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魂灵持久的根源,而不是恨。
小孩子的爱更存粹,力量更大,保护妈妈,一直到最后团聚。
男主的妈妈一直记着没有煮完那个鸡蛋,直到魂灵完全心愿,才离开。
披着恐怖片的外衣,却把人碰到的道德困境展现 :鬼妈妈不忍孩子的痛苦,只好自己下手结束他的生命;男主连医生的建议都不听,执意挽救母亲的生命,可是却也让她痛苦不堪。
很多时候我们想两全其美,可是常常会出现无论怎样做,都会不满意,别说两美,一美都不行,只是选择一个不那么差的结果。
“你不快乐”,林嘉欣也是如此,生活大多时候如此,我们拼搏,只为了能摆脱它。
之前有在朋友家看过这个片子。
没有看到开头,只是从大S将那个孩子藏在口袋里开始看起。
但还是很有感触的。
当天由于在朋友家,泪湿眼角却不肯让它掉下来,省得他们取笑我爱哭。
呵呵。
今天下了《诡丝》,从头看起。
我看着那个孩子寂寞的自言自语。
“下雨了”“妈妈,萱草花开了。
”心口紧缩,觉得心疼。
那样小的一个孩子,光着脚,走在路上。
不能不心疼的。
记得跟踪他的起东看到孩子坐在家长接送区,他说,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来接他了。
这句话,勾起我对这个孩子的怜惜。
也许,女孩子天生就有母性,所以对这个孩子,我格外心疼。
当我终于知道他那么小就被人歧视,被人看不起,甚至自卑到自杀的地步,我就在想,原来他一直都活得那么辛苦。
一直都那么绝望的活着。
以致于当他的母亲亲手掐死他之前,他会道谢。
记得师傅说,其实他妈妈是很爱他的。
是了,当我听到一个母亲在亲手结束孩子的生命,声嘶力竭的大哭时,我无法不动容。
我能体会那是怎样一种彻骨的痛。
这部电影,从一开头,就已经注定悲伤。
一个孩子的父亲被打死,而女孩还躲在保险箱里大声的要父亲说出最后一个密码。
可是她的父亲再也无法开口。
当警察打开保险箱,我看到女孩愤怒悲伤的眼神。
整部电影似乎都在围绕着孩子。
也许只有孩子能让人为之动容。
也只有孩子的愤怒绝望才能摧毁整个世界。
而这部电影里最温柔的一抹风景便是林嘉欣了。
她就那样安静简单的在一家小小的花店里经营着自己的爱情。
她爱起东,爱那个冷静到让人窒息的男人。
有时我在想,那叶起东是不是没有爱过她??
但是如果他不爱,为何又要救她?
只因为是做警察的职责么?
也许他不是不爱,男人的爱,多少带着沉默。
他未必要把感情挂在嘴边。
但是他确定自己是爱她的。
而她只不过比他爱的要多。
因为爱他,因为信任,她甚至听他的话,即使听到枪声就在身后响起,依然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
只是在惊慌失措的时候,无助的叫着他的名字。
是了,这样一个女子,他怎能不爱呢?
很庆幸,她还活着,很庆幸,他们可以一起经历生死。
那么,他们可以更坚定的牵着彼此的手,不放开。
至于叶起东,我刚开始在同学家看《诡丝》的时候差点笑出来。
这不是雪村么??
因了这张脸,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添加不少喜剧色彩,至少刚开始看到他的脸,我是这样认为。
但是后来我发现,张震有一张冷峻坚毅的脸,他不是雪村那把农民脸。
他的阴郁,他的悲伤,似乎是家维欲罢不能的主要原因。
一个女人,很可能因为心疼一个男人而爱上他。
我一直认为,在这样的爱里,谁先心疼,谁就输了。
但是我发现其实我错了,也许他也一样心疼她,爱她,不然他不会把自己的母亲在临终之际托付给她。
那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爱,只是他知道自己将无法和她私守到老。
不是不遗憾的吧。
他无法陪她走完一生,惟有将亲人托付给她才能表达他对她的信任,以及对她的爱。
他肯亏欠她,因为他可以用下辈子来还。
这样的爱,沉默但比一般的爱情更具感染力。
当我看到在地铁里,那个孩子和他的妈妈终于可以在一起,当我看到起东在弥留之际还在想着家维,不能不感动的。
他们都可以在一起,我想这样的结局,是让人欣慰的。
真的很想告诉所有认识的朋友,珍惜拥有,怜取眼前人。
我们其实拥有的还有很多,很多。
看了《诡丝》。
这是第一部打动我的恐怖片或者说惊悚片。
如果在“豆瓣”上打分,我会毫不犹豫的给五星。
一部台湾灵异惊悚片,却拍出了国际水准!
它将是2006年我的影事当中排名前列的影片。
编剧出身的苏照彬首次自编自导,就不同凡响。
张震的表现尤为出色!
演员还有江口洋介、林嘉欣和大S。
林也是我很喜爱和欣赏的女演员。
在片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一个几年前同在网易电影论坛混迹的朋友说,一部影片她最先关注的是编剧。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好的电影都有一个好的编剧,这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不然,再是大导演名演员,也会遭人不屑。
就想起《好奇害死猫》的编剧,相形之下弱智得不说也罢。
刘嘉玲怎么会凭此片获金马影后,除非评委也同样弱智。
感谢金马奖让我知道了《诡丝》,让我看到了一部好影片。
故事好,讲的其实还是人性!
母子之爱,惊心动魄;男女之爱,轻描淡写中聚集力量!
就这样被深深震撼和打动。
对于《诡丝》,我要说,一部2006不容错过的影片。
它有点吓人,有点感人,非常好看!
很久没看过好看的鬼片了,而《诡丝》,刚好最近看完,又有恐怖的味道又感觉很温情,却是比较不错。
两种对立的交织以及对立的情感,在绵细的叙述中黏稠地被表现出来。
首先是人与鬼。
故事里关于孟杰海绵的设定是日语的,所以最先导致了部分理解问题。
但大方向是没有关系的,是俗世的人想要去抓捕鬼的能量鬼的波长。
鬼是那个小孩,后来是小孩子的妈妈,两个是精神长在的鬼。
而短暂地只是死后精神维持了部分时间的鬼是叶启东的妈妈,以及大S演的苏原。
所谓人鬼殊途,处在两个世界的事物是不可以交流,也不应该有所交集的。
但鬼虽是鬼,却一反以往片子里的鬼形象,而是将鬼也放在一个跟人一样,一样有情感有感觉,给人感觉上“有血有肉”的家伙们。
只是人鬼殊途,不是一个世界里,一般来说交集都是不应该的而已。
再说人。
人有欲望,有自己不择手段想要得到的东西,其实比起人心叵测来鬼又怎能算得恐怖?
何况是带着几许温情脉脉的鬼。
也许鬼世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平行空间。
所以空间的交集对人对鬼带来的都不是好事。
所以鬼杀人。
小孩子的鬼杀了直愣愣看着他的人,叶启东说也许他不喜欢有人直视着他。
作为小孩子的妈妈杀了沾染上诡丝的人,只因为好像这些人好像对她孩子不利。
所以人总是想去控制鬼。
苏原想把孩子偷走,所以叠在报纸里。
桥本想要知道鬼之所以成为鬼,是有着什么必要因素有着什么过程的。
所以桥本要了叶启东去跟踪这个鬼。
与其说鬼杀人是恐怖。
倒不如说鬼杀人是其单线条的表现,反倒是人心更惹人难以预测?
况且就算是鬼的形态,也不是见人就杀,也不是无论青红皂白杀将到底的。
因为即便是鬼,也是有爱的。
人世的欲望比起大爱来,显然相形见绌了许多。
因而谈到爱与恨。
桥本在志得意满地自杀前最后微笑着刷牙。
自以为是的恨人,自以为是的掌握了变成鬼的秘诀,一副痴痴的样子几乎让我大笑出声来。
倒不是笑场,而是对桥本这个形象的可悲而不禁大笑。
他自以为是的恨,放在虽为鬼却亦有爱的事实面前,缘何不是一则笑话?
故事里涉及的四个鬼,除了苏原那个短暂的家伙没什么可说的以外,其他的三位都是有爱:因为爱孩子不忍心病痛折磨的孩子就这样下去,孩子的妈妈在萱草花盛开的地方掐死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变成鬼以后,处处留恋的还是昏迷的妈妈那边的景象,去看疗养院里的妈妈,给妈妈做心脏按摩,说妈妈那下雨了,说玻璃上多了一个洞……即便成了鬼,对人世的母亲还是只有爱;而后来变成鬼的小孩子的妈妈,虽然杀了不少人,却都是将自己的鬼孩子囚禁起来,带去不知所向的地方的在场人员都是关系人,沾上那根母子情深里的“诡丝”,也不算过于残暴吧。
反而最感人的鬼是叶启东的妈妈。
他那么介意母亲是否因为自己强行的滞留在人世而恨自己却无法言说,他那么喜欢花店的女孩家维,家维心里却是那句“我喜欢你,但是你不快乐”。
一切的死结好像都纠结在癫痫发作,成为植物人的启东母亲身上,她对着愧疚的启东没法说话,虽然我觉得是可以感知的,她对着自己将来的儿媳,这个温柔而善良的姑娘也没法说话。
但是在她故去的时候,成为鬼魂的她摸摸端坐在家里面那一瞬间,让人感怀到作为一个母亲的心思。
儿子以为她长久的不散只是因为无法原谅他的强行滞留,而事实上,她介怀的仅仅是她未能在最后的那个早晨,没能给孩子做完最后的一顿早餐而已。
至此,怎么不能不令人感动万分?
人与鬼是滞留两个世界的东西,必然是人鬼殊途。
而爱与恨,人世间最激烈的两种感情,两个极端,自然又是两极。
但即便是无法交流的鬼,也依旧是眷恋着人世的温情与暖意的。
所以才有了滞留的鬼,才有了几乎令人闻之色变的诡丝。
我并不是太想知道鬼妈妈跟鬼孩子怎么去了,也不想知道那个微笑着自杀的家伙被人发现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因为又悲伤又温暖,又恐怖又感人,就是这个故事真切想要被人发现的内涵。
便是这样,人活着其实很多时候的意义就是自己身边的小小温暖或者大大的爱,虽然未曾溢于言表,但总值得人去珍惜。
看完片子能有所得,有所悟,对生活感觉也温馨起来,那就是鬼片的大成功了。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科学与灵异似乎是两种对立面,一边是真理的严谨,一边是迷信的无知,然而《诡丝》竟能出乎意料地将二者结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死后一部分能量会被转化。
幽灵其实就是人死后积聚而成的部分电磁能量,通过科学手段(影片中虚构的孟结海绵)可将其捕获。
”“肉眼喷洒了液态孟结海绵制成的眼药水后,就可以观察到幽灵的存在。
”新鲜大胆的构思。
灵魂,这个古往今来捉摸不透的东西竟能在《诡丝》中以如此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我没想到的。
当看到张震拉着大S的尸首,后者灵魂出窍的场景时,荧幕前的你我相信都会瞠目结舌吧。
我一边想象自己使用孟结海绵眼药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一边恨不得马上去知乎上怒答“普通人获得阴阳眼是种怎样的感受”。
在华丽系(滥用跳吓、群魔乱舞、血浆飞溅)恐怖片已沦为主流的现在,台湾恐怖片拘谨、朴素,却又总能够另辟蹊径交出一份特别的答卷。
很多日系推理小说都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的细节上提前交代结果,再在之后的故事中抖出原因,这需要读者一点点适应,如:我与A君初识,了解其是某知名财阀,却发现他从来不戴手表,更厌恶系领带。
所有这些怪异细节,在我知道他是一个靠犯罪敛财的前科者后,才恍然大悟。
因为他坐过牢,所以讨厌戴手铐的感觉。
因为日本死刑是绞刑,所以在他看来,系领带是自己犯罪败露、将走向绞刑台的不祥之举。
——我理解这种叙事方式为“细节上的小悬疑”:前面发生的事件,到后面去寻找答案。
就像契科夫说的: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它在第三幕一定会响。
刻意交代的小细节在最后都会发挥作用。
这点在《诡丝》中也得到了不少的运用:·影片一开始桥本便以瘸腿形象示人·桥本一直强调自己不怕死·困在民房里的小鬼用唇语说“要下雨了”,随后闪过病床画面·桥本和署长谈话后都会狠狠地按一下计数器·起东女友在其母亲病榻前说:“女人之间的对话,有时不需要开口的”·小鬼从居民楼游荡至教学楼的一系列行为·小鬼在教学楼下的长凳上说“妈妈,萱草花开了”……如此伏笔的运用,加之日本演员江口洋介的加入,使得《诡丝》也带有一丝不寻常的日式画风。
相较平铺直叙一条筋瞎掰的国产恐怖片,《诡丝》的剧情构思真的足够甩其好几条街了。
不过《诡丝》虽然是恐怖片,但其内核依然是家庭之爱——关于母子之爱的故事,既包括小鬼母子,也包括起东母子。
虽略显俗套,但好在回归温情,留下温馨。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喜怒哀乐的世俗纠缠,就算变做鬼,也免不了受到前世亲情的羁绊。
人也好、鬼也好,甚至神也好,总有属于各自的烦恼,在这个核心主题下,都可以编织出源源不断的作品。
虽然这些假设向来都无法证实与考究。
《诡丝》在我看来并不感到恐怖,但还是一部值得细品的台片佳作。
我很喜欢你,可是你不快乐。
昨天晚上刚看完《诡丝》,林嘉欣的一句台词。
很喜欢。
第一次看鬼片竟然看得落下泪来。
张震最后说:“桥本,首先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对生命有更多的了解。
也许,怀着恨意而死,并不是一种解脱。
小孩子灵魂不散的原因,不是恨,也不是因为他埋在那片萱草花田,而是他与母亲之间的爱。
”这部电影告诉我,鬼,并不都是怀着恨意存在的,也有鬼,因为爱徘徊在人间,久久不愿离去。
一如张震的母亲。
灵魂不散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回家来,再亲手为张震煮一颗水煮蛋。
一开始看这部电影是别人推荐的,里面的一些捉鬼的手法很有趣啊,那个不能跟鬼对视的设定很有意思,里面那对母子的戏还是很感动人的。
张震也超帅,跟小鬼对视的那场戏看得人很紧张,还有对女朋友开枪那里。
后面还以为张震必死了,幸好母子相遇放过了他。
没想到s演的是坏人哈哈。
总体来说是部很不错的恐怖片。
迄今为止,我看过三部趋近完美的鬼片,《回魂夜》《《双瞳》》和《《诡丝》》,后两部是台湾和其它地区联合制作的,编剧都是苏照彬,看《诡丝》非常过瘾,觉得很像《双瞳》,后来一查,果然是同一个人编剧的,在鬼片领域,我把苏照彬陈国富排第一,虽然他们只弄了这两部鬼片出来。
一.故事概要他们是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的联合研究小组,自称是科学家,他们声称为了研究让重力消失的能量场,而事实上却各怀鬼胎,他们捉到一只小鬼,把它困在台湾某居民楼的一所房子里,困鬼的东西叫做『孟杰海绵』--这就是他们的成果,可以使重力场消失,其实这是种人造磁场,可以把鬼的能量控制在如迷宫一样的磁场中,孟杰海绵液化后相当于牛眼泪,喷在眼皮上可以见到鬼,完全符合物理成像原理,透过人造的能量场可以看到波长在『非可见光』区域的电磁波---鬼,就属于这个波段的电磁波,人死之后,根据能量守恒,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中地球上某个空间内。
这个小孩儿蜷缩在角落里,木呆呆的坐着,嘴唇在动,但不知道在讲什么,研究组花了三年功夫才找到这一只鬼,他们找鬼的方法是,到世界各地传说中的鬼屋去拍照,每隔一小时拍一次,一直到这间房,一个爱财如命的无神论摄影师拍到了小鬼,死在鬼屋。
他心脏上有五个手指印---显然是被鬼穿过胸腔捏住心脏而死。
研究组长桥本(江口洋介)联络到技艺高超的刑警起东(张震),起东眼睛好记忆力强会读唇,他有个患重病的妈妈,和一个非常爱他的女朋友(我们的林嘉欣MM^_^),就这样起东卷入这场扑朔迷离的捉鬼研究鬼的科学计划中。
他们想搞清楚小鬼是怎么死的,为何每天他都要拉门想要出去,这一天,他们将孟杰海绵拿掉,放小鬼出来,起东悄悄尾随其后,小鬼走到公车站,习惯性的伸手拦车,可是司机是看不到他的,于是起东帮他拦下车,和他一起上车,他静悄悄一路走到天黑,到了一所残障儿童学校,进入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认真听讲,举手发言,上台在黑板上做计算,然后,回头(很显然,这里的镜头极具恐怖效果),生气的跑到教室外的走廊上,望着楼下,脖子上慢慢生出红色的疮疤,接着蔓延到半边脸,他从二楼跳下,挣扎了几下,慢慢爬起来,坐在教学楼下的石凳上说:妈妈,萱草花开了。
他妈妈再也不会来接他放学了。
这就是起东跟随他时看到的情景,就是所谓的『瞬间现场』,这个理论已经得到证实,鬼会想尽办法把自己死前的情景再现一次,《冤鬼路》里也有这样的描述,这时一个醉汉对着小鬼—事实上是一片空地—撒尿,小鬼站起来,捏住他的心脏,眼看他就要死了,起东举枪射向小鬼,救下他一命,但也误伤了路人。
有了这些线索,他们很快就弄清楚了,小鬼生前患一种无药可医的怪病,会生疮,以致脸部溃烂,妈妈又无钱医治,于是他常被人笑话,那次跳楼时,其实妈妈就在楼下,还想要掐死他,桥本推测小孩儿是被妈妈害死的,但为何他的能量不会消失呢?
他们找到了小孩儿的老师,查到了他的资料,原来他们家有一大片花田,花田在强辐射区,而母亲把小孩儿掐死埋在花田里,碰巧埋在磁力线穿过的地方,根据左手定则(磁生电,电生磁)他于是得以能量不灭,尸体不腐,好像真相已经查明,而各自的野心也逐步暴露。
大S演得那个科学家想要借『孟杰海绵』一举成名,而桥本却另有隐情,原来他一直患病,早已不想在人间,破解重力场只是手段并非他的目的,他是想要寻出死后永生的秘密,现在他自以为找到了这秘密,他认为:恨意+磁场就可以永生。
他带着小鬼从实验室里逃走了,然后死在那片花田,希望得到永生。
起东一早就注意到小孩儿走的时候好像有股若隐若现的细丝,他循着细丝找到了看护院,原来小孩儿的妈妈早就在一次地震中受重伤成了植物人,在看护院里,诡丝正从她脚底延伸出来,起东到来时,她剧烈的挣扎了一下,医生抢救无效,死掉了。
然后,研究组的人陆续死去,死时表情痛苦,仿佛心脏立刻停止而死。
原来是鬼妈妈找不到孩子,于是连续杀人,终于,在地铁里,她追上了起东,起东看到她就在眼前,手已经伸向自己的心脏,他拿起电话,打给加维,他的女友,那天晚上是妈妈手术后的危险期,他告诉她,他不该一直抢救妈妈,让她在病重时没有尊严的活在世上,但母亲是他活着的理由,他希望以后自己好好的度过每一天,但他知道他活不了,他安详的闭上眼,忍受着心脏被捏住带来的剧痛,嘴角露出笑意缓缓的死去了。
在死之前,他一切都明白了,小孩儿的妈妈,不想让孩子活在世上被人嘲笑,悲痛的掐死了他,孩子死前说:谢谢妈妈,因为葬在磁场中心,小孩儿变成了鬼,他能感应到妈妈的举动,他回到自己家,妈妈在地震时被压住时他去将她救出,以至于她被压了半个月还没有死,后来妈妈变植物人,小孩是鬼,两人的能量场通过那道丝链接起来,每天说话,保持着交流。
小孩儿被桥本带走后,妈妈也死了,立刻变成鬼,去找自己的孩子,她杀死了参与研究的每个人,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终于在最后一刻,她理解了起东的所作所为,又将他的心脏启动起来。
启东回到家,手术后,妈妈没有度过危险期,已经过世,他看到妈妈变成鬼坐在厨房,起东问:我坚持救治,让您痛苦的活在世上,你恨我吗?
妈妈没说话,转过脸看了看他,能量消失,很快散去了。
二.无限趋近完美的鬼片这部电影是台湾和日本联合摄制,由《双瞳》的编剧苏照彬编剧导演,真所谓集合两地之优于大成,台湾的鬼片充满了科学和人性的因素,很少搞笑,非常认真,甚至有些煽情,豆瓣上看到评论,许多人看到哭—不是被吓哭,是感动哭的,说实在的我自己也挺感动的,但出于多年专业训练的习惯思维,我一直陷在磁力线、能量场、感应场这样的科学思考中。
后来回过神,立刻也想到了那句著名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怜的两母子阴阳相隔,就靠强烈的爱意,用细微的诡丝—其实是一种可见的电磁波---传递能量,保持着联络。
《双瞳》和《诡丝》,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但又非常严丝合缝,《双瞳》偏向于法术,所以真实的令人恐惧,而《诡丝》偏重人性,所以真实的令人感动。
这部鬼片的道具设计我非常喜欢,那个叫做『孟杰海绵』的东东,看上去像个魔方,里面是根据二进制产生的无穷尽的格子和交叉,而小鬼的造型很像《双瞳》里那只修仙的女鬼,眼睛只有眼白,鬼妈妈则完全参照了史上最恐怖之《午夜凶铃》中的造型,穿着病房的睡袍,长发披肩,遮住脸,有意思的是,导演安排鬼妈妈变成鬼之后,迅捷的爬着逃出病房---这在西方的科学研究中是有实证的,鬼的确是那样行动,这也增加了真实性,令人不寒而栗。
《双瞳》是一个道教修仙的例子,原理是,经历磨难而不死的人,希冀修炼成仙,并用尸体培植细菌来替天行道,中间穿插案件追踪人黄火土(梁家辉)和妻子(刘若英)之间的家庭、感情问题;《诡丝》也用同样模式,鬼的世界里的妈妈和儿子,妈妈是健康的,儿子生不如死,人的世界里,儿子是健康的,而妈妈生不如死,这两个对称的故事交叉着讲完,告诉人们热爱生命的道理。
我常觉得鬼片无演技,主要是音乐和故事,这部也一样,因为我根本无心留意演员的表现,这部电影算是强强联手,音乐是金蓓达做的,我所始料不及的是《东京爱情故事》里的风流帅哥三上君江口洋介已经老成这个样子了,我的青春剧啊,看来青春真的逝去了。
大S就是个巨大的龙套,出来一会儿就被鬼抓死了。
连我们的嘉欣都是龙套,在这个鬼故事里,她深爱着起东,但起东却并不快乐,她在启东母子之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沟通角色,她曾经试图说服启东听从医生的规劝,停止治疗,让妈妈早日解脱,但她同时也明白,如果这么做,启东以后的日子里都不会快乐,她是如此关心启东以致也被鬼妈妈追杀,启东拼出自己的生命救下她。
桥本是个悲剧角色,他生下来就患病,接着截去了一条腿,他厌恶这世界,对世界充满了恨意,但他又企图在另外的世界获得永生,他以为找到了永生的秘密,以失败收场,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不要轻易下结论,尤其不要拿自己的命去做实验^_^,桥本用计数器记下上司骂他『死瘸子』的次数用来时刻提醒自己,产生恨意,一共744次,他觉得恨意已经足够了,于是隐瞒了研究成果,去做自己的永生大梦,这个例子则告诉我们,不要老是拿别人的残疾来侮辱他,哪怕你是他上司,当然,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世界--不管是以何种能量形式存在的世界,人或者鬼的世界—都是由热烈的爱主宰而不是被强烈的恨统治的。
现在故事有了完满的结局,希图得到永生者,以失败收场。
小孩儿和妈妈终于可以永远在一起,安详的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消失在宇宙中。
启东和家维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三.观感我只能用四个字来表达我的观感:相当过瘾。
第一次看尤其如此,我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看电影的经验去推测,而导演却总在我推测之外,并且比我想象的更合理,比如当他们开始追踪那条丝的时候,我暗暗的想,这条丝肯定通向启东母亲的病床,结果却是小孩儿的母亲。
而最令我得意之处是看到电磁辐射区里寻找小孩儿埋骨之地时,桥本使用左手定则确定方位,哥哥看的傻眼,我得意洋洋的解释说:不知道了吧,这是安培定则,磁力线穿过线圈产生的能量,能量场肯定在磁力线上,然后Blur Blur解释一通,说的我哥频频点头,哈哈,文科生的物理会考完就还给老师了,兄弟我虽然已经快十年没摸物理课本还记忆犹新那,至少够对付这个电影了。
《双瞳》我看了许多遍,那部片子是哥伦比亚公司和台湾联合制作的,自有它对西方市场的考量,弄了一堆道家修真和细菌知识在里面,我觉得是有漏洞的。
这一部《诡丝》我想到了许多漏洞,然后又一一的在电影中找到答案,所以,基本上是完整的经得起推敲的,这样的鬼片真是推理的快乐与气氛的恐怖并重,实在是看得相当过瘾。
唯一的不良后果就是,看完之后我必须再看一部需要动脑子的电影把它暂时忘掉,要不然我会不敢一个人去房间睡觉的,于是我又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看了一遍,然后暂时忘记诡丝,陷入考古学、宗教、历史的思索中,在凌晨两点钟心满意足的睡去了。
[制作缘起]2004年3月的某一天,報紙上一個報導吸引住導演蘇照彬的目光,上面說有一組以大阪大學科學家宮本為首的日本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叫做「孟傑海綿」的多孔立方體,宣稱它可以捕捉住某一頻率的電磁波,歷時千萬分之一秒。
這個有趣的新聞立刻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心想,如果這個東西可以瞬間抓住電磁波,那麼是不是有可能用它來捉取靈魂?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導演,同時也是本片編劇的蘇照彬開啟了他的想像之鑰,將這個簡單的意念一路發展成一個結合了驚悚、科幻、懸疑、動作等元素的扣人心弦劇本。
【詭絲】這個劇本完成後,2004年不僅獲得了台灣新聞局輔導金首位,同時也獲得了同年的優良劇本專業組首獎;更讓美國好萊塢Dimension Films 評選為“Highly Recommended Project”(高度推薦優秀劇本)以及日本 GAGA評定為“A very well-written script”( 卓越編劇作品) . 一個不相信鬼的人,竟然會編出一個與鬼相關題材的的驚悚故事,擁有台灣交通大學科技傳播學系碩士學位的蘇照彬用他精湛的科學邏輯能力,寫出這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曾經寫出票房驚悚大片 【雙朣】 跟得過金馬獎最佳編劇 【三更】 的蘇導演說:「【詭絲】 絕對原創與獨特,我很有自信的,所有人可以看到一個跟以前看過的電影完全不同的故事…。
」【詭絲】故事講述一組由殘障科學家橋本良晴所領導的科學小組,利用可以捕捉電磁波的頻率的「孟傑海綿」,捕捉到了世界上第一隻鬼。
這個鬼是一個身份不明的十三歲孩童,但小孩的身份是誰?
為何殺人?
卻是一個謎。
主導計畫的科學家橋本良晴,網羅了有超能視力的菁英探員葉起東,對小孩的死因展開調查。
過程中,他看見小孩的雙眼之間有一條細絲,隱約之間,細絲接上了某個神秘的力量。
參與研究相關的人紛紛離奇死亡,一一陷入了來自於另一個世界的死亡危機…。
隨後在很快的時間裡,這個劇本便相繼吸引了來自臺灣、香港、日本、澳洲等世界各地傑出的電影幕後精英熱情的全力投入。
在2005年酷熱的六月台北街頭正式開拍了這部幾乎創台灣本土電影資金紀錄的驚悚大片。
對兩人來說,這不只是一項挑戰,同時也是一個夢想的延續與實踐。
導演蘇照彬與黃志明的合作始於2001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台灣投資製作的首部電影【双瞳】(Double Vision) ,當時蘇照彬是編劇,而黃志明則擔綱製片。
黃志明說:「我覺得從【雙瞳】到本片蘇導演更成熟了,在技巧上或在類型的混合上比以前更厲害,就像他之前曾對我說過,【雙瞳】對他來講,可能比較像是一個初學者,到這個案子的時候,各方面的東西都是成熟的,它是複雜多了的一個劇本。
最大的特質就是“大”,這個大造成它的複雜,甚至有些東西是我在拍【雙瞳】的時候都沒有碰過的一些考驗。
」【雙瞳】當年在台灣電影以其創新的題材劇本跟好萊塢模式的專業製作,造成震撼跟成功,延續著這個成功的經驗跟學習,這回以更大的企圖與視野全力打造這部電影。
於是在兩人的奔走下,亞洲一流的幕後人才幾乎都到齊了,他們找來香港首屈一指的攝影,同時也是【雙瞳】攝影的黃岳泰,透過他又找來在【不夜城】中跟他合作愉快,亦是亞洲最頂級的日本藝術指導種田陽平先生,種田先生有非常優秀的跨國製作經驗,他同時也是美國電影【追殺比爾】在日本拍攝的美術指導。
至於片中重要的特效指導與特殊化粧則分別網羅了在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工作,曾經參與【蜘蛛人】製作的華裔特效胡陞忠Sing Foo以及同樣在【雙瞳】裡有精彩表現,一直在幫好萊塢工作的澳洲特殊化妝MEG (Makeup Effects Group)公司。
簡言之,與其說這是一部台灣電影,不如說它是一部亞洲電影,並且是「MADE IN TAIWAN」的亞洲電影,這是一個新的品牌概念,也是從來沒有在台灣電影中出現過的新的視野,所有的主要演員分別來自日本、台灣跟香港,幕後主要工作群則亦分別來自香港、日本、澳洲跟台灣,在導演蘇照彬跟黃志明兩人的心中一直有著這樣一張藍圖,他們打算網羅全亞洲最好的人才,組成一個令人興奮且耳目一新的超級組合,而現在他們做到了。
[选角和演员]「當初在籌備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是希望做出一部不僅僅是台灣的電影,而是一部亞洲電影,也就是說當不管是外國人,或者是亞洲其他國家的人,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都可以從裡面發現它代表的亞洲人的一些觀念跟思維,所以選角的時候都朝比較國際化的方式在走。
」 蘇導演說明了當初演員選角的一個大原則,有了這個確切的方向,在整個選角過程上,演員的確定其實是相當水到渠成的。
隨後在亞洲以【白色巨塔】、【一個屋簷下】…等日劇走紅,擁有極高知名度的日本演員江口洋介以及跟許多知名導演拍過多部國際電影如【臥虎藏龍】、【2046】及【愛神】等的台灣男演員張震便一一出列,成為本片的靈魂人物。
「一開始就設定好,要找一個日本演員,跟江口談過了之後,發現他是一個很認真的演員,在日本碰面也覺得他們非常投入,也提供很多意見,後來就定了;至於大S,其實這個角色我們當初本來想找一位非常辣的女演員擔綱,可是在大S試完鏡後,她的演技和自信完完全全地說服了我們。
至於陳柏霖跟張君甯,他們就是一個Couple,一個感覺,我常常在開玩笑,如果有拍續集,就是拍他們兩個所延伸出來的故事。
嘉欣這個角色,其實和起東有非常重要的感情關係,但是要找到一個葉起東一直想要的,但又因為自己的工作或個性,或因為他媽媽的關係,不敢直接去表白的一個對象,所以這樣的角色也不能太過主動,必須有點含蓄,也因此嘉欣便是我們的首選,也經過一些波折,最後她終於答應參與演出。
」黃志明簡單說明了整個選角的過程。
張震在戲中飾演男主角警探葉起東,他一開始就被劇本深深吸引,他提及剛收到劇本時閱讀的情形:「我記得一拿到這個劇本的時候,看的時候就沒辦法停下來,忍不住一口氣把它看完。
劇本裡有很多驚悚氛圍與動作場面部份,會讓我一直不自覺地閱讀下去,當然最特別地還是因為那條神秘的「絲」,到底人跟鬼之間是用什麼在溝通,這個東西我覺得很有趣。
」那他自己相不相信有鬼呢,他說:「半信半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科學無法證明的事情,一直都有。
」葉起東這個角色,當初在選角上其實歷經了一些過程,導演和我在香港與台灣兩地積極尋找適合的人選,最後選擇了張震。
「我覺得張震在這部戲裡,比他過往更成熟。
」黃志明說。
那江口洋介呢?
蘇導演表示:「江口洋介在這個片子裡,演一個從小就被糖尿病所苦,後來又失去腳,一個人生從小就很不美滿的一個人,所以當他發現人死後可以變成鬼這個事情之後呢,他就對這個東西很大的痴迷。
」這個角色,一開始他們就決定要尋找日本演員,像是真田廣之、唐澤壽明等人,但最後導演還是屬意江口洋介,後來蘇導飛到日本跟江口親口談了幾次,江口也很喜歡這個劇本,而且他本人的形象跟演出意願都非常地合適,最後便確定由他來演出。
「他在片中的的表現非常之好。
」導演極其滿意地說。
這是江口洋介第一次離開跨海離開日本拍摄電影,他本人對這部電影充滿期許,視為個人演藝生涯的另一個突破,他表示:「這次電影有專拍成龍武打的攝影師黃岳泰,加上蘇導演,整個組合是一個很強電影團隊。
最辛苦的是記中文台詞拍戲,收到腳本後我一個人努力聽著中文的MD不斷試演練習,正式開拍的時面對鏡頭,還是覺得開口說很難,合作後覺得工作人員非常優秀,整個過程,我感受到從未感受到的魅力。
希望繼這個角色後,在電影上的嘗試有更大的突破。
」 除了張震跟導演對江口洋介的演出讚譽有佳,同戲的女主角徐熙娣(大S)亦因仰慕江口洋介之名,讓私下不太敢看驚悚片的她興奮不已接下她口中這部國片中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飾演片中因為想藉研究成名的野心女助理蘇原的一角。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鬼存在的。
會讓我會接這部戲的原因,主要是蘇導演他之前的劇本口碑非常地好,讓我對他這個人很有興趣,很想跟他合作;另外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很想跟江口洋介合作,因為他過去主演的日劇作品我都有看過,非常地欣賞他。
」大S說。
「當初其實蘇原這個角色我們想找一位非常高挑火辣的女生演出,但後來大S她充滿自信的態度跟非常自然出色的演技,說服我們選擇了她。
」黃志明說片中另一位女主角林嘉欣在片中飾演張震的女友杜家維,在片中是最清純而明亮的一個角色。
「我第一次看到【詭絲】的腳本時,就覺得是一部很精彩的商業片,因為我覺得蘇導演他之前寫的【三更之回家】跟【雙瞳】的腳本,還有【詭絲】,他都很懂得為電影製造非常驚悚懸疑的感覺,你讀了劇本便會一直想往後看,很著急想知道故事的發展,所以我覺得還滿好玩,因為如果這樣的故事可以完全地吸引住我,那一般觀眾也會感受得到,所以立刻就答應了! 」 之所以找嘉欣演出這個角色,蘇導演這樣說:「這部戲是一個恐怖、驚悚的戲,所以所有的人基本上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些黑暗的,但只有林嘉欣這個角色,她是這個劇中的太陽,她是代表完全正面、快樂、歡樂、陽光的那一面,當初找她的時候,也是因為她本人外表給你看起來那樣非常舒服地形象!
」「戲中還有兩個重要的演員陳柏霖跟張鈞甯,兩個人在片中飾演男主角江口洋介的兩個年輕的男女助理,是一對非常年輕的科學家搭檔。
相對於戲裡對死很執著的江口跟想藉鬼功成名就的大S而言,這兩個年輕人是比較屬於不相信鬼,比較鐵齒的那一種,因為他們太年輕了,沒有時間去想到死是什麼東西,所以他們對鬼這種東西有一種輕忽存在,當然這個輕忽在這裡面是需要付出一點代價的。
」導演蘇照彬描述了這兩個截然不同於戲中其他角色複雜的這對年輕角色。
戲裡陳柏霖飾演這個精通物理與化學的天才科學家守仁,他相信有鬼,但卻認為那是一種「精神體」,可以透過科學方法來解釋,戲裡他常常會發表許多科學數據跟理論,是一個相當執著於研究的博學年輕人。
「這個角色就是很固執,就是那種『不可能是鬼,一定是精神體,它一定是由什麼組成的』,但這就是他可愛的地方。
」陳柏霖說。
至於第一次演出驚悚片的張鈞甯也說:「我覺得最難的是想像,要想像出你很害怕,因為現場的時候一定不會有那個東西出現,你一定要用你的想像力。
而人在害怕到最頂端的時候,是全身都會抖的,演這種戲真的很累…還有要裝鎮定那部份也是。
」張鈞甯在戲中演的是一個很膽小的科學助理,一遇到恐怖的事情就會尖叫。
「我覺得她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可是她其實很膽小,但某方面神經又有一點大條,就是雖然很害怕那個東西,但又覺得應該不會發生什麼事情。
」她如此描述戲中的自己。
[幕后制作之·制作场景]【詭絲】在2005年六月於台北開拍,於同年的八月初在台北殺青,由於故事背景設定在現在的台北,全片幾乎都在炎熱的台北拍攝完成,拍攝場景十分眾多,有由本片知名日本藝術指導種田陽平親自設計、耗資搭建、宛如觀光勝地一般美麗的『17號宅』內景,全部由工作人員一枝花一枝花親手編製出來,然後再一個一個接上外景田裡的壯麗『花田』,以及橫跨台北各大街景、屋景、山景…等,幾乎連接了整個現代的台北,再透過片中攝影黃岳泰、美術種田及演員、劇情的張演,最後將我們帶進一個有點像台北、又不太像台北的奇異幽美的驚悚寓言畫中,為了呈現完全不一樣的感受,製作人員在這個不具拍片條件的都市-台北,奔波忙碌、挑戰萬難,只為堅持將電影的品質做到最好。
黃志明表示:「【詭絲】這部大製作的電影,這個大其實是造成它變得複雜,它的複雜性,甚至有些東西是我都沒有碰過的考驗,然後,我覺得做這類型片有根本上的不一樣,有些東西就是一定要做到足,或一定要拍到,一定要出現這些元素,這些景跟品質的堅持對我們來講就是最大的考驗,我們每天出通告都是在想辦法克服這樣的困境,因為台灣這邊的拍片困境不是外人所能知道的。
」 「比如說,我們要拍個在捷運裡發生的情節,最後除了在捷運上拍,我竟然也要花個一百萬搭個捷運車廂,再做一個結合,為什麼?
因為這個場景是最後的情節,前面都是一些動作特效什麼的,熱熱鬧鬧的,但到最後還是要落到所有相關人物的感情上面,戲到最後絕不能散掉,不然就像是一個熱鬧的鬼片或科幻的鬼片,為了達到這個戲劇張力的效果,結局我們拍了二天,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力氣呢,這是堅持,我只是覺得戲走到那裡,它就一定要做足!
」 整個片的視覺由香港知名攝影黃岳泰跟拍過【追殺比爾】的日本藝術指導種田陽平先生主掌,動作特技則找來了香港最資深的董瑋師傅做指導。
片中最重要最大的兩個場景,分別是「17號宅」跟花田。
「17號宅」是【詭絲】片中最重要的一個主要內景,由種田先生在阿榮片場棚內進行搭建。
對於這個特殊並佔據電影中非常重要地位的「17號宅」,美術種田先生有非常別出心裁的構想。
種田先生說:「『17號宅』是個神秘而驚悚的屋宅,所以應該要做出來一個謎一般的效果,在這『17號宅』裡面被捉住的靈魂是屬於一個名叫耀西小男孩,他其實才是這一部裡真正的主角。
」於是種田先生在想搭景構想的時候,一反常態並沒有參考很多恐怖片,反而參考了很多小孩子會出現在上面的畫集。
然後從其中小孩子的世界觀來得到靈感。
「比如在想做『17號宅』那些房子的時候,我想到小時候所看過的繪圖本就是一些童話故事。
比如《格林童話》、《小紅帽》,就是想做一種有童話性的空間。
進去一個可怕的地方需要一個關鍵,就是可怕但是很美麗,恐怖但擁有魅力才會吸引人進入,就像童話故事《糖果屋》突然出現在森林裡,雖然是個危險的陷阱但卻絢爛地讓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 「我這一次想要表達的東西就是在一個老舊的地方有一種閃亮的東西。
就那種空間效果裡用台灣沒有的色彩,就讓引起每個人的好奇心想進去一點奇異的房子裡面,我就想做出來印象中的寓言一樣的那種東西,所以才會把『17號宅』的內部設計成那樣子。
」攝影黃岳泰說:「種田先生拿一種稍微歐洲色的藍綠擺在一起,效果好像歐洲的油畫,他做起來的景,尤其是「17號宅」裡面的顏色,是在國片裡從來沒有看過的,大家都配合得很開心,主要白色跟彩色場景,就是林嘉欣的花店裡面,給人家一種很安全的感覺,很純真的感覺。
「17號宅」的部份我應用了古巴的哈瓦那風格,我這一次不是跟日本的共通點,反而比較採用西班牙的共同點來搭在這一部電影,我覺得這比較接近的我要的感覺,就像是濕氣、地板的磁磚、牆壁的感覺多蠻相近,也有共通點的。
我想從這裡做到一個特別的台灣的效果在這部片中。
」在種田先生的構思裡,「17號宅」是這部電影的一個入口,另一個重要場景—花田則是最後的出口。
「在劇中裡花田代表出口。
就在花田的場景,小男孩耀西埋在裏面,最後被挖出來,這代表了一種出口。
整個片的美術場景的構造方式基本上就是從花田倒算回去的。
我們在整部片的場景構造上想做出很多「花」的效果,如果沒有仔細看可能不會發現我們在不同地方用了很多「花」這個東西。
比如說醫院的床旁邊有「花」和花樣的東西。
或許是引爆宅的壁紙的花樣式「花」。
就最明顯的出來的場景是『杜家維的花店』。
就用很多不一樣的方式提示花田的事情,然後到最後可以連接到最大的花田的部份。
」種田先生說出了整部片用花的意象貫穿電影的概念。
種田又針對這次為【詭絲】設計出的台北城市氛圍進行解說:「 年前我在日本作一部電影叫【燕尾蝶】。
我當時去台灣、香港、去很多地方勘景。
然後我在【燕尾蝶】中做出一個假象的日本。
那時候日本人看了以後覺得日本,但是感覺上不像是日本,就是做出那種好像不是日本的美術效果過。
然後這一次我的感覺也類似,我想做出來臺灣人看到這一部電影以後,知道是台灣但是感覺上不是台灣的效果。
有那種異國風味的。
不是因為在台北拍就只是個台北。
我想針對這一部電影表現出特別的台北。
我想做出一個虛構性假象的台灣。
」 [幕后制作之·摄影]這部電影的攝影師是香港的黃岳泰,人稱泰哥,是香港非常資深的專業攝影師,曾經獲得多次的金馬獎以及香港金像獎最佳攝影殊榮,【詭絲】是他所參與的第122部電影。
「我來台灣拍這算是第三部戲,一個是楊德昌的【獨立時代】,一個是【雙瞳】,然後就這部【詭絲】。
接這部電影當時有四個戲找我,【詭絲】之外,還有一個香港戲,一個美國片,一個大陸片,結果我選了【詭絲】。
選擇【詭絲】的主要原因,最主要是因為劇本的內容吸引我,對攝影來說,這是最重要的東西,我認為這部戲能讓我有多一點發揮,所以我選了這部片。
」泰哥開心地說著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從色彩,色調來看,從氣氛的空氣成份來看,都跟一般的鬼片不同,看起來不經意,但你會感覺到,那才是很難做的東西!
」泰哥接著補充說明了【詭絲】。
拍攝期間,泰哥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與導演及美術指導種田陽平做溝通,最主要就是找出這部電影視覺的定位及特色,並在技術上達成最後精確完美的效果,這樣高規格拍攝品質的堅持,須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以及努力。
關於這部片的視覺攝影方向,蘇導演表示:「我不希望拍一個陰陰暗暗的恐怖片或驚悚片,我要的是一個整體看起來非常明亮,看起來非常真實的一個驚悚片,即使片中我們有鬼、靈魂這些東西出現的時候,我也不希望它看起來是陰陰暗暗的,它看起來應該是很亮,非常清楚的一個片子,因為這樣的要求,也讓攝影的難度上會提高非常的多,因為像我們在拍外景的時候,通常需要把整條街全部都打亮,才能達到我跟他要求的那個效果,全部的東西都要看得很清楚,我們也研究了很多電影之後,最後我們挑了一種特殊的顏色來做為這部片子的基調,這個在後製的過程上也花了非常多的時間。
」 接著泰哥又表示:「蘇導演是很出名的編劇,其實這個戲只要能達到他的要求就己經很不簡單,因為他一切的世界都已經想好,分好了,我只是提供畫面去幫他講故事,他說他很喜歡我的移動,我就會加很多移動在戲裡面,因為鏡頭的移動在這個戲裡面是滿重要的,有很多場景裡面,演員的走位不太多,靠鏡頭來移動,但是棚怎麼移動呢?
就是棚內的氣氛跟節奏,跟演員當時的心情狀態來移動。
」 蘇導演對泰哥專業豐富的攝影經驗感到非常的信賴,他說:「泰哥真的幫了這部戲很大的忙,因為我們裡面有非常多的特效鏡頭,這個東西以前的台灣片比較少觸及到這個領域,尤其是拍合成跟拍對位跟拍濾幕的經驗,他這方面非常的熟練,避免掉我們非常多的困擾,然後他整個動作非常迅速,有好幾次我們天候或光的問題的時候,他都可以很迅速,很及時的應變,真的很佩服他!
」 【詭絲】裡,跟泰哥一起搭配的美術指導種田陽平先生,是日本相當知名的美術指導,兩人8年前曾經在日本片【不夜城】中合作。
黃岳泰表示:「種田先生他是我合作過的東方朋友裡,最頂級的美術,他是美術總監,卻絕對有資格做一個production designer,因為他設計的東西都是滿真實的,unique的,很微細,然後也全都是充份過濾過才設計出來的,也是滿配合每個演員的性格的,用的顏色很獨特,這個戲所有的景來說,他配合我們用藍綠的色彩來拍,因為在膠卷裡面,所有顏色是紅、藍、綠三個顏色加起來,我用了藍綠兩個,就缺紅了,我想我不會打很多紅光,因為導演也不大喜歡,所以我們在美術方面用了很多紅的小飾件,比如說拍街景,我會特別用一個紅綠燈,紅燈在裡面閃,就是遠遠的擺一些紅的東西在那邊,塚田在這方面設計,相當成熟。
」 而種田先生則這樣推崇他心中的泰哥:「我曾經合作過的攝影師中有3位尊敬的攝影師。
1位是日本人叫篠田昇,就是拍『燕尾蝶』『情書』的攝影師。
還有在【追殺比爾】合作的Bob Richardson,他真的可以了解到我想做的事情,語言上雖然不通但他會幫我拍我想像的東西。
最後就是泰哥。
泰哥和我是在【不夜城】時一起合作的,以及這部【詭絲】。
」 [幕后制作之·特殊化妆]負責這部電影的特殊化妝是來自澳洲、一直在幫好萊塢工作的澳洲特殊化妝MEG公司的Nick跟Paul所帶領的小組。
這個小組台灣觀眾應該不陌生,他們在【雙瞳】中那精細逼真的特殊化妝跟人體模型叫台灣觀眾驚豔不已,尤其是片中的嬰兒模型更是栩栩如生,成為當時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特殊化妝我們找得是一家澳洲的NEG公司,我們是在【雙瞳】時認識他們的,當時就覺得他們做得很好,再加上他們這幾年一直都在幫好萊塢做一些片子,進步更大,尤其是那些屍體,跟裡面的一些死妝,,所以後來看了他們更多的東西後,決定再次與他們合作,後來看到電影拍出來的效果之後,就覺得找他們來是正確的,也非常值得的。
尤其是片中他們做的那兩具屍體,逼真的不得了,所有看到的人都以為那兩個屍體是真正的人,真的是幫這部恐怖片加了非常多的分數。
」蘇導演說。
這個特殊化粧小組拍片期間在台灣待了很長的時間,一開始他們每天待在工作室作屍體,兩具屍體共花了快10週來完成,這個工作室像景點一樣,常是工作人員偷偷來觀賞的地方,當親眼看到這兩具逼真的屍體從無到有,用各種材料顏色在他們眼前完成時,都嘖嘖稱奇,感到嘆為觀止。
那又是如何做到他們在片中劇情的自然呈現跟呼應效果呢?
PAUL跟NICK解釋:「過程中,要參考很多的照片,請演員先模擬他們在片中會出現的姿態,例如片中的攝影師他就必須先模擬他在片中的死態,也就是在解剖台上,然後我們就根據這個姿勢下去做。
同時也要拍大量的照片來參考,稍微做些修正讓屍體在鏡頭下能做最佳的呈現,光是臉上就有許多不同表情的變化,小男孩的屍體是躺下的姿態,而且眼睛閉起來,為此我們就先建立了許多臉部不同部位的模型,再將他的眼睛雕刻出來,接著就是修飾出最後要讓觀眾看了會為之驚駭的臉部表情,一旦完成後緊接著就是處理細部的皮膚紋理,最後再做完工鑄模,完成品就如你所見的傑作那樣囉!
」 PAUL表示:「我們其實要處理很多技術層次的問題,也試著要去感動觀眾,這也是電影的主要目的之一。
觀眾第一次看到我們的作品時,當我們讓它看起來很逼真,我們覺的很有成就感,當我們參考一些解剖照時,我們會想說如何作出更真實的效果,我們會想說:「好,我們要創造一個真的屍體」「哪個顏色、什麼材質會比較好。
」這些是非常技術性的東西,而當你完成後,退後一步看著完成的作品,心理想著:「這是一個根據真人來創作的屍體」我們離開工作室,和一般觀眾一樣第一次看著這具屍體,然後才覺的:「看起來真棒,在銀幕上應該會蠻令人驚豔的。
」這時候會有一種自發性的感動,但是當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我們要確定這個是對的、那個是對的、這裡應該要這樣做……等等,這是全然技術性的,你不會一直在想著你要做出一具真正的屍體,最後的感動是很多技術性的 東西堆砌而成的。
」 至於片中所有的死妝,也在現場花去他們大約6至7週的時間,光聽每個被化的演員都被自己的妝嚇得半死,卻又因為太精細而捨不得卸掉,就知道這些妝有多精彩!
「最初的想法是要做出人死後的妝,那種生命被吸乾的感覺,所以我們讓皮膚看起來蒼白,基本上要讓觀眾感覺到生命被榨出、吸乾、整個身體全被掏空,舉凡血管、眼球等都要看起來很恐怖,因為這些死去的人不管是他們的外在軀體或是內在,看起來都是毫無生命跡象的。
導演跟我們說,他希望當鬼魂逼近並致人於死時,要有乾枯蒼白的感覺,希望能有非比尋常的效果,要有點極端,可以看到血液和血管都顯露在外。
於是我們試著創造出一種自然但又不會太誇張的效果,既嚇人又不尋常,適切地反映出這是一部不同的驚駭作品。
」NICK跟PAUL說明了他們對這次特殊化妝的一個努力方向。
NICK跟PAUL表示:「我們之所以很喜歡這部片是因為正如我們提過的,它的情感層次很豐富,有時候你看好萊塢大製作的驚悚片,他們有大量的特效,背後投入龐大的資金,但是並沒有一個強力的故事來支撐。
這和我們讀【詭絲】或【雙瞳】的劇本是相當不同的,【詭絲】劇本裡的角色都擁有深刻的情感刻劃,這也是我們喜歡這個工作的原因之一。
」
喜欢鬼片,但不敢晚上看,更不敢一个人的时候看。
但昨天夜里还是那样子看完了《诡丝》,而且看完睡的很好。
“妈,你看,萱草花开了。
老师说,萱草花是妈妈跟孩子的花。
”“耀西,妈妈不愿意看到你活得那么痛苦···让所有的罪都归于妈妈,让妈妈帮你解脱···”“谢谢你,妈。
”我看到了,那孩子嘴角抿出的一抹笑。
所以,桥本你错的彻底,那根丝不是什么恨意之丝,是联系孩子跟母亲之间爱的丝,是孩子守护妈妈的丝,是妈妈找到孩子的丝。
“她是不是说她很恨我,她是不是说我为什么要这么折磨她,她是不是说她想要一死来获得解脱···”同样是生得痛苦,张震却选择留住妈妈的生命。
妈妈最终走了,走之前用那短暂的“能量之汇聚”,再给儿子煮了一次鸡蛋。
她和他做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谁都没有错。
无论生死,勇敢地替对方承担起那份责任,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都是出于对对方深沉的爱。
母子情丝让他们难以抉择,也做了抉择。
整个贯穿下来的剧情真的是很让人动情,生老病死每人都会经历,那份责任自己担来都嫌重,何况他人。
片中的两段母子情就是以最沉重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片子看完让人从内心感到一种美,还没有哪次看完鬼片能内心如此宁静。
还有好多细节的处理也非常独到新颖,少有俗套,简洁中带有值得回味的细腻,真是不得不大赞这位编剧兼导演能把鬼片拍的如此深赋美感。
话说超养眼的演员阵容,张震同学自不必说,从小四起就算得上演技派了吧,这个深沉的角色内心戏应该更重一点,但丝毫不影响他把他那帅从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o^)/···说他深沉一点不冤枉,对妈妈也是,对林嘉欣也是。
江口洋介应该算这里面最老的姜,虽然人到大叔之年了,但从那不怀好意的笑里,还是看得出三上的影子,总之是帅不减当年。
林嘉欣的温柔啊,还是让人抵挡不住,我要是张震啊就赶紧地把她娶回家,两情相悦何必磨磨唧唧咧,不过剧情需要可以理解哦。
她在片中回头唇语“我很喜欢你,但是你不快乐”,我最喜欢细节之一。
陈柏霖和张均甯负责给这个鬼片注入年轻的活力和气息,增加养眼指数,不然我是想不通堂堂科研小组里怎么竟是帅哥美女···而且陈同学最后的死法,我觉得很有喜感呐!
张同学是甜美可人型的,跟冷颜冷色的大s相比。
大s我是没想到那么早就给死了,难怪主演里都没看到她,不过就是在那一小段的开头里还是很抢镜,不愧是大s 啊。
鬼片里的主角当然是鬼喽,可是那个小孩,我真的一点都不觉得恐怖,可能是因为他长得太好看的缘故吧,不是帅气,不是可爱,就是好看的那种小孩,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一个人走着,一个人难过,一个人低语,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他是在默默守护着妈妈。
他发现张震,然后看着他,双脚离地飘在空中,那段我觉得好漂亮,不像鬼的样子,倒像是天使,是我最喜欢的细节之二了,真是太喜欢那孩子。
给垂死边缘的妈妈做心脏按摩的他,让启东的心脏从新跳动起来的他,不就是个天使么···他的妈妈,这个鬼我是觉得恐怖,一出来就是长发低头的样子,而且那时候还没死就摆出这样造型···估计是为了效果。
后来那么多追杀镜头是真的紧张,可是还是喜欢这个角色,特别是知道饰演者是万芳之后(看的时候真没看出来),妈妈和孩子坐在萱草田中那段感人的对话,也是起了美化的效果,把惊悚感给缓冲了。
整个片子里最让我觉得恐怖的镜头,其实不是两个鬼,是桥本自杀的那个镜头···又应了平时那句话--日本人就是不一般(的变态)啊!
总之是部既养眼又养心的好片,可回头再看的好片。
不能仅把它归为惊悚片,也是剧情片,也是伦理片。
之前《双瞳》下载过,但没看,看完这部决定要追一下苏照彬的其他作品了。
棒~
蠻感人的喔,不是很恐怖的那種,導演有講說這是台灣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 95年
不知道该打几分...如果四星意味着我推荐它 可是我是打死也不会再看恐怖片了 所以勉强打三星好了....
这个里头的张震,乖乖,=3=。
特效实在难以恭维。节奏也一般 但是一部比较新颖的鬼片 阴阳相隔 母子心相连 诡丝鬼丝 只是无法放下对彼此的牵挂罢。所以超自然现象的产生 大多数都是因为人的执念。
不但删减版,而且没有字幕,完全不知道江口洋介在呜哩哇啦什么....
为什么死在医院的小鬼妈妈变成鬼后能量没有消散?鬼妈妈为何要杀死所有人?最大可能只是单纯为了加几个恐怖镜头吧。小鬼的状态像是被困在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死前状态的诅咒里,这种形式的存在有什么好令人羡慕甚至去追求的?以及连生死都看淡的江口居然因为被骂瘸子而去买了个计数器,还因此产生了支撑魂魄不消散那么大的恨意真的是挺逗的。
万芳爬行的样子一直在脑中挥之不去~~~
虎头蛇尾的,最后都很难做个值得思考的结尾
故事和这讲故事的方式都不错,结尾很感动
向台湾恐怖片致敬!这就是水平!这就是砸钱!我爱张震和林嘉欣哇!金培达配乐!
我艹!甚至比双瞳更好看啊,苏照彬太会讲故事了好吗,一幕又一幕啊,吓得我五体投地!然后陈柏霖吃面那幕我正在吃大碗丸子粉好吗,吓尿了吓尿了~~赶快找我身上有木有丝。。。
是个关于母爱和亲情议题的电影,外衣用惊悚包装,内里充满炙热的情感,只是角色的逻辑和行为有些摸不着头脑,人物设定也有些剑走偏锋,跟主线的温暖比较,附线简直就是遛恐怖片的粉,整体算台湾电影的高水平了,尤其这个阵容和作为华语地区恐怖类型片的制作,算是最有话语权了。导演的《三更》和《双瞳》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可以了。★★★☆
完全没有看出那个鬼是万芳。。。
7.5/10 期待导演的恐怖片新作
剔除前面十来分钟的铺垫,从鬼小孩出现至结尾,我真觉得这片子的恐怖悬疑气氛做得挺棒。特效虽有瑕疵,但总体做得也给力。至于故事吗?还行,结局欠佳。难得可贵的是《诡丝》告诉了我们广电总局不向我们透露的真相:其实电影世界里真的有鬼。(P.S.:现实生活中我是无鬼论者。& 大S的表情有些木讷。)—— 2022.01.21:半夜一时兴起就来看下这部故事淡忘不少的《诡丝》。我的天,当年此片的演员阵容还有好些陌生面孔,如今,江口洋介已因日剧《白色巨塔》留下印象、也看过张钧甯出演的台剧《白色巨塔》、陈冠伯的《拥抱大白熊》…以及电影中出现的动画《魔法阿妈》。本来想再次感受一下曾经觉得不错的恐怖悬疑气氛,结果时隔多年却被我看成了喜剧片,尤其是认出「万芳」后,她在片中本该吓人的表演,反而成了我的最大笑点…真是让我意外的重温观影体验。
对国产恐怖片不感冒……
明星多的烂片
我果然还是不适合一个人看鬼片……
对不起,看到一半的时候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