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让我恶心的台词有很多,但最恶心的就只有“我想要孩子,但要我24小时陪你我做不到”,起于女主怀孕,男主却想和女主分家,没听错,不是分床、分房,而是分家,难怪都说你生一个孩子就知道你选择的人是人是鬼。
💘好的爱情都有相似之处,女孩温柔善解人意,男孩心疼女孩懂得示弱。
💘不好的感情都是千奇百怪的矛盾…真的调教一个男生真的没那么容易,不要去降低自己的标准找男人,最后你只会发现你捡的不过是垃圾。
💘女孩要好好爱自己,自己最靠得住。
人不要脸是会蹬鼻子上脸的,特别是一个男人清不干净自己的内心,忘不了前任不要找现任去遗忘前任。
💘好的爱情能治愈人生一半的人间疾苦,不好的爱情会让你万劫不复甚至人间灰暗。
💘女主为了一个渣男,屡次忍让,就因为这份爱女生眼里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男主毫不在意地言说着风凉话,让我这个看客恨不得一巴掌抽过去…到底是为什么让一个女生能如此去忍受这可怕的pua……💘电影中的女主一次又一次因为男人的偶尔的浪漫忽视男人本身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只能说她命运悲催也在于自身。
💘看完我只想说不要妄图去调教和改变男人,选择一个好的男人很重要,他对你的一些行为是可以互相教育和学习,但如果他本性就是个懒人,不可能因为爱你就变勤奋,除非是没得到你的时候。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男人恋爱前恋爱后不一样,因为男人的本性很多人一开始就定义在了“他对我好”…但男人对你的好,从来不是他的优点,是你值得啊…
傍晚时分看完《我的国王》,内心怅然,只好去小区里散散步。
走着走着天就黑了,马路对面的医院大楼上巨大的霓虹灯亮了起来,白色的灯光铺满了我的路。
电影没有讲什么我不知道的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奇迹,不过是一对情侣相爱十年,分分合合的故事。
当然了,其中的很多细节,铺开了讲,换个风格讲,都可以说是人生中的大事,可是甚至不用把它放到整个人类社会,或者宏大宇宙的背景下看,仅把它放进你走过的这一生中去看,都会发现,曾经你所谓的那些惊天动地的事,是如此稀松平常。
电影的女主人公汤妮,也是个相貌平常,看上很老实,不太引人注目的姑娘。
和许多这样的姑娘一样,她有些自卑,对自己的魅力没有自信,但她也有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十分不俗的地方,那就是她内心澎湃的激情,她的身体里有蓬勃的生机和一种巨大的能量。
我想这也是她自己都难以置信,她竟然能吸引乔治欧的原因吧。
他英俊洒脱,气质迷人,有艺术品味,拥有一家自己的餐馆,谈吐幽默,出手慷慨大方,他性感逼人,他的魅力男女通杀,前女友全部都是超模和明星,而且在分手后还对他恋恋不忘,死追不放。
要不是喝多了酒,汤妮恐怕是没有胆子主动去勾引男神的,而他竟然也上钩了,但这还不是最不可思议的,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爱上了她,用各种方法讨她的欢心,向她求婚,想和她终身厮守,抱着他们的儿子,幸福得流泪。
而汤妮和他在一起,则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不仅打开了她的身体,也打开了她的心,从前的老实姑娘一旦疯狂起来,连男神都吃惊,她变得越来越自信,他也为她骄傲。
但是……是的,但是来了。
她渐渐的发现了他的种种问题,不负责任,总想扔下她去和自己的朋友去玩,欠一身债,把她妈妈留给她的家具拿去抵押,前女友反复纠缠,甚至闹自杀,他狠不下心拒绝,甚至为此和她争吵。
逃避婚姻生活里的琐事和争吵,就干脆租个房子搬出去住。
希望在婚姻里保持自己的独立空间,她怀着孕去看他新租的房子,却发现他正准备开趴体。
她也不甘示弱,经常大吵大闹,在他的朋友面前撒酒疯,指责他所有的朋友,指责他,给他难堪……亲戚朋友都劝她离开他,他也不是不放手,可是每次过后,她又忍不住去道歉,去找他,哪怕知道他是瘾君子,依然无法放弃他,甚至两个人在离婚之后,还没出政府公证处的大门,她已经开始忍不住想把他追回来,又开始去勾引他,想回到他身边,而他每次都会上钩。
她对他怨念深重,内心满是委屈,为了爱他,她倾其所有,放下自尊,受尽痛苦和折磨,一遍一遍的原谅他,接受他,挽回他,可是他为什么就是不能改掉这浪荡子的习性呢?
他明明是爱她的。
最后,还是乔治欧一句话戳中了她的要害,他说,是你先勾引的我,然后你又反复的勾引我,因为你就是喜欢我这样的人。
如果不是我,也会是其他和我一样的人。
他问她,你当初爱的不就是这样的我吗?
可是你又要改造我。
她这才恍然大悟,乔治欧其实比她以为的还要了解她自己,因为她自己太平凡,自卑,内心的野性不敢释放,所以她才会迷恋那个狂妄自大,有着国王般自信和骄傲,野性难寻,放荡不羁,不负责任,充满了性感的迷一眼的乔治欧。
因为他就是她的内心深处,希望自己成为的人,她希望自己拥有他那样的能力和魅力,她希望自己在众人眼中也像他那样炫目迷人。
正因为她自己无法达到,所以才对这样的男人深深的迷恋,她想借助他的力量释放自我,所以她不能恨他,不应该恨他,因为他就是她的一部分,是她的生命,是她渴望成为的那个自我。
而她一旦真的得到了她,她的另一部分的自己,那个普通的邻家女孩,又想要找个好男人过有安全感的婚姻生活,她不能接受他。
对于他来讲,她恐怕也是这样的意义,他比她更清楚,她只爱他像国王般荣耀光辉的一面,而只会唾弃他脆弱的一面,因为他宁可嗑药苦撑着自己幻觉,都不愿意让她看到自己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他比她更清楚,她虽然希望他变成的那种热爱家庭生活,平凡的男人,但如果他真的变成那样,她就不会爱他了。
而对于他来讲,这个一遍一遍让他重新爱上的女人,也是他无法成为的那个自己。
真是令人唏嘘啊,爱情最令人心碎的,不是你爱错了这个人,而是你从小到大,幻想过无数次的理想爱人,完全是错的。
你完全爱错了一种人,你喜欢的这一种人,对于你来讲根本是不适合的,也是你搞不定的。
可你总以为是这个男人的错,于是换下一个,再换下一个,却没有发现,自己其实每一次都在重复的爱上同一个人。
爱情最无奈的,不是爱而不得,而是得到了之后,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你终于明白,所有你曾错爱过的人,无非都是曾经的自己。
可是明白了又怎样,这种事没有最终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你爱上一个国王,享受他带给你的荣耀和炫目,充满激情的生活,就注定无法共度琐碎平庸的婚姻生活。
她终于懂得了自己,也懂得了什么是生活,可是懂得了,又他妈的能怎样?
在电影的最后,他们已经重新有了各自的新生活,一起去儿子的幼儿园见老师,她看着他走了进来,拿着他的摩托车帽,穿着牛仔酷,白球鞋,英气勃勃,还是那么洒脱不羁,性感迷人,她看着他的头发,他的耳朵和鼻子,久久的凝视着。
和他在一起十年之后,她变成了他,她比以前更自信,也更强大了,她不再需要一个国王,因为她想得到的都得到了,然后又失去了,她已经没有了不甘心,她可以接受和一个平凡的男人过日子了,可是她从此也注定更孤独了。
她将永远爱着他的国王,但是他们不会在一起了。
欢迎添加公号:水木丁,这里文章更全
超级喜欢这个电影,很真实。
我大概知道女主每次失望愤怒伤心的点是因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后本能的占有欲和天性多疑的第六感在作祟,但剑拔弩张并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它不会改善彼此的关系,甚至会将相爱变成相恨,正如男主所说,你喜欢的是原本的我不是吗,我不可能过成你希望的样子,不可能为了你而改变自己,我知道男主是爱女主,但太过一意孤行做自己,结果就是伤害了那么爱自己的人,也伤害了自己,和这段恋情。
女主第一次生气离家时男主道歉了,但女主不接受。
第二天女主为她的冲动行为道歉时,男主不接受。
原因可能我也理解,但当一方将自己高傲的头颅低下来认错时,我们不要任性,好好的感恩对方的在乎和珍惜好吗,原谅彼此好吗。
不要在爱情里跟自己较劲,不要如此倔强,这样会让自己不开心也让对方难过,两个彼此相爱的人不要被生活打败了好吗,我们彼此包容,彼此让步 彼此信任,彼此珍惜,彼此付出好吗,爱情是双方的,是需要彼此来反馈的,你开心我也高兴你伤心我也会难过,谁让我那么无可救药在芸芸众生中爱上了你。
(芷宁写于2016年5月4日)似乎对多数人而言,缔结婚姻便意味着陪伴你所爱的人一起走过人生最不堪的岁月,只是这个陪伴不是单方面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双方配合,还要看你陪伴的那个人,是否合适,是否值得,否则这种陪伴会变成一种相互折磨,相互蹉跎,直至分崩离析。
法国影片《我的国王(Mon roi)》将不合适的婚恋家庭于个人的创伤呈现得细腻而通透,影后艾玛纽尔·贝克特出色的表演还原了生活的真相,纠结纠缠,肝肠寸断,点点欢愉掩盖不了长久的痛苦,骨折也敌不过心痛程度,复健中的默默承受充满了无声的泣血。
影片女主人公汤妮曾历经多年依旧爱得那么深刻,那么忘我,她如痴如醉地爱上了魅力满分、风情万种却游戏人间的“撩妹高手”乔治欧。
于汤妮而言,她和乔治欧的婚姻,夸张点说,就像粉丝与偶像的婚姻,这样不均衡的爱就如同威斯坦·休·奥登所写的那样:“他是我的北,我的南,我的东和西;我的工作日和我礼拜天的休息;是我的午,我的夜,我的谈话,我的唱歌;我还以为能爱到永远,我错了。
”情深不寿,爱的太痴太深,并不是爱最适宜的方式。
片中所呈现的情感婚姻,似乎也具有现实的普遍性,无论乔治欧犯了多少次伤及婚姻家庭的错误,即便经过激烈的争吵,即便磕磕绊绊地历经了十年婚姻内的分分合合,每次汤妮还是选择了原谅,当断不断必有后患,这种炽烈而痛苦的情感太耗人,也太磨人,汤妮也曾以为婚姻还会维持下去,不想她也有彻底觉醒的那一天,即便这个觉醒来得惨烈,伴随着切实的伤筋动骨。
该片与其说是在探讨婚恋中的两性关系,倒不如说是在表述女性对“爱”的觉醒意识。
伊始,汤妮的滑雪受伤,仿佛是她故意造成的,康复中心的女心理医生和前来就医的汤妮进行了一番关于“膝盖”所暗示心理问题的谈话。
女医生的观点听上去有那么点玄虚:膝盖骨折,表面看上去是汤妮在滑雪中遭遇了意外,事实上没那么简单,膝盖是人体唯一一个能让人的身体整体趋向后方的关节,而且承载着人体的主要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还是精神上的,膝盖骨折说明汤妮的承受力到了极限,与他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内心有着经年累月创伤的汤妮听得泪眼婆娑。
汤妮的故意摔伤,其实已代表了她潜意识里的决断——她想要结束这段婚姻,医生的话则让她有了回顾梳理这段感情的契机,于是影片的两条架构清晰的主线开始交织并叙,相辅相成,即一条是汤妮在康复中心的复健历程,包括身心,另一条则是回顾汤妮与乔治欧的情感经历,身心康复这条主线的成败与否,也依赖着汤妮在回溯情感经历时能否克服自己在婚恋中的惯性。
麦温·勒·贝斯柯,这位吕克·贝松的前女友,是近年来法国影坛的新锐力量之一,一旦导起情感电影来,其纤敏的一面便显露无疑。
麦温以女性的视角,细致又纯粹地表达着这段旷日持久又劳心费神的婚恋,她并没有将情感叙事扩展到社会大环境里,也不靠离奇的剧情和制造悬念来博人眼球,她只是有效地利用了情感空间,讲述着令人们感同身受的情感故事,塑造着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女性的解析方式,呈现出了女主人公的挣扎与彷徨、理智与情感、深陷与自拔、平静与激越、痛苦与欢愉,片中很多片段,都给观众一种导演将自己亲身的情感体验也一并表达了出来的感觉。
莱蒙托夫曾写过这样的句子:“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而是对你付出的热情。
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
一座雕像,即使坍塌,仍然是神。
”和片名《我的国王》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许是为了表现出汤妮对乔治欧的那种很难戒掉的迷恋,影片用汤妮的视线引带观众注目着乔治欧的言谈举止,但当两人对话或争吵时,镜头又对准着汤妮的面部表情,令观众仿佛直接读懂了汤妮的内心变化。
影片的两位主演艾玛纽尔·贝克特和文森特·卡索奉献了一次恰到好处的表演,以言语魅力和肢体表现塑造出了两个有血有肉的银幕形象,为影片实力加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以女性视角为主的影片中,卡索的表演对男主人公乔治欧的性格特点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令原本可能相对扁平的男主角形象饱满立体了起来。
耗人费时的婚姻,最终的结束似乎来得相对顺畅,片尾,当汤妮看向乔治欧时,乔治欧已不复以前振振有词的痴缠,甚至几乎都不看她一眼,显然于他而言,这一页已经彻底翻过去了,汤妮饶有兴趣地审视着前夫的脸部轮廓,继而她的脸上带着一丝若有所思的意味,眼神中已没了迷恋,只像是看着一位熟悉的老朋友。
(杂志约稿)
1. 女人和男人在一段关系中的思维模式真的太不同了 女人看感觉 男人看结果 2. 男人身上那些让女人fall in love的特质 到了婚姻中竟成为了让女人憎恨的特质 但也千万别忘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你才会爱上他的啊3. 对于女人来说 尤其对于一个有着独立的思考和经济能力的女人来说 似乎爱情 婚姻 要么就是一边倒的妥协 要么就是全然放手 她没法与普通的男人相处 没办法真正享受普通的日常 因为她本身就比普通男人强大 她想要新鲜刺激 但这些总会随着普通的日常而消散 她尝试去跟年轻男人打成一片 也许在此过程中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前夫始终跟一帮狐朋狗友厮混在一起 因为其实大家都追求新鲜和刺激 但婚姻却是需要两个人一起经营的 24h/7d的婚姻太难了 比上班还难 4. 也许女人需要修炼的就是如何不被男人完全掌控的能力 能够一边爱着 臣服着 又能够一边让他感受到提心吊胆 让他时时刻刻想拉紧一点风筝的线
影片拍摄手法有特点,将事故摔伤的女主修养的现实生活,穿插与前夫感情纠葛的回忆,仿若激情于理智双线并行。
既像回忆,又像对照,也像审视,审视过去,审视感情,审视自己。
男女主开始的很“法国”,理智的女律师偶遇不羁餐厅经理,干柴烈火,爱情的火焰完全吞噬了理智(要不说,越理智的人疯起来后果越严重),于是两个不同的人热恋、闪婚。
此时的一切都还是玫瑰、香槟,“法国味儿”的。
浪、作,因为俩人都没有牵绊,可以放开手脚。
当“包子”落地,女主的天性开始觉醒。
“包子”源于本能的需求,激发了女人的母性,保护子女,为其建立更稳定、安全、温暖的生长环境的本能愿望,让女主开始审视目前的生活,敏感于曾经沉醉甜蜜时被忽略的种种不安定因素(男主的放浪形骸与各种女性暧昧不清的习性)。
女主开始悄然“着陆”,不再沉醉甜言蜜语和激情,更渴求现实的安稳、彼此陪伴。
与此同时,男主依然还在“放飞自我”,两人节奏不再同步,于是开始撕扯,从暗到明,从沉默到质问,从忍耐到争吵。
这种情况下,有责任心,有顾忌,面对现实的那个,注定要更多承受清醒和“叫醒”的不适。
从面对现实的难过,发现真相的震惊,女主和男主谈,和家人吵,其实不过是跟自己撕扯而已。
女主毕竟是激情过的人,长久的压抑于是抑郁了,嗑药了,差点挂掉。
最终还是扛不住男主的“飘忽”和彼此的折磨,选择决裂。
两人经历吵吵闹闹,分分合合。
当女主把渣男主当一回事儿的时候,被欺骗、厌弃;等俩人真分了,女主不把男主当回事儿了,拿他消遣风流,距离让女主在渣男眼里又恢复了“魅力无限”。
临了,当女主再次恢复平静回看时,“飘”男还是女主往日激情的那抹艳色,可以笑着回味,却仅止于回味。
不知此时的她是不是对渣男总是青睐“贤妻”,却又难舍“光怪陆离”的“红粉知己”有所体悟。
片尾男主行色匆匆的身影和女主嘴边耐人寻味的微笑,终于让跌宕的过往、宁静安稳的当下在眼前交汇,飘荡的男人、沉静下来的女人,也终回各自的轨道。
这部电影让“法国”展现了浪以外,真实生活的另一面。
再浪的人,也终要面对“落地”的一刻,即便身在像“西门官人”的天堂一般的法国也一样。
毕竟,浪靠的是这身皮囊,而这身皮囊有它现实的物质属性,有牵绊,会老去。
再渣,也有渣不动的时候,再“魅力四射”肆意透支别人的感情,也难免他人厌倦,沦落“孤家寡人”的一天。
男主渣,套路深、花样多,捉奸在床都能被他演绎成身患绝症的苦逼大戏,把老婆唬的一愣一愣的,那演技,杠杠的。
但面对老婆决裂之时,他确实说了句实话:你当初喜欢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潜台词:是你自己瞎,怪我咯?!
) 不是渣男变心(心太多,根本无所谓变),也不是渣男拒绝为爱改变(本性如斯,要改也难),而是从一开始,缺乏识人之明,完全抛却理智的女主,看上的就是这种“贼性子”的渣男。
瞎了眼看上渣男不算,还“雄心万丈”的幻想自己攻下了别人都拿不下来的“山头儿”!
短暂的“满足”之后,幻想被现实撕开。
于是来自真相的冲击、伤害,继而忍耐、冲突,直到最后被折磨的疯疯癫癫,两败俱伤,差不多的套路,简直放之四海而皆准。
差别不过是忍耐力的强弱,最终在“壮士断腕”和“打落牙齿和血吞”之间权衡选择罢了。
还是那句老实话:别人攻不下来的山头儿,你也一样攻不下来,插上了你的“旗子”,不是因为你“命硬”,也许只是因为对方刚好也想“诱敌深入”罢了!
很多到最后都不明白,还在纠结,苦苦追问对方为啥渣!
就像男主一脸无辜地对女主说的那样:当初你看上我的时候,我就是这个样子(渣样)!
你喜欢的就是我这个样子(渣样)!
其实这类作品在我们这儿多如牛毛,只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其关注点略不同。
历经长久封建妻妾制度,更内敛细腻的东方,无论是“斗小三”,还是“离婚大战”,哪一段都能拿出来“单练”,而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最后的选择,以及选择之后带来的长久影响。
而对于“见惯风浪”,强调个体感受的西方,特别是像宣扬感情、激情至上的“老法”,关注更多的是随着生活角色转变,感情的变化。
但无论是东还是西,通过这部戏剧冲突虽大,却反映现实的法国影片,让我们看到,无论是“浪”多的法国,还是“慢”多的东方,无法正视生活本身,沉浸虚幻欢愉和想象,都是要历经磨难的。
就这点而言,倒是有点“殊途同归”的味道了。
突然想起一个小段子:有人奇怪,女友和丈母娘同样是女人,为啥后者那么恐怖?!
老司机告诉他,那是因为,丈母娘已经上过一回当了!
女主角第一次看见男主角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她想要的人。
他和她的生活圈完全不一样,他有趣,他英俊,他不守规矩,他和她认识的那些秃头大肚子一脸正义凛然的同事完全不一样。
他给她惊喜,他给她爱,他让她笑,微笑、大笑、放肆地笑、一刻不停地笑……所以她爱他,心理上爱,生理上也爱。
因为爱,所以他们生孩子,所以他们结婚,所以他们计划共度余生。
在公主和王子永远的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以后,相处就来了。
束缚你人生的,不只是手指上的戒指。
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枷锁。
两个人的结合,既是分担,也是承受。
鱼要像鸟一样飞翔,必须离开赖以生命的水。
鸟要像鱼一样游泳,必须有牺牲性命的觉悟。
鸟和鱼生活在一起,并没有谁会觉得幸福。
于是对方不灵不灵的闪光点,瞬间变成了软弱痛苦和哀嚎。
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是巨大的债务黑洞。
有金钱债,有人情债,日复一日,利息滚利息,于是双方都开始抱怨为什么总是我承担的更多,为什么总是我在付出?
对方还爱我吗?
如果爱,他/她怎么舍得我辛苦?
怎么舍得我难过?
为什么口口声声说爱我的人,伤害我却最深。
然后爱情变成一场谈判,你和前女友分手,我陪你共度余生。
你敢前情未了,我就敢带着你的儿子消失。
什么?
你竟然敢用我们的感情做赌注?
好,我也赌,看谁的手笔大,看谁的心更狠。
原本相爱的人,变成凶狠敌对的赌徒,赌注花完了,谈判也就破裂了,于是只能分手,再呆在一起,是对自己的羞辱。
糟糕地相处结束了,爱情却死灰复燃,甚至烧得更盛。
那些欢笑、魅力卷土重来,每一次再相逢,比偷腥还要偷腥。
偷的是过去时光里消失的快乐,偷的是自己赌输了的爱情,偷的是假想中爱情与相处皆和谐的幸福生活。
但偷来的东西总是不长久,白玫瑰和红玫瑰总不能在同一个花圃里生长。
是,没错,我爱你风流倜傥,我爱你桀骜不驯,我爱你,我很爱你。
但是,我要的是平淡的生活,你的爱没用。
爱,太让人心碎了。
相爱的人,即使是爱的程度不对等,也会产生伤害。
但人生苦短,修复伤害太难了,不如换个“对”的人,从头再来,也许不爱,但也不会疼痛。
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你以为可以容忍平庸,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不是没有想过,会不会遇上更好的人。
当然会遇上更好的人。
我是律师,他是金牌律师;我风韵犹存,他们青春逼人;我走了千山万水,见识了十八里的云和月,每一个都是更好的人,但每一个,都不是我爱的人。
当我看见你,你的头发,你的脸颊,你的嘴唇,我的身心都是热的。
你的爱好像就在刚才,还停留在我的发丝、我的呼吸,我的肉体,我的心里……但我们还是要告别,再见,吾爱。
再见,吾爱。
有人说一起看过这部电影的情侣得分手了,因为太悲伤,有人说女主一生都将囚禁在这样的一段爱情里丢失自我太可悲。
可我看到的是女主对自我以及对这段感情的接受,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一直在求答案,我想知道影片会以怎样的方式去结束,是他们各自妥协了,还是成为一段永远不去触碰的回忆。
可当我看到影片的最后,在柔和的光线里,女主温柔平静的表情时,我知道了。
影片一边讲述着男女主角从相爱到折磨的经过,一边讲述着女主在康复医院治愈的经过。
电影中我们跟着女主重新爱了一遍,最初爱的越浓烈,最初的康复治疗也就越痛苦,女主沉浸在他们曾经那么爱的回忆里无法自拔。
女主不年轻不漂亮也不时尚,连工作也是严肃死板的律师,面对截然不同的他甚至在性爱上她也是没有自信的,两人之间巨大的不同,深深的吸引着对方,相爱时的真情导演刻画的很细腻,当他想要一个孩子时,男主紧张的深夜在客厅熨衣服,他一定觉得自己疯了,一向自由不喜欢被束缚的自己居然想要个孩子,而女主也更加被这样的他打动了,她想要个家想要个孩子,过安稳的生活。
影片里面的男主是渣男,却又不渣的那么彻底,他可以不经过女主的把房子里的东西全部抵押,但又可以立马解决财务问题,把东西全部搬回来。
他可以想要孩子时立马和女主结婚,又可以在受不了时令居他所,一切的一切女主被动的接受,如过山车样的爱情,女主爱上的是自由不羁的他,折磨女主的也是他的这份自由不羁。
女主是爱他,男主道破了”你爱的不就是这样的我吗,你难道不是爱这样的我“就是因为女主爱所以她为他尝试新的模式的生活,她可能以为她能做到也能接受,她们撕扯了很久,最后女主确定自己不能接受时选着了离婚,是的,离婚,但依然还是爱,抛去责任和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还是深刻的吸引这彼此。
经过那么多身体和感情的折磨,最后的最后女主身体痊愈了,心也痊愈了,她温柔细细的看着眼前的男主,这一刻女主的心一定是平静的,是爱,不能否认她爱他,她被眼前的男人吸引,现在依然是,她爱他,接受了他,也放过了自己,我不知道她以后会怎样的生活,还会不会合他保持着不太清楚的关系,但我知道她一定不再彷徨痛苦和害怕,她清楚的认识了他,并确认爱着他,对于接受一件事实是女主对自己最大的救赎。
个人来说,这是一个直男思维毁所有的故事,什么是直男思维?
那就是永远关注表面而看不到深层次东西的思维。
当托妮快被乔治欧前女友的事折磨的发疯的时候,托妮关注的是什么,真的是前女友吗,不是的,是乔治欧爱她多一点还是爱前女友多一点。
无疑,乔治欧爱托妮更多,这也是托妮真心想听到的从乔治欧口中说出的话,可由于直男思维的作祟,乔治欧只关注到表面,只是认为托妮在嫉妒在束缚他,于是他说:没有任何事能阻止我照顾她(前女友)当乔治欧欠债,托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法院的人强制收走家具抵债时,这时托妮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是那些家具吗,不是的,是乔治欧身为她的爱人她的伴侣,能不能在苦难时选择与她一起承受,一起面对,而不是一味的隐瞒,但由于直男思维的作祟,乔治欧以为托妮不开心的只是因为她的宝贝家具被收走了,于是他说:没事,我们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把东西赎回来当托妮怀孕,被荷尔蒙弄得心绪爆发时,这时托妮关注的是什么,仅仅是这些由于荷尔蒙导致的情绪爆发吗?
不是的,是乔治欧能不能真心理解她,理解她也无能为力,理解她也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能,托妮想要的是什么?
是乔治欧能不能陪她一起克服这段困难的时期,但由于直男思维的作祟,乔治欧只是觉得他们需要空间,诚然,爱人之间需要空间,但这仅仅是在亲密太过而过犹不及时,乔治欧这时划开的空间,不是一个能让双方冷静的空间,而是一个把托妮独自留在家中,独自面对痛苦,独自忍受折磨的冰冷地狱。
“我这几年从没有打过你。
”“可是心理的折磨呢,你难道意识不到这比打我更让我痛苦。
”说完了痛苦,再说欢愉。
同样的,欢愉也分浅层和深层无疑,乔治欧是一个能够给予浅层欢愉的男人,什么是浅层欢愉,打打闹闹,说说笑话,这是浅层的欢愉,为什么说这种欢愉浅层呢,那是因为这种欢愉远远不够。
这时可能有人会出来说了,人要懂得知足。
是,人是要懂得知足,但懂得知足的对象却要划分开来,如果仅仅是朋友,那能够给予浅层的欢愉便已足够了,可是当对象变成爱人了呢,爱人不是朋友啊,或者说,爱人是要超越朋友的,因为爱人之间不是永远只是插科打诨,打打闹闹,不是永远只在派对上玩闹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当托妮与乔治欧处在婚姻关系(这时二人的关系是爱人)时,二人矛盾不断,而当二人离开婚姻后(这时二人的关系是朋友)又能融洽共处的原因。
爱人,是要走进对方的内心的,是要一起克服人生苦难的,当爱人处在人生低谷时,你却只是在她面前扮了个猴子,这有用吗?
影片的结尾处,尽管导演没有明说,但当托妮在此审视这个占据了她生命几十年的男人时,她选择了接受,因为这时,乔治欧终于不再是那个只能够给予她浅层欢愉的男人了,乔治欧真正的,给予了托妮内心的快乐,那就是他们的孩子,辛巴达。
你可能会疑问,孩子之前就有了呀,那为什么之前托妮不能接受乔治欧呢,那是因为之前的乔治欧不能认同孩子是属于他们两个的,“你别想夺走我的孩子。
”“你别想让别的男人接触我的儿子。
”之前的乔治欧还是只能看到表层的东西,可是在最后,当乔治欧说出:他(辛巴达)继承了母亲的优雅,当然,这里面也有来自我父亲的一部分。
这时,乔治欧终于能够认同孩子是属于他们两个的,这也是乔治欧终于能够给予托妮深层欢愉的时刻。
不想再看第二次了,不是说他不好,是他拍的太好太贴切,一部让我二十出头的未婚姑娘感到恐婚恐育的神作。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由爱故生恨。
所谓爱里的崩溃、善妒、自卑和占有欲,将所有的爱意都变成了怒气,使人窒息。
汤妮因为乔治欧的风趣幽默、放荡不羁而爱上他,开始那种极致的热爱仿佛两个人命中注定一般,她以为自己步入了童话故事。
随着时间推移,乔治欧的薄情寡义浮现,国王的控制游戏开始了。
从哪里我开始有窒息感的呢,不是那乐景哀情的婚礼,而是乔治欧对ex所谓的“责任感”,他抛下大肚子的汤妮去照顾前女友,汤妮作势要离开,乔治欧象征性说什么最后一次照顾,后来汤妮低头了,他又转变说必须照顾ex并且甩锅给汤妮的时候,我真的骂出声了。
如果非要说是男女感情思维不同导致一段婚姻的失败,我真的是好不赞同,你可以说我看电影的格局小也可以说我没远见,我只看到了一位准妈妈被孩子爸爸抛在家里。
让一名沉着冷静的律师变成了一个情绪不稳甚至疯癫的女人是什么?
是自己的没底线和纵容,为了爱、为了孩子委屈自己迁就一场婚姻,使男人得寸进尺。
每一个看似已经解决好的问题,实则积压的更狠,直到崩溃。
窒息让人清醒,可是爱让人一次又一次沦陷,使其找回自我的又能是什么呢?
有些人错过了是一辈子的遗憾,有些人不放手是一辈子的梦魇。
最后的最后,我看到的是,汤妮在治疗腿的过程中进行了心理疗愈,她还是会被乔治欧吸引,但会克制了,割舍掉一段感情就像断了一条腿,能走路了但还是隐隐作痛。
男主就是PUA男吧
什么👻
我咋感觉结尾和前边没那么接洽 戛然而止得就像男主角的风格
这也能进主竞赛?
老子没看过这片,但是这封面太恶心了,而且还不能屏蔽,每次打开电影板块的首页,就一直显示,关都关不掉,操。
讲述看透男人,恨透男人,又爱透了男人的一部电影。最后还是无法逃脱,吸引力还是精神控制,真是说不清楚,也许就是一回事儿。
天哪!麦温的这部电影竟然让我想起伯格曼《婚姻生活》,对人物情感的纠缠刻画的淋漓尽致,我能目不转睛看个十遍。我割舍一段情就像断掉一只腿,我能走路了它还是会隐隐作痛。距离产生美,美则渴望采撷,采撷却造成伤害,矛盾的情感,遗憾的人生。[B+]
没有想象中好看,俩个人相爱的莫名其妙。总觉得文森特这种性感男神的形象应该配一个性感神秘女郎,这样他们婚后的拉锯战和彼此的不耐烦也更能说明琐碎和繁琐是如何消磨爱情的。整个片子剧情的进展都太突兀了,忽然就爱了忽然就厌了忽然又好了忽然又释然了....
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都很贱,但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感情就是这样的没办法,如果自知玩不起,不如趁早远离这个危险游戏
5.0。高级的地方在于全程用女性封闭视角,才把爱情中互相作弄的状态展现出来了。要是把“渣男”的视角也加进来,狗血程度妥妥的八点档。
还好当时没去电影院看!男主角太渣,而且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渣···忍不住怀疑法国人的爱情观。相爱的人,给彼此自由但也得多一份责任和尊重。
クソ長い映画作りやがって。今年看的第二差,就没有正常人。前面告诉你说谁嫁种马谁傻逼,后面说嫁了种马虽然折腾也有幸福。智障。
女主很丑了,很出戏
甚至看不出这对恋人每次出现问题的时候这问题究竟在哪。歇斯底里是一种常态。
伤害和复健的反复,很情节剧的情感拉锯,决定了角色的轻易被冲昏头脑。婚姻里的付出和谦让,他却令她侍奉和忍耐。“你还爱我吗?”“爱。”“好,事情解决了。”在恋人间或许这就够了,需要日常维系的婚姻却不是。熟悉的眼窝、鼻梁、胡渣、喉结,注视着他的脸孔,不经心间又有丝向往万劫不复
在出场不多的时间里,Louis Garrel总是能一下子抓住我的视线。
跟近日对几段人际关系的反省颇为相合 所以危害程度更小的事会引起心理上更强的涟漪 只因心理距离的远近正好呈反比 在人们开始无法自主地越界或“侵权”之前 其实就该抽刀断联。没有一段亲切关系不会发展出强势和弱势的层次 一旦关系发展到这个阶段 所有形上或爱欲学不过是唯我独大这贪婪底色的遮羞布。
电影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法文映后谈和导演的对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文化差异,几乎所有来自中方的问题都像是语文阅读理解题,对于某些话题的聚焦,比如女性主义,再次凸显了理念进程、创作土壤的云泥之别。
“逆着她的生活绕圈,一种婚姻生活”
no zuo no die. 你丫的开头滑雪摔死了就不用回忆出这么长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