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南部的阳光斜斜地切进窗棂,将木地板上浮动的尘埃照成金箔。
女人赤脚踩过斑驳的光影,脚踝上褪色的银链轻响,像一串未说出口的叹息。
这是《伦巴》中最静谧的镜头——没有台词,没有音乐,只有尘埃在光线中沉浮,如同爱情在岁月中无声发酵的碎屑。
导演帕斯卡尔·费兰将镜头对准一对被命运噤声的夫妻:丈夫因意外失语,妻子在沉默的裂缝中独自跳着伦巴。
他们的生活像一帧褪色的默片——厨房里煮焦的牛奶咕嘟作响,晾衣绳上的衬衫被风灌满又干瘪,丈夫用铅笔在报纸边角画下扭曲的圆圈,妻子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嘴角的弧度精确到毫米。
这些细节被镜头温柔地摩挲,成为情感的密码。
女人将丈夫的手按在自己腰间,试图用肢体的记忆唤醒他沉睡的舞步,但男人的掌心渗出冷汗,像一块融化的冰。
最动人的隐喻藏在“鞋”里。
女人总穿着那双磨旧的红色舞鞋,鞋跟敲击地板的节奏是她与世界的对话;丈夫的皮鞋却永远沾着泥土,沉默地蜷缩在门廊角落。
某夜暴雨,女人独自在客厅旋转,舞鞋划过地板时溅起水痕——原来她打翻了一盆未收的衣物。
湿漉漉的衬衫缠住脚踝,她踉跄着扶住餐桌,打翻的牛奶缓缓漫过丈夫画下的圆圈。
这个长镜头像一首残酷的散文诗:生活不断蚕食着仪式感,但舞蹈仍在继续。
影片的高潮发生在谷仓。
月光从破屋顶漏下,女人解开束起的头发,握住丈夫的手跳起一支没有音乐的伦巴。
男人的脚步起初僵硬如牵线木偶,直到她的眼泪坠在他手背。
忽然,他用手掌托住她的后颈——这是他们年轻时跳舞的暗号。
尘埃在月光中悬浮,仿佛时光的碎屑被重新拼贴。
没有恢弘的配乐,只有谷仓外蟋蟀的鸣叫,和衣料摩擦时细微的沙沙声。
当结尾的字幕浮现时,你会想起女人晾晒的白色床单——它们在风里鼓起又落下,像一次次未完成的拥抱。
费兰用镜头告诉我们:爱情的重量不在于誓言的分贝,而在于沉默中依然校准的舞步。
伦巴的韵律藏在晾衣绳的摇晃里,在打翻的牛奶蜿蜒的路径里,在一双旧舞鞋固执的踢踏里。
真正的告白,或许本就是一场无声的共谋。
和老妈一起看,前半段我看的兴致盎然,说真好啊这都没什么台词却如此生动可爱。
妈妈接了两个电话,继续坐过来看的时候已经放了一半了。
看着一个失忆一个独腿的这对夫妻,家又被烧没了,妈妈说,你管这个叫浪漫?
——我怎么觉得他们好惨啊。
看到最后终于觉得真的很凄惨了,可是主人公的表情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这样的结局算是“皆大欢喜”?
这样的生活,现实中是不会有的,默片一般的,这是法式的浪漫吧。
但是我真的很爱。
拥有了爱,外界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吧。
摄影师Marin Parr曾经拍过一个系列的照片,名字叫做Boring Couples。
内容如其名,一对又一对相守多年的夫妇面对面坐着,沉默,各行其是,熟视无睹,表情空洞,仿佛面对虚无。
既然这种状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怎么就没有人写一本对症下药的手册呢?
好摆在成功学边上,家庭.女性的分类里。
基于这种手册面向的目标受众之广泛,说不定还能迅速登上各大畅销排行榜呢。
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看电影,学习如何七年不痒”。
治愈七年之痒(以及并发症中年危机)有很多方式, 《他们结婚了还有很多孩子》里曾详细描述过其中较精彩和普遍的一种。
Yvan Attal演的丈夫选择了男人的惯性选项干脆大汗漓淋地出一次轨。
这是用之即弃的态度。
厌倦之后,换个游戏对象,换场游戏。
这个方法操作简单,却并非长久之计。
扮演妻子的Charlotte Gainsbourg方法要高明些。
她甚至能抵御CD店里和德普荷尔蒙都发酵在阳光里的邂逅。
她在另一场气氛和阳光都恰到好处的下午,不经意地向Yvan露出了她如天鹅般白皙而优美的脖子---重现当年你爱上我的时刻,等你再次爱上我。
不换游戏,也不换游戏对象,只按RESTART键,一切都重来一遍。
这一招很灵。
我也曾亲身实践过大吵一架之后整个未来暗淡无光却又偏偏看到他抽烟的样子,然后又忍不住上前紧紧拥抱他。
但和《伦巴》里的招数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了。
《伦巴》对抗七年之痒第一招:从未痒过其实《伦巴》里的夫妇二人具备所有七年之痒的条件。
他们从事着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妻子用最简单的小猫小狗单词造着句,丈夫带领学生每日跑过相同的路线。
他们被中年人共通的睡眠问题困扰:丈夫畏光,妻子无法忍受钟表的滴答声。
他们起夜。
他们不温存。
他们也彼此不说话。
说到这里,电影里精简或者直接消抹对话表达起中年危机真是恰如其分。
联想到另一部Quicky电影《布拉格狂想曲》中,所有对话都被处理成如同掺了磁带一般的唧唧喳喳。
这是夫妻间除尴尬的沉默之外的另一种尴尬方式---无意义的聒噪。
话说回来,具备了所有七年之痒充分必要条件的Dominique和Fiona夫妇却看上去并不对彼此厌烦。
因为他们跳伦巴。
这是言语之外值得开发的另一种语言。
他们虽然不说话,但其实却在说着些什么。
他们是舞伴,战友,他们需要目光交汇,肢体接触,姿势合拍。
他们没有孩子,却有满屋的奖杯。
“从未”是个珍贵的形容词,就像男人们心心念念的处女情结。
每一次争吵和沉默都是无形的磨损,直到把两人初遇到热恋日积月累的所有宝藏风化殆尽。
Dominique和Fiona,他们从未厌倦过对方。
这是神话一般的故事开端。
《伦巴》预防/对抗七年之痒第二招:意外如果日子就这么过了,每天重复上课下课伦巴睡不着又被闹钟吵醒。
神仙伴侣也可能难免会感情年久失修。
所以恰当好处的意外,就算是坏的意外,也足够能打破催眠途中的左右规律摇摆。
因此,努力自杀的胖子不要哭,你的从天而降表面上导致恩爱夫妇家破人亡,根根儿里没准就是胜造七级浮屠的大善。
《伦巴》预防/对抗七年之痒第三招:失忆和残疾车祸之后,丈夫失忆,妻子残疾。
现实主义里的惨不忍睹在斑斓的奇想世界里弱化为需要应对的未来事件。
失忆是Restart游戏的高级版本,真正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一切从自我介绍开始,不是用手比划,是用声带发声的那种,别忘了礼貌地加上一句“很高兴见到你”。
Dominique是客套,Fiona说的却是真的,真的很高兴,见到你。
医生把车祸里幸存的夫妇送回家,交待说:好好照顾她。
他可以变成她的腿,或者送她一根腿。
我曾经胡思乱想过,如果上帝造人的时候全造显著次品,瞎子去找瘸子,聋子去找哑巴,可能这个世界配对这件事就不用劳烦月下老人和丘比特了。
结婚誓词也可以从“I DO”向蝙蝠侠台词靠拢:“You complete me.”到那时候,真的,没有你,我活不下去。
《伦巴》预防/对抗七年之痒第四招:祸不单行失业,火灾,无“房”可归。
灾难却恰好是滋生浪漫的肥沃温床。
劫后余生火堆旁合唱情歌比和平年代的歌舞升平更令人动容。
火灾后的大雨里脱下鞋为她挡雨一回抵过正常夜里起床给她添一千次被。
最重要的是灾难里他与她始终同步,谁也不会嫌弃谁。
所以无房,才并非无家。
Dominique和Fiona在没有墙壁只剩一扇门的不存在的房子里假装房子仍旧存在的表演,其实是在展现一种心理状态。
砖瓦不在,却破坏不了家的概念。
概念原本就是构建在无形的精神层面,火烧不尽,雨打不垮。
爱也一样。
《伦巴》预防/对抗七年之痒第五招:死亡和怀念传说中死亡是霸占人心的最有效手段。
甚至有效到瞬间让你秒杀你的所有竞争对手。
其实这是偷换了赛制,死了之后你都不跟他们在同一赛道上跑了,他们怎么还赢得过你。
当然这种招数只适合那些叫嚣要过程不要结果的亡命徒。
像Dominique一样,即制造出死亡的假象让Fiona日以继夜怀念着,又能在海边一边烤着煎饼一边等待重逢的幸运儿,真的不多。
《伦巴》预防/对抗七年之痒第六招:偶遇- Dom?- 你是?
- Fiona.- 很高兴认识你,Fiona.- 我也是。
归零,again。
P.S. 其实Martin Parr很坏,他鼓动老婆搀和Boring Couples一把,把两人摆拍的貌似视若不见的照片混到系列里面,仔细一看,Martin Parr嘴角有一抹怎么都忍不住的坏笑。
注:关于Martin Parr的Boring Couples的照片和信息来自于任悦老师的博客http://1416.me/13081.html。
在此致谢。
最近很忙,天天像打仗似的。
但昨天还是抽时间去了一趟法国电影的展映活动,看了一部电影。
说到这次活动,规格是相当高的。
放映的影片都是法国08年很好的影片,而且来了很多的导演与演员(包括朱丽叶·比诺什),来现场与观众交流。
我没有去看比诺什的《巴黎故事》和去年一度让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成为奥斯卡影后热门人选的《爱你已久》,而是挑了部法国的特色喜剧,也就是这部《伦巴》。
说道它的特色:首先,它的片长出奇的短,真正的影片内容差不多只有70分钟,比起那些动不动就三个多小时的片子,这部电影虽然节奏不是很快,但它看起来很流畅,整个影片给人一种很舒服、很惬意的感觉。
然后,它的“语言相当相当”的少,像开头的那一部分可能差不多10分钟没有语言,只有音乐与舞蹈(就是两个的伦巴),其实在这部片子作者就是强调用“肢体的动作”来表达喜剧的效果。
这就是我题目说它是“卓别林似的喜剧”的原因。
看惯了中国传统的用语言(耍嘴皮子)和夸张的情节来搞笑电影,这种喜剧形式给人一种很新奇的感觉。
下面着重谈一下它的“法兰西似的情调”和“卓别林似的喜剧”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影片的故事相当的简单,主人公是两个酷爱跳伦巴的夫妻,他们平常的职业是老师,但对于他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浪漫的舞蹈。
已经拿了无数个奖杯的他们,居然为了一个小比赛和紧张得睡不着觉(每人睡后起来了三次)。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法国人看待生活的态度,他们可能把自己的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而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在了第一位。
我觉得这是与中国人很不同的地方。
最表现出法国情调的是一场他们在车上边开车边换衣服的戏。
因为忘了拿比赛时跳舞的衣服,他们回家去拿,拿了后又开去比赛的路上,为了抓紧时间他们在车上一边以高速疯狂行驶,还一边给自己也帮另一个人换衣服。
我觉得这场戏相当的精彩,首先两个人边换衣边开车相当的搞笑与夸张,表现出了两个人对参加比赛的渴望甚至是一种疯狂。
我在想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有人这么开车,那不出车祸才怪呢?
我想也只有法国人能干出这种事情。
下面说说它的喜剧形式。
他们自己在放映完的提问中也提高了,他们的喜剧受到了查理·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等默片大师的影响,也就是他们几乎完全抛弃了语言,完全用他们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喜剧的效果。
这种表演我觉得是相当难当然也是相当精彩的,除了卓别林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形式的喜剧表演,我觉得这是本片最大的特点。
总的来说,《伦巴》是部让人能会心一笑的喜剧。
生活总是一成不变,如果可以选择惊喜或意外,你会选择什么呢?
电影中的夫妇,他们是一对乡村教师,妻子每天面对小朋友讲英语,丈夫每天带着孩子跑同一个跑道,当下课铃响,他们按着既定路线回到同一个家做着相同的日常生活。
作为一对中年夫妇,他们的生活规律也还会有摩擦,丈夫睡觉时忍受不了光的存在,妻子不能忍受声音的存在。
这样的一对夫妇,也许放在现实中应该会是极其无聊透顶,但是他们有同一个爱好,那就是跳伦巴。
家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奖杯,跳伦巴既是生活中少有的乐事,又是彼此坚持的单调事情,简单的一件事情坚持的久了就是一种吸引力,牵绊着彼此。
一天,当他们再次获得一座奖杯回家时,为了躲避想要自杀而站在路中央的颓丧男,他们出了车祸,一个失去一条腿,一个失去前半生的记忆。
一成不变的生活出现了意外,而且还是不太好的意外,他们的生活从此鸡飞狗跳。
丈夫带着孩子不再跑同样的跑道,他带着孩子翻墙出逃校园,他带着孩子进酒吧喝啤酒,他打肿了每一个孩子的双眼;妻子拒绝孩子的帮助,在学生面前一举一动变成了笑话。
于是,他们双双被辞退;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的房子被烧了;雪上加霜,丈夫因为失忆而忘记了回家的路,妻子以为丈夫跳崖自尽了。
电影的最后,妻子为了纪念“死去”的丈夫再次来到悬崖,怎么扔也扔不掉的红玫瑰将她带到了沙滩,最终与丈夫相遇,丈夫重新爱上了她。
生活总是在你最得意的时候给你一片乌云,又总是在你最失意的时候给你一片彩虹。
生活总是会跟我们开玩笑,往往在我们一帆风顺的时候给我们下马威。
在面对问题与困难时,直面面对总比逃避会让生活更好过一些。
电影中的妻子与丈夫,也许对妻子来说打击更多,曾经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丈夫,因为车祸失去记忆而对自己视若陌生人,曾经的心意相通变成了现在的生疏冷漠。
曾经那么热爱跳舞,因为车祸自己失去了一条腿,自此不能再跳舞。
面对轮椅,面对失忆的丈夫,她欣然接受,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哪怕是后面以为自己的丈夫跳崖自尽,她依然坚强的活着,而不是随夫而去。
电影中我觉得最出彩的有两个场景,一个是夫妇双双被学校辞退,两人背对着坐着,此时两人的影子在翩翩起舞,表现着此时两人此时此刻的心情,这种光影表现真的很精彩、很特别。
第二场景是两人刚出院回到家时,为了找钥匙,丈夫不小心勾住了妻子的绵裙子,丈夫绕着房子转了一大圈,棉裙子一点一点地被脱线,当丈夫绕完房子一大圈,妻子的裙子也已被破坏,此时丈夫原路返回,妻子慢慢拉回线头,四目相对时,似乎让两人又重新有了交集。
生活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当我们身陷于此时,绕着原路返回,总能找到最初的目标与初心。
微博上推荐的法国电影,首先是被封面照艳丽的色彩吸引,心想至少是部有趣的片子。
影片讲述了一对同为小学老师的夫妇,课余喜欢参加各种舞蹈比赛,并且斩获很多奖杯。
后来由于避让路途中一位意欲自杀的胖男子而发生车祸,妻子不幸失去左腿,丈夫也得了失忆症,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并且不记得自己的妻子。
就在两个人烧毁以前回忆想要重新生活时不幸发生火灾,房子也没了。
丈夫外出买面包却不记得回家的方向,在遇到坏人后意外被之前的胖男子救下,两人边经营煎饼店边运动,就这样过了一年。
以为丈夫早就死掉的妻子在海滩边的煎饼店又偶遇丈夫,虽然不记得妻子,但是结局是顺理成章的。
胖男子也继续自杀的选择,一步步走向了海边。
(流水账剧透,理一下情节而已)片子一开始放到学校放学的情景,孩子们飞奔着离开,紧接着老师也手舞足蹈的欢呼着离开学校,忍俊不禁,将学生和老师的心理赤裸裸的展现(其实老师也很累想要早点下班啦同学们 -。
-)接下来的情节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幽默搞笑不如说是略显心酸的乐天与执着坚守。
看影评大家都说笑了一个多小时,我反而觉得略显夸张的动作看得人心里发酸笑不出。
Fiona面对失去左腿和丈夫失忆的挫折表现出的反而是淡淡的接受,毫无反抗痛苦之感。
之后重返讲台,她拒绝学生的帮助也是为后续她烧掉过去的东西想要重新开始做铺垫。
丈夫一直重复的举动她也是满含爱意的答应与接受,这便是爱人存在的意义吧,不论遇到什么,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
毛线裙被扯开又被拽回来那段应该也是想表达,走散的人终会重回身边,只要心中惦念彼此,爱情会像线一般牵扯缠绕住你们。
最终Fiona和Domi重逢在海边,失去陪伴的胖子重新陷入孤独之中...这种带点默片感觉强调肢体表现的电影也许很小众,但是仔细看完你真的要叹服于导演编剧兼主演身份的Dominique Abel和Fiona Gordon完美的肢体表演艺术,将人物内心的情绪和电影想要表达的乐观或者说是生而尽兴的姿态展现的淋漓洒脱。
再多的对白语言有时候都比不上一个动作给观众传递的情绪和信息更多。
插画感的画面和鲜艳复古的色彩也同样给人享受。
我爱这种夸张与平静的结合体,推荐给大家噢。
^_^
昨天去看了这次为期一周的法国电影节中的一个小片子
电影一开头我以为是搞笑片,中段我觉得是励志片,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来是爱情片,还是很文艺很文艺的爱情片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861233720/#next_photo
《伦巴》影评喜剧,就是夸大到极致,抽象到另类,超现实超自然主义,默剧,肢体语言,行为艺术双簧技巧,风格道具。
看过影评剧透看的,看过后感觉更重了些,新现代主义,开始时一个多么完美的人生,爱情与事业。
舞台灯光声音转换效果,夜晚两人入睡,躺在床上,各自定上闹钟,上床留下一道光,却发现门没关。
然后左灯起,右灯灭,右灭左起,左起右灭,为明天与对方到最后,一面阳光照进现实。
驾驶一辆双人理想的伦巴舞车去参加一场表演,肢体语言表现,路上在如火如荼用脚,用头,各种方式交替前行,多么危险与疯狂,然而并没有出意外,意外的是另一个与无关紧要的人,上火车轨道,又下汽车道,把绝望立在了生命关口。
避过了善恶,却逃不过生活。
一场车祸现场,一个断腿的石膏壳,像雕塑的心情,一个后知后觉像失忆的懵懂。
一次次把鸡蛋与盐傻傻分不清楚,一回回掂起了拐杖,却掉了背包,掂了背包,又丢下了文件夹,又捡起了拐杖。
穿过了红灯巷口,打乱了生命节奏,与孩童们解乏一杯啤酒。
把安全抛了脑后。
再无法自主的两个人坐在操场,沉默的世界,有趣的影子在舞蹈,ok,丢掉那些没用的烦恼,安上了假肢。
就在庆祝希望的火苗重新燃起的时候,却一把篝火然燃烧了所有。
极简艺术,剩下了世界大门的门框,和无法连接时间线的电话。
在回去的路程,抽象形体,一块面包,打劫到不知所踪,无可奈何,不知所已,邪恶得到张口又掉落悬崖。
外人看到却你的身上一丝遮羞布,痛哭流涕,自己不明所以。
伦巴,原来是狗带的人生,我在生活中无法找寻你,你在了无生趣中苦苦追寻我的足迹,送一朵红玫瑰,在海平面上翩翩起舞,一个甜甜圈,孩子可以轻松获得,男人却在终于做成的甜甜圈时,外人又痛哭流涕。
甜甜圈并没遇见,在一场大雨,公车,时空失控的擦拭布中重新相遇,身上的颜色已如此不同,从男上衣蓝下衣红鞋黑到上衣青下衣红鞋白,再到领子紫,上衣黄衣尾绿,下衣紫,鞋白,青是青山,还是绿水,还是黯淡的力量。
女从全黄,到全红,到全身青鞋红,相同的所剩无几,看着海浪波涛汹涌澎湃,心中仍是跳起了伦巴舞。
太文艺了。。。。
呵呵,我就说我不懂艺术么。好奇葩
有点无厘头我喜欢
我花了极大的耐心看完了这部电影 结尾挺温馨
即便不再记得,仍会在再次相遇时爱上。
就算什么都没有了,我们还有爱,就算我最后不小心失去了你,你还是会永远在我心里,爱永远不会失去
法国人的思维还是比较怪异的
黑色幽默的无厘头的简洁电影,更像舞台剧,让你可以笑着哭的那一种。剪影舞蹈的那一段很赞。
果然是搞话剧的
太有创造性了。简直是最高级的爱情结晶。
起先看了微博上的评价说是一部适合休闲娱乐的浪漫法国片。看了过后总有种被骗的感觉啊这是休闲娱乐么。。好好的周末我不要看这么作的文艺片。。我要休闲娱乐TAT
看下面的剧情简介觉得挺不错,但电影真心看不下去
我心狂舞,又是一部法国典型片小癖放大化+讨喜笨拙的肢体语言和少量对白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怪咖成一对也不易,真爱即使失忆症都不能阻挡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特二夫妻欢乐多
喜点和泪点在哪啊就看到两傻蛋
这个,我承认没好好看……
他们一起唱sea of love那里,女人的假腿还着火了,浪漫又滑稽,好喜欢
有人称其为“插画电影”。将卓别林默剧时代对BODY LANGUAGE的极致演绎融入现代色彩音乐元素是意料之内的,然而如此清新积极却是意料之外。对比方言版猫和老鼠的画蛇添足,语言真的是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