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插画师的推荐,便惦记了这部片子,网上的资源也不多,找了好久才知道一个3、4g的资源。
剧情简单,也没有什么波折,毕竟都是奔着好看的画面来的。
全程截图看的电影,几乎看了三个小时,最后截下来的图竟然有快两百页了。
挑选了其中最喜欢的81张(9*9朋友圈的数量),也发一下豆瓣吧。
另外放一下我自己拍的三桅风帆战舰
19世纪末,一位俄罗斯姑娘为了寻找失踪的探险家祖父而踏上极地的冒险旅程。
养尊处优的小公主沦落为被呼来喝去的跑堂和水手,又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画面由没有勾边的色块构成,寥寥数笔即描绘出性格各异的人物,通过明度和色调的改变表现出雾气蒙蒙和阳光普照等等各种天气和光线,背景刻画细腻真实,带肌理的笔触又增添了些许手绘的亲切感。
这类画风,镜头如果给到人物的大面积特写就会显得比较简陋,只见平涂的大色块,容易露怯,而带场景的中远景整体画面感极佳,随便截图都能做绘本插画。
在一望无际的冰天雪地中,采用原研哉设计的无印良品式地平线极简构图,非常壮观。
配色舒服养眼,眼睛好像一直在吃冰激凌。
而情节设置又让你在彻骨的寒冷中感到阵阵暖意。
配乐悠扬轻快,非常舒服享受的一部片子,只有80分钟,不知不觉就结束了。
美中不足是法国人拍的俄罗斯故事,片中的俄罗斯人也都讲法语,这点和始终垂在女孩前额的那一缕发丝一样令人感到别扭。
《漫漫北寻路》是一部由法国动画大师雷米。
沙耶指导的动画长片。
雷米的疯影工作室从其成立以来已经创作了一百多部以不同形式呈现,风格严谨的动画作品。
他们常自我标签为诗意写实主义,美术上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是其一贯的特点。
这部《漫漫北寻路》同样完美的表现了这种特质,同时又给观影者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风格。
故事背景发生在1882年的沙俄时期,此时俄罗斯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产业革命。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新航海技术的改革,于是就出现了故事中的主角萨沙的爷爷阿廖金北极探险之旅。
82年沙俄的工业革命完成了60%左右,蒸汽机与发动机的运用已经得到一定普及。
而剧中很重要的道具伊尔金号也许象征沙俄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对于航海的运用。
其实欧洲产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航海时代已经过去,此时欧洲各国也已经拥有了各自的殖民版图。
沙俄已经落后于欧洲诸国,产业革命基本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以及设备,所以片中唯一类似于反派角色的法国贵族青年作为皇家科学顾问并对国内政治有一定影响力就比较合理了。
不得不说虽然片子的背景以及画面都脱胎于鲜活的俄罗斯风光,但是其故事内核却还是法国所独有的浪漫现实主义风格。
女主角萨沙的爷爷阿廖金作为贵族却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这一点始终得不到家人的理解。
而女主角萨沙自小就与爷爷感情亲厚,她对爷爷向他描绘的更广阔的世界向往不已,并一直以爷爷为骄傲。
乃至于在爷爷死后,家人满心着急的并非是爷爷的荣誉与追求是否得到传承与认可,反而是家族利益的损益问题。
只有萨沙独自为爷爷的失踪与被非议诟病而难过。
法国贵族因为曾被爷爷冒犯而心怀芥蒂,急于否定爷爷的一切,并以萨沙舞会的到场作为交换(此处有默许联姻的意味)。
但其实他并非真心补偿,而是打算对萨沙的家族荣誉实施一场早有预谋的报复。
萨沙的父母也因此而对萨沙失望不已。
他们认为维护家族利益才是至高的,而在这一点上爷爷与他们也不是同路人。
萨沙为了挽回家族荣誉而独自上路寻找爷爷失联已久的伊尔金号。
至此,非常明显的体现了影片浪漫与现实的理念的冲突。
家人与其他世俗中人与萨沙和爷爷理念,追求,信仰都截然不同。
因此,才造成了此片最初的戏剧冲突。
随后,萨沙只带着少许行李就孤身上路。
一路餐风露宿到达海港,遇到了好心的老板娘,成为酒店跑堂。
她在这里实现了身份的第一次转变,并且很完美的适应了身份。
随后遇到不懂表达感情的船长哥哥与急于向哥哥证明自己的二副弟弟。
经过一系列交锋,女主顺利上船。
在航行途中女主并不安于被当做一个无用的贵族女孩,萨沙在一开始被孤立,蔑视,但是她只是拿起一本书,不断的练习打绳结,并因此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认可后,她实现了第二次的身份转变。
在追求自己的理念必然得付出代价。
而在电影中,代价在萨沙的世界里是未知的,她没有成人的权衡,而是经过短暂的犹疑,就瞬间做出了选择。
我认为她可以称得上孤勇,这种特质在久居苦寒之地的斯拉夫民族身上一直得以保留。
也是我们称之为战斗种族的原因所在。
对这种特质的突出描写以及女主的一路披荆斩棘也算的上浪漫的表现手法了。
在之后的情节中,我甚至产生过不敢继续往下看的冲动。
但是因为它的画面以及色彩渲染才得以提醒我,这是一部动画片,对于这种过于残酷的现实描写总是倾向于采用浪漫的表现手法的。
果然,它没有让我失望。
在一船人试图穿过北冰洋到达极点,寻找伊尔金号的过程中,因为萨沙的笃定,全船根据她的指示方向航行。
经过一片冰川时遇到接二连三的灾难。
船长哥哥腿部受伤,二副弟弟接替哥哥的职位。
但是全船人面临断粮的危险,不得不在冰雪中带着行李与伤员艰难前行,寻找伊尔金号。
而这其实只是个开始。
船员们在绝望与饥饿中终于崩溃了。
开始为了食物而失去理智。
很多灾难片,惊悚片都曾试图以与这类似的情节作为故事展开。
绝望的人们,无序开始发酵,人性恶的萌发,你很难想象在此情形下人类会做出什么事来。
萨沙被人们责难,自责难过独自走进大风雪里。
萨沙找到了爷爷被冻得遗体以及航海日记。
爷爷也曾在类似的绝望情景下经历权威崩塌,独自一人以悲剧英雄的方式在极点插入与孙女约定好的小旗子,望着落日余晖写下最后的诗句。
我已经无法分清这里是梦还是现实。
常识告诉我萨沙很有可能已经遇难,在弥留之际梦到了与爷爷的会面以及接下来的情节。
但是我仍然愿意相信希望。
相信内讧的人们最后还是选择回归人群解救了萨沙,同时也解救了自己,找到伊尔金号荣归故里。
至此,因为前面极度现实的刻画,最后的浪漫手法给了观影者一个释放与救赎的机会。
我们自动会选择相信充满希望的结局。
此外,电影同样试图用两条感情线表达万年不变的感情主题。
萨沙与爷爷的祖孙情,萨沙与父母,船长与二副弟弟的亲情,以及萨沙与小船员情窦初开的萌动。
萨沙与爷爷不仅仅包含亲情,同样包含相同理念的理解与传承。
萨沙在最初作为贵族女孩保留爷爷的手稿,维护爷爷的名誉,戴上爷爷送的耳环,她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的爱与留念。
当她选择踏上寻找伊尔金号的旅程时,外物都显得不再重要了。
因为她已经传承了爷爷最重要的东西。
最后,爷爷的航海日记给阴阳相隔的祖孙最后的道别机会。
萨沙得到了爷爷的爱的反馈。
萨沙的父母如千万世俗父母一般,以自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子女,甚少关心她们真正想要的。
他们和船长哥哥一样,不懂表达自己的爱,甚至很多时候他们同样不明白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萨沙的父母一直以为职位,利益是最重要的,船长哥哥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损坏家传的船。
当面临可能失去的危急时刻,他们才终于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船长哥哥与二副弟弟身份的互换也让他们开始互相理解了对方,最终他们都选择了亲情的回归。
电影的画面也表现出了浪漫与现实两种风格的碰撞与交融。
当你第一眼看到电影画面时,你就会被其中包含大片拥有极高饱和度的色块填充的背景所吸引。
大面积的运用明亮的色块,使整部片子即使是在最低潮的时候也会让人充满希望。
而主角人设线条简单,但是表情细腻,动作流畅。
尤其是表现内心细节的小动作刻画非常细腻写实。
例如萨沙在决定孤身出走的前夜,赤脚站在阳台上,通过简单的线条变化,传神的表现出一个讯号,萨沙下定了某种决心。
阳台脚印的小细节也非常传神。
这部电影整体画风充满野性的生命力的写实风格,如油画般粗糙而真实的呈现,但又不乏浪漫细腻的细节描绘。
例如雨后初晴的阳光,大片冰川平原的野望,萨沙在火车上昏昏欲睡时脸上划过的光线。
这些画面的积累让我慢慢忘掉这是一部动画片,但是又不时的提醒我这是一部动画片。
浪漫与现实在画面与剧情中达到统一。
疯影工作室的创始人雅克-雷米-及埃尔让我想起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
他们都苦苦坚持着理想与某种执念。
对艺术的追求以及文化的传承让他们都无法放弃2D而选择3D这种更先进但是更浮躁的新技术。
疯影工作室作为一个不以利益为导向的另类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开放的平台,公平的机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对动画有追求与理想的优秀青年创作人。
这直接导致他们充满活力的创造力与多变的风格。
他曾说过“如果我们把逗乐当做唯一参照的话,无论在艺术的哪一个门类,最后的结局都是文化必死”。
可是这种浪漫主义追求正经历着现实主义的冲击。
即使人们的观影习惯更倾向于浮躁,很难沉下心来欣赏一部艺术片,可是真正的美必然引发人们对美与细致的追求与体验。
正如及埃尔所说只要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好,2D同样能得到认可。
当理想与现实碰撞,追求理想,触碰现实,对错都是别人的。
当世界的镁光灯频频投射在日本与美帝的动画电影上的时候,一方面对美帝3D动画精致到毛发的根数,精致到与真人无异,另一方面又是日本又将林林总总的动画类型都几乎做到了极致。
而此时我泱泱大天朝正在为中华动画之崛起而日夜奋斗,众口嚣嚣,好不热闹。
然而穿过整个亚欧大陆,毗邻大西洋的法兰西,却安静地创造着艺术,一如百年前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时期。
法兰西的大师与匠人们是如此富有浪漫与诗意,每一部动画都美得像一幅流淌着颜料的河。
有承袭了各个时期画派风格的《画之国》,有剪纸风格的《王子与公主》,更有水彩动画《艾特熊与赛娜鼠》。
不仅如此,法兰西的故事从来不止步自己的国界,他们像游吟诗人那样讲述着阿尔及利亚的女孩与爱慕着她的猫的故事,讲阿拉伯抛开种族歧视的兄弟们的故事,讲伊朗的悲喜,讲英格兰落魄的魔术师。
浪漫起来的时候气势磅礴,可以惊涛拍岸也可以风起云涌,稍一正经又立马表现出巴尔扎克、福楼拜那样的现实主义的血脉的延续。
法国的英雄与先哲太多了,所以他们可以更有底气,同时更加纯粹稳重得去创造艺术、去吟唱古老的歌谣、去讲述诗意与现实胶织的故事,而不仅仅是电影。
以上这些观众都可以在《漫漫北寻路》中感受到。
这是一部法国动画,讲述北境之国俄罗斯的故事,关于爱,关于执着,关于梦想。
仿佛坠入某个自己不知道派别的北国画卷,前有鹅毛大的雪,呼啸凛冽的寒风,冰山轰然崩塌乃自最后海阔天空的震撼,后有女孩坚韧倔强的眼神,有女孩拉着缆绳瞭望大海与海鸥、她伫立片刻斩断犹疑后留在雪中的脚印,那份细腻,又时时让人动容不已。
我仿佛见到一个法兰西的老头子靠在沙发上,抽一口烟斗,用几支画笔,用光和阴影讲述了一个女孩追随爷爷的脚步远去北极的冒险故事。
他咂咂嘴,坏坏得笑着。
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也无法用电影的标准来评价,只因它更接近于一件艺术品。
它有凛冽寒风的痛楚,有跨越生死距离的深情的爱与思念。
它们让你久久得动容,只因为它美得如此纯粹动人。
实在不耐烦,三倍速看完。
本来画风就是用简单的色块描绘形象,极简爆炸,信息量少到爆炸,叙事速度还贼慢,剧情信息量也少到令人发指,这种剧本拿给迪士尼演我都嫌他幼稚OK?
💢💢💢💢💢💢💢而且真的很迪化啊好吗,出身高贵的女主与同龄人多么的不同,多么的不合时宜,被周围人不理解,最后为了心中某件事跑跑跑走了,太单纯,被人骗,然后遇贵人,又坚强勇敢地接受磨炼物理技能+++,然后征服否定她的人永不言弃直到完成心中的某件事赢得别人的敬佩和爱戴途中再邂逅点志同道合的爱情。
麻了麻了麻了给我自己都写麻了,退到三四年前这种剧本在迪士尼不是一抓一大把吗?
说是三四年前是因为现在迪士尼做这种剧本都是会被骂的🤷🏼♀️而且真的觉得整体透露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浅薄。
这种程度的内核给五岁的小朋友看大概够了,成年人只觉得大无语。
我倒宁愿是迪士尼做,至少画面够美到不会让我爆炸无聊,歌也会更好听一百倍,不管剧情怎么样酒馆蜕变那一段绝对能做成高光。
我甚至觉得推翻所有重新从祖父的视角去讲述故事还会好一点(并换掉编剧团队,这个太烂了(为祖国征服极地的信念强到可以忽视恶寒天气中所有人的放弃,最终坦然放弃生命完成心愿,并平静地坐在冰面上欣赏阳光。
这不香吗?
总之,不明白它的赞誉怎么会这么高,上大当了吗的,甚至一瞬间为迪士尼不值(只一瞬间,不给予老资本家过多的同情
这是一部非常励志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就是女主角找到爷爷的那段。
当时她的爷爷坐在雪堆上,平静地望着前方,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样的一个人生,算是完美了吧。
把见到神奇、美丽的北极作为梦想和愿望的人、人生,是一件特别棒的事,她的爷爷也算是完成了心愿。
试问世上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有多少人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这样的人生,是许多人想要的。
女主角也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有多少人肯为了自己的亲人、爱人离家出走,去寻找他们,一定很少吧。
女主角就是这样的一小部分人之一。
她为了爷爷,愿意离开爱她的父母,去往严寒地区,甚至去餐厅里打工。
她被骗走了耳环,坐的船也撞上了冰山,这些都是不幸运的表现。
但她最终找到了爷爷,谁又能说她是真的不幸呢?
构图严谨帧帧入画。
感触很深的是,比起普世价值我们似乎更喜欢用“善恶”把人标签化。
这个故事里,贵族小姐萨莎坚毅却也鲁莽,穷小子善良但绝望之际也选择叛离,痞子二副坑蒙拐骗但最终也是他扛起重任带着团队走出困境。
这部作品用色块来填充画面,配色很明快舒服!
手绘描本既视感,画面美到窒息,色块勾勒和明暗呈现相得益彰,很好的推波故事进程,衬托人物情绪,用一次任性的离家,漫无归期的冒险征程,克服种种困难,突破艰难险阻,来侧面叙述成长的寓言。
【多图预警,多图预警,多图预警】“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
” 是我看完这电影后最深切的感觉。
说实话,我在电影中途就担心女主会不会被船上水手给强暴,幸好没有。
(这样一部浪漫唯美的动画片,我能有这样的想法……真是为内心的龌龊汗颜……)电影制作精致,画面优美,我就不夸了。
动笔写影评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影最打动我的主题——【一个女孩在各类困境中的成长】电影里,女主和女伴的出场是跑进一个图书馆,女伴台词是:我的新裙子/手链好漂亮/大家都渴望嫁给他……
但女主的台词是:因纽特人的符号 / 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东北航道 / 我祖父的梦想是到达北极。
于是,这个与别人画风完全不同的girl就这样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紧接着就出现了这面“小小的旗子”,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她和外公的信仰与坚持。
当这种坚持成为了被别人嘲笑讽刺的对象,她想要做点什么。
于是女主遭遇了各种困难,难度系数一路走高。
这些困难我们在生活中都有可能会遇见:【困境一:你身边人的不怀好意】当众被羞辱+梦想破碎+你道歉了也没用,贱人还是会继续大嗓门嚷嚷着你的过错。
比如,某个傻B老师总会在课堂上让你出丑,有些人总会恶意的折磨你,奚落你,揪住你的小缺点,狠狠的嘲笑你。
你男朋友和你闺蜜搞在一起,两人当你白痴。
你把爱情给了这个男生,可是交换回来的就是他把你的心撕成一片一片,毫无愧疚的毁了你最好的青春,最纯的爱情。
生活里总是有些心怀恶意的人,表面挂着微笑却在暗地里愚弄你,从内心深处想看你出丑,太多人因为某些你想不通的理由或者一点点小事就对你怀恨在心,要毁掉对你很重要的“第一次舞会”你委屈,你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遭遇这些事情,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对你,是不是如果自己漂亮一些,家里有钱一点,父母社会地位高一些,就能不被人欺负?
电影告诉你:不会。
(电影里女主家是伯爵头衔,还是被“王子”刻意羞辱)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是女孩,你可以哭,可以软弱,这没什么的。
(看这个奸笑的表情多标准)【困难二:来自家人的责难】家人的指责+父母不相信你,你只能孤军奋战
父母的责骂没什么要说的,“父母”两个字似乎就是一切的原因和答案。
但也正因为是父母,你才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支持和保护。
让父母失望这件事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去做的。
但是有一天,你忽然发现,父母伤透了你的心,他们站在了你的对立面,你怎么办?
如果你是女孩,你可以哭,可以软弱,这没什么的。
【困难三:你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旅途+不怀好意的陌生人+落魄的处境+被骗
(这个表情,啧啧啧)
(流浪街头)
陌生的城市没有依靠,没有安全感。
你得自己面对眼前的一切,为做出的选择负责,时刻警惕那些斜着眼睛打量的陌生人。
选择相信一个陌生人,需要很多智慧来支配勇气,所以缺乏前者的我们,都要付些学费才能发现自己曾经单纯的可怕。
我大学时曾在打工的地方认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看起来热情真实,快人快语,性格大方,又是一个领导的亲戚,认识才几天就和我特别亲密,我也自以为遇到了一个朋友,结果很快就向我借钱,我什么都没想就把工资都借她了,然后这个人就再没来过公司,自然也再没联系过我,放心,钱也肯定没要回来。
还有一次,也是上学的时候,放假坐火车回家,当时火车座位还是4个座中间有个小桌子那种。
我对面坐了一个中年大叔,和周围的乘客热情的聊天,完全不像个坏人。
他也找我聊天,问我的专业,未来就业之类的问题,动不动还来个小幽默,把我和邻座的妹子逗笑。
最后他还给了我们名片,非要加QQ好友。
后来这个大叔在QQ上传给我的图片,让我第一次真情实感的使用了“变态”这个词。
(骗子总能找到你的脉门,让你觉得似乎只能依靠他才能解决问题)
别指望别人的同情心,发现你被骗的遭遇,他们可能更想嘲笑你脑子进水了。
被陌生人欺骗,最后要怪只能怪自己愚蠢。
如果被骗了些身外之物其实是最好的结果。
假如重要的东西被骗走了,你怎么办?
如果你是女孩,你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放弃,这都没什么的。
这是女主蹲在港口,第一次在电影里流泪。
【困境四:用工作换取生存空间和认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在饭馆
在船上干活
干活
干活
你得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证明自己还是有点用处。
真正在乎你健康问题的人,除了父母就是你老板。
毕竟人家付钱让你干活,你还是需要有个好身体。
经历的痛苦上过班的人都懂,在工作中没受过委屈的人几乎不存在吧。
人在工作中遇到的人性丑恶真的太多了……唉……如果你是女孩,你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放弃,这都没什么的。
【困境五:你要争取自己应得的机会】据理力争+表现自己+应得信任+获得机会
电影里女主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了上船的机会。
可生活里太多职业女性就因为这个坎儿过不去,成了常年的基层员工。
我们可以把遇见的每个幺蛾子摆平,可以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的完成工作,但是一旦要向领导们“展示自己,赢得机会”就怂了。
“这个事谁负责?
” “这个提案谁去主讲?
” “这个培训谁来负责?
” “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谁有什么问题吗?
”一到这种展示自己的时候,我们很多人本能的就会退缩。
“你今年表现的挺好,我也很看好你,但是我觉得那谁谁更适合这个职位/奖金明年肯定全额发/你还是得再磨练磨练……” 对女人画大饼特别容易,因为女人很顺从,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争辩好像就不是女人应该干的事。
因为你是女孩,你只能在平时努力工作,在机遇面前微笑礼貌的接受一些不公平的安排。
所以,你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放弃,可以回家当家庭主妇,这都没什么的。
【困境六:被无端质疑,甚至被辱骂】无端揣测+辱骂+不公平的对待
当船员缺少食物,女主把自己的分量送给男孩。
但有一次因为别人挑衅打翻了盘子,男孩没吃上饭,他立刻就背叛了女主的友情。
看到这个细节我真觉得电影好棒,没有刻意美化任何东西,是,很多人就是这么个现实的玩意。
(一切顺利的时候花式撩妹)
(女主分享食物)
(事件来临时,这样一个嫌弃的眼神就足够了)“就是因为你个扫把星,害的我也跟着倒霉”,“还不是因为你不听话,XXX病了都是因为你!
”这样的台词常见吧?
无端端的把一切怪罪到你头上。
有些人只是需要找个发泄口,找个出气筒,于是你就这样被欺负了。
没什么理由,就是讨厌你,然后歧视你,排挤你,有的时候,全部的理由仅仅因为你是新来的,你和我们不是一个姓,因为大家都欺负你,所以你活该。
如果你是女孩,你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放弃,这都没什么的。
这是电影中,女主第二次哭泣。
在暴风雪中趴在地上流泪。
之后,故事忽然迎来了一个魔幻如梦境的阶段,一个电影的转折点。
她孤身一人迎战暴风雪和北极熊,随后遇见了外公尸体化作的冰人。
这片段可以理解成黎明前的黑暗吧。
如果你熬过了黑暗,你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得到了某种神秘的庇佑,一切会突然顺利起来,你似乎成了上帝的宠儿。
会在茫茫北极奇迹般地找到一艘完美的船,带你回家,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
(放这张图,想说这一抹金色真美啊)如果你没有熬过来,你被重重困境+暴风雪或者北极熊吞噬,那么一切就这样了。
大多数的我们,遭遇了,经历了,然后就这样了。
还记得外公的那面小小的旗吗?
外公做到了,但他没能回来,这样的人生也许并无悔恨。
外公是笑着离开人世的,电影最后女主也露出一抹相似的笑容。
这种笑容来自内心深切的平静,只属于那些没遗憾的人吧。
故事在这里就结束了,导演没再告诉观众,女主赢得了奖金、荣誉、爱情。
没有这些。
真实存在的,只有爸爸的一个拥抱。
仿佛世界还是老样子。
我说的话没有讽刺什么,都是真心的,因为人生真的很难。
因为是女生,可以哭,可以软弱,可以放弃,可以撒娇,可以依靠男人,可以少女心,可以退让,可以感性,这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也有些女人选择了坚持,坚强,这些新的选项是迈向成长的一小步,人生还有大大小小太多的困境在前头等着,等我们终于支撑不住流下眼泪。
在擦干眼泪之后,有些人依旧去选择坚持、坚强,选择去北极的中心插上一面小小的旗子,只有自己和上帝才知道的小旗子。
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之后再有烂人对她们说“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就会被时间狠狠地抽上几个大耳刮子。
对于这部电影,看完全片,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它太浪漫了。
它就像一个绘本般的电影,画面美到窒息,色块勾勒和明暗呈现相得益彰。
不浮夸地说,每一帧都可以直接拿来做壁纸。
但电影的美不仅仅因为画风极简而清新,更由于故事中的角色,在用行动发现着、改变着自己。
为了为爷爷正名,一位淑女、贵族,可以完全抛弃过去的生活,勇敢、坚毅、决不妥协,她站在酒馆中、甲板上、冰原里,不屈的意志和与她祖父如出一辙的探险家精神就是支撑她前行的疯狂本能。
法兰奇是个满嘴跑火车的街溜子,也因此常常被自己的哥哥斥责,他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却无能为力,但当机会真的来到他面前时,他才察觉到了哥哥的不易。
他变得和哥哥一样坚强而果决,带领所有人逃出生天。
他们是用血肉铸就自己钢铁身躯的人,是活生生奋进着、骄傲着前进的人。
阿廖金在电影里,阿廖金是绝对绕不开的人,所有人对他的讲述都是侧面的,唯有他那本日记才讲述了他真正的姿态。
他是个天生的贵族,却把贵族职位嗤之以鼻。
他是个天生的冒险家,却把冒险凌驾于生命之上。
电影末尾我们能看到,达瓦伊号没有出现任何事故与损伤,而是船员们无法忍耐严冬而叛离,阿廖金一人没有可能控船而停留在那。
阿廖金原本可以和船员们一起离开,踏上回程之路,但在温暖的家和苦难之路当中,他选择了那条一去不复返的道路。
他耗费了两个月时间,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切的精力只为到达极点和插上那一支迷你的旗子。
有人知道他的旗子插在这吗?
没有。
他不在乎,只要旗子插在此处,阿廖金就已经到达了北极,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与人生的意义。
人类是多么渺小的个体,但人们的血液里总是燃烧着熊熊烈火,心脏的搏动甚至胜惊雷一筹,无数人前仆后继,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直到现在的当下,人们走遍了地表的每个角落,甚至在向那天空之外的幽邃进发,这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探险家的灵魂与精神。
荣誉、利益、信仰、好奇,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人们始终在不断的拓宽着自己的道路,他们踏上那土地,亲眼见到那未曾经历过的景象,岩浆奔涌、狂风巨浪、冰川恒寂、落日熔金,那无数瑰丽的绝美在眼前屹立,此情此景就抵得掉所有跋涉的苦难和生存的考验。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从萨沙视角开始,而不是阿廖金,因为电影想要表达的是探险精神的传递,是人那内心中最宝贵的财富的承继,现实世界的所有矛盾、历史、战争、艺术、生死、爱与恨、泪水与欢笑都无法撼动那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我们选择去探索,去理解,去感受这个宇宙,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赋予了自己存在的意义,纵使困于地表,想象力依旧可以超越光速。
如若此后千年百年,将有人能漫步于繁星身侧,他们同晨星对话、向寰宇诉说,回望如今的湛蓝行星,它们可能会想过去的人们探险的幻想和对世界的索求,究竟是什么?答案很简单。
未来。
欧美动画对人物的举止反应刻画很生动。
这一直是我们动画不具备的,我们的老动画不错,但老动画有老动画的好,这个有点也一直没有。
现在有个罗小黑战记这方面不错。
这也是相对于黏土漫画的优势,黏土动画表情肯定比不上收工画。
包括真人电影,演技对于画画也没啥优势。
很少有演员能把情绪确确切切的反应给我们吧。
这是很长一段时间看的最好一部电影了,可能和风格也有关。
画很美,配乐美,可惜电脑服役太久,声音很沙,已经重新买了一个扬声器,到时装上。
喜欢这样的小女孩,动画里才会有的小女孩,勇敢,聪明,顽强。
成长的故事吧,千篇一律
颜色太美
色彩很喜欢,画面很美、很舒服,故事也不错。
担心,女主角会不会被这里面一群水手给强暴(不过……这样一部浪漫唯美的动画片,还能有这样的想法,真的要为自己内心的龌龊点赞啊……)
双线叙事,少女追寻祖父冒险之路而成长为大航海水手;二副弟弟和船长哥哥之间从互不理解到最后可以包容对方
公主成长史
毫无求生训练的贵族千金带着一群人抬着大病床在北极深处冒险,这是在拍科幻啊还是在拍玄幻啊?全程真善美也是醉了,请看我真挚的白眼!
画风很棒,故事有一点常见
含義比邏輯更大份量。絕美的畫面之外,失落的是什麼,尋找的是什麼,最終超出了家庭範疇,打開了世界天空。其實很歐洲。北極點是一個夢,但或許過去了。
7/10 如画一般的法国手绘动画。或许是因为偏向现实主义题材所以不能像凯尔经那样的童话故事一样具有形式感吧。但即便如此也是非一般地美了。喜欢她爷爷冰雕的那一段;就像是雕像穿过了时间将日记交到她身边,随后如梦醒一般在裂缝另一边远去。 #补mark
虽然故事较老套,但却也走的是硬派路线,画面的构图质感比例非常有分镜阶段的既视感,这也使很多地方看上去像是一部真人电影而非动画,让我感觉这像是一部本来要拍真人电影的项目黄了之后,改短了故事用完成的分镜做成了动画起死回生,其实视觉上感觉非常好,四处洋溢着一种美学上的通透感。
作画太干净太美了
向一代代人类不甘停留的探索致敬向逆境中的绝不放弃的求生精神致敬向独立自强的女性致敬向工业革命科技进步致敬冰原上的风暴有多冷北极点的夕阳就更美北欧风格的动画风格和配色好棒,坚守保留了欧洲手绘作品的特色没有冰雪奇缘的那种华丽,多了北欧人生活中的孤寂和苍茫短平快的节奏很好,避免拖拖拉拉暴露剧情上的短板和老套也没有在人性上着墨太多,困境中总有不如意的变化,大家本就目的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没有轮廓线,看得眼睛好累。其实上船之前的戏更有意思,因为船上的男性角色一个比一个无聊。
他找到了北极点,她找到了家人
这画风爱了
如果拍成真人大电影,应该差不了!法国动画一贯注重细节,真实感人之处都在这些地方儿了。
简约细腻的剧情细节却是配上了简单粗暴的线条画风 有今敏迪斯尼的珠玉之后 原谅我对这实在接受不来。
看过
平常,这是我的,这也是我的,所有的所有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