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很多次,因為很煽情,演員的眼神又很到位,不得不稱讚車太鉉和河正宇,有他們讓我入戲。
但,總體劇情卻因為冥界設定不圓滿而讓我很難代入;雖然從消防員的一生可以看到我們身為人應該要如何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可,身為佛教徒的我,卻對這部劇本內容的缺失感到尷尬。
譬如,使者甚至閻王一直打破規則,沒有任何不對嗎?
還是只要結果感人就好?
還是其實這些規則本就是可以打破,只是要看如何打破?
而使者究竟為何為使者在劇中並不清楚,卻硬是要加入一點說明,這樣不明不白有比較好?
另外,冤死者就只能直接被消滅,why?
我可以理解為因為帶著怨念離去的會成惡鬼,損害陰陽,因此有此規,但劇中又要展現其實怨念可以感化(甚至使者可以插手陽間事),這樣冥界的規定是擺好看的嗎?
而且為什麼劇中要對冤死者有這種設定也沒有解釋,真的是也太冤了吧。
昨晚母親生日,帶她去影院觀賞《與神同行》。
觀影以後,會留下一些疑問,如:(1)片名《與神同行》有什麼含義,為何是與「神」同行?
(2)如果是你,願意死後的世界有大審判嗎?
為什麼?
(3)如果閻羅王是陰間的最高權威,「貴人」之牌又是誰給定義的,是什麼樣的機制在決定,怎麼定義?
是否「貴人」之牌意味著「高貴的死亡」?
這部電影主題會令我聯想到蒲松齡的《聊齋誌異》,用神鬼的世界尋求在人世得不到的司法公正,「正義死者」金自鴻是多年難遇的「貴人」,幾近理想人格的化身(因此我覺得在構設人物時,金自鴻這個角色不夠立體,也或許透露著韓國社會對人道德行為的高度要求)。
其中電影中的三位陰間使者,如隊長擁有死前的記憶,不斷受到「情」的誘惑,違反陰間的律法,不斷遭到同伴解怨脈的反對。
而一道又一道的地獄考驗,就是法的架構。
以絕對的高度要你承認有罪,才算是完結這一生。
且地獄審判的辯論也具有濃厚的社會意義。
金自鴻、金秀鴻可能代表的是一個中下基層的韓國市民的代表。
他們辛勤、克盡職守,卻草草結束忙碌的一生;生在一個殘缺、貧窮、破碎的家庭之中。
弟弟金秀鴻懷揣法官夢,正直、對關懷兵細心照顧,幫助上司累積功勳,卻被誤殺草草性命,更增添了這部電影的社會意義。
相信社會上其實不乏像金自鴻、金秀鴻這樣的人物。
在地獄的審判當中,內容以「謀殺、怠惰、欺騙、不義、背叛、暴力、不孝」為主要的審判內容,地獄的審判顯得片面且兒戲。
如果在審判之中被「恐懼」所據,而不懂得自我辯護,或沒有說服辯護的使者,即便是「貴人」也會被草率地進行判決。
看來我們理想中的陰間的司法官也並非純然道德和秉公無私,無論在陽間或在陰間,上司、判官、使者都可能因為自我的利益和升遷的慾望,轉世成二代CEO的渴望而產生助人/害人的動機與行為。
因此在劇情當中,正直、善良的金自鴻在陰間受審之時,與陽間的憲兵上尉成為一個對比,他們同時都被落入「謀殺、欺騙、不義、背叛、暴力」,我們可以確知的是上校將在自己的地獄中有罪且無法被銷罪。
是出於動機的良善與否。
而這一關鍵在於被審檢之對象是一利他主義者或利己主義者?
金自鴻的謊言、謀殺等罪行背後都有一個善意的念頭作為推動。
所以努力賺錢,崇奉偽神並非是貪圖一己的虛榮,而是為了贖罪或提供母親與弟弟更好的生活與未來。
地獄判決曖昧、易推翻,其實也象徵了人世間情與事的糾葛難以清算。
陰陽使生人和亡者兩隔,但卻彼此聯繫,使者必須在陰陽兩界不斷解開仇恨與懸而未決的人事,得到和解,才能好好的死/活。
這部電影的陰間的世界並沒有一個很清晰的世界觀,所以才以「溫情」和「親情」的線索來帶出對生者的提示,當最後陰間大王揭曉了母親對孩子作為的已知,「不知道真相的是你們」讓金自鴻立刻承認有罪、並指出「我已經給了你15年的時間」,沒有在有生之年完成孝道來指證他的有罪。
其實導演、編劇對陰間世界沒有清晰提出其世界觀也正如我們的人間並不能簡單的釐清對與錯。
這部電影的道理簡單,不至於觸動靈魂,卻方便我們反省我們自己,因為電影是給生者的比喻。
電影最感動我的地方是弟弟對屬下的愛護,他選擇對她的誤殺給予原諒,好好的交待。
人終有一死,而你命不該絕,「不要為過去的事物浪費新的眼淚」,逝者已逝,以當下的生人的世界為主,好好生活。
弟弟金秀鴻的憤怒與仇恨,形成一個有殺傷力的龍捲風,可以是一種理想的毀滅,他的憤怒有其合理性,但是憤怒導致的可能是母親延遲送醫不治;也造成哥哥在審判局勢中造成劣勢。
兄弟、親情、伴侶就是因果關係,你好,我好;你沉,我沉,互為因果。
人在世上,孰能無過?
即便近乎理想人格典範的金自鴻最後還是判定他有罪,但是他被得到原諒,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被愛」很重要。
這部電影節奏快,特效佳,題材好。
現代的電影技術足以支撐去呈現一個不尋常的世界,或者幻想世界,地獄、天堂是人感覺到神秘的世界,所以具有吸引力。
地獄猶如闖關遊戲比較無聊,轉場太快、人物臉譜化或許是缺點,但是不妨礙它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電影中許多情節都符合人類心靈的深層結構,比如一些意外的發生,很玄、巧合的發生在做錯事的人的身上,含冤而死的冤鬼試圖要傷害下屬(夜店);因憤怒而產生的自然現象(龍捲風)因天怒人怨;亡者借助生者之口(上身)傳達音訊;比如直系親屬弟弟被誤殺,含冤而死的冤鬼,擾亂金自鴻的陰間。
(這一種兄弟相護影響彼此,或者祖先死亡以後埋葬的地方有埋葬好,對祖孫輩輩有蔭蔽的作用);托夢系統也是我們時常聽聞的超自然現象。
地獄的機制處理得不夠深入,如果可以透過地獄之旅又更多啟發的話會更好,但是受到啟發的旅程立即要準備投世,開始新的未知的人生。
希望死後是否有大審判?
如果說希望有大審判,是因為生者活在一個不平等的世界,仰賴一個有純道德、公正司法的世界來擁抱疲累失落的心,讓生更有勇氣。
不希望是因為看了這部電影覺得這樣的人生就好累好疲憊,去到陰曹地府繼續接受心靈的拷問,只問罪行,最多倖免懲罰。
沒有懲罰的好處又是開始一個很忙且很累的人生。
希望死後的世界,所有的疲憊不堪靈魂得以安慰和安息。
對於影片,我最大的疑問可以在佛法之中得到解釋。
金自鴻以高貴的死法結束自己匆忙的一生,對於「生」的執念,以及他在地獄之啟悟之旅,他受到啟發,他謙卑承認自己的罪過,瞬即得以轉世。
或許有觀眾會跟我一樣覺得「若有所失」,南柯一夢又一夢,無盡的輪迴之中。
在我過往的學習中,金自鴻或許是一個有善良的心、高貴的人格,但是匆匆人生,他並無機會認識自己生活的實相,他或許感到疲憊、無助,卻不知「苦」。
希望他下世有聰慧的心和更好的學習環境。
這部電影名為《與神同行》,是期許我們自己成為更好的人,金自鴻、秀鴻兄弟最後誠心對母親的懺悔,得到寬恕與原諒,我們回頭望去自己所做的一切,除了能捫心自問無愧於心以外,其實七道地獄,是我們打開我們自己深鎖的門,拋開社會與外界的紛擾、比較、評說,我們面對自己是否敢於承認自己有罪?
我偷懶、我說謊,我曾間接傷害別人,我讓我親愛的人傷心,我是渺小的人,我不完美,我有罪。
我期許自己在有生之年,不再得過且過,可以成為更好的人,與神同行。
七宗罪,每一宗都用爱来救赎,似乎过于简单了,但影片通过拼接一个悲惨家庭的遭遇碎片来连续解读三段苦难却光辉的人生,是典型的极具煽情的韩式浪漫主义。
算得上2017年度韩国优秀影片了吧。
8.5分劈叉奉上。
但我一向不鼓励给韩国电影太高的分数,因为他们的电影水平把我们远远甩在身后是极不合理的现象,长期以来我想不通,也看不惯。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電影對照現世提出的兩種困境:各個當事人的善意因果層層相連,世代的悲劇難以擺脫;放到現代,也正是法的判決,在根本上難以企及的兩個層次。
近年韓國電影除了資源豐沛,在題材、製作上更逐漸有許多先步亞洲的大膽嘗試。
《與神同行》改編自同名漫畫系列的電影,花了六年的時間製作、拍攝,斥資更是超過400億韓元,金容華導演除了在特效上的超高預算、演員的華麗陣容外,實際觀影正片後,更覺得無論結構、象徵、轉折與社會省思都做得相當出眾。
而在公開的幕後製作中更可以看到以水、火、鐵、冰、鏡、空氣、沙等自然元素,所呈現的七種地獄樣貌,加上令人歎為觀止的視覺特效,大大滿足大眾對於地獄的想像。
【轉世前的七場審判:地獄宇宙觀】全片的宇宙觀本源於佛經寫道,人死後要經歷殺人、懶惰、說謊、不義、背叛、暴力、天倫的七道審判,才能再度轉世。
身為消防員的金自鴻,因為一次救災的意外於火場殉職,在他死亡的同時,出現了三位地獄使者,要幫助他同行,通過七場審判。
整部片一大高明之處,在於同時形塑「陰間」與現實的距離與親密感。
地獄審判的規則簡易分為宣讀罪狀的判官,辯護的地獄使者和宣布判決的大王,遙遙對應了現代法庭檢察官、律師、法官的三角色。
同樣巧妙的設計,把地獄的各種器物時空設定在距離現代約莫數十年前,新舊不一,同樣有山車、纜車、舊式電腦交織在壯闊的山河雪地荒漠中,人物的服裝亦古今夾雜,製造出有別於傳統地獄陰溼驚悚的形象,給觀者一種新的,時空不定的紛亂感與玄妙感。
另要以畫面去形塑陰間的工作是相當困難的,大量運用亙古不變的、廣闊的自然景觀,將生死邊界染上自然的雄偉、浩大與不可測。
同時在後期與人間幾次接壤的橋段,也能連接得無有違和感。
【所謂「貴人」:高貴的死亡】金自鴻在剛被帶到陰間同時,就被使者扣上了「貴人」的光環。
貴人意味著高貴的死亡,說明一名消防員的殉職似乎再懇切不過,但正當三位使者以為可以輕易地度過所有審判同時,越來越多問題,伴隨著對金自鴻生命的疑問一一化成惡鬼浮現。
就劇情的結構來說,這樣的設定是相當工整的、典型的關卡、英雄電影。
主角是與眾不同的被選中者,而關卡非常明確(甚至在開影前就已經宣告的),要順利通過七級審判。
在每一個地獄審判的連接,片中都用了非常敏捷、緊湊的節奏,並以不同的步調變化減少一層層事件的重複感;而因為身為「貴人」的身份,金自鴻直接被免除了冰凍之刑的不義地獄審判,以及破碎之刑的背叛地獄,對於全片的節奏來說,也是一個相當機敏的選擇:讓其餘的審判擴增在兩小時片長的佔比篇幅,增加其情節的深度與前後粘結伏筆,同時也沒有遺落向七七四十九天審判致敬的形式美。
【冤死鬼現身:弟弟金秀鴻之死】原先平順的劍樹林橫越,忽然因為冤死鬼的出現,擾亂了陰間萬千惡獸,帶來一場大風暴。
同樣驚呆的三位使者,也逐漸對金自鴻單純良善的身世產生了困惑,因為冤死鬼的出現代表死者家人遭遇不測,同時承受了不白之冤。
這件事也使得使者之首江林,不得不暫回人間調查,以應付接下來大王的審判。
冤死鬼的復仇之怒會使陰陽界大亂,也會讓金自鴻的轉世之路難行。
經歷喬裝推敲之後,江林驚訝地發現冤死的,竟是金自鴻尚未退伍的弟弟。
支線的展開,並無可避免地穿梭原本七審判的架構。
而展開的金秀鴻的一生其實體現了《與》全片第一個重要的概念:人的善惡是脈絡的,與他人不可分的。
另弟弟金秀鴻死於同隊關懷兵元東延的擦槍走火,而元東延因為怯懦的個性,是隊伍上長期被霸凌、貼標籤的弱兵。
中尉在趕到意外現場後,卻因為貪婪之心,害怕影響自己的升官之路而選擇湮滅證據,怎知金秀鴻被掩埋的時候並未死透,活活受了一天活埋的凌遲,而變成充滿恨意的冤魂。
【暴力與天倫地獄:家庭的悲劇】按照使者啟程前的說明,七場審判的順序,是按照罪行由小到大而排列的。
隨著貴人金自鴻的審判進入最後兩關,他未知的、最深層的罪行指控也即將被揭露。
判官讀出了他在中學的一個夜半,曾經毆打營養不良,嬌弱的弟弟。
金自鴻無從辯解。
而在德春試圖默讀最後一場天倫審判的內容同時,竟不可置信地發現金自鴻在中學那年,曾意圖殺害瘖啞的母親與弟弟再自殺,於未遂後因罪惡展開了離家十五年,寄錢回家無顏面對家庭的生活。
陰間審判律法第一條,在生前取得當事人原諒之罪,無罪。
金自鴻竟就這麼通過了所有的審判,轉世為人。
【三位地獄使者在旅程中的定位】身為三位地獄使者,江林、解怨脈、李德春在角色的設計上,各有各重要的劇情推動位置,以及媒介的溝通功能。
李德春具有默讀訴狀的能力,代表著使者的溫柔與堅強。
解怨脈明快,對生死有絕對理性的乾脆,而身為使者之首的江林,反而時時受著陽間情感的誘惑,一次一次禁不住陰陽兩界人的情感,去干預生死,甚至執意馴服並復活了原本應該被消滅的冤鬼金秀鴻。
而江林跟解怨脈不曾停息過的內部爭執,也正反映對於生死,宇宙觀(理性)與觀眾方(感性)的不停碰撞。
在江林一次一次違例,只想幫生死人進行和解、償願的過程中,給予的同時也令觀眾省思,感性的生死觀使在世者增添了什麼?
抑或失去了什麼?
【惡的重量:金秀鴻的怨恨風暴】當自鴻在進行岌岌可危天倫審判的另一邊,金秀鴻的靈魂正看著母親為了自己的冤枉,以隻身走進軍營抗議的畫面。
而當親眼見到自私的中尉在羞憤下推倒母親的畫面之後,原先,作為交換條件所放下的復仇怨恨,全在那一刻失控爆發了。
電影最美的是詮釋怨恨的具象化。
以龐大風暴演繹一個人在盛怒的絕望之下,砸毀一切的本能,摧毀陰陽兩界一切戒律,使所有碎片胡亂碰爛。
回顧金秀鴻的一生,只有無盡的苦與恨,生來接受困窘殘缺的家庭,瘖啞的母親,罪惡逃走的哥哥,軍旅作為他實踐法官夢想的基石,卻在幽閉的環境裡因為種種失誤與私利枉送性命。
這種一生壓抑奮力,終是功虧一簣的毒怨爆裂開來,成為毀天滅地的力量。
而隱喻上,真實世界裡的我們,比起平板的金自鴻,大多數人更像是生在世代悲劇裡,生來就只能面對無數逆變,奮力仍一再被擊潰的金秀鴻。
金秀鴻毀天地的怨怒另一方面也像是全片編者對於當代青年的憐憫,在貧富歪斜、集體主義、封建陳規的韓國社會裡,人們一生下來註定是承擔無數惡意的逆襲。
【愛的重量:母親的最終諒解】天倫地獄的辯護無疑功敗垂成,德春急於阻擋欲使金自鴻陷入無邊流沙的判決宣佈,情急下對閻王吼出:你什麼都不懂。
但閻王反駁以無人知曉,最殘酷的真相:當晚母親是清醒,知曉也接受自己將以這樣子死去。
這是金自鴻永遠無法抹平的遺憾,對母親的歉意,也使他自願沉降於無底的刑罰。
卻是,托夢裡,母親說話了,無邊的愛包覆了這些大惡、小惡,母親早原諒了親生孩子的錯,母親把錯都往自己的殘缺背攬,悲傷獨自收束。
【以陰喻陽,對當代法的省思】探究全片帶來的旨意,陰間審判被設定為一個純道德的、理想中的一種審判形式。
但隨著劇情推展,大王跟判官也各有自己的私慾與怠惰,是相當牴觸的。
好的虛構文本,所反映的問題該與真實社會連結,在此轉折,或許這趟地獄之旅,編者意在言外想點出現世法庭判決的種種困境。
對照劇中提出的兩種困境:各個當事人的善意因果層層相連,世代的悲劇難以擺脫;放到現代,也正是法的判決,在根本上難以企及的兩個層次。
除了在地獄象徵性使用的「業鏡」,不同舉證所會引起的迥異判決,各種事件因果相連所產生的偵查、審判的困難,以及判得了當下要素,無法透過判決解決一整個社會的困境,這種種,不也正是被一般民眾期待為「理想」的現代司法形式,難以解套的缺陷?
而在這種種的缺陷之下,或許一切善惡都會被模糊以及失誤,但唯有原諒,可以彌平一場愛、恨與罪惡拉扯出的裂痕。
《摘自:陳詠崴》
東方文化自古都有地獄之說,據傳中國自從周朝以前就有陰曹地府之說,只是無論在哪一個文化體系底下,都認為掌管陰間的閻羅王能一眼識破亡者功過,予之公正判決。
《與神同行》的陰間概念基本上是我們東方人熟知的「因果業報」和「轉世輪迴」理論,但卻結合了現代司法訴訟體系的「檢、辯、審」三大機制,加上陰間世界不但有神話色彩的景像,亦有科技特色的設備融合其中,因此共構成一幅「 現代與傳統交織的奇觀 」,頗帶點後現代的創意風格。
若深入體會《與神同行》的主題,會有罪與罰背後的愛與救贖的強烈感受。
以片頭揭示的《佛說壽生經》角度來看,亡者在陰間的審判可視為「因(罪)果(罰)報應」的天地定律。
然而,罪有「形式和實質要件」之分,男主角行為上雖有程度不一的「形式要件該當性」,但絕無構成實質要件的具體內涵,所以這就形成了《與神同行》劇情衝突點最大的來源。
因為這種「形式與實質」的對立帶出了「公平正義的真正內涵到底為何」的辯證(「動機、手段和目的」之間的價值競合),但人生誰能無過?
有過是否等於有罪?
有罪是否等於一定違反公義法則?
有心之過是否值得獲取原諒?
無心之過需不需要兩造之間的互為理解與接納?
以上都是《與神同行》大加著墨之處,不但強化了劇情張力,加上法律與情理之間的衝撞火花極強,所以也給予了觀眾有別於「法庭冰冷」和「陰間絕望」的溫暖氛圍。
此外,正反雙方辯論的過程更觸及了「令人動容的真相」,所以每一關「罪與罰」的審判所揭露的事實都是感人的獨立事件(別有隱情的兄弟鬩牆、同袍間的信任與背叛、母子對彼此的犧牲付出),其共同點都是「愛中有悲、因悲犧牲、生命救贖」的特色,最後再統整於「家庭親情」的劇情架構之下,不但產生了極大的情感渲染力,也加強了劇情的厚度。
「貴人」的死亡最終仍換來了轉世成功,卻如此悲哀,歸因於親情犧牲的愛,劇情設計上,為原本只有是與非的結局做了一個極為淒美的歧出:一個名實不相符的勝利,弟弟與哥哥在夢中與母親和解,但無邊的遺憾仍難填滿,生命已逝。
《西遊記》現多被視為奇幻巨著,但故事情節實為作者吳承恩對時政的巧妙針砭。
而《與神同行》卻有如現代韓國版的《西遊記》。
好比劇中判官,一搭一唱,不求事實真相,只見自身仕途。
掌管說謊地獄的泰山大王行事魯莽,草率下令以極刑懲治被告。
說實在的,陪伴著金自鴻的三位使者,也顯然不是天生樂於助人者,而是深知護送貴人轉世,能為自己爭取到投胎機緣,才會如此奮不顧身。
更值得令人玩味的是,解怨脈還曾說道,如果自己要投胎轉世,也得挑個富二代,否則不如留在陰間快活,也呼應了金自鴻死時表明不願投胎的相同感受。
顯然,韓國嚴重的階級問題連死人都有共鳴,寧死也不願回去受罪。
這也更直白顯示了其故事核心精神絕非怪力亂神,而是諷喻韓國當下時局。
2010 年曾爆發一起韓國第三大集團 SK 集團創始人之姪因為僱傭問題而舉棍暴打油罐車司機十幾下,邊打邊喊價,如「這一棍 300 萬韓元」。
在四年後,大韓航空社長之女以乘客身分搭乘自家飛機,只因為空服員在未請示她的情況下提供了她夏威夷果仁,且沒有拆開包裝倒在碟子上,便要求飛機折返,並當場趕出座艙長。
連串事件皆引發全國憤慨,使得韓國財閥世襲問題一再被擺上檯面。
不只財閥。
2016 年,韓國更爆發時任總統朴槿惠的一連醜聞,其親密友人崔順實之女得以走後門進入名校。
反觀,像是金自鴻這般為了撫養年邁母親、栽培弟弟當法官不惜燃燒生命的平民百姓,哪怕再辛勤努力,也只能維持生活所需。
事實上,金自鴻其實就是一個完人,綜觀全片劇情,發現如此全然良善之人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但編導如此編排的理由,不難理解,無非是想要供多數觀者心理投射,彷彿在提醒大家:你我都是金自鴻。
另有關軍中霸凌問題,在電影裡處理得較為隱晦,但一樣放大了長官為免影響升官,而不惜遮掩罪行的劇情。
這段情節同樣也呼應了韓國部隊當中的種種黑幕,依據過往的一項統計,從 2012 年至 2016 年,軍中每四天便會折損一人,六成是自殺,且真相未明。
一如《韓語:택시운전사/택시運轉士;英語:A Taxi Driver,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等多部韓國商業電影,《與神同行》不僅僅是大規模的商業製作,更對社會議題多有指涉。
先是引人入勝,接著耐人尋味。
至於為何身兼本片編導的金容華要將漫畫原創主角平凡上班族改為消防員孝子,又有暗渡陳倉之意。
實際上,金容華是韓國影壇出名的孝子,他年幼時為了籌措母親的住院費,休學在菜市場賣醃鹹魚長達七年之久,直到母親與父親接連過世後,仍要償還家裡債務,還得撫養家中兩個弟弟。
他獲獎無數的大學畢業製作《鹹鯖魚》便是在講述當年他持家照顧母親的故事。
因此,他在《與神同行》顯然夾帶著了他對母親的思念,情感特為真誠懇切,金自鴻也是金容華自己。
我們活著的人誰也沒有到過彼岸,藉著《與神同行》我們渡過冥河,遊歷了一趟地獄。
人生有太多灰色地帶,無純粹的好人或壞人。
在善與惡、罪與罰、天堂與地獄間都是人心的顯現,而非客觀的事實。
也或許在“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的因果循環法則中,一切都是自由意志的選擇,是個人栽種的結果,與死後獎懲無關。
所有的行為在行惡或行善當下,即已決定未來的走向,換而言之,人是自己業力的結果…。
本片進一步提醒了每個觀影的人“生命有限,要珍惜當下”,心懷慈悲善待一切,不怕受傷地去愛,還要及時與自己和他人和解。
继上周四(2018.01.04)成功突破观影1000万人次的韩国电影热映基准线之后,截止昨天(2018.01.07)的数据统计,最近红遍半个亚洲的《与神同行 - 罪与罚》终于突破了观影1149万人次,成功挤进了历史TOP10,目前位列第10名,距离第9名的《釜山号》还有大约7万人次,距离第8名的《出租车司机》还有大约70万人次的差距,由于还在持续排片当中,并且本月没有任何称得上“大片”的新作品上映,《与神同行》未来12周继续前进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
在韩国,一部电影,观影人次突破1000万是什么概念呢?
韩国总人口只有约5000万,可想而知了吧,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好莱坞大片极其重视韩国市场的原因,中国内地市场那么大,但每每好莱坞大片上映前,主演都会舍弃内地和其它亚洲市场,反而亲自来韩国站台吆喝,你想吧,一个国家5个人中就有1个人去看你的片子,这对电影和周边产品销售可是不得了的影响力!
那么观影人次超过1000万到底能有几个大子的票房呢?
就以目前身处历史排行第10名的《与神同行》为例,截止昨天(2018.01.07)的票房统计为925亿韩币,大约折合5.6亿人民币,而韩国电影史上观影人次最多的一部《鸣梁海战》有1760万观影人次,累计票房1357亿韩币,大约8亿人民币左右!
8亿人民币?
中国电影该“呵呵”了,细数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目前历史TOP10的影片全部攀上了13亿人民币的高峰,去年《战狼2》更是创下了56.83亿的天文数字!
当然,中国和韩国的人口基数不同,可观影人群基数也不同,荧屏数目更有差距,简单的比较票房,恐怕对双方都不那么公平!
而且,很多时候仅讨论金字塔最顶尖的部分意义不大,像《战狼2》和《鸣梁海战》,这两部第1名作品创下离奇记录的背后都有“非艺术”甚至“非电影”的因素作祟!
不管注重票房数据,还是看重观影人次,都是对电影所产生“社会价值”的肯定!
我们应该羡慕的是韩国电影市场的活力,是韩国电影创作的源力,再举一个小例子,席卷世界的好莱坞大片,在韩国能突破观影人次1000万大关的,截至目前只有区区3部,而且能挤进历史TOP10的,只有《阿凡达》这1部,也仅仅排在第4位,另外2部更是被甩到了第16和17位,但其实韩国人是完全不排斥好莱坞大片的,看看“漫威”在韩国受到的热捧吧,周边产品销售火爆,你想不到的诸多生活用品上,都印刻着“金刚侠”和“美国队长”,而韩国本土电影,正是在这样看似不那么乐观的土壤中,惊艳并奇迹般的生长!
(文/杨时旸)《与神同行》备受瞩目不只是因为河正宇、车太贤、李政宰等等一众大牌的参演,也不只是因为400亿韩元以及六年时间的高成本投入,更多的或许在于它巧妙的叙述方式,以及让一个老旧故事重焕新生的本领。
从类型上讲,它应该属于奇幻范畴无疑,但最终你会发现,奇幻不过是个有意选择的容器,盛装的仍然是现实中的故事和人性中的纠缠——亲情、家庭、道德、背叛与救赎,当这一切被用另一个视角重新关照,似乎也会幻化意外的光彩。
从这个角度而言,《与神同行》更像一场“借壳上市”,只是它借用的壳和被叙述的内里相得益彰地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它有着简单的结构,线性推进几场终极审判,冥界与现实世界的交织纠缠,回溯了男主角金自鸿的一生。
作为消防员的金自鸿因公牺牲,如此大义之人被以“贵人”身份接引至阴界,历经审问和刑责之后才能转世,三位辩护者本以为这一次算是接到了一个顺利的“案子”,到没想到却牵引出诸多残酷的秘密。
作为一部“漫改片”,《与神同行》在一些人物角色的设置上保留了漫画式特征,那些奇怪的妆容、插科打诨、作怪逗趣的表演方式见仁见智,有人觉得它深谙漫改精髓,有人觉得实在迷之尴尬,刨除这些细枝末节的争议,其实这个故事最有趣之处是它完成了一次类型糅杂的混合把控实验,这么说吧,它几乎囊括了一切标准的商业片类型——冥途公路片、地狱辩护人、韩国式法庭戏、多重反转的犯罪悬疑、家庭剧、催泪悲剧,最终将这一切都包裹在一个到处充满特效的奇幻灾难故事中。
这一切类型混搭却并没有显得混杂,没有相互抵牾和冲突,而是此消彼长地完成了一次交响式的配合。
这是电影工业技术把控能力的一次实验。
而在技术层面之外,《与神同行》在内容是上还完成了一次新瓶如何装旧酒的尝试。
从故事本体去看,它所叙述的一切都是平时散见于韩国电影和韩剧中最俗常的设定——一个穷困单亲家庭,重病的母亲养育兄弟二人,底层生活的残酷压得人无法喘息,甚至于在最绝望的时刻,金自鸿想杀死母亲,然后兄弟二人一起赴死以求解脱。
最终,他没有下手,而是选择了逃离,此后15年间,作为消防员的他用英勇救人和不断给母亲写信寄钱的方式寻求心理慰藉。
你看,这是一种典型的重感情的戏码,高度的戏剧性,甚至点染着典型的韩剧狗血风。
但它巧妙的用另外的结构和倒叙方式削弱了狗血的强度。
从开场去看,它像无聊的歌颂消防员大爱无疆的设定,金自鸿是一个无懈可击,完美到虚假的人设,而这个角色逐渐崩塌解体,再逐步重建。
所以,剥离炫目的特效、CG以及噱头式的冥界审判,它的内核是一部标准的商业片的设定。
从平衡开始,打破平衡,最终让分崩的重组,让裂痕弥合。
原本,母亲是存在感最弱的一个角色,但最终变成了最强的情感阀门,一直以来她都知晓儿子当年想要弑母的人伦大错,却把一切都深藏于心。
这成为了高潮戏码的助推器。
当年的人伦之殇谁都不会忘记,只是有人装作不知情,有人装作没发生。
所以,审判终究是要到来的。
这场冥界审判显然不能用“迷信”这一类概念去粗暴的框定,它更像是超越俗世律法的一种精神意义上的道德拷问,一种根植于内心的自我审讯。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死亡之后的那场49天的审判并非来自冥界的主宰者,那些判官和辩护人更像是金自鸿自己分裂出的化身,化身中有些为自己竭力辩白,有些对自己苛以刑求,毫无保留的交付与自我撕裂之后,重新得以和母亲完成了一场精神意义上的对话,倾吐所有郁结,得到真心宽恕。
这苍白冥途更像一桩宏大梦境,得以从高处反观现实与俗世。
我们都装点过生活也装扮过自己,但终究要面对光洁表面之下的罪与罚,只有自己知道来自内心深处的道德拷问的鼓声从未停歇。
我们经由一场场自我审判和偿还,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与神同行》,2017年韩国电影。
主演是河正宇和车太贤,李政宰也有友情出演。
讲述一位高尚的消防队员,在救灾中壮烈牺牲,而被阴间的使者们送往地狱的各个子地狱接受审判。
如果这位高尚的人可以通过各项审判无罪,则可以顺利重新投胎。
影片对地狱的描写所动用的CG技术还是相当气势磅礴和震撼人心的。
叙事也是有悬念,有煽情,故事分两条线展开,两位阴间使者带着车太贤去往各个地狱接受审判,而河正宇扮演的主使者则前往阳间调查车太贤弟弟意外死亡的离奇案件。
电影虽然长达2个小时,但情节相当紧凑和精彩。
当然,影片也并非没有瑕疵。
影片里的地狱显然对于好人是过于苛刻的,如果不是几位使者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各位地狱王争辩,如主角这样的好人中的好人,估计都逃脱不了地狱中的酷刑,实在让人对地狱的公正性表示质疑。
没有看过漫画,电影整体的观感几乎是难受。
用在阴间流水账的审判经历串联起一家人生活中的多个温情故事。
车太贤很符合废柴孝子的设定,一直看他的片子都感觉人物特别亲切,这是很好的地方,河正宇等实力派发挥也正常。
只不过相较于呈现出来的模式,我给你更想单纯的看车太贤在阳间的生活画面,或者河正宇不要面子的耍帅,拆开来,我都没意见,只是合在一起不想买账
接标题:抱歉我不知道我们的影史第二是什么也懒得查,反正大概是以捉妖记战狼美人鱼什么的为代表就对了。
人这辈子一定要活得善良才行,这是我看完最大的感悟。
而看完我国影史前几那些以后,我除了偶尔尬笑几声之外,什么都不记得了。
从价值观来讲,天伦地狱在最后一道坎这个设定,完全认证了百善孝为先的普世价值。
对母子关系的深度剖析讲的很好,能够完全让观众感受到孝的含义。
还有别拿它和coco瞎几把比,哪哪都不一样好吗。
简单来说,它只是一个披着地狱外衣和五十毛特效、质问人间情感的道德片,如果看着那些地狱审判,我们对自己进行了哪怕只有一秒的反思,都说明这个电影至少是成功的。
从故事性来看,整体渐入佳境,隐情之后有隐情,家庭部分和部队支线都有点意思。
可是车太贤的人设有点迷,倒叙部分没解释清楚他的性格,弟弟比较有血肉。
我没看过漫画,但大致能猜到下一部阎罗王和使者队长的羁绊、队长千年前的过往、转世之后等等剧情,非常期待马东锡叔叔登场。
从表演来看,主演们和大牌客串什么的不用提了,使者三人可爱有趣又生动,弟弟以前没见过,演技还不赖。
不喜欢的是中尉瞪白眼瞪的过分,都暻秀唯唯诺诺的表情维持时间过久有点单调。
演技合格情节合格伦理合格目标受众广泛,这部影史第二有足够的理由能够证明它为什么动员了南韩全国近一半的人为它买了电影票。
一种是看着大屏幕的无脑喜剧毫无灵魂地哈哈哈哈哈,就像在家拿手机刷抖音一样虚度时间,一种是和家人一起并排坐在电影院看点对大家人生都有帮助的东西,要我我选后者。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春节档会上映类似的电影。
与神同行的不只有天使也有魔鬼,死了的人如果真的有机会经过七次审判,才能重返人间,试问你又能挺过几次审判。
懒惰,暴力,心机。。。。
故事讲的是消防员金子洪在一场火灾当中为了救一名女孩而不幸牺牲。
地狱使者解怨脉和德春出现在了金子洪的面前。
尽管金子洪无法相信自己的死亡,却被德春一脸严肃地告知自己既是亡者、又是贵人。
然而贵人和其它人一样能逃过七次审判吗?
預告片有点像死神的精准度。其实更像地狱版西游记。日韩的黑白无常为什么都这么帅?谎言、懒惰、不义、背叛、暴力、杀人、不孝。这七个罪行无论犯下哪一个就不得转世。整部电影看下来,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是全片最大的催泪弹。「不要为了过去的事,浪费新的眼泪。」
把“好人”的标准订得太高的话,所有人都会因为做不到而自暴自弃吧——这是电影设定上不舒服的地方。年轻演员的演技令人出戏,特效也跟好莱坞有差距,情节从中段开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很散乱……不过作为爆米花电影,还是不错看的(我的自尊已经被漫威吃了)。没认出朱智勋,小圆脸竟然变成长脸了。
高潮时影院里哭声一片,韩国电影的催泪招数仍是这么简单粗暴,我现在内心已经不起一丝波澜了。东方奇幻,类型上一大突破。瞬身、抽刀,这些动作设计不要太帅!七大地狱不同场景在大荧幕上看十分壮观,可以说是视觉盛宴了。PS.开头有一段俯冲航拍,这特效和《真田丸》里开场的小龙虾杀阵是同个素材吧。
韩国演员哭起来,真是天地为之变色。
题材既新颖又陈腐,阳间有啥阴间就有啥这没问题,但阴间法官智商低的可怕就很有问题了,拜托,你们可是神耶,人是多复杂的东西啊,你们看不穿也罢了,看个表面就轻易定罪真是草菅鬼命啊!另外反转搞得又多又刻意也没意思咯,到头来男主角依然是没啥深度的,强行催泪煽情,特效动作戏过于花哨看得尴尬。
很久没有一部非院线片看到想中途放弃了,决定不折磨自己了。
韓國電影中較少見的特技製作,故事設定簡單易懂卻不乏味,有笑也有淚,七層地獄的設計各有特色意義,主旋律是韓影擅長探討的人性、親情等,看到後段在最後一層「天倫地獄」男主弟弟和母親的告白和原諒,全場一起掏出紙巾默默流淚...最後有一個小彩蛋,灶君馬東錫大叔一出場全場笑爆,非常期待續集~~~
这么平庸的影片究竟是为什么会受到好评啊。拉了几段不是小孩就是消防员,一个梗要分成几段,还弄悬疑,真是。。
17年上映的两部千万作品就是我哭最惨的两部了,不过计程车基本泪点都在宋饼,而与神是所有演员都在发光,尤其是三位士兵的表演可以说超乎想象的惊艳。电影相对于原漫的改编也特别棒,甚至觉得有的地方修改之后弥补了原著的一些不足。还有,4DX的体验也很奇妙哈哈。完美!
除了有韩影一贯擅于外拓类型片的勇气加成,本质上和多数卖惨苦情戏并无太大区别。车太贤可能是这种角色演的太多了,一出场就是一张剧透脸……
走的是賺人熱淚的悲情路線,雖然跟漫畫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也是部道德人性的溫情考驗,可惜裡面冤死鬼的設定真令人翻白眼,謂何是影響直血親友,還能在陽間造成那麼大的騷動,而且地獄的審判機制也太爛,是在諷刺現在法庭的草率和法官的沒腦袋嘛,撇除這些設定問題,天倫溫情還是令人熱淚盈眶發人省思
整体构思不算新奇但是也还有趣,特效做的也不错演员也合格,影片的缺点也很显而易见,套路式不管不顾地抒情,人物塑造还停留在漫画,剧情推进似儿戏。但是这种真·真善美的鸡汤端出来,再撒一波完美的人性光辉,我不喝也不好意思一碗打翻。粗糙的地方粗糙,但是感情是真心实意的。
韩国人很可怜,没有自己的东西,一切都是“拿来主义”(这词也不太对,应该是把什么都拿来当作本民族创造的东西,强大自卑-伪造自信-终为自恋):佛教、儒家、基督教……混杂在一起,不古怪才怪。
绚丽外表之下,其实寥寥。特效也比较明显,演技浮夸,故事牵强而已,都能猜到。一半不到就睡着了,结尾的韩式催泪根本不感冒。
蛮催泪,小人物的小事件足够曲折动容,探讨亲情伦理和人性善恶的程度少有人及,奇观异景不抢戏都是为主题服务,很了不起的电影。
韩国电影最恶心最傻逼的地方集大成之作,中国人喜欢是正常的,缺乏道德感的人们需要最肤浅的道德作品来安慰。
标准的视效大片了,虽有不细致处,视效是为情节服务的。但可惜是电影围绕在一个尴尬的道德上讨论,以做到鸡汤。除了天伦地狱前面的都很难看,走的是撒谎或者隐瞒是为了对方好的套路,国内春晚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总让人角色怪怪的,好在最后催泪猛攻以及附上生死特殊命题才算解决。新概念铺排的节奏不错
视觉上的混搭风和地狱庭审戏设定出乎意料地有趣,懒惰地狱的大转盘和阎罗大王的铁链护卫很带劲,但即使作为漫改电影,也还是幼稚肤浅到令人难以入戏,结尾的母子苦情大戏强行煽情,十分尴尬。
這部電影讓我反思了一點 ---- 傷害與寬恕。我們有否曾間接傷害了他人而不知?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否懂得寬恕別人?
看到车太贤笑到不行,然后边笑边哭。真是逼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