人只是因为他的多疑,缺乏安全感以及敏感没有钱的,有才华的男人将女友视做生命害怕她离开但是一直坚持自己高傲不愿意放低姿态杀死了女友不敢相信逃避一切使自己忘却却躲不过内心,躲不过噩梦的追随好友的一夜暴富要中天感到强烈的不平衡看到女友为他的事业而奔波并向人求助他的自信崩溃但是高傲的心却要他相信是因为好友对文馨的有所企图暴富的好友也死在了他的手上噩梦要他彻底崩溃女友的失踪以及周围人的神色要他愈加不安寻找女友怀疑朋友的嫁祸不再相信任何人孤独 寂寞 惊慌 惶恐 噩梦以及他的敏感,不安都跟随着他长长的围巾一直是他的标志自始至终在梦中 在现实中...现实中,他离不开它一直将它绕紧在脖子上在他不安时他总有一个动作那就是绕紧围巾梦中,它要甩掉它但是它跟着他他抓着它它拖着他它在飘 他在跑心痛这个为爱而狂的男人高傲 自闭 多疑缺乏安全感要他最终一步一步的错了下来看到他围着围巾的样子总觉得很像小王子不爱说话很是自以为是将自己的玫瑰当成生命她死了 被他所杀是令人同情的但是不可否认她也是幸福的毕竟 每个人都不可能找到像小王子对待他的玫瑰花儿那样对待自己的人没有计较没有苛责...她是他心爱的布娃娃因为被人觊觎他越抓越紧要他忘记了她也是一个生命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她要离开被他误解于是他留住了她的尸体故事是可悲的女主角的死男主角的疯狂梦与现实的交织长长的围巾束缚着他的颈绕紧,挣脱,挣脱,绕紧...反反复复他无能为力最后的最后他笑了眉头舒展开了围巾散落在地上门?门在哪里?他未曾找到过不知道是在哪里记得她出现对他说,进屋坐坐吧!一片光亮出现缩小成墓穴她对他笑 招手,进来啊!他逃脱,围巾被拽住他被拖住...奔跑...他始终没有找到在她被找到之后围巾落在了地上他的手被带上了手铐推出了门或许他一直没有出过这扇门始终在虚幻之中寻找 躲避...去年正月初六看的电影一直印象深刻一周后在日记里写了下来日记也不看片子也没有再看怕不能忘记害怕那段时间每天2:10醒来一起看电影的七月也是这个片子要人难忘
这片子要是作为恐怖片实在太差了,那个白脸扮相实在太次了!!
但是要是作为描述人心理的作品还算比较到位,不过觉得有点夸张。
片子结构不是简单那种,一些细节要仔细看,比如靠每个主角的服装来思考影片的顺序,这点来说,影片至少不单调。
看到最后飞起来那点,有点假,我实在忍不住笑出来了。
陈坤演出出乎我意料,唯一的缺点就是眉毛总是一上一下,看了好多他的作品都是这样。
比较不喜欢这点。
女主角没什么感觉。
片中唯一一点激情戏实在太牵强,看得有点恶心。
好像同类题材,《妄想》比较好看些吧。
看国产电影,有一句话是千万要相信的:“中国电影真是充满希望。
”这次,《门》又让我门在《无极》身上看见了中国电影的光明前景。
《门》的意义在于,从来没有一部电影,敢于同时用诋毁自己的办法,赞美观众的智商和人格。
《无极》和《英雄》也不过只能分别选择一个来赞美。
但是,李少红,这个第五代的女旗手做到了,真真切切的做到了。
一部电影,花了90分钟,不辞辛苦来重复证明观众五分钟时的猜测是正确的,并声称看不懂是外行来证明编剧和导演的智商比所有观众都低,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无极》的精神。
一部电影,花了3000万,把一个老太太得逼得的故事包装成了80年代恐怖片,并扬言向希区柯克致敬来证明制片方和宣传比所有观众都无耻,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英雄》的精神。
长期以来,这两种精神在中国电影界长期得不到有机的统一,不能不说是中国电影的一大损失。
不过这项学术空白终于被李少红导演填补了,当然,影片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九十分钟之内,更值得关注的是,李少红导演在影视道路上的创新。
李导演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导演,什么类型的片子都能拍,并且都可以拍的很烂。
但这不足以说明李导演在融资方面的实力,拍的一手如此烂的电影,居然还能不断找到投资拍一部更烂的。
这种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恰恰是世界影坛,尤其是好莱坞所欠缺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李少红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尽管有了李导演今天如此的成就,我们仍然不该忘记,张导演,陈导演等一批伟大的人民艺术家,电影工作者为中国电影不断令世界影坛惊讶所做出的卓绝的努力。
诚如新东方名谚所云: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国片终将辉煌。
李少红导演的风格似乎一直弥漫着这样一种阴沉抑郁的气氛,通过音乐,表情,自言自语的对话等等,有一种不经意的氛围感涌现。
最开始的《大明宫词》那段关于太子宠信男童开始到《橘子红了》影影晃晃的低沉音乐再到《恋爱中的宝贝》,无疑是将这样的风格进行到底,并更加愈演愈烈。
电影使人置于一种慌乱的情绪中,高度集中的搜寻有关的蛛丝马迹,来诠释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
可人有千千万,每个人在看过后都会得到不同的东西,关于自己的东西,那是自己的一种畏惧,一种内心的回馈,可怕的心魔。
信任的危机会变成杀人的魔咒,持续的呓语成就了导演的恶梦。
李少红继《绝对隐私》系列、《恋爱中的宝贝》之后,新片《门》再次涉及两性情感中的矛盾和危机。
只不过这次的矛盾和危机被人为的放大和夸张,论点也更加娱乐。
《门》中男女主人公的信任危机无限放大后成为了男主人公的心魔,不同于《绝对隐私》突出的猎奇感,也没有《恋爱中的宝贝》的游离和暧昧。
男主人公的悲愤和猜忌随着女主人公和友人的相聚与日俱增,讽刺的是,她最后被证实确实是不忠的。
电影的片头是一片混杂的黑白,其间滴血的字幕淡入淡出,营造出未知、悬疑的气氛。
伴随的是陈坤持续的低声呓语。
虽算不上多么新鲜的桥段,但整体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随后陈坤的低声呓语居然贯穿了全片,变成了一场冗长的病态内心独白。
导演李少红在电影一开场,就描述了陈坤和同学黄觉之间的对话。
黄觉在十平米有余的狭小空间内冲着玻璃窗猛打高尔夫,飞出的高尔夫击中玻璃四处反弹,每每险些击中陈坤。
猛打高尔夫球的黄觉显然无论财力或者地位都处于强势,而沉默低调的陈坤最后拒绝了黄觉的邀请,也显示两者之间关系紧张。
陈坤和女朋友青梅竹马,后来是同学关系,再到恋人。
黄觉也是旧时同学,毕业后发了家,似乎从事房地产业务,在电影闪回到陈坤和女友准备出发参加同学聚会后,这一关系得到了交待。
与女友的欣欣然相比,陈坤显然缺乏去参加聚会的动力。
“非要去么?
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的话,也多少表现出了陈坤潜在的心理问题。
可惜可以本来交待的很清楚的人物、关系、冲突、危机都被其中陈坤持续不断的呓语扰乱,很显然这让人很分心也很恼火。
在同学聚会时,另一个主要人物登场,一位先前不务正业现从事出租车行业的同学,曾经强奸杨幂未遂。
这一人物的出现,更加重了陈坤的心理危机,他以沉默和否认与此人相对,努力不去触及本以脆弱的心底阴影。
陈坤在电影中被塑造成正处于事业低谷,与女友关系紧张的自闭男。
供职的出版社将被黄觉收购,吃饭时女友频发短信,并在他求婚时犹豫不决,聚会时又遇到旧恨,唯有自己在尚未装修的新家里低声呓语(持续不断啊)。
脆弱的心灵同时承受着自卑、自闭、猜忌、仇恨,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
不过,先崩溃的是女友杨幂,在发现陈坤跟踪自己并刺探自己隐私后,杨幂主动离开了陈坤,换了手机号码,留下一通电话留言后消失了。
这一突发事件更刺激了陈坤,他走上街头巷尾,走到人民群众中,四处寻找杨幂的下落,自己也在崩溃中变了态,决定不论如何,先把房子装修好,开始刷墙、贴壁纸。
平整的墙壁中间的三角裂隙简单而诚实的提醒观众,这墙里面一定有问题。
后面陈坤只冲着这一面墙努力装修,也强调了里面有蹊跷。
在找寻的过程中,导演穿插入多次的闪回,反复出现的快进镜头,疾驰的火车,节奏显得张有余而弛不足。
闪回中逐渐抽丝剥茧,显然在杨幂的失踪事件里,黄觉起到了不好的作用,至少陈坤是这么认为的。
接下来在家中一次短暂而不友好的对话后,转天黄觉死在了自己的家里。
而陈坤在每天凌晨2点10被敲门声惊醒,第一次没人,第二次看到白糊糊的黄觉,第三次黄觉的鬼魂进了屋。
这样的一、二、三,本来无可厚非,是相当标准的操作。
但进了屋的鬼黄觉最后居然扳住陈坤的肩膀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交流感情,鬼黄觉更在对话的最后洋洋洒洒的说了数百字的一篇高论。
把原有的恐怖张力摧毁殆尽。
导演似乎还没参透恐怖片中“引而不发”的要诀。
而鬼的话太多,外加陈坤滔滔不绝的呓语以及张弛不调的紧张气氛,三次强调了电影整体过“满”的问题。
警察显然也怀疑到了陈坤可能的杀人动机,并派遣了一名便衣装作邻居监视陈坤。
在陈坤发觉后,开始了惊险的逃亡。
逃出公寓后,他鬼使神差的上了老同学开的出租(强奸未遂的那个)。
很显然同学已经大致了解了陈坤近日来的境遇和黄觉的死。
两人在争执中车越驶越远,径直朝市郊开去,情急之下两人也动起手来。
在疾驰的出租上彻底的你死我活了一番,最后同学落败,死在桥下。
如果单独看这一段车上的打斗,拍得有板有眼。
但同学在得知陈坤身处困境,精神崩溃,有重大杀人嫌疑时,完全没必要言语相激,进而武斗。
只要将其送公安处,绳之以法,自己作壁上观,不但无性命之忧,还乐得逍遥。
此段于情理之外,讲不通。
作为一部心理悬疑剧,这一点推敲还是需要要求的。
另外,在前面统一的文戏风格下,突然出现大段的火爆动作戏,与影片的整体风格不符,显得突兀不自然。
这一段动作戏的加入,实是有画蛇添足的嫌疑。
接着陈坤潜回家中,收到失踪以久的杨幂的电话留言,邀他到郊外别墅相聚。
陈坤白天不走,偏挑晚上去。
车开到一片雾气重重的乱坟岗上,手机也没了信号(仔细看,是联通的,信号就是差啊)。
经典鬼片里的桥段一个个都上来了,陈坤连滚带爬终于到了别墅区,一片漆黑,吱呀一声大门开了。
进了别墅发现根本就是烂尾楼。
楼里女友来电,开始了两人的捉迷藏,最后陈坤失魂落魄的跑出来,又进了乱坟岗。
这时看到女友的鬼魂出现,拉着他往坟头里钻。
陈坤忽然惊醒,发现自鬼黄觉出现都是自己的梦境,而他的双手和梦境中一样,沾满了鲜血。
这时大批警察赶到,陈坤又先一步跑到了街头,精神恍惚的他被飞驰的汽车撞了正着,整个人撞飞到空中,不停翻滚。
此时,本片仅次于持续呓语的第二大败笔出现--在慢镜中,陈坤不停的在空中翻啊翻,打了十数个筋斗,最后居然飞到了天空之中不见踪影。
虽然导演的慢镜已经尽量的让翻滚显得诗意,陈坤的脸也频频出现特写,呓语也还没有停止。
但撞飞到天空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实在让人有看喜剧的感觉。
电影后三分之一努力营造的一点气氛自此变成了喜剧效果。
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整个影片,在结构上推进中不断闪回,抽丝剥茧,理清脉络,虚实结合还是能看出导演的功力,但细节上过满的处理,对整体风格把握的不够准确,使得影片失色不少。
或者,其实,每部电影,应该都是矫情的吧,应该都是故弄玄虚的吧。
我还记得刚开场的时候的陈坤略显性感和欲望的声音,我还记得他这样说的台词,让俗人浮想联翩而有尴尬不已,我还记得陈坤在里面俊美的扮相和时尚的穿着,太多了,矫情。
都是内心独白,都是没有安全感,都是在自我猜测又在不断害怕和自慰。
关于爱情,其实也是关于在爱情里面的追逐,态度,忠贞等一系列问题。
我不知道再这样讨论或者评论,是否会让你感到稍许的厌烦。
是啊,关于爱情,我们试验的少,感悟的多,看着别人,贬低自己。
如同王家卫电影里的台词,其实王家卫本人只是一种救赎和宽慰,但读到我们这些人的嘴巴里,就变成了小资,变成了刻意和隐瞒。
剧中,陈坤在不断的装修自己的房子,涂料自己的墙壁,每一个细小的地方,他都亲力亲为,他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如同他认为对待自己的爱情,要没有瑕疵,要时刻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最起码,也是要此刻在他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杂念的幻想。
周围的人,楼道里的人,大厦里的人,都是工具,又都是别人派来的。
一切都是陈坤的内心在交恶,如同安妮宝贝书中描写的最多的一类人-灵杰的抽象派抑郁症患者。
剧中,陈坤,其实,最爱的,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内心,是他自己给自己的内心说营造出的美丽的田野。
只是,和现实矛盾了。
门,心灵和现实之门。
心门,欲门。
本来不想说什么的。
念及偶一直很稀饭少红导演(毕竟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女导演)和陈坤帅哥的作品,所以还是上来发几句杂。
如果不打惊悚片的旗号,如果不献出“向希区柯克致敬”的一厢情愿,如果不给观众这么高的期望值……这部电影作为商业片还是挺不错的。
鬼魅、恐惧、悬疑、颠倒错乱、一惊一咋、甚至暧昧的前奏和大胆的性爱镜头,都彰显了导演的特立独行。
不管模仿的痕迹有多拙劣,造势的心情有多急迫而显得“过”、“满”,我都认为李导认真在尝试,并也找准了商业的穴位,只不过串起来成为整篇的谋略还不够巧妙而已。
我不得不说,黑夜江边飚车的一场戏虽然突兀,却很酣畅淋漓。
作为女导演能挑战这种动作场面而且能完成得这样精彩,我不禁拍案叫绝!
李作文嫖妓而给蒋中天错觉是在侮辱文馨的性戏,出于剧情需要,拍得很大胆,也很漂亮。
该露的就露,该动作的就动,一点不含糊,不过也就到这个尺度了,绝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渲染。
也就是说,换成好莱坞导演来拍,没有严格审查的限制,也是到这个程度就收了。
最后自杀式撞车后的空翻很唯美,镜头跟拍这个城市的天翻地覆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且不说动作、结果设计的完美与否,这个想法相当不错。
国产现代片需要这样的新角度新血液。
这些都是我很欣赏少红导演的地方,剧情第一,有什么新尝试都可以大胆拍,决不矫柔造作,不像某些男导演作表面文章,搞些花架子的冲击“波”令人恶心。
陈坤作为文艺小生一直颇受我的青睐。
在该片中他那连绵不绝的呓语和心理独白是我心中最大的亮点。
声音性感是一回事,疑问重重的语气、虚弱不堪的气质和神经质的感觉都表现得精准、传神。
不要小看这样唐僧似的絮絮叨叨,没有一定的台词功力还达不到这个效果。
试想一下,如果主角是女生,由赵薇来演,她的独白……想想都头疼。
虽然早承认陈坤是帅哥,但又一次,或者说第一次发现他竟然……如此……帅。
不是哪一张脸都经得起这么多、这么长时间的特写的(对比一下同片中的黄觉,你就能体会我的意思了)。
亏得他天生棱角如此鲜明,那浓眉,那大眼……看着确实是一种享受。
表演上突破了往常的戏路,虽然表情还可以更真实、更深刻、更精细,但无论如何在同龄演员中已经力拔头筹。
最后顺便提提那个“小周星驰”,长得太像夏雨了!
一样的眉眼、一样的气质、一样的声音、一样的调调,又是个北京爷们。
查了一下这个演员林申,我的同龄人啊,年轻的新生代偶像。
表演够酷,够自然,够放得开!
担心和夏雨的相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演艺事业,无论如何希望他杀出自己的路子,我看好他,祝福一个!
《门》和《穆赫兰道》一样,是需要看一遍以上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结构非常巧妙,回忆和妄想的穿插,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世界。
看完一遍的感觉是,现实和幻象的区分似乎做得不够好,要再分开一点就好了。
解密的好奇心驱使我再看第二遍。
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惊叹导演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其实独具匠心。
比如蒋中天幻想着女友和洪原在14号别墅里的奸情,欲上楼梯时楼梯都是用编草铺满的——哪里会有人用编草铺满楼梯?
这是导演暗暗给观众提的醒:以下是妄想。
然后进了房间,也是编草铺满地板——此处暗示这间房间是满布着文馨的味道的房间——更可能是蒋中天杀死文馨的地方。
蒋中天由于在此处杀死了文馨,内心过分内疚,把杀死的对象幻想成洪原——“因为洪原是罪有应得,是他勾引文馨在先,我不过是替天行道罢了!
”——这是蒋中天本人的逻辑。
可以参考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对造梦的四种工序的分析:* 凝缩:将几种隐含意思用一种象征表现出来。
* 转移:把某种情绪由原来的对象转移到其他可接受的替代物上,一些次要的部分“反客为主”,取代原来强烈的情感色彩。
* 象征化:用具体可见的东西代替抽象的思想。
* 润饰:醒来后,把梦中乱七八糟的材料条理化,以掩藏真相。
类似比较精彩的细节当属争议最多的那场蒋中天和李作文的飚车戏了。
说实话我觉得这幕戏拍得真不错,那种疯狂地迫压着人心的扭曲,面部表情的狰狞,真枪实弹的肉搏戏加没有运用电脑特效的临场感,看得我心都一紧一紧的。
片中李作文反复地恶狠狠地说,“我从不戴别人戴过的帽子,你懂吗?
”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这句话有什么象征意义,影射了李作文真的和文馨有一腿,而蒋中天是无辜的;可这句话找不到任何与情节有关联的地方,电影布局的巧妙让我不愿相信这只是一句为了烘托气氛的矫情台词。
第二遍的时候才注意到李作文和蒋中天初次见面的对话,李作文忙着和蒋中天套近乎,反复着说自己是清白的,中间第一次出现了“我从不戴别人戴过的帽子”,却恰好被蒋中天喋喋不休式怨愤的心理自白给盖住了——此处证实”我从不戴别人戴过的帽子“这句话没有任何内涵意义,只是用来昭显李作文和蒋中天之后的飚车戏是李作文脑海里的臆想,是剧情的一个小小锲子,也是李少红给观众的小小暗示,或许亦是蒋中天本人潜意识里的嫁接处和发散点,是之后一系列助波推澜的幻象的主因。
以上两点是我颇为欣赏的伏笔。
之后更多巧妙的安排就不用我赘述了,豆瓣上一些中肯的评论,分析得十分在理。
而譬如卡车撞倒蒋中天的镜头二次出现等一些插曲,说明整部电影很可能是蒋中天最后被撞飞时,在天空悬空的瞬间,回忆与妄想的再度编织罢了。
如果唯一的现在时是蒋中天被撞飞的霎那,而那一瞬的真实竟也被李少红处理得如此不真实、如梦似幻,反而幻境被编排得井井有条一本正经,此处绝佳的对称关系让我意识到第一遍的观后感“现实和幻象的区分做得不够好”实为误解了导演意图,既然片中的真实只是最后被撞飞的几秒,前面那些幻境还要那么明显地区分干嘛?
毕竟回忆也是幻象的一种嘛!
——只能教人不禁折服于李少红的驾驭功力了。
语末,再次对观众的盲从心理感到莫名其妙,搜索了一番关于此片的资料,看到的是对《门》千篇一律的贬低和辱骂,不带偏见地静心观赏并享受编织幻觉与梦境过程的观众却寥寥无几。
看来想让这样有深度的心理电影叫座又叫好,必须借鉴尼采在“一本为所有人又不为任何人所写的书”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所言,辞藻必须华丽;所以电影用色必须像偶像剧那样华美,再安插几个港台偶像跑过场,然后观众才会叫好,虽然他们很可能根本没看懂。
---附上原著作者周德东的评论: 《向李少红致敬》尽管电影院的电子屏幕上,热情洋溢地打出了“欢迎《门》作者、著名恐怖小说家周德东光临”字样,其实我并不是以原著的身份,甚至不是以一个恐怖小说家的身份去看《门》的,而仅仅是一个普通观众。
我和李少红只见过一面——2004年我们坐在咖啡馆里谈小说《三岔口》的电影改编权,大约两三个小时,之后各忙各的。
直到2007年1月18日《门》首映,我接到李少红方面的电话,邀请我参加《门》的电影首映式和新闻发布会,我没有去。
这一天,我请我的单位——《青年文摘》杂志社60余人来到北京华星影院观看了《门》。
老实说,最初我是以批判的心态去看《门》的。
我是一个“恐怖制造者”,一直在抱怨中国的恐怖电影不争气,正摩拳擦掌,准备自己上阵导演一部恐怖电影。
然而,李少红给了我一个意外。
《门》是给有层次的观众看的。
把它称为商业片似乎不准确,它其实是一部文艺片。
商业电影必须是一个通俗的故事。
正像周德东不能容忍自己去写浅薄的鬼故事吓人一样,李少红似乎也不能容忍自己用胶片讲一个迎合大众的通俗故事,依靠音响和画面把人吓得浑身冒冷汗,然后口口相传,带来票房上涨。
正如当下某些电影,唯一的功能就是把广大观众逗得哈哈傻乐,于是红遍全中国。
李少红在认真地拍一部作品。
《门》讲述一个男人因为爱杀死了自己的女友,并把她埋葬在墙壁中。
叙事方式很新奇。
尽管创新是有风险的,尽管高级的作品往往曲高和寡,不会带来商业上的更大收益,但是她无法使自己低级下来。
因此,我向李少红致敬。
很多评论总是把我的原著当成《门》的一个坐标,我觉得毫无必要。
实际上,电影《门》和小说《三岔口》相比,已经面目全非。
我们应该抛开原著的牵绊,把《门》当作一个独立的作品去评议。
我喜欢《门》里的魔幻手法,有些地方省略了必要的交代和承转,很跳跃。
观完全片,实际上它的内容很现实,逻辑很紧密。
整个电影体现了李少红的唯美和抒情气质。
另外,近期看了几个“大导演”的电影之后,我十分失望,他们除了抖搂宫廷那点艳事,就无能干点别的了。
一律形式大于内容。
李少红给我们带来了新东西。
至少《门》讲了一个现代故事,而且是一部另类的惊悚题材。
我喜欢搞点新意思。
还要提一句,陈坤在《门》里的表演很出色。
从通俗意义上讲,《门》似乎不够恐怖。
李少红的力道没有全部用在恐怖上,她在描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悬疑只是其中一部分。
不过,只要仔细品咂这扇《门》,就会感到骨髓发冷。
因为,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门在拍摄的时候我就有留心的,因为是李少红的导演,因为是坤儿的主演,因为是在重庆.因为一开始的留心,我对这部片子还是很有期望的.片子的开头很不错,充斥着整个画面的灰色和黑色,不断扭曲的画面,滴血的字迹,还有坤儿那阴森的暧昧,好似鬼魅的声音,他那深沉的喘息声,其中夹杂着胶带撕扯摩擦的声响... 我相信这是蒋中天杀死文馨并把她的尸体装进胶袋这个全程中他说的话.暧昧,阴森,致命的压抑,还有他对文馨疯狂的爱!他杀了文馨,因为这是他认为他爱文馨的一个安全的方式, 当然,只是对于他的安全. 死亡是对他们的爱最好的保护.不用再担心文馨离开自己,不用再看到她和洪原的纠缠,不用再担心圣洁的文馨被李作文侮辱.他不需要再在猜忌中度日了,他永远不再寂寞,因为文馨会远的陪着他,在那冰冷的墙壁里!他们的爱会成为永恒!‘‘我有一个好主意,你不应该反对的.嘘!别说话!听我说!我会很轻的,放心,不会伤到你.把头转过来,看着我!你的脸色这么苍白.不!你别动!我不需要你的帮忙.你就这样,静静的.这样非常安全!...有一天醒来,一种强烈的感觉!我告诉自己,这是快乐的开始!没有人有这么美丽的早晨!这么开心,那是因为你!你是不是觉得我很疯狂?!是因为我太爱你了!你知道,最危陷的是什么? 是你的美丽. 原谅我,不会很久,再忍一下.你会感觉到很舒服! 以后,你就再也感觉不到寂寞. 因为,有我在!我会一直陪着你.也许在这个影片一开始的时候, 因为并不知道影片的具体过程,大家并不会想到这是蒋中天杀死文馨的过程,它在片头的作用只是很好的渲染了那恐怖压抑的影片气氛,并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作用!如果在影片的最后,在警察发现蒋中天之后,在显字幕之前,把这个他杀死文馨的全过程用画面和声音同时展现出来,那么,我想会更棒!头尾呼应!更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气氛,还有蒋中天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色彩!可惜导演不是这样想的.(第一次觉得坤儿的声音是如此的好听,很有磁性!!尽管是在杀人的时候,那种阴森的暧昧很适合他.)然后,像血一样的红色布满了屏幕,‘‘门’’的标题出现,仿佛是心中重重的一击!片子一直到这里都很好,直到第一个镜头的出现,让我大吃一惊!为什么影片是这种颜色?!电影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不是电影,给我的感觉是电视电影!我不是专业的,所以不太懂.好象拍电影和拍电视的胶片是不一样的.电影胶片的成本要高很多,所以才有了电视电影这种节约成本的电影形式的出现.但是一分钱一分货!效果会差很多,特别是在画面的质感和影片的灯光效果上面!而这正是一部悬疑电影就像是‘‘门’’这样的影片必不可少,甚至至关重要的,可它偏偏没有!!太让我失望了!!在我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感叹,为什么片子的亮度如此的明亮,电视胶片无法做到电影胶片那样的昏暗的效果!完全无法烘托出影片本应有的恐怖气氛.太可惜了!是为了要节约电影的成本吗?得不偿失!!!力帆一定出了一些钱,它的广告牌在中天和文馨吃饭的时候清楚的出现了十五秒左右!然后是坤儿那磁性的声音一直伴随影片的发展,直到连我都感到厌倦!!在我看来,用主人公不间断的内心旁白是不会助长一部悬疑恐怖影片的恐怖气氛的!相反,会减弱!那种内心的挣扎不应该用旁白的方式表现,而应该是由演员纯熟的演技来表现,所以,悬疑不是那么好拍的!!中天对文馨的猜疑,对洪原的仇恨,对李作文的仇恨,不应该由旁白来表现,那样真的是太苍白无力,这是部电影,不是部小说,要那么多的旁白干什么!!李少红导演好象是屈服了.也许是因为恋爱中的宝贝的不被世人所接受,让导演的胆量变小了,她不敢再一次的挑战观众的理解能力.而这一次,又会有人说她把观众当白痴了!真的是难伺候!!我想关于这个旁白,导演是在尺度的掌握上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又怕出现恋爱中的宝贝的情况也是肯定的!悲哀!!我想说的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只是需要被动的接受而不需要观众思考揣摩的电影不是一部好电影!我是这样认为的.就像王家卫的片子很多人都说看不懂,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艺术成就!虽然,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但不是为了观众拍的!好的电影也需要观众的回应!一味的迁就,是对电影艺术的亵渎,也是对观众的不尊重.虽然这样国内的票房可能会有影响,但影片拍得好了,可以送到外国参赛参展,在海外的发行权也可以赚回成本的吧!反正在中国的票房也不会多高!人们都被张导的大手笔给蒙傻了!!!所以,有自己个性思想的导演们是不应该屈服的!!!李少红导演的这次关于悬疑恐怖影片的尝试是不成功的.影片的尺度没有把握好,所以影片看来杂乱无章,轻重不分,甚至有些混乱!我想影片如果是这个样子会更好;蒋中天很爱他的女友文馨,因为太爱了而害怕失去,他怀疑文馨和自己的朋友洪原有染,因为李作文的强奸未遂事件,他又怀疑文馨的纯洁.后来洪原买下了中天工作的出版社,让他失去了工作,而在中天看来洪原又总是假惺惺的以其朋友,兄弟的身份自居,对其进行照顾;李作文自从同学会后就总是鬼使神差的出现在他的面前,还一直否认强奸文馨的事,一直说自己是清白的.而这些更让中天的怀疑渐渐加重!他一刻都不想文馨离开他的视线,他不断的猜疑,跟踪,直到有一天,文馨无法承受,无声无息的消失.没有留言,没有电话,没有消息.中天第一个找到了洪原,打探他的虚实,结果不了了之.几天后,洪原死了,自己成了最大的嫌疑犯.接着李作文又莫名其妙的出现,中天确信是他绑架了文馨,杀死了洪愿,和其进行了激烈惊险的追打,最后艰难的逃脱.在这时,都要让观众和蒋中天自己相信,虽然猜疑是不对的,但他是深爱文馨的,他是不会伤害文馨的,而洪原的虚伪,李作文的卑劣是让人很是怀疑的.直到最后中天发现自己是因为猜疑而处在一种近似于精神分裂的状态下,自己认为发生过的一些事都是片面而且不真实的.文馨没有失踪,而是被他杀害放进了墙里.而后,他依然扮演他保护者的身份去向洪原摊牌,在他的看来,朋友所有真心的关怀和劝说都是那么的虚伪.(这时的劝说前后一致,只是前一个虚伪,后一个真诚.因为前一个是蒋中天想象中的,而后一个是真实的)他又残忍的杀害了洪原.李作文并非常常偶然的与他相遇,而是他在跟踪李.李不过是个口没遮拦的小混混,两人进行了追打,而并非中天记忆中的李作文追打自己,而是自己追打李作文,最后将其杀害,自己若无其事的离开现场.一直认为是女友的保护者最后却成为了杀人的恶魔.这样才是悬疑的效果.(仅是个人意见.欢迎扔鸡蛋.)总的来说,这部影片让我失望了.除了坤的声音和发型.
鸡窝里永远飞不出金凤凰
不知道是剪辑原因还是编剧原因还是导演原因,较差。
当年我竟然没认出来我大幂幂
我都不敢打恐怖这个标签,太烂了,把周德东不咋的小说糟蹋得更不咋的,陈坤此片中的口白是亮点,最后的翻腾N周半……一口血吐出来
从来不看恐怖片,为了文馨我看了,坤哥很帅。
杨幂支持
最后一下飞天的场景记忆犹新。。。司机太有水准了,撞人撞成这样
还是在院看的 浪费门票!!!
手法拙劣,自白癟腳。
还不错。陈坤演得很好。
很后悔在电影院里看了..
看了两次都不太懂
青涩的大幂幂也是很好看哦
典型精神分裂,独白多,值得看
和他看过两部片子 一个是《门》 另一个是《时之刃》 看《门》的时候 我俩刚刚在一起不久 看《时之刃》的时候 我俩不久后分开了
后面被雷了
太扯了
无聊。。。
能不说话么。
杨幂演的女朋友被糊在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