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又一个夏天的故事,按我的理解,这才是所谓的“解夏”。
这次的主角不再是双目失明的大泽隆夫,而是陷于亲情困惑的松岛菜菜子。
只是贯穿全片的那座大山,成了最终的boss。
是什么成为妈妈的羁绊?
是什么成为女儿的困惑?
多年以前的那个夏日祭,她们在人群里游离的舞步阻挡了她们近20年对彼此的爱。
抬头便能望到标志着那是故土的眉山,无论怎么看都是块秘密的保留地。
所以,当女孩质疑母亲对自己隐瞒身世并没能得到满意的回答时,她对眉山的憎恶就如同她对母亲的恨和对自己出生时夏天的恨。
“看到大海,就觉得世界不止这么点,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如果能够抛弃故土,远走高飞,我相信她会毫不犹豫的离开。
但是人最大的优点并且也是最大的缺点之一便是“好奇”。
好奇促使女孩对自己的生母又爱又恨。
这是一种微妙的缺失感,既觉得对方重要,又觉得因为对方有太多秘密而产生疏离感。
独自过活的两个人,明明知道生活的艰辛,但不能相互安慰。
秘密使妈妈缄默,使好奇的女儿感到母亲对自己的不公正。
正因为这甜蜜而痛苦的羁绊的存在,使德岛最终成为她们必然相逢的地方。
德岛的眉山就是在这时候变成了她们的他乡。
对母亲而言,这是她爱的流放地。
这里有她美好的爱情,这里也是她爱的人的故乡。
眉山有那个男人存在的气息。
同时,眉山使她与自己的女儿分离。
因此眉山与她有着间或他乡与故乡的双重意义。
在她决定定居与此开始,这里的土地就有了她的灵气,如果这样就能算作她有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那么她的骨血带给她的则是逃离这块土地的犹疑。
犹疑这样的选择是否正确,犹疑她们的未来。
踏上东京工作开始,或者更早以前躲避夏日开始,德岛就从来不是女孩的家。
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她单纯的缺少一个父亲,而是明知父亲生活在别处,却没有选择离开这里的权利。
所以小岛的一切在女孩眼里都那么冷漠,唯有母亲是放不下的血亲关系。
在秘密没被揭露之前,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彼此敌视又无法两清。
当身患绝症的母亲最后一次观看阿波舞的夏日祭时,一身绿色夏衣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好女人的女孩找到了她们遗失多年聊以链结在一起的那座大山——女孩的父亲。
庞大的阿波舞连像环绕眉山的大河流经两边的德岛居民,在隆重的鼓乐声中,当事人遥遥相望,泪水涟涟。
这一刻的成默不语仿佛是在宣判德岛在此时真正成为承载他们喜怒哀乐的所在。
无论妈妈的身份是不是够名正言顺,无论这是不是一个曾经总觉得世界暗无天日的私生女,也无论这是不是一个事业爱情没能两全的男人,在浩浩荡荡的舞连于中间穿过时,他们心中那始终残缺一角的天空终于得以拼贴完整。
远走他乡的男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地,留下的那两个外乡人却在这里因为守候他使自己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在明白这一点的刹那,母亲悄然的和这里的一切完美的作别,女孩望着眼前的眉山以故乡作为起点跨出了人生新的一步。
这就是关于眉山的全部故事。
冗长带着点清丽,偶尔让人掉泪。
【附】波澜壮阔的德岛阿波舞(资料来源:http://www.tsxz.com/simple/index.php?t164294.html) 空前浩大的阿波舞场面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每年8月12日到15日,德岛市都会举行盛大的夏日祭,这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日本地方民俗活动。
届时有百万人身着传统服装跳起阿波舞,而游客也会不由自主地跟随舞者起舞,令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快的舞蹈之中。
阿波舞是日本最著名的民间传统舞蹈之一。
关于其起源众说纷纭,一般公认阿波舞并非源自德岛固有的盂兰盆节舞蹈,而是脱胎于具有俄舞、组舞要素的几内地区的流行舞蹈。
1586年,阿波藩主蜂须贺家正入住德岛,德岛在当时是具有“小江户”之称的富庶之地,当地的商人们将阿波舞的表演形式丰富化并使之基本定型。
这种舞蹈在民间很受欢迎,代代流传中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为如今的面貌。
阿波舞是集体舞,以“连”为单位起舞。
一个“连”从几十人到百人不等,规模大的可以达到三百人。
“连”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提着名号灯笼的人在最前面,中间是舞者,后方是用太鼓和笛子、三味弦伴奏的乐队。
阿波舞男女分开起舞,风格迥异,男舞自由豪放,女舞则妖娆优美。
本片高潮部分的阿波舞场面拍摄于2006年德岛的夏日祭。
摄制组在各处安设了5台摄像机,将整整4天节日的盛况悉数收录,用去了6个多小时的胶片。
8月16日,犬童导演又在长达122米的南内町舞蹈场摆开阵势,摄制较小规模的阿波舞场面。
拍摄工作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夜里零点。
这五天的拍摄可谓盛况空前,舞者、演员再加上当地群众演员,参演人数高达到一万四千多名。
本片是继66年前的电影《阿波舞者》之后第二部用阿波舞将剧情推向高潮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在德岛现地拍摄将实况搬上银幕的作品。
blog图文:http://lingolu.blogcn.com/diary,18177909.shtml
对阿波舞很有FU,母亲边跳舞边流泪,帽子掩饰不住恸哭,和热闹的场景形成强烈反差。
不过纵然那个男人把自己说的多可怜,终究还是和原配在一起,日式小三发扬了一把民族风格,隐忍再隐忍,唉。。。
内伤啊。。。
还是觉得菜菜子的和服扮相好看,洋装造型憔悴了不少呢。。。
曾相信,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
现在才觉得无奈,没有婚姻的爱情到底是什么额,游戏么,为了回忆的美好还是疼痛呢。
没有爱情的婚姻又是什么呢,表象么,为了回忆时候的基点更加动人么。
更无奈的是,要妥协么?
妥协不了的,如何是好。
看“眉山”。
三十年前,他没有来,三十年后,来不来,真的还有区别么。
隔岸相望,了此尘缘么,来世记得喝孟婆汤,不要记得。
看过了,散了,经历过了,就好了。
痛不痛都是过去了的。
放下的哲学真的可以那么简单的付与实践么。
就这样想到“画皮”,小唯还是变了狐狸的好。
做王夫人,做最后貌似得到爱情的妖,都不是我喜欢的。
喜欢的在哪里呢。
这个开放式的问题,沉默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你要的不要你。
要你的你不要。
那一座眉山,下辈子,可不可以不要折磨我。
【眉山】(BIZAN),【东宝】出品,松岛菜菜子、宫本信子主演。
这部电影平静地讲述了一个母女之间的亲情故事。
母亲,是一个性格独立、倔强的饭馆老板。
女儿,是一个性格独立、固执的职业女性。
影片从女儿笑子在公司里难为同事开始,一个精明强干的女性角色。
剧情的引入,是借由她接到了舅舅的电话,电话里说,母亲生病住院了。
于是,她坐上飞机,从东京回到了家乡德岛市眉山。
母亲是一个老顽固,她保守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秘密,她对女儿说,你的父亲已经不在了。
女儿不信,但她什么也没办法知道。
从小到大,她跟母亲闹别扭,也跟她相依为命。
女儿在医院服侍她的母亲,一边要为母亲任性的举动而担心,担心得罪医生和护士;一边要装作若无其事,在她知道母亲已经无法活到秋天;一边要暗地里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解开三十年的谜团。
笑子陪同母亲到户外去看木偶剧,母亲一脸开心的样子;可是笑子满脸的严肃和质疑。
看完戏,母亲请她吃饭,她质问母亲:“我的父亲没有死对不对?
你为什么要对我撒谎?!
”母亲微笑着说:“那么,主治医生对你说了什么?
你为什么要对我撒谎?
”笑子愤怒地看着母亲。
母亲骄傲地结束谈话,她说:“所以说,你是可怕的孩子。
”然后,母亲走了出去。
笑子瞒着母亲回了东京。
临走时,她对母亲说:“你不是说过,工作是女人的舞台么?
我要回东京去了。
”母亲很得意地让她离开自己。
笑子拿着三十年前的信件,父亲写给母亲的信件,一路在东京走过去,走过当年母亲和父亲热恋时走过的路。
最后,她走到了亲生父亲开办的私家诊所。
而他们,终于相见了。
笑子看着那位医生的左手,她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经有一次,被一位叔叔拉着自己的右手,和母亲一起走在眉山之上。
那块表,是一样的,可是手却苍老了。
他们轻轻地说话,她是病人,他是医生。
她说,我家里只有母亲,她病了。
阿波舞的时候,欢迎您去眉山看看。
当笑子赶回医院再见到母亲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不动路了。
很快,到了节日,阿波舞的大游行。
笑子安排母亲坐好,自己跑到桥上等,可是,她没有等到。
她焦急地往回走。
她往回走,游行的队伍在舞蹈,那是多年前她和母亲曾经一起跳过的阿波舞。
对面的看台上,忽然走出一位穿着白衬衣的老人来,她赶紧追上去。
鼓声、人声、广播声,围着笑子,她喊:“爸爸!
”对面的人听不见。
她走下看台,走到阿波舞的队伍中间,她望着对面的那位老人,她喊:“爸爸!
”爸爸回过头来,看着她,然后,她扭转头,看着另一侧看台上端坐的母亲。
两位老人对视了很久。
母亲对身边的医生说:“我们回去吧。
我今晚真的很高兴。
”她微笑着。
笑子站在队伍中,仰望两位老人,热泪盈眶,一如当年她看到的母亲那样。
很快,母亲离开了人世。
两年以后,笑子领到了母亲的骨灰。
母亲生前把自己的遗体捐赠给医学解剖。
母亲有一张字条,是留给医学院的实习学生的,那上面写道:“笑子,我的女儿,曾经是我生命的全部。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哭了。
我记得有人说过:没有人应该为此负责的悲剧,才是最感人的悲剧。
当我们的公民们已经不再心怀愤怨的时候,这样的悲剧,才能在中国被拍成电影,并像【色,戒】那样,受万人崇仰。
而现在,只有我这样一个人,默默地流泪。
“十四岁那年,我看见妈妈,一边跳阿波舞,一边流泪。
”一位坚强独立的母亲,在他的故乡独自守护着一段时隔三十年的不伦爱情。
而这段明知没有结局的等候,却神伤地如同龙子所说的那样,“他离开了我,而我却来到了他的故乡……”“我就把他故乡的眉山当做他一样,一直会在我的身旁……”所以,就算是三十年后,当喧嚣的阿波舞祭哑然化成舒缓的主旋律,所有的画面都转换成优美的慢镜头,那隔着浩浩荡荡的舞队四目相接的瞬间,又有什么,又算得了什么?
三十年都这么艰辛地熬过去了,这一刻,只是给龙子一生等待的最后一份慰藉吧。
这一刻,我的眼泪像断了线似的地往下流,龙子说,“我们回去吧……我今天看的很开心”。
她的爱情,就像他送给她无名指上的那一枚红宝石戒指,只是戴着就足够了,戴一辈子。
除了龙子(宫本信子)的爱情,本片还描述了龙子和咲子(松岛菜菜子)之间饱含母女亲情的种种细节。
譬如之前因父亲身世不明而有对立情绪的女儿,在龙子捐献遗体后发现龙子写给实习医生的那一句留言:“女儿,就是我的生命。
“镜头一开始并未透露纸上的内容,仅仅是咲子的表情特写,就足以让人再次掉泪。
全片开始的剧情铺垫非常缓慢,但是宫本老太太的演出却非常有水准,毫不亚于松岛菜菜子。
建议一个人在家耐心地看下去。
故事主线很"经典",非婚单亲家庭的母女两代人的情感冲突与交流.似乎穿插了太多"大元素",象德岛传统悠久的夏祭舞蹈&日本木偶剧,然后有小日本最喜欢的痛苦而坚守的爱的思念,最后还把日本的遗体捐献事业宣传了一把...每个元素都不坏,但是联系在一起的方式有一点点矫情的感觉.老太和情人分手,搬到他的家乡生下女儿,把对情人的思念寄托到情人最怀念的家乡传统风俗舞蹈上,每年坚持参加,甚至临终也坚持看一次现场表演,终于在女儿的帮助下,等来了一直等待的那个人,即使只是一个远远对视;因为情人是个医生,无法放弃自己的小小医疗事业和同样支持研究型遗体捐献的夫人,倔强的老太最后也选择了遗体捐献,为培养更多好医生做出无私贡献~~P.S.可能是我期望太大,也可能是我对这类细腻间接的煽情有点审美疲劳,还有就是和该片导演的思维不大能共振,总觉得最有看头的还是性格小老太的表演和夏祭那波舞再现~~
后面的电影基本上在眼泪中度过,通过大量的慢镜头来描写龙子和笑子的内心戏,将一份看似隐忍痛苦却如溪流般静静流淌的爱唯美的表达了出来。
龙子那种不动声色的坚强独立,笑子的倔强细腻,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
高潮在于,那场阿波祭舞,分别30年的一眼,生离死别的一眼,却是那么云淡风轻的一句,今天我真的很开心。
是啊,因为有爱,所以一切的一切就那么可以释怀了,就那么放下了。
她爱他,独守单恋他终生未嫁,她更爱她,将她看作生命的一切。
就像笑子说的,她的身体里有眉山,因为那份爱与情感缠绵痛苦撕扯隐忍坚韧庞大。
看过这片子,就想到之前看的《东京塔》,一样关于母亲的话题,一样有些倔强的性格,只是故事的主角前者是儿子,这里是女儿。
日本电影向来擅长拍摄此类亲情。
故事雷同,也可以说俗套,不过对于其中的母亲以及感情就较为有感触。
通过母亲训斥护士,已经回忆中那段与歌手的对话,以及后来病重还坚持自己走路等场景,可以看出母亲话语犀利、待人真挚,非常的刚强的女人。
其实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处处都在表现母亲是怎么样的性格,似乎这样的性格也是她会做出入院不通知女儿,独自关闭店面等一系列决定的原因。
可能也是如此性格,母亲在不能和心爱的男人在一起后选择呆在男人的故乡,选择永远伴随着她与心爱人的结晶。
这样的女性似乎是多数男人喜欢的吧,可以说一种小三的身份,却也没有给男人任何麻烦。
可这样的男人,作为自己还是有点,哈哈。
“辜负了你,……不能在辜负妻子”有点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只有如此痴情的母亲才对此一一接受吧。
最后舞会上的母亲与父亲的隔路相望,眼神中流露出的感情,不会觉得太过。
而母亲请医生带自己离开,我觉得也恰好符合母亲的性格。
还有两个小桥段挺喜欢的。
1,母亲病重后在床上看电影,哼着歌曲,挺有感触的。
因为最近时间,姥姥生病住在家中,常常就是躺在床上唱着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2,最后日本医学院学生齐齐向捐献遗体家属鞠躬表示感谢的段落,也让人思绪万千,非常感动。
让家属也能得到一些安慰,做出了对生命最后的尊重。
在中国的遗体捐献者会不会也享有这样的仪式呢?
(09.4.15 原创)
《眉山》的故事,初看起来就和普通的婚外恋故事的后续一样。
私生女儿寻找父亲,母亲隐瞒真相,直到最后真相大白,一切也不过就是因为种种顾虑,一方没有尽到责任,另一方含辛茹苦将孩子带大的情节。
然而却是这简单的线索,却衍生出一个沉郁缓慢的故事,让我沉迷良久。
年少时的女儿笑子想知道自己身世的真相,她急迫的探问眼神,与我们自己叛逆期时对一切的质询如出一辙。
但等到多年之后她终于长大,找到了她一直想见的人——她的生父,才突然感觉到她的追究对于母亲意味着什么。
找到了,又能怎样?
那些母亲当年不能改变的事情,现在的她又能如何?
她不是神,无法预测,也无法改变业已发生的。
她也没有资格去判断谁对谁错。
母亲的坚守,是为了她,她一直看着,也一直知道。
龙子,她只有唯一一个女儿,是她一生中唯一的爱人留给她的;笑子,龙子唯一的女儿,却想追寻唯一的父亲的身影。
她的梦想无法实现,她没理由不伤心。
可是这两个同样倔强的人,却因着自己的信念而彼此伤害。
三十年前,眉山的相遇,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没有变成法律文书的盟约。
虽然一方放弃了,另一方却依旧保留着。
那些阻隔他和她的,并非是什么用心险恶的障碍。
而那些他所不能舍弃的,其实也是真实而温暖的生活。
眉山的海报上那句日语,翻译过来的意思也许是,“因为是母亲,所以没有说过,因为是女儿,所以没有听过。
”。
这句话,让我感触良多。
那么,母亲龙子没有说的,女儿笑子没有听的,究竟是什么呢?母亲龙子身患绝症后,笑子和她一起看的最后一场盛大的阿波舞上,笑子请来了父亲。
在远远相对着的坐席上,隔着人群,龙子和那个她曾经爱过,并且仍然爱着的男人交换的那一个眼神,比高山深海更为深邃。
龙子深爱着德岛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与那么多人的相遇,构成了她的一生。
或许她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一个人养大笑子。
这个孩子,曾经是她的生命,是她爱情的珍贵收获。
如果说一般意义的爱情是相守,是海誓山盟,那么龙子的爱情,是跟她挚爱的这片土地相连的,这座眉山边,遇上她的爱人,和在这里孕育养大的孩子。
同样是爱情,同样是誓言,却是不一样的盟约。
那是彼此在一生一次的邂逅中没有世俗评判的相爱,之后,是共同选择的分离。
没有背叛和遗弃这样的情节,只不过是除却这相遇,他们各自选择了未来不同的路。
龙子没有离开这片土地,而他回到东京,和妻子一起打理着医院。
他们的盟约的内容,或许是这段爱情本身?
无从解读,也无须解释了。
而无论什么样的盟约,对于如今的笑子,都已经不再重要。
无论年少如何挣扎阵痛过,她还是平平安安地长大了。
曾经激烈的挣扎和矛盾都因为十几年的悠长时光而逐渐平复了,结果是当年的那个执著的小女孩已然长大成人,虽然,或者说所幸,执著如昔。
可是她已经懂得了一些生命中的遭遇,最终不能圆满。
我记得那古老的歌谣,一梳梳到头,二梳梳到尾,三梳梳到白发已齐眉。
这样的字句里,浸满的是承诺,是祈愿,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盟约。
然而眉山的盟约,相比之下却是那样异类,而却丝毫无损其诚挚和深切。
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人生,即使这样,这无需解释的盟约依然珍贵而美丽,在纷乱的人世中安静地熠熠生辉。
松岛菜菜子我还是喜欢的,大和拜金女就演的有模有样,好久不见这人也有些老了。
但是没想到宫本信子老太太绝对的老当益壮,这位当年伊丹十三御用女演员,留下N多佳作,可惜嫁给伊丹十三以后,随着伊丹十三的自杀,息影多年。
这次复出,真是实力过人,轻松毙掉菜菜子……片子是闷片子,要是想看最好的老太太演戏,就推荐一下
一般吧
记得是去年寒假中午坐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里午休的时候看的 就冲着菜菜看
最后的舞祭印象深刻,穿绿色和服的松岛真美。
人学会和自己的过往郁结和解,ps说往事的创伤,在这条生命之途上,对了也在看铃木大拙说一想到人生中还有那么多个明天,眼前的失败或痛楚,那根本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一切都圆满了,那么,我们要那么多的明天去做什么呢,空虚的读过吗。
不能理解这世上怎么会存在这么一群女人,为了所谓的爱,让自己一生过得如此委屈和窝囊。同样的,我也从不能理解,为何会有一群男人,明知除了虚无缥缈的所谓爱以外,啥也给不了女人,仍然如此作孽……
还不错,蛮感人的。
其实妈妈是典型的花痴
阿波踊りに迫力に圧倒される~
喜欢日本电影的淡,眼神的丰富。宫本信子,可爱妩媚的老太太,眉眼动起来,有戏曲的风韵。阿波舞带给我的感动,每个人用身体表达的快乐,席卷而来,真想参加一次。记住了德岛,记住了阿波舞。
好闷
情节简单 感情细腻 拍摄手法严谨认真
算了,本来只想打三星,多打一星因为菜菜子是我的女神之一!
阿波舞的戏搞得很真实生动 河流上移动的镜头不错
从这片子里沃知道了阿波舞祭。因为你一定会失去她,所以一定要好好爱她。
子欲养而亲不待。PS1:那时脸还没有僵掉的菜菜子。PS2:演技闪耀出万丈光芒的宫本信子。
上次我做名人相似脸孔测试,其中相像的名人其中就有菜菜子!片子太闷,倒是记住了德岛市的阿波舞(跟中国少数民族狂欢节差不多),大泽隆夫怎么都不老的呢~~完全和星之金币时期一个样子啊!!
妈妈 我最爱你。
泪点很低的人表示又哭了...
德岛,阿波舞。。。好像能去现场看看这夏日的盛宴~日本的传统文化很吸引人,特别是当地的小孩子也会从小参与进来。电影中母亲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太喜爱了,最后30年后的重逢,两人隔着舞台,远远的对视,已足矣!
人生并无大事件,都只是细节而已。